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7054A -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7054A
CN114567054A CN202210332768.3A CN202210332768A CN114567054A CN 114567054 A CN114567054 A CN 114567054A CN 202210332768 A CN202210332768 A CN 202210332768A CN 114567054 A CN114567054 A CN 1145670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ubsystem
charger
charging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327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睿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327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70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7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70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batteries; for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6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hunting, discharge or bypass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8Overvolta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2The other DC source being a battery actively interacting with the first one, i.e. battery to battery char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对于配置有电池容量不同的双电池系统的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该设备状态下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的工作参数,有针对性地确定出当前适用于这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从而按照该目标控制模式,及时调整电池容量较小的第一电池子系统中的电池保护电路状态,对应调整该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结合动态获得的工作参数,对两个电池进行的充放电控制,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充电速度,避免一个电池未充满另一个电池充满或过充,且保证放电过程中两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减少效率损失。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要涉及电源管理应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很多配置有双电池系统的电子设备,该双电池系统包含的两个电池可以采用串联或并联连接充电,以满足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
然而,在如折叠手机等内部空间较小电子设备对双电池系统应用中,因这类电子设备内部空间有限,极大限制了两个电池的充电方式和充电速度,影响了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容量;
基于所述设备状态、所述第一工作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参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
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包括: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方式,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充电的均衡充电方式。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设备状态、所述第一工作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参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设备状态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工作温度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工作温度;
检测到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和所述第二工作温度均位于快充温度区间,启动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同步快充模式;
检测到所述第一工作温度或所述第二工作温度位于所述快充温度区间,启动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异步快充模式;其中,在所述异步快充模式下,工作温度位于所述快充温度区间内的电池子系统启动快充模式,工作温度超过所述快充温度区间的电池子系统启动非快充模式;
如果所述设备状态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启动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模式。
可选的,所述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均进入充电状态,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断开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系统充电器之间的充电通路;
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所述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以维持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电压差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器是指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器,所述第二充电器是指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充电器,且所述第一充电器和所述第二充电器均由所述系统充电器供电;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可选的,所述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模式为电压均衡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电压均衡状态;在所述电压均衡状态下,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电压均衡电阻处于工作状态;
获得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电压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电压之间的动态电压差;
基于所述动态电压差,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之间进行均衡充电;
确定所述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调整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系统供电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接入系统充电器,能够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动态电压差,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之间进行相互均衡充电,包括: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系统运行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二电压阈值,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系统运行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大于第三电压阈值,调整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并输出充电提示信息;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电压阈值,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均包含对应电池子系统的电池电压、充电电流、工作温度以及电池内阻;
所述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所述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包括:
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之间的动态参数差,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充电控制参数,以及针对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充电控制参数;
按照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
按照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容量;
目标控制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设备状态、所述第一工作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参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
电压均衡控制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包括: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方式,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充电的均衡充电方式。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池子系统、第二电池子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之间电路连接的连接器,系统充电器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配置有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系统充电器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以改变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
