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1734A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1734A
CN113561734A CN202110975137.9A CN202110975137A CN113561734A CN 113561734 A CN113561734 A CN 113561734A CN 202110975137 A CN202110975137 A CN 202110975137A CN 113561734 A CN113561734 A CN 113561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defrosting
temperature
mod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51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1734B (zh
Inventor
伍泰霖
李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7513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1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1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1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1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1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71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bu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21Heat exchanger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该方法包括:在空调上电后开启的情况下,控制空调运行于设定的启动制热模式;获取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根据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空调运行于第一化霜模式或第一制热模式;在空调运行于第一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空调在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一制热参数;根据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空调运行于第一化霜模式或第二化霜模式。该方案,通过根据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不同结霜情况进行自动化霜,能够避免空调的室外换热器被冻住而影响制热,有利于提升空调的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尤其涉及一种客车空调的智能除冰、化霜逻辑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客车多数在室外停放。空调(如顶置式客车空调)由于平放在客车顶部,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处于露天放置状态,当冬天遇到冻雨、下雪天气,雨雪会直接落到换热器上,会导致车外换热器结冰,当空调制热运行时,车外换热器由于车外换热器被冰冻,风量无法通过换热器进行换热,冷凝器无法吸收到车外环境的热量,导致制热效果差。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解决空调的室外换热器被冻住时,导致空调的制热效果差甚至无法制热的问题,达到通过根据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不同结霜情况进行自动化霜,能够避免空调的室外换热器被冻住而影响制热,有利于提升空调的制热效果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包括:启动制热模式和第一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化霜模式,包括: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能够清除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上覆盖或者冻结的冰雪;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空调上电后开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设定的启动制热模式;获取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一制热参数;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室外温度;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是否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未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一运行时间;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一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一蒸发温度;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若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第一设定时间、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一切换条件;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一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二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继续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直至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运行情况,包括:控制所述空调的压缩机开启,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风机关闭,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由制热状态切换为制冷状态,以及: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不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没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一化霜参数;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二化霜参数;在获取所述第一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在获取所述第二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二制热参数;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一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一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一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二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二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一室内温差;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冷凝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时间大于第一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二蒸发压力小于第三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二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差大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差;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二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二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二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三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三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二室内温差;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二冷凝压力大于第二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时间大于第二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三蒸发压力小于第四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三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差大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差;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二运行时间;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四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四蒸发温度;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若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五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四蒸发压力小于第五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四蒸发温度小于第五设定蒸发温度;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直至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中,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包括:启动制热模式和第一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化霜模式,包括: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能够清除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上覆盖或者冻结的冰雪;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上电后开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设定的启动制热模式;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所述获取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一制热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室外温度;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是否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未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一运行时间;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一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一蒸发温度;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若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第一设定时间、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一切换条件;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