CN113568109A -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8109A
CN113568109A CN202110735073.5A CN202110735073A CN113568109A CN 113568109 A CN113568109 A CN 113568109A CN 202110735073 A CN202110735073 A CN 202110735073A CN 113568109 A CN113568109 A CN 113568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nnector
shaft body
cantilever
ho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50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8109B (zh
Inventor
胡健
闻已达
李秀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50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8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8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8109A/zh
Priority to EP22831185.8A priority patent/EP433966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5527 priority patent/WO202327335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8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8109B/zh
Priority to US18/397,600 priority patent/US20240126024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5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anchoring or fixing the fibr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58Clamping, i.e. with only elastic deform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 G02B6/387Connector plugs comprising two complementary members, e.g. shells, caps, covers, locked toge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 G02B6/3871Ferrule rotatable with respect to plug body, e.g. for setting rotational position ; Fixation of ferrules after rot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74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 G02B6/3878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tubes, sleeves to align ferrul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ferrules, branching and break-out means
    • G02B6/3879Linking of individual connector plugs to an overconnector, e.g. using clamps, clips, common housings comprising several individual connector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02B6/3893Push-pull type, e.g. snap-in, push-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属于光纤连接领域。该双芯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和卡接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插芯,所述壳体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壳体的相对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各所述插芯均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所述插芯的轴线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件和轴体,所述轴体的一端与所述卡接件相连,所述轴体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通孔内,在所述轴体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能够相互锁止。本申请能够解决调换光纤极性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双芯连接器是一种常见的光纤连接器,其适用于双工通信。
在相关技术中,双芯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和两个插芯,壳体用于和适配器卡接,两个插芯可拆卸地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分别连接两根不同的光纤。当双芯连接器和适配器卡接在一起后,两个插芯分别对应适配器的两个不同的插口。如此一来,一个插芯所连接的光纤能够传输一个方向的信号,另一个插芯所连接的光纤能够传输另一个相反方向的信号,从而实现了双工通信。
然而,在调换两个光纤的极性(信号传输方向)时,需要将两个插芯从壳体内拆卸出来,并调换两个插芯的位置,之后再重新安装进壳体中,过程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以解决调换光纤极性不便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芯连接器,该双芯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和卡接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插芯,所述壳体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布置。所述壳体为所述插芯提供安装基础,所述插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插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各所述插芯的轴线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件和轴体,所述轴体具有两端,所述轴体的一端与所述卡接件相连,所述轴体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通孔内。通过转动所述轴体,使得所述轴体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能够相互锁止,从而完成所述卡接组件和所述插头组件之间的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芯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芯连接器时,各所述插芯分别插接不同的光纤。所述轴体插设至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且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至锁止位置,此时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相互锁止,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卡接组件和所述插头组件安装在一起,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一极性状态。在需要切换所述光纤的极性时,将所述双芯连接器由第一极性状态切换为第二极性状态。在此过程中,通过将所述轴体相对所述壳体转动,解除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相互锁止,使得所述轴体能够从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中拔出。然后,翻转所述插头组件,并将所述轴体插设至所述通孔对应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且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至锁止位置,此时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相互锁止,所述卡接件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的一侧,所述卡接组件和所述插头组件安装在一起,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二极性状态。
