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00781B -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 Google Patents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00781B
CN111900781B CN202011057326.XA CN202011057326A CN111900781B CN 111900781 B CN111900781 B CN 111900781B CN 202011057326 A CN202011057326 A CN 202011057326A CN 111900781 B CN111900781 B CN 1119007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ranch
interface
pi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73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00781A (zh
Inventor
汤厚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73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00781B/zh
Priority to CN202110346539.2A priority patent/CN114336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00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0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00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00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a programmable schedu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该方法包括:根据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当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同时接入用电设备时,根据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信息,导通第一充电支路以对第一用电设备充电,第一用电信息用于确定基于供电电源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根据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导通第二充电支路以对第二用电设备充电,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由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第二用电信息确定。实施本申请,可以提高充电效率,灵活性好,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芯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由于单个充电接口无法同时对多个电子设备充电,为了满足多个不同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充电设备制造厂商推出了多接口充电方案,如何协调多接口充电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现有技术中协调多接口充电通常是在多个接口中有一个接口接入用电设备时,按照该接口接入的用电设备所需的电流进行充电,在多个接口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口都接入用电设备时,采用一个统一的电流值来对各个接口接入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例如都采用1A对各个接口接入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然而当有多个用电设备接入时,各个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不同,现有技术采用统一的电流值对各个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导致各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低,灵活性差,适用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按照至少两个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入设备的用电信息来进行充电,可以提高充电效率,灵活性好,适用性强。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该充电方法适用于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连接供电电源并对外提供至少两个充电接口,该至少两个充电接口包括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上述充电方法包括:
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该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该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
当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同时接入用电设备时,根据该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信息,导通第一充电支路以对上述第一用电设备充电,该第一用电信息用于确定基于上述供电电源输入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
根据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导通第二充电支路以对该第二用电设备充电,该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由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上述第二用电信息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按照至少两个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入设备的用电信息来进行充电,提高充电效率,灵活性好,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与上述供电电源之间并联有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
上述根据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导通第二充电支路具体实现为:
当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将上述第三充电支路确定为上述第二充电支路,导通该第三充电支路并关断上述第四充电支路;
其中该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
在本申请中,这里预设电流阈值可为30mA,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可为USB-C接口,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可为USB-A接口。当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可为USB-C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提供快速充电电源,同时可为USB-A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电源。换句话说,此时对第一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第二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可优先保证USB-C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同时也可保证USB-A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稳定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导通上述第三充电支路并关断上述第四充电支路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向上述第一用电设备发送状态信息获取请求,触发上 述第一用电设备在接收到该状态信息请求的情况下,发送上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电池的 额定容量Q和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该第一电池的电池电压,该
Figure 738781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为导通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时刻;
基于预设的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
Figure 265709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该第一电池的电池 电压确定该第一电池在
Figure 216085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345715DEST_PATH_IMAGE002
通过上述第一充电支路中串联的电流传感器获取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 I,并计算上述第一电池在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832191DEST_PATH_IMAGE003
,第t时刻为
Figure 592337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之后的任一时刻, 其中,该第一电池在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967692DEST_PATH_IMAGE003
满足:
Figure 838696DEST_PATH_IMAGE004
当上述第一电池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241996DEST_PATH_IMAGE003
大于预设荷电状态阈值,则断开上述 第一充电支路以停止对上述第一用电设备充电;
将上述第四充电支路确定为上述第二充电支路,关断上述第三充电支路并导通上述第四充电支路;或者,
根据上述第二用电信息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值,当该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上述预设电流阈值时,同时导通上述第三充电支路和上述第四充电支路以得到上述第二充电支路,该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大于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电流值。
在本申请中,可与第一用电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该通信连接可以是直接通过第一类型充电接口上设置的通信总线来建立的,即该通信连接可以是有线通信连接,基于有线通信连接向第一用电设备发送状态信息获取请求,可以提高获取第一用电设备的状态信息的速度。该通信连接还可以是通过WiFi、蓝牙等建立的,即该通信连接可以是无线通信连接,无线通信连接可以避免充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对通信造成干扰,抗干扰能力强,获取到的状态信息准确度高。
并且在本申请中,可以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电池的额定容量Q、第一电池在
Figure 405998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98011DEST_PATH_IMAGE002
、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I实时计算第一电池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444810DEST_PATH_IMAGE005
,通过第一电池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138834DEST_PATH_IMAGE003
与预设荷电状态阈值的大小关系判断第一用电设 备是否充满电,快捷方便,实时性好,并且准确率高。
当第一用电设备充满电时,可将第一充电支路断开,可以减少第一充电支路的元器件(例如第一开关管)的工作损耗,避免第一用电设备出现过充,可提高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安全性,延长第一用电设备的寿命。此时,可以按照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向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无需供电电源重新调整输出电流,操作方便简单。也可以按照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即目标充电电流)触发供电电源重新调整输出电流,按照目标充电电流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提高充电电流与第二用电设备的适配性,可提高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充电支路输出至上述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为9V、12V、15V或者20V中的一种;上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上述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为5V。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与上述供电电源之间并联有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
