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6805A -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6805A
CN113556805A CN202011415635.XA CN202011415635A CN113556805A CN 113556805 A CN113556805 A CN 113556805A CN 202011415635 A CN202011415635 A CN 202011415635A CN 113556805 A CN113556805 A CN 113556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ransmission
uplink
terminal
transmission mod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56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6805B (zh
Inventor
何彦召
向晨路
陈小静
张舜卿
徐树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1/0900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21893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6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6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终端根据当前配置确定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然后,根据上行数据量在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再从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功耗最少的上行传输模式;最后,终端利用功耗最少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节省终端的功耗,延长终端的待机时间。

Description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终端功能逐渐变多的同时终端的功耗也大大增加。由于电池制造技术发展受限,因此利用先进的节能方法来提高终端的电源使用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在发送上行数据时,终端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有多种。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上行传输的通信质量,终端可以采用上行传输速率最快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但是,如果固定使用上行传输速率最快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会耗费较多电能。因此,如何在保证上行传输的通信质量的情况下自适应选择功耗较低的上行传输模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可以使得终端在保证上行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利用功耗较低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节省终端的功耗,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少功耗的方法,包括:首先,根据上行数据量在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然后,确定第二上行传输模式;该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为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中功耗最少的上行传输模式;最后,终端利用第二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
其中,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是指根据终端当前的配置(如发射天线的最大数量、终端支持的上行频段、终端的驻留小区支持的频段、终端支持载波聚合的能力等)确定的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
这样,可以自适应选择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在上行数据量不同的情况下,终端可以从终端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不同的第一上行传输模式,然后,在第一上行传输模式中选择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在保证通信质量(如时延较低)的情况下,终端自适应选择功耗较低的上行传输模式来发送上行数据,减少功耗,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行传输模式指示了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资源,该资源包括:发射天线的数量、发射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上行载波的频段、上行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第一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第一数据量属于第一数据量范围;将上行数据量所属的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第一上行传输模式。预先存储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加快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以及,所述终端在预设功率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即终端利用该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时可以保证发送上行数据的速率,以及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的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首先,终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以及,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第一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第一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所述预设功率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将上行数据量所属的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第三上行传输模式;然后,终端将信道质量所属的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第三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第一上行传输模式。预设时间内和预设功率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在保证通信质量的情况下,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上行传输模式的数量不少于1的情况下,功率放大器的发射功率最小的第二上行传输模式,然后利用发射功率最小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节省终端的功耗,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行传输模式对应的发射天线和上行载波的数量和越小,上行传输模式的功耗越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少功耗的终端,包括:首先,终端根据上行数据量在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上行数据量的数据;然后,终端确定第二上行传输模式;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为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中功耗最少的上行传输模式;最后,终端利用第二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行传输模式指示了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资源,该资源包括:发射天线的数量、发射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上行载波的频段、上行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该终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第一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第一数据量属于第一数据量范围;根据上行数据量在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将上行数据量所属的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第一上行传输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上行数据量的数据,以及,终端在预设功率内发送大于或等于上行数据量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