也就是说,在将双芯连接器在第一极性状态和第二极性状态之间切换时,只需翻转所述壳体,将所述轴体由所述通孔的一端拔出,再将所述轴体插接至所述通孔的另一端,并转动至锁止位置锁止即可。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无需繁琐的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轴体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时,所述轴体与所述通孔的贯穿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以实现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相互锁止和解锁。此情况对应所述双芯连接器的第一极性状态。在所述轴体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时,所述轴体与所述通孔的贯穿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端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以实现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相互锁止和解锁。此情况对应所述双芯连接器的第二极性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孔的内周壁具有若干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两侧面距离所述壳体的间距相同。所述轴体的外周壁则具有若干个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轴体的远离所述卡接件的端部。所述第二凸起用于和所述第一凸起配合,在所述轴体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卡接件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卡接件的一侧面相抵,从而使得所述轴体在轴向上锁止在所述通孔内,即实现了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的相互锁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各所述第一凸起沿所述通孔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且,在所述通孔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尺寸,从而可以保证在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解锁后,所述第二凸起能够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穿过,进而实现所述轴体在所述通孔内的拔插。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各所述第二凸起沿所述轴体的周向间隔排布。并且,在所述轴体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尺寸,从而可以保证在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解锁后,所述第一凸起能够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起之间穿过,进而实现所述轴体在所述通孔内的拔插。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为内凹的弧形,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与所述轴体的外周壁滑动配合。如此设计,使得所述轴体在所述通孔内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轴体的外周壁和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之间的相互滑动摩擦,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所述轴体的转动更为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轴体的外周壁具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位于所述轴体靠近所述卡接件的端部,使得所述外凸缘和所述第二凸起之间形成了间隙,所述第一凸起夹设在所述间隙内,从而使得更为稳定的在所述轴体的轴向上,对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进行相互锁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芯连接器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卡接件上,在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相互锁止时,所述定位组件能够阻挡所述壳体和所述卡接件相对转动。如此设计,不仅能够使得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在相互锁止后,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转动,导致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意外解锁,还能够使得用户在转动所述轴体的过程中,知晓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已经相互锁止,避免了用户过多的转动所述轴体。也就是说,通过所述定位组件,既提高了双芯连接器的可靠性,又提高了双芯连接器的易操作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两个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卡接件的表面相连,且靠近所述壳体。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转动轨迹上,当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相互锁止时,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卡接。也就是说,当所述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一极性状态时,若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相互锁止,那么所述第一定位件和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第二定位件相卡接。当所述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二极性状态时,若所述轴体和所述壳体之间相互锁止,那么所述第一定位件和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第二定位件相卡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插套和插座。所述插套套接在所述插座外,各所述插芯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插座内,各所述插芯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插套内。如此设计,能够通过所述插套和所述插座为所述插芯提供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所述插芯被容置在所述插套和所述插座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套的相对两外壁分别具有插孔,且两个所述插孔相对。所述插座的内部具有插筒,所述插筒位于两个所述插孔之间,所述插筒一端与一个所述插孔相对且连通,所述插筒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插孔相对且连通,所述插筒和两个所述插孔构成所述通孔。由于两个所述插孔分别位于所述插套的相对两外壁,相当于贯穿了所述插套,所述插筒则是贯穿了所述插座,所以所述插筒和两个所述插孔构成的所述通孔,贯穿了所述壳体,使得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件包括底板和悬臂。所述底板的一板面与所述轴体相连,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底板的背离所述轴体的一侧,所述悬臂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悬臂的固定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悬臂的自由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相间隔,所述悬臂的自由端具有卡接凸起。如此设计,所述底板为所述悬臂提供安装基础,由于所述悬臂的自由端与所述底板之间相间隔,所以所述悬臂的自由端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底板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卡接凸起移动,进而实现所述悬臂与适配器之间的解锁。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双芯连接器还包括解卡杆,所述解卡杆的一端沿所述悬臂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悬臂上,在所述解卡杆朝向所述悬臂的固定端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悬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底板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悬臂的自由端上的所述卡接凸起一同移动,进而实现所述悬臂与适配器之间的解锁。