上述根据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导通第二充电支路具体实现为:
当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根据上述第二用电信息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值;
当该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上述预设电流阈值时,同时导通上述第三充电支路和上述第四充电支路以得到上述第二充电支路,该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大于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电流值;
当上述目标充电电流值小于上述预设电流阈值时,将上述第三充电支路确定为上述第二充电支路,导通该第三充电支路并关断上述第四充电支路。
在本申请中,这里预设电流阈值可为30mA,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可为USB-C接口,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可为USB-A接口。当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可为USB-C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提供普通充电电源,换句话说,此时对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此时若第二用电设备的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可为USB-A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在保证USB-C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的稳定充电的情况下,提高USB-A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效率。此时若第二用电设备的目标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可为USB-A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采用采用普通充电,可以节约充电设备的充电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具有接入检测引脚;
上述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该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该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具体实现为:
采集上述接入检测引脚的电压;
若该接入检测引脚的电压值不等于预设电压阈值,则确定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用电设备。
在本申请中,只需要采集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入检测引脚的电压即可确定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简化电路结构,操作简单,可提高充电设备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上述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串联有检测电阻;
上述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该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该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包括:
采集该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当该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不为零时,确定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用电设备。
在本申请中,通过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差来确定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检测的准确程度只与检测电阻的阻值有关,不管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多小都可以准确检测到用电设备的接入,即可以准确地对小电流用电设备的接入进行检测,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用电信息包括上述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
上述根据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信息,导通第一充电支路以对该第一用电设备充电包括:
根据上述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触发上述供电电源调整输入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并导通该第一充电支路。
本申请中,可以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来触发供电电源的输出电流,可以提高供电电源的利用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为USB-C接口,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为USB-A接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控制器、至少两个充电接口以及至少三个充电支路,该至少两个充电接口包括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其中,该充电控制器连接供电电源,该供电电源分别连接上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该至少三个充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充电接口连接,一个充电支路至少对应一个充电接口,上述至少两个充电接口连接上述充电控制器,该充电控制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步骤。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包括第一充电支路,该第一充电支路中设有第一开关管;
该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作为上述第一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该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作为上述第二充电支路的输出端,该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上述充电控制器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还包括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该第三充电支路与该第四充电支路并联,其中,该第三充电支路中设有降压单元和第二开关管,该第四充电支路中设有第三开关管;
上述降压单元与上述第二开关管串联在上述第三充电支路中,该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上述充电控制器连接。
上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作为上述第四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该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作为上述第四充电支路的输出端,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上述充电控制器连接。
在本申请中,降压单元可以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也可以是DC-DC变换器(Direct-Current-Direct-Current converter,一种转变输入直流电压为设定直流电压并输出的电压转换器)。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具有接入检测引脚;该接入检测引脚与上述充电连接,用于检测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第一用电设备。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第一用电设备时该接入检测引脚的电压值不等于预设电压阈值,否则该接入检测引脚的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上述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串联有检测电阻;该检测电阻的两端分别与上述充电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第二用电设备。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第二用电设备时,该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不为零,否则该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为零。
结合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充电控制器包括反馈引脚FB、第一正数据引脚DP1、第一负数据引脚DM1、第二正数据引脚DP2、第二负数据引脚DM2、电压检测引脚CC1、正电流检测引脚CTR+、负电流检测引脚CTR-、第一控制引脚VOUT1G、第二控制引脚VOUT2G、第三控制引脚VOUT3G,其中,
上述反馈引脚FB与供电电源连接,用于根据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触发供电电源调整输入上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
上述第一正数据引脚DP1与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正数据引脚dp1连接,上述第一负数据引脚DM1与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负数据引脚dm1连接,该第一正数据引脚DP1和该第一负数据引脚DM1用于与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以获取通过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信息;
上述电压检测引脚CC1与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入检测引脚连接,用于检测该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上述第一用电设备;
上述第二正数据引脚DP2与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正数据引脚dp2连接,上述第二负数据引脚DM2与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负数据引脚dm2连接,该第二正数据引脚DP2和该第二负数据引脚DM2用于与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以获取通过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
上述正电流检测引脚CTR+与上述检测电阻的一端连接,上述负电流检测引脚CTR-与上述检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中该检测电阻的一端与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连接,该检测电阻的另一端与上述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连接,上述正电流检测引脚CTR+和上述负电流检测引脚CTR-用于根据上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差是否为零,确定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上述第二用电设备;
上述第一控制引脚VOUT1G与上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充电支路导通以对第一用电设备充电;
上述第二控制引脚VOUT2G与上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上述第三控制引脚VOUT3G与上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该第二控制引脚VOUT2G和该第三控制引脚VOUT3G用于控制上述第三充电支路导通、第四充电支路断开得到上述第二充电支路,或控制上述第三充电支路和上述第二充电支路导通得到上述第二充电支路以以对上述第二用电设备充电。
