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2176A - 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42176A CN113542176A CN202010323615.3A CN202010323615A CN113542176A CN 113542176 A CN113542176 A CN 113542176A CN 202010323615 A CN202010323615 A CN 202010323615A CN 113542176 A CN113542176 A CN 1135421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yclic suffix
- length
- ofdm
- inter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0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08000033748 Device issues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5—Symbol extensions, e.g. Zero Tail, Unique Word [UW]
- H04L27/2607—Cyclic exten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在第一时刻获取包含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的第一配置信息之后,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获取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并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通过在上下行通信中加入OFDM循环后缀,避免了干扰信号与期望信号存在符号间干扰而导致的子载波正交性破坏,提升了系统吞吐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英文: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和IS-95(英文:Interim Standards 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再到198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英文: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直至正在普及使用的第四、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双工方法通常为频分双工(英文: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FDD),时分双工(英文: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或两者结合,然而以上几种双工方式只能利用频谱资源和时间资源中的一种。为了满足更高的吞吐率和在有限频谱中的通信容量,研究学者们将频谱资源和时间资源同时利用起来,提出了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通信技术(以下简称“全双工”)。全双工通信模式下,通信设备在某频段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频谱效率比FDD,TDD等传统双工模式提高了一倍。
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支持收发通路同时使用相同频率进行通信,可以使频谱效率翻倍,但需解决发射机自身发射信号以及其他发射机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干扰。这些干扰按来源可分为自干扰信号(英文:Self-Interference,简称:SI)和互干扰信号(英文:Cross-Link-Interference,简称:CLI)。网络内自干扰信号和互干扰信号将造成符号间干扰(英文: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ISI),如何估计和抑制SI和CLI从而避免符号间干扰ISI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双工通信中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以避免干扰信号导致的符号间干扰,保证干扰估计及干扰抑制的效果,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包括:终端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所述终端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获取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使用了根据包含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配置信息确定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通过在上下行通信过程中,在OFDM符号后加入循环后缀长度,避免了网络内干扰信号造成的符号间干扰,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可能的,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相同或者不同。
结合该实施方式可知,终端设备可在第二时刻使用与第二时刻之前(包含第一时刻)的时刻所使用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不同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即通过动态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提高了干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干扰水平,提升了系统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默认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终端设备首次接入网络设备时,可采用默认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在后续通信过程中,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更新所使用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由所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或时间提前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包括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或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该实施方式中,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时考虑了网络内用户间互干扰信号的干扰功率和时间提前量,以及用户自干扰信号的干扰功率和时间提前量,能够更准确的估计网络内的干扰水平,提高了干扰抑制的有效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互干扰测量消息;所述终端确定用户间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所述时间提前量根据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确定;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为所述终端与网络内其他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为网络内其他终端对所述终端的干扰功率;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该种实现方式中,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互干扰测量消息后,对其与周期的其他终端(用户)的用户间传输时延以及用户间互干扰功率进行测量,并向网络设备反馈测量结果,以使得网络设备根据终端反馈的网络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和用户间传输时延动态地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用于抑制网络内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自干扰测量消息;所述终端确定用户自干扰功率,以及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该种可能是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的自干扰测量消息后确定自身的自干扰功率并向网络设备反馈自干扰功率,使得网络设备获取其覆盖范围内各终端的自干扰功率后根据自干扰功率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用于抑制网络内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在每个OFDM符号后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或者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
该种可能的方式中,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若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OFDM循环后缀可以提高干扰抑制的效果,保证网络内无符号间干扰;若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OFDM循环后缀则可以在干扰抑制的同时,减少OFDM循环后缀的开销,提高网络内的总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获取的第一配置信息为静态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该静态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满足所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传送的信号无符号间干扰。
在该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适用于网络覆盖范围较小的场景中,终端设备从静态配置的配置信息中获取OFDM循环后缀长度,无需接收动态配置的信息,在满足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信号无符号间干扰的同时,减少了信令交互,提高了通信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刻下发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向网络内的终端设备下发包含该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的配置信息,并在后续的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所确定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通过在后续的上下行通信过程中,在OFDM符号后加入网络设备所确定的循环后缀,避免了网络内干扰信号造成的符号间干扰,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终端设备间通信。可能的,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相同或者不同。
结合该实施方式,网络设备第二时刻使用在第一时刻确定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而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在第一时刻之前确定的或者默认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即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进行通信。通过在通信过程的不同时刻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动态地配置上下行通信中使用的OFDM循环后缀,提高了干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效果,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干扰水平,提升了系统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的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默认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终端设备首次接入网络设备时,网络设备可采用默认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在后续通信过程中,网络设备可以动态的更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在终端首次接入该网络时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或者在更新触发条件被满足时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上述更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所述网络设备下发OFDM循环后缀长度配置后启动的定时器定时结束,或所述网络设备实时监测的网络总体干扰水平或小区吞吐达到触发阈值;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作为更新触发条件。
