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6803A -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6803A
CN113556803A CN202010331938.7A CN202010331938A CN113556803A CN 113556803 A CN113556803 A CN 113556803A CN 202010331938 A CN202010331938 A CN 202010331938A CN 113556803 A CN113556803 A CN 113556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drx
power saving
signal
termi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19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6803B (zh
Inventor
黄伟
王琪
庄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19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68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3403 priority patent/WO202121313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6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6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8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用以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PoSS信号。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中的唤醒或休眠状态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休眠。基于此,在终端设备可能无法准确对PoSS信号进行解调从而获取网络设备的指示时,可以在第一DRX周期直接进行唤醒,或者根据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中终端设备的唤醒或睡眠状态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休眠,从而可以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也可以减少因漏检PoSS信号造成的数据调度的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与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进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检测时功耗是非常大的。但实际上,数据传输通常是突发性的。比如,在一段时间内有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后的接下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数据传输。因而,UE所做的大部分PDCCH检测都是检测不到任何指示的。
基于此,LTE系统与NR系统都引入了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技术。网络设备向UE指示DRX周期,在一个DRX周期中UE在激活时间内进行PDCCH检测,在除激活时间的其他时间内进行休眠,从而降低UE的功耗。
然而,UE在激活时间进行PDCCH检测时,数据传输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稀疏性,没有数据传输需求的概率较大,导致相当大比例检测到的PDCCH是没有任何指示的,仍然会造成功耗浪费。同时,在NR系统中,UE会工作在更大的射频与基带带宽,UE的功耗会更高。基于此,在NR系统中引入功率节省信号(power saving signal,PoSS)来进一步降低UE的功耗。即在网络设备向UE指示DRX周期之前,向UE发送PoSS信号指示UE在接下来的一个或多个DRX周期内是否需要唤醒以进行PDCCH检测,和/或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PDSCH),和/或进行测量上报。
一般来说,由于PoSS传输过程中存在信号衰减以及UE的移动、旋转等情况,容易造成PoSS的漏检或误捡,从而可能会带来的功耗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用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因PoSS的漏检或误捡造成的功耗浪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功率节省信号(power saving signal,PoSS)。PoSS信号可以是序列信号,也可以是数据信号。如果是数据信号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hannel,PDCCH)中。还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CE)信号,或者还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号。该PoSS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非连续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比如,如果PoSS信号是休眠信号(go to sleep signal,GTS),则该PoSS信号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如果PoSS信号是唤醒信号(wake up signal,WUS),则该PoSS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本申请中,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如下操作: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如果该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唤醒,则该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也进行唤醒。又或者,如果该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休眠,则该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也进行休眠。所述第二DRX周期可以是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
基于该方案,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终端设备可能无法准确对PoSS信号进行解调从而获取网络设备的指示,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直接进行唤醒,或者根据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中终端设备的唤醒或睡眠状态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休眠,从而可以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也可以减少因漏检PoSS信号造成的数据调度的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一周期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oSS信号的指示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唤醒。比如,PoSS信号为WUS信号时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PoSS信号为GTS信号时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
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阈值时,根据PoSS信号的指示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休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分集接收的方式接收PoSS信号。一般基于MIMO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有x个发射天线和y个接收天线。其中,x和y是自然数。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接收PoSS信号时的接收分集参数。该接收分集参数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对应接收天线上的信号时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信号时延,在至少一个接收天线上基于对应的信号时延接收PoSS信号。比如,接收分集参数可以是接收天线3和信号时延a,接收天线4和信号时延b。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接收天线3上基于对应的信号时延a和在接收天线4上基于对应的信号时延b接收PoSS信号。
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分集参数采用多个天线分集接收PoSS信号,从而可以提高PoSS信号接收的鲁棒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接收分集参数。这里的第二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和终端设备相对于服务基站的距离。其中,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可以是终端设备在指定时长的累计休眠时间。指定时长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设置的,或者指定时长还可以是从第一DRX周期前最近的一次休眠开始至当前时间的累计时长。比如,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了休眠,那么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可以是从第二DRX周期内终端设备进行休眠开始至当前时间的累计休眠时间。
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参数确定接收PoSS信号时的接收分集参数,从而可进一步提高PoSS信号的接收鲁棒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DRX周期休眠结束后或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结束后,且在第一DRX周期到达之前,接收PoSS信号,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接收PoSS信号。
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预先确定接收PoSS信号的时间,并在确定的时间接收PoSS信号,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因频繁检测PoSS信号而造成的功耗浪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中,终端设备在未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PoSS信号时,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终端设备接收PoSS信号时的接收方式,确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其中,接收方式可以包括全向波束接收方式或定向波束接收方式。
