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8917A -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8917A
CN113548917A CN202110827527.1A CN202110827527A CN113548917A CN 113548917 A CN113548917 A CN 113548917A CN 202110827527 A CN202110827527 A CN 202110827527A CN 113548917 A CN113548917 A CN 113548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gon fruit
mixed solution
gear
fruit stalks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75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凡强
曾松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hengm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hengm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hengm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hengm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75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8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8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891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2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using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or substances, e.g. enzymes, for activating or stimulat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17/00Other phosphatic fertilisers, e.g. soft rock phosphates, bone me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20Liquid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6Yeasts;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包括S1.配置发酵原菌液,取100份杀菌消毒后的水,向水中添加0.5份培养基,同时,向水中添加1份葡萄糖得到混合溶液A,随后采用磷酸对混合溶液进行PH值调试;S2.按照相应的比例向混合溶液A中添加活性催化菌,随后得到混合溶液B。本发明通过采用有益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对火龙果茎秆进行发酵处理,可对火龙果茎秆起到回收再利用的作用,显著地提高了火龙果茎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性能,避免了火龙果茎秆堆放腐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提高了火龙果茎秆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性,同时,采用火龙果茎秆生产出的微生物液体肥具有生物活性高可改良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肥又称生物废料,是一类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使农作物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肥料制品,根据成品剂型不同可以分为:微生物液体肥、微生物粉剂肥以及微生物颗粒肥三种,具有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刺激作物生长发育、改善作物品质、增强植物抗病虫和抗逆性的优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作物的生产种植种类越来越广泛,其中,火龙果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火龙果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枝条修剪,据研究分析鲜火龙果茎秆含果胶1.7%,钾20.18mg/KG,镁7.58mg/KG,钙2.64mg/KG,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植物多糖等物质,同时,由于鲜火龙果茎秆含水率90%,而灰分含量2.28%,粗纤维1.22%;含水率过高,有机干物质含量太少,很难通过普通有机肥的堆肥方式使得火龙果茎秆发酵成为微生物肥,对火龙果茎秆的回收再利用过程较为困难。