如此设计,能够通过解卡杆实现远程解锁,无需再直接按压所述悬臂,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对所述悬臂进行解锁。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解卡杆包括基板、楔块和两个外侧板。两个所述外侧板分别与所述基板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相连,且两个所述外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两侧边滑动配合。所述楔块位于所述基板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且所述楔块与所述外侧板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所述楔块的斜面与所述悬臂的自由端滑动接触。如此设计,通过所述基板实现了对于所述楔块和两个所述外侧板的承载,两个所述外侧板分别于所述底板的两侧边滑动配合,从而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使得所述解卡杆能够始终沿着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在所述解卡杆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楔块的斜面会挤压所述悬臂的自由端,从而驱动所述悬臂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底板移动,从而使得所述悬臂的自由端上的所述卡接凸起一同移动,进而实现所述悬臂与适配器之间的解锁。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外侧板的内侧面具有第一滑条,所述第一滑条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底板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边分别具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条可滑动地插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条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了所述解卡杆在相对于所述悬臂滑动时的导向。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解卡杆还包括两个内侧板,两个所述内侧板位于两个所述外侧板之间,且均平行于所述外侧板。所述卡接件还包括导向筋,所述导向筋与所述悬臂位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且所述导向筋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导向筋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筋插设在两个所述内侧板之间,且相互滑动配合。通过所述导向筋和两个所述内侧板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了所述解卡杆在相对于所述悬臂滑动时的导向。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内侧板的内侧面具有第二滑条,所述第二滑条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筋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导向筋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条可滑动地插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内,从而通过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条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了所述解卡杆在相对于所述悬臂滑动时的导向。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解卡杆的远离所述悬臂的一端具有标签区域。也就是说,所述解卡杆的远离所述悬臂的一端具有一定的面积,能够足以容置所述标签区域。通过在所述标签区域设置标签,能够便于用于查询相关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包括双芯连接器和适配器。所述双芯连接器为前文所述的双芯连接器,所述双芯连接器插接在所述适配器内,且通过所述卡接件与所述适配器相互卡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时,所述双芯连接器的各所述插芯分别插接不同的光纤。由于所述双芯连接器具有第一极性状态和第二极性状态,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极性状态和所述第二极性状态下自由切换,所以在所述双芯连接器以第一极性状态插接至适配器内时,光纤能够以一种极性工作,在所述双芯连接器以第二极性状态插接至适配器内时,光纤能够以另一种极性工作,从而通过双芯连接器实现了所述光纤极性的快速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双芯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2为双芯连接器的极性切换示意图;
图3为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插头组件和卡接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轴体和通孔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双芯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双芯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9为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卡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1为解卡杆的动作示意图;
图12为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插头组件;
11、壳体;11a、通孔;11b、第一表面;11c、第二表面;111、插套;1111、连接套;1111a、插孔;1112、管套;112、插座;1121、连接座;1121a、插筒;1122、管座;113、第一凸起;
12、插芯;
2、卡接组件;
21、卡接件;212、底板;2121、第一滑槽;213、悬臂;2131、卡接凸起;214、导向筋;2141、第二滑槽;
22、轴体;221、第二凸起;222、外凸缘;223、间隙;
3、解卡杆;3a、标签区域;31、基板;32、楔块;33、外侧板;331、第一滑条;34、内侧板;341、第二滑条;
4、定位组件;41、第一定位件;42、第二定位件;
100、双芯连接器;200、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双芯连接器是一种常见的光纤连接器,其适用于双工通信。
在相关技术中,双芯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和两个插芯,壳体用于和适配器卡接,两个插芯可拆卸地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分别连接两根不同的光纤。当双芯连接器和适配器卡接在一起后,两个插芯分别对应适配器的两个不同的插口。如此一来,一个插芯所连接的光纤能够传输一个方向的信号,另一个插芯所连接的光纤能够传输另一个相反方向的信号,从而实现了双工通信。
然而,在调换两个光纤的极性(信号传输方向)时,需要将两个插芯从壳体内拆卸出来,并调换两个插芯的位置,之后再重新安装进壳体中,过程非常繁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芯连接器,图1为该双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双芯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1和卡接组件2。
插头组件1包括壳体11和至少两个插芯12,壳体11具有通孔11a,通孔11a贯穿壳体11的相对第一表面11b和第二表面11c,各插芯12均位于壳体11内,且沿壳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插芯12的轴线分别位于通孔11a的两侧。卡接组件2包括卡接件21和轴体22,轴体22的一端与卡接件21相连,轴体2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通孔11a内,在轴体22相对于壳体11转动至锁止位置时,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能够相互锁止。
图2为双芯连接器的极性切换示意图,结合图2,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芯连接器时,各插芯12分别插接不同的光纤。由于光纤具有两种极性,所以双芯连接器对应的具有第一极性状态和第二极性状态。当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一极性状态时,光纤为第一种极性。当双芯连接器切换为第二极性状态时,光纤对应的切换为第二种极性。
轴体22插设至通孔11a对应第一表面11b的一端,且相对于壳体11转动至锁止位置,此时轴体22和壳体11相互锁止,卡接件21位于壳体11的第一表面11b的一侧,卡接组件2和插头组件1安装在一起,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一极性状态。在需要切换光纤的极性时,将双芯连接器由第一极性状态切换为第二极性状态。在此过程中,通过将轴体22相对壳体11转动,解除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的相互锁止,使得轴体22能够从通孔11a对应第一表面11b的一端中拔出。然后,翻转插头组件1,并将轴体22插设至通孔11a对应第二表面11c的一端,且相对于壳体11转动至锁止位置,此时轴体22和壳体11相互锁止,卡接件21位于壳体11的第二表面11c的一侧,卡接组件2和插头组件1安装在一起,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二极性状态。