一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二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继续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直至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在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运行情况,包括:控制所述空调的压缩机开启,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风机关闭,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由制热状态切换为制冷状态,以及: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不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没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所述获取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一化霜参数;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二化霜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获取所述第一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获取所述第二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所述获取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二制热参数;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一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一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一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二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二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一室内温差;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冷凝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时间大于第一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二蒸发压力小于第三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二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差大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差;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二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二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二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三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三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二室内温差;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包括: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二冷凝压力大于第二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时间大于第二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三蒸发压力小于第四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三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差大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差;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二运行时间;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四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四蒸发温度;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若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五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四蒸发压力小于第五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四蒸发温度小于第五设定蒸发温度;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直至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对化霜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可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通过空调热泵除霜的方式将冰雪融化,并通过对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化霜控制逻辑进行了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化霜;从而,通过根据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不同结霜情况进行自动化霜,能够避免空调的室外换热器被冻住而影响制热,有利于提升空调的制热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或第二化霜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进入条件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化霜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各部件运行逻辑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3为空调系统在第一化霜模式下化霜过程运行逻辑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4为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化霜过程的总体控制流程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02-控制单元;104-获取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空调的室外换热器被冻住时,造成空调的换热效果差,进而造成能源浪费,缩短新能源客车的续航里程,甚至会导致空调系统蒸发压力过低,蒸发器过热度不足,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运行,影响压缩机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相关方案中,依靠用户(如客车司机)反馈制热效果差至维修人员处,再由维修人员上车顶检查室外换人是否被冰雪覆盖,然后再使用浇热水使冰雪融化,或者撒融冰剂融冰,但此方法需要由司机进行反馈,维修人员上门处理,这之间造成了大量的时间浪费和能源的浪费,且严重影响到了用户体验,且维修人员爬上车顶,存在人员跌落造成摔伤的风险,且下雪天气车顶落满了冰雪,加大了维修人员滑倒的风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包括:启动制热模式和第一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化霜模式,包括: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能够清除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上覆盖或者冻结的冰雪。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50。
在步骤S110处,在所述空调上电后开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设定的启动制热模式。
在步骤S120处,获取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例如:获取所述空调如汽车空调的车外环境温度,如车外温度T
在步骤S130处,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具体过程,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30中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210至步骤S230。
步骤S210,确定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室外温度。
步骤S220,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是否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即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结冰,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未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步骤S230,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图10为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如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四通阀(即四通换向阀)和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的第一侧与室内换热器(如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侧之间的管路上。压缩机,通过四通阀,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的第二侧与室内换热器(如室内换热器)的第二侧之间的管路上。在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处,设置有室外换热风扇(如车外换热风扇)。在室内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处,设置有室内换热风扇(如车外换热风扇)。
图11为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进入条件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如图11所示,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进入条件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11、空调停电或断电后首次通电,开机设定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空调自动检测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T,对空调运行模式进行判断,即判断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T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室外温度T外1。若是,则执行步骤12。否则,执行步骤13。
步骤12、当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T<第一设定室外温度T外1时,空调机组检测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若是,则执行步骤121。否则,执行步骤122。
步骤121、当空调机组判断为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空调进入第一化霜模式(此化霜模式目的是)运行。第一化霜模式的目的,是清除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上被外界覆盖、冻结的冰雪。
步骤122、当空调机组判断为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没有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空调进入第一制热模式运行。