现有的火龙果茎秆由于具有有机干物质含量少、含水率过高的特点,无法采用堆肥的方式对火龙果枝条茎秆进行发酵处理,使得火龙果茎秆的回收再利用过程较为复杂,降低了火龙果茎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性能,同时,大部分火龙果茎秆在堆放过程中容易出现腐败的情况,增加了火龙果茎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降低了火龙果茎秆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性。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火龙果茎秆无法通过堆肥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发酵原菌液,取100份杀菌消毒后的水,向水中添加0.5份培养基,同时,向水中添加1份葡萄糖得到混合溶液A,随后采用磷酸对混合溶液进行PH值调试;
S2.按照相应的比例向混合溶液A中添加活性催化菌,随后得到混合溶液B,向混合溶液B中添加0.5份的土豆淀粉,在相应温度下搅拌、曝气相应的时间即可得到发酵原菌液;
S3.采用破碎机对新鲜的火龙果枝条茎秆进行粉碎细化处理;
S4.破碎后的火龙果枝条茎秆在胶体磨的作用下进行磨浆处理,并将磨浆处理后得到的浆液导入发酵池中;
S5.按照1:1的比例向浆液中加入水,并采用发酵池搅拌机对浆液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溶液C;
S6.按照1:20000的比例向混合溶液C中添加漂精粉,使得混合溶液C在漂精粉的作用下进行发酵预处理,混合溶液C在发酵预处理后得到混合溶液D;
S7.按照3:200的比例向混合溶液D中添加发酵原菌液,并采用磷酸进行PH值调节,经过相应时间的发酵后即可得到微生物液体肥。
进一步地,所述中培养基由葡萄糖、尿素、食盐、牛肉膏、磷酸二氢钾配置而成,便于通过培养基对火龙果茎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提供能量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S2中活性催化菌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Figure BDA0003174156340000031
进一步地,所述S4中胶体磨包括胶体磨本体,便于通过胶体磨本体的运行对火龙果茎秆起到磨浆处理的作用,所述胶体磨本体的一侧连接有出料口,便于通过出料口对胶体磨本体起到物料排出的作用,所述出料口远离胶体磨本体的一侧设有固液分离机构,便于通过固液分离机构对出料口排出的物料起到固液分离的作用,减小了后续对火龙果茎秆进行杂质分离的劳动强度;
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包括防溅盒,便于通过防溅盒对出料口排出的物料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了胶体磨本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物料飞溅的情况,所述防溅盒内设有固液分离筛,固液分离筛对出料口排出的物料起到初步固液分离的作用;
所述防溅盒远离固液分离筛的一侧设有挤压分离机构,便于通过挤压分离机构对初步固液分离后的茎秆渣起到挤压过滤的作用,提高了对火龙果茎秆进行磨浆处理的效果,所述挤压分离机构包括从动挤压辊,所述从动挤压辊的一侧设有主动挤压辊,所述从动挤压辊与主动挤压辊相匹配,便于通过从动挤压辊与主动挤压辊的相互配合对固液分离筛分离出的茎秆渣起到挤压排液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液分离筛靠近从动挤压辊的一侧开凿有落料孔,通过开凿落料孔便于将防溅盒分离出的茎秆渣通过落料孔排出,所述固液分离筛远离主动挤压辊的一侧设有辅助输送辊,便于通过辅助输送辊的旋转对茎秆渣起到排料输送的作用,避免了防溅盒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的情况,所述辅助输送辊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输送辊,便于通过输送辊的旋转对出料口排出的物料起到输送的作用,提高了通过固液分离筛进行固液分离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输送辊位于防溅盒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便于通过第一齿轮的旋转对辅助输送辊起到驱动控制的作用,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便于使得第二齿轮随第一齿轮的旋转进行相应的旋转;
所述第二齿轮与输送辊相连接,使得输送辊在第二齿轮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从而便于使得输送辊与第一齿轮进行同步反向旋转,提高了对固液分离筛上茎秆渣进行搅拌输送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远离防溅盒的一侧设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起到驱动辅助输送辊旋转的作用,所述第二齿轮远离第一带轮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齿轮,多个所述第三齿轮与输送辊相连接,便于通过驱动第三齿轮旋转的方式对多个输送辊起到旋转控制的作用,所述第一带轮的外侧啮合有传动齿带,便于使得多个第三齿轮在传动齿带的作用下进行同步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挤压辊内连接有从动转轴,从动转轴对从动挤压辊起到固定支撑与驱动控制的作用,所述主动挤压辊内连接有主动转轴,主动转轴对主动挤压辊起到支撑驱动的作用,所述从动转轴位于防溅盒外的一端连接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对从动转轴起到驱动控制的作用,所述第四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主动转轴相连接,第五齿轮对主动转轴起到旋转控制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齿轮远离防溅盒的一侧设有第二带轮,便于通过第二带轮对主动转轴起到动力传递的作用,所述第二带轮上连接有传动带,传动带起到连接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的作用,便于使得第一带轮在传动带的作用下随主动转轴的旋转进行相应的旋转;