在本申请中,充电控制器可以通过电压检测引脚CC1对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进行检测,可减少充电控制器的引脚数量,并且检测电路简单,电路稳定性高。充电控制器可以通过正电流检测引脚CTR+和负电流检测引脚CTR-对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进行检测,检测的准确程度只与检测电阻的阻值有关,不管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多小都可以准确检测到用电设备的接入,即可以准确地对小电流用电设备的接入进行检测,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结合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为USB-C接口,上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为USB-A接口。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芯片,该充电控制芯片适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上述用电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适用于充电设备。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充电设备10连接供电电源11并对外提供至少两个充电接口,该至少两个充电接口包括第一类型充电接口101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102。这里的第一类型充电接口101可以是USB-C充电接口、第二类型充电接口102可以是USB-A充电接口,或者第一类型充电接口101是USB-A充电接口、第二类型充电接口102为USB-C充电接口,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为方便描述可简称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具有不同类型充电接口的用电设备12的充电场景中,用电设备12例如可以是手机121、笔记本电脑122、平板电脑123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10可以具体表现为用电设备12的电源适配器,比如充电设备10可以是手机121、笔记本电脑122或平板电脑123出厂配置的电源适配器,该电源适配器也可以设置于车辆中,即可以具体表现为车载电源适配器,用于为上述各种表现形式的用电设备进行充电。为方便描述,上述各种表现形式的用电设备将统一以用电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各种表现形式的充电设备将以充电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设备进行示例性说明。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充电设备20包括充电控制器200、至少两个充电接口以及至少三个充电支路,该至少两个充电接口包括第一类型充电接口204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205,其中,充电控制器200连接供电电源21,供电电源21与上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例如供电电源21分别与第一充电支路201的输入端、第三充电支路202的输入端以及第四充电支路203的输入端连接。该至少三个充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充电接口连接,一个充电支路至少对应一个充电接口,上述至少两个充电接口连接充电控制器200,即第一类型充电接口204连接充电控制器200,第二类型充电接口205也连接充电控制器200。
下面结合具体的电路原理图对上述充电设备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充电设备30包括充电控制器300、第一充电支路301、第三充电支路302、第四充电支路303、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
充电控制器300中可以包括内置多种快充协议的快充芯片。充电控制器30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充电控制器30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充电控制器300可以包括多个引脚。例如,反馈引脚FB、第一正数据引脚DP1、第一负数据引脚DM1、第二正数据引脚DP2、第二负数据引脚DM2、电压检测引脚CC1、正电流检测引脚CTR+、负电流检测引脚CTR-、第一控制引脚VOUT1G、第二控制引脚VOUT2G、第三控制引脚VOUT3G等。
反馈引脚FB与供电电源31连接,用于根据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触发供电电源31调整输入第一充电支路301、第三充电支路302和第四充电支路303的充电电流值。
第一正数据引脚DP1与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正数据引脚dp1连接,第一负数据引脚DM1与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负数据引脚dm1连接,第一正数据引脚DP1和第一负数据引脚DM1用于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建立通信,即充电控制器300与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建立通信,以获取通过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信息。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充电支路301中设有第一开关管Q1;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作为第一充电支路301的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作为第二充电支路301的输出端,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充电控制器300连接,例如充电控制器300的第一控制引脚VOUT1G与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充电支路301导通以对第一用电设备充电。
进一步的,第一充电支路301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用于滤除供电电源31的纹波干扰,第一电容C1的摆放位置应靠近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充电支路302与第四充电支路303并联。第三充电支路302中设有降压单元U2和第二开关管Q2,其中降压单元U2与第二开关管Q2串联在第三充电支路302中,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与充电控制器300连接,例如充电控制器300的第二控制引脚VOUT2G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可选的,降压单元U2可以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也可以是DC-DC变换器(Direct-Current-Direct-Current converter,一种转变输入直流电压为设定直流电压并输出的电压转换器)。第四充电支路303中设有第三开关管Q3。第三开关管Q3的输入端作为第三充电支路303的输入端,第三开关管Q3的输出端作为第四充电支路303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与充电控制器300连接,例如充电控制器300的第三控制引脚VOUT3G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控制引脚VOUT2G控制第三充电支路302导通时,第三控制引脚VOUT3G控制第四充电支路303关断;或第二控制引脚VOUT2G控制第三充电支路302导通时,第三控制引脚VOUT3G也控制第四充电支路303导通。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可以为USB-C接口,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具有接入检测引脚cc1,检测引脚cc1与充电控制器300的电压检测引脚CC1连接,用于检测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是否接入第一用电设备。若接入检测引脚cc1的电压值不等于预设电压阈值,则确定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接入第一用电设备,否则确定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没有接入第一用电设备。换句话说,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接入第一用电设备时该接入检测引脚cc1的电压值不等于预设电压阈值,否则该接入检测引脚cc1的电压值等于预设电压阈值。进一步的,可以在充电控制器300的电压检测引脚CC1处设置电容C2,用于稳定接入检测引脚cc1传输至充电控制器300的电压幅值。
可选的,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可以在接地引脚GND1与充电控制器300的接地引脚之间串联电阻R1,且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充电控制器300的CSN和CSP引脚,用于进一步检测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是否接入第一用电设备。若电阻R1两端的电压差不为零,则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接入第一用电设备。
第二正数据引脚DP2与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的正数据引脚dp2连接,第二负数据引脚DM2与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负数据引脚dm2连接,第二正数据引脚DP2和第二负数据引脚DM2用于与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建立通信,即充电控制器300与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建立通信,以获取通过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可以为USB-A充电接口。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可以在接地GND3与充电设备30的接地引脚之间串联有检测电阻R2,充电设备30的接地引脚为充电控制器300的接地引脚。充电控制器300的正电流检测引脚CTR+与检测电阻R2的一端连接,负电流检测引脚CTR-与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检测电阻R2的一端与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的接地引脚GND3连接,检测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充电设备30的接地引脚连接,正电流检测引脚CTR+和负电流检测引脚CTR-用于根据检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是否为零,确定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是否接入第二用电设备。若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不为零,则确定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接入第二用电设备,否则确定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没有接入第二用电设备。换句话说,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第二用电设备时,检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不为零,否则检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为零。