步骤13、当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T≥第一设定室外温度T外1。第一设定室外温度T外1是设定用于判断的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值,此温度值可根据冰雪融化温度来制定)时,空调机组按照第一制热模式运行。
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案,设计了自动判断机组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的条件,可自动检测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
在步骤S140处,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一制热参数。
在步骤S150处,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在冬天可以有效可以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将覆盖在换热器上的冰雪融化的方法,通过对化霜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可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通过空调热泵除霜的方式将冰雪融化,并通过对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化霜控制逻辑进行了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化霜,使化霜更具针对性,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能提高空调的使用范围、舒适度和可靠性。这样,解决了空调(如客车空调)因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和车外换热风扇被冰雪覆盖或冻结,导致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换热效果差,从而导致制热效果差,甚至无法制热的问题,保证了空调制热效果,提升了客户的舒适度,增强了空调系统的使用可靠性,好的制热效果减少了制热能量的浪费。通过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冻结情况,并通过空调自身运行逻辑化解冰雪,避免了维修人员车顶操作的风险,提高了空调使用的安全性。也解决了空调受冰雪等恶劣天气影响的问题,空调可在有冰雪天气的地区使用,大大提高了空调的适用范围,打破了空调使用的地域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一运行时间,如时间t。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一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一蒸发温度。
下面结合图3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15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310至步骤S350。
步骤S310,若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第一设定时间、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一切换条件。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一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
步骤S320,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
步骤S330,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二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
步骤S340,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步骤S350,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继续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直至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如图11所示,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进入条件的控制流程,在执行步骤122或步骤13之后,还包括:
步骤14、空调运行第一制热模式,根据以下条件判断空调是否运行化霜模式:
若第一设定时间t1<空调制热运行时间t<第二设定时间t2后,若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一设定化霜温度T化1,或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蒸发压力P<第一设定蒸发压力P蒸1,或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蒸发温度T<第一设定蒸发温度T蒸1,则同样判断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被冰雪覆盖或冻结,则空调进入第一化霜模式运行。
若空调制热运行时间t>第二设定时间t2后,若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二设定化霜温度T化2或者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蒸发压力P<第二设定蒸发压力P蒸2,空调进入第二化霜模式运行。第二化霜模式目的是,清除空调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方案,设计了控制逻辑,若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被冰雪覆盖,在空调制热运行前进行化霜,避免机组在被冰雪覆盖的情况下运行,导致出现制热效果差,甚至机组无法启动的情况发生,造成能源浪费,影响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30、步骤S150、步骤S220、步骤S320、步骤S340的任一步骤中,在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运行情况的具体情况,参见以下示例性说明。
下面结合图4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410至步骤S430。
步骤S410,控制所述空调的压缩机开启,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风机关闭,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由制热状态切换为制冷状态。以及:
步骤S420,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
步骤S430,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不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没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关闭。
图12为化霜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各部件运行逻辑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化霜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各部件运行逻辑的控制流程,包括:在如图10所示的空调系统中,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31、控制空调系统中压缩机的运行状态为开。
步骤32、控制室外换热风机(如车外换热风机)的运行状态为关。
步骤33、控制四通阀的运行状态:由制热模式状态切换为制冷模式状态。
步骤34、控制室内换热风机(如车内换热风机)的运行状态,按照下列条件进行判断:
步骤341、若空调所属空间(如客车)可将车内空调出风吹出车外,则内风机(即室内换热风机)开启,通过吸收车外空气热量,来加强化霜效果。
步骤342、若空调所属空间(如客车)不能将车内空调出风吹出车外,则对车内是否有乘客进行判断:若车内没有乘客,则内风机关。若车内没有乘客,则内风机开。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对车内换热器风扇在化霜时开启条件进行设计,既保证了空调舒适性,又使化霜过程更加智能快速(在化霜时开启内风机可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用于化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
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或第二化霜模式的过程。
下面结合图5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或第二化霜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控制所述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或第二化霜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510至步骤S550。
步骤S510,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一化霜参数。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二化霜参数。
步骤S520,在获取所述第一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一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一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一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二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二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一室内温差。
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包括:
下面结合图6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520中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610至步骤S650。
步骤S610,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冷凝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
步骤S620,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步骤S630,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时间大于第一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二蒸发压力小于第三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二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差大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差。
步骤S640,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步骤S650,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图13为空调系统在第一化霜模式下化霜过程运行逻辑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空调系统在第一化霜模式下化霜过程运行逻辑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41、进入第一化霜模式的退出条件的判断:
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若满足以下退出条件,则机组退出第一化霜模式:
化霜过程中实时监测化霜感温包温度,若满足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三设定化霜温度T化3,或冷凝压力P>第一设定冷凝压力P冷1,或冷凝温度T>第一设定冷凝温度T冷1,则退出第一化霜模式。
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若不满足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三设定化霜温度T化3,但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亦退出第一化霜模式:
化霜总时间t>第一设定化霜时间t化1,蒸发压力P<第三设定蒸发压力P蒸3或蒸发温度T<第三设定蒸发温度T蒸3,车内环境温度T<第一设定室内温度T内1,车内化霜前后温差△T>第一设定温差△T内1