以及,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第一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第一数据量属于第一数据量范围;第一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功率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第一信道质量属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根据上行数据量在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具体还包括:将上行数据量所属的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第三上行传输模式;将信道质量所属的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第三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第一上行传输模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上行传输模式包含多个上行传输模式的情况下,利用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传输上行数据,具体包括:确定第四上行传输模式,第四上行传输模式为功率放大器的发射功率最小的第二上行传输模式;利用第四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行传输模式对应的发射天线和上行载波的数量和越小,上行传输模式的功耗越少。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屏,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储存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时,使得所述设备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少终端功耗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上行数据量确定上行传输模式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减少终端功耗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上行数据量和信道质量确定上行传输模式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游戏场景下的耗电量对比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播场景下的耗电量对比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页浏览场景下的耗电量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发送上行数据时,终端可以拥有多种上行传输模式。其中,一种上行传输模式对应有一个上行传输速率。例如,一个空间复用模式对应有一个较快的上行传输速率。一个单天线模式对应有一个较慢的上行传输速率。一个利用载波聚合技术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对应有一个较快的上行传输速率。一个未使用载波聚合技术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对应有一个较慢的上行传输速率。
为了保证上行传输的通信质量,终端可以采用上行传输速率最快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但是,如果固定使用上行传输速率最快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会耗费较多电能。例如,在业务量较小时,上行传输速率低的上行传输模式就能在预设时间段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如果固定使用传输速率最快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会耗费较多电能,终端的待机时间减少,用户体验差。
其中,在利用上行传输速率最快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时,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所使用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和上行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的数量较多。发射天线的数量越多,终端的功耗越多。上行载波的数量越多,终端的功耗越多。
为了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降低终端的功耗,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少终端功耗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根据上行数据量,在保证通信质量的情况下,从终端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自适应选择功耗较小的上行传输模式。然后,终端可以使用选择的上行传输模式来发送上行数据。该方法减少了终端的功耗,延长终端的待机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概念进行解释。
(一)终端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
上行传输模式指示了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使用的空间域资源和频域资源。
空间域资源可包括: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以及,终端使用发射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模式。
频域资源可包括: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上行载波的频段,以及,该上行载波的数量。
终端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是指,该终端在当前的配置下可以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传输模式。该配置包括终端的软硬件设置、终端和基站的连接情况以及用户设置。该配置更改时,终端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也相应地有所变化。软硬件设置是指终端发射天线的设置、终端支持的上行频段的设置等,终端和基站的连接情况是指终端的驻留小区支持的上行频段,用户设置是指用户根据用户需要设置的载波聚合能力。
(1)终端可用的空间域资源
1、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可用的发射天线的数量
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可用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1,小于或等于,终端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2
终端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2是指,终端能够用来发送上行数据的天线的最大数量为N2。终端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2,小于或者等于,终端内部总天线数量N。
终端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2与终端的内部空间有关。因为终端的内部安装空间不同,终端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2不同。通常情况下,终端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可以是4、2、1,或者其他正整数,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可用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为N1,也可以被称为该终端支持N1个发射天线(上行N1 Transmit,上行N1T)。例如,终端支持2个发射天线(上行2T)。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可用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1可以为1,也可以为不大于N2的偶数。即N1=1,或者,N1∈[2,N2]且为偶数。例如,假设N2为4,那么N1可以是4,2,或1。假设N2为2,那么N1可以是2或1。
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1越大,终端的功耗越大。
2、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发射天线的MIMO模式
发射天线的MIMO模式包括:单天线模式、发射分集模式、空间复用模式。单天线模式是指利用单个天线发送上行数据。发射分集模式是指通过多个发射天线发送同一上行数据的多个调制信号,提升上行传输的增益,从而增强上行传输的上行覆盖,保证上行传输的距离。在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的情况下,通常选择发射分集模式。空间复用模式是指通过多个发射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上行传输的信道容量随着发射天线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提升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从而提升上行吞吐量。
(2)终端可用的频域资源
1、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上行载波的频段