基于该方案,在终端设备未接收到PoSS信号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PoSS信号时的接收方式,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终端设备不需要实时检测PoSS信号,可以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也可以减少因PoSS信号漏检导致的数据调度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方式为全向波束接收方式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如下操作:终端设备可以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所述PoSS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其中,总次数可以是终端设备进入DRX模式时开始计算,并在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时清零处理。如果当前进行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小于第一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二指定值,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在第一DRX周期和在第一DRX周期之后的n个DRX周期均进行休眠。其中,n为自然数。这里的位移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终端设备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第一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第二DRX周期对应的所述PoSS信号时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DRX周期对应的所述PoSS信号时所处的位置。第二DRX周期可以是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如果当前进行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定值,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这里的第一参数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请求退出DRX模式。
基于该方案,在终端设备根据全向波束接收方式接收PoSS信号而未接收到PoSS信号时,可以根据未接收到所述PoSS信号的总次数和终端设备的位移,确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唤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方式为定向波束接收方式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如下操作:终端设备可以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所述PoSS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如果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小于第三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四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旋转角度小于第五指定值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可以在第一DRX周期和第一DRX周期之后的m个DRX周期均进行休眠。其中,m为自然数。位移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终端设备的第二位置的位移。第一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第二DRX周期对应的所述PoSS信号时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第一DRX周期对应的所述PoSS信号时所处的位置。第二DRX周期可以是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旋转角度是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的角度和在第二位置时的角度之间的差值。如果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小于第三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大于第四指定值,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如果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三指定值,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这里的第一参数用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请求退出DRX模式。
基于该方案,在终端设备根据定向波束接收方法未接收到PoSS信号时,可以根据未接收到所述PoSS信号的总次数、终端设备的位移和旋转角度,确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唤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二DRX周期内休眠结束后或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结束后,且在第一DRX周期到达之前,接收PoSS信号,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接收PoSS信号。
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可以与网络设备预先确定接收PoSS信号的时间,并在确定的时间接收PoSS信号,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因频繁检测PoSS信号而造成的功耗浪费。如果终端设备在确定的时间未接收到PoSS信号,则可以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确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还是进行唤醒。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可以用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操作。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各个操作的模块或单元。比如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通信装置可以用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操作。例如,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各个操作的模块或单元。比如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芯片系统的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方法;和/或,使得安装有芯片系统的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通信设备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方法;和/或,使得通信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程序使得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方法;和/或,使得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GTS信号接收方法;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时序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时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时序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时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时序图之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之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之一;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网络设备,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例如基站或接入点、车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技术中的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RSU)。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RSU可以是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演进的分组核心网络(evolved packet core,EPC)、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也简称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体的,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或数据,或与RAN交互语音和数据。该终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无线终端、移动终端、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手环、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车载终端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02和终端设备106,网络设备102可配置有多个天线,终端设备106也可配置有多个天线。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包括网络设备104,网络设备104也可配置有多个天线。
应理解,网络设备102或网络设备104还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或解复用器等)。
在该通信系统100中,网络设备102和网络设备104均可以与多个终端设备(例如图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06)通信。网络设备102和网络设备104可以与类似于终端设备106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通信。但应理解,与网络设备102通信的终端设备和与网络设备104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图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106可同时与网络设备102和网络设备104通信,但这仅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场景,在某些场景中,终端设备可能仅与网络设备102或网络设备104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图1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的简化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图1中未予以画出。
