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3368B -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3368B
CN113543368B CN202010291195.5A CN202010291195A CN113543368B CN 113543368 B CN113543368 B CN 113543368B CN 202010291195 A CN202010291195 A CN 202010291195A CN 113543368 B CN113543368 B CN 113543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timer
inactive state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11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3368A (zh
Inventor
陆松鹤
马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11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3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3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3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辅小区组(SCG)链路保持连接;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Description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独立组网架构和非独立组网(NSA,Non-Stand Alone)架构,一种典型的NSA架构为双连接架构。在双连接架构中,终端可以工作在双连接模式,在双连接模式下,终端与主基站、辅基站均进行通信,当终端与辅基站之间停止数据传输时,删除终端与辅基站之间的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链路,当终端重新与辅基站进行数据传输时,再次建立所述SCG链路。如此,反复删除和建立SCG链路,造成网络侧产生大量的信令流程,进而增大终端的功耗,达不到省电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
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Control)重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共站址设备;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的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 group)单元,通知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异站址设备;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包括:
通过S1接口或X2接口,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的MCG单元,通知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重新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所述SCG链路;
当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保持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MCG链路的连接。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MCG链路,以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空闲态。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时,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并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所述非激活态;
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二数据量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三数据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以及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数据量阈值。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还用于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当控制所述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且第一定时器超时时,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非激活态下,保持SCG链路的连接;当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第二定时器超时时,断开SCG链路,与相关技术中当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断开SCG链路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减少SCG链路的删除次数,从而减少网络侧产生的信令流程,进而避免相关技术中由于网络侧产生大量的信令流程导致终端功耗增大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主基站和辅基站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建立SCG链路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主基站发起的SCG释放流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终端由连接态切换至非激活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终端由连接态切换至非激活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建立SCG链路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控制MCG链路保持连接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实施例释放MCG链路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控制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9b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9c是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启用分流功能进行数据传输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通信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之前,先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相关技术中,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5G)中,终端的节电技术包括非连续接收(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跨时隙调度(Cross Slot)、部分带宽(BWP,BandwidthPart)等技术。其中,DRX针对终端的业务的非连续性,在业务间歇进行状态变换,起到节电作用;BWP通过根据业务量大小实时调整最大资源带宽,以适配不同速率下的耗电需求;跨时隙调度则是针对下行业务的非连续性和低实时性要求,将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多所需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提前发送,降低非下行业务时的PDSCH检测要求,进而达到省电目的。
相关技术中,一种典型的NSA架构为双连接架构,在双连接架构下,终端与主基站和辅基站均进行通信,图1是相关技术中主基站和辅基站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基站可以为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基站(图1中的eNB),辅基站可以为新空口(NR,New Radio)基站(图1中的en-gNB)。当终端开启DRX等相关节电技术后,若终端与NR基站之间没有数据业务,则NR基站启动不激活定时器,当不激活定时器超时后,LTE基站将终端与NR基站之间的SCG链路释放;当终端发起数据业务,且数据量达到启动SCG链路的要求,则建立SCG链路。当终端的数据业务完成传输后,NR基站再次启用不激活定时器,再次删除SCG链路。当出现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短时大数据量业务时,会造成网络侧反复删建SCG链路,网络侧产生大量的信令流程,导致终端因处理信令流程产生额外的功耗和时延,从而影响用户的业务体验。图2是相关技术中建立SCG链路的示意图,SCGAddition(即建立SCG链路)过程由主节点(MN,Master Node)即主基站发起,用以在辅节点(SN,Secondary Node)建立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提供SCG的无线资源给终端,该过程用以至少增加第一个SCG的小区。图3是相关技术中主基站发起的SCG释放流程的示意图,SCG释放流程可以由MCG或者SCG发起,用以发起释放SCG链路中的终端的上下文,接收节点不可以拒绝。另外,由于终端会根据实际网络连接显示网络标识,因此反复删除和建立SCG链路,会导致终端的网络标识一直在5G/4G之间跳动,使用户对当前网络状态产生疑惑。其中,5G网络的标识显示方式为D+A,即当终端处于空闲态时,按照4G广播中携带的5G能力显示5G标识;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根据实际连接的网络显示5G标识。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且第一定时器超时时,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非激活态下,保持SCG链路的连接;当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第二定时器超时时,断开SCG链路,与相关技术中当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断开SCG链路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减少SCG链路的删除次数,从而减少网络侧产生的信令流程,进而避免相关技术中由于网络侧产生大量的信令流程导致终端功耗增大问题的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