网络设备所覆盖的小区内会有新的终端接入、离开或者发起上下行业务,上述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在终端首次接入时确定和下发OFDM循环后缀长度,并周期性地或者根据小区内的干扰水平、吞吐量动态地确定新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保证了干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有效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或时间提前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包括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或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该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时考虑了网络内用户间互干扰信号的干扰功率和时间提前量,以及用户自干扰信号的干扰功率和时间提前量,能够更准确的估计网络内的干扰水平,提高了干扰抑制的有效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互干扰测量消息,该互干扰测量消息用于获取用户间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其中,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用于确定所述时间提前量。
上述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下发测量消息,获取用户间互干扰信号的功率以及时间提前量等确定循环后缀长度时所使用的参数。网络设备下发的测量消息至少包含测量信号的OFDM符号格式、参考信号(英文:reference signal,简称RS)端口号以及时频资源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消息对其周围的终端进场测量并反馈测量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实时获取网络内用户之间的互干扰功率以及传输时延,提高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准确率,从而保证干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有效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间传输时延,其中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用于确定所述时间提前量;以及根据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
上述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等参数自行获取用户间互干扰信号的功率以及时间提前量等用于确定循环后缀长度的参数。通过上述方法获取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和用户间传输时延,无需向用户发送测量信息,节省了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自干扰功率测量消息,该自干扰测量消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可能的,网络设备下发的自干扰测量消息可以至少包含测量信号的OFDM符号格式、RS端口号以及时频资源等信息或者包含测量使能标记,以使得终端设备收到测量消息后对自身的干扰功率进行测量并向网络设备反馈测量结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确定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所述自干扰消除能力根据终端上报的UE capability获取。
上述可能的方式中,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设备时上报的UE能力中包含该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网络设备根据该自干扰消除能力获取用户自干扰功率,无需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信息,节省了信令开销。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根据终端到网络设备的传输时延和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获取,具体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Δti,j=ti+tj-ti,j
其中Δti,j表示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ti表示网络设备与终端i之间的传输时延,tj表示网络设备与终端j之间的传输时延,ti,j表示终端i与终端j之前的传输时延;
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根据终端到网络设备的传输时延获取,具体等于2ti,其中ti表示网络设备与终端i之间的传输时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以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作为OFDM循环后缀长度。当网络设备无法获取用户间互干扰功率或者用户自干扰功率时,可根据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从而抑制网络内的符号间干扰。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根据如下公式中的任意一种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
或者
其中tcs表示循环后缀长度,tsym表示OFDM符号长度,M表示全双工网络内处于下行业务的终端数量,N表示全双工网络内处于上行业务的终端数量,表示下行终端i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功率,表示上行终端j对下行终端i的干扰功率,表示下行终端i的自干扰功率,Δti,j表示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2ti表示终端i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ni表示终端i的白噪声功率。
上述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根据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以及时间提前量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并考虑了循环后缀开销,在抑制符号间干扰的同时,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使用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包括:
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时,在每个OFDM符号后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以提高干扰抑制的效果,保证网络内无符号间干扰;
或者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时,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在干扰抑制的同时,减少OFDM循环后缀开销,提高网络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为静态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所述静态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满足所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传送的信号无符号间干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时刻。
第三方面提供的上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终端设备使用其收发单元与网络设备通信时,使用处理单元获取的配置信息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OFDM符号添加循环后缀长度,避免了网络内干扰信号造成的符号间干扰,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收发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互干扰测量消息;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用户间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所述时间提前量根据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确定;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为所述通信装置与网络内其他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为网络内其他终端对所述通信装置的干扰功率;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和/或用户间传输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自干扰测量消息;处理单元还用于用户自干扰功率;以及该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收发单元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处理单元还用于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或者收发单元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处理单元还用于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下发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
收发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第四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网络设备的处理单元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通过收发单元向网络内的终端设备下发包含该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的配置信息,并在后续的与终端设备的通信中使用所确定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通过在后续的上下行通信过程中,在OFDM符号后加入处理单元所确定的循环后缀,避免了网络内干扰信号造成的符号间干扰,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收发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用于OFDM循环后缀长度,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在终端首次接入所述通信装置时,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或者处理单元用于,在满足更新触发条件时,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
上述更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收发单元下发OFDM循环后缀长度配置后,处理单元启动的定时器定时结束,或该通信装置实时监测的网络总体干扰水平或小区吞吐达到触发阈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用于确定OFDM循环后缀的长度,包括:该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或时间提前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包括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或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终端下发互干扰测量消息,所述互干扰测量消息用于获取用户间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其中,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用于确定所述时间提前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间传输时延,其中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用于确定所述时间提前量;以及根据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终端下发自干扰功率测量消息,所述自干扰测量消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确定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还用于,以所述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作为OFDM循环后缀长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根据终端到该通信装置的传输时延和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获取,具体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Δti,j=ti+tj-ti,j
其中Δti,j表示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ti表示该通信装置与终端i之间的传输时延,tj表示该通信装置与终端j之间的传输时延,ti,j表示终端i与终端j之间的传输时延;
所述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根据终端到该通信装置的传输时延获取,具体等于2ti,其中ti表示该通信装置与终端i之间的传输时延。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其中tcs表示循环后缀长度,tsym表示OFDM符号长度,M表示该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处于下行业务的终端数量,N表示该通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处于上行业务的终端数量,表示下行终端i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功率,表示上行终端j对下行终端i的干扰功率,表示下行终端i的自干扰功率,Δti,j表示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2ti表示终端i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ni表示终端i的白噪声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终端进行通信,包括:收发单元与终端进行通信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或者收发单元与终端进行通信时,处理单元还用于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被执行。