应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图1中所示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空口通信。例如,该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网络设备102和网络设备104,终端设备可以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06。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一个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该终端设备可以为处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网络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关系的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与处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具有无线连接关系的多个终端设备基于相同的技术方案来接收功率节省信号,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
目前,为了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PoSS信号指示UE在接下来的一个或多个DRX周期内是否需要唤醒以进行PDCCH检测。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可以在DRX周期起始位置的休眠信号(go to sleep signal,GTS)接收时刻向终端设备发送GTS信号。终端设备需要在DRX周期的起始位置判断网络设备是否发送了GTS信号。如果终端设备接收到了GTS信号,那么终端设备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如果终端设备未接收到GTS信号,那么终端设备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检测PDCCH。
然而,PoSS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存在信号衰减,且由于终端设备的移动性和旋转等问题,容易造成PoSS信号的漏检或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太差无法准确解调的问题,从而会带来数据调度的时延增加或不必要的功耗浪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如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
本申请将围绕可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的系统来呈现各个方面、实施例或特征。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个系统可以包括另外的设备、组件、模块等,并且/或者可以并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设备、组件、模块等。此外,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案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既可以应用在传统的典型网络中,也可以应用在未来的以UE为中心(UE-centric)的网络中。UE-centric网络引入无小区(Non-cell)的网络架构,即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部署大量小站,构成一个超级小区(Hyper cell),每个小站为Hyper cell的一个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并与一个集中控制器(controller)相连。当UE在Hyper cell内移动时,网络侧设备时时为UE选择新的sub-cluster(子簇)为其服务,从而避免真正的小区切换,实现UE业务的连续性。其中,网络侧设备包括无线网络设备。或者是,在以UE为中心的网络中,多个网络侧设备,如小站,可以有独立的控制器,如分布式控制器,各小站能够独立调度用户,小站之间在长期上存在交互信息,使得在为UE提供协作服务时,也能够有一定的灵活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基站可以为具有不同标识的基站,也可以为具有相同标识的被部署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基站。由于在基站被部署前,基站并不会知道其是否会涉及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场景。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具有不同标识的基站可以为基站标识,也可以为小区标识或者其他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部分场景以无线通信网络中NR网络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应当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相应的名称也可以用其他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功能的名称进行替代。
图3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PoSS信号。
这里的PoSS信号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PoSS信号可以是WUS信号或者GTS信号。当PoSS信号是WUS信号时,PoSS信号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当PoSS信号是GTS信号时,PoSS信号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
终端设备接收PoSS信号时,可以采用分集接收方式来接收PoSS信号。例如,基于MIMO协议的终端设备可以有x个发送天线和y个接收天线。分集接收方式可以是指终端设备可以采用y个接收天线中的多个接收天线来接收PoSS信号。比如,终端设备可以确定接收分集参数,并根据接收分集参数接收PoSS信号。这里的接收分集参数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对应的天线上的信号时延。其中,接收分集参数可以是预设的,或者可以是根据第二参数确定的。以下具体介绍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接收分集参数的方法。
1、第二参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
一般来说,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越大,发生PoSS信号漏检和误捡的概率越大,因此可以使用分集阶数较大的分集接收方式接收PoSS信号。其中,分集阶数可以是指接收天线的数量,比如终端设备使用2个接收天线接收PoSS信号,则分集阶数为2。
当终端设备的速度v≤v1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1个接收天线接收PoSS信号。当v>v1,且小于vn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N个天线接收信号节省功率。其中,N是正整数,N小于等于y,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N与速度阈值的关系。比如,终端设备可以使用v1、v2、……、vn为预设的速度阈值且v1<v2<…<vn。这里的vn为DRX模式允许的最大终端设备移动速度。比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如下的速度阈值来确定分集阶数:
v≤v1时使用单天线接收POSS信号,v1<v≤v2时,分集阶数可以是2,可以使用两个天线接收POSS信号,v2<v≤v3时,分集阶数可以是3,可以使用3个天线接收POSS信号,以此类推。这里的v1、v2…vn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可选的,当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大于vn时,终端设备可以将速度v发送给网络设备,从而请求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要退出DRX模式。
2、第二参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相对于服务基站的距离。
一般来说,终端设备相对于服务基站的距离越大,发生PoSS信号漏检和误捡的概率越大,因此可以使用分集阶数较大的分集接收方式接收PoSS信号。
当终端设备相对于服务基站的距离D≤D1时,可以是用1个接收天线接收PoSS信号。当D1<D≤Dn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M个天线接收信号节省功率,其中,M是正整数,且M小于等于y。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M与距离阈值的关系。比如,终端设备可以使用D1、D2、……Dn为预设的速度阈值且D1<D2<…<Dn。这里的Dn为DRX模式允许的最大的终端设备相对于服务基站的距离。比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如下的距离阈值来确定分集阶数:
D≤D1时可以使用单天线接收PoSS信号,D1<D≤D2时,分集阶数可以是2,可以使用两个天线接收PoSS信号,D2<D≤D3时,分集阶数可以是3,可以使用三个天线接收PoSS信号,以此类推。这里的D1、D2、……Dn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可选的,当终端设备相对于服务基站的距离大于Dn时,终端设备可以将距离D发送给网络设备,从而请求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要退出DRX模式。
3、第二参数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
这里的休眠时间可以是终端设备在指定时长的累计休眠时间。指定时长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设置的,或者指定时长还可以是从第一DRX周期前最近的一次休眠开始至当前时间的累计时长。比如,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了休眠,那么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可以是从第二DRX周期终端设备进行休眠开始至当前时间的累计休眠时间。这里的第二DRX周期可以是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
一般来说,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越长,发生PoSS信号漏检和误捡的概率越大,因此可以使用分集阶数较大的分集接收方式接收PoSS信号。
当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T≤T1时,可以是用1个接收天线接收PoSS信号。当T1<T≤Tn时,终端设备可以使用Z个天线接收PoSS信号。其中,Z是正整数,且Z小于等于y。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Z与休眠时间阈值的关系。比如,终端设备可以使用T1、T2、……Tn为预设的休眠时间阈值且T1<T2<…<Tn。这里的Tn为DRX模式允许的最大的终端设备休眠时间。比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如下的休眠时间阈值来确定分集阶数:
T≤T1时可以使用单天线接收PoSS信号,T1<T≤T2时,分集阶数可以是2,可以使用2个天线接收PoSS信号,T2<T≤T3时,分集阶数可以是3,可以使用3个天线接收PoSS信号,以此类推。这里的T1、T2、……Tn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当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大于Tn时,终端设备可以退出DRX模式或唤醒。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有4个接收天线,分别是天线1、天线2、天线3和天线4。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移动速度、与服务基站的距离和自身的休眠时间等确定分集阶数。比如,终端设备确定了可以使用2个天线接收PoSS信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参数确定接收天线的索引,以及每个接收天线上的信号时延。比如,终端设备确定了可以使用天线2和天线3接收PoSS信号,以及天线2的信号时延为a,天线3的信号时延为b。终端设备则可以在PoSS信号接收时刻在天线2上基于信号时延a接收PoSS信号,以及在天线3上基于信号时延b接收PoSS信号。
通过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分集接收方式来接收PoSS信号,可以提高PoSS信号的鲁棒性。以下,介绍终端设备接收PoSS信号的时间,这里也可以将接收PoSS信号的时间称为PoSS信号接收时刻。
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在t1时刻接收到PoSS信号,该PoSS信号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则终端设备可以在t2-t3之间的时间段内进行休眠。终端设备可以在t3时刻休眠结束,在第一DRX周期到达之前接收PoSS信号,如图4中终端设备可以在t4时刻接收PoSS信号。
如图5所示,终端设备也可以在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接收PoSS信号。如图5中的t1时刻是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也是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设备可以在t1时刻接收PoSS信号。如果该PoSS信号是WUS信号,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检测PDCCH。
步骤302: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接收的所述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
这里的信号质量可以是PoSS信号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或者信号噪声干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或者,信号质量还可以是RSRP、RSRQ、RSSI或者SINR的多种组合形式。比如,可以预先设置每个信号质量的参考量的权重,并按照权重对各个信号质量的参考量进行加权求和,加权求和的结果就可以是信号质量。
以下介绍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不同时,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方案,可以包括如下的方案1和方案2:
方案1: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这里的第一阈值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准确解调并获取PoSS信号。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无法准确解调获取PoSS信号。终端设备在该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可以执行如下的操作:
操作1: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比如,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执行检测PDCCH,在第一DRX周期上报测量报告等操作。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在t1时刻接收到PoSS信号,且确定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那么,终端设备在可以在第一DRX周期检测PDCCH。如图6中,终端设备可以在t2-t3之间的时间段内检测PDCCH。
操作2:若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唤醒,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这里的第二DRX周期可以是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在t1时刻接收到PoSS信号,该PoSS信号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唤醒。终端设备在t2时刻又接收到PoSS信号,且该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那么,终端设备则可以根据在第二DRX周期进行唤醒的情况,决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如图7中,终端设备可以在t3-t4之间的时间段内执行检测PDCCH的操作。
操作3:若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这里的第二DRX周期可以是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在t1时刻接收到PoSS信号,该PoSS信号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如图8中,终端设备可以在t2-t3之间的时间段内进行休眠。终端设备在t4时刻又接收到PoSS信号,且该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那么,终端设备则可以根据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的情况,决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如图8中,终端设备可以在t5-t6之间的时间段内进行休眠。
方案2: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阈值。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oSS信号的指示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休眠。比如,当PoSS信号是WUS信号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当PoSS信号时GTS信号时,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
基于上述方案,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的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较差而无法准确解调时,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休眠,而不需要保持唤醒接收PoSS信号,可以减少终端设备的功耗,也可以减少因无法获取PoSS信号而造成的数据调度的时延。
以上介绍了终端设备接收到PoSS信号后,可以根据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确定在第一DRX周期是进行唤醒还是进行休眠。以下介绍终端设备在未接收到PoSS信号时,终端设备如何进行唤醒或休眠。图9是从设备交互的角度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网络设备发送PoSS信号。这里的PoSS信号可以是WUS信号或者还可以是GTS信号,该PoSS信号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休眠的信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预先确定网络设备发送PoSS信号的时间,也可以称之为PoSS信号发送时刻,网络设备则可以在PoSS信号发送时刻发送PoSS信号。那么,终端设备则可以在对应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接收PoSS信号。比如,网络设备可以在图4中的t4时刻发送PoSS信号,终端设备可以在图4中的t4时刻接收PoSS信号。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在图5中的t1时刻发送PoSS信号,终端设备可以在图5中的t1时刻接收PoSS信号。
步骤902:终端设备若接收到PoSS信号,则根据PoSS信号的指示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若终端设备未接收到PoSS信号,按照预设的接收PoSS信号时的接收方式,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
应理解,如果终端设备接收到了PoSS信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oSS信号的指示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比如,若PoSS信号是WUS信号,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如果PoSS信号是GTS信号,则终端设备在第一周期进行唤醒。或者,终端设备可以根据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终端设备根据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终端设备未接收到PoSS信号,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该PoSS信号时的接收方式,确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应理解,终端设备如果未接收到PoSS信号可以是指在PoSS信号接收时刻没有信号传输,或者,还可以是指在PoSS信号接收时刻有信号传输,但该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阈值而导致终端设备无法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PoSS信号。其中,第二阈值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如-9dB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这里的接收方式可以是全向波束接收方式,或者还可以是定向波束接收方式。以下介绍根据不同的接收方式确定终端设备进行休眠或唤醒的方法。
方法1:接收方式是全向波束接收方式:
终端设备在PoSS信号接收时刻,采用全向波束接收方式接收PoSS信号,而未接收到PoSS信号。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该PoSS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维护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可以用于记录终端设备未接收到PoSS信号的次数。该计数器可以在终端设备进入DRX模式采用DRX的方式接收下行信号时启动,并在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时清零并停止计数。比如,终端设备在进入DRX模式后启动计数器,该计数器的初始值为0,终端设备在PoSS信号接收时刻未接收到PoSS信号时,该计数器加1。在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时,该计数器的将已经记录的值清零,并停止计数。