也就是说,在将双芯连接器在第一极性状态和第二极性状态之间切换时,只需翻转壳体11,将轴体22由通孔11a的一端拔出,再将轴体22插接至通孔11a的另一端,并转动至锁止位置锁止即可。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无需繁琐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和2中虽然仅示出了2个插芯12,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插芯12的数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3个、4个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由前文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芯连接器,之所以其极性切换过程非常简单,是因为其无需拆解壳体,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卡接组件2由插头组件1的第一表面11b一侧,移动至第二表面11c一侧即可。下面对双芯连接器的极性调转做进一步地说明。
继续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轴体22位于壳体11的第一表面11b一侧时,轴体22可拆卸地插接在通孔11a的贯穿第一表面11b的一端。当轴体22插接在通孔11a的贯穿第一表面11b的一端时,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一极性状态。当轴体22由通孔11a的贯穿第一表面11b的一端插入时,双芯连接器准备正在由第二极性状态切换至第一极性状态。当轴体22由通孔11a的贯穿第一表面11b的一端拔出时,双芯连接器正在由第一极性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在轴体22位于壳体11的第二表面11c一侧时,轴体22可拆卸地插接在通孔11a的贯穿第二表面11c的一端。当轴体22插接在通孔11a的贯穿第二表面11c的一端时,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二极性状态。当轴体22由通孔11a的贯穿第二表面11c的一端插入时,双芯连接器准备正在由第一极性状态切换至第二极性状态。当轴体22由通孔11a的贯穿第二表面11c的一端拔出时,双芯连接器正在由第二极性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也就是说,通过翻转壳体11,实现了插芯12所连接的光纤的极性切换。在翻转壳体11后,对应的改变卡接件21相对于壳体11的位置,并将轴体22插接至通孔11a的对应的端部,实现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的相互锁止。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芯连接器,在切换光纤的极性时,只需要两步,一是翻转插头组件1,二是将卡接组件2在插头组件1上拆装,从而对应改变卡接组件2在插头组件1上的安装位置。
下面对卡接组件2与插头组件1之间的拆装方式进行说明。
图3为插头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通孔11a的内周壁具有若干个第一凸起113,第一凸起113的两侧面距离壳体11的间距相同。
图4为卡接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轴体22的外周壁具有若干个第二凸起221,第二凸起221位于轴体22的远离卡接件21的一端。
图5为插头组件1和卡接组件2的装配示意图,在轴体22位于锁止位置时,第二凸起221朝向卡接件21的一侧面与第一凸起113远离卡接件21的一侧面相抵。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的相互锁止,是通过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之间,在轴体22的轴向上的相互抵触来实现的。通过第二凸起221朝向卡接件21的一侧面与第一凸起113远离卡接件21的一侧面相抵,能够有效的避免轴体22在锁止状态下从通孔11a内拔出。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卡接组件2与插头组件1之间的拆装过程。
将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相互错开,使得轴体22能够沿轴向插入通孔11a中。在插入完毕后,相对于壳体11转动轴体22,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随之相互移动。在轴体22相对于壳体11转动至锁止位置时,第二凸起221朝向卡接件21的一侧面与第一凸起113远离卡接件21的一侧面相抵,从而实现了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的相互锁止,至此完成卡接组件2在插头组件1上的安装过程。
相对于壳体11转动轴体22,并在转动的过程中,在轴体22上施加一定的沿拔出轴体22方向的作用力。随着轴体22的转动,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随之相互移动,当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再次相互错开时,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解锁,轴体22在上述作用力的作用下被拔出通孔11a,至此完成卡接组件2在插头组件1上的拆卸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轴体22在通孔11a贯穿第一表面11b的一端的拆装过程,与轴体22在通孔11a贯穿第二表面11c的一端的拆装过程相同,如此一来,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便捷度,降低了学习成本。
继续参见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3为至少两个,且沿通孔11a的周向间隔排布,在通孔11a的周向上,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13的间距大于第二凸起221的尺寸,从而可以保证在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解锁后,第二凸起221能够从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113之间穿过,进而实现轴体22在通孔11a内的拔插。
第二凸起221为至少两个,且沿轴体22的周向间隔排布,在轴体22的周向上,相邻两个第二凸起221的间距大于第一凸起113的尺寸,从而可以保证在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解锁后,第一凸起113能够从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221之间穿过,进而实现轴体22在通孔11a内的拔插。
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13的间距越大,第二凸起221越容易从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13之间穿过。但是,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13的间距越大,也越限制第一凸起113的尺寸,影响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之间的相抵面积。相邻两个第二凸起221的间距也是如此。为了平衡上述两点,可选地,在通孔11a的周向上,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13的间距等于第二凸起221的尺寸,相邻两个第二凸起221的间距等于第一凸起113的尺寸。若第一凸起113的尺寸与第二凸起221的尺寸相同,那么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13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第二凸起221的间距也相同。
可选地,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的数量一一对应,且各第一凸起113沿通孔11a的周向等距间隔排布,各第二凸起221沿轴体22的周向等距间隔排布。也就是说,各第一凸起113关于通孔11a的轴线对称布置,各第二凸起221关于轴体22的轴线对称布置。如此设计,使得轴体22和壳体11在相互锁止时,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能够一一对应,从而更为稳固。
图6为轴体22和通孔11a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3的顶面为内凹的弧面,第一凸起113的顶面与轴体22的外周壁滑动配合。
第一凸起113的顶面为第一凸起113朝向通孔11a的轴线的一面,如此设计,使得轴体22在通孔11a内转动的过程中,轴体22的外周壁和第一凸起113的顶面之间的相互滑动摩擦,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轴体22的转动更为稳定。
可选地,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均为扇形结构,第一凸起113的顶面为内凹的弧面,与轴体22的外周壁滑动配合,第二凸起221的顶面为外凸的弧面,与通孔11a的内周壁滑动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均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进一步地提高了轴体22在相对于壳体11转动时的稳定性。