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系统充电器连接,所述系统充电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系统;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容量;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系统连接,用于实现如上述的控制方法。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包含第一电池、第一电池检测电路以及第一充电器;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包括第二电池、第二电池检测电路以及第二充电器;
所述第一电池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第一充电器以及所述控制器,用于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
所述第二电池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池、所述系统充电器、第二充电器以及所述控制器,用于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第一充电器、所述系统充电器以及所述控制器,用于受控于所述控制器,在处于断路状态下,断开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系统充电器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在处于电压均衡状态下,实现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之间进行均衡充电。
可选的,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压均衡支路和电流防灌支路,其中:
所述电压均衡支路包括均衡电阻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关闭状态,确定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电压均衡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电池接入所述系统充电器;所述开关电路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电流防灌支路处于断路状态,确定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系统充电器断开;
所述电流防灌支路包含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系统充电器的单向导通组件,且所述单向导通组件的导通方向为从所述第一电池到所述系统充电器方向。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对于配置有电池容量不同的双电池系统的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该设备状态下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的工作参数,有针对性地确定出当前适用于这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从而按照该目标控制模式,及时调整电池容量较小的第一电池子系统中的电池保护电路状态,对应调整该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结合动态获得的工作参数,对两个电池进行的充放电控制,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充电速度,避免一个电池未充满另一个电池充满或过充,且保证放电过程中两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减少效率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装置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电子设备配置的双电池系统,若两个电池子系统采用串联充电方式,因输入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充电电流相同,要求两个电池容量规格必须完全一致,但因如折叠屏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限,电子设备的主板所在折叠部分还会占用一部分空间,使得上下两个折叠部分空间不同,为实现电池容量最大化,在不同折叠空间内装配的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电池容量不同,因此,这类电子设备的双电池子系统不能采用串联充电方式。
所以,对于如折叠屏手机这类电子设备的双电池系统需要采用并联充电方式,以实现对具有不同电池容量的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控制。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连接外接电源进行充电时,由一个系统充电器为同时为两个电池子系统并联充电,但由于两个电池的容量和内阻等工作参数不同,限制这类电子设备无法实现快充,为减少两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差,需要尽量减小输入的较大电流,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充电速度。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满足目前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提出两个电池独立充电的系统设计,如电池背夹等,实现对两个电池的同步快充;但在两个电池放电时,因两个不同电池容量的电池电压不一致,将会由电池电压较高的电池1升压到某电压值后给电池2充电,再由电池2统一放电,该电池1给电池2充电过程会产生很大的效率损失。
此外,在对折叠机(如折叠屏手机)进行充电,用于连接两个折叠部分的较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印刷电路板)会导致较大电压降,使得两个电池加载的电压不同,这样,在双电池系统的分段充电和恒压充电阶段,需要精准基于电池电压控制电流,避免充电过压风险,但这往往很难实现。若使用小电流充电,无法满足折叠机的快充设计要求。且主板所在折叠区域内的电池子系统的工作温度较高,另一个折叠区域的电池子系统的工作温度往往较低,为了避免温度过高损坏器件,需要按照温度较高一侧的电池状态减少充电电流,也会降低充电速度。
在折叠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两个不同容量的电池老化速度不同,会使得两个电池的内阻变化不同,导致两个电池的充电倍率不同,之后,为了充电安全性,电子设备系统需要按照老化程序较高的电池进行充电,降低了充电速度,限制了快充设计。
所以,对于内部空间较小的折叠屏电子设备的双电池系统,为了解决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FPC连接导致的电压差对充电速度造成的不利影响,满足用户对这类电子设备的快充需求,以及电子设备充放电应用中,因两个电池充电速度不一致,避免一个电池未充满另一个电池充满或过充,以及因电池电压不一致导致电流倒灌问题。本申请提出在较小电池容量的第一电池子系统中配置电池保护电路,用以实现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压均衡,同时防止电流倒灌。
基于此,在电子设备的充/放电状态、关机状态等不同设备状态下,可以灵活选择针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从而按照该目标控制模式,调整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如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方式、第二电池子系统对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均衡充电方式等,进而基于动态获得的工作参数,实现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压均衡,解决因电压不均衡导致的上述各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一可选示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配置有双电池系统的终端,如设叠屏手机等折叠屏设备,或无线耳机等内部空间较小,且两端空间不同的设备等,本申请对电子设备的产品类型不做限制,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电池子系统110、第二电池子系统120、用于实现第一电池子系统110与第二电池子系统120电路连接的连接器130,系统充电器140以及控制器150,其中:
第一电池子系统110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第二电池子系统120的第二电池容量,且相对于第二电池子系统120来说,该第一电池子系统110配置有电池保护电路111,该电池保护电路111可以用于实现该第一电池子系统110与系统充电器140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以改变第一电池子系统110的充电方式,如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方式,或第二电池子系统120为第一电池子系统110充电的均衡充电方式等。
可见,无论是电子设备充电状态、放电状态还是关机状态,并不要求第一电池子系统110一定通过系统充电器140接入电子设备系统,以解决由系统充电器140直接为两个电池子系统进行并联充电,因两个电池子系统工作参数不同,导致两者充电速度不同,两个不同容量的电池产生的电压差过大而导致的如上述各种技术问题,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
第二电池子系统120与系统充电器140连接,由于该系统充电器140连接电子设备系统,系统电源可以直接为第二电池子系统120充电,以实现对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快充需求,且第二电池子系统120也能够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保证电子设备系统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池容量越大体积越大,使得电池容量较大的第二电池子系统120,相对于电池容量较小的第一电池子系统110所占用的空间较大,因此,在折叠屏电子设备装配电子设备时,可以将第一电池子系统110装配至主板所在第一折叠区域,将第二电池子系统120装配至第二折叠区域。其中,第一折叠区域相对于第二折叠区域的空间更小。
以折叠屏手机为例,折叠屏手机的主板通常会装配在底端侧的折叠区域,可以将第一电池子系统110装配在该底端侧的折叠区域,将第二电池子系统120装配在折叠屏手机顶端侧的折叠区域,即将小容量电池装配在折叠屏手机的主板所在折叠部分,以实现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最大化装配。