步骤42、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逻辑:
若空调满足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认定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积雪已去除干净,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第二制热模式。
若空调不满足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满足化霜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认定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积雪未去除干净,则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第一制热模式。
步骤S530,在获取所述第二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二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二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二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三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三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二室内温差。
下面结合图7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530中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710至步骤S750。
步骤S710,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二冷凝压力大于第二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
步骤S720,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步骤S730,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时间大于第二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三蒸发压力小于第四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三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差大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差。
步骤S740,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步骤S750,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图14为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化霜过程的总体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图14中,第二化霜模式化霜过程运行逻辑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51、进入第二化霜模式的退出条件的判断:
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若满足以下退出条件,则机组退出第二化霜模式:
化霜过程中实时监测化霜感温包温度,若满足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四设定化霜温度T化4,或冷凝压力P>第二设定冷凝压力P冷2,或冷凝温度T>第二设定冷凝温度T冷2,则退出化霜模式。
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若不满足化霜感温包温度T>T化4,但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亦退出化霜模式:
化霜总时间t>第二设定化霜时间t化2,蒸发压力P<第四设定蒸发压力P蒸4或蒸发温度T<第四设定蒸发温度T蒸4,车内环境温度T<第二设定室内温度T内2,车内化霜前后温差△T>第二设定温差△T内2
步骤52、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逻辑:
若空调满足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认定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化霜干净,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第二制热模式。
若空调不满足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满足化霜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认定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化霜不干净,则退出第二化霜模式后运行第一制热模式。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化霜过程中对空调吸气压力(蒸发压力)或温度进行监控,以及设计退出化霜的条件,避免了空调化霜过程中带液运行的情况,增强了空调可靠性。
步骤S540,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二制热参数。
步骤S550,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对化霜退出条件进行设计,在确保化霜干净无残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用户舒适性。通过对空调化霜退出条件进行设置,对化霜的情况进行判断,避免了空调化霜不干净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二运行时间,如时间t。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四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四蒸发温度。
下面结合图8所示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进一步说明步骤S550中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具体过程,包括:步骤S810至步骤S830。
步骤S810,若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五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四蒸发压力小于第五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四蒸发温度小于第五设定蒸发温度。
步骤S820,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步骤S830,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直至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运行第二制热模式后,第二制热模式进入化霜模式运行逻辑,包括:运行时间t>第四设定时间t4,若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五化霜温度T化5,或蒸发压力P<第五蒸发压力P蒸5,或蒸发温度T<第五蒸发温度T蒸5,则进入第二化霜模式运行。
本发明的方案,设计多种进入化霜条件,对应空调机组不同运行状态,可更准确、更有针对性进行化霜,从而达到更好的化霜效果,使机组运行更加高效,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案中,分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化霜判定,如根据机组实际结霜情况运行不同的化霜模式。其中,空调除冰,如可自动判断冰雪覆盖,并使用热泵自动除冰。从而,能够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能提高空调的使用范围、舒适度和可靠性。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化霜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可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通过空调热泵除霜的方式将冰雪融化,并通过对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化霜控制逻辑进行了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化霜。从而,通过根据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的不同结霜情况进行自动化霜,能够避免空调的室外换热器被冻住而影响制热,有利于提升空调的制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参见图9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包括:启动制热模式和第一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化霜模式,包括: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能够清除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上覆盖或者冻结的冰雪。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102和获取单元104。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102,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上电后开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设定的启动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所述获取单元104,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例如:获取所述空调如汽车空调的车外环境温度,如车外温度T。该获取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20。
所述控制单元102,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2,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室外温度。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1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是否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即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结冰,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未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2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230。
图10为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如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四通阀(即四通换向阀)和节流装置。节流装置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的第一侧与室内换热器(如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侧之间的管路上。压缩机,通过四通阀,设置在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的第二侧与室内换热器(如室内换热器)的第二侧之间的管路上。在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处,设置有室外换热风扇(如车外换热风扇)。在室内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处,设置有室内换热风扇(如车外换热风扇)。
图11为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进入条件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如图11所示,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进入条件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11、空调停电或断电后首次通电,开机设定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空调自动检测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T,对空调运行模式进行判断,即判断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T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室外温度T外1。若是,则执行步骤12。否则,执行步骤13。
