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5979A - 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5979A
CN113555979A CN202010332949.7A CN202010332949A CN113555979A CN 113555979 A CN113555979 A CN 113555979A CN 202010332949 A CN202010332949 A CN 202010332949A CN 113555979 A CN113555979 A CN 113555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receiving end
area
detection coils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29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329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5979A/zh
Priority to US17/023,146 priority patent/US11557925B2/en
Priority to EP20198698.1A priority patent/EP3902101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555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59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接收端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发射端,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组检测线圈,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且不同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所述检测线圈,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反馈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处理模组,与N个所述检测线圈连接,用于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如此,可以利用检测线圈实现对发射端上对应接收端的位置的自动定位,提高所确定的接收端的位置的准确性,进而自动判断出接收端与发射端是否对准。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开始使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通常,用户将终端(即接收端)放在无线充电基座(发射端)上进行无线充电,但是往往由于无线充电时,接收端和发射端的对准位置有偏移,如接收端未放置在发射端的发射线圈内,导致无线充电的电磁波等信号并未完全被接收端利用,造成了充电效率低,能量损失严重等现象。
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眼观察的方式来定位接收端的位置,从而确定接收端是否放偏,然而通过这种方式定位接收端的位置往往准确性差且智能性低。因此,如何对放置在无线充电基座(发射端)上的接收端进行自动且准确的定位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应用于发射端,包括:
至少一组检测线圈,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且不同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所述检测线圈,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发射的反馈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处理模组,与N个所述检测线圈连接,用于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可选地,至少两个所述检测线圈之间的部分层叠放置。
可选地,所述检测线圈为多边形,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所述检测线圈之间层叠放置的部分为多边形中的一条边或多条边。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基于各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对应反馈信号,确定是否满足反馈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
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可选地,M组检测线圈中,至少两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部分层叠,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根据每一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M组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相交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可选地,N个所述检测线圈位于所述发射端的基座的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确定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
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连接于所述发射端与所述处理模组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
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若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未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则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驱动模组;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所述控制信号具体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
可选地,所述检测线圈的横截直接小于所述充电线圈的横截直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定位方法,应用于发射端,包括:
利用预置在所述发射端内的至少一组检测线圈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所发送的反馈信号,其中,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不同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
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可选地,所述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对应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包括:
基于各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确定是否满足反馈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
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可选地,所述检测信号为脉冲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脉冲信号中相邻两脉冲间隙期间所发送的谐振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且所述谐振信息是N个所述谐振信息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息,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所产生的输出电压;
若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电压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可选地,M组检测线圈,每一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至少两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部分层叠,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包括:
根据每一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M组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相交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
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未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则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所述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包括:
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接收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应用于发射端,包括:至少一组检测线圈,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且不同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部分不同,所述检测线圈,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反馈信号;处理模组,与N个所述检测线圈连接,用于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如此一来,由于不同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意味着,不同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能够至少覆盖发射端的不同区域,以便通过对不同检测区域的检测得到不同的反馈信号从而得到不同的检测结果,以此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因此,本实施例相比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人眼观察的方式来定位所述接收端的位置而言,通过多个检测线圈发射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反馈信号,能够自动定位出所述接收端在哪一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内,从而能够自动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且通过这种方式定位出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相比人眼观察定位出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更加准确。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一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线圈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发射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无线充电的技术领域中,包括:无线充电的发射端与无线充电的接收端。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发射端通过给充电线圈通交流电后由充电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再产生电流。这里,发射端是指用来发射电磁能量且由充电线圈提供电流的一端,通常包括无线充电器;而接收端是指用来接收电磁能量的一端,通常包括被充电的手机、平板电脑或穿戴式设备等。可知地,无线充电中发射端中由于是利用充电线圈向外发射磁场,因此,充电线圈与接收端的重合度越高,也就是说充电线圈与接收端对的越准,那么发射端的能量损失就越小,充电效率也就越高。如此,如果能够定位出接收端当前放置的准确位置,则可以至少判定出接收端与发射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及时做出相对位置的调整,以保证能量损失减少,提高充电效率。
基于此,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无线充电定位装置100应用于发射端,包括:
至少一组检测线圈,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11,且不同所述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至少部分不同;所述检测线圈11,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反馈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处理模组,与N个所述检测线圈11连接,用于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11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这里,所述发射端100可以是无线充电器。需要补充的是,所述发射端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利用终端设备进行反向无线充电。这里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穿戴式设备等;所述固定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或智能电视等。实际上,任何可以为其他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设备都应当视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发射端100。
这里,所述接收端也可以包括自身有能耗需求并可以接收无线充电的电能的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
这里,所述检测线圈11可以是封闭式线圈。在所述检测线圈通电后,会向外辐射电磁能量,从而可以被所述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的对端所接收,并做出相应的反馈。
这里,所述检测线圈11与所述发射端的发射线圈不同。其中,所述发射线圈能够用于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也就是说,所述检测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同时被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电路板上,如此,可以减少发射端的整体厚度。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后,如果需要调整所述发射线圈的位置,则所述检测线圈也会随之移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在调整所述发射线圈的位置后再次验证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因此,为了减少检测次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圈与所述发射线圈位于不同水平面内。如此,可以将检测线圈与发射线圈独立开来,当检测线圈检测到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后,根据所确定的位置区域自动调整所述发射线圈的位置,且在调整过程中,无需再进行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验证。
此外,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能覆盖的区域面积大于发射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面积,以便检测线圈能够检测到发射线圈之外的区域是否放置有接收端。
这里,所述处理模组通常是用于控制发射端的整体操作,诸如数据通信或者数据记录等相关的操作。处理模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以完成相应的操作。这里的处理模组可以用于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或者说可以记录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组可以是发射端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具体地,所述处理模组可以是AP(ApplicationProcessor,应用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发射端的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大都在AP上执行。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所述接收端在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则检测线圈11可以接收到接收端的反馈信号。而如果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没有放置接收端,但如果收到反馈信号,则在这种情况下所接收端的反馈信号显然会与有接收端时接收到的反馈信号不同。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检测线圈11发射的检测信号并通过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的接收结果来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从而自动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是经过了N个不同所述检测线圈对所述反馈信号的接收结果,且不同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意味着,不同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能够至少覆盖发射端的不同区域,从而可以尽可能的覆盖发射端表面多个不同区域,以便通过对不同检测区域的检测得到不同的接收结果,以检测这些不同区域内是否有接收端的存在,从而自动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需要补充的是,所述发射端通常包括基座,用于承载被充电端,或者接收端,使得接收端能够放置在基座上进行充电。例如,请继续参见图1,所述发射包括基座10,这里基座10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N个所述检测线圈11位于所述发射端的基座10的预设范围内。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所述检测线圈可以位于所述发射端的基座10上方的预设距离内;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N个所述检测线圈也可以位于所述发射端的基座10的下方的预设距离内。总之,N个所述检测线圈能够用于检测放置在基座10上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即可。
具体地,以N个所述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分别位于所述基座10表面下方为例,N个所述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分别位于所述基座10表面下方完全不同的区域内。如此,可以实现对基座表面的不同区域内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检测。
但是,需要理解的是,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由于是完全不同的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检测线圈之间可能存在空隙,若所述接收端在相邻的两个检测线圈之间的空隙所在空间,则可能无法准确地检测到所述接收端,从而无法对接收端进行定位。为了尽可能减少检测线圈与检测线圈之间的空隙,减少因为接收端放置在相邻两个检测线圈的空隙所在空间内而无法被检测出来的现象。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检测线圈之间的部分层叠放置,即两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部分相同且部分不同。
具体地,请再参阅图1,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的区分不同的检测线圈11,所述N个检测线圈中至少两个检测线圈,可以包括:第一检测线圈11a和第二检测线圈11b。所述第一检测线圈11a所覆盖的是第一检测区域110a,所述第二检测线圈11b所覆盖的是第二检测区域110b。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第一检测线圈11a与第二检测线圈11b之间的部分层叠放置,是指第一检测线圈11a与第二检测线圈11b的线圈中的部分线段放置在同一位置处或者相近位置处,如此一来,所述第一检测区域110a与第二检测区域110b能够至少部分层叠,从而减少两个检测区域之间的空隙,从而可以减少因为接收端放置在相邻两个检测线圈的空隙所在空间内而无法被准确检测出的现象的产生。
