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2989B - 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2989B
CN113562989B CN202111011793.3A CN202111011793A CN113562989B CN 113562989 B CN113562989 B CN 113562989B CN 202111011793 A CN202111011793 A CN 202111011793A CN 113562989 B CN113562989 B CN 113562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vacuum
soft solder
production process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17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2989A (zh
Inventor
刘勇江
姜宏
蔡邦辉
龚友来
王国焦
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ngnuo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ngnuo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ngnuo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ngnuo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179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2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2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2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2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2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03C27/08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with the aid of intervening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0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met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真空玻璃生产领域内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金属化处理,在普通玻璃原片、LOW‑E玻璃原片的边缘表面加工连续不间断的菱形网状金属化层;B、玻璃钢化;C、支撑物布置;D、柔性软钎料的制备与布置,将金属软钎料加工为固体带状,在金属软钎料的表面涂覆纳米吸光材料;E、合片;F、激光封接,在三级真空腔内的对完成合片的真空玻璃进行激光封接,用激光透过玻璃和金属化层的网状结构对柔性软钎料进行加热,使柔性软钎料熔化与金属化层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完成封接;G、排出。本发明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真空玻璃生产封接层残余热应力高,影响机械强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玻璃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是一种新一代节能环保玻璃,相比于普通单层钢化玻璃、双层中空玻璃等已普遍使用的玻璃产品,具有明显的产品性能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隔音性能、隔热性能、保温性能、防结露功能,在建筑、制冷制热电气、交通等广阔的领域具有高效节能作用及减少环境污染作用,因此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及应用市场。
真空玻璃本质是由两块普通钢化玻璃之间通过气密性封接材料封装而成,气密性封接多采用低温玻璃粉或柔性金属软钎料,通过真空在两块玻璃间形成0.3mm~0.4mm的真空层,并在两块玻璃之间阵列布置金属支撑物,以抵消大气压强,在一块玻璃上预留抽气口,以便于对真空层进行抽气形成真空。现有技术中用于真空玻璃的低温玻璃粉封接技术因其温度过高以及导致真空玻璃机械性能降低的问题而较少采用,而柔性金属软钎料封接技术,因为金属材料与玻璃不属于同质材料,封接层中需添加额外材料致使封接层成分复杂,导致封接材料各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封接处理过程会产生很大的残余热应力,也会影响真空玻璃的机械强度。而抽真空过程,现有技术中预留零点几毫米到1~2毫米不等的抽气口,或通过玻璃管抽真空,或将真空玻璃置于真空环境进行缓慢排气等方式来实现真空玻璃真空层的真空度,最后再进行封离抽气口。该工艺是导致传统真空玻璃生产速度低下的重要原因,抽气口太小,抽气时导致流导非常大,抽速将非常小,这将导致单片真空玻璃生产周期非常长,甚至一几个小时的抽气时间来计算,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同时真空层真空度下降到一定值后,气体分子的自由程将很大,很难从很小的抽气口位置扩散出去,远离抽气口位置的真空度也将和抽气口附近的真空度有较大差异,真空层真空度达不到,将对真空玻璃的产品性能造成很大影响。预留的抽气口是通过对钢化前的普通浮法玻璃进行机械钻孔得到,这将导致抽气口的边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微裂纹,因此后期存在极大的漏气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真空玻璃生产封接层残余热应力高,影响机械强度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金属化处理,在普通玻璃原片、LOW-E玻璃原片的边缘表面加工连续不间断的金属化层,金属化层为网状结构;