步骤12、当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T<第一设定室外温度T外1时,空调机组检测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若是,则执行步骤121。否则,执行步骤122。
步骤121、当空调机组判断为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空调进入第一化霜模式(此化霜模式目的是)运行。第一化霜模式的目的,是清除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上被外界覆盖、冻结的冰雪。
步骤122、当空调机组判断为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没有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空调进入第一制热模式运行。
步骤13、当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T≥第一设定室外温度T外1。第一设定室外温度T外1是设定用于判断的室外温度(如车外温度)值,此温度值可根据冰雪融化温度来制定)时,空调机组按照第一制热模式运行。
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案,设计了自动判断机组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的条件,可自动检测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
所述获取单元104,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一制热参数。该获取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40。
所述控制单元102,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50。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在冬天可以有效可以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将覆盖在换热器上的冰雪融化的装置,通过对化霜控制装置进行设计,可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通过空调热泵除霜的方式将冰雪融化,并通过对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化霜控制逻辑进行了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化霜,使化霜更具针对性,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能提高空调的使用范围、舒适度和可靠性。这样,解决了空调(如客车空调)因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和车外换热风扇被冰雪覆盖或冻结,导致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换热效果差,从而导致制热效果差,甚至无法制热的问题,保证了空调制热效果,提升了客户的舒适度,增强了空调系统的使用可靠性,好的制热效果减少了制热能量的浪费。通过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冻结情况,并通过空调自身运行逻辑化解冰雪,避免了维修人员车顶操作的风险,提高了空调使用的安全性。也解决了空调受冰雪等恶劣天气影响的问题,空调可在有冰雪天气的地区使用,大大提高了空调的适用范围,打破了空调使用的地域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一运行时间,如时间t。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一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一蒸发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102,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第一设定时间、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一切换条件。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一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1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2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二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3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4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继续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直至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350。
如图11所示,空调系统运行化霜模式进入条件的控制流程,在执行步骤122或步骤13之后,还包括:
步骤14、空调运行第一制热模式,根据以下条件判断空调是否运行化霜模式:
若第一设定时间t1<空调制热运行时间t<第二设定时间t2后,若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一设定化霜温度T化1,或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蒸发压力P<第一设定蒸发压力P蒸1,或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蒸发温度T<第一设定蒸发温度T蒸1,则同样判断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被冰雪覆盖或冻结,则空调进入第一化霜模式运行。
若空调制热运行时间t>第二设定时间t2后,若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二设定化霜温度T化2或者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蒸发压力P<第二设定蒸发压力P蒸2,空调进入第二化霜模式运行。第二化霜模式目的是,清除空调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方案,设计了控制逻辑,若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被冰雪覆盖,在空调制热运行前进行化霜,避免机组在被冰雪覆盖的情况下运行,导致出现制热效果差,甚至机组无法启动的情况发生,造成能源浪费,影响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2,在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运行情况,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空调的压缩机开启,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风机关闭,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由制热状态切换为制冷状态。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10。以及: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不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2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没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关闭。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430。
图12为化霜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各部件运行逻辑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化霜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各部件运行逻辑的控制流程,包括:在如图10所示的空调系统中,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31、控制空调系统中压缩机的运行状态为开。
步骤32、控制室外换热风机(如车外换热风机)的运行状态为关。
步骤33、控制四通阀的运行状态:由制热模式状态切换为制冷模式状态。
步骤34、控制室内换热风机(如车内换热风机)的运行状态,按照下列条件进行判断:
步骤341、若空调所属空间(如客车)可将车内空调出风吹出车外,则内风机(即室内换热风机)开启,通过吸收车外空气热量,来加强化霜效果。
步骤342、若空调所属空间(如客车)不能将车内空调出风吹出车外,则对车内是否有乘客进行判断:若车内没有乘客,则内风机关。若车内没有乘客,则内风机开。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对车内换热器风扇在化霜时开启条件进行设计,既保证了空调舒适性,又使化霜过程更加智能快速(在化霜时开启内风机可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用于化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
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或第二化霜模式的过程,具体如下:
所述获取单元104,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一化霜参数。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二化霜参数。该获取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10。
所述控制单元102,还被配置为在获取所述第一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一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一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一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二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二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一室内温差。
所述控制单元102,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冷凝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1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2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时间大于第一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二蒸发压力小于第三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二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差大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差。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3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4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650。
图13为空调系统在第一化霜模式下化霜过程运行逻辑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空调系统在第一化霜模式下化霜过程运行逻辑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41、进入第一化霜模式的退出条件的判断:
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若满足以下退出条件,则机组退出第一化霜模式:
化霜过程中实时监测化霜感温包温度,若满足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三设定化霜温度T化3,或冷凝压力P>第一设定冷凝压力P冷1,或冷凝温度T>第一设定冷凝温度T冷1,则退出第一化霜模式。
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若不满足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三设定化霜温度T化3,但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亦退出第一化霜模式:
化霜总时间t>第一设定化霜时间t化1,蒸发压力P<第三设定蒸发压力P蒸3或蒸发温度T<第三设定蒸发温度T蒸3,车内环境温度T<第一设定室内温度T内1,车内化霜前后温差△T>第一设定温差△T内1
步骤42、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逻辑:
若空调满足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认定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积雪已去除干净,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第二制热模式。
若空调不满足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满足化霜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认定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积雪未去除干净,则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第一制热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102,还被配置为在获取所述第二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二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二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二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三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三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二室内温差。
所述控制单元102,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二冷凝压力大于第二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1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2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时间大于第二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三蒸发压力小于第四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三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差大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差。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3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4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750。
图14为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的化霜过程的总体控制流程示意图。在图14中,第二化霜模式化霜过程运行逻辑的控制流程,包括:
步骤51、进入第二化霜模式的退出条件的判断:
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若满足以下退出条件,则机组退出第二化霜模式:
化霜过程中实时监测化霜感温包温度,若满足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四设定化霜温度T化4,或冷凝压力P>第二设定冷凝压力P冷2,或冷凝温度T>第二设定冷凝温度T冷2,则退出化霜模式。
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若不满足化霜感温包温度T>T化4,但满足以下任一条件亦退出化霜模式:
化霜总时间t>第二设定化霜时间t化2,蒸发压力P<第四设定蒸发压力P蒸4或蒸发温度T<第四设定蒸发温度T蒸4,车内环境温度T<第二设定室内温度T内2,车内化霜前后温差△T>第二设定温差△T内2
步骤52、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逻辑:
若空调满足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认定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化霜干净,空调退出第一化霜模式后运行第二制热模式。
若空调不满足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满足化霜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认定为空调室外换热器(如车外换热器)化霜不干净,则退出第二化霜模式后运行第一制热模式。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化霜过程中对空调吸气压力(蒸发压力)或温度进行监控,以及设计退出化霜的条件,避免了空调化霜过程中带液运行的情况,增强了空调可靠性。
所述获取单元104,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二制热参数。该获取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40。
所述控制单元102,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550。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对化霜退出条件进行设计,在确保化霜干净无残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用户舒适性。通过对空调化霜退出条件进行设置,对化霜的情况进行判断,避免了空调化霜不干净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二运行时间,如时间t。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四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四蒸发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102,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五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四蒸发压力小于第五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四蒸发温度小于第五设定蒸发温度。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81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810。
所述控制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直至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该控制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820。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运行第二制热模式后,第二制热模式进入化霜模式运行逻辑,包括:运行时间t>第四设定时间t4,若化霜感温包温度T<第五化霜温度T化5,或蒸发压力P<第五蒸发压力P蒸5,或蒸发温度T<第五蒸发温度T蒸5,则进入第二化霜模式运行。
本发明的方案,设计多种进入化霜条件,对应空调机组不同运行状态,可更准确、更有针对性进行化霜,从而达到更好的化霜效果,使机组运行更加高效,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本发明的方案中,分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化霜判定,如根据机组实际结霜情况运行不同的化霜模式。其中,空调除冰,如可自动判断冰雪覆盖,并使用热泵自动除冰。从而,能够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能提高空调的使用范围、舒适度和可靠性。
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化霜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可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通过空调热泵除霜的方式将冰雪融化,并通过对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化霜控制逻辑进行了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化霜,空调可在有冰雪天气的地区使用,大大提高了空调的适用范围,打破了空调使用的地域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种汽车空调。该汽车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由于本实施例的汽车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化霜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可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通过空调热泵除霜的方式将冰雪融化,并通过对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化霜控制逻辑进行了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化霜,保证了空调制热效果,提升了客户的舒适度,增强了空调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化霜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可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通过空调热泵除霜的方式将冰雪融化,并通过对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化霜控制逻辑进行了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化霜,避免机组在被冰雪覆盖的情况下运行,导致出现制热效果差,有利于提升制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处理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化霜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可自动判断室外换热器是否被冰雪覆盖,并通过空调热泵除霜的方式将冰雪融化,并通过对空调制热运行过程中化霜控制逻辑进行了设计,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化霜,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能提高空调的使用范围、舒适度和可靠性。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包括:启动制热模式和第一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化霜模式,包括: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上电后开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设定的启动制热模式;
获取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一制热参数;
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室外温度;
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是否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未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一运行时间;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一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一蒸发温度;
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第一设定时间、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一切换条件;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一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二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继续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直至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运行情况,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的压缩机开启,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风机关闭,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由制热状态切换为制冷状态,以及:
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
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不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没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
所述空调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一化霜参数;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二化霜参数;
在获取所述第一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
在获取所述第二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二制热参数;
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一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一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一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二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二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一室内温差;
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冷凝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
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时间大于第一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二蒸发压力小于第三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二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差大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差;
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二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二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二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三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三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二室内温差;
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二冷凝压力大于第二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
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时间大于第二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三蒸发压力小于第四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三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差大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差;
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二运行时间;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四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四蒸发温度;
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
若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五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四蒸发压力小于第五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四蒸发温度小于第五设定蒸发温度;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直至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9.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包括:启动制热模式和第一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的化霜模式,包括: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能够清除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上覆盖或者冻结的冰雪;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上电后开启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设定的启动制热模式;
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所述获取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一制热参数;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一制热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室外温度;
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确定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是否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已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若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器未被冰雪覆盖或者冻结,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若所述空调的当前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设定室外温度,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一运行时间;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一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一蒸发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一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
若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第一设定时间、且小于第二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一切换条件;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一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小于第二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一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继续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直至在所述第一运行时间大于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空调的运行情况,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的压缩机开启,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外换热风机关闭,控制所述空调的四通阀由制热状态切换为制冷状态,以及:
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在所述空调的室内机的出风不能够吹出室外的情况下,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开启;
若所述空调的室内没有使用者,则控制所述空调的室内换热风机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制热模式,还包括:第二制热模式;
所述空调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所述获取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一化霜参数;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参数,记为第二化霜参数;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获取所述第一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在获取所述第二化霜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所述获取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的制热参数,记为第二制热参数;
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一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一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一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二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二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一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一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一室内温差;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设定的第二制热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三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一冷凝压力大于第一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一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
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二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化霜时间大于第一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二蒸发压力小于第三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二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一室内温差大于第一设定室内温差;