其中,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
步骤402: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其中,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
步骤403: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这里,实际应用时,在步骤402中,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可以是指第一定时器计数的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指所述第一定时器的预设门限值。所述非激活态可以是指所述SCG链路保持连接,但终端中负责与辅基站交互的模块处于下行同步或者不收发数据的状态。
这里,实际应用时,在步骤402中,在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由双连接态切换至非激活态;其中,双连接态和非激活态下,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MCG链路保持连接。
这里,实际应用时,在步骤403中,所述第二定时器可以是与所述非激活态对应的定时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可以是指第二定时器计数的时长超过第二预设时长。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是指所述第二定时器的预设门限值。
这里,实际应用时,在步骤403中,在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的时长超过第二预算时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基站可以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单连接态;单连接态下,所述SCG链路被释放,所述MCG链路保持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基站可以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空闲态;空闲态态下,所述SCG链路被释放,所述MCG链路被释放。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中,增加了非激活态以及对应的第二定时器,并将所述非激活态与连接态、空闲态建立了联系。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的指示信息。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RRC重配置消息中增加新字段,该字段的取值可以为0,也可以为1,当该字段的取值设置为1时,表示终端需要切换至非激活态;当该字段的取值设置为0时,表示终端需要切换至连接态。
在一示例中,如图5所示,以第一基站为NR基站,第二基站为LTE基站为例,描述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的过程,包括:
步骤1:当终端与NR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NR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
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NR基站和LTE基站均进行通信,NR基站为辅基站,LTE基站为主基站;
步骤2: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NR基站通知LTE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步骤3:LTE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步骤4:所述终端根据所述RRC重配置消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NR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
这里,第一定时器超时时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具备以下优点:
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时,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无需释放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与相关技术中当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时便释放SCG链路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SCG链路删除的次数,从而减少网络侧的信令流程,并缩短控制面的时延。另外,终端显示的网络标识也不会频繁切换,避免用户对网络状态产生疑惑,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可以是共站址设备,也可以是异站址设备。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共站址设备;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的MCG单元,通知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这里,所述共站址设备可以是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地位位置完全相同,且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和第二基站的MCG单元属于同一个硬件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异站址设备;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包括:
通过S1接口或X2接口,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的MCG单元,通知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这里,所述异站址设备也称为非共战址设备,具体可以是指且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和第二基站的MCG单元属于不同的硬件设备。
在一示例中,如图6a所示,以第一基站为NR基站,第二基站为LTE基站为例,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为共站址设备,描述控制终端由连接态切换至非激活态的过程,包括:
步骤1:当终端与NR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NR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
这里,所述终端接入LTE基站覆盖的小区,并与LTE基站和NR基站建立双连接,所述终端与NR基站和LTE基站均进行通信,NR基站为辅基站,LTE基站为主基站。
这里,终端与NR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具体可以是指终端与NR基站之间从一开始有数据传输到停止数据传输时。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定时器具体可以是指不激活定时器。
步骤2: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NR基站通知LTE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步骤3:LTE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其中,RRC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双连接态切换至非激活态。
这里,所述终端中负责与LTE基站交互的模块,用UE-LTE表示;所述终端中负责与NR基站交互的模块,用UE-NR表示。
这里,LTE基站的MCG单元向终端的UE-LTE模块发送所述RRC重配置消息。
步骤4:所述终端根据所述RRC重配置消息切换至非激活态;
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一种端到端连接状态,可以用NSA-NR-inactive表示,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NR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
步骤5:所述终端向LTE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这里,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终端的UE-NR模块处于下行同步或者不收发数据的状态,终端的UE-NR模块通知UE-LTE模块完成非激活态的切换,终端的UE-LTE模块向LTE基站中的MCG单元发送针对RRC重配置消息的反馈消息。
步骤6:LTE基站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LTE基站的MCG单元通知NR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这里,LTE基站中的MCG单元接收到终端的UE-LTE模块发送的针对RRC重配置消息的反馈消息后,不启动SCG链路释放流程。
步骤7: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NR基站通知LTE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NR基站的SCG单元通知LTE基站的MCG单元断开SCG琳琳后,启动SCG链路释放流程。
在一示例中,如图6b所示,以第一基站为NR基站,第二基站为LTE基站为例,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为异站址设备,描述控制终端由连接态切换至非激活态的过程,包括:
步骤1:当终端与NR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NR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
这里,所述终端接入LTE基站覆盖的小区,并与LTE基站和NR基站建立双连接,所述终端与NR基站和LTE基站均进行通信,NR基站为辅基站,LTE基站为主基站。
这里,终端与NR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具体可以是指终端与NR基站之间从一开始有数据传输到停止数据传输时。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定时器具体可以是指不激活定时器。