为方便理解,下面将对充电设备30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具体实现原理进行简单说明: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接入用电设备(为方便描述,可以第一用电设备进行说明)且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这里预设电流阈值可以是30mA,即该第一用电设备是重载)时,充电控制器300可根据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触发供电电源31调整其输出电流,供电电源31的输出电流不小于30mA,并向第一充电支路输出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此时供电电源31输入第一充电支路301的充电电流值不小于30mA,第一充电支路301可作为快速充电支路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充电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一开关管Q1导通,从而导通第一充电支路301,以通过第一充电支路301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接入用电设备(为方便描述,可以第二用电设备进行说明),此时无论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为方便描述,可以目标充电电流值进行说明)与预设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即无论此时第二用电设备是重载还是轻载),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时提供的是普通充电电源。假设此时通过第二充电支路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第二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充电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从而导通第三充电支路302(第四充电支路303为关断状态),此时第三充电支路302作为第二充电支路以对第二用电设备充电。此时第三充电支路302中的降压单元U2用于将供电电源31输入第三充电支路的充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得到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此时第三充电支路302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小于第一充电支路301输出至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即第一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或简称快充),第二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或简称普充)。进一步的,当第一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且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电池的荷电状态值大于预设荷电状态阈值,即代表第一用电设备已充满电,此时断开第一充电支路301以停止对第一用电设备充电。此时充电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一开关管Q1关断,从而断开第一充电支路301以停止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可选的,充电控制器300可以将第四充电支路303确定为第二充电支路,关断第三充电支路302并导通第四充电支路303,此时将供电电源31输入第一充电支路301的充电电流值输入至第二充电支路。充电控制器300可以关断第二开关管Q2以及导通第三开关管Q3以为第二用电设备充电。或者充电控制器300可根据第二用电信息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值,当该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该第二用电设备是重载)时,此时供电电源31的输出电流同时输入至第三充电支路302和第四充电支路303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此时充电控制器300可以同时导通第二开关管Q2并导通第三开关管Q3以为第二用电设备充电。可以理解,第一用电设备满电后停止充电,既可以按照输入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输入至第二用电设备,也可以按照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即目标充电电流值)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
当第一类型充电接口304接入第一用电设备且该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这里预设电流阈值可以是30mA,即该第一用电设备是轻载)时,充电控制器300可根据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触发供电电源31调整其输出电流,并向第一充电支路301输出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此时供电电源31输入第一充电支路301的充电电流值小于30mA,第一充电支路301可作为普通充电支路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充电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一开关管Q1导通,从而导通第一充电支路301,以通过第一充电支路301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此时充电控制器300在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接入第二用电设备的情况下,判断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即目标充电电流值)与预设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即判断该第二用电设备是重载还是轻载)。
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接入第二用电设备且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该第二用电设备是重载)时,此时供电电源31的输出电流同时输入至第三充电支路302和第四充电支路303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此时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大于第一充电支路301的充电电流值,即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第二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充电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同时导通,从而同时导通第三充电支路302和第四充电支路303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
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305接入第二用电设备且目标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该第二用电设备是轻载)时,此时供电电源31的输出电流输入至第三充电支路302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此时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但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和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均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第二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第二用电设备也采用普通充电。充电控制器300可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从而导通第三充电支路302,此时第三充电支路302确定为第二充电支路。
下面将结合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适用于上述图1至图3所示的充电设备的充电方法进行示例说明。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0、充电控制器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包括充电接口有负载接入或没有负载接入。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可以由各充电接口各自的工作参数来衡量。示例性的,各充电接口具有多个引脚,各充电接口的工作参数可以包括引脚电压、引脚电流和/或引脚阻抗等,可以理解,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由引脚电压、引脚电流和/或引脚阻抗来确定。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由引脚电压来确定。比如,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具有接入检测引脚cc1。充电控制器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可以具体实现为:充电控制器采集接入检测引脚cc1的电压,若接入检测引脚cc1的电压值不等于预设电压阈值,则确定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用电设备。充电控制器具有数模转换功能,可以采集接入检测引脚cc1的模拟电压,并将该模拟电压转换为接入检测引脚cc1的电压值。预设电压阈值可以根据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类型确定。示例性的,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可以是USB-C接口,此时预设电压阈值可以是在1.65V上下浮动预设范围的任意值,例如1.68V、1.70V、1.63V等,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的,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可以得出,将预设电压阈值设置为1.68V时,检测得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5%,即100次的插拔中,有95次可以正确判断出是否接入用电设备该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将电压预设阈值设置为1.65V时,检测得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的准确只能达到80%。在本申请中,只需要充电控制器的电压检测引脚CC1与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入检测引脚cc1连接,然后采集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入检测引脚cc1的电压即可确定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此时对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检测只需要占用充电控制器的一个引脚资源,操作简单,可以减少充电控制器的引脚数量,可简化电路结构,从而可提高充电设备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由引脚电流来确定。比如,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串联有检测电阻R2。充电控制器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可以具体实现为:充电控制器采集检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当检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不为零时,确定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用电设备。
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可以是USB-A接口。在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没有接入用电设备时,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没有电流通过(换句话说,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的引脚电流为零),此时没有电流经过检测电阻R2,则检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差为零。可选的,可以将电流表、万用表等串联在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的电流为零,也说明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没有接入用电设备;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的电流不为零,则说明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用电设备。在本申请中,通过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差来确定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检测的准确程度只与检测电阻的阻值有关,不管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多小都可以准确检测到用电设备的接入,即可以准确地对小电流用电设备的接入进行检测,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S401、当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同时接入用电设备时,充电控制器根据该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信息,导通第一充电支路以对第一用电设备充电。