所述传动带的外侧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对传动带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提高了传动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所述防护罩远离防溅盒的一侧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主动转轴相连接,电动机起到产生动力的作用,便于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运行对主动转轴起到旋转控制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挤压辊远离防溅盒的一侧设有导液板,导液板对固液分离筛滤出的浆液起到导流输送的作用,所述导液板与从动挤压辊之间设有排渣板,便于通过排渣板对茎秆渣起到分离输送的作用,所述排渣板的长度大于导液板,避免了排渣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茎秆渣掉落至导液板上的情况,提高了对出料口排出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的效果,所述排渣板位于防溅盒内的一侧连接有滤网,便于通过滤网对固液分离筛滤出的浆液起到再次过滤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采用有益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对火龙果茎秆进行发酵处理,可对火龙果茎秆起到回收再利用的作用,显著地提高了火龙果茎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性能,避免了火龙果茎秆堆放腐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提高了火龙果茎秆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性,同时,采用火龙果茎秆生产出的微生物液体肥具有生物活性高可改良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胶体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胶体磨的第一侧视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胶体磨的第二侧视剖视图;
图7为图6中D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胶体磨本体、2.出料口、3.固液分离机构、301.防溅盒、302.固液分离筛、303.辅助输送辊、304.输送辊、305.第一齿轮、306.第二齿轮、307.第一带轮、308.第三齿轮、309.传动齿带、4.挤压分离机构、401.从动挤压辊、402.主动挤压辊、403.从动转轴、404.主动转轴、405.第四齿轮、406.第五齿轮、407.第二带轮、408.传动带、409.防护罩、410.电动机、411.导液板、412.排渣板、413.滤网、5.振动固定机构、501.固定环、502.振动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参图1-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发酵原菌液,取100份杀菌消毒后的水,向水中添加0.5份培养基,同时,向水中添加1份葡萄糖得到混合溶液A,随后采用磷酸对混合溶液进行PH值调试;
S2.按照相应的比例向混合溶液A中添加活性催化菌,随后得到混合溶液B,向混合溶液B中添加0.5份的土豆淀粉,在相应温度下搅拌、曝气相应的时间即可得到发酵原菌液;
S3.采用破碎机对新鲜的火龙果枝条茎秆进行粉碎细化处理;
S4.破碎后的火龙果枝条茎秆在胶体磨的作用下进行磨浆处理,并将磨浆处理后得到的浆液导入发酵池中;
S5.按照1:1的比例向浆液中加入水,并采用发酵池搅拌机对浆液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溶液C;
S6.按照1:20000的比例向混合溶液C中添加漂精粉,使得混合溶液C在漂精粉的作用下进行发酵预处理,混合溶液C在发酵预处理后得到混合溶液D;
S7.按照3:200的比例向混合溶液D中添加发酵原菌液,并采用磷酸进行PH值调节,经过相应时间的发酵后即可得到微生物液体肥。
其中,所述培养基由葡萄糖、尿素、食盐、牛肉膏、磷酸二氢钾配置而成,便于通过培养基对火龙果茎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提供能量的作用。
所述S2中活性催化菌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多黏枯草芽孢杆菌:0.1份、绿色木霉菌:0.1份、乳酸菌:0.1份、酵母菌:0.01份、枯草芽孢杆菌:0.6份、哈茨木霉菌:0.09份。
具体地,所述S2中混合溶液B在恒温32-37℃,每小时搅拌、曝气30min,循环12h的条件下得到发酵原菌液。
此外,所述S7中混合溶液D的PH值的范围为:6-7,同时,需要对混合溶液D进行每4小时搅拌1小时,气温25度以上循环进行5-7天,气温25度以下循环进行10-15天,每5小时曝气30分钟,气温25度以上循环进行5-7天,气温25度以下循环进行10-15天的处理。
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每1天查看PH值,确保PH值的范围在6-7内,发酵完成后的微生物液体肥静置2-3天后即可抽取使用。
参图1所示,S4中胶体磨包括胶体磨本体1,便于通过胶体磨本体1的运行对火龙果茎秆起到磨浆处理的作用,胶体磨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出料口2,便于通过出料口2对胶体磨本体1起到物料排出的作用。