可能的,上述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之外,也可以和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收发器,用于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被执行。
可能的,上述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可以位于通信装置之外,也可以和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收发器,用于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输入接口,逻辑电路和输出接口。逻辑电路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计算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或者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及其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全双工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同时同频全双工系统中的干扰示意图。
图3为全双工通信过程中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入循环后缀后用户设备的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通信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FDM符号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FDM符号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FDM符号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域和时域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域和时域信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以避免干扰信号导致的符号间干扰,保证干扰估计及干扰抑制的效果,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其中,方法和装置是根据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行”可以指对于无线接入设备为信号接收的信号传输方向、而对于终端为信号发送的信号传输方向;“下行”可以指对于无线接入设备为信号发送的信号传输方向、而对于终端为信号接收的信号传输方向;“上行用户”表示处于上行业务的用户,即向无线接入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终端;“下行用户”表示处于下行业务的用户,即从无线接入设备接收下行信号的终端;当然以此为基础的其他变形或替代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时刻”,“第二时刻”涉及无线帧的概念。例如,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为同一时刻,代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指示同一个时频资源,即指示同一个系统帧号中的同一个子帧号,不一定代表第一时刻和第二时刻为绝对时间上的同一时刻。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刻向终端设备下发配置信息,终端在第一时刻获取该配置信息,指示网络设备在系统帧号为11,子帧号为5的无线帧中携带了配置信息,用户设备接收系统帧号为11,子帧号为5的无线帧并从中获取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英文: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长期演进系统(英文:LongTerm Evolution,简称:LTE),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互联网(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英文:Ultra-reliable and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和海量机器连接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MTC)或者6G等新的通信系统。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涉及终端。终端可以指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英文:subscriber unit)、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英文:mobilestation)、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英文:terminal equipment,简称:TE)、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英文:cellularphone)、无绳电话(英文:cordless phone)、会话启动协议(英文: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简称: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英文: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处理(英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英文:pad)、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或5G之后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接入通信系统、可以与通信系统的网络侧进行通信,或者通过通信系统与其它物体进行通信的设备都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譬如,智能交通中的终端和汽车、智能家居中的家用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电力抄表仪器、电压监测仪器、环境监测仪器、智能安全网络中的视频监控仪器、收款机、机器类型通信(英文: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MTC)终端等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各个实施例还涉及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中的基站(英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英文: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英文: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5G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英文:nextgeneration nodeB,简称:gNB)、发送接收点(英文: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简称:TRP)、中继节点(英文:relay node)、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AP),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网络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等等,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小区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小区层面意义上的基站或者与具有类似于基站的功能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为小区内移动或固定的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通信服务的网络设备。
为方便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对全双工通信作简单介绍。
通信系统中,双工方法通常为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或两者结合,然而以上几种双工方式只能利用频谱资源和时间资源中的一种。同时同频全双工(英文:co-frequencyco-time full duplex,简称:CCFD)无线通信技术(以下简称“全双工”)则同时利用了频谱资源和时间资源。全双工通信模式下,通信设备在某频段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频谱效率比FDD,TDD等传统双工模式提高了一倍。图1示出了不同双工方式的示意图,其中(a)为TDD系统,TDD系统中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时隙加以区分,例如:节点1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在不同的时间资源上传送,节点2同理;(b)和(c)为FDD系统,FDD系统中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频谱进行区分,例如:节点1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在不同的频谱资源上传送,节点2同理;(d)为CCFD系统,节点1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在相同的时域资源和频域资源上传送,节点2同理。
全双工技术支持收发通路同时使用相同频率进行通信,使频率效率翻倍。但是,在全双工系统中,设备同时同频进行收发,接收天线会接收到来自本设备的发送信号,即自干扰SI。由于同一设备收发天线相距很近甚至是同天线,自干扰信号强度远高于有用信号,这会导致接收机中器件饱和,造成有用信号丢失;另外,接收天线还会接收到来自附近其他设备的发送信号,即互干扰CLI。图2示出了全双工系统中的干扰示意图。如图2所示,网络设备接收信号时受到该基站的发射信号产生的干扰,即网络设备的自干扰;终端接收信号时,受到该终端的发射信号产生的干扰,即该终端的自干扰,另外还受到附近其他终端的发射信号产生的干扰,即终端间的互干扰。
此外由于终端离基站的距离远近不同,终端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时间上是异步。用户间互干扰信号,用户自干扰信号,以及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的不同步将引起符号间干扰。
图3为全双工系统中网络设备与不同终端之间的定时关系。图3中网络设备,终端1和终端2均处于全双工模式。
为便于理解,首先对通信系统中的同步作简单介绍:在已有技术中,同步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基本需求,特别是在以正交频分复用(英文: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为基础的LTE和5G系统中:不同步会引起严重的符号间干扰(英文: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ISI)和载波间干扰(英文: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简称:ICI)。在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传输时,小区内终端的下行信号均由网络设备发出,因此,下行信号可实现同步。在上行传输过程中,网络设备接收到来自不同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由于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可能不同,并且基于信号的传播时间的差异,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可能不同。为了实现上行同步(即同一时隙的上行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相同),采用了定时提前机制,即不同终端根据其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距离,以一定量的时间提前发送,保证各终端到达网络设备的时间一致。
此外,为了对抗复杂的无线传播环境带来的多径效应,OFDM符号前添加的循环前缀(英文:Cyclic Prefix,简称:CP)保证了OFDM的正交性,CP的长度(指CP所占的符号长度)通常与多径的最大传输时延相关。
以图3为例,网络设备向终端1发送下行数据,数据经过t1的传播时延被终端1接收;终端1的上行信号相较于参考时刻提前t1发送,以保证终端1的上行信号和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接收窗对齐;同理网络设备向终端2发送下行数据,数据经过t2的传播时延后被终端2接收;终端2的上行信号相较于参考时刻提前t2发送,以保证终端1的上行信号和网络设备的上行信号接收窗对齐;上述所有数据传输均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进行。
如图3所示,终端1的下行接收窗中包含了期望的下行信号,又包含了终端1自干扰消除后的残留上行发送信号以及终端2上行发送信号经过传播时延t到达终端1的信号。若终端可以测量出这些干扰信号,则可以使用干扰抑制合并(英文:Interference RejectionCombining,简称:IRC)对干扰进行抑制。但由于有用信号的接收窗内的干扰信号可能包含下一个OFDM符号周期的信号,使得干扰估计的结果受到严重的符号间干扰ISI,从而影响干扰抑制的性能。例如,图3中终端1的下行接收窗中包含了跨越两个OFDM符号周期的自干扰信号和两个OFDM符号周期的互干扰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现有的OFDM符号后添加长度可配置的循环后缀(英文:Cyclic Suffix,简称:CS)的方法,使全双工系统中终端设备的有用信号接收窗内,仅包含一个OFDM符号周期内的干扰信号,避免了干扰信号存在ISI导致的子载波正交性破坏,保证了干扰估计及干扰抑制的效果。