对于折叠屏电子设备,由于第一电池子系统110与第二电池子系统120分别装配在不同的折叠区域,对此,实现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路连接的连接器130可以是柔性材质构成的印刷电路板FPC,以满足折叠屏电子设备的折叠使用需求,本申请对连接器130的构建及其连接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制,可视情而定。
控制器150可以分别连接第一电池子系统110和第二电池子系统120,按照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实现对这两个电池子系统的控制,如实时或周期性地获得两个电池子系统各地的工作参数,据此确定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合适的目标控制模式,从而按照该目标控制模式,调整第一电池子系统110的充电方式,满足对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快充需求和电压均衡控制需求,避免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电池电压差过大,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关于该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下文方法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器150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对控制器150的类型及其组成结构不做限制,可视情而定。
在本申请提出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电池子系统110还包括第一电池112、第一电池检测电路113以及第一充电器114,同理,第二电池子系统120至少可以包括第二电池121、第二电池检测电路122以及第二充电器123。
第一电池检测电路113连接第一电池112、电池保护电路111、第一充电器114以及控制器150,对于不同器件/电路之间的连接所采用的连接方式和接口类型可能不同,这可以依据各器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池检测电路113可以受控于控制器150,检测第一电池子系统110的第一工作参数,如响应控制器150发送的不同类型工作参数的检测控制指令,获取第一电池子系统110中被检测器件和/或电路的对应类型的第一工作参数。
应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类型工作参数的检测,第一电池检测电路113中可以配置对应的检测器,如温度传感器、电量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阻感应器等,依次用以实现第一电池子系统中的第一电池的第一工作温度、第一电池电量、第一电池电压、第一电池电流以及第一电池内阻等各类工作参数。因此,上述第一工作参数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本段列举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参数,可视情而定,本申请对第一工作参数的内容及其检测方法不做限制。
同理,第二电池检测电路122可以连接第二电池121、系统充电器140、第二充电器123以及控制器150,该第二电池检测电路122可以受控于控制器150,检测第二电池子系统120的第二工作参数。关于第二电池检测电路122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与上文第一电池检测电路113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类似,因此,第二工作参数可以包括但并不局限于第二电池子系统120中的第二电池121的第二工作温度、第二电池电量、第二电池电压、第二电池电流以及第二电池内阻等一种或多种组合参数,本申请对不同第二工作参数的获取方法不做详述。
可见,第一电池子系统110和第二电池子系统120分别具有各自的充电电路,由系统充电器140分别为第一充电器114和第二充电器123供电,以使得第一充电器114可以为第一电池112充电,第二充电器123可以为第二电池121充电,从而满足两个电池的快充需求。需要说明,由于第二电池121还直接连接系统充电器140,所以,在对第二电池121充电时,是由系统充电器140和第二充电器123同时为第二电池121充电,同时也会给第二电池子系统120中的其他器件,甚至是第二电池子系统120所在折叠区域中的其他器件/电路供电(如第二电池检测电路122等),保证这些器件/电路(如过压保护电路、显示屏驱动器等)正常工作。同理,如图2所示,第一充电器114输出端还可以连接第一电池子系统110中的其他器件,如第一电池检测电路113等,满足其他器件的供电需求、
基于上文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组成结构的描述,第一电池子系统110配置的电池保护电路111分别连接第一电池112、第一充电器114、系统充电器140以及控制器150,该电池保护电路111至少包含有断路状态和电压均衡状态。在实际应用中,电池保护电路111受控于控制器150,在处于断路状态下,将断开第一电池112与系统充电器140之间的连接,以使第一充电器114为第一电池112充电,与此同时,系统充电器140和第二充电器123可以为第二电池121充电,通过均衡控制算法,能够可靠实现对第一电池112和第二电池121的同步快充,或对一个电池进行快充,同时另一个电池可以采用非快充模式进行充电,此处对电子设备的整体来看实现了快充,相对于常规充电方式,提高了充电速度。
另外,电池保护电路111受控于控制器150,在处于电压均衡状态下,如电子设备关机状态、装配和维修等状态下,可以实现第一电池112与第二电池121之间的充电连接,这样,在第一电池112与第二电池121之间的电压差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该充电连接通路,实现第一电池112与第二电池121之间的均衡充电,实现两个电池之间的电量均衡。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结合上文对第一电池子系统110中的电池保护电路111的相关描述,如图3所示,上述电池保护电路111可以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压均衡支路和电流防灌支路,其中:
电压均衡支路可以包括均衡电阻R1和开关电路S1,在该开关电路S1处于关闭状态下,可以确定电池保护电路111进入电压均衡状态,结合上文描述,此时可以使得第一电池112接入系统充电器140,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而在开关电路S1处于打开状态且电流防灌支路处于断路状态,可以确定电池保护电路111进入断路状态,结合上文对应部分的描述,此时将断开第一电池112与系统充电器140的连接,由第一充电器114为第一电池112独立充电。关于控制器150对上述开关电路S1的开关状态的控制过程,可以参照下文方法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其中,均衡电阻R1的阻值可以至少依据第一电池112和第二电池121各自的电池内阻、电池容量,充电倍率等一种或多种工作参数确定,以避免第二电池121为第一电池112充电时,第二电池121所提供的供电电压过大,导致第一电池112过充,影响第一电池112的使用寿命等,本申请对该均衡电阻R1的阻值及其结构,以及如何基于均衡电阻R1实现大小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的工作原理不做详述。
电流防灌支路可以包含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池112和系统充电器140的单向导通组件S0,且单向导通组件S0的导通方向为从第一电池112到系统充电器140方向,使得第一电池子系统的供电电流约束为第一电池112输出供电电流至系统充电器140接入的电子设备系统,禁止系统充电器140和第二电池121直接向第一电池112传输供电电流,解决了电子设备放电状态下,两个电池电压不一致时所产生的电流倒灌问题。
需要说明,本申请对电流防灌支路包含的单向导通组件S0的器件类型不作限制,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单向导通的开关二极管S0等,且对于电池保护电路111的包含的两个电压均衡支路和电流防灌支路的电路组成结构,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对应支路结构,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结合上述分析,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的折叠屏电子设备的又一可选示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折叠屏电子设备的第一电池子系统110可以位于主板侧的折叠空间内,第一电池子系统110、系统充电器140和控制器150均可以安装在主板上,关于各部分的布局方式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图4所示的布局结构,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且对于上文实施例各附图所示的电子设备各组成部分布局,并不一定表示各部分在电子设备中的实际布局关系,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各实施例描述的电子设备的电路布局,本申请不做一一详述。
在如图4所示的折叠屏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可以是600mAh(600毫安的电流可以提供一小时)的容量,第二电池可以是2900mAh的容量,但并不局限于这两种容量规格的电池,可以依据电子设备类型及其配置需求确定,本申请以此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控制器150作为电子设备的系统核心,配置有用于连接电子设备中其他器件的各种GPIO(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通用型之输入/输出),如分别连接电池保护电路111中的开关电路S1和开关二极管S0,以及第一充电器114的多个PMIC(Power Management IC,集成电源管理电路)GPIO端口,以及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器件的多个AP(ApplicationProcessor,应用处理器)GPIO端口,根据其他控制需求,控制器150中还可以配置其他端口,本实施例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其中,第一充电器114可以采用但并不局限于SGM41516型号的独立充电路,第二充电器123可以采用但并不局限于BQ25960型号的增压充电器;系统充电器140可以采用但并不局限于PM8350BH型号的充电器,该系统充电器140的电源线可以连接过压保护电路OVP,该过压保护电路OVP的另一端可以连接电源连接器(如USB连接器等),通过该电源连接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外接电源,由外接电源为电子设备充电。