如果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小于第一指定值,比如计数器已经记录的值小于第一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二指定值,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或者第一DRX周期和第一DRX周期之后的n个DRX周期进行休眠。其中,n为自然数。第一指定值和第二指定值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这里的位移是终端设备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第一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第二DRX周期对应的PoSS信号时所处的位置。其中,第二DRX周期对应的PoSS信号是指示终端设备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信号。比如,如图8所示第一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在t1时刻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第一DRX周期对应的PoSS信号时所处的位置。其中,第一DRX周期对应的PoSS信号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信号。比如,如图8所示,第二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在t4时刻所处的位置。应理解,第一位置是第二DRX周期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不论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了PoSS信号,在第二DRX周期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就是第一位置。同样的,第二位置是第一DRX周期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不论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了PoSS信号,在第一DRX周期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位置所处的位置就是第二位置。
如果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定值,比如计数器已经记录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指定值,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这里的第一参数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退出DRX模式。也就是说,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定时,终端设备可以退出DRX模式,采用其他方法接收下行信号。
方法2:接收方式是定向波束接收方式:
终端设备在PoSS信号接收时刻采用定向波束接收方式接收PoSS信号,而未接收到该PoSS信号时,终端设备可以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PoSS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为了方便记录,终端设备可以维护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可以用于记录终端设备未接收到PoSS信号的次数。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计数器可以在终端设备进入DRX模式时启动,并在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时清零并停止计数。比如,终端设备在进入DRX模式后启动计数器,该计数器的初始值为0,终端设备在PoSS信号接收时刻未接收到PoSS信号时,该计数器加1。在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时,该计数器的将已经记录的值清零,并停止计数。
如果进行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如计数器已经记录的值)小于第三指定值,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四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旋转角度小于第五指定值,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DRX周期或者第一DRX周期和第一DRX周期之后的m个DRX周期进行休眠。其中,m是正整数。这里的第三指定值和第四指定值以及第五指定值可以是根据经验值预先确定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其中,第三指定值可以与第一指定值相同,第四指定值可以与第二指定值相同。
这里的位移是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旋转角度可以是终端设备在第一位置的角度和在第二位置的角度之间的差值。这里的第一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第二DRX周期对应的PoSS信号时所处的位置。其中,第二DRX周期对应的PoSS信号是指示终端设备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信号。比如,如图8所示,第一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在t1时刻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接收第一DRX周期对应的PoSS信号时所处的位置。其中,第一DRX周期对应的PoSS信号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信号。比如,如图8所示,第二位置可以是终端设备在t4时刻所处的位置。应理解,第一位置是第二DRX周期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不论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了PoSS信号,第二DRX周期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就是第一位置。同样的,第二位置是第一DRX周期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不论终端设备是否接收到了PoSS信号,第一DRX周期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就是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如果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如计数器已经记录的值)小于第三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位移大于第四指定值,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此时,由于终端设备在移动且移动的速度较大,因此需要唤醒终端设备进行唤醒检测PDCCH,以防止PoSS信号的漏检。
如果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如计数器已经记录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三指定值,则终端设备需要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这里的第一参数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退出DRX模式。也就是说,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定时,终端设备可以退出DRX模式,采用其他方法接收下行信号。
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在未接收到PoSS信号时,可以根据预设的接收PoSS信号的接收方式,确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这样,可以减少终端设备由于未接收到PoSS信号而导致的数据调度的时延,也可以减少终端设备持续检测PDCCH而导致的功耗的浪费。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行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接收分集参数。
其中,接收分集参数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对应的信号时延,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02:终端设备在PoSS信号接收时刻接收PoSS信号。
这里的PoSS信号接收时刻可以参见图4和图5所示,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03:终端设备判断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若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1004;若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1005;若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1006。
这里的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04:终端设备根据PoSS信号的指示,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
这里的PoSS信号如果是WUS信号,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这里的PoSS信号如果是GTS信号,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
步骤1005: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保持在第二DRX周期时的状态。
这里的终端设备保持在第二DRX周期时的状态是指,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则终端在第一DRX周期也进行休眠。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唤醒,则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也进行休眠。
步骤1006:终端设备将已记录的未接收到该PoSS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继续执行步骤1007。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维护一个计数器,用于记录未接收到PoSS信号的次数。具体的,该计数器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步骤1007:终端设备判断该总次数是否大于第一指定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1008;如果不是则执行步骤1009。
应理解,这里的第一指定值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指定值,也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三指定值。
步骤1008: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
这里的第一参数是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退出DRX模式的参数。
步骤1009:终端设备根据接收方式确定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