参见图4,为了便于轴体22在通孔11a内的插接,第二凸起221的背离卡接件21的侧面具有倒角,倒角能够在轴体22插入通孔11a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避免因第二凸起221凸出于轴体22的外周壁而影响轴体22插入通孔11a。
在本实施例中,轴体22的外周壁具有外凸缘222,外凸缘222靠近卡接件21,外凸缘222和第二凸起221之间具有间隙223,第一凸起113夹设在间隙223内。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轴体22和壳体11相互锁止时,间隙223为第一凸起113提供了容置空间,并对第一凸起113在轴体的轴向上进行了限位,避免了轴体22在插入通孔11a后,在通孔11a内产生不必要的晃动。
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通过转动来锁止和解锁的方式,除了前文所述的通过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221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能够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举例来说,轴体22的外周壁具有外螺纹,壳体11的内周壁具有内螺纹,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螺纹配合。
在锁止轴体22和壳体11时,将轴体22相对于壳体11沿第一方向转动,直至轴体22转动至锁止位置,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通过螺纹配合锁止。在解锁轴体22和壳体11时,将轴体22相对于壳体11沿第二方向(相反于第一方向)转动,直至轴体22与壳体11分离,从而完成解锁。
前文对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的轴向锁止进行了说明,下面对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的周向锁止进行说明。
图7为双芯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结合图7,在本实施例中,双芯连接器还包括定位组件4,定位组件4分别位于壳体11和卡接件21上,定位组件4被配置为,在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相互锁止时,阻挡壳体11和卡接件21相对转动。
如此设计,不仅能够使得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在相互锁止后,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转动,导致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意外解锁,还能够使得用户在转动轴体22的过程中,知晓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已经相互锁止,避免了用户过多的转动轴体。也就是说,通过定位组件,既提高了双芯连接器的可靠性,又提高了双芯连接器的易操作性。
可选地,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定位件41和两个第二定位件42。第一定位件41与卡接件21靠近壳体11的表面相连,两个第二定位件42中的一个与第一表面11b相连,两个第二定位件42中的另一个与第二表面11c相连。两个第二定位件42均位于第一定位件41的转动轨迹上,当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相互锁止时,两个第二定位件42中的一个与第一定位件41相卡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当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一极性状态时,若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相互锁止,那么第一定位件41和位于第一表面11b的第二定位件42相卡接。当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二极性状态时,若轴体22和壳体11之间相互锁止,那么第一定位件41和位于第二表面11c的第二定位件42相卡接。
可选地,第一定位件41为凹槽,两个第二定位件42为凸起,通过第二定位件42插接至第一定位件41内,以实现第一定位件41和第二定位件42之间相互卡接。容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41为凸起,两个第二定位件42为凹槽,这样也能够实现同样的相卡接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当卡接件21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1的长度方向相同时,轴体22转动至锁止位置。如此设置,不仅能够有较为充足的空间来布置第一定位件41和第二定位件42,也能够使得用户更为直观的观察到轴体22是否快要转动到锁止位置,能够给用户提供视觉上的反馈,提高了双芯连接器的易操作性。
前文对卡接组件2的轴体22的结构和相关的装配关系进行了介绍,下面对卡接组件2的卡接件21进行介绍。
图9为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9,在本实施例中,卡接件21包括底板212和悬臂213。底板212的一板面与轴体22相连,悬臂213的固定端与底板212相连,悬臂213的自由端与底板212之间相间隔,悬臂213的自由端具有卡接凸起2131。
底板212为悬臂213提供了安装基础,由于悬臂213的自由端与底板212之间相间隔,所以悬臂213的自由端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底板212移动,由于悬臂213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在压力消失后,悬臂213能够自动回弹到下压之前的位置。卡接凸起2131用于与适配器之间相互锁止,在卡接凸起2131处于初始位置时(图10的上部分),悬臂213未被下压,卡接凸起2131与适配器锁止,在卡接凸起2131被下压的悬臂带动,朝向底板212移动后(参见图10的下部分),卡接凸起2131与适配器解锁。也就是说,通过下压悬臂213,能够实现卡接凸起2131与适配器之间的锁止和解锁。
由于双芯连接器在插接至适配器之后,所处的位置通常非常狭小,如此一来,导致用户不易下压悬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图9,在本实施例中,双芯连接器还包括解卡杆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展示解卡杆3靠近悬臂213一端的结构,在图9和图10中省略了解卡杆3远离悬臂213一端的结构。
解卡杆3的一端沿悬臂213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悬臂213上,解卡杆3被配置为,在朝向悬臂213的固定端移动时,驱动悬臂213的自由端朝向底板212移动,从而使得悬臂213的自由端上的卡接凸起2131一同移动,进而实现悬臂213与适配器之间的解锁。
如此设计,用户在需要解锁双芯连接器时,将解卡杆3伸入狭小的空间,并由悬臂213的自由端套设在悬臂213上,然后拉动解卡杆3,使得解卡杆3朝向悬臂213的固定端移动,从而驱动悬臂213的自由端朝向底板212移动,以实现远程解锁。也就是说,用户无需再直接按压悬臂213,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对悬臂213进行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解卡杆3既能够在需要解锁双芯连接器时再插接至悬臂213上,在解锁后拆卸,也能够始终插接在悬臂213上。当解卡杆3插接在悬臂213上时,若需要改变双芯连接器的极性状态,解卡杆3也可以随着卡接组件2一同相对于插头组件1转动(参见图11)。
可选地,解卡杆3的远离悬臂213的一端具有标签区域3a(参见图11),能够在标签区域3a设置二维码,从而使得用户能够通过二维码来查询相关信息。
容易理解的是,标签区域3a的尺寸需要足以容纳下二维码,使得二维码能够被正常扫描到。示例性地,标签区域3a的尺寸不小于4mm*4mm。
继续结合图9和图10,可选地,解卡杆3包括基板31、楔块32和两个外侧板33。
在垂直于基板31的长度方向上,基板31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外侧板33一一对应相连。两个外侧板33分别与底板212的两侧边滑动配合。楔块32位于基板31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且与外侧板33位于基板31的同一侧,楔块32与基板31相连,楔块32的斜面32a与悬臂213的自由端滑动接触。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基板31实现了对于楔块32和两个外侧板33的承载,两个外侧板33分别于底板212的两侧边滑动配合,从而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使得解卡杆3能够始终沿着底板212的长度方向滑动,在解卡杆3移动的过程中,楔块32的斜面32a会挤压悬臂213的自由端,从而驱动悬臂213的自由端朝向底板212移动,从而使得悬臂213的自由端上的卡接凸起2131一同移动,进而实现悬臂213与适配器之间的解锁。
可选地,外侧板33的内侧面具有第一滑条331,第一滑条331沿基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垂直于底板212的长度方向上,底板212的两侧边分别具有第一滑槽2121,第一滑槽2121沿底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滑条331可滑动地插设在对应的第一滑槽2121内。
