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1276B - 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41276B CN113541276B CN202111082614.5A CN202111082614A CN113541276B CN 113541276 B CN113541276 B CN 113541276B CN 202111082614 A CN202111082614 A CN 202111082614A CN 113541276 B CN113541276 B CN 1135412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terminal
- current
- efficiency
- current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供电设备与充电终端之间的充电状态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如果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控制系统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本申请中,控制系统根据预设频率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在保证快速充电的情况下,能够兼具有最大的充电效率,实现了能量的高效传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终端的使用频繁,受锂电容量限制影响续航时间而对快充提出了需求,现有的快充方法都是通过尽可能地增大充电功率来缩短充电时间。但是,增大充电功率虽然能有效缩短充电时间,却会导致充电效率下降,无法实现能量的高效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快充方法的充电效率较低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包括:
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自调整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获取模块,用于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调整模块,用于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供电设备与充电终端之间的充电状态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如果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控制系统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本申请中,控制系统根据预设频率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在保证快速充电的情况下,能够兼具有最大的充电效率,实现了能量的高效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电自调整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电自调整装置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包括:
S1: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S2: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3: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检测到供电设备和充电终端通过充电线(或充电器)进行有线充电连接后,充电终端弹出充电选择菜单,充电选择菜单上集成有:高效充电、快速充电和常规充电三个充电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的充电选项。如果在弹出充电选择菜单的预设时长内(比如3s内)用户没有手动选择充电选项,则控制系统选择默认充电选项,即高效充电,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应用可灵活选择,优先选择节能环保的充电方式。而自动选择高效充电的方法是:通常DC-DC转换输入和输出的压差越小效率越高(BUCK降压电路输入电压稍高于输出,BOOST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稍低于输出),而电流与效率的关系则相对复杂,偏大或偏小效率都会降低,需要适中;充电线路损耗则是电流越大损耗越大。如果供电设备(比如充电宝)和充电终端的开关电源电压转换都采用可升压可降压的电路,考虑到充电线的阻抗压降和损耗,充电电流不宜超过2A(即加上路径管理供系统工作所消耗的总电流不超过3A);则充电电压可以设置为比电池电压高0.6V(充电线回路总阻抗按平均0.2欧估算)且高于充电IC的最低输入电压要求0.4V,再来选择效率较高的充电电流值。从而实现供电设备对充电终端的高效充电。在选择相应的充电选项后,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进行充电,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当前供电设备对充电终端的充电状态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如果当前供电设备对充电终端的充电状态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可以对供电设备和充电终端之间的充电电流进行动态调整。控制系统预先设置有多个不同的充电电流档位,单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单个的充电电流。控制系统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该终端充电效率即表征了供电设备对充电终端的充电效率),并从中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即使用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在供电设备对充电终端的充电过程中,控制系统按照预设频率更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比如每隔1min重新计算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并从中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以实现对充电电流的动态调整,保证每个周期所选择的充电电流均能实现供电设备对充电终端的充电效率最大,直至充电结束。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根据预设频率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在保证快速充电的情况下,能够兼具有最大的充电效率,实现了能量的高效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的步骤之前,包括:
S4:在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充电终端有线充电连接后,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
S5:若所述供电设备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终端电池电压以及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并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比所述终端电池电压高预设值,且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
S6:若所述供电设备不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预设电压一致,或者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终端电池电压相同。
本实施例中,在供电设备和充电终端有线充电连接后,控制系统通过充电握手协议和充电协议检测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如果供电设备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控制系统则获取充电终端的终端电池电压和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并通过可编程电源协议控制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比充电终端的终端电池电压高预设值(该预设值优选为0.6v),并且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需要大于充电终端的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充电IC输入电压比最低工作输入电压高的幅度优选为0.4v)。如果供电设备不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控制系统则控制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预设电压一致(即控制供电设备按照固定的预设电压进行输出),或者控制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终端电池电压相同(如果供电设备设置有固定的充电电压档位,则选择供电设备中最接近终端电池电压的一个充电电压档位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充电终端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连接,所述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的步骤,包括:
S201:采集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入端在各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
S202:根据任意两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线的供电端阻抗;
S203: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并根据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和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所述终端充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供电设备和充电终端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连接,充电终端的充电IC具有输入电压和电流、电池充电电压和电流检测功能,供电设备预先设置有多个不同的充电电流档位。在供电设备与充电终端之间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后,控制系统控制供电设备按照各充电电流档位依次输出充电电流对充电终端进行充电,同时,控制系统通过充电IC的检测功能,采集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入端在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假定充电线供电端和接地端的阻抗基本相同,均为ZL,由于充电源端是固定输出电压,则近似有VBUS1+IBUS1*ZL=VBUS2+IBUS2*ZL,得ZL=(VBUS1-VBUS2)/(IBUS2-IBUS1),其中,IBUS1、IBUS2分别为任意两个不同的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流,VBUS1、VBUS2分别为任意两个不同的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ZL为充电线的供电端阻抗。控制系统获取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入总功耗,并根据充电IC输出总功耗和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具体地,终端充电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ηn=C/(VBUSn*IBUSn+IBUSn2*2ZL),其中,ηn为终端充电效率,C为充电IC输出总功耗,IBUSn为第n档位的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流,VBUSn为第n档位的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控制系统将充电IC输出总功耗和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充电IC输入电流以此输入终端充电效率的计算公式中,计算得到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的步骤,包括:
S2031:识别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是否具有路径管理功能;
S2032: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和所述充电终端的系统功耗,并根据所述系统功耗、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S2033: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不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识别充电终端的充电IC是否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如果充电IC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带路径管理的供电设备转换的一部分电能为系统耗电而没有给电池充电。控制系统通过充电IC的系统功耗监测功能采集充电终端的系统功耗PSYS,并获取当前选择的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电流(即当前充电电流)。控制系统将系统功耗、终端电池电压和当前充电电流代入第一计算式中,计算得到充电IC输出总功耗。其中,第一计算式为C=PSYS+ VBAT1*IBAT,VBAT 1为终端电池电压,IBAT为当前充电电流。如果充电终端的充电IC不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系统耗电从充电终端的电池处取电,充电电流包含了系统耗电。控制系统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并将终端电池电压和当前充电电流代入第二计算式中,计算得到充电IC输出总功耗;其中,第二计算式为C=VBAT1*IBAT。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的步骤,还包括:
S204:按照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各自对应的充电电流,依次升序计算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205:在每次计算得到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时,判断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一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小于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其中,所述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与所述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S206: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继续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207: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不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停止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按照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各自对应的充电电流,依次升序计算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在每次计算得到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时,控制系统判断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一终端冲段效率是否小于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其中,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和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如果第一终端充电效率小于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继续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如果第一终端充电效率不小于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停止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效率。比如,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对应充电电流为0.2A,第二充电电流档位对应充电电流为0.5A,第三充电电流档位对应充电电流为1.0A。假设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第一终端充电效率,第二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在计算得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后,控制系统判断第二终端充电效率与第一终端充电效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第一终端充电效率小于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控制系统继续计算第三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如果第一终端充电效率不小于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控制系统不再需要计算第三充电电流档位的终端充电效率,从而有效缩短测试和计算时间,更快地实现充电电流的动态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S301:若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三终端充电效率和第二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均为最高终端充电效率,则计算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的中间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S302:计算所述中间充电电流对应的第五终端充电效率;
S303:判断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
S304: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中间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S305: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或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在选择最高的终端充电效率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三终端充电效率、第二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均为最高终端充电效率,则控制系统计算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第二充电电流档位的中间充电电流(比如第一充电电流档位的充电电流为0.2A,第二充电电流档位的充电电流为0.5A,则中间充电电流为0.35A);其中,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第二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控制系统按照上述计算轨迹,计算得到中间充电电流对应的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并比对第五终端充电效率与第三终端充电效率/第四终端充电效率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大于第三终端充电效率/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中间充电电流进行充电,以实现充电效率最大化。如果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小于第三终端充电效率/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从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第二充电电流档位中任意选择一个档位进行充电,同样能够保证当前次的充电效率最大化。优选地,选择电流大的档位,以兼顾充电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的步骤,包括:
S306: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并实时监测当前是否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S307:若当前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则判断当前充电电流是否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
S308:若当前充电电流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则停止充电,并判定充电结束。
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实时监测当前供电设备和充电终端之间的充电状态是否已经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如果当前供电设备和充电终端之间的充电状态已经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控制系统则判断当前充电电流是否为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如果当前充电电流为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则舍弃低效充电的恒压阶段,直接判定充电结束,控制供电设备停止对充电终端进行充电。
参照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自调整装置,包括:
监测模块1,用于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获取模块2,用于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调整模块3,用于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自调整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4,用于在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充电终端有线充电连接后,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
第一控制模块5,用于若所述供电设备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终端电池电压以及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并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比所述终端电池电压高预设值,且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
第二控制模块6,用于若所述供电设备不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预设电压一致,或者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终端电池电压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充电终端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连接,所述获取模块2,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入端在各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任意两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线的供电端阻抗;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并根据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和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所述终端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包括:
识别子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是否具有路径管理功能;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和所述充电终端的系统功耗,并根据所述系统功耗、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不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模块2,还包括:
排序单元,用于按照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各自对应的充电电流,依次升序计算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每次计算得到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时,判断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一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小于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其中,所述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与所述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继续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不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停止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模块3,包括: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若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三终端充电效率和第二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均为最高终端充电效率,则计算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的中间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中间充电电流对应的第五终端充电效率;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中间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第二选择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或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模块3,还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并实时监测当前是否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若当前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则判断当前充电电流是否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
判定单元,用于若当前充电电流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则停止充电,并判定充电结束。
本实施例中,充电自调整装置中各模块、单元、子单元用于对应执行与上述充电自调整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其具体实施过程在此不做详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自调整装置,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供电设备与充电终端之间的充电状态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如果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控制系统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根据预设频率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在保证快速充电的情况下,能够兼具有最大的充电效率,实现了能量的高效传递。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计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充电电流档位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
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充电自调整方法的步骤:
S1: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S2: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3: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的步骤之前,包括:
S4:在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充电终端有线充电连接后,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
S5:若所述供电设备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终端电池电压以及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并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比所述终端电池电压高预设值,且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
S6:若所述供电设备不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预设电压一致,或者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终端电池电压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充电终端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连接,所述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的步骤,包括:
S201:采集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入端在各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
S202:根据任意两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线的供电端阻抗;
S203: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并根据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和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所述终端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的步骤,包括:
S2031:识别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是否具有路径管理功能;
S2032: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和所述充电终端的系统功耗,并根据所述系统功耗、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S2033: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不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的步骤,还包括:
S204:按照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各自对应的充电电流,依次升序计算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205:在每次计算得到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时,判断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一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小于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其中,所述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与所述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S206: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继续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207: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不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停止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S301:若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三终端充电效率和第二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均为最高终端充电效率,则计算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的中间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S302:计算所述中间充电电流对应的第五终端充电效率;
S303:判断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
S304: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中间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S305: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或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的步骤,包括:
S306: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并实时监测当前是否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S307:若当前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则判断当前充电电流是否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
S308:若当前充电电流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则停止充电,并判定充电结束。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所述充电自调整方法具体为:
S1: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S2: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3: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的步骤之前,包括:
S4:在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充电终端有线充电连接后,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
S5:若所述供电设备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终端电池电压以及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并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比所述终端电池电压高预设值,且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
S6:若所述供电设备不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预设电压一致,或者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终端电池电压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充电终端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连接,所述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的步骤,包括:
S201:采集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入端在各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
S202:根据任意两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线的供电端阻抗;
S203: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并根据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和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所述终端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的步骤,包括:
S2031:识别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是否具有路径管理功能;
S2032: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和所述充电终端的系统功耗,并根据所述系统功耗、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S2033: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不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的步骤,还包括:
S204:按照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各自对应的充电电流,依次升序计算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205:在每次计算得到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时,判断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一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小于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其中,所述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与所述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S206: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继续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S207: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不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停止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S301:若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三终端充电效率和第二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均为最高终端充电效率,则计算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的中间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S302:计算所述中间充电电流对应的第五终端充电效率;
S303:判断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
S304: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中间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S305: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或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的步骤,包括:
S306: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并实时监测当前是否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S307:若当前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则判断当前充电电流是否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
S308:若当前充电电流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则停止充电,并判定充电结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和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通过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速据率SDRAM(SS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装置、第一物体或者方法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装置、第一物体或者方法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装置、第一物体或者方法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充电自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
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充电终端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连接,所述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的步骤,包括:
采集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入端在各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
根据任意两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线的供电端阻抗;
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并根据所述供电端阻抗、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和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所述终端充电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自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的步骤之前,包括:
在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充电终端有线充电连接后,判断所述供电设备是否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