这里的接收方式可以包括全向波束接收方式和定向波束接收方式,具体实现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前文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的方法,下文中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的设备。方法、设备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于与上述通信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1100。终端设备1100能够上述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终端设备1100包括:通信单元1110、处理单元1120,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单元1130;处理单元1120可以分别与存储单元1130和通信单元1110相连,所述存储单元1130也可以与通信单元1110相连:
所述存储单元11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示例的,所述通信单元1110,用于接收PoSS信号;该PoSS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
所述处理单元1120,用于在该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唤醒,则控制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如果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则控制终端设备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其中,PoSS信号、第一DRX周期和第二DRX周期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1120还用于在PoSS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根据PoSS信号的指示控制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唤醒。比如,在PoSS信号指示终端设备进行休眠时,控制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在PoSS信号指示该终端设备进行唤醒时,控制该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1120还用于确定接收PoSS信号时的接收分集参数。其中,接收分集参数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对应的信号时延,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所述通信单元1110还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确定接收天线,并在至少一个接收天线上基于对应的信号时延接收PoSS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1120还用于根据第二参数,确定前述接收分集参数。其中,第二参数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通信单元1110在接收PoSS信号时,具体用于在第二DRX周期休眠结束后或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结束后、且在第一DRX周期到达之前,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比如,如图4所示,在t4时刻接收PoSS信号。或者,在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接收PoSS信号。比如,如图5所示,在t1时刻接收PoSS信号。
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为芯片,其中通信单元可以为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处理单元可以为逻辑电路,逻辑电路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方面所描述的步骤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待处理的数据可以是输入电路/接口接收的数据,比如功率节省信号。处理后的数据可以是根据待处理的数据得到的数据,比如进行休眠或进行唤醒。输出电路/接口用于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基于与上述通信方法的同一技术构思,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1200。终端设备1200能够上述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详述。终端设备1200包括:通信单元1210、处理单元1220,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单元1230;处理单元1220可以分别与存储单元1230和通信单元1210相连,所述存储单元1230也可以与通信单元1210相连:
所述存储单元12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示例的,所述处理单元1220,用于在通信单元1210未接收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PoSS信号时,按照预设的接收PoSS信号时的接收方式,控制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其中,接收方式和PoSS信号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单元1220还用于如果接收方式为全向波束接收方式,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PoSS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小于第一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二指定值,则控制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控制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和在所述第一DRX周期之后的n个DRX周期进行休眠。这里的n是自然数。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定值,则控制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210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和第一参数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220还用于如果接收方式为定向波束接收方式,则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PoSS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若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小于第三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四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旋转角度小于第五指定值,则控制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控制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和在所述第一DRX周期之后的m个DRX周期进行休眠。这里的m是自然数。如果加1处理后的总次数小于第三指定值、且终端设备的位移大于第四指定值,则控制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如果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三指定值,则控制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210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这里的第一参数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其中,终端设备的位移、终端设备的旋转角度和第一参数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为芯片,其中通信单元可以为芯片的输入/输出电路或者接口,处理单元可以为逻辑电路,逻辑电路可以根据上述方法方面所描述的步骤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待处理的数据可以是输入电路/接口接收的数据,比如功率节省信号。处理后的数据可以是根据待处理的数据得到的数据,比如进行休眠或者进行唤醒。输出电路/接口用于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电路。该终端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所执行的动作。
当该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时,图13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3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13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3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通信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13所示,终端设备包括通信单元1310和处理单元1320。通信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通信单元13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通信单元13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通信单元13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通信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通信单元13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132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1310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301中终端设备侧的接收操作,和/或通信单元131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1320,用于执行图3的步骤302,和/或处理单元13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当该终端设备为芯片类的装置或者电路时,该装置可以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通信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和/或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为终端设备时,可以参照图14所示的设备。作为一个例子,该设备可以完成类似于图13中处理器的功能。在图14中,该设备包括处理器1410,发送数据处理器1420,接收数据处理器1430。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1320可以是图14中的该处理器1410,并完成相应的功能。上述实施例中的通信单元1310可以是图14中的发送数据处理器1420,和/或接收数据处理器1430。虽然图14中示出了信道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但是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并不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制性说明,仅是示意性的。