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控制器经过步骤S400确定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同时接入用电设备之后,充电控制器分别向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发送通信建立请求,以请求与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在与充电控制器建立通信后,可向充电控制器发送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信息,第一用电信息用于确定基于供电电源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第一用电设备是接入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用电设备。同理的,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在与充电控制器建立通信后,向充电控制器发送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第二用电设备是接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用电设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用电信息包括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即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由第一用电设备发送至充电控制器。充电控制器根据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触发供电电源调整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并导通该第一充电支路,此时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第一充电支路可作为快速充电支路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充电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开关管Q1导通,从而导通第一充电支路,以通过第一充电支路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是由充电控制器确定的。比如第一用电设备内置有可进行充电的电池。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与该第一用电设备内置的电池电量呈负相关。充电控制器可以采集第一用电设备内置的电池电量,基于预先存储的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与电池电量的曲线确定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
进一步的,充电控制器中设置有引脚FB,该引脚FB将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发送至供电电源。该供电电源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调节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进一步的,该供电电源调节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压值。比如,该供电电源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为2A,对应的充电电压值可以为9V,或者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为5A,对应的充电电压值可以为12V。
S402、充电控制器根据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导通第二充电支路以对第二用电设备充电,该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由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第二用电信息确定。
下面结合图5对如何具体根据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导通第二充电支路进行示例性说明。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充电控制器根据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导通第二充电支路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S4021、充电控制器判断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若是,执行步骤S4022a,否则执行步骤S4022b。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控制器由步骤S401获取到第一用电信息,该第一用电信息包括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预设电流阈值用于划分各充电接口接入的用电设备是重载或轻载,可以理解为该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相对于预设电流阈值来说是偏大还是偏小。比如,将预设电流阈值设置为30mA,当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不小于30mA,则认为第一用电设备是重载,第一充电支路是快速充电支路;当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小于30mA,则认为第一用电设备是轻载,第一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
S4022a、当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充电控制器将第三充电支路确定为第二充电支路,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并关断第四充电支路。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与供电电源之间并联有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充电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以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同时控制第三开关管Q3断开以关断第四充电支路,以将第三充电支路确定为用以为第二用电设备充电的第二充电支路。第三充电支路中设有降压单元,该降压单元用于将供电电源输入第三充电支路的充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得到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当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第一充电支路是快速充电支路时,此时,供电电源输入第三充电支路得到的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小于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即第一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第二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在本申请中,可以对第一用电设备和第二用电设备采用不同的充电方式,即各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可以不同,可以提高供电电源的供电效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充电支路是快速充电支路时,该第一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可以为9V、12V、15V或者20V中的一种;此时第二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第三充电支路中包括降压单元,当第三充电支路作为第二充电支路用以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时,降压单元可以将供电电源输入第三充电支路的电压降低至5V,即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可以为5V。可以理解,快速充电支路输出至用电设备的电压大于普通充电支路。
进一步的,当第一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第二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时,充电控 制器可以实时获取第一用电设备的状态信息以判断第一用电设备是否充满电。示例性的, 充电控制器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并关断第四充电支路之后,可以通过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向第 一用电设备发送状态信息获取请求,触发第一用电设备在接收到该状态信息获取请求的情 况下,发送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电池的额定容量Q和
Figure 303099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第一电池的电池电压,
Figure 216828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为 导通第一充电支路的时刻。该状态信息获取请求可以具体实现为充电控制器在预设时间段 内持续向第一用电设备发送高电平。
充电控制器基于预设的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
Figure 429635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第一电 池的电池电压确定第一电池在
Figure 915849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188698DEST_PATH_IMAGE002
。具体实现中,充电控制器中存 储有预设的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值一一对应,根据
Figure 652041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第一电池的电池电压可以查找到第一电池在
Figure 913213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20977DEST_PATH_IMAGE002
第一充电支路串联有电流传感器,该电流传感器用于实时感测第一充电支路的充 电电流。充电控制器通过第一充电支路中串联的电流传感器获取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 值I,并计算第一电池在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464728DEST_PATH_IMAGE003
,第t时刻为
Figure 851585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之后的任一时刻,其 中,第一电池在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202932DEST_PATH_IMAGE003
满足:
Figure 493099DEST_PATH_IMAGE006
当第一电池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278390DEST_PATH_IMAGE003
大于预设荷电状态阈值,即代表第一用电 设备已充满电,则断开第一充电支路以停止对第一用电设备充电。充电控制器可以控制第 一开关管Q1关断以断开第一充电支路。
此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按照输入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输入至第二用电设备,即将第四充电支路确定为第二充电支路,关断第三充电支路并导通第四充电支路;即充电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管Q2关断并导通第三开关管Q3。在本申请中,当第一用电设备充满电时,可将第一充电支路断开,可以减少第一充电支路的元器件(例如第一开关管Q1)的工作损耗,避免第一用电设备出现过充,可提高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安全性,延长第一用电设备的寿命。
可选的,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控制器根据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即目标充电电流值)触发供电电源重新调整其输出电流,按照目标充电电流值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即根据第二用电信息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值,当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同时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大于第一充电支路电流值。即充电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同时导通。在本申请中,可以在第一用电设备充满电的情况下,重新调整供电电源的输出电流,改变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加快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