B、玻璃钢化,将金属化处理后的玻璃进行钢化;
C、支撑物布置,在下玻璃上阵列布置支撑物;
D、柔性软钎料的制备与布置,将金属软钎料加工为固体带状,在金属软钎料的表面涂覆纳米吸光材料;
E、合片,在三级真空腔内将上玻璃与下玻璃贴合,将柔性软钎料放置于上玻璃、下玻璃的金属化层之间;
F、激光封接,在三级真空腔内的对完成合片的真空玻璃进行激光封接,用激光透过玻璃和金属化层的网状结构对柔性软钎料进行加热,使柔性软钎料熔化与金属化层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完成封接;
G、排出,将真空玻璃从三级真空腔内排出。
本发明在现有金属封接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金属封接工艺产生的热应力问题,主要是因为金属化层、玻璃、柔性金属软钎料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热应力,进而影响真空玻璃机械性能。现有的金属封接工艺加热方式为电磁感应、激光、整体加热等方式,这些方式在加热的过程中都对封接层区域进行了整体加热,产生的热应力很大,以电磁感应为例进行分析:由于玻璃表面金属化层是镀制的金属薄膜(Cu、Ag等)或者为烧结的电子浆料(导电银浆、导电铜浆、导电镍浆等),所以在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金属化层会受热,金属材料的感应电流公式I=4.44BSfW10-12/Z,其中B为最大磁感应强度,单位为T;S为材料受磁场作用的断面积,单位为cm2;f为交流电的频率,单位为赫兹;W为线圈的匝数;Z为材料的阻抗;Ag的阻抗为1.65*10-8Ωm,Sn的阻抗为11.4*10-8Ωm,柔性金属软钎料的阻抗为金属化层的7倍左右,感应电流强度与阻抗成反比关系,因此金属化层的感应电流将比柔性金属软钎料大,电磁感应加热时金属化层的温度也会比金属软钎料高,金属化层将发生较大膨胀。在加热过程中,金属软钎料熔化,金属化层热膨胀,而玻璃属于非金属材料,电磁感应不具有热效应,玻璃只会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从金属化层处获得较少热量,也会发生微小膨胀;在冷却的过程中,材料将发生收缩,柔性金属软钎料由于具有比较好的延展性,应力可以释放掉,而金属化层与玻璃之间将存在相互拉扯的内应力,内应力过大玻璃直接碎裂,内应力小于玻璃的强度,内应力将残存于真空玻璃内部,导致钢化玻璃机械强度下降。
针对上述热应力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网状金属化层、表面改性柔性金属软钎料,配合使用飞秒(或皮秒)近红外激光的工艺,激光束透过玻璃和网状的金属化层到达柔性金属软钎料表面,只对柔性金属软钎料进行加热,经过改性后的柔性金属软钎料表面附着有纳米吸光材料,纳米吸光材料将对激光进行强吸收、聚集,将使得基底材料金属软钎料,产生较大的热效应,从而达到熔点熔化,并与网状金属化层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如Ag3Sn、Cu5Sn6等;至此上下片玻璃气密性封接完成。值得指出的是,飞秒激光束或者皮秒激光束到达透过玻璃时,玻璃、金属化层也会对激光进行部分吸收,但是由于激光功率很小,所以产生的热效应很小;只有经过纳米材料的强吸收、聚集之后才能产生足以让金属软钎料熔化的温度(200℃左右)。在此封接过程中,由于上下玻璃板、金属化层的温度不会太高(不超过60℃),玻璃板和金属化层的热膨胀就会大幅度减小;而金属软钎料是具有很好的延展性的,不会产生较大应力,因此真空玻璃金属封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问题得以解决。进而避免金属化层和玻璃基板之间的热应力的产生,进而改善金属封接工艺生产的真空玻璃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步骤A中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通过丝网印刷印制一层7-40μm厚度的电子浆料,电子浆料为导电银浆、导电铜浆或导电镍浆,印刷后通过烘干炉烘干去除电子浆料中的有机溶剂形成金属化层。作为优选电子浆料成型于玻璃表面,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刷在玻璃板上,印刷用的网板可以提前制作成网状结构的图形用于印刷,这样对金属化层的形成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步骤A中经过真空镀膜的方式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镀制一层50nm-1μm的金属铜、银、银铜合金或镍,镀膜时用金属掩膜板使镀膜形成网状的金属化层。作为优选这样形成的金属化层与玻璃结合更加紧密可靠。
进一步,步骤B中钢化温度为650-800℃。作为优选这样可提高玻璃的机械性能,对于采用电子浆料形成的金属化层,也可在钢化的过程中同步完成烧结,形成致密的金属膜层结构,更有利于后续与金属软钎料焊接形成稳定可靠的封接结构。
进一步,步骤C中支撑物为直径0.4-1mm、高度0.2-0.5mm的不锈钢圆柱,支撑物两两间距为40-80mm。作为优选这样可对上下玻璃进行稳定可靠的支撑,避免气压差过大造成玻璃碎裂,且支撑物尺寸较小,可保证真空玻璃的透光性。
进一步,步骤C中在下玻璃右上角开设直径2-3mm、深度1.5mm的盲孔,在盲孔内放置吸气剂,吸气剂为直径2mm、厚度小于1.5mm的圆片状。作为优选这样不在真空玻璃表面开设抽气孔,保证真空玻璃表面结构完整,不会因微裂纹导致漏气,真空腔内壁相对平整,吸气剂可有效可靠的对真空腔中残余气体进行彻底吸收,保证真空度,配合在真空环境下合片的技术,在合片后可有效保证真空腔的真空度均匀且达标,盲孔可放入充足的吸气剂,又不会影响真空玻璃的外观,不会影响真空玻璃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步骤D中将金属软钎料加工为厚度0.3-0.6mm、宽度0.6-1.5mm的固体带状,用真空等离子体清洗去除金属软钎料表面杂质,控制金属软钎料表面接触角小于5°,再在金属软钎料表面涂覆纳米吸光材料。作为优选这样的尺寸更适宜于真空玻璃的封接处理,通过清洗可保证本体表面清洁,并减小表面接触角,可保证纳米吸光材料在本体表面均匀附着,确保本体表面处理效果,保证纳米吸光材料对金属软钎料的吸光性能的提升。