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一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一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化霜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压力,记为第二冷凝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冷凝温度,记为第二冷凝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运行时间,记为第二化霜时间;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压力,记为第三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蒸发温度,记为第三蒸发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室内温度,记为第二室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化霜模式下运行时的化霜前后室内温差,记为第二室内温差;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控制所述空调在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情况下,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或所述第二制热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二冷凝压力大于第二设定冷凝压力,所述第二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
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一退出条件,则在所述第三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设定化霜温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是否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二化霜时间大于第二设定化霜时间,所述第三蒸发压力小于第四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三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度,所述第二室内温差大于第二设定室内温差;
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制热模式;
若所述第二化霜参数不满足所述第二化霜模式的第二退出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退出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并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制热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包括: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的时间,记为第二运行时间;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化霜感温包温度,记为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压力,记为第四蒸发压力;所述空调在所述第二制热模式下运行时所述空调的蒸发温度,记为第四蒸发温度;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调的第二制热参数,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一化霜模式或所述第二化霜模式,包括:
若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四化霜感温包温度小于第五设定化霜温度,所述第四蒸发压力小于第五设定蒸发压力,所述第四蒸发温度小于第五设定蒸发温度;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满足所述第二切换条件,则控制所述空调运行于所述第二化霜模式;
若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不满足所述第一切换条件,则直至所述第二运行时间大于第四设定时间,继续确定所述第一化霜感温包温度、所述第一蒸发压力和所述第一蒸发温度是否满足设定的第二切换条件。
17.一种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1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19.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2110975137.9A 2021-08-24 2021-08-24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ctive CN113561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5137.9A CN113561734B (zh) 2021-08-24 2021-08-24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5137.9A CN113561734B (zh) 2021-08-24 2021-08-24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1734A true CN113561734A (zh) 2021-10-29
CN113561734B CN113561734B (zh) 2023-06-06

Family

ID=78172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5137.9A Active CN113561734B (zh) 2021-08-24 2021-08-24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173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296A (zh) * 2010-11-10 2012-05-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热泵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5387665A (zh) * 2015-11-25 2016-03-09 东南大学 一种以空气源热泵综合性能最佳为目标的除霜控制方法
CN107053997A (zh) * 2016-12-22 2017-08-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蒸发器除霜装置及方法
CN107152750A (zh) * 2017-04-18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结霜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895734A (zh) * 2018-07-25 2018-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器化霜判断方法
WO2019049636A1 (ja) * 2017-09-05 2019-03-14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10260493A (zh) * 2019-07-03 2019-09-2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184207A (ja) * 2018-04-17 2019-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11174372A (zh) * 2019-12-31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2413819A (zh) * 2020-10-22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霜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器、存储介质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296A (zh) * 2010-11-10 2012-05-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热泵空调机组的化霜控制方法
CN105387665A (zh) * 2015-11-25 2016-03-09 东南大学 一种以空气源热泵综合性能最佳为目标的除霜控制方法
CN107053997A (zh) * 2016-12-22 2017-08-1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蒸发器除霜装置及方法
CN107152750A (zh) * 2017-04-18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结霜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9049636A1 (ja) * 2017-09-05 2019-03-14 サンデ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19184207A (ja) * 2018-04-17 2019-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8895734A (zh) * 2018-07-25 2018-11-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器化霜判断方法
CN110260493A (zh) * 2019-07-03 2019-09-20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74372A (zh) * 2019-12-31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2413819A (zh) * 2020-10-22 2021-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化霜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空调器、存储介质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1734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5191A (zh) 多联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68577B (zh)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47742B (zh) 一种冰箱冷冻风扇化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639965B2 (en)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 used for defrosting a heat pump for a vehicle
CN109210679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5473357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5555564A (zh) 热泵式车辆用空调系统以及其除霜方法
CN108375159A (zh)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614902B (zh) 车辆空调系统
CN111174372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3797309A (zh) 冷冻空调装置
CN113959063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14294719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20203270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水的两用装置
CN110274351B (zh) 一种除冰雪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5180563A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JP2019043422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13561734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汽车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2524747A (zh) 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遥控器
CN110762746B (zh) 一种空调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9237734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底盘加热控制方法
KR100288927B1 (ko) 냉장고의제상제어방법
CN110873491A (zh) 冷柜控制方法及冷柜
CN114216212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器的制热除霜控制方法、多联机空调器
CN112793380B (zh) 一种汽车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汽车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