若所述供电设备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终端电池电压以及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并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比所述终端电池电压高预设值,且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大于所述充电IC最低工作输入电压;
若所述供电设备不支持可编程电源协议,则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预设电压一致,或者控制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终端电池电压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自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的步骤,包括:
识别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是否具有路径管理功能;
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和所述充电终端的系统功耗,并根据所述系统功耗、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若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不具有路径管理功能,则获取当前充电电流,并根据所述终端电池电压和所述当前充电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自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的步骤,还包括:
按照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各自对应的充电电流,依次升序计算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在每次计算得到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时,判断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一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小于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其中,所述前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与所述后一个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继续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若所述第一终端充电效率不小于所述第二终端充电效率,则停止计算下一个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自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若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三终端充电效率和第二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均为最高终端充电效率,则计算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的中间充电电流,其中,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和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为相邻档位;
计算所述中间充电电流对应的第五终端充电效率;
判断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
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大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中间充电电流进行充电;
若所述第五终端充电效率小于所述第三终端充电效率/所述第四终端充电效率,则选择所述第一充电电流档位或所述第二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自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的步骤,包括:
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并实时监测当前是否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若当前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则判断当前充电电流是否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
若当前充电电流为所述恒流充电阶段的恒流值的1/3,则停止充电,并判定充电结束。
7.一种充电自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在供电设备开始对充电终端充电后,实时监测当前是否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获取模块,用于若当前已经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则获取各个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终端充电效率;
调整模块,用于选择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进行充电,并在充电过程中按照预设频率更新所述终端充电效率最高的充电电流档位,直至充电结束;
所述供电设备和所述充电终端之间通过充电线进行有线充电连接,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入端在各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任意两个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所述充电线的供电端阻抗;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充电终端的充电IC输出总功耗,并根据所述供电端阻抗、所述充电IC输出总功耗和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对应的充电IC输入电压和充电IC输入电流,计算得到各所述充电电流档位分别对应的所述终端充电效率。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82614.5A CN113541276B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PCT/CN2022/085882 WO2023040246A1 (zh) | 2021-09-15 | 2022-04-08 | 充电自调整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82614.5A CN113541276B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1276A CN113541276A (zh) | 2021-10-22 |
CN113541276B true CN113541276B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8123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82614.5A Active CN113541276B (zh) | 2021-09-15 | 2021-09-15 | 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41276B (zh) |
WO (1) | WO202304024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41276B (zh) * | 2021-09-15 | 2021-12-07 |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 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N116073456A (zh) * | 2021-10-29 | 2023-05-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充电参数调整方法、控制器、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7277517B (zh) * | 2023-11-21 | 2024-03-08 | 深圳市美矽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芯片的充电参数智能化实时修正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22717C2 (sv) * | 1999-04-14 | 2004-03-0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pännings- och strömregulator för reglering av laddningen av ett uppladdningsbart batteri i en portabel elektronisk apparat |
JP5941656B2 (ja) * | 2011-10-28 | 2016-06-29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充電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
CN104882939B (zh) * | 2015-06-04 | 2017-10-24 |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充电电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
MY181704A (en) * | 2016-02-05 | 2021-01-04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harge method, adapter and mobile terminal |
CN107231014B (zh) * | 2016-09-20 | 2019-0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电路、终端以及充电系统 |
CN106712161A (zh) * | 2016-11-28 | 2017-05-24 |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电流调节方法 |
WO2020061983A1 (zh) * | 2018-09-28 | 2020-04-02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
CN113541276B (zh) * | 2021-09-15 | 2021-12-07 |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 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2021
- 2021-09-15 CN CN202111082614.5A patent/CN113541276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4-08 WO PCT/CN2022/085882 patent/WO202304024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1276A (zh) | 2021-10-22 |
WO2023040246A1 (zh) | 2023-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41276B (zh) | 充电自调整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EP3309924B1 (en) | A terminal with two charging circuits | |
AU2017297856B2 (en) | Chargeable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 |
CN111699604B (zh) | 充电装置和充电方法 | |
US20220352733A1 (en) | Charging case | |
CN111900781B (zh) |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 |
CN110880805B (zh) | 一种充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10970956A (zh) | 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充电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116388350B (zh) | 充电控制方法、储能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869036A (zh)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 |
CN110086229B (zh) |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4113781A1 (en) | Terminal, terminal charg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9546244B (zh) | 快速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636399B (zh) | 充电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329662A (zh) | 充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4256912B (zh) | 一种蓄电池的控制方法、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0838747B (zh) | 移动电源的供电控制方法、移动电源 | |
CN110182079B (zh) | 一种充电装置、充电方法、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378057A (zh) |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JP6699575B2 (ja) | 蓄電池制御装置 | |
CN111430824A (zh) | 一种充电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3131568B (zh) | 一种电池的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电路 | |
CN116345641B (zh) | 电池充电控制电路、电路使用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336870A (zh)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6154916A (zh) |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及供电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