进一步,步骤D中将纳米银、纳米金或纳米石墨烯以0.1%-2%的浓度分散于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作为纳米吸光材料,将纳米吸光材料涂覆到金属软钎料表面后用红外烘烤去除有机溶剂。作为优选这样的纳米吸光材料具有强吸光性质,能够更好的吸收激光,这样的浓度可保证较好的激光放大效应,过大会导致吸收放大的激光能量过大,对后续封接造成不良影响。
进一步,步骤E中三级真空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前级真空腔体、工艺真空腔体和后级真空腔体,前级真空腔体和后级真空腔体的极限真空度均为1-100Pa,工艺真空腔体极限真空度为9*10-4Pa。作为优选通过优化真空封接工艺、提出新的真空获得方式、设计三个连续真空腔体等关键技术,实现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如使用连续式生产线,单片真空玻璃的生产节拍可以控制在4~10min左右,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生产速度将大大提高;真空玻璃的产品质量和良率等也会得到提高。
进一步,步骤F中在工艺真空腔体中设置激光头,激光头运行路径为玻璃的一个周长,激光光源波长为980nm-1200nm,激光输出功率为3-20W。作为优选这样激光在玻璃上产生的热效应很小,而金属软钎料铜鼓纳米吸光材料却可获得足够的热量熔化,进而更有利于控制真空玻璃封接部位的应力,保证真空玻璃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的关键创新技术点
1、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让激光透过的金属化层结构,如上述介绍的网状金属化层结构或其他可供光透过的金属化层结构。
2、本发明在原有柔性金属软钎料的基础上,使用纳米吸光材料(纳米银、纳米金、纳米石墨烯等)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增强了柔性金属的吸光性。
3、本发明使用瞬时功率较高,平均功率不大的飞秒或皮秒近红外激光,来配合上述网状结构金属化层和纳米吸光材料,解决了真空金属软钎焊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热应力问题。
4、本发明在高真空环境下,使用静电贴合技术完成上下玻璃的对合,并进行激光封接,实现了真空玻璃真空层均匀、较高真空度的获得。真空层真空获得时间相比于预留抽气口工艺有数量级的提升,真空玻璃生产时间大幅度加快;真空层真空度相比于“一步法”,有较大改善。
5、本发明使用连续式三腔体结构,前后低真空腔体作为中间高真空工艺腔体的缓冲,减小了真空玻璃的生产节拍,进而使得生产速度加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气密性密封边框的断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金属化层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玻璃盖板1、下玻璃基板2、气密性密封边框3、金属化层31、金属软钎料32、盲孔4、金属柱5。
实施例1,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金属化处理,普通玻璃原片、LOW-E玻璃原片经过切割、磨边、清洗后,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通过丝网印刷印制一层7μm厚度的电子浆料,电子浆料为导电银浆、导电铜浆或导电镍浆,本实施例优选为导电银浆,印刷后通过烘干炉烘干去除电子浆料中的有机溶剂形成金属化层,印制成型的金属化层为不间断的菱形网状结构;
2、玻璃钢化,上、下玻璃经过金属化处理后,进入玻璃钢化炉内进行物理钢化,钢化温度为650℃-800℃,在玻璃钢化的过程中,电子浆料形成的金属化层同步完成烧结形成致密性结构的金属膜层;
3、支撑物、吸气剂布置,在下玻璃上阵列布置支撑物,支撑物为直径0.4-1mm、高度0.2-0.5mm的304不锈钢圆柱,支撑物两两间距为40-80mm;在下玻璃右上角开设直径2-3mm、深度1.5mm的盲孔,在盲孔内放置吸气剂,吸气剂为直径2mm、厚度小于1.5mm的圆片状;
4、柔性软钎料的制备与布置,取锡银合金加工呈厚度0.3-0.6mm、宽度0.6-1.5mm的固体带状金属软钎料,用真空等离子体清洗去除金属软钎料表面杂质,控制金属软钎料表面接触角小于15°,再在金属软钎料表面涂覆纳米吸光材料,纳米吸光材料为浓度0.1%-2%的纳米银有机溶液,在经过红外烘烤去除有机溶剂,得到改性后的具有较强吸光作用的金属软钎料,再将改性后的金属软钎料布置于下玻璃的金属化层上;
5、合片,在三级真空腔内将上玻璃与下玻璃贴合,三级真空腔的前级真空腔体和后级真空腔体的极限真空度均为1-100Pa,位于中间的工艺真空腔体极限真空度为9*10- 4Pa;
6、激光封接,三级真空腔的工艺真空腔体内设置激光头,在完成合片后用激光头扫描封接边框,激光头运行路径为玻璃的一个周长,激光光源波长为980nm-1200nm,激光输出功率为3-20W;
7、排出,封接完成后将真空玻璃从三级真空腔排出。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印制的的电子浆料厚度为10μm。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印制的的电子浆料厚度为15μm。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印制的的电子浆料厚度为20μm。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印制的的电子浆料厚度为30μm。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印制的的电子浆料厚度为40μm。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玻璃钢化温度为680℃。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玻璃钢化温度为720℃。