参图1所示,出料口2远离胶体磨本体1的一侧设有固液分离机构3,便于通过固液分离机构3对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起到固液分离的作用,减小了后续对火龙果茎秆进行杂质分离的劳动强度。
参图1-图4所示,固液分离机构3包括防溅盒301,便于通过防溅盒301对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了胶体磨本体1使用过程中出现物料飞溅的情况。
参图1-图4所示,防溅盒301内设有固液分离筛302,固液分离筛302对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起到初步固液分离的作用。
参图1-图4所示,固液分离筛302靠近从动挤压辊401的一侧开凿有落料孔,通过开凿落料孔便于将防溅盒301分离出的茎秆渣通过落料孔排出。
参图1-图4所示,固液分离筛302远离主动挤压辊402的一侧设有辅助输送辊303,便于通过辅助输送辊303的旋转对茎秆渣起到排料输送的作用,避免了防溅盒301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的情况。
参图1-图4所示,辅助输送辊303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输送辊304,便于通过输送辊304的旋转对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起到输送的作用,提高了通过固液分离筛302进行固液分离的效果。
参图3-图7所示,辅助输送辊303位于防溅盒301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305,便于通过第一齿轮305的旋转对辅助输送辊303起到驱动控制的作用。
参图3-图7所示,第一齿轮305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306,便于使得第二齿轮306随第一齿轮305的旋转进行相应的旋转,第二齿轮306与输送辊304相连接,使得输送辊304在第二齿轮306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从而便于使得输送辊304与第一齿轮305进行同步反向旋转,提高了对固液分离筛302上茎秆渣进行搅拌输送的效果。
参图3-图7所示,第一齿轮305远离防溅盒301的一侧设有第一带轮307,第一带轮307起到驱动辅助输送辊303旋转的作用。
参图3-图7所示,第二齿轮306远离第一带轮307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齿轮308,多个第三齿轮308与输送辊304相连接,便于通过驱动第三齿轮308旋转的方式对多个输送辊304起到旋转控制的作用。
参图3-图7所示,第一带轮307的外侧啮合有传动齿带309,便于使得多个第三齿轮308在传动齿带309的作用下进行同步旋转。
参图3-图4所示,防溅盒301远离固液分离筛302的一侧设有挤压分离机构4,便于通过挤压分离机构4对初步固液分离后的茎秆渣起到挤压过滤的作用,提高了对火龙果茎秆进行磨浆处理的效果。
参图3-图4所示,挤压分离机构4包括从动挤压辊401,从动挤压辊401的一侧设有主动挤压辊402,从动挤压辊401与主动挤压辊402相匹配,便于通过从动挤压辊401与主动挤压辊402的相互配合对固液分离筛302分离出的茎秆渣起到挤压排液的作用。
参图3-图4所示,从动挤压辊401内连接有从动转轴403,从动转轴403对从动挤压辊401起到固定支撑与驱动控制的作用。
参图3-图4所示,主动挤压辊402内连接有主动转轴404,主动转轴404对主动挤压辊402起到支撑驱动的作用。
参图3-图7所示,从动转轴403位于防溅盒301外的一端连接有第四齿轮405,第四齿轮405对从动转轴403起到驱动控制的作用。
参图3-图7所示,第四齿轮405的一侧啮合有第五齿轮406,第五齿轮406与主动转轴404相连接,第五齿轮406对主动转轴404起到旋转控制的作用。
参图3-图7所示,第五齿轮406远离防溅盒301的一侧设有第二带轮407,便于通过第二带轮407对主动转轴404起到动力传递的作用。
参图3-图7所示,第二带轮407上连接有传动带408,传动带408起到连接第二带轮407与第一带轮307的作用,便于使得第一带轮307在传动带408的作用下随主动转轴404的旋转进行相应的旋转。
参图1-图7所示,传动带408的外侧设有防护罩409,防护罩409对传动带408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提高了传动带408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图1-图7所示,防护罩409远离防溅盒301的一侧连接有电动机410,电动机410与主动转轴404相连接,电动机410起到产生动力的作用,便于通过控制电动机410的运行对主动转轴404起到旋转控制的作用。
参图3-图5所示,从动挤压辊401远离防溅盒301的一侧设有导液板411,导液板411对固液分离筛302滤出的浆液起到导流输送的作用。
参图3-图5所示,导液板411与从动挤压辊401之间设有排渣板412,便于通过排渣板412对茎秆渣起到分离输送的作用。
其中,排渣板412的长度大于导液板411,避免了排渣板41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茎秆渣掉落至导液板411上的情况,提高了对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的效果。
参图3-图5所示,排渣板412位于防溅盒301内的一侧连接有滤网413,便于通过滤网413对固液分离筛302滤出的浆液起到再次过滤的作用。
参图3-图5所示,滤网413的外侧连接有振动固定机构5,便于通过振动固定机构5对滤网413起到振动筛选的作用。
参图3-图5所示,振动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环501,固定环501与滤网413相连接,便于通过固定环501对滤网413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提高了滤网413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图3-图5所示,固定环501的两侧均连接有振动弹簧502,便于通过振动弹簧502的压缩与释放对滤网413起到振动筛选的作用。
