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1146A -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41146A CN113541146A CN202110684924.8A CN202110684924A CN113541146A CN 113541146 A CN113541146 A CN 113541146A CN 202110684924 A CN202110684924 A CN 202110684924A CN 113541146 A CN113541146 A CN 1135411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ributed power
- power supply
- power
- model
- rea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50—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out-of-phase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分布式电源模型;建立小信号动态模型,对所述分布式电源模型的输出特性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下垂控制系数变化对分布式电源模型电压特征值的影响;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引入无功下垂控制的补偿量,跟踪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变化,调节输出电压幅值,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取值范围;建立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优化所述输出电压幅值并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最优解,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优化潮流计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 然构成在先技术。
分布式电源是一种不直接与集中输电系统相连的35KV及以下 电压等级的电源,可广泛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 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各电源位置分散且相互独立,不易受意外灾 害或者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抵御大规模停电的潜力,可满足削峰填 谷、对重要用户供电等不同的需求。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潮流计算会发生较大的变 化。尽管纯交流电网、交直流混合电网的潮流计算已经相对成熟,但 是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并没有完善。如何进行计及分 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优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潮流计算是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 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根 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 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因分布式电源没有实现对无 功负荷的平均分配,这就导致各分布式电源之间可能会有较大的无功 环流。基于潮流计算中的无功负荷,在不影响电能质量又不破坏电力 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提高无功分配精度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出了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 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结合控制目标函 数,优化输出电压幅值,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实现对潮流计算的优 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 法。
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建立分布式电源模型;
建立小信号动态模型,对所述分布式电源模型的输出特性进行稳 定性分析,分析下垂控制系数变化对分布式电源模型电压特征值的影 响;
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引入无功下垂控制的补偿量,跟踪分 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变化,调节输出电压幅值,得到下垂控制系数 的取值范围;
建立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优化所述输出电压幅值并得到下 垂控制系数的最优解,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优化潮流计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在传统的无功下垂控制中添加无功下 垂控制的补偿量,有效跟踪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变化,调节输出电压幅 值,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取值范围,结合控制目标函数,得到下垂控 制系数的最优解,优化输出电压幅值,进而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实 现对潮流计算的优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 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 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 化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分布式电源所构成的微电网的结构;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单个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及接口电路的结 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功率下垂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分布式电源的并联等效电路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改进后的无功下垂控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后微电网中各分布式 电源DG1、DG2、DG3输出的无功功率的波形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改进粒子群优化BP算法的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 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 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 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 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 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 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 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 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 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 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 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 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 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 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建立分布式电源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相 应的仿真模型,进行分布式电源输出特性的仿真分析;