由于第一滑条331可滑动地插设在对应的第一滑槽2121内,所以通过第一滑条331和第一滑槽2121之间的限位,能够保证解卡杆3始终沿着第一滑槽2121的延伸方向,即底板212的长度方向滑动,实现了解卡杆3在相对于悬臂213滑动时的导向。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解卡杆3能够始终沿着悬臂213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准确的进行解锁,在本实施例中,解卡杆3还包括两个内侧板34,两个内侧板34位于两个外侧板33之间,且均平行于外侧板33。卡接件21还包括导向筋214,导向筋214与悬臂213位于底板212的同一侧,且与底板212相连,导向筋214沿底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导向筋214插设在两个内侧板34之间,且相互滑动配合。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当解卡杆3由悬臂213的自由端套设至悬臂213上时,导向筋214也插设至两个内侧板34之间。由于导向筋214沿底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内侧板34平行于外侧板33,所以通过导向筋214和内侧板34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解卡杆3能够始终沿着底板212的长度方向滑动,有利于实现解卡杆3的准确解锁。
可选地,内侧板34的内侧面具有第二滑条341,第二滑条341沿基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垂直于导向筋214的长度方向上,导向筋214的两侧面分别具有第二滑槽2141,第二滑槽2141沿导向筋214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滑条341可滑动地插设在对应的第二滑槽2141内。
由于第二滑条341可滑动地插设在对应的第二滑槽2141内,所以通过第二滑条341和第二滑槽2141之间的限位,能够保证解卡杆3始终沿着第二滑槽2141的延伸方向,即底板212的长度方向滑动,实现了解卡杆3在相对于悬臂213滑动时的导向。
前文对卡接组件2的结构以及相关的装配关系进行了介绍,下面对插头组件1进行介绍。
图8为双芯连接器的爆炸图,结合图8,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插套111和插座112。
插套111套接在插座112外,两个插芯12的一端插接在插座112内,两个插芯12的另一端插接在插套111内。
如此设计,能够通过插套和插座为插芯提供安装基础,从而使得插芯被容置在插套和插座内。
可选地,插套111和插座112均为中心对称结构,使得壳体11在翻转后,也能够保持相同的姿态,从而有利于设计壳体11的整体结构。
可选地,插套111包括连接套1111和两个管套1112,两个管套1112相互平行,两个管套1112均连接在连接套1111的同一侧,且均与连接套1111连通。
插座112包括连接座1121和两个管座1122,两个管座1122相互平行,两个管座1122的一端均连接在连接座1121的同一侧,另一端分别插接在对应的管套1112内。
两个管套1112分别与两个插芯12相对应,从而为两个插芯12提供了容置空间和安装基础。同样的,两个管座1122分别与两个插芯12相对应,从而为两个插芯12提供了容置空间和安装基础。连接套1111和连接座1121则是为通孔11a提供了基础。
可选地,插套111的相对两外壁分别具有插孔1111a,两个插孔1111a相对。插座112的内部具有插筒1121a,插筒1121a位于两个插孔1111a之间,插筒1121a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插孔1111a相对且连通,以构成通孔11a。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插孔1111a位于连接套1111的两侧,分别对应第一表面11b和第二表面11c,插筒1121a位于连接座1121内。由于两个插孔1111a分别位于插套111的相对两外壁,相当于贯穿了插套111,插筒1121a则是贯穿了插座112,所以插筒1121a和两个插孔1111a构成的通孔11a,贯穿了壳体11,使得通孔11a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表面11b和第二表面11c。如此一来,使得轴体22不仅能够在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一极性状态时插接在通孔11a内,也能够在双芯连接器处于第二极性状态时插接在通孔11a内。
图12为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该连接系统包括双芯连接器100和适配器200。双芯连接器100为图1-11所示的双芯连接器,双芯连接器100插接在适配器200内,且通过卡接件21与适配器200相互卡接。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时,双芯连接器100的各插芯分别插接不同的光纤。由于双芯连接器100具有第一极性状态和第二极性状态,且能够在第一极性状态和第二极性状态下自由切换,所以在双芯连接器100以第一极性状态插接至适配器200内时,光纤能够以一种极性工作,在双芯连接器100以第二极性状态插接至适配器200内时,光纤能够以另一种极性工作,从而通过双芯连接器实现了光纤极性的快速切换。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组件(1)和卡接组件(2);
所述插头组件(1)包括壳体(11)和至少两个插芯(12),所述壳体(11)具有通孔(11a),所述通孔(11a)贯穿所述壳体(11)的相对第一表面(11b)和第二表面(11c),各所述插芯(12)均位于所述壳体(11)内,且沿所述壳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各所述插芯(12)的轴线分别位于所述通孔(11a)的两侧;
所述卡接组件(2)包括卡接件(21)和轴体(22),所述轴体(22)的一端与所述卡接件(21)相连,所述轴体(2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通孔(11a)内,在所述轴体(22)相对于所述壳体(11)转动至锁止位置时,所述轴体(22)和所述壳体(11)之间能够相互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体(22)位于所述壳体(11)的第一表面(11b)一侧时,所述轴体(22)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通孔(11a)的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b)的一端;
在所述轴体(22)位于所述壳体(11)的第二表面(11c)一侧时,所述轴体(22)可拆卸地插接在所述通孔(11a)的贯穿所述第二表面(11c)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a)的内周壁具有若干个第一凸起(113),所述第一凸起(113)的两侧面距离所述壳体(11)的间距相同;
所述轴体(22)的外周壁具有若干个第二凸起(221),所述第二凸起(221)位于所述轴体(22)的远离所述卡接件(21)的一端;
在所述轴体(22)位于锁止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221)朝向所述卡接件(21)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凸起(113)远离所述卡接件(21)的一侧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13)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通孔(11a)的周向间隔排布,在所述通孔(11a)的周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113)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凸起(221)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221)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轴体(22)的周向间隔排布,在所述轴体(22)的周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221)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凸起(113)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13)的顶面为内凹的弧面,所述第一凸起(113)的顶面与所述轴体(22)的外周壁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22)的外周壁具有外凸缘(222);
所述外凸缘(222)靠近所述卡接件(21),所述外凸缘(222)和所述第二凸起(221)之间具有间隙(223),所述第一凸起(113)夹设在所述间隙(22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芯连接器还包括定位组件(4);
所述定位组件(4)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1)和所述卡接件(21)上,所述定位组件(4)被配置为,在所述轴体(22)和所述壳体(11)之间相互锁止时,阻挡所述壳体(11)和所述卡接件(21)相对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定位件(41)和两个第二定位件(42);
所述第一定位件(41)与所述卡接件(21)靠近所述壳体(11)的表面相连;
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42)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表面(11b)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42)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表面(11c)相连;