其中,N个检测线圈可以是形状相同,且规格参数相同的检测线圈。这里,所述规格参数包括:检测线圈围绕的形状的长、宽或高等,也可以包括检测线圈的材料或横截面积等。如此,在铺设多个检测线圈时方便检测线圈的制作。
这里,所述检测线圈的形状可以是适应于接收端的形状或接收端的投影形状,例如,所述接收端为矩形的手机,则可以将所述检测线圈铺设成与所述接收端形状或接收单的投影形状相一致的形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N个检测线圈的形状可以不同,规格参数也可以不同。例如,所述N个检测线圈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或圆形等。如此一来,可以适应用于不同形状的接收端,以及不同大小的接收端的检测。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圈为多边形,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检测线圈之间层叠放置的部分为多边形中的一条边或多条边。
请再参阅图1,这里,所述多边形可以是三角形,所述至少两个检测线圈之间层叠放置的部分为三角形的一条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边形还可以是四边形或五边形等。
需要补充的是,通过一组检测线圈可以得到一个检测结果,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一组检测线圈,能够得到至少一个检测结果,然后对这至少一个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如此,可以提高最终检测到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检测线圈的组数越多,所得到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准确性也就越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检测线圈之间部分层叠放置,如此,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圈可以按照具有层叠放置的检测线圈作为一组检测线圈。
具体地,对于检测线圈为多边形且所述至少两个所述检测线圈之间部分层叠放置的部分为多边形的一条边或多条边的情况,可以以所述至少两个所述检测线圈之间部分层叠放置的部分为多边形的一条边或多条边作为基准边,将具有该基准边的检测线圈分为一组。
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一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一组检测线圈的n个检测线圈均有一条边层叠放置。
为了更好的区分不同组的检测线圈,以边1为基准边的检测线圈作为第一组检测线圈111,以边2为基准边的检测线圈作为第二组检测线圈112。通过对第一组检测线圈111分别依次通电,发射检测信号,从而得到第一组检测线圈111的检测结果。为了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还可以再对第二组检测线圈112分别依次通电,发射检测信号,从而得到第二组检测线圈112的检测结果;并根据第一组检测线圈111的检测结果和第二组检测线圈112的检测结果分析得到更为准确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本实施例中,基于多个层叠放置的多边形的一条或多条边的放置方式,能够按照以层叠边为基准边依次进行检测,方便用户得到检测结果。此外,通过以多个层叠放置的多边形的一条或多条边作为基准边进行分组的方式,还可以为基于多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的检测来提高所确定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精准性提供便利。进一步地,由于所述检测线圈被部署为规则的多边形,还可以在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后,方便地计算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以便所述发射线圈对准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相比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人眼观察的方式来定位所述接收端的位置而言,通过多个检测线圈发射的检测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所得到的接收结果,能够自动定位出所述接收端在哪一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内,从而能够自动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且通过这种方式定位出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相比人眼观察定位出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通过准确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从而可以准确的判断出接收端与发射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及时做出相对位置的调整,最终保证能耗损失的减少,以减少无线充电的能源损耗,提高充电效率。
进一步地,正如前述所说,如果所述接收端在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则检测线圈11可以接收到接收端的反馈信号。而如果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没有放置接收端,但是如果收到反馈信号,则在这种情况下所接收端的反馈信号显然会与有接收端时接收到的反馈信号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确定接收到的反馈信号是否满足反馈条件,来确定是否是接收端所反馈的反馈信号,从而确定在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最终确定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是否有接收端,以此来确定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基于各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确定是否满足反馈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
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这里,所述反馈条件是指通过所述反馈信号至少能够判断出是接收端基于检测信号所做出的反馈信号的相关条件,而非干扰信号所产生的反馈。
如此,通过对反馈信号是否满足反馈条件,作为确定对应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内是否有所述接收端的判断依据,能够至少排除掉由于不是接收端而收到的反馈信号的干扰。也就是说,所述检测线圈接收端的对应反馈信号,只有在满足反馈条件的情况下才可认为是接收端所反馈的反馈信号,否则为干扰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确定出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准确性。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信号为脉冲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脉冲信号中相邻两脉冲间隙期间所发送的谐振信号;
所述处理模组,具体用于:
若所述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且所述谐振信号是N个谐振信号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接收端的充电电路会包括谐振电路,其中,谐振电路能够在接收到发射端发送的脉冲信号时将脉冲信号的电能量存储在谐振电路中,当在脉冲信号中相邻两脉冲的间隙期间,也就是在发射端发送下一个脉冲信号之前,所述接收端的谐振电路会将上一个脉冲信号时存储的电能量逐渐释放出来。这里谐振电路释放出来的电能量则可以包括谐振信号的谐振能量。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射端通常在需要进行接收端的位置检测时会由检测线圈逐一发送检测信号以便检测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
这里,所述能量阈值是指提前设置的能够至少排除干扰信号所带来的能量的能量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能量阈值可以是历史接收结果中所判定出具有接收端的最小谐振能量值或者平均谐振能量值。
请参阅图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检测线圈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所述检测线圈11上没有任何的负载,所述检测线圈11为封闭的线圈,所述检测线圈11与电源12相连,如此,检测线圈11在通电后会产生电磁场。这里,所述检测线圈所发射的检测信号是脉冲信号,所述脉冲信号是指在间隔时间段内向外发射高电平电压的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当接收端放置在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或靠近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时,所述接收端接收到脉冲信号后,会在脉冲信号中相邻两脉冲间隙期间内反馈所述谐振信号。因此,若所述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则至少可以判断出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或附近具有所述接收端。
实际上,接收端的谐振电路所释放出的电能量越大,则表明发送该脉冲信号的检测线圈越接近所述接收端所在的位置。
基于此,当对每一个检测线圈依次进行通电后,如果所检测到的谐振信号是N个谐振信号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则可以确定所述接收端全部或部分位于具有最大能量的谐振信号对应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其中,接收端位于具有最大能量的谐振信号对应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的部分比接收端位于其他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的部分面积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认为所述接收端位于所述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且所述谐振信号是N个谐振信号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对应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