图15示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处理装置1500中包括调制子系统、中央处理子系统、周边子系统等模块。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作为其中的调制子系统。具体的,该调制子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1503,接口1504。其中处理器1503完成上述处理单元1320的功能,接口1504完成上述通信单元1310的功能。作为另一种变形,该调制子系统包括存储器1506、处理器1503及存储在存储器1506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处理器1503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存储器1506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也可以是易失性的,其位置可以位于调制子系统内部,也可以位于处理装置1500中,只要该存储器1506可以连接到所述处理器1503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功率节省信号;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非连续接收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
在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下述操作:
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唤醒,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
所述第二DRX周期是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一阈值时,在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休眠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以及在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唤醒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功率节省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分集参数;所述接收分集参数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对应的信号时延;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所述信号时延,在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天线上基于对应的信号时延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分集参数,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接收分集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或终端设备相对于服务基站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功率节省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DRX周期休眠结束后或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后、且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到达之前,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功率节省信号;
所述终端设备按照预设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方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所述接收方式包括全向波束接收方式或定向波束接收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按照预设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方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包括:
若所述接收方式为全向波束接收方式,所述终端设备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小于第一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二指定值,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和在所述第一DRX周期之后的n个DRX周期进行休眠;
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位移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DRX周期对应的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DRX周期对应的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DRX周期为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定值,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按照预设的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方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包括:
若所述接收方式为定向波束接收方式,则所述终端设备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小于第三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四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旋转角度小于第五指定值,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和在所述第一DRX周期之后的m个DRX周期进行休眠;
其中,所述m为自然数,所述位移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DRX周期对应的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DRX周期对应的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DRX周期为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所述旋转角度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的角度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的角度之间的差值;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小于第三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位移大于第四指定值,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三指定值,则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休眠结束后或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结束后、且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到达之前,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所述第二DRX周期是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或者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功率节省信号;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非连续接收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阈值时,执行下述操作:
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唤醒,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或者,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DRX周期进行休眠,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
所述第二DRX周期是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且在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休眠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以及在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唤醒时,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分集参数;所述接收分集参数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对应的信号时延;
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功率节省信号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天线的索引和所述信号时延,在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天线上基于对应的信号时延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分集参数时,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参数,确定所述接收分集参数;所述第二参数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休眠时间或所述终端设备相对于服务基站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功率节省信号时,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DRX周期休眠结束后或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后、且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到达之前,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或者,
在所述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单元未接收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功率节省信号时,按照预设的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
所述接收方式包括全向波束接收方式或定向波束接收方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按照预设的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接收方式为全向波束接收方式,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小于第一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二指定值,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和在所述第一DRX周期之后的n个DRX周期进行休眠;