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玻璃钢化温度为800℃。
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中金属化处理为,经过真空镀膜的方式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镀制一层50nm的金属铜、银、银铜合金、镍等可用于与软钎料焊接的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金属铜;镀制的金属铜为不间断的菱形网状结构。
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镀制的金属材料厚度为150nm。
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镀制的金属材料厚度为500nm。
实施例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镀制的金属材料厚度为1μm。
实施例14,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采用实施例1的工艺生产的一种真空玻璃,包括下玻璃基板2和上玻璃盖板1,下玻璃基板2与上玻璃盖板1的边缘之间设有回字型的气密性密封边框3,如图2所示,气密性密封边框3包括连接在下玻璃基板2和上玻璃盖板1上的金属化层31,金属化层31为烧结的导电银浆,金属化层31为不间断的网状结构,如图3所示,金属化层31的网状结构为菱形网孔纹路。两个金属化层31之间设有金属软钎料32,金属软钎料32表面涂覆有纳米吸光材料,纳米吸光材料为分散在有机溶剂内的纳米银。气密性密封边框3围合的真空腔内设有支撑物,支撑物为矩形阵列均布在下玻璃基板2与上玻璃盖板1之间的金属柱5,金属柱5优选为304不锈钢柱,金属柱5直径0.5-1mm,高度0.2-0.5mm,金属柱5通过UV胶粘接固定。下玻璃基板2位于真空腔的表面开设有盲孔4,盲孔4直径2-3mm,深1.5mm,盲孔4中嵌设有吸气剂。
实施例15,本实施例中金属化层的网状结构为圆形网孔纹路或三角形网孔纹路或方形网孔纹路或正多边形网孔纹路。
本发明在现有金属封接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金属封接工艺产生的热应力问题,主要是因为金属化层、玻璃、柔性金属软钎料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热应力,进而影响真空玻璃机械性能。现有的金属封接工艺加热方式为电磁感应、激光、整体加热等方式,这些方式在加热的过程中都对封接层区域进行了整体加热,产生的热应力很大,以电磁感应为例进行分析:由于玻璃表面金属化层是镀制的金属薄膜(Cu、Ag等)或者为烧结的电子浆料(导电银浆、导电铜浆、导电镍浆等),所以在电磁感应加热过程中,金属化层会受热,金属材料的感应电流公式I=4.44BSfW10-12/Z,其中B为最大磁感应强度,单位为T;S为材料受磁场作用的断面积,单位为cm2;f为交流电的频率,单位为赫兹;W为线圈的匝数;Z为材料的阻抗;Ag的阻抗为1.65*10-8Ωm,Sn的阻抗为11.4*10-8Ωm,柔性金属软钎料的阻抗为金属化层的7倍左右,感应电流强度与阻抗成反比关系,因此金属化层的感应电流将比柔性金属软钎料大,电磁感应加热时金属化层的温度也会比金属软钎料高,金属化层将发生较大膨胀。在加热过程中,金属软钎料熔化,金属化层热膨胀,而玻璃属于非金属材料,电磁感应不具有热效应,玻璃只会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从金属化层处获得较少热量,也会发生微小膨胀;在冷却的过程中,材料将发生收缩,柔性金属软钎料由于具有比较好的延展性,应力可以释放掉,而金属化层与玻璃之间将存在相互拉扯的内应力,内应力过大玻璃直接碎裂,内应力小于玻璃的强度,内应力将残存于真空玻璃内部,导致钢化玻璃机械强度下降。
针对上述热应力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网状金属化层、表面改性柔性金属软钎料,配合使用飞秒(或皮秒)近红外激光的工艺来,只对柔性金属软钎料进行加热,进而避免金属化层和玻璃基板之间的热应力的产生,进而改善金属封接工艺生产的真空玻璃的机械强度。
传统真空玻璃生产工艺中,在玻璃表面或者侧面通过钻孔的方式预留有一个直径不大的抽气口,然后在大气下完成封接后,再使用真空泵抽离真空层气体或者让其在真空环境下通过压差排出等方式获得真空,这种方法由于抽气口的口径过小将导致气体分子的流导很大,导致抽速很小,相应的抽气时间将会很长,甚至于当到达中真空范围时(1~10- 3Pa),气体分子很难排出或被抽出。现有技术使用的“一步法”工艺的真空获得方式是在大气环境下对上下玻璃进行对合,然后进入真空腔体,进行封接;由于上下玻璃片与中间的金属软钎料已经完成了贴合,导致真空层内气体分子更加难于排出,虽然真空层与真空腔体间存在内外压差,但没有气体分子可以排出的位置,即便部分缝隙存在也不能实现很高的真空度。
本发明使用真空静电吸附技术先将上片玻璃通过静电吸附住,待真空腔体真空度达到10-4Pa以下,再进行两片玻璃的贴合,使得真空玻璃真空层自然形成10-4Pa的真空度,工艺稳定速度快,适合大规模生产。静电吸盘为模块式拼接,单个300*300mm的静电吸盘可以承受300~600N的向下力,完全能够满足相同尺寸大小钢化玻璃的重量,当玻璃尺寸变大后,可采用多块静电吸盘拼接的方式用以吸附更大重量的玻璃。