以图4为例,图4为加入循环后缀后的全双工系统中网络设备与不同终端之间的定时关系。加入循环后缀后,一个OFDM符号周期由循环前缀CP,OFDM符号和循环后缀CS组成。与图3相似,网络设备向终端1发送下行数据,数据经过t1的传播时延被终端1接收;终端1的上行信号相较于参考时刻提前t1发送;同理网络设备向终端2发送下行数据,数据经过t2的传播时延后被终端2接收;终端2的上行信号相较于参考时刻提前t2发送;终端2的上行信号经过传播时延到达终端1;上述所有数据传输均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进行。
终端1的下行接收窗中包含了期望的下行信号,又包含了终端1自干扰消除后的残留上行发送信号以及终端2上行发送信号经过传播时延t到达终端1的信号。与图3不同的是,加入可变长度的循环后缀之后,可以避免终端1的下行接收窗内存在的干扰信号中包含下一个OFDM符号周期的信号,从而避免了ISI的存在。
下面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图。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终端可以是全双工终端,也可以是半双工终端。网络设备通过半双工的方式与处于半双工模式的终端通信;网络设备通过全双工的方式与处于全双工模式的终端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可以是前述终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前述网络设备的任意一种,本申请不做限定。
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S601、网络设备确定循环后缀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S601中网络设备确定循环后缀长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为小区内的所有上下行终端配置相同的循环后缀长度,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广播向小区内的终端发送循环后缀配置信息。该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对小区内用户的循环后缀长度进行统一调整,实现复杂度低。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为小区内的不同用户配置不同循环后缀长度,或者对小区内的用户进行分组,为不同分组的用户分配不同的循环后缀长度,该种实现方式配置更灵活,但实现复杂度较高。
步骤S601为可选步骤,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采用默认配置的循环后缀长度进行通信,该情况下,无需执行步骤S601。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根据全双工网络内终端的自干扰功率,终端之间的互干扰功率和自干扰信号或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tc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时还考虑循环后缀开销。如图4所示,加入循环后缀CS后,一个OFDM符号周期由循环前缀CP、OFDM符号和循环后缀CS组成。因此循环后缀CS的长度将影响OFDM符号持续时间(即图4中DATA部分时间)或OFDM符号周期,从而可能影响一个时隙内OFDM符号的个数。因此,网络设备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的长度时还考虑循环后缀长度带来的开销。
下文中将详细说明网络设备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方法。
S602、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配置信息;终端接收网络设备下发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含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
步骤S602为可选步骤,当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采用默认配置的循环后缀长度进行通信时,无需执行该步骤。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刻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信令告知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英文:Radio ResourceControl,简称:RRC)向终端发送上述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通过广播方式的方式向小区内的终端发送上述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通过系统消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it,简称SIB)向终端发送上述配置信息。
可能的,该配置信息可以指示一个索引,所述索引对应一个表项,所述表项指示循环后缀配置值;
可能的,该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具体的配置值;
可能的,该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循环后缀调整值,
终端接收调整值后,通过在上一次循环后缀配置值的基础上,累加调整值,得到当前的循环后缀配置值,其中所述调整值可以为正数或负数。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信令或其他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本申请不做限制。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首次接入网络设备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该配置信息;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更新触发条件满足时,网络设备下发该配置信息。
S603、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含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
举例来说,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获取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配置信息为网络设备和终端默认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配置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配置信息为S602中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的配置信息。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在系统帧号为10,子帧号为2的无线帧中携带了该配置信息,终端设备从系统帧号为10,子帧号为2的无线帧中获取该配置信息。
S604、终端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终端设备使用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刻,使用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通信。在第二时刻之前,终端设备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通信。其中第二时刻是第一时刻之后的时刻。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默认配置的循环后缀长度;可能的,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也为默认配置的长度,即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步骤S602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可能的,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在第一时刻之前,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可以与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相同,也可以和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不同,本申请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S604中网络设备和终端使用新循环后缀长度进行通信。具体地,网络设备和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上下行传输信号的OFDM符号周期中包含循环后缀,所述循环后缀的循环后缀长度(即循环后缀持续时间)可以由网络设备下发的循环后缀长度配置信息确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和终端使用新循环后缀通信时,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举例来说,图10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循环后缀后的OFDM信号结构图。如图10所示,每个OFDM符号周期包含循环前缀CP,携带数据的OFDM符号(DATA)以及循环后缀CS。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和终端使用新循环后缀通信时,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
需要指出的是,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循环后缀时,添加循环后缀的符号可以是携带特定信号的符号,还可以是网络设备与终端协商好的指定符号,本申请不做限制。可能的网络设备与终端协商好的指定符号可以是对误码率要求较高的符号,通过为这些符号添加循环后缀来达到降低干扰,提高接收端译码正确率。举例来说,图11a是一种可能的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循环后缀后的OFDM信号结构图。如图11a所示,第一个OFDM符号周期由循环前缀CP和OFDM符号构成;第二个OFDM符号周期则由循环前缀CP,OFDM符号和循环后缀CS构成。图11中第二个OFDM符号周期用于携带干扰测量导频(measure pilot),终端可通过测量导频测得当前其他用户的干扰以及用户间传播时延等信息。
可能的,为部分OFDM添加循环后缀时,可进行周期性配置。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协商添加OFDM循环后缀的周期,或网络设备通过广播等方式指定添加OFDM循环后缀的周期。举例来说,图11b是一种可能的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循环后缀后的OFDM信号结构图。如图11b所示,为每隔2个OFDM周期后的OFDM符号添加循环后缀,即第一个OFDM符号周期以及第四个OFDM符号周期由循环前缀CP,OFDM符号和循环后缀CS构成,而第二个OFDM符号周期以及第三个OFDM符号周期由循环前缀CP和OFDM符号构成。
通过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循环后缀CS,可以在抑制符号间干扰ISI的同时,降低循环后缀的开销。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获取OFDM循环后缀长度配置信息,并在后续的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中使用该OFDM循环后缀长度进行通信,降低了全双工网络内由于全双工终端的自干扰以及终端之间的互干扰造成的符号间干扰,提升了系统的吞吐量。
但随着网络设备下属小区内不断有新的终端接入、离开或发起上下行业务,小区内的干扰功率以及终端之间传输时延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网络设备将根据需求重新确定循环后缀长度,并更新循环后缀长度配置信息。
参见图7,图7为网络设备更新循环后缀长度的流程示意图。
S701、网络设备判断是否满足更新触发条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更新触发条件为定时触发。举例来说,在下发循环后缀长度配置信息后,网络设备即启动一个定时器,当定时器定时结束后,基站即更新循环后缀长度;或者,网络设备根据用户测量周期更新循环后缀长度;或者网络设备以其他方式周期性的更新循环后缀长度,本申请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更新触发条件为事件触发。举例来说,网络设备监测网络内实时干扰水平和/或小区吞吐,当总体干扰水平或小区吞吐触发调整阈值时,网络设备更新循环后缀长度。
S702至S705:当更新触发条件被满足时,网络设备确定新的循环后缀长度并下发更新的循环后缀长度配置信息,接收终端发送的正确获取长度信息的反馈,网络设备和终端使用更新后的新循环后缀长度进行通信。步骤S702和S703的具体内容参见图6中的S601至S602,步骤S704的具体内容参见图6中的S604,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判断更新触发条件确定新的循环后缀长度并更新向终端发送的循环后缀长度配置信息,保证了干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有效性。
下面详细描述网络设备确定循环后缀长度(S601、S702)。
为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假设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有M个终端(用户)处于下行业务,N个终端(用户)处于上行业务,即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的下行用户数为M,上行用户数为N。若终端为全双工终端(全双工用户),则该终端既属于上行用户又属于下行用户。用i表示下行用户的用户索引,j表示上行用户的用户索引,表示上行用户j对下行用户i的干扰功率,表示下行用户i收到自身上行信号的残留干扰功率,即下行用户i的自干扰功率。ti,tj分别表示网络设备到用户i和用户j的传输时延,ti,j表示用户j到用户i的传输时延。表示下行用户i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功率。表示上行用户j发送信号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若终端为半双工终端(半双工用户),则该终端的自干扰功率为0;若终端为全双工终端,则该终端的自干扰功率与其发送信号和自干扰消除能力相关。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其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以及时间提前量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