具体使用时,通过胶体磨本体1对破碎后的火龙果茎秆进行磨浆处理,磨浆处理后的物料通过出料口2排出胶体磨本体1,通过防溅盒301对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起到防止飞溅的作用,通过固液分离筛302对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起到固液筛分的作用;
同时,可通过控制电动机410运行的方式驱动主动转轴404进行旋转,主动转轴404的旋转驱动第二带轮407旋转,第一带轮307在传动带408的作用下随第二带轮407的旋转进行相应的旋转,通过第一带轮307的旋转驱动辅助输送辊303进行旋转,在第一齿轮305与第二齿轮306的驱动下,使得辅助输送辊303与输送辊304进行方向相反的旋转,通过传动齿带309与第三齿轮308的相互配合对多个辅助输送辊303进行驱动;
通过辅助输送辊303与输送辊304的相互旋转对固液分离筛302上的物料起到搅拌输送的作用,提高了对出料口2排出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的效果,同时分离后的茎秆渣可在辅助输送辊303与输送辊304的作用下通过落料孔排出;
通过第四齿轮405与第五齿轮406的相互配合使得从动挤压辊401与主动挤压辊402在电动机410的作用下进行反向转动,通过从动挤压辊401与主动挤压辊402的相互配合对固液分离筛302落料孔排出的茎秆渣进行挤压排液,提高了固液分离的效果;
茎秆渣在挤压后在重力作用下掉落于滤网413上,通过滤网413对茎秆渣与浆液起到进一步筛选的作用,同时,振动弹簧502可在茎秆渣的作用下进行压缩与释放,通过振动弹簧502的压缩与释放对滤网413起到振动筛选的作用,提高了通过滤网413对浆液进行筛选的效果,筛选完成后的茎秆渣可通过排渣板412排出,浆液可通过导液板411排出,减轻了后续对浆液进行处理的劳动强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有益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对火龙果茎秆进行发酵处理,可对火龙果茎秆起到回收再利用的作用,显著地提高了火龙果茎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性能,避免了火龙果茎秆堆放腐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提高了火龙果茎秆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性,同时,采用火龙果茎秆生产出的微生物液体肥具有生物活性高可改良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发酵原菌液,取100份杀菌消毒后的水,向水中添加0.5份培养基,同时,向水中添加1份葡萄糖得到混合溶液A,随后采用磷酸对混合溶液进行PH值调试;
S2.按照相应的比例向混合溶液A中添加活性催化菌,随后得到混合溶液B,向混合溶液B中添加0.5份的土豆淀粉,在相应温度下搅拌、曝气相应的时间即可得到发酵原菌液;
S3.采用破碎机对新鲜的火龙果枝条茎秆进行粉碎细化处理;
S4.破碎后的火龙果枝条茎秆在胶体磨的作用下进行磨浆处理,并将磨浆处理后得到的浆液导入发酵池中;
S5.按照1:1的比例向浆液中加入水,并采用发酵池搅拌机对浆液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溶液C;
S6.按照1:20000的比例向混合溶液C中添加漂精粉,使得混合溶液C在漂精粉的作用下进行发酵预处理,混合溶液C在发酵预处理后得到混合溶液D;
S7.按照3:200的比例向混合溶液D中添加发酵原菌液,并采用磷酸进行PH值调节,经过相应时间的发酵后即可得到微生物液体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培养基由葡萄糖、尿素、食盐、牛肉膏、磷酸二氢钾配置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活性催化菌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Figure FDA00031741563300000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胶体磨包括胶体磨本体(1),所述胶体磨本体(1)的一侧连接有出料口(2),所述出料口(2)远离胶体磨本体(1)的一侧设有固液分离机构(3),所述固液分离机构(3)包括防溅盒(301),所述防溅盒(301)内设有固液分离筛(302),所述防溅盒(301)远离固液分离筛(302)的一侧设有挤压分离机构(4),所述挤压分离机构(4)包括从动挤压辊(401),所述从动挤压辊(401)的一侧设有主动挤压辊(402),所述从动挤压辊(401)与主动挤压辊(402)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筛(302)靠近从动挤压辊(401)的一侧开凿有落料孔,所述固液分离筛(302)远离主动挤压辊(402)的一侧设有辅助输送辊(303),所述辅助输送辊(303)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输送辊(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输送辊(303)位于防溅盒(301)外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305),所述第一齿轮(305)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轮(306),所述第二齿轮(306)与输送辊(304)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305)远离防溅盒(301)的一侧设有第一带轮(307),所述第二齿轮(306)远离第一带轮(307)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