S4022b、当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充电控制器根据第二用电信息确定的目标充电电流值,并判断该目标充电电流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充电控制器与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之后,可以接收第二用电设备发送的第二用电信息,该第二用电信息包括该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即目标充电电流值。充电控制器可以根据该目标充电电流值,判断该目标充电电流值是否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023a,否则执行步骤S4023b。
S4023a、当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充电控制器同时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得到第二充电支路。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经过步骤S4022b之后,确定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此时该第一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即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基于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确定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是重载,此时供电电源的输出电流同时输入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用以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大于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即第二充电支路是快速充电支路,第二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此时,充电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同时导通,从而同时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得到第二充电支路。可以理解,此时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是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的电流之和。在本申请中,在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的情况下,对第二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即第一用电设备和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可以不同,操作灵活,可提高供电电源的供电效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时,该第一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可以为5V;此时将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确定为用以为第二用电设备充电的第二充电支路是快速充电支路,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中包括升压单元,当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用以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升压单元可以将供电电源输入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的电压升高至9V、12V、15V或者20V中的一种,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升高电压后的支路两端电压相同,即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可以为9V、12V、15V或者20V中的一种。
S4023b、当目标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充电控制器将第三充电支路确定为第二充电支路,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并关断第四充电支路。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经过步骤S4022b之后,确定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此时该第一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即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基于目标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确定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是轻载,此时供电电源的输出电流输入至第三充电支路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用以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此时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和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均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第二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第二用电设备也采用普通充电。此时,充电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并控制第三开关管Q3关断,从而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并关断第四充电支路。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充电支路和第二充电支路都是普通充电支路时,即第一用电设备和第二用电设备均采用普通充电,该第一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可以为5V,该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也可以为5V。
在本申请中,充电控制器可按照至少两个类型充电接口接入设备的用电信息来进行充电,当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第一用电设备且该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该第一用电设备是重载)时,充电控制器可根据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触发供电电源调整其输出电流,并向第一充电支路输出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此时输入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第一充电支路可作为快速充电支路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第二用电设备,此时无论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即目标充电电流值)与预设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即无论此时第二用电设备是重载还是轻载),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时提供的是普通充电电源,用以向第二用电设备充电的第二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此时充电控制器可以导通第三充电支路并关断第四充电支路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第三充电支路中的降压单元可以将供电电源输入第三充电支路的充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得到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此时第三充电支路输出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小于第一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值,即第一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第二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
当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有第一用电设备且该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该第一用电设备是轻载)时,充电控制器可根据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触发供电电源调整其输出电流,并向第一充电支路输出第一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此时供电电源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第一充电支路可作为普通充电支路为第一用电设备充电。此时充电控制器在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第二用电设备的情况下,判断第二用电设备所需的充电电流值(即目标充电电流值)与预设电流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即判断该第二用电设备是重载还是轻载)。
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有第二用电设备且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该第二用电设备是重载)时,供电电源的输出电流同时输入至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此时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大于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即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第二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
若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有第二用电设备且目标充电电流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该第二用电设备是轻载)时,供电电源的输出电流输入至第三充电支路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可以理解,此时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但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和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均小于预设电流阈值,即第二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第一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第二用电设备也采用普通充电。
进一步的,在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的情况下,充电控制器可以判断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是否小于截止电流阈值,即判断第一用电设备是否充满电。当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截止电流阈值时,则代表第一用电设备已充满电,此时充电控制器可以断开第一充电支路,并断开第三充电支路以及导通第四充电支路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充电控制器可以根据目标充电电流值触发供电电源重新调整其输出电流为目标充电电流值,并向第四充电支路输出该目标充电电流值的电流,即第四充电支路输出至第二用电设备的电流为目标充电电流。可以理解,第一用电设备满电后停止充电,可以按照目标充电电流值对第二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当目标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用以为第二用电设备充电的第四充电支路是普通充电支路,第二用电设备采用普通充电;当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用以为第二用电设备充电的第四充电支路是快速充电支路,第二用电设备采用快速充电。