参见图8,图8为网络设备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9所示,S901中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测量消息以指示终端对其周围的其他终端进行测量,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测量消息。所述测量消息至少包含测量信号的OFDM符号格式、参考信号(英文:reference signal,简称RS)端口号以及时频资源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测量信号的OFDM符号格式包含循环前缀CP长度、循环后缀CS长度和数据符号长度。
S902中终端进行测量并向网络设备反馈测量结果,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测量结果。终端使用测量信号测量互干扰功率和用户间传输时延ti,j,其中测量信号可以是终端正常业务流程中使用的上行信号,例如探测参考信号(英文:Sounding ReferenceSignal,简称:SRS),解调参考信号(英文: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DMRS)等等;还可以是由网络设备指定的某一测量时刻内所使用的信号,本申请不做限定。终端向网络设备反馈测量结果,所述测量结果至少包含测量信号的RS端口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英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简称:RSRP),传输时延等信息;该测量结果还可以包含测量信号RS端口对应的波达角以及终端自身的天线配置信息,例如全向天线、定向或极化角度等。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周期性地对网络内的其他终端进行测量,获取其他设备对该终端的干扰功率以及其他设备到该终端的传输时延,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结果。该种实现方式中,可以使用网路设备在初始接入时配置的或者使用默认配置的测量信号和/或时频资源等进行互干扰功率的测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利用计算参数计算用户间传输时延ti,j和用户间互干扰功率举例来说,网络设备获取其覆盖范围内各终端(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仅为根据各终端的位置计算出用户之间的空间距离和传播时延ti,j。网络设备还可以获取其覆盖范围内各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进而根据用户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各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利用路损模型计算出上行信号到达其他终端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测量消息,以获取用户的自干扰功率可能的,网络设备向终端内全双工用户发送自干扰测量消息。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自干扰测量消息以指示终端测量自身上行信号的残留干扰功率,即该终端的自干扰功率,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自干扰测量消息。与网络设备下发互干扰测量消息类似,网络设备下发的自干扰测量消息可以至少包含测量信号的OFDM符号格式、RS端口号以及时频资源等信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终端的上行发送信号对该终端而言是已知的,网络设备无需告知详细的测量内容,网络设备下发的自干扰测量消息可以只包含测量使能标记,测量使能标记用于指示终端是否基于某种测量信号进行测量。终端测量自身的自干扰功率并向网络设备反馈测量结果,所述测量反馈结果包含该终端的自干扰功率的信息。终端测量自干扰功率所使用的测量信号可以是终端正常业务流程中使用的上行信号,例如SRS,DMRS;还可以是由网络设备指定的某一测量时刻内所使用的信号,本申请不做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当终端处于半双工模式时,该终端的下行信号只会受到其他用户上行信号的干扰,不会受到该终端自身发送的信号的干扰,此时,该终端的自干扰功率为0。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计算该终端的用户自干扰功率具体地,网络设备在终端接入该网络时,获取该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举例来说,终端将自干扰消除能力作为UE能力(UE capability的子项)。各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可以按类别静态存储。如表格1所示,可以将用户分为6档,每一档对应不同的消除能力。索引0表示该终端为半双工用户,不支持全双工模式,残留自干扰功率为0。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查表方式获取各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并根据终端的发送信号功率和自干扰消除能力计算终端的残留自干扰功率。具体地,网络设备将发送信号功率减去自干扰消除能力的结果作为用户的残留自干扰功率。
表格1自干扰消除能力表
用户类别索引 | 自干扰消除能力 |
0 | 0dB |
1 | 70dB |
2 | 80dB |
3 | 90dB |
4 | 100dB |
5 | 110dB |
举例来说,可以在标准TS 38.331中的UE能力中射频参数(RF parameters)信息元素中的BandNR子项中加入ue-FullDuplexClass字段,该字段的取值可以为fd0、fd1、fd2、fd3、fd4或fd5,分别表示表格1中的索引0-5对应的自干扰消除能力。具体示例如下,其中黑色斜体部分为建议新增的ue-FullDuplexClass字段:
S802、网络设备计算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网络设备分别计算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由用户间传输时延确定,具体根据如下公式确定Δti,j=ti+tj-ti,j,其中ti,tj分别表示网络设备到用户i和用户j的传输时延,ti,j表示用户j到用户i的传输时延,Δti,j表示上行用户j的发送信号到达下行用户i的时刻相比于网络设备发给下行用户i的期望信号到达下行用户i的时刻的时间提前量,即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由网络设备到终端的传输时延确定,具体为Δti=2ti,Δti表示用户i的上行信号相对于用户i的下行信号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即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S803、网络设备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
网络设备根据用户间传输时延,用户间互干扰功率以及用户自干扰功率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具体地,网络设备根据以下原则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度,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网络设备所覆盖的网络内的总体干扰水平最小,或者整体吞吐量最大,或者某一用户吞吐量最大,或者某些用户吞吐量最大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指示用户测量或根据计算参数计算的方法获取了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以及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并根据上述参数,按照特定原则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使得网络设备和终端使用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进行通信时,能够降低网络内的干扰水平,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有些情况下,网络设备无法通过指示用户测量或根据计算参数计算的方法获取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和/或用户自干扰功率,或者网络设备需要对网络内的干扰情况做精确的测量。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其中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包括用户间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用户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根据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OFDM循环后缀长度tcs具体根据如下公式表示:
tcs=max(Δti,j,2ti),0≤i≤N-1,0≤j≤M-1
Δti,j表示上行用户j的发送信号到达下行用户i的时刻相比于网络设备发给下行用户i的期望信号到达下行用户i的时刻的时间提前量,即用户j对用户i的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2ti表示用户i的上行信号到达用户i的下行信号接收窗的时刻相比于网络设备发送给用户i的期望信号到达用户i的下行信号接收窗的时刻的时间提前量,即用户i的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N表示网络内处于上行业务的终端(用户)数,M表示网络内处于下行业务的终端(用户)数。
根据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作为循环后缀长度,使得系统内网络设备和各终端之间的上下行信号均无符号间干扰。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网络内用户受到的干扰主要来源于自干扰,且网络设备不考虑或无法获取自干扰功率时,网络设备根据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OFDM循环后缀长度tcs具体根据如下公式表示:
tcs=max(2ti),0≤1≤N-1
2ti表示用户i的上行信号到达用户i的下行信号接收窗的时刻相比于网络设备发送给用户i的期望信号到达用户i的下行信号接收窗的时刻的时间提前量,即用户i的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N表示网络内处于上行业务的终端(用户)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网络内用户受到的干扰主要来源于用户间互干扰,且网络设备不考虑或无法获取用户间互干扰功率时,例如网络内的大部分终端处于半双工模式时,网络设备根据用户间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OFDM循环后缀长度tcs具体根据如下公式表示:
tcs=max(Δti,j),0≤i≤N-1,0≤j≤M-1
Δti,j表示上行用户j的发送信号到达下行用户i的时刻相比于网络设备发给下行用户i的期望信号到达下行用户i的时刻的时间提前量,即用户j对用户i的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N表示网络内处于上行业务的终端(用户)数,M表示网络内处于下行业务的终端(用户)数。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各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获取Δti,j和/或2ti的方式可参考上文中S801、S802处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OFDM符号后加入循环后缀后,使得网络内可传输资源变少,即存在一定的循环后缀开销。例如,加入循环后缀后,OFDM符号周期将变长,或者一个OFDM符号周期内的OFDM符号持续时间或循环前缀持续时间将变短等等。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循环后缀的长度时考虑了循环后缀开销。具体地,网络设备在确定循环后缀长度时对需要抑制的自干扰功率,互干扰功率以及循环后缀开销进行了折中。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确定循环后缀时,在满足干扰抑制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OFDM循环后缀长度在整个OFDM符号周期中的占比,即增加OFDM符号持续时间在OFDM符号周期中的占比。
举例来说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循环后缀长度tcs:
举例来说,还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tcs:
上述两个公式中,tsym表示OFDM符号长度,M表示全双工网络内处于下行业务的终端数量,N表示全双工网络内处于上行业务的终端数量,表示下行终端i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功率,表示上行终端j对下行终端i的干扰功率,表示下行终端i的自干扰功率,Δti,j表示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2ti表示终端i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ni表示终端i的白噪声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网络内用户受到的干扰主要来源于自干扰信号时,网络设备根据网络内的用户自干扰功率和用户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举例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OFDM循环后缀长度tcs:
举例来说,还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tcs:
上述两个公式中,tsym表示OFDM符号长度,M表示全双工网络内处于下行业务的终端数量,表示下行终端i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功率,表示下行终端i的自干扰功率,2ti表示终端i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ni表示终端i的白噪声功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网络内用户受到的干扰主要来源于互干扰信号时,例如,网络内的大部分终端处于半双工模式时,网络设备根据网络内用户间的互干扰功率和用户间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OFDM确定循环后缀长度。举例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OFDM循环后缀长度tcs:
举例来说,还可以采用如下公式确定tcs:
上述两个公式中,tsym表示OFDM符号长度,M表示全双工网络内处于下行业务的终端数量,N表示全双工网络内处于上行业务的终端数量,表示下行终端i接收到的期望信号功率,表示上行终端j对下行终端i的干扰功率,Δti,j表示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ni表示终端i的白噪声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各个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获取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时使用的参数可参见S801、S802处描述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确定循环后缀的长度时,除了用户自干扰功率、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之外,还考虑了循环后缀长度带来的开销,在实现干扰抑制的同时,提高了网络总吞吐量。
当全双工网络内的多径时延扩展、用户间互干扰时间提前量和自干扰时间提前量与网络的覆盖范围相关。当覆盖范围较小时,全双工网络内的多径时延扩展、用户间互干扰时间提前量和自干扰时间提前量也较小。因此,在全双工网络覆盖范围较小的场景下,可以在不增加额外开销的基础上消除符号间干扰ISI,网络设备无需对OFDM循环后缀长度进行动态调整。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静态配置OFDM循环后缀长度。该实施例适用于全双工网络覆盖范围较小的场景,例如室内或者厂房等。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网络设备根据其覆盖范围内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作为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静态配置值,使得覆盖范围内无符号间干扰ISI。以子载波间隔为15k的场景为例,可以通过以下表格2静态地配置OFDM循环后缀长度。
表格2 15k子载波间隔OFDM循环后缀静态配置表
配置索引 | 0 | 1 | 2 | 3 | 4 |
符号个数 | 14 | 14 | 14 | 14 | 14 |
OFDM符号持续时间(us) | 66.667 | 66.667 | 66.667 | 66.667 | 66.667 |
CP持续时间(us) | 4.355 | 4.021 | 3.688 | 2.688 | 1.355 |
CS持续时间(us) | 0.333 | 0.667 | 1.000 | 2.000 | 3.333 |
覆盖范围(m) | 50 | 100 | 150 | 300 | 500 |
表格2中所配置的循环后缀长度(CS持续时间)可以满足15k子载波间隔下对应覆盖范围内上下行通信无符号间干扰ISI。举例来说,当覆盖半径为100m时,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的最大值为微秒,循环后缀长度CS大于或等于0.667us时,能够保证该覆盖范围下,网络内无符号间干扰ISI,此处,OFDM符号持续时间为66.667us,循环前缀CP长度为4.021us,循环后缀CS长度为0.667us,OFDM周期为71.355us;当覆盖半径为150m时,循环后缀CS长度为1us时,能够保障该覆盖范围的网络内无ISI,此处,OFDM符号持续时间为66.667us,循环前缀CP长度为3.688us,循环后缀CS长度为1us,OFDM周期为71.355us。
上述可能的实现中,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多径时延扩展也较小,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在不改变OFDM符号持续时间和OFDM周期的基础上,将一部分循环前缀CP长度用于循环后缀CS长度,保证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无符号间干扰。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配置可以作为静态配置在用户接入时通过主信息块(英文:main information block,简称:MIB)告知用户。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配置还可以由小区标识(ID)隐式告知用户,例如用户在初始接入过程中获取小区ID后,用小区ID或者对小区ID做以某个数值取模得到的余数当做静态配置的索引等,本申请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下发的静态配置信息可以是索引信息,该索引信息用于指示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配置值,终端设备接收静态配置信息后,根据索引信息获取对应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的静态配置信息可以是具体的配置值,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配置值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
上述实施例中,在网络覆盖范围小的场景中,网络设备向网络设备下发静态配置的循环后缀长度,在不增加额外开销的基础上,保证网络内无符号间干扰ISI。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根据不同干扰水平动态配置循环后缀长度时,事先将循环后缀长度设置成配置项。该配置项对应循环后缀持续时间的范围。网络设备通过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动态确定循环后缀长度,并确定所确定的循环后缀长度所属的配置项。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下发配置信息时,发送所确定的循环后缀长度所属配置项对应的配置索引,终端设备接收配置信息后,根据配置索引获取对应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该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配置索引对应的循环后缀持续时间的最大值。
以子载波间隔为15k的场景为例,可以通过以下表格3动态地配置OFDM循环后缀长度。
表格3 15k子载波间隔OFDM循环后缀动态配置表
配置索引 | 0 | 1 | 2 | 3 |
符号个数 | 14 | 12 | 10 | 8 |
OFDM符号持续时间(us) | 66.667 | 66.667 | 66.667 | 66.667 |
CP持续时间(us) | 1.355 | 4.688 | 4.688 | 4.688 |
CS持续时间(us) | 3.407 | 11.979 | 28.646 | 53.646 |
CS持续时间范围(us) | 0~3.407 | 3.407~11.979 | 11.979~28.646 | 11.979~53.646 |
覆盖范围(m) | 0~511 | 511~1796.85 | 1796.85~4,296.9 | 1796.85~8,046.9 |
举例来说,当配置索引为1时,终端设备在OFDM符号后添加,长度为11.979us的循环后缀长度,该循环后缀长度对应网络设备确定的3.407us~11.979us范围内的循环后缀长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配置信息可以通过RRC消息告知用户,也可以通过其他信息告知用户,本申请不做限制。
上述实施例中,将网络设备动态确定的循环后缀长度作为配置项,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下发循环后缀配置信息时,发送配置项对应的配置索引,终端设备根据配置索引获取循环后缀长度,通过上述方法,在保证了网络内无符号间干扰的基础上,减少了配置循环后缀时的比特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为OFDM符号配置循环后缀的方法还适用于全双工频带和半双工频带相邻的场景。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用户接收的期望下行信号在频域上可以划分为半双工频带和全双工频带,其中半双工频带用于传输同步信号和PBCH块(英文: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简称:SSB),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等控制消息。此外用户还会收到其他用户的上行干扰信号,由于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是异步的,干扰信号在期望信号的接收窗内会因为符号间干扰ISI而产生载波间干扰ICI,从而影响控制消息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图12a所示,当OFDM周期内没有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OFDM循环后缀时,需要在半双工频带和全双工频带之间增加保护频带,以保护控制信号不受ICI的影响。其中保护频带的带宽与干扰功率大小相关。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如图12b所示,根据当前干扰情况,通过在OFDM符号后添加循环后缀,使得干扰信号在期望信号的接收窗内无ISI造成的ICI,干扰信号的子载波正交性不会被破坏。采用该种可能的实现时,无需在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频带之间添加额外的保护带,提高了网络吞吐量。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从终端和网络设备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终端和/或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示例性的,图13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30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1300包括处理单元1301和收发单元1302。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130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为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所述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当该通信装置1300为终端设备时,处理单元1301用于获取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含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还用于根据所获取的配置信息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收发单元1302用于使用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各单元所执行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130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所述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所述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
当该通信装置1300为网络设备时,处理单元1301用于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收发单元1302用于向终端下发第一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含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还用于使用该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终端进行通信。
以上各单元所执行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操作的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图14给出了一种通信装置1400的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14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对应的方法、或者终端对应的方法,具体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14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01,所述处理器14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所述处理器14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中,处理器1401也可以存有指令1403,所述指令可以被所述处理器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4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于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的方法。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中,通信装置14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14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与处理器1401耦合的存储器1402,其上存有指令1404或者中间数据,所述指令1404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14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其他相关数据。可选地,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405。