而且,由于第一充电器114和第二充电器123的输入端均可以连接系统充电器140的电源线,以通过该电源线传输电流至第一充电器114和第二充电器123,以使得这两个充电器完成对所在电池子系统的电池的充电。在该充电过程中,控制器150可以按照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控制算法,控制第一充电器114和第二充电器123各自的输出电流/电压,如增大充电器输出电流/电压,加快电池充电速度,满足电池快充需求。本申请对电池快充模式的充电原理详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进入充电状态下,电池保护电路111中的开关电路S1和开关二极管S0均处于断路状态,使得第一电池112断开与系统充电器140的充放电线的连接,之后,控制器150按照上文描述的控制第一充电器114为第一电池112独自充电,与此同时,由于第二电池121与系统充电器140和第二充电器123处于常连状态,使得系统充电器140和第二充电器123联合为第二电池121充电,满足第二电池的不同模式的充电需求,控制实现方法可以参照下文方法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在控制器实现上述控制过程中,需要动态获得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的工作参数,以便据此及时调整针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控制模式,满足相应的控制需求。所以,依据工作参数检测需求,可以在两个电池子系统分别配置各自的电量计(即电量传感器)、电阻感应器、温度传感器等检测器,来实时或周期性检测所在电池子系统的电池电压、内阻以及工作温度等工作参数。图4仅以电池子系统配置电量计和电阻感应器这两种检测器,据此感应到的参数,确定对应电池的电压、电流以及内阻等工作参数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类型的检测器,可以根据需要连接控制器和电池等器件,本申请在此不做详述。关于如图4所示的双电池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参照下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应该理解的是,图1-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如上如图所示的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仍以图4所示的双电池系统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未装配主板的折叠区域内,还可以将显示屏驱动器(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或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半导体)驱动器)、音频功放电路(SmartPA(Power Amplifier,)智能功率发大器)、过压保护电路OVP等器件/电路装配至该折叠区域。此外,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如摄像头、拾音器、指示灯、天线等其他组件,可以依据该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确定,本申请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结合上文各实施例描述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下面将从电子设备的充放电状态、关机状态、装配或售后状态等不同设备状态下,来详细说明控制器对两个不同电池容量的电池子系统的控制过程,实现两个不同容量的电池之间的充放电的电压均衡、同步/异步快充等控制需求,但并不局限于下文实施例描述的控制方法,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本申请不做一一举例详述。
参照图5,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如上文描述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以折叠屏手机为例进行控制步骤的解释,但并不局限于这种折叠屏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51,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装配的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电池容量不同,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容量可以小于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容量。如上述分析,折叠屏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可以装配在主板侧折叠区域,第二电池子系统可以装配在配电板侧折叠区域,关于两个电池子系统的装配位置及其实现过程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
为了监控电子设备及其具有的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地检测设备状态,以及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的工作参数,如对应电池子系统中的电池的电压、电流、容量、内阻、温度等参数,可以由所在电池子系统中配置的对应类型检测器直接感应得到,或基于检测器所感应到的参数计算得到等,本申请对不同类型工作参数的获取方法不做限制,可以参照但并不局限于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
对于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可以包括充电状态、放电状态(即电子设备使用状态)、关机状态、装配/售后状态等,可以依据对应的至少一个器件状态确定;当然,控制器也可以基于所获得的第一工作参数和/或第二工作参数等信息,确定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等,本申请对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的获取方法不做限制。
步骤S52,基于该设备状态、第一工作参数以及第二工作参数,确定针对第一电池子系统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不同设备状态下,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控制需求不同,需要执行对应的控制逻辑,实现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相应控制。本申请预先可以将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每一种控制方式确定为一种控制模式,如电子设备充电状态下,控制两个电池子系统进行同步快充或异步快充,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快充需求;在电子设备关机状态、装配/售后状态下,控制两个电池子系统电压均衡,避免两个电压不同,使得高电压电池对低电压电池产生冲击,以及装配小容量电池且未装配大容量电池器件,因误开机进行带电操作造成烧机等问题;在电子设备放电状态下,控制两个电池子系统同步放电,避免两个电池之间出现电压差所造成效率损失等。但并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控制方式。
需要说明,对于如上文描述的同一种控制方式,若当前电子设备的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工作参数改变,对其进行充放电控制的控制逻辑可能存在差异,如两个电池的内阻发生变化后,对两个电池进行充/放电均衡控制所依据的充/放电倍率可能不同。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工作温度大小关系发生变化后,两个电池子系统中启动快充模式、非快充模式的电池可能会调换等等,本申请不做一一举例详述,可视情况而定。
步骤S53,按照目标控制模式,调整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工作参数,实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
结合上文电子设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由于第一电池子系统和第二电池子系统两者的电池容量不同,内阻不同,且在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器FPC上会产生电压降,导致两个电池上加载的电压不同,以及电池不同程度的老化使得电池内阻的改变,造成两个电池的充电倍率变化不一致等问题,在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需要断开第一电池子系统与系统充电器的连接,采用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充电器对其进行独立充电,以使得两个电池的充电控制参数可以不同,满足两个电池各自的快充需求。
在电子设备放电过程中,由于两个电池的放电速度不同,会导致两个电池各自的剩余电量不同,为了避免大容量电池电压远低于小容量电池电压,导致设备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运行,或大容量电池电压远高于小容量电池电压,造成效率损失,可以在电子设备关机状态下,实现两个电池之间的充电均衡控制。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可以包括: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方式,即由第一充电器为第一电池独立充电,而第二电池可以由第二充电器和系统充电器联合充电;第二电池子系统为第一电池子系统充电的均衡充电方式,即高电量的第二电池通过连通的电池保护电路为第一电池充电,实现两个电池之间的电量均衡。
所以,依据当前所获得的设备状态、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的工作参数,确定适用于当前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后,可以调用该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目标控制逻辑,执行该目标控制逻辑,通过改变第一电池子系统中的电池保护电路的状态,改变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从而按照改变后的充电方式,依据动态获得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工作参数,对两个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实现两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控制过程本实施例不做详述。
综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配置有电池容量不同的双电池系统的电子设备,如折叠屏手机等内部空间较小的折叠屏电子设备,将基于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该设备状态下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的工作参数,有针对性地确定出当前适用于这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从而按照该目标控制模式,及时调整电池容量较小的第一电池子系统中的电池保护电路状态,对应调整该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结合动态获得的工作参数,对两个电池进行的充放电控制,提高电子设备的整体充电速度,避免一个电池未充满另一个电池充满或过充,且保证放电过程中两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减少效率损失。