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上行载波的频段,属于终端的上行可用频段。
终端的上行可用的频段是指,终端和驻留小区的共同支持的上行频段。终端可通过终端的上行可用频段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
终端支持的上行频段是指,终端能够用来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频段。
终端支持的上行频段与终端的射频芯片和天线有关。终端的射频芯片或者天线不同,终端支持的频段不同。例如,终端1支持的LTE频段包括:B1、B3、B5、B8、B34、B38、B39、B40、B41。终端2支持的LTE频段包括:B1、B2、B3、B4、B5、B6、B7、B8、B12、B17、B18、B19、B20、B26、B34、B38、B39、B40、B41。进一步的,B3代表的频段为:上行1710~1785MHz,其他频段不做赘述。
具体的,终端支持的上行频段可预先存储在终端的存储器中,可以是终端的基带处理器的存储器,也可以是终端的其他存储器。这里不做限制。
终端的驻留小区支持的上行频段,是指驻留小区能够用来接收上行数据的上行频段。驻留小区支持的上行频段与基站的软硬件配置相关,这里不做赘述。
具体的,终端可以根据终端驻留小区的主载波单元(Primary Cell Component,PCC)确定驻留小区支持的上行频段。
2、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可用的上行载波的数量
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可用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1,小于或等于,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
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是指,终端能够用来发送上行数据时上行载波的最多的数量为M2
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是有限的。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与终端的载波聚合能力以及上行可用频段相关。
其中,终端的载波聚合能力包含:支持载波聚合、不支持载波聚合。终端是否支持载波聚合和终端的射频芯片、终端的载波聚合功能是否开启有关。在终端的射频芯片支持载波聚合并且载波聚合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终端支持载波聚合。
当终端不支持载波聚合时,该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为1。
当终端支持载波聚合时,该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的取值由上行可用频段决定。为了满足性能指标,例如上行可用频段在载波聚合后对人体的伤害指标、上行可用频段在载波聚合后对其他频段的干扰等,载波聚合的频段以及频段的组合是多样的,不同的频段有不同的聚合方式。因此,在上行可用频段不同的情况下,M2的取值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可用的上行载波的数量为M1,也可以被称为该终端支持M1个上行载波(上行M1CC)。例如,终端支持2个上行载波(上行2CC)。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M1∈[1,M2],M1为正整数。例如,假设M2为2,那么M1为1或2。
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1越大,终端的功耗越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用的空间域资源和可用的频域资源可以任意组合。
下面举例说明一种配置下终端可用的空间域资源和可用的频域资源组合确定的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
例如,在终端的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为2,终端的最多的上行载波数量为2的情况下,终端的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1CC发射分集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2T*2CC空间复用模式、1T*1CC单载波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
(二)上行数据量
终端的上行数据量和该终端当前提供的业务相关联。终端在提供不同的业务时,传输的上行数据量也不同。例如,终端执行直播业务时的上行数据量大于执行网页浏览业务时的上行数据量。
为了更好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阐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架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图1举例所示的系统架构或类似的系统架构中具体实施。如图1所示,包括终端100和基站200。终端100与基站200之间可以通过蜂窝网络,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以及由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构成的异构网络系统建立通信连接。
终端100可以是便携式终端设备,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具备无线通讯功能的可穿戴终端设备(如智能手表),客户终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以及带无线通讯功能的模块设备等,本方案所适用的终端类型多,适用范围广,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潜力。还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终端也可以是非便携式终端设备,如,智能水表,这里不做限制。
基站200是一种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基站可以是5G中的下一代基站(g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节点B(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这里不做限制。
下面介绍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提供的示例性终端100。
图2示出了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终端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2所示终端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100可以具有比图2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终端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带处理器的存储器可以存储该终端的多个频段的频点和带宽以及各个频段的发射端口数量和载波数量。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0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终端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100的天线和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终端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终端100支持多种通信技术,本方案的适用范围广,具体较大的市场推广潜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100的存储器存储终端的软硬件配置信息。在终端的处理器根据上行数据量,在满足上行传输的通信质量的情况下,从终端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自适应选择功耗较小的上行传输模式后,终端可根据上述上行传输模式将上行数据经由基带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处理后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终端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100的软件结构。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终端发送短信时的场景,示例性说明终端100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当触摸传感器接收到触摸操作,相应的硬件中断被发给内核层。内核层将触摸操作加工成原始输入事件(包括触摸坐标,触摸操作的时间戳等信息)。原始输入事件被存储在内核层。应用程序框架层从内核层获取原始输入事件,识别该输入事件所对应的控件。以该触摸操作是触摸单击操作,该单击操作所对应的为短信应用的控件为例,短信数据经由基带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处理后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由上述系统中的终端100执行。如图4所示,所述终端100包括用户信息处理单元401、终端能力和网络信息处理单元402、模式选择决策单元403以及模式执行调度单元404。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用户信息处理单元401可用于获取用户信息,例如,上行数据量等等。终端能力和网络信息处理单元402用于获取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资源,例如发射天线的数量、发射天线的MIMO模式、上行载波的频段、上行载波的数量等等。