本发明在现有金属封接工艺生产真空玻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真空封接工艺、提出新的真空获得方式、设计三个连续真空腔体等关键技术,实现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如使用连续式生产线,单片真空玻璃的生产节拍可以控制在4~10min左右,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生产速度将大大提高;真空玻璃的产品质量和良率等也会得到提高。本发明将适用于大批量真空玻璃的量产生产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金属化处理,在普通玻璃原片、LOW-E玻璃原片的边缘表面加工连续不间断的金属化层,金属化层为网状结构;
B、玻璃钢化,将金属化处理后的玻璃进行钢化;
C、支撑物布置,在下玻璃上阵列布置支撑物;
D、柔性软钎料的制备与布置,将金属软钎料加工为固体带状,在金属软钎料的表面涂覆纳米吸光材料;
E、合片,在三级真空腔内将上玻璃与下玻璃贴合,将柔性软钎料放置于上玻璃、下玻璃的金属化层之间;
F、激光封接,在三级真空腔内的对完成合片的真空玻璃进行激光封接,用激光透过玻璃和金属化层的网状结构对柔性软钎料进行加热,使柔性软钎料熔化与金属化层反应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完成封接;
G、排出,将真空玻璃从三级真空腔内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通过丝网印刷印制一层7-40μm厚度的电子浆料,电子浆料为导电银浆、导电铜浆或导电镍浆,印刷后通过烘干炉烘干去除电子浆料中的有机溶剂形成金属化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经过真空镀膜的方式在上、下玻璃的边缘表面镀制一层50nm-1μm厚度的金属铜、银、银铜合金或镍,镀膜时用金属掩膜板使镀膜形成网状的金属化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钢化温度为650-8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支撑物为直径0.4-1mm、高度0.2-0.5mm的不锈钢圆柱,支撑物两两间距为40-8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在下玻璃右上角开设直径2-3mm、深度1.5mm的盲孔,在盲孔内放置吸气剂,吸气剂为直径2mm、厚度小于1.5mm的圆片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将金属软钎料加工为厚度0.3-0.6mm、宽度0.6-1.5mm的固体带状,用真空等离子体清洗去除金属软钎料表面杂质,控制金属软钎料表面接触角小于15°,再在金属软钎料表面涂覆纳米吸光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将纳米银、纳米金或纳米石墨烯以0.1%-2%的浓度分散于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作为纳米吸光材料,将纳米吸光材料涂覆到金属软钎料表面后用红外烘烤去除有机溶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三级真空腔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前级真空腔体、工艺真空腔体和后级真空腔体,前级真空腔体和后级真空腔体的极限真空度均为1-100Pa,工艺真空腔体极限真空度为9*10-4P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在工艺真空腔体中设置激光头,激光头运行路径为玻璃的一个周长,激光光源波长为980nm-1200nm,激光输出功率为3-20W。
CN202111011793.3A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Active CN113562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1793.3A CN113562989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1793.3A CN113562989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2989A CN113562989A (zh) 2021-10-29
CN113562989B true CN113562989B (zh) 2023-01-13

Family

ID=7817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1793.3A Active CN113562989B (zh) 2021-08-31 2021-08-31 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29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1314A1 (zh) * 2022-05-18 2023-11-23 福耀高性能玻璃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一种夹胶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974427A (zh) * 2022-11-30 2023-04-18 四川英诺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玻璃用全自动真空封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3977A (ja) * 2000-11-27 2002-06-07 Sony Corp 平面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平面基板、これを用いた平面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38777A (zh) * 2002-12-05 2006-02-22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真空玻璃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造的真空玻璃面板