参照图6,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上文描述的控制方法的一可选细化实现方法的描述,如图6所示,该细化实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61,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
其中,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容量,但本申请对这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电池的电池容量大小不做限制,可依据电子设备的系统用电需求等确定。关于步骤S61的实现方法,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62,如果设备状态表征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工作温度和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工作温度;
步骤S63,检测到第一工作温度和第二工作温度均位于快充温度区间,启动针对第一电池子系统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同步快充模式;
步骤S64,检测到第一工作温度或第二工作温度位于快充温度区间,启动针对第一电池子系统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异步快充模式;
结合上文实施例对应部分的描述可知,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电子设备的主板所在折叠区域会产生较多热量,使得装配在主板侧折叠区域电池的工作温度,相对于装配在另一折叠区域内的电池的工作温度更高,即使得两个电池的工作温度不同,为了保证较高的充电速度,本申请提出采用异步快充模式,对这两个电池进行充电。若两个电池的工作温度都不高,可以启动同步快充模式,对这两个电池进行快充,进一步提高充电速度。
因此,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可以监测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的工作温度,将其与预设的快充温度区间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可以对电池子系统进行快充,若两个电池子系统都可以启动快充模式,可以确定针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同步快充模式为目标控制模式;若只有一个电池子系统的工作温度位于快充温度区间内,可以对其进行快充,另一个电池子系统采用非快充方式进行充电,即相对于快充的电池子系统的充电速度,该另一个电池子系统的充电速度更慢,但从电子设备整体充电速度来看,也比常规充电速度要快,满足电子设备的快充设计需求。
其中,由于电池采用快充模式会导致其工作温度快速提升,所以,上述快充温度区间可以表示电池工作温度允许电池采用快充,而导致该电池工作温度升高,但升高后的工作温度不会过高而损坏的温度范围。本申请对电池的快充温度区间的数值不做限制,且对于不同电池容量的快充温度区间可以不同,这样,将电池子系统的工作温度与该电池系统对应的快充温度区间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可以对该电池子系统中的电池进行快充。可选的,对应不同容量的电池子系统,也可以调用固定的快充温度区间,确定其是否可以开启该电池的快充模式。
另外,对于两个电池子系统启动的异步快充模式,工作温度位于快充温度区间内的电池子系统启动快充模式,工作温度超过快充温度区间的电池子系统启动非快充模式,即启动常规充电模式,其充电速度较慢。
在本申请提出的又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当前所获得的设备状态表征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可以控制两个电池放电过程的电压保持一致,可以采用不同的放电倍率进行同步放电,为避免出现电压差可以启动第一电池子系统与第二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模式,以使得两个电池放电的电压可以保持一致。
步骤S65,调整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断开第一电池与系统充电器之间的充电通路;
结合上文电子设备实施例描述的电路结构,在确定两个电池子系统均进入充电状态,如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控制第一电池子系统所配置的电池保护电路中的开关电路S1进入打开状态、开关二极管S0进入断路状态,以使得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这样,第一电池与系统充电器的系统充放电线的连接(即充电通路)断开。
步骤S66,按照所启动的充电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动态获得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第一电池充电,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第二电池充电,以维持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之间的电压差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
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组装后的首次开机后,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电池电压差可能会大于预设电压范围,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充电但未充满和充电结束时,两个电池电压基本相同,可以采用快速均衡逻辑,保证在充电初期能够花费较短时间实现两个电池电压均衡,本申请对该均衡逻辑的内容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实时监测两个电池子系统中电池的各种工作参数,确定各电池所处的工作温度是否支持快充,据此控制同步快充模式或异步快充模式启动,调用该充电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如同步算法或一个电池快充另一个电池慢充的控制算法等)执行,利用动态获得的各工作参数,实现对两个电池的充电过程。
其中,结合上文对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充电电路的描述,第一充电器是指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器,实现对第一电池的独立充电;而第二充电器是指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充电器,且第一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均由系统充电器供电,以使其能够为所在电池子系统的电池独立供电,这样,方便控制两个电池采用不同的充电倍率,实现两个电池的同步/异步快充,保证两个同步快充电池电压差在预设电压范围(如500mV等)内,实现过程本申请不做详述。
在该充电过程中,第二电池始终接入系统充电器,而第一电池与系统充电器断开连接,可以由第二电池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随着充电时长增加,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电量增加,在两个电池电压差小于特定门限值后,可以控制第一电池接入电子设备系统,由两个电池同时为系统供电。
综上,通过监测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工作参数,确定两个电池子系统的工作温度是否处于快充温度区间内,准确确定电池子系统的电池是否启动快充模式进行充电,若当前阶段两个电池子系统都支持快充模式,可以控制两个电池同步快充,解决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FPC连接所造成的电压降,对充电速度的影响;两个电池充电速度同步,避免了一个电池充满两一个电池未充满,节省了充电时间,以及电池电压不一致,导致一个电池无法快速接入系统供电等技术问题。
且,在两个电池的工作温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处于快充温度区间内的电池进入快充模式,另一个温度较高的电池可以降低充电电流,降低其充电速度,相对于目前基于温度较高的电池确定整体电池充电电流的控制方式,本申请通过解耦两个电池的工作温度及其控制路基,采用异步快充模式进行充电控制,提高了电子设备整体充电速度,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快充需求。
参照图7,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上文描述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细化实现方法的描述,如图7所示,该细化实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71,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
步骤S72,如果设备状态表征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启动第一电池子系统与第二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模式;
关于步骤S71和步骤S72的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73,调整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电压均衡状态;
结合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在电子设备系统启动后,未连接外接电源进行充电,将处于放电状态下运行系统后,可以依据两个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池电压差,确定是否将小容量电池接入电子设备系统,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即确定电池保护电路中的开关电路是否关闭,使得该开关电路连接的电压均衡电阻处于工作状态,进而使得该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电压均衡状态。
关于如何依据两个电池的电压差,确定是否启动电压均衡控制模式的实现方法本申请不做限制。在本申请实际应用中,若电子设备长期放置导致第二电池放电速度相对于第一电池放电速度过快,使得第一电池的电压过大,并不会将该第一电池接入电子设备系统,也不用启动电压均衡控制模式,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池因无法负担系统运行的用电需求,导致电子设备系统供电后也无法正常运行,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电子设备中的两个不同容量的电池需要保持电连接,使得两个电池可以同时掉电、充电,避免仅第一电池为系统供电,导致电子设备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此外,在第一电池电压大于第二电池电压,但两者之间的电压差位于一定范围内,可以先对两个电池电量进行均衡,即电压均衡控制,再将第一电池接入系统充电器,即将第一电池接入电子设备系统。若两个电池电压差小于特定电压阈值,第一电池可以直接接入电子设备系统。
步骤S74,获得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电压与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电压之间的动态电压差;