然后,模式选择决策单元403根据终端能力和网络信息处理单元402获取的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资源确定上行传输模式,并根据用户信息处理单元401获取的上行数据量在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支持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上行数据量的第一上行传输模式,以及从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出功耗最小的第二上行传输模式。最后,模式执行调度单元404可利用该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传输上行数据,例如模式执行调度单元404可以与基站交互,并接收基站下发该第二上行传输模式的配置指令等等。从而可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节省功耗,延长待机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少终端功耗的方法及设备进行介绍。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少终端功耗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发送上行数据也可以称作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请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减少终端功耗的方法,具体包括:
S501:终端确定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
终端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是指,该终端在当前的配置下可以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上行传输模式。终端可以根据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2、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以及,终端的上行可用的频段,确定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
其中,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2、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终端的上行可用频段的确定方式可参考前文,这里不做赘述。
其中,终端根据最大的发射天线的数量N2、最多的上行载波的数量M2,以及,终端的上行可用的频段确定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前文关于本申请概念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表1示例性的示出了几种终端最大的发射天线数量N2、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数量M2对应的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表1仅仅是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不应构成限定。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820026710000101
表1几种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
其中,2T*2CC发射分集模式即两天线两载波发射分集模式,指2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上传输相同的数据流,并且,每根天线上的两个载波分别传输2个不同的数据流。即在利用2T*2CC发射分集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终端同时传输2个不同的数据流。上行传输速率中等。
其中,2T*2CC空间复用模式即两天线四载波空间复用模式,指2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上传输的数据不同,并且,每根天线上的两个载波分别传输2个不同的数据流,即在利用2T*2CC空间复用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终端同时传输4个不同的数据流。上行传输速率快。
其中,2T*1CC发射分集模式即两天线单载波发射分集模式,指2根天线上传输相同的数据流,并且,每根天线上传输1个数据流,即在利用2T*1CC发射分集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终端只传输1个数据流。上行传输速率慢。
其中,2T*1CC空间复用模式即两天线单载波空间复用模式,指2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上传输不同的数据流,并且,每根天线上传输1个数据流,即在利用2T*1CC空间复用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终端同时传输2个不同的数据流。上行传输速率中等。
其中,1T*2CC两载波模式指1根天线上的两个载波分别传输2个不同的数据流,即在利用1T*2CC两载波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终端同时传输2个不同的数据流。上行传输速率中等。
其中,1T*1CC单载波模式指1根天线上传输1个数据流,即在利用1T*1CC单载波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的情况下,终端只传输1个数据流。上行传输速率慢。
S502:终端在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根据当前的上行数据量,确定能够在预设时间段内成功发送该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
每一种上行传输模式对应的上行传输速率不同。即终端在单位时间内发送的上行数据量不同。从而,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能够发送的总的上行数据量不同。
终端内预先存储了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以及,能够在预设时间段内成功传输该数据量范围内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
其中,预存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是经过测试确定的。该数据量范围指示终端利用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成功发送上行数据所需的时间低于预设时间。
数据量范围内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是指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该第一数据量属于该数据量范围。
其中,不同配置的终端,数据量范围的数量可以不同,数据量范围的取值也可以不同。例如,在终端的配置支持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较快上行传输速率的2T*2CC空间复用模式,中等上行传输速率的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以及较慢上行传输速率的1T*1CC单载波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时,可以预先存储当前配置下对应的第一数据量范围、第二数据量范围、第三数据量范围。在终端的配置支持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中等上行传输速率的1T*2CC两载波模式以及较慢上行传输速率的1T*1CC单载波模式时,可以预先存储当前配置下对应的第四数据量范围、第五数据量范围。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针对所有业务存储相同的数据量范围,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存储不同的数据量范围。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以终端的配置支持最大的发射天线数量为2、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数量为2对应的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举例说明。这里不作限定。表2示例性示出了能够在预设时间段内成功发送该数据量范围内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如表2所示:
Figure BDA0002820026710000111
表2根据上行数据量确定的上行传输模式
如表2所示,针对最大的发射天线数量为2、最多的上行载波数量为2的终端,在上行数据量位于第一数据量范围内时,终端的上行数据量较大,在预设时间段内需要利用上行传输速率快的2T*2CC空间复用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在上行数据量位于第二数据量范围内时,终端的上行数据量中等,在预设时间段内可以利用上行传输速率快的2T*2CC空间复用模式发送上行数据,也可以利用上行传输速率中等的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在上行数据量位于第三数据量范围内时,终端的上行数据量小,在预设时间段内,可以利用上行传输速率快的2T*2CC空间复用模式发送上行数据,也可以利用上行传输速率中等的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发送上行数据,还可以利用上行传输速率慢的2T*1CC发射分集模式、1T*1CC单载波模式发送上行数据。
S503: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能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