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42)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件(41)的转动轨迹上,当所述轴体(22)和所述壳体(11)之间相互锁止时,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42)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定位件(41)相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插套(111)和插座(112);
所述插套(111)套接在所述插座(112)外;
各所述插芯(12)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插座(112)内,各所述插芯(12)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插套(11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111)的相对两外壁分别具有插孔(1111a),两个所述插孔(1111a)相对;
所述插座(112)的内部具有插筒(1121a),所述插筒(1121a)位于两个所述插孔(1111a)之间,所述插筒(1121a)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插孔(1111a)相对且连通,以构成所述通孔(11a)。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21)包括底板(212)和悬臂(213);
所述底板(212)沿所述底板(212)的一板面与所述轴体(22)相连;
悬臂(213)的固定端与所述底板(212)相连,所述悬臂(213)的自由端与所述底板(212)之间相间隔,所述悬臂(213)的自由端所述具有卡接凸起(213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芯连接器还包括解卡杆(3);
所述解卡杆(3)的一端沿所述悬臂(213)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悬臂(213)上,所述解卡杆(3)被配置为,在朝向所述悬臂(213)的固定端移动时,驱动所述悬臂(213)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底板(212)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卡杆(3)包括基板(31)、楔块(32)和两个外侧板(33);
在垂直于所述基板(3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基板(31)的两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外侧板(33)一一对应相连;
两个所述外侧板(33)分别与所述底板(212)的两侧边滑动配合;
所述楔块(32)位于所述基板(31)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且与所述外侧板(33)位于所述基板(31)的同一侧,所述楔块(32)与所述基板(31)相连,所述楔块(32)的斜面(32a)与所述悬臂(213)的自由端滑动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33)的内侧面具有第一滑条(331),所述第一滑条(331)沿所述基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垂直于所述底板(212)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底板(212)的两侧边分别具有第一滑槽(2121),所述第一滑槽(2121)沿所述底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条(331)可滑动地插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2121)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卡杆(3)还包括两个内侧板(34);
两个所述内侧板(34)位于两个所述外侧板(33)之间,且均平行于所述外侧板(33);
所述卡接件(21)还包括导向筋(214),所述导向筋(214)与所述悬臂(213)位于所述底板(212)的同一侧,且与所述底板(212)相连,所述导向筋(214)沿所述底板(2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筋(214)插设在两个所述内侧板(34)之间,且相互滑动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34)的内侧面具有第二滑条(341),所述第二滑条(341)沿所述基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垂直于所述导向筋(214)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导向筋(214)的两侧面分别具有第二滑槽(2141),所述第二滑槽(2141)沿所述导向筋(214)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条(341)可滑动地插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2141)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双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卡杆(3)的远离所述悬臂(213)的一端具有标签区域(3a)。
19.一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芯连接器(100)和适配器(200);
所述双芯连接器(100)为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双芯连接器,所述双芯连接器(100)插接在所述适配器(200)内,且通过所述卡接件(21)与所述适配器(200)相互卡接。
CN202110735073.5A 2021-06-30 2021-06-30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Active CN113568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5073.5A CN113568109B (zh) 2021-06-30 2021-06-30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EP22831185.8A EP4339668A1 (en) 2021-06-30 2022-02-08 Dual core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PCT/CN2022/075527 WO2023273352A1 (zh) 2021-06-30 2022-02-08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US18/397,600 US20240126024A1 (en) 2021-06-30 2023-12-27 Dual-core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5073.5A CN113568109B (zh) 2021-06-30 2021-06-30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8109A true CN113568109A (zh) 2021-10-29
CN113568109B CN113568109B (zh) 2022-09-16

Family

ID=7816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5073.5A Active CN113568109B (zh) 2021-06-30 2021-06-30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6024A1 (zh)
EP (1) EP4339668A1 (zh)
CN (1) CN113568109B (zh)
WO (1) WO20232733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352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6001475D1 (de) * 2005-01-21 2008-07-31 Polar Electro Oy Schnellbefestigungssystem mit Sockel und tragbar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CN201740886U (zh) * 2010-08-06 201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芯光纤连接器
CN102581368A (zh) * 2012-01-14 2012-07-18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铣床快速换刀装置
CN203232997U (zh) * 2013-04-02 2013-10-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US20140105679A1 (en) * 2012-10-16 2014-04-17 Javier E. Oliver Rotating tension latch
US20140169727A1 (en) * 2011-05-04 2014-06-19 The Siemon Company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Polarity Change