如此,本实施例中,通过首先判断所述谐振信号具有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来排除掉其他可能反馈谐振能量的干扰,然后将N个谐振信号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作为满足所述反馈条件的谐振信号,从而确定出N个谐振信号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所对应的检测线圈所在的检测区域,最终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接收端在两个相邻检测线圈的边界处时,实际上,接收端占据更多区域对应的检测线圈所在的检测区域会被认为是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所产生的输出电压;
所述处理模组,具体用于:
若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电压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当接收端放置在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内或靠近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11所覆盖的检测区域110时,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检测信号后,会基于检测信号产生输出电压。其中,这里的输出电压可以是接收端的充电电路中接收线圈上所产生的输出电压,也可以是接收端的充电电路中整流桥产生的输出电压。通常,当所述输出电压较低时无法为接收端进行充电,例如,低于2v。如果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内有接收端,但是接收端只有较少部分在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内时,这时如果检测到的所述接收端的充电电路中接收线圈上所产生的输出电压还是检测到的所述接收端的充电电路中整流桥产生的输出电路可能均低于电压阈值,如此,并不能将当前通电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判定为所述接收端当前所在区域。只有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电压阈值,才能表明达到电压阈值对应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放置区域。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所述输出电压是否达到电压阈值,来排除所述接收端仅较少部分在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且若发射线圈在该检测区域但无法为所述接收端充电的误判断结果,从而使得所判断出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更加准确。
需要补充的是,所述装置还包括:发射端的通讯模组,与所述检测线圈连接,用于将所述接收端的反馈信号发送给所述检测线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压可以由所述接收端自身检测,再通过接收端的通讯模组将所述接收端将检测到的输出电压发送给所述发射端的通信模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压可以由与所述接收端连接的第三方设备进行检测,再由第三方设备将检测到的输出电压发送给所述发射端的通讯模组。
需要补充的是,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接于处理模组与各个检测线圈之间的驱动电路,用于按照第一时间间隔周期性向检测线圈供电。
这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可以包括:检测信号的发射周期。
这里,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多路开关。其中,每一路开关分别与不同的检测线圈连接;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按照第二时间间隔周期性控制多路开关中当前通路的开关关闭,且控制所述当前通路的下一路开关导通。
这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与第一时间间隔不同,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可以包括:检测到是否有接收端存在所需的平均时间。如此,可以自动控制每一个检测线圈按照第二时间间隔周期性进行检测。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处理模组还用于:当接收到反馈信号时,控制多路开关中当前通路的开关关闭,且控制所述当前通路的下一路开关导通。如此,可以迅速完成对每一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所述反馈信号为上述所述的谐振信号,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确定所述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
所述当接收到反馈信号时,控制多路开关中当前通路的开关关闭,且控制所述当前通路的下一路开关导通,包括:
当接收到的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且前一时刻所检测到的谐振信号的谐振能量大于当前时刻所检测到的谐振能量,控制所述多路开关中当前通路的开关关闭,且控制所述当前通路的下一路开关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谐振信号的谐振能量会随着接收端的谐振电路的放电时间逐渐衰减,因此,在实施例中,当谐振能量开始衰减后可以不需要继续对谐振能量进行检测,如此,若此时进入下一个检测线圈的检测,可以不需要等到谐振信号的全部谐振能量释放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检测线圈的检测,节省了每一个检测线圈所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另一些实时方式中,若所述反馈信号为上述所述的输出电压,则所述当接收到反馈信号时,控制多路开关中当前通路的开关关闭,且控制所述当前通路的下一路开关导通,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输出电压时,控制多路开关中当前通路的开关关闭,且控制所述当前通路的下一路开关导通。如此,在接收到输出电压,即可切换到下一路开关导通,同样也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M组检测线圈中,每一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至少两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部分层叠,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根据每一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M组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相交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这里,通过多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可以使得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基座表面的区域面积更大,从而可以对更多区域进行接收端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多组检测线圈中检测到的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具有相交区域,本实施例中,至少两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部分层叠。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组N个检测线圈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考量,使得所得到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更加精准。
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M组检测线圈,每一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所述检测线圈均具有层叠放置的部分,这里,所述检测线圈为三角形,层叠放置的部分为三角形的一条边。如图所示,第一组检测线圈层叠放置的部分在边1所在位置,第二组检测线圈层叠放置的部分在边2所在位置,第三组检测线圈层叠放置的部分在边3所在位置,依次类推。
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请再参阅图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以M为4为例,在进行四组N个检测线圈的检测后,可以得到每一组检测线圈中所检测到的接收端在该组的哪一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内,即确定每一组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