具体的,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能成功传输该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中,根据发射天线和上行载波的数量和,确定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终端利用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耗费的功耗最少。其中,发射天线和上行载波的数量和越小,终端利用该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所耗费的功耗越少。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预设时间段内能成功传输该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只包含1个的情况下,终端确定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就为这1个上行传输模式。
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预设时间段内能成功传输该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不少于1个的情况下,发射天线和上行载波的数量和最小的上行传输模式为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
进一步的,在发射天线和上行载波的数量和最小的上行传输模式不少于1个的情况下,终端可以确定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这多个上行传输模式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还可以确定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这多个上行传输模式中功率放大器的发射功率最小的一个。
S504:终端将携带有上行传输模式的终端辅助信息(UE AssistanceInformation)发送至基站,基站下发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配置指令,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配置指令利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可以将预估时间内能成功发送上行数据且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通过终端辅助信息发送至基站,基站下发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信令,终端可根据RRC重配信令配置上行传输模式,并利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终端可直接利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通知基站下发所述上述传输模式的配置信息,无需额外增加信令,对基站的改动较小,从而本方法的可行性较高。
在该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用户等待时间较短等)的情况下,终端从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自适应选择功耗较小的上行传输模式。然后,终端可以使用选择的上行传输模式来发送上行数据。该方法在保证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减少终端的功耗,延长终端的待机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一个完整的流程图对图5内相关实施例进行阐述。图6示出了一种根据上行数据量确定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
S601:在终端当前配置支持的最大发射天线数量为2、最多的上行载波数量为2的情况下,终端可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2CC发射分集模式、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1T*1CC单载波模式。
S602:终端判断上行数据量Date是否位于第一数据量范围内,在上行数据量Date位于第一数据量范围的情况下,即在Date>D1的情况下,执行S603,否则执行S604。
S603:终端确定预设时间段内能够成功传输该上行数据且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2T*2CC空间复用模式,结束流程。
S604:终端判断上行数据量Date是否位于第二数据量范围内,在上行数据量Date位于第二数据量范围的情况下,即在D2<Date<<D1的情况下,执行S605,否则执行S607。
S605:终端确定预设时间段内能够成功传输该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执行S606。
S606:终端确定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中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2T*1CC空间复用模式或者1T*2CC两载波模式。结束流程。
S607:终端确定上行数据量Date位于第三数据量范围内,即在Date<<D2的情况下,终端确定预设时间段内能够成功传输该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2CC发射分集模式、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1T*1CC单载波模式,执行S608。
S608:终端确定2T*2CC发射分集模式、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1T*1CC单载波模式中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1T*1CC单载波模式。结束流程。
终端的发射功率有限,在信道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终端在该发射功率内可能无法成功发送上行数据。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减少终端功耗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预设时间段内以及预设功率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中选择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请参见图7,具体包括:
S701:终端确定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可参考步骤S501,这里不做赘述。
S702:终端在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根据当前的上行数据量以及信道质量,确定能够在预设时间段以及预设功率内成功传输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
具体的,终端根据上行数据量在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能够在预设时间段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终端根据信道质量在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能够在预设功率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
终端内预存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以及能够在预设时间段内成功传输该数据量范围内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终端内还可以预存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范围,以及能够在预设功率内成功传输该信道质量范围内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
其中,预存的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范围是经过测试确定的。该信道质量范围指示所述终端利用所述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成功发送上行数据所需的功率低于预设功率。
进一步的,针对不同的终端可以设置不同的信道质量范围。
终端根据上行数据量在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能够在预设时间段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步骤S502,这里不做赘述。
下面详细描述终端根据信道质量在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在预设功率内能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
信道质量是指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传输信道的质量。信道质量可以由以下一种或多种参数来衡量:下行信道的信干噪比,下行信号的能量。一般来说,下行信道的信干噪比越大,上行信道的质量越好。终端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能量越大,上行信道的质量越好。
在信道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终端可利用发射分集模式来发送上行数据,提升终端的发送增益,从而使得终端在预设功率内能够成功发送上行数据。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以终端当前配置支持的最大的发射天线数量为2、终端最多的上行载波数量为2对应的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举例说明。这里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内可预先存储有数据量范围、信道质量范围与能在预设时间内和预设功率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先根据上行数据量和数据量范围,从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在预设时间内能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然后再根据信道质量和信道质量范围确定在预设功率内能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表3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上行传输模式。如表3所示:
Figure BDA0002820026710000141
表3一种上行传输模式
如表3所示,当上行数据量位于第二数据量范围时,根据上行数据量确定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在信道质量位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时,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终端在预设功率内需要利用发射分集模式(如2T*2CC发射分集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在信道质量位于第二信道质量范围时,上行信道质量较好,终端可以利用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其他情况不做赘述。
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内可预先存储有数据量范围、信道质量范围与能在预设时间内和预设功率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在该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先根据信道质量和信道质量范围,从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在预设功率内能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然后,终端再根据上行数据量和数据量范围,确定在预设时间内能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表4示例性的示出了另一种上行传输模式。如表4所示:
Figure BDA0002820026710000151
表4另一种上行传输模式
如表4所示,当信道质量位于第二信道质量范围时,根据信道质量确定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1T*1CC单载波模式。在上行数据量位于第一数据量范围时,终端在预设时间内需要利用上行传输速率最快的2T*2CC空间复用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其他情况不做赘述。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终端内还可以分别存储,数据量范围与能在预设时间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信道质量范围与能在预设功率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表5示例性示出了能够在预设功率内成功传输该信道质量范围内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如表5所示:
Figure BDA0002820026710000152
Figure BDA0002820026710000161
表5根据信道质量确定的上行传输模式
如表5所示,针对最大的发射天线数量为2、最多的上行载波数量为2的终端,在信道质量位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内时,上行信道质量较差,终端在预设功率内需要利用发射分集模式(如2T*2CC发射分集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在信道质量位于第二信道质量范围内时,上行信道质量较好,终端在预设功率内可以利用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以及1T*1CC单载波模式发送上行数据。
终端可根据表2和表5确定能够在预设时间段内和预设功率内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
S703: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以及预设功率内能成功发送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可参考步骤S503,这里不做赘述。
S704:终端将携带有上行传输模式的终端辅助信息发送至基站,基站下发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配置指令,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配置指令利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可参考步骤S504,这里不做赘述。
在该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用户等待时间较短),并且发送功率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终端从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自适应选择功耗较小的上行传输模式。然后,终端可以使用选择的上行传输模式来发送上行数据。该方法在保证业务的通信质量(即保证误块率和时延)的情况下减少终端的功耗,延长终端的待机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流程图对图7所述的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图8示出了一种根据上行数据量、信道质量,确定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
S801:最大发射天线数量为2、最多的上行载波数量为2的终端可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2CC发射分集模式、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1T*1CC单载波模式。
S802:终端判断上行数据量Date是否位于第一数据量范围内,在上行数据量Date位于第一数据量范围的情况下,即在Date>D1的情况下,执行S803,否则执行S805。
S803:终端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能完成上行传输的上行传输模式为2T*2CC空间复用模式。
S804:终端判断信道质量S是否位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内,在信道质量S位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的情况下,结束流程。否则,终端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以及预设功率内完成上行传输的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2T*2CC空间复用模式。结束流程。
S805:终端判断上行数据量Date是否位于第二数据量范围内,在上行数据量Date位于第二数据量范围的情况下,即在D2<Date<<D1的情况下,执行S806,否则执行S809。
S806:终端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能完成上行传输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终端判断信道质量S是否位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内,在信道质量S位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的情况下,即在S<S1的情况下,执行S807,否则执行S808。
S807:终端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以及预设功率内完成上行传输的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2T*2CC发射分集模式。结束流程。
S808:终端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以及预设功率内完成上行传输的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2T*1CC空间复用模式或者1T*2CC两载波模式。结束流程。
S809:终端确定上行数据量Date位于第三数据量范围内,即在Date<<D2的情况下,终端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能完成上行传输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2T*2CC空间复用模式、2T*1CC空间复用模式、2T*2CC发射分集模式、1T*2CC两载波模式、2T*1CC发射分集模式、1T*1CC单载波模式。终端判断信道质量S是否位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内,在信道质量S位于第一信道质量范围的情况下,即在S<S1的情况下,执行S810,否则执行S811。
S810:终端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以及预设功率内完成上行传输的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2T*1CC发射分集模式。结束流程。
S811:终端确定在预设时间段内以及预设功率内完成上行传输的功耗最低的上行传输模式为1T*1CC单载波模式。结束流程。
进一步的,为了体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及的减少功耗方法的有益效果,选取了游戏,视频,网页浏览等三个场景来进行验证。可选的,可以参考3GPP协议中的业务模型,使用搭载了Open Air Interface(OAI)平台的商业终端来进行验证。首先,提供了一种现有方案,在现有方案中,可以通过上行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反馈估计得到当前上行信道质量(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从而计算得到合适的上行传输模式D。