步骤S75,基于动态电压差,控制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与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之间进行均衡充电;
步骤S76,确定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调整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系统供电状态,以使得第一电池子系统接入系统充电器,能够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关于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之间的均衡充电,可以是由高电压的电池为低电压的电池充电,以减小两个电池电压的电压差,该均衡充电控制过程本申请不做详述。经过两个电池的电压均衡控制,确定两个电池之间的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可以认为两个电池电压达到均衡状态,第一电池满足接入系统的条件,可以控制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系统供电状态,如电池保护电路的开关电路和开关二极管导通,以使第一电池输出电流可以传输至系统充电器的系统充/放电线,进而传输至电子设备系统,满足系统用电需求。
参照图8,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示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是上文描述的控制方法的又一可选细化实现方法的描述,本实施例可以对上文描述的电池充电控制过程进行细化描述,关于其他控制步骤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做详述。如图8所示,充电控制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S81,监测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电压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电压;
步骤S82,确定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且第一电池电压大于第二电池电压,获取第一电池电压与第二电池电压之间的动态电压差;
应该理解的是,在第二电池的电压满足系统工作所需的最低工作电压时,如3.6V等,才会启动电子设备的系统,使其进入放电状态。
步骤S83,确定该动态电压差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调整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并输出充电提示信息;
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双电池系统是两套相对独立且相互协调的充电子系统,在系统供电时采用主从架构,即第二电池子系统作为主供电系统,第一电池子系统作为从供电系统,保证电子设备系统可靠运行,且该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支持“热插拔”,即可以依据设备状态、工作参数,控制电池保护电路的导通、断开等状态改变,以确定第一电池是否采用第一充电器为其独立供电。
其中,在电子设备装配两个电池子系统时,可以先装配第一电池子系统,再装配第二电池子系统,之后启动电子设备系统运行。由于两个电池容量不同,且FPC导致的电压降,会导致电子设备首次启动系统后,两个电池电压不一致,为了保证系统可靠运行,并不会直接将第一电池接入电子设备系统,可以按照本实施例描述的方法,确定何时将第一电池接入系统,但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描述的控制方式。
基于上文描述的双电池系统的装配实现方法,解决了目前折叠机的电池组装、售后更换等应用场景下,由于两个电池的电压不同,高电压电池会对低电压电池产生冲击;以及在已装配小容量电池(即第一电池),未装配大容量电池(即第二电池)器件,本申请不会将第一电池接入系统,这样,即使操作者误触发折叠机通电开机,不会给系统供电无法开机,解决了目前直接将小容量电池接入系统,但其放电电流无法负担折叠机整个系统(其包含显示屏)的电流需求,导致系统处于带电状态但无法运行,由于这种情况无法直接通过显示屏被操作者发现,继续带电进行操作很容易出现烧机问题。
步骤S84,确定该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三电压阈值,控制第一电池为第二电池充电,以实现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
步骤S85,确定该动态电压差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电压阈值,控制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电压均衡状态,将第一电池接入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继上文描述,在第一电池电压过大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上文描述的方法提示用户对电子设备充电,充电控制过程可以参照上文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经过对两个电池的同步/异步快充后,通常可以使得两个电池的电压差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这样在结束充电进入放电状态下,可以直接控制地电池接入电子设备系统,作为从供电系统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在第一电池未接入电子设备系统,由第二电池为电子设备供电,使得第二电池耗电量较大,导致第一电池电压大于第二电池电压,且动态电压差大于第二电压阈值,需要先按照上文描述的方法为两个电池充电;若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三电压阈值,即第一电池电压大于第二电池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先对两个电池电压进行均衡控制,确定两个电池电量均衡后,再将第一电池接入电子设备系统。
需要说明,本申请对上下文涉及到的各电压阈值的数值不做限制,可视情而定。
步骤S86,确定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第一电池电压小于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动态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电压阈值,控制的第二电池为的第一电池充电,以实现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
在电子设备关机放置期间,由于第一电池可能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系统正常运行用电需求,所以,在确定第一电池电压小于第二电池电压,且两者之间的动态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电压阈值,即两个电池电压不均衡时,可以关闭电池保护电路的开关电路S1,由第二电池为第一电池供电,实现两个电池的电量均衡。同理,在装配和售后维修过程中,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实现两个电池的电压均衡。
结合上文各实施例的描述可知,本申请通过监测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两个电池子系统各自的电池电压、充电电流、工作温度以及电池内阻等工作参数,据此确定当前设备状态下,针对两个电池子系统合适的目标控制模式,按照该目标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获得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工作参数之间的动态参数差,确定针对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充电控制参数,以及针对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充电控制参数,如各自的充/放电倍率等,实现了两个电池子系统的相对独立充放电控制。
之后,可以按照第一充电控制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按照第二充电控制参数,控制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从而实现了两个电池的同步/异步快充,保证同步快充时两个电池的充电速度一致,满足电子设备的快充需求,且避免两个电池电压不一致而产生的电流倒罐等技术问题,保证了电子设备充电安全性。
需要说明,上述两个充电控制参数包含的参数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便两个充电控制参数包含的参数类型相同,因两个电池的工作参数往往不同,同一类型的充电控制参数的数值也不同,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两个充电控制参数内容,本申请在此不做详述。
参照图9,为本申请提出的控制装置的一可选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数据获得模块91,用于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容量;
目标控制模式确定模块92,用于基于所述设备状态、所述第一工作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参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
电压均衡控制模块93,用于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包括: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方式,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充电的均衡充电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目标控制模式确定模块92可以包:
工作温度确定单元921,用于在设备状态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时,确定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工作温度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工作温度;
同步快充模式启动单元922,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和所述第二工作温度均位于快充温度区间,启动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同步快充模式;
异步快充模式启动单元923,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一工作温度或所述第二工作温度位于所述快充温度区间,启动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异步快充模式;
其中,在所述异步快充模式下,工作温度位于所述快充温度区间内的电池子系统启动快充模式,工作温度超过所述快充温度区间的电池子系统启动非快充模式;