步骤2: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NR基站通知LTE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步骤3:LTE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其中,RRC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双连接态切换至非激活态。
这里,所述终端中负责与LTE基站交互的模块,用UE-LTE表示;所述终端中负责与NR基站交互的模块,用UE-NR表示。
这里,LTE基站的MCG单元向终端的UE-LTE模块发送所述RRC重配置消息。
步骤4:所述终端根据所述RRC重配置消息切换至非激活态;
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一种端到端连接状态,可以用NSA-NR-inactive表示,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NR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
步骤5:所述终端向LTE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这里,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终端的UE-NR模块处于下行同步或者不收发数据的状态,终端的UE-NR模块通知UE-LTE模块完成非激活态的切换,终端的UE-LTE模块向LTE基站中的MCG单元发送针对RRC重配置消息的反馈消息。
步骤6:LTE基站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LTE基站的MCG单元通过S1接口或X1接口,通知NR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这里,LTE基站中的MCG单元接收到终端的UE-LTE模块发送的针对RRC重配置消息的反馈消息后,不启动SCG链路释放流程。
步骤7: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NR基站通知LTE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NR基站的SCG单元通知LTE基站的MCG单元断开SCG琳琳后,启动SCG链路释放流程。
在本示例中,非激活态即NSA-NR-inactive态是一种用于保持SCG链路的一种状态,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没有数据传输时,启动第一定时器,当第一定时器超时后,不立即释放SCG链路,而是保持SCG链路的连接,但是终端中负责与NR基站交互的UE-NR模块处于不收发数据或仅进行下行同步的一种状态;当处于NSA-NR-inactive态的时长超过非激活态对应的定时器即NSA-inactive-timer的预设时长阈值后,再释放SCG链路。如此,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当终端与辅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中断时删除SCG链路当终端与辅基站之间重新进行数据传输时建立SCG链路所导致网络侧的信令流程增多以及控制面的时延增大问题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时,处于NSA-NR-inactive态时,MCG链路处于连接态,当非激活态的定时器即NSA-inactive-timer超时后,释放SCG链路;如果MCG链路上有业务,则保持MCG链路的连接,如果MCG链路上没有业务,LTE基站启动不激活定时器,当不激活定时器超时后,释放MCG链路,终端处于空闲态。终端处于非激活态,可以是指终端的UE-NR模块可以处于下行同步状态,例如,终端的UE-NR模块持续接收SCG链路发送的下行同步信号块(SSB,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并解析PSS和SSS,以保持和NR基站的SCG单元的时频同步,为后续恢复连接态起到同步保持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终端功耗。
这里,当第一定时器超时时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当第二定时器超时时控制断开SCG链路,具备以下优点:
在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长超过第一定时器的预设门限值的情况下,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且无需释放SCG链路;在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的时长超过第二定时器的预设门限值的情况下,释放SCG链路,与相关技术中当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时便释放SCG链路的方式相比,能够减少SCG链路删除的次数,从而减少网络侧的信令流程,并缩短控制面的时延。
实际应用时,当断开SCG链路后,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可以重新进行数据传输。当断开SCG链路后,若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有数据进行数据传输,则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MCG链路可以保持连接。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重新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所述SCG链路;
当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保持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MCG链路的连接。
实际应用时,若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没有进行数据传输,则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的MCG链路可以释放。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MCG链路,以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空闲态。
在一示例中,如图7a所示,描述控制建立SCG链路的过程,包括:
步骤1:若第二定时器超时,则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SCG链路;
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第一基站为辅基站,第二基站为主基站;
步骤2:判断终端与第一基站是否重新进行数据传输;当确定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重新进行数据传输时,执行步骤3;
步骤3: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所述SCG链路。
在一示例中,如图7b所示,描述控制MCG链路保持连接的过程,包括:
步骤1:若第二定时器超时,则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SCG链路;
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第一基站为辅基站,第二基站为主基站;
步骤2:判断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进行数据传输;当确定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执行步骤3;
步骤3:所述第二基站保持MCG链路的连接。
在一示例中,如图7c所示,描述释放MCG链路的过程,包括:
步骤1:若第二定时器超时,则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SCG链路;
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第一基站为辅基站,第二基站为主基站;
步骤2:判断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是否进行数据传输;当确定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执行步骤3;
步骤3:所述第二基站释放MCG链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SCG链路被释放后,在MCG链路保持连接的情况下,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单连接态;在MCG链路被释放的情况下,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空闲态。
实际应用时,当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在第二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如果终端需要与第一基站之间重新进行数据传输,则所述终端可以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激活请求,以请求第二基站激活终端中负责与辅基站之间进行交互的模块的收发数据的能力。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时,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中携带有用于指示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的指示信息。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这里,所述第二基站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二基站可以在所述RRC重配置消息中增加新字段,该字段的取值可以为0,也可以为1,当该字段的取值设置为1时,表示终端需要切换至非激活态;当该字段的取值设置为0时,表示终端需要切换至连接态。
在一示例中,如图8所示,以第一基站为NR基站,第二基站为LTE基站为例,描述控制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的过程,包括:
步骤1:当终端与NR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NR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
这里,所述终端接入LTE基站覆盖的小区,并与LTE基站和NR基站建立双连接,所述终端与NR基站和LTE基站均进行通信,NR基站为辅基站,LTE基站为主基站。
这里,终端与NR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具体可以是指终端与NR基站之间从一开始有数据传输到停止数据传输时。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定时器具体可以是指不激活定时器。
步骤2: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NR基站通知LTE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步骤3:LTE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其中,RRC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终端从双连接态切换至非激活态。