具体的,在游戏场景中,如图9所示,实线表示现有方案的耗电量,虚线表示本申请方案的耗电量,可以发现在游戏场景中,在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方案的耗电量低于现有方案的耗电量,从而可以推断在游戏场景中,本申请方案在通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功耗更低。
直播作为视频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可以通过直播场景对本申请方案进行验证。如图10所示,实线表示现有方案的耗电量,虚线表示本申请方案的耗电量,可以发现在直播场景中,在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方案的耗电量低于现有方案的耗电量,从而可以推断在视频场景中,本申请方案在通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功耗更低。
在网页浏览场景中,如图11所示,实线表示现有方案的耗电量,虚线表示本申请方案的耗电量,可以发现在网页浏览场景中,在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方案的耗电量低于现有方案的耗电量,从而可以推断在网页浏览场景中,本申请方案在通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功耗更低。
综合以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影响用户体验,并且,终端的发送功率在固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终端根据信道质量从可用的上行传输模式中选择功耗较小的传输模式。然后终端利用所述功耗较小的上行传输模式来发送上行数据,在保证业务的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减少终端的功耗,延长终端的待机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减少功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上行数据量在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支持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
确定第二上行传输模式;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为K个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中功耗最少的上行传输模式;
利用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模式指示了所述终端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资源,所述资源包括:发射天线的数量、发射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上行载波的频段、上行载波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第一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量属于所述第一数据量范围;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量在所述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将所述上行数据量所属的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以及,所述终端在预设功率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以及,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第一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量属于所述第一数据量范围;第一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功率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属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范围;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量在所述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具体还包括:
将所述上行数据量所属的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第三上行传输模式;
将所述信道质量所属的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所述第三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包含多个上行传输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具体包括:
确定第四上行传输模式,所述第四上行传输模式为功率放大器的发射功率最小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
利用所述第四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模式对应的发射天线和上行载波的数量和越小,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功耗越少。
8.一种减少功耗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上行数据量在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
确定第二上行传输模式;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为K个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中功耗最少的上行传输模式;
利用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模式指示了发送上行数据时所使用的资源,所述资源包括:发射天线的数量、发射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上行载波的频段、上行载波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第一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量属于所述第一数据量范围;
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量在所述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将所述上行数据量所属的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以及,所述终端在预设功率内发送大于或等于所述上行数据量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数据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以及,一个或多个信道质量范围和上行传输模式的对应关系;第一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量属于所述第一数据量范围;第一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支持所述终端在所述预设功率内发送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的数据,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属于所述第一信道质量范围;
所述根据所述上行数据量在所述支持的上行传输模式中确定K个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具体还包括:
将所述上行数据量所属的数据量范围对应的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第三上行传输模式;
将所述信道质量所属的信道质量范围对应的所述第三上行传输模式,确定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包含多个上行传输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传输所述上行数据,具体包括:
确定第四上行传输模式,所述第四上行传输模式为功率放大器的发射功率最小的所述第二上行传输模式;
利用所述第四上行传输模式发送上行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模式对应的发射天线和上行载波的数量和越小,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功耗越少。
15.一种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屏,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储存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时,使得所述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415635.XA 2020-04-26 2020-12-07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3556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90063 WO2021218937A1 (zh) 2020-04-26 2021-04-26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92819 2020-04-26