具体地,第一组检测线圈111所检测到的满足反馈条件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是第三检测区域110c;第二组检测线圈112未检测有满足反馈条件对应的检测线圈;第三组检测线圈113检测到的满足反馈条件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是第四检测区域110d;第四组检测线圈114检测到的满足反馈条件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是第五检测区域110e。如此,可以得到第三检测区域110c、第四检测区域110d与第五检测区域110e的相交区域1101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中接收端定位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仍以M为4为例,这里,第一组检测线圈111所检测到满足反馈条件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是第三检测区域110c;第二组检测线圈112所检测到的满足反馈条件对应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包括第六检测区域110f和第七检测区域110g;第三组检测线圈113未检测到有满足反馈条件对应的检测线圈;第四组检测线圈114检测到的满足反馈条件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是第五检测区域110e。如此,可以得到第三检测区域110c、第五检测区域110e、第六检测区域110f与第七检测区域110g的相交区域1102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需要补充的是,所述N个检测线圈的组数越多,也就是说M的值越大,所得到的检测结果将越准确,如此,对于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定位也越准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确定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
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这里,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可以理解为,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充电线圈在竖直方向分别的投影区域是否重合。当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充电线圈在竖直方向分别的投影区域重合,则可以表明接收端与充电线圈对齐;而当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充电线圈在竖直方向分别的投影区域不重合,则表明接收端与充电线圈未对齐。
这里,通过首先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可以智能地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从而当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未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时,即当接收端与充电线圈未对齐时,及时做出两者相对位置的调整,保证能量损失的减少,提高充电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未与所述发射线圈所在区域层叠时,输出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调整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用户可以根据所述提示信息,及时对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帮助快速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充电效率。
在另一些实施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连接于所述发射端与所述处理模组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
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若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未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则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驱动模组;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这里,所述驱动模组,可以包括电机。
所述发射端可以随电机转动而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上报给AP,AP获取到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后,发出所述控制信号,将所述发射端移动到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使得所述接收端能够对准所述发射端,从而实现了自动将发射端与接收端进行对准,以减少充电线圈的能量损失,提高充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模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从而使得接收端自动对准所述发射端,从而减少充电线圈的能量损耗,提高充电效率。且由于是自动对接收端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了发射端与接收端对准的准确性以及对准的速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实现自动且快速对准的同时,由于利用的是与发射端上的驱动模组对来驱动所述发射端的移动,不需要对接收端进行任何结构上的改进,从而不会增加接收端的成本,使得任何接收端都可以在该发射端上实现自动且快速地定位以及自动且快速地对准,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发射端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少充电线圈的能源损耗,提高充电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所述控制信号具体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
这里,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在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后,基于插值算法或牛顿迭代算法等计算出所述接收端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能够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得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从而使得发射端能够完全对准所述接收端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减少了能源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效率。
需要补充的是,所述检测线圈的横截直接小于所述充电线圈的横截直径。
由于发射端的充电线圈主要用来传输充电功率,需要承载大电流,通常来说,发射端的充电线圈的横截直接在2-3mm。另一方面,由于检测线圈无需为接收端充电,因此,不需要承载大电流,因此,可以使用较薄的电线即可,通常只需要零点几毫米就能实现。
如此一来,利用横截直接较小的线圈作为检测线圈,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正如上述所说,由于这一类线圈不会承载较大的电流,因此,也不会消耗过多的电能,其中,检测线圈提供的电能仅用于检测即可。
进一步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个具体实施例,以进一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定位装置。
这里,所述接收端以手机为例。
相关技术中,用户将手机放在无线充电的发射端的基座上进行无线充电,手机的接收线圈和充电线圈的中心位置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偏移,导致充电效率低下,能量损失严重。而当前,多个厂家都已经生产出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方便人们进行无线充电,但是都是靠人为手动放置手机在无线充电基座上,然后人为通过眼睛将手机移动到发射端的基座的中心,也就是充电线圈所在位置。目前缺少有效的措施帮助用户判断接收端在基座上的位置,以及帮助用户判断出所述接收端是否与发射端对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定位所述接收端的位置,进而基于接收端的位置进行接收端与发射端的对准操作,以提高无线充电的可充面积,充电效率的技术方案。
这里,请继续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包括:N个检测线圈,所述检测线圈为三角形,每个三角形所构成的检测线圈相互之间独立。进一步地,每一组检测线圈中有一条边是层叠放置的,如此,可以按照层叠放置的边作为基准边,依此为各个检测线圈进行通电,并进行接收端位置的检测。需要补充的是,N个检测线圈部署于所述发射端的基座10的下方。
具体地,所述检测线圈通过发射检测信号并接收反馈信号,从而确定满足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最终确定所述接收端在该组检测线圈中哪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内。
这里,请再参阅图3,所述检测信号可以是脉冲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可以是检测到的来自所述接收端基于所述脉冲信号中相邻两个脉冲间隙期间反馈的谐振信号,根据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且所述谐振信号是N个谐振信号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从而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馈信号还可以是:接收到的所述接收端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所产生的输出电压;若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电压阈值,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从而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所确定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准确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再参照图4、图5和图6,所述基座10下方部署有M组检测线圈,每一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