所述处理器14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器14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用于实现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
若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对应于终端设备的操作时,例如,可以是收发器1405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收发器1405还可以进一步完成其他相应的通信功能;处理器1401可以获取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配置信息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各个部件的具体的处理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若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对应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时,例如,可以由收发器1405向终端设备下发包含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的配置信息,收发器1405还可以进一步完成其他相应的通信功能;处理器1401可以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各个部件的具体的处理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13中的处理单元1301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处理器1401实现,收发单元1302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收发器1405来实现。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14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本申请中描述的存储器14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例如,RAM可以用作外部高速缓存。作为示例而非限定,RAM可以包括如下多种形式: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可选的,存储器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存储器也可以不是集成在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存储器可以由外部提供。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地,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设备可以是: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地,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部件;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SM);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接收机、终端、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网络设备等等。
图15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15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终端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该装置1500可以是通信设备或者通信设备中的芯片。如图15所示,所述装置1500包括:至少一个输入接口(Input(s))1501,逻辑电路1502,至少一个输出接口(Output(s))1503。可选的,上述的逻辑电路1502可以是芯片,或其他可以实现本申请方法的集成电路。
逻辑电路1502可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终端或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输入接口1501用于接收数据;输出接口1503用于发送数据。举例来说,当该装置1500为终端时,输入接口1501可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输入接口1501和输出接口1503还可以用于使用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当该装置1500为网络设备时,输出接口1503用于向终端设备下发配置信息,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还可以用于使用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终端进行通信。
输入接口1501、逻辑电路1502或输出接口1503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终端或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终端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指令,当其在被计算机调用执行时,可以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终端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该芯片还可包括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或者,该芯片与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耦合,其中,收发器(或通信模块)可用于支持该芯片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可用于存储程序,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终端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该芯片系统可包括以上芯片,也可以包含上述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包括以上终端和/或网络设备。该通信系统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终端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示例性的,该通信系统可具有如图5所示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上述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说是有变更和修改。因此,本申请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0)
1.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默认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根据所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或时间提前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
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包括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或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互干扰测量消息;
所述终端确定用户间传输时延和/或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
所述时间提前量根据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确定;
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为所述终端与网络内其他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为网络内其他终端对所述终端的干扰功率;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和/或用户间传输时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确定用户自干扰功率,以及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或者
所述终端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
8.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刻下发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为默认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包括:
终端首次接入所述网络设备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或者
满足更新触发条件时,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的长度,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或时间提前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包括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或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下发互干扰测量消息,所述互干扰测量消息用于获取用户间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其中,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用于确定所述时间提前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间传输时延,其中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用于确定所述时间提前量;以及
根据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从终端获取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或者根据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确定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根据终端到网络设备的传输时延和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获取,具体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Δti,j=ti+tj-ti,j
其中Δti,j表示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ti表示网络设备与终端i之间的传输时延,tj表示网络设备与终端j之间的传输时延,ti,j表示终端i与终端j之间的传输时延;所述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根据终端到网络设备的传输时延获取,具体等于2ti,其中ti表示网络设备与终端i之间的传输时延。
18.根据权利要求8-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时,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或者
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时,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
19.根据权利要求8-18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刻下发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为静态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所述静态配置的OFDM循环后缀长度满足所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传送的信号无符号间干扰。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网络设备下发OFDM循环后缀长度配置后启动的定时器定时结束,或所述网络设备实时监测的网络总体干扰水平或小区吞吐达到触发阈值。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时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由所述网络设备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或时间提前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
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包括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或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下发的互干扰测量消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用户间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
所述时间提前量根据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确定;
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为所述通信装置与网络内其他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为网络内其他终端对所述通信装置的干扰功率;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和/或用户间传输时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用户自干扰功率;以及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反馈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1-25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收发单元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