CN202010339281 2020-04-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805A true CN113556805A (zh) 2021-10-26
CN113556805B CN113556805B (zh) 2022-09-27

Family

ID=7812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5635.XA Active CN113556805B (zh) 2020-04-26 2020-12-07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6805B (zh)
WO (1) WO20212189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400A (zh) * 2022-01-18 2022-05-10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243A (zh) * 2011-05-24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载波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US20130294304A1 (en) * 2011-10-30 2013-11-07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Power saving mode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CN106105336A (zh) * 2014-03-28 2016-1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硬件和信道状况约束的操作模式适应
CN107493597A (zh) * 2017-09-30 2017-1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05325A (zh) * 2016-02-03 2018-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8880639A (zh) * 2018-09-21 2018-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27612A (zh) * 2018-09-29 2019-02-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24884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0557178A (zh) * 2018-06-04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配置的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19623A (zh) * 2018-07-11 2020-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4198B2 (en) * 2013-07-23 2015-10-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mode allocation in LTE networks
CN108494462B (zh) * 2018-03-28 2021-11-1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功能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243A (zh) * 2011-05-24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载波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US20130294304A1 (en) * 2011-10-30 2013-11-07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Power saving mode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CN106105336A (zh) * 2014-03-28 2016-11-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硬件和信道状况约束的操作模式适应
CN108605325A (zh) * 2016-02-03 2018-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07493597A (zh) * 2017-09-30 2017-1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降低移动终端功耗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24884A (zh) * 2018-03-30 2019-10-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0557178A (zh) * 2018-06-04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配置的指示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19623A (zh) * 2018-07-11 2020-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08880639A (zh) * 2018-09-21 2018-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27612A (zh) * 2018-09-29 2019-02-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66400A (zh) * 2022-01-18 2022-05-10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66400B (zh) * 2022-01-18 2024-03-19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805B (zh) 2022-09-27
WO2021218937A1 (zh)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206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114709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2929972B (zh) 一种信道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JPWO2016163206A1 (ja)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1012905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n anchor carrier and flexible data carriers
WO2021056582A1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332891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292364A1 (en) Bandwidth resourc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20408281A1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Quantity of Data Streams, Terminal, and MIMO System
CN113709298A (zh) 多终端任务分配方法
CN114640972A (zh) 终端设备、多链路通信方法及芯片
CN113747516B (zh)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56805B (zh) 减少功耗的方法及终端
CN114584966B (zh) 一种射频通道的共享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04834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EP417534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263624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및 수신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4125973A (zh) 条件切换去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6982326A (zh) 一种边缘配置服务器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47353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098540A1 (zh) 终端设备和无线通信的方法
CN1133824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17390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RU2801333C1 (ru)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количества потоков данных,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mimo
WO202411357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iscontinuous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