CN1798710A (zh) * 2003-04-16 2006-07-05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玻璃料密封的玻璃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252828A (ja) * 2011-06-01 2012-12-20 Canon Inc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2310B2 (en) * 2019-05-24 2022-08-23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of bonding an optical fiber to a substrate using a laser and assemblies fabricated by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3977A (ja) * 2000-11-27 2002-06-07 Sony Corp 平面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平面基板、これを用いた平面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38777A (zh) * 2002-12-05 2006-02-22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真空玻璃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造的真空玻璃面板
CN1798710A (zh) * 2003-04-16 2006-07-05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玻璃料密封的玻璃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252828A (ja) * 2011-06-01 2012-12-20 Canon Inc 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2989A (zh) 2021-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62989B (zh) 一种真空玻璃的快速生产工艺
EP3392214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empered vacuum glass and production line therefor
CN109415253B (zh) 一种平板真空玻璃的封接方法
WO2018006493A1 (zh) 钢化真空玻璃
WO2017101480A1 (zh) 一种钢化真空玻璃的制作方法及其生产线
CN113860761A (zh) 一种高效全钢化真空玻璃生产工艺
CN102173605B (zh) 一种真空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11348843A (zh) 一种真空玻璃制造方法
CN1189639C (zh) 高隔热、高隔音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05669006A (zh) 复合密封的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9379A (zh) 一种金属箔片表面金属掺杂的氧化锌复合电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119693A1 (zh) 钢化玻璃边沿周边电热熔焊夹层真空保温透光钢化玻璃板
CN214270699U (zh) 一种高真空度真空玻璃
CN102092923A (zh) 一种真空玻璃排气口气密封接方法和装置
CN105669052A (zh) 条框密封的真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00421A (zh) 一种真空玻璃
CN204097341U (zh) 钢化真空玻璃
CN20760258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13698112B (zh) 一种无尾式真空玻璃的制备方法
CN202297388U (zh) 一种钢化真空玻璃
CN207753024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544075Y (zh) 高隔热、高隔音真空玻璃的真空室消气剂设置装置
CN201245558Y (zh) 节能板材
CN106513990A (zh) 含纳米铝球光吸收层适用于1064nm激光的飞片系统及制备方法
CN105776900B (zh) 一种提高真空玻璃金属化层致密性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Yongjiang

Inventor after: Jiang Hong

Inventor after: Cai Banghui

Inventor after: Gong Youlai

Inventor after: Wang Guojiao

Inventor after: Fresh China

Inventor before: Liu Yongji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1

Address after: 635100 No. 5, Keji Road, South District, Dazhu Industrial Park, Da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yingnuow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00 No. 8-1, Xingde Road,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innoway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