其中,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位移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二DRX周期对应的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一DRX周期对应的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DRX周期为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指定值,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按照预设的接收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的接收方式,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接收方式为定向波束接收方式,则在已记录的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的总次数进行加1处理;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小于第三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位移小于或等于第四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旋转角度小于第五指定值,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者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和在所述第一DRX周期之后的m个DRX周期进行休眠;
其中,所述m为自然数,所述位移为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和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移;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第二DRX周期对应的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接收所述第一DRX周期对应的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DRX周期为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所述旋转角度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位置时的角度和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的角度之间的差值;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小于第三指定值、且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位移大于第四指定值,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
若所述加1处理后的所述总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三指定值,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DRX周期进行唤醒,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向网络设备请求所述终端设备退出DRX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确定未接收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DRX周期进行休眠或唤醒的功率节省信号时,具体用于:
在第二DRX周期休眠结束后或检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结束后、且在所述第一DRX周期到达之前,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所述第二DRX周期是所述第一DRX周期的上一个DRX周期;或者
在所述第一DRX周期的起始时刻,未接收到所述功率节省信号。
1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331938.7A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13556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1938.7A CN113556803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PCT/CN2021/083403 WO2021213136A1 (zh) 2020-04-24 2021-03-26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1938.7A CN113556803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803A true CN113556803A (zh) 2021-10-26
CN113556803B CN113556803B (zh) 2022-12-06

Family

ID=78101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1938.7A Active CN113556803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6803B (zh)
WO (1) WO20212131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242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终端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9550A (zh) * 2019-04-17 2019-09-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睡眠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83950A1 (en) * 2018-03-30 2019-10-0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paging messa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9104B2 (en) * 2017-08-11 2021-09-21 Apple Inc. Wake up signaling i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0139307A (zh) * 2018-02-09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管理测量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3950A1 (en) * 2018-03-30 2019-10-03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paging messages
CN110199550A (zh) * 2019-04-17 2019-09-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睡眠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ANA AMP等: "R2-2001913 "(reserved)"", 《3GPP TSG_RAN\WG2_RL2》 *
ERICSSON: "R2-1913197 "RAN2 impact of WUS in connected mode"", 《3GPP TSG_RAN\WG2_RL2》 *
INTERDIGITAL: "R1-1910911 PDCCH-based Power Saving Signal Design", 《3GPP TSG_RAN\WG1_RL1》 *
VIVO: "R2-1905955 "WUS Cooperation with C-DRX"", 《3GPP TSG_RAN\WG2_RL2》 *
李晓辉等: "《LTE移动通信系统》", 31 August 2016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242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终端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803B (zh) 2022-12-06
WO2021213136A1 (zh) 2021-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9331B (zh)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193483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EP4030832A1 (en) Signa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9392050B (zh) 一种获取目标服务小区的跟踪区的标识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11510262A (zh) 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303901A1 (en) Energy conserv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4982317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1349816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1937451A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3597812A (zh) Pdcch监听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82643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611931A (zh) 检测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EP411410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55680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968755B (zh) 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54319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405643B (zh) 无线资源管理测量方法与装置
CN114731545A (zh) 一种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通信装置
CN113557777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145049A (zh) 一种确定上行发射功率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20346012A1 (en)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US20220182863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70986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7204015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5004749A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