齿轮(308),多个所述第三齿轮(308)与输送辊(304)相连接,所述第一带轮(307)的外侧啮合有传动齿带(30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挤压辊(401)内连接有从动转轴(403),所述主动挤压辊(402)内连接有主动转轴(404),所述从动转轴(403)位于防溅盒(301)外的一端连接有第四齿轮(405),所述第四齿轮(405)的一侧啮合有第五齿轮(406),所述第五齿轮(406)与主动转轴(404)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齿轮(406)远离防溅盒(301)的一侧设有第二带轮(407),所述第二带轮(407)上连接有传动带(408),所述传动带(408)的外侧设有防护罩(409),所述防护罩(409)远离防溅盒(301)的一侧连接有电动机(410),所述电动机(410)与主动转轴(404)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挤压辊(401)远离防溅盒(301)的一侧设有导液板(411),所述导液板(411)与从动挤压辊(401)之间设有排渣板(412),所述排渣板(412)的长度大于导液板(411),所述排渣板(412)位于防溅盒(301)内的一侧连接有滤网(413)。
CN202110827527.1A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Withdrawn CN113548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7527.1A CN113548917A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7527.1A CN113548917A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8917A true CN113548917A (zh) 2021-10-26

Family

ID=78103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7527.1A Withdrawn CN113548917A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89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1118A (zh) * 2022-03-30 2022-06-07 中山市承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火龙果茎秆微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1118A (zh) * 2022-03-30 2022-06-07 中山市承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火龙果茎秆微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7180B (zh) 一种秸秆制生物质有机肥的原料制备装置
CN212821706U (zh) 一种植物秸秆回收利用化工装置
CN113548917A (zh) 一种利用火龙果茎秆制作微生物液体肥的工艺方法
CN204482387U (zh) 一种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机
CN211020092U (zh) 一种秸秆处理机
CN112126585A (zh) 用于水稻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发酵预处理装置
CN108738752A (zh) 一种农业机械秸秆粉碎装置
CN113277900A (zh) 一种烟草秸秆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CN114591118A (zh) 一种火龙果茎秆微生物液体肥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设备
CN215940205U (zh) 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粉碎装置
CN213494191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的粉碎装置
CN209170853U (zh) 一种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旋耕一体机
CN111013726A (zh) 一种豆腐渣制备固态有机肥料的方法
CN213791875U (zh) 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肥料粉碎装置
CN117298957A (zh) 一种制备食用菌用培养基料混匀机
CN110833115A (zh) 以生化黄腐酸为主产品对棉花生产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法
CN219502460U (zh) 一种有机肥料生产搅拌装置
CN220376589U (zh) 一种用于有机肥生产的菌种活化发酵箱
CN217103838U (zh) 一种食用菌废弃菌渣循环再利用系统装置
CN108617288A (zh) 一种便于节约能源且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秸秆粉碎装置
CN211562783U (zh) 一种新型肥料搅拌改良装置
CN214612233U (zh) 一种滚筒式有机肥发酵装置
CN219893917U (zh) 一种释迦果果树废弃物处理设备
CN219305475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农业废弃物处理装置
CN219679275U (zh) 一种农村绿色发展用秸秆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