实施本申请,可以按照至少两个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入设备的用电信息来进行充电,提高充电效率,灵活性好,适用性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芯片,该充电控制芯片适用于图1和图5所描述的充电设备,该充电控制芯片可以执行上述图4和图5所描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图4和图5所描述的方法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方法适用于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对外提供至少两个充电接口,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接口包括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与供电电源之间串联有第一充电支路,所述第一充电支路中设有第一开关管,所述充电控制器包括反馈引脚FB、第一正数据引脚DP1、第一负数据引脚DM1、第二正数据引脚DP2、第二负数据引脚DM2,所述充电控制器通过所述反馈引脚FB连接所述供电电源,所述第一正数据引脚DP1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正数据引脚dp1连接,所述第一负数据引脚DM1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负数据引脚dm1连接,所述第一正数据引脚DP1和所述第一负数据引脚DM1用于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所述第二正数据引脚DP2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正数据引脚dp2连接,所述第二负数据引脚DM2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负数据引脚dm2连接,所述第二正数据引脚DP2和所述第二负数据引脚DM2用于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所述充电控制器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所述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所述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
当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同时接入用电设备时,所述充电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正数据引脚DP1和所述第一负数据引脚DM1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并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收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用电信息,所述第一用电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器通过所述反馈引脚FB将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供电电源,触发所述供电电源调整输入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并导通第一充电支路的第一开关管以对所述第一用电设备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导通第二充电支路以对所述第二用电设备充电,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由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或所述第二用电信息确定;
其中,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与所述供电电源之间并联有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所述第三充电支路中设有降压单元和第二开关管,所述降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串联在所述第三充电支路中,所述第四充电支路中设有第三开关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导通第二充电支路包括:
当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不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确定为所述第二充电支路,导通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的第二开关管并关断所述第四充电支路的第三开关管,通过所述降压单元将所述供电电源输入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的充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得到输出至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
所述导通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的第二开关管并关断所述第四充电支路的第三开关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充电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上设置的通信总线或者通过Wifi或者蓝牙向所述第一用电设备发送状态信息获取请求,触发所述第一用电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状态信息获取请求的情况下,发送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电池的额定容量Q和
Figure 537571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所述第一电池的电池电压,所述
Figure 336900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为导通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第一开关管的时刻;
所述充电控制器基于预设的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
Figure 860285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所述第一电池的电池电压确定所述第一电池在所述
Figure 352446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656388DEST_PATH_IMAGE002
所述充电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支路中串联的电流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I,并计算所述第一电池在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993829DEST_PATH_IMAGE003
,第t时刻为
Figure 637300DEST_PATH_IMAGE001
时刻之后的任一时刻,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在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37713DEST_PATH_IMAGE003
满足:
Figure 828951DEST_PATH_IMAGE004
当所述第一电池第t时刻的荷电状态值
Figure 970083DEST_PATH_IMAGE005
大于预设荷电状态阈值,所述充电控制器则断开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第一开关管以停止对所述第一用电设备充电;
所述充电控制器将所述第四充电支路确定为所述第二充电支路,关断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的第二开关管并导通所述第四充电支路的第三开关管;或者,
所述充电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正数据引脚DP2和所述第二负数据引脚DM2用于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并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收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所述第二用电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并通过所述反馈引脚FB将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供电电源,触发所述供电电源重新其输出电流以得到目标充电电流值,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值为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当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所述预设电流阈值时,同时导通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的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充电支路的第三开关管以得到所述第二充电支路,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电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支路输出至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为9V、12V、15V或者20V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充电支路输出至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压为5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的第二用电设备的第二用电信息,导通第二充电支路包括:
当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用电信息确定目标充电电流值;
当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值不小于所述预设电流阈值时,同时导通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的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四充电支路的第三开关管以得到第二充电支路,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电流值;
当所述目标充电电流值小于所述预设电流阈值时,将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确定为所述第二充电支路,导通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的第三开关管并关断所述第四充电支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具有接入检测引脚;
所述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所述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所述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包括:
采集所述接入检测引脚的电压;
若所述接入检测引脚的电压值不等于预设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用电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所述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串联有检测电阻;
所述采集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根据所述各充电接口的负载状态确定所述各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用电设备包括:
采集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当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差不为零时,确定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接入用电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为USB-C接口,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为USB-A接口。