这里,所述终端中负责与LTE基站交互的模块,用UE-LTE表示;所述终端中负责与NR基站交互的模块,用UE-NR表示。
这里,LTE基站的MCG单元向终端的UE-LTE模块发送所述RRC重配置消息。
步骤4:所述终端根据所述RRC重配置消息切换至非激活态;
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一种端到端连接状态,可以用NSA-NR-inactive表示,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NR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
步骤5:所述终端向LTE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这里,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终端的UE-NR模块处于下行同步或者不收发数据的状态,终端的UE-NR模块通知UE-LTE模块完成非激活态的切换,终端的UE-LTE模块向LTE基站中的MCG单元发送针对RRC重配置消息的反馈消息。
步骤6:LTE基站接收到所述反馈信息后,LTE基站的MCG单元通知NR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这里,LTE基站中的MCG单元接收到终端的UE-LTE模块发送的针对RRC重配置消息的反馈消息后,不启动SCG链路释放流程。
步骤7:所述第二定时器未超时时,LTE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
终端中的UE-LTE模块向LTE基站中的MCG单元发送激活请求。
步骤8:LTE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
这里,所述LTE基站中的MCG单元向UE-LTE模块发送RRC重配置消息。所述终端中的UE-LTE模块向UE-NR模块发送RRC重配置消息,以指示终端的UE-NR模块具备了收发数据的能力。
步骤9:所述终端向LTE基站发送针对RRC重配置消息的反馈消息。
这里,当当第二定时器未超时时接收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并控制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具备以下优点:
在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的时长未超过第二定时器的预设门限值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则可以激活终端的收发数据的能力,从而终端可以通过SCG链路与第一基站重新进行数据传输。在这个过程中,由于SCG链路一直保持连接,因此不会增大网络侧的信令流程。
实际应用时,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终端可以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所述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第二基站之间的M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种情况,所述终端与网络侧之间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第三种情况,所述终端与网络侧之间传输的数据量较大,所述终端通过所述MCG链路和所述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实际应用时,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终端可以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第二基站之间的M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由于不使用SCG链路传输,因此,可以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并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所述非激活态;
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量阈值可以是指所述MCG链路承载的数据量阈值。
实际应用时,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终端可以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所述终端通过自身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二数据量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可以是指所述SCG链路承载的数据量阈值。
实际应用时,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终端可以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较大,所述终端通过MCG链路和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三数据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以及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数据量阈值。所述第三数据量阈值可以是指所述MCG链路和所述SCG链路共同承载的数据量阈值。
在一示例中,如图9a所示,描述终端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包括:
步骤1:判断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时,执行步骤2;
假设终端使用微信应用程序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待传输数据量为10k,第一数据量阈值为50k。
步骤2: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并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所述非激活态;
图10是启用分流功能进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若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则可以通过M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MCG链路具体可以是指LTE基站的MAC层实体到RLC层实体,再从RLC层实体到NR基站的PDCP层实体之间的链路。
步骤3: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在一示例中,如图9b所示,描述终端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包括:
步骤1:判断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二数据量阈值;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二数据量阈值时,执行步骤2;
假设终端使用视频应用程序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待传输数据量为60k,第一数据量阈值为50k,即MCG链路承载的数据量阈值为50k;第二数据量阈值为80k,即SCG链路承载的数据量阈值为80k。
步骤2:通过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如图10所示,若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较小,则可以通过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SCG链路具体可以是指NR基站的PDCP层实体到RLC层实体,再从RLC层实体到MAC层实体之间的链路。
这里,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停止了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在一示例中,如图9c所示,描述终端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包括:
步骤1:判断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三数据量阈值;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三数据量阈值时,执行步骤2;
假设终端使用视频应用程序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待传输数据量为150k,第一数据量阈值为50k,即MCG链路承载的数据量阈值为50k;第二数据量阈值为80k,即SCG链路承载的数据量阈值为80k,第三数据量阈值为130k=50k+80k。
步骤2:通过所述MCG链路和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这里,通过MCG链路和MCG链路共同传输130k后,剩余20k的数据量通过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传输;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停止了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这里,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终端与网络侧之间的数据可以分流传输,具备以下优点:
当终端与网络侧之间传输的数据量较小时,选择MCG链路或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当终端与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量较大时,选择MCG链路和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在这个过程中,若SCG链路没有使用,则可以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若SCG链路上的数据传输停止了,则第一基站可以启动第一定时器,在第一定时器超时时,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并启动第二定时器,在第二定时器超时时,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SCG链路。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且第一定时器超时时,控制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非激活态下,保持SCG链路的连接;当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第二定时器超时时,断开SCG链路,与相关技术中当终端与第一基站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断开SCG链路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减少SCG链路的删除次数,降低SCG链路删除和建立的风暴概率,从而减少网络侧产生的信令流程,进而避免相关技术中由于网络侧产生大量的信令流程导致终端功耗增大问题的发生,从而降低终端的功耗,达到省电目的。另外,终端的网络标识不会频繁切换,降低网络标识的跳变次数,使用户对网络的稳定使用产生安全感,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设置为终端上,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110,用于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辅小区组SCG链路保持连接;