首先,以边1为基准边,依次为第一组检测线圈111通电,从而检测出第一组检测111线圈中满足反馈条件对应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接着,以边2为基准边,依次为第二组检测线圈112通电,从而检测出第二组检测线圈112中满足反馈条件对应的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依次类推。最终,根据每一组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每一组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相交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进行4组N个检测线圈的检测即可比较准确的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当然,为了使得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定位更加准确,可以进行更多组的N个检测线圈的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组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无线充个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从而实现自动判断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发射端是否对准的判断。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连接于所述发射端与所述处理模组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后,可以将所确定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上报给AP,AP获取到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后,向驱动模组发送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可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层叠。从而实现自动对准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发射端,以提高充电效率的技术效果。
当然,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充电效率,这里,在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后,还会进一步确定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然后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从而使得所述接收端与所述发射端能够完全对准,以进一步减少能量的损失,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部署在所述基座表面下方的M组检测线圈,每一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快速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并通过驱动模组发送的控制信号驱动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从而使得接收端与发射端能够自动且快速地对准,从而减少了能量损失,提高了充电效率。且不需要对接收端进行任何结构上的改进,使得该发射端可以为任何接收端进行无线充电,从而提高了发射端的通用性。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发射端,包括:
步骤701:利用预置在所述发射端内的至少一组检测线圈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反馈信号,其中,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不同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
步骤702: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相比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人眼观察的方式来定位所述接收端的位置而言,通过多个检测线圈发射的检测信号及接收反馈信号,能够自动定位出所述接收端在哪一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内,从而能够自动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且通过这种方式定位出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相比人眼观察定位出的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更加准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中接收端定位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如图8所示,所述步骤702,即所述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包括:
基于各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对应反馈信号,确定是否满足反馈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
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反馈信号是否满足反馈条件作为确定对应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内是否有所述接收端的判断依据,能够至少排除掉由于不是接收端而收到的反馈信号的干扰。也就是说,所述检测线圈接收端的对应反馈信号,只有在满足反馈条件的情况下才可认为是接收端所反馈的反馈信号,否则为干扰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信号为脉冲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脉冲信号中相邻两脉冲间隙期间反馈的谐振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且所述谐振信号是N个谐振信息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所产生的输出电压;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电压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若有M组检测线圈,每一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至少两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部分层叠,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包括:
根据每一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M组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相交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组N个检测线圈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考量,使得所得到的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更加精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
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本实施例中,通过准确定位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从而可以准确的判断出接收端与充电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及时做出接收端与发射端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最终保证能耗损失的减少,以减少无线充电的能源损耗,提高充电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接收端未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则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模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使得接收端自动对准所述发射端,从而减少发射端的能量损耗,提高充电效率。且由于是自动对接收端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了发射端与接收端对准的准确性以及对准的速度。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实现自动且快速对准的同时,由于利用的是与发射端连接的驱动模组对发射端进行的移动,不需要对接收端进行任何结构上的改进,从而不会增加接收端的成本,使得任何接收端都可以在该发射端上实现自动且快速地定位以及自动且快速地对准,提高充电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发射端的通用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所述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包括:
发送所述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信号能够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到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从而使得发射端能够完全对准所述接收端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减少了能源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效率。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无线充电中接收端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框图。参照图9,该装置包括:发射模块91以及第一确定模块92;
所述发射模块91,被配置为利用预置在所述发射端内的至少一组检测线圈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反馈信号,其中,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不同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2,被配置为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2,具体被配置为:
基于各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确定是否满足反馈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