电压均衡控制模式启动单元924,用于在设备状态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启动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模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上述电压均衡控制模块93可以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931,用于在目标控制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均进入充电状态,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断开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系统充电器之间的充电通路;
第一充电控制单元932,用于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所述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以维持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电压差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器是指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器,所述第二充电器是指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充电器,且所述第一充电器和所述第二充电器均由所述系统充电器供电;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第二调整单元933,用于在目标控制模式为电压均衡控制模式时,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电压均衡状态;在所述电压均衡状态下,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电压均衡电阻处于工作状态;
动态电压差获得单元934,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电压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电压之间的动态电压差;
第二充电控制单元935,用于基于所述动态电压差,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之间进行均衡充电;
第三调整单元936,用于确定所述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调整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系统供电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接入系统充电器,能够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可选的,上述第二充电控制单元935可以包括:
充电提示单元,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调整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并输出充电提示信息;
第三充电控制单元,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三电压阈值,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
第四充电控制单元,用于在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电压阈值,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均包含对应电池子系统的电池电压、充电电流、工作温度以及电池内阻,上述第一充电控制单元932可以包括:
充电控制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之间的动态参数差,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充电控制参数,以及针对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充电控制参数;
第五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
第六充电控制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的各种模块、单元等,均可以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关于各程序模块及其组合所实现的功能,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处理器调用并加载,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各实施例中,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本申请涉及到的术语诸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用来将一个操作、单元或模块与另一个操作、单元或模块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单元、操作或模块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电子设备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容量;
基于所述设备状态、所述第一工作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参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
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包括: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方式,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充电的均衡充电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设备状态、所述第一工作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参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设备状态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确定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工作温度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工作温度;
检测到所述第一工作温度和所述第二工作温度均位于快充温度区间,启动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同步快充模式;
检测到所述第一工作温度或所述第二工作温度位于所述快充温度区间,启动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异步快充模式;其中,在所述异步快充模式下,工作温度位于所述快充温度区间内的电池子系统启动快充模式,工作温度超过所述快充温度区间的电池子系统启动非快充模式;
如果所述设备状态表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启动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之间的电压均衡控制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均进入充电状态,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断开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系统充电器之间的充电通路;
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所述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以维持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电压差位于预设电压范围内;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器是指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器,所述第二充电器是指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充电器,且所述第一充电器和所述第二充电器均由所述系统充电器供电;所述第二电池为所述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包括:
如果所述目标控制模式为电压均衡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电压均衡状态;在所述电压均衡状态下,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电压均衡电阻处于工作状态;
获得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电压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电压之间的动态电压差;
基于所述动态电压差,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之间进行均衡充电;
确定所述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一电压阈值,调整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系统供电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接入系统充电器,能够为电子设备系统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动态电压差,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之间进行相互均衡充电,包括: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大于第二电压阈值,调整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并输出充电提示信息;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放电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小于第三电压阈值,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
如果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所述第一电池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池电压,且对应的所述动态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四电压阈值,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均包含对应电池子系统的电池电压、充电电流、工作温度以及电池内阻;
所述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所述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包括:
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对应的均衡控制逻辑,基于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之间的动态参数差,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充电控制参数,以及针对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充电控制参数;
按照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参数,控制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充电;
按照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参数,控制所述系统充电器和第二充电器为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充电。
7.一种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电子设备的设备状态,以及所述电子设备中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和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包含的第二电池容量;
目标控制模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设备状态、所述第一工作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工作参数,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目标控制模式;
电压均衡控制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目标控制模式,调整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以基于动态获得的所述第一工作参数和所述第二工作参数,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电压均衡;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包括: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独立充电方式,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为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充电的均衡充电方式。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电池子系统、第二电池子系统、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之间电路连接的连接器,系统充电器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配置有电池保护电路,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用于实现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系统充电器之间的连接或断开,以改变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充电方式;
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与所述系统充电器连接,所述系统充电器连接所述电子设备系统;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电池容量小于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电池容量;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和所述第二电池系统连接,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包含第一电池、第一电池检测电路以及第一充电器;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包括第二电池、第二电池检测电路以及第二充电器;
所述第一电池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第一充电器以及所述控制器,用于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第一电池子系统的第一工作参数;
所述第二电池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池、所述系统充电器、第二充电器以及所述控制器,用于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第二电池子系统的第二工作参数;
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第一充电器、所述系统充电器以及所述控制器,用于受控于所述控制器,在处于断路状态下,断开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系统充电器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充电器为所述第一电池充电;在处于电压均衡状态下,实现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第二电池之间进行均衡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压均衡支路和电流防灌支路,其中:
所述电压均衡支路包括均衡电阻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处于关闭状态,确定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电压均衡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电池接入所述系统充电器;所述开关电路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电流防灌支路处于断路状态,确定所述电池保护电路进入断路状态,使得所述第一电池与所述系统充电器断开;
所述电流防灌支路包含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系统充电器的单向导通组件,且所述单向导通组件的导通方向为从所述第一电池到所述系统充电器方向。
CN202210332768.3A 2022-03-31 2022-03-31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5670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2768.3A CN114567054A (zh) 2022-03-31 2022-03-31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2768.3A CN114567054A (zh) 2022-03-31 2022-03-31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7054A true CN114567054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2768.3A Pending CN114567054A (zh) 2022-03-31 2022-03-31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705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4830A (zh) * 2021-10-29 2022-01-21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负载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18092A (zh) * 2023-06-02 2023-07-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4830A (zh) * 2021-10-29 2022-01-21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负载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18092A (zh) * 2023-06-02 2023-07-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418092B (zh) * 2023-06-02 2023-10-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3984B2 (ja) バッテリ、端末、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US8487581B2 (en) Battery pack burn-in test system and method
JP3777022B2 (ja)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CN114567054A (zh) 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210256B (zh) 电源装置
CN212784793U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电路
JP2018121516A (ja) バッテリへの電力供給の制御
KR20140016750A (ko) 병렬 연결된 이차 전지들의 충전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4981959A (zh) 用于对电池充电进行管理的电路
TW201325018A (zh) 控制電池組電源狀態之方法及相關智慧型電池裝置
US20240079883A1 (en) Charging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perating method
CN105914810A (zh) 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253134A (zh) 便携式电能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1771280B (zh) 电池充电控制器及电池平衡充电控制器
CN106463992A (zh) 电池保护板、电池和移动终端
CN102231769A (zh) 一种手机过放电池开机的实现方法及手机
CN104485712B (zh) 一种充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826959A (zh) 一种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241835A (zh) 充电模组、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CN203798986U (zh) 锂电池的自动检测装置
JP2006109618A (ja) 充電制御回路
CN104184179A (zh) 一种电池控制方法、装置和无线终端
JP2005020866A (ja) 電池充電装置
CN101924378B (zh) 电池监控装置及其方法
CN109378868B (zh) 电子设备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