第二处理单元111,用于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0,具体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0,具体用于: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共站址设备;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的MCG单元,通知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异站址设备;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具体用于:
通过S1接口或X2接口,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的MCG单元,通知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还用于:
当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重新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所述SCG链路;当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保持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MCG链路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还用于:
当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MCG链路,以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空闲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还用于: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时,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具体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还用于: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并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所述非激活态;
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还用于: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二数据量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11,还用于: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三数据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以及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数据量阈值。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10、第二处理单元112可由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在进行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与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
通信接口121,能够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122,与所述通信接口121连接,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智能设备侧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23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122和通信接口121的具体处理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通信设备12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2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通信设备12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通信设备12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所述处理器122中,或者由所述处理器122实现。所述处理器12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所述处理器12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所述处理器12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数据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所述处理器12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23,所述处理器122读取存储器12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设备12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器(存储器12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12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通信设备120的处理器122执行,以完成前述终端侧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辅小区组SCG链路保持连接;
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共站址设备;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的主小区组MCG单元,通知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为异站址设备;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包括:
通过S1接口或X2接口,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的MCG单元,通知所述第一基站的SCG单元启动第二定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重新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所述SCG链路;
当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保持自身与所述终端之间MCG链路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与第二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MCG链路,以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空闲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所述第二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未超时,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终端发送的激活请求时,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小于第一数据量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并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所述非激活态;
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
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二数据量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与网络侧传输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数据量阈值且小于第三数据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由非激活态切换至连接态;
通过所述第二基站与终端之间的MCG链路以及所述第一基站与终端之间的SCG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数据量阈值。
13.一种网络连接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1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当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未进行数据传输时,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终端处于双连接模式,在所述双连接模式下,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均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基站为辅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主基站;若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第二基站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所述终端与第一基站之间的SCG链路保持连接;还用于当控制所述终端切换至非激活态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若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则所述第一基站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断开所述SCG链路。