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信号为脉冲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脉冲信号中相邻两脉冲间隙期间所发送的谐振信号;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且所述谐振信号是N个谐振信息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所产生的输出电压;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电压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若有M组检测线圈,每一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至少两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部分层叠,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被配置为:
根据每一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M组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相交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未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则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
发送所述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无线充电中接收端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发射端1000的框图,所述发射端1000安装有上述所述的无线充电定位装置。例如,发射端10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发射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0,发射端1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002,存储器1004,电力组件1006,多媒体组件1008,音频组件10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012,传感器组件1014,以及通信组件1016。
处理组件1002通常控制发射端1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008和处理组件1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发射端1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发射端1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006为发射端1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发射端1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008包括在所述发射端1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发射端1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发射端1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004或经由通信组件10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012为处理组件10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0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发射端1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014可以检测到发射端1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发射端1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检测发射端1000或发射端1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发射端10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发射端1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发射端1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016被配置为便于中的发射端1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发射端1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6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射端1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004,上述指令可由发射端1000的处理器1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发射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发射端能够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页面显示的调节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0)

1.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应用于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组检测线圈,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且不同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所述检测线圈,用于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发送的反馈信号,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处理模组,与N个所述检测线圈连接,用于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检测线圈之间部分层叠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圈为多边形,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所述检测线圈之间层叠放置的部分为多边形中的一条边或多条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基于各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确定是否满足反馈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
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M组检测线圈中,至少两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部分层叠,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根据每一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M组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相交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检测线圈位于所述发射端的基座的预设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确定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
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连接于所述发射端与所述处理模组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
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若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未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则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驱动模组;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组,还用于:
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所述控制信号具体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线圈的横截直径小于所述充电线圈的横截直径。
11.一种无线充电定位方法,应用于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预置在所述发射端内的至少一组检测线圈发射检测信号,及接收接收端所发送的反馈信号,其中,每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不同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至少部分不同;
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N个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发射端上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包括:
基于各所述检测线圈接收到的反馈信号,确定是否满足反馈条件;
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