7.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控制器、至少两个充电接口以及至少三个充电支路,所述至少两个充电接口包括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和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其中,所述充电控制器包括反馈引脚FB,第一正数据引脚DP1、第一负数据引脚DM1、第二正数据引脚DP2、第二负数据引脚DM2,所述充电控制器通过所述反馈引脚FB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一正数据引脚DP1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正数据引脚dp1连接,所述第一负数据引脚DM1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负数据引脚dm1连接,所述第一正数据引脚DP1和所述第一负数据引脚DM1用于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所述第二正数据引脚DP2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正数据引脚dp2连接,所述第二负数据引脚DM2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负数据引脚dm2连接,所述第二正数据引脚DP2和所述第二负数据引脚DM2用于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建立通信,所述供电电源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充电接口连接,一个充电支路至少对应一个充电接口,所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中包括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与所述供电电源之间串联的第一充电支路,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与所述供电电源之间并联的第三充电支路和第四充电支路,所述第一充电支路中设有第一开关管和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三充电支路中设有降压单元和第二开关管,所述降压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管串联在所述第三充电支路中,所述第四充电支路中设有第三开关管,所述降压单元用于将所述供电电源输入所述第三充电支路的充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以得到输出至所述第二用电设备的充电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充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充电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四充电支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四充电支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充电控制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具有接入检测引脚;
所述接入检测引脚与所述充电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第一用电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与所述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之间串联有检测电阻;
所述检测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第二用电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器还包括电压检测引脚CC1、正电流检测引脚CTR+、负电流检测引脚CTR-、第一控制引脚VOUT1G、第二控制引脚VOUT2G、第三控制引脚VOUT3G,其中,
所述反馈引脚FB用于将用电设备的充电所需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发送至所述供电电源,触发供电电源调整输入所述至少三个充电支路的充电电流值;
所述电压检测引脚CC1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入检测引脚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所述第一用电设备;
所述正电流检测引脚CTR+与所述检测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负电流检测引脚CTR-与所述检测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检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的接地引脚连接,所述检测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设备的接地引脚连接,所述正电流检测引脚CTR+和所述负电流检测引脚CTR-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差是否为零,确定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是否接入所述第二用电设备;
所述第一控制引脚VOUT1G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充电支路导通以对第一用电设备充电;
所述第二控制引脚VOUT2G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引脚VOUT3G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引脚VOUT2G和所述第三控制引脚VOUT3G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充电支路导通、第四充电支路断开得到所述第二充电支路,或控制所述第三充电支路和所述第二充电支路导通得到所述第二充电支路以对所述第二用电设备充电。
13.根据权利与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型充电接口为USB-C接口,所述第二类型充电接口为USB-A接口。
14.一种充电控制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适用于如权利要求7-1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设备中的充电控制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057326.XA 2020-09-29 2020-09-29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Active CN1119007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7326.XA CN111900781B (zh) 2020-09-29 2020-09-29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CN202110346539.2A CN114336816A (zh) 2020-09-29 2020-09-29 充电方法和相关充电设备及相关充电控制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7326.XA CN111900781B (zh) 2020-09-29 2020-09-29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6539.2A Division CN114336816A (zh) 2020-09-29 2020-09-29 充电方法和相关充电设备及相关充电控制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00781A CN111900781A (zh) 2020-11-06
CN111900781B true CN111900781B (zh) 2021-02-09

Family

ID=7322411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6539.2A Pending CN114336816A (zh) 2020-09-29 2020-09-29 充电方法和相关充电设备及相关充电控制芯片
CN202011057326.XA Active CN111900781B (zh) 2020-09-29 2020-09-29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6539.2A Pending CN114336816A (zh) 2020-09-29 2020-09-29 充电方法和相关充电设备及相关充电控制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33681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6566B (zh) * 2021-11-22 2023-04-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通用接线端的电路结构
CN116699296B (zh) * 2023-08-08 2023-10-31 辰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负载检测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6742761B (zh) * 2023-08-10 2023-1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3397A (zh) * 2008-06-25 2008-11-12 河北工业大学 锂离子电池组剩余电能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2064588A (zh) * 2011-01-27 2011-05-18 周桂宝 电动车蓄电池自跟踪自适应式充电维护器
CN204068306U (zh) * 2014-06-28 2014-12-3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的充电系统
US10141739B1 (en) * 2015-05-26 2018-11-27 The Watt Stopper, Inc.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DC power to and controlling building devices
CN206775170U (zh) * 2017-04-17 2017-12-19 东莞市隆佳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多输出接口功率调节控制充电装置
CN208461526U (zh) * 2018-08-10 2019-02-01 海能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器
CN209088602U (zh) * 2018-09-11 2019-07-09 深圳市德立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智能分配功率的快充型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6816A (zh) 2022-04-12
CN111900781A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0781B (zh) 充电方法、充电设备及充电控制芯片
CN115001063B (zh) 充放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2784793U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
US20160079776A1 (en) Charge/discharge device
CN105429279B (zh) 一种用电设备的供电系统及其进行供电的方法
US11290801B2 (en) Headset charging system and headset charging method
CN109510272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电路
CN112994105A (zh)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功率控制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3452100A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888897A (zh)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装置及电源适配器
CN107733000B (zh) 充电方法和充电器
CN102231769A (zh) 一种手机过放电池开机的实现方法及手机
CN110620406A (zh) 电池的快速充电方法、充电装置、待充电设备和充电系统
CN108377014A (zh) 一种防手机过充的智能插座检测系统
CN109494819A (zh) 一种充电器和充电方法
CN114567054A (zh)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239672B2 (en) Monitoring charging efficiency of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via a power bank
CN114759638A (zh) 基于耳机充电仓电量的控制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209748232U (zh) 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
CN103248099A (zh) 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电路
CN115378057A (zh)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706422A (zh) 充电系统、充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278326U (zh) 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电路
CN112180269A (zh) 一种电池包接入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3746153A (zh) 充电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3104, block a, building 8, Shenzh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Valley, Dashi 1st Road, Xili community,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gjix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1301, building A2, Kexing Science Park, No.15 Keyuan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