1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6.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91195.5A 2020-04-14 2020-04-14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43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1195.5A CN113543368B (zh) 2020-04-14 2020-04-14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1195.5A CN113543368B (zh) 2020-04-14 2020-04-14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3368A CN113543368A (zh) 2021-10-22
CN113543368B true CN113543368B (zh) 2024-05-14

Family

ID=78088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1195.5A Active CN113543368B (zh) 2020-04-14 2020-04-14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336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6095A2 (ko) * 2016-05-12 2017-11-1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단말의 듀얼 커넥티비티 구성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8004278A1 (ko) * 2016-07-01 2018-01-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이중 연결 상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9417721A (zh) * 2016-07-01 2019-03-01 株式会社Kt 用于在双连接状态下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9496447A (zh) * 2018-10-19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定时器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225546A (zh) * 2019-06-26 2019-09-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连接中辅节点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10536347A (zh) * 2019-05-16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574472A (zh) * 2017-04-20 2019-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9237999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管理、建立、迁移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2196A1 (en) * 2014-08-08 2016-02-11 Intel IP Corporation One measurement gap in asynchronous dual connectivity
CN105992295A (zh) * 2015-03-03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基站切换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JP6425800B2 (ja) * 2015-04-10 2018-11-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セッサ
US11032866B2 (en) * 2017-11-27 2021-06-0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multi-connectivity
US11895582B2 (en) * 2018-07-24 2024-02-06 Ofinno, Llc Power saving oper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52169B2 (en) * 2018-08-15 2022-09-20 Google Llc Preventing inadvertent idle mode in multi-node connectivity environment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6095A2 (ko) * 2016-05-12 2017-11-1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단말의 듀얼 커넥티비티 구성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8004278A1 (ko) * 2016-07-01 2018-01-0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이중 연결 상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9417721A (zh) * 2016-07-01 2019-03-01 株式会社Kt 用于在双连接状态下发送或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574472A (zh) * 2017-04-20 2019-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9237999A1 (zh) * 2018-06-12 2019-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管理、建立、迁移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0602750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管理、建立、迁移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09496447A (zh) * 2018-10-19 2019-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定时器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0536347A (zh) * 2019-05-16 2019-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225546A (zh) * 2019-06-26 2019-09-10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连接中辅节点控制方法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CG Dormant State";CATT;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6 R2-1905881;2019050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3368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46477B1 (ko)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CN104718793B (zh) 功率偏好指示符定时器
US10560929B2 (en) Resource request method and system, device, and network side node
CN105657860A (zh) 一种提高数据业务响应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3972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WO2022042752A1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监听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4342435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4679919A (zh) 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6830788A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43368B (zh) 网络连接的控制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96448B (zh) 网络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U2021286622B2 (en) Mode Switch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11418259A (zh) 一种辅小区的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30337184A1 (en) Paging monitoring method,terminal, and computer device
WO2023051366A1 (zh) 一种控制传输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40089821A1 (en) Method for service switching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WO2023077466A1 (zh) Bwp回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058947A (ko) 기지국장치 및 단말장치와, 각 장치에서 수행되는 페이징 제어 방법 및 페이징 동작 방법
KR20230125289A (ko) 검색 공간 그룹 스위칭 방법 및 기기
CN11717738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367361A (zh) 主小区组无线链路失败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707052A (zh) 基于双连接配置的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60014822A1 (e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