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信号为脉冲信号,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脉冲信号中相邻两脉冲间隙期间所发送的谐振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谐振信号具有的谐振能量大于能量阈值,且所述谐振信号是N个谐振信息中具有最大谐振能量的谐振信号,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信号包括: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所产生的输出电压;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输出电压达到电压阈值,则确定满足所述反馈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有M组检测线圈,每一组检测线圈包括N个检测线圈,至少两组所述N个检测线圈所覆盖的区域部分层叠,其中,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所述根据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包括:
根据每一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确定M组的N个所述检测线圈中满足所述反馈条件对应的所述检测线圈所覆盖的检测区域的相交区域为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发射端的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其中,所述充电线圈,用于发射无线充电信号为所述接收端提供无线电能;
根据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是否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未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则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与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层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
所述发送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包括:
发送所述控制信号以驱动所述发射端移动,以使所述充电线圈所在区域与所述接收端的位置区域的中心位置层叠。
19.一种无线充电定位装置,应用于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0.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332949.7A 2020-04-24 2020-04-24 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555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2949.7A CN113555979A (zh) 2020-04-24 2020-04-24 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7/023,146 US11557925B2 (en) 2020-04-24 2020-09-16 Wireless charging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EP20198698.1A EP3902101A1 (en) 2020-04-24 2020-09-28 Wireless charging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2949.7A CN113555979A (zh) 2020-04-24 2020-04-24 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5979A true CN113555979A (zh) 2021-10-26

Family

ID=72665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2949.7A Pending CN113555979A (zh) 2020-04-24 2020-04-24 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7925B2 (zh)
EP (1) EP3902101A1 (zh)
CN (1) CN11355597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4096B (zh) 2009-04-08 2015-10-1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 Llc 可選擇性線圈陣列及其系統與方法
US9118203B2 (en) 2011-11-15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uction charging with a closed magnetic loop
US9893553B2 (en) 2013-12-24 2018-02-13 Pavan Pudipeddi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wirelessly charging portable rechargeable devices based on wireless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with seamless free positioning capability
US9739844B2 (en) 2014-07-25 2017-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Guidance and al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CN109792166B (zh) 2016-09-21 2022-08-05 苹果公司 无线充电垫上的对象位置和取向的检测
DE112018003598T5 (de) * 2017-07-14 2020-04-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tromversorgungsvorrichtung und kontaktfreies Stromversorgungssystem
US10348139B2 (en) * 2017-09-29 2019-07-09 Witricity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t and receive monitoring device
US11171502B2 (en) 2018-02-23 2021-11-09 Aira, Inc. Free positioning charging pad
US10797518B2 (en) 2018-06-19 2020-10-06 Flyn'buy, Inc. Adaptive scalable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with free positioning
JP6970063B2 (ja) * 2018-08-20 2021-11-2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装置、測定装置及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02101A1 (en) 2021-10-27
US20210336490A1 (en) 2021-10-28
US11557925B2 (en)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27569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8432129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KR20140037586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219210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における表示方法
EP3849049A1 (en)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foldable-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7506874A (ja) 端末機器の充電制御方法及び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9818432A (zh) 无线充电系统及充电对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KR101988035B1 (ko) 단말기 및 무선 충전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819205B2 (en) Wireless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in wireless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O2015182688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における充電報知方法
CN105208510B (zh) 智能闹铃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94130A (zh) 无线充电对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设备
CN113555979A (zh) 无线充电定位装置、方法及存储介质
JP667752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448488A (zh) 电子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8539823B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5940310A (zh) 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09789B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4977527A (zh) 无线充电机构、发射端、接收端、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JP6182498B2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における送信レベルの最大値の設定方法
JP6356474B2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における充電電流の制御方法
CN115912687B (zh) 无线充电控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EP4170856A1 (en) Charging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30120651A1 (en) Charg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413182A (zh) 散热控制方法、散热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