CN106383383A (zh) * 2016-11-01 2017-02-08 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一缆双芯lc型光纤连接器
WO2018003776A1 (ja) * 2016-06-29 2018-01-04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二連式の光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二連式の光コネクタプラグの極性変換方法並びにフェルール研磨方法
US20180217340A1 (en) * 2017-01-30 2018-08-02 Senko Advanced Components, Inc. Optical connectors with reversible polarity
JP2019020461A (ja) * 2017-07-12 2019-02-07 三和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の誤脱防止具
CN110007405A (zh) * 2019-02-11 2019-07-12 讯达康通讯设备(惠州)有限公司 带自锁双芯光缆连接器及其装配结构和拆卸与开锁工具
WO2020021966A1 (ja) * 2018-07-23 2020-01-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ラッチ解除部材
WO2021085420A1 (ja) * 2019-11-01 2021-05-0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78283B1 (en) * 2016-01-15 2017-06-13 Senko Advanced Components, Inc.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adjustable polarity
CN106918869B (zh) * 2017-04-17 2018-10-26 深圳市飞博康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lc双联连接器
CN112823303A (zh) * 2018-10-10 2021-05-18 扇港元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工线缆罩管组件的多极性光纤连接器
CN111999819A (zh) * 2020-08-21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标签系统、标签模块以及识别方法
CN213457450U (zh) * 2020-11-04 2021-06-15 武汉睿特富连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结构
CN113568109B (zh) * 2021-06-30 2022-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6001475D1 (de) * 2005-01-21 2008-07-31 Polar Electro Oy Schnellbefestigungssystem mit Sockel und tragbar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CN201740886U (zh) * 2010-08-06 201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芯光纤连接器
US20140169727A1 (en) * 2011-05-04 2014-06-19 The Siemon Company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Polarity Change
CN102581368A (zh) * 2012-01-14 2012-07-18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铣床快速换刀装置
US20140105679A1 (en) * 2012-10-16 2014-04-17 Javier E. Oliver Rotating tension latch
CN203232997U (zh) * 2013-04-02 2013-10-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WO2018003776A1 (ja) * 2016-06-29 2018-01-04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二連式の光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二連式の光コネクタプラグの極性変換方法並びにフェルール研磨方法
CN106383383A (zh) * 2016-11-01 2017-02-08 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一缆双芯lc型光纤连接器
US20180217340A1 (en) * 2017-01-30 2018-08-02 Senko Advanced Components, Inc. Optical connectors with reversible polarity
JP2019020461A (ja) * 2017-07-12 2019-02-07 三和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の誤脱防止具
WO2020021966A1 (ja) * 2018-07-23 2020-01-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ラッチ解除部材
CN110007405A (zh) * 2019-02-11 2019-07-12 讯达康通讯设备(惠州)有限公司 带自锁双芯光缆连接器及其装配结构和拆卸与开锁工具
WO2021085420A1 (ja) * 2019-11-01 2021-05-0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352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9668A1 (en) 2024-03-20
WO2023273352A1 (zh) 2023-01-05
US20240126024A1 (en) 2024-04-18
CN113568109B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8496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adjustable polarity
CN112051644B (zh)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2327424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EP3631540B1 (en) Adjustable polarity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ies with push-pull tabs
JP6363784B1 (ja)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および二連式の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WO2009113819A1 (ko) 광섬유 일체형 광어탭터
US20110211792A1 (en) Optical Connector Plug
JP2001215361A (ja) 着脱可能に取り付けられた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と組み合わされるアダプタ
JP2000338369A (ja) 着脱式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及び関連アダプタ
CN112068256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ZA200104285B (en) Fiber optic adapter, including hybrid connector system.
CN112068257A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EP1041415B1 (en) Universal modular optical fiber buildout
CN113568109B (zh) 双芯连接器及连接系统
US6283640B1 (en) Tunable optical fiber buildout
CN110908046B (zh) 一种用于保持插芯的装配体和连接器
US20200218014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refabricated Optical Fiber, Adapter, Fiber Termination Box,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Assembly
CN111913255A (zh) 一种光纤插芯模块、光纤插头、光纤适配器和光纤连接器
US6464406B1 (en) Universal adapter
CN213182120U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US20190278032A1 (en) Lc-type simplified connector plug and optical connector device using the plug
CN110031939A (zh) 具有模块化闩锁臂的窄宽度适配器和连接器
CN110927892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
CN114137668B (zh) 一种快速连接光纤的翻盖式光纤连接器
US6447172B1 (en) Sleeve holder for optical fiber buildou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