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一时刻下发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含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信息;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第一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终端进行通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时刻之前使用第二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OFDM循环后缀长度,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终端首次接入所述通信装置时,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满足更新触发条件时,确定OFDM循环后缀长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7-29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OFDM循环后缀的长度,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间互干扰功率,用户自干扰功率,或时间提前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确定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
其中,所述时间提前量包括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和/或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终端下发互干扰测量消息,所述互干扰测量消息用于获取用户间传输时延和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其中,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用于计算所述时间提前量。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间传输时延,其中所述用户间传输时延用于确定所述时间提前量;以及
根据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用户间互干扰功率。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终端下发自干扰功率测量消息,所述自干扰测量消息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终端的自干扰消除能力得到所述用户自干扰功率。
35.根据权利要求30-34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根据终端到所述通信装置的传输时延和终端之间的传输时延获取,具体根据如下公式确定:
Δti,j=ti+tj-ti,j
其中Δti,j表示互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ti表示所述通信装置与终端i之间的传输时延,tj表示所述通信装置与终端j之间的传输时延,ti,j表示终端i与终端j之间的传输时延;
所述自干扰信号相对于期望信号的时间提前量根据终端到所述通信装置的传输时延获取,具体等于2ti,其中ti表示所述通信装置与终端i之间的传输时延。
37.根据权利要求27-36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在第二时刻使用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包括:
所述收发单元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为每个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或者
所述收发单元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为部分OFDM符号添加满足所述OFDM循环后缀长度的循环后缀。
38.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新触发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收发单元下发OFDM循环后缀长度配置后,所述处理单元启动的定时器定时结束,或所述通信装置实时监测的网络总体干扰水平或小区吞吐达到触发阈值。
3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权利要求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4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
权利要求8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23615.3A CN113542176B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1/085843 WO2021213183A1 (zh) | 2020-04-22 | 2021-04-07 | 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US17/970,220 US20230058030A1 (en) | 2020-04-22 | 2022-10-20 |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23615.3A CN113542176B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2176A true CN113542176A (zh) | 2021-10-22 |
CN113542176B CN113542176B (zh) | 2022-12-13 |
Family
ID=78094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23615.3A Active CN113542176B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一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58030A1 (zh) |
CN (1) | CN113542176B (zh) |
WO (1) | WO20212131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63675B2 (en) * | 2019-03-05 | 2021-07-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Wireless spectrum management and optimization for dual transceiver operation |
WO2024059993A1 (en) * | 2022-09-20 | 2024-03-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ross-link interference timing alignment for partial timing advanc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54233A1 (en) * | 2008-08-29 | 2010-03-04 | Kyung Won Park |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60233903A1 (en) * | 2015-02-09 | 2016-08-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ining Signals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CN107154907A (zh) * | 2016-03-03 | 2017-09-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基于滤波的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机与接收机 |
JP2020036106A (ja) * | 2018-08-27 | 2020-03-0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21376B (zh) * | 2014-12-05 | 2019-06-1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tdd传输模式的非授权频谱干扰避免方法及基站 |
-
2020
- 2020-04-22 CN CN202010323615.3A patent/CN113542176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07 WO PCT/CN2021/085843 patent/WO202121318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
- 2022-10-20 US US17/970,220 patent/US2023005803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054233A1 (en) * | 2008-08-29 | 2010-03-04 | Kyung Won Park |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60233903A1 (en) * | 2015-02-09 | 2016-08-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ining Signals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CN107154907A (zh) * | 2016-03-03 | 2017-09-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基于滤波的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机与接收机 |
JP2020036106A (ja) * | 2018-08-27 | 2020-03-05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058030A1 (en) | 2023-02-23 |
WO2021213183A1 (zh) | 2021-10-28 |
CN113542176B (zh) | 2022-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32179B (zh)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2021521680A (ja) | 新無線(nr)における直流(dc)トーンロケーションのアップリンクシグナリング | |
EP3648389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relay device | |
CN108811075B (zh)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US11622386B2 (en) |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2020144B (zh) | 确定异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资源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9302739A (zh) | 一种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 |
CN109644450A (zh) | 时频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 |
JP2020504474A (ja) | データ伝送の方法、ユーザ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
US2024001574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CN108811074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18171494A1 (zh) | 波束指示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058030A1 (en) |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2399585A (zh) | 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 |
CN112584518A (zh) |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4469926A (zh) | 一种d2d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
JP6992169B2 (ja) |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240031092A1 (en) |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US20230370994A1 (en) | Fixed reception-transmission (rx-tx) time difference for rtt based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on | |
WO2020151679A1 (zh) | 上行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15804042A (zh) |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8076442B (zh) | 一种pusch传输块长度确定方法及用户设备 | |
US2024029160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TW202021322A (zh) | 無線通訊的方法、發送節點和接收節點 | |
US11909496B2 (en) | Beam switching in near-field oper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