步骤S02:建立小信号动态模型,对所述分布式电源模型的输出特 性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下垂控制系数变化对分布式电源模型电压特 征值的影响;
步骤S03: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引入无功下垂控制的补偿量, 跟踪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变化,调节输出电压幅值,得到下垂控 制系数的取值范围;
步骤S04:建立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优化所述输出电压幅值 并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最优解,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优化潮流计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1中,分布式电源包括间歇 式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间歇式分布式电源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较大,比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储能系统需要进行充放电的控 制,比如锂电池、燃料电池、飞轮储能等。
在电力系统中,小信号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特征值分析法、 Prony分析法、数值仿真法和频域分析法;其中特征值分析法可以提 供大量的与系统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有关的关键信息,并能够与经典 控制理论相结合,对小信号动态模型进行理论分析,也可通过系统暂 态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在本实施例中,由分布式电源所构成的微电网采用三个分布式电 源。如图2所示,由三个分布式电源和本地负载所构成的微电网的结 构,经由静态开关PCC接入电力系统大电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2中,小信号动态模型包括 分布式电源单逆变器模型、电力网络模型和负荷模型。
小信号动态模型中的分布式电源单逆变器采用下垂控制的结构, 单个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及接口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单逆变器小信号 模型由功率下垂控制器模型、电压电流双环控制器模型、逆变器接口 电路模型组成。基于下垂特性的功率外环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 平均分配,电压电流双环控制主要功能是抑制高频干扰,并为LC滤 波器提供阻尼。
功率下垂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如图4所示,其中uod、uoq、iod、ioq分别为实际电压和电流的d、q轴分量;P、Q分别为由瞬时电压和电 流计算并经过低通滤波后的分布式电源逆变器输出的平均有功功率 和无功功率,如式(1)所示,ωc为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ω0’、u0’是 下垂特性曲线初值;m、n分别为P/f和Q/V下垂特性曲线的下垂控 制系数。
将参考电压定位在d轴方向,则q轴方向参考电压为0,则下垂 特性曲线的关系公式为:
为将微电网内所有模块建立在同一坐标系内,选择DG1的坐标 系d1-q1作为公共坐标系D-Q,将分布式电源逆变器变量转换到公共 D-Q坐标系内,则转换后逆变器频率为:
δ=∫(ω-ωco) (3)
对式(1)、(2)、(3)做线性化处理,得到功率控制器的小信号空间 状态模型为:
输出方程为:
在式(4)、(5)中:
ΔxP=[Δild Δilq Δuod Δuoq Δiod Δioq]T,
结合图2,能够清楚的得到,第i个逆变器接入点电压ub的状态 方程为:
第i个逆变器接入点电压ub的小信号模型为:
式中:
综合分布式电源所组成的微电网中各部分的小信号动态模型,即 得到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系统的整体小信号动态模型为:
结合经典控制理论,根据小信号动态模型式(8)中的系统矩阵 Am的特征值来确定分布式电源整体的稳态性能、动态性能以及阻尼 特性。本实施例主要对下垂控制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特征值的影响进行 了相关的研究。
当有功下垂系数m1逐渐增加时,主导特征值λ1、λ2也渐渐靠近 虚轴,甚至进入到正半平面,即使系统由稳定状态逐渐变为不稳定状 态,若不管m1如何变化都小于一个极限值M使λ1、λ2沿实轴无限趋 于零,则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无功下垂系数n1的变化,λ1、λ2的变化很小,即主导特征根 λ1、λ2受无功下垂系数的影响很小。用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微电网, 能够快速实现功率分配和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但其下垂控制系统的 选择要同时考虑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3中,本实施例进行下垂控 制的改进,通过引入无功下垂控制的补偿量,跟踪电压变化,调节电 压幅值,进而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一个取值范围。
下垂控制是模拟电力系统中传统同步发电机外下垂特性来控制 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一种控制方法,人为地使分布式电源输出的频率 以及电压幅值根据其输出有功、无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节,以使各 个逆变电源能够按照各自的容量及负荷合理分配负荷的控制方法;主 要应用于对等控制结构的微电网中多个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分布式 电源的并联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分布式电源等效为 一个电压源。
当分布式电源等效输出阻抗呈感性时,其输出的无功功率为:
其中,Xi表示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抗,Ei表示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 δi表示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Ei与并联节点电压U之间夹角。
与负载阻抗相比,分布式电源的等效输出阻抗以及线路阻抗均较 小,而且在实际情况中相角偏差δi均较小,所以当δi用弧度表示时有 sinδi=δi,cosδi=1,则式(9)可简化为:
由式(10)可看出,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主要由分布式电源输出 电压Ei决定,即输出无功Qi与电压Ei存在下垂特性关系。
并联的分布式电源不断调节自身频率以及电压幅值,这种自身调 节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并联系统达的环流最小,系统达到新的 稳定运行点,合理分配输出功率。
逆变器输出电压可以直接控制,但逆变器相位角控制要通过逆变 器输出频率fi或角频率ωi的调节来实现,如式(11)所示:
下垂特性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m、n分别为P/f和Q/V的下垂控制系数,f0、E0分别是分 布式电源在空载运行时的频率及电压幅值,也就是P/f、Q/V下垂特 性曲线的初值,f、E分别表示分布式电源运行时频率、电压幅值的控 制量,P、Q分别表示分布式电源有功、无功的实际测量值。
并网运行模式时,微电网的频率和电压由大电网提供支撑,下垂 控制调节各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孤岛运行模式下,相当于多个逆 变电源并联,这时,各分布式电源的逆变器采用下垂控制,可保证各 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和频率一致,合理承担负载功率。
由式(12)可看出第i个分布式电源的无功下垂特性为Ei=E0-nQi, 并将其带入式(8)中第i个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表达式,整理可 得:
微电网中,控制器是对逆变器输出端口电压进行调节,而不是滤 波器的出口电压,故在考虑逆变器输出特性时,应将滤波器和变压器 阻抗也考虑在内。又由于微电网的传输线路比较短,在加入滤波器和 变压器阻抗后,逆变器的输出阻抗仍然呈感性。因此,P/f、Q/V下垂 特性在微电网中仍然适用。
由式(13)可知,将滤波电抗和线路电抗统一称为分布式电源输出 侧电抗xi。则,分布式电源发出的无功与输出侧电抗xi、空载电压幅 值E0、公共母线电压U和无功下垂系数ni相关。
又由式(13)可得:
另一方面,为弥补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电压幅值差异,在传统的无 功下垂控制中引入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电压幅值反馈,有效跟踪接入点 电压变化,改进后无功下垂控制结构如图6所示:Qn、Un分别表示 分布式电源的额定功率、电压幅值,Q表示实际输出的无功,n表示 无功下垂控制系数,Um表示接入点电压幅值,U表示无功下垂控制 输出的参考电压,x为分布式电源输出等效感抗,微电网电压补偿量 和幅值反馈量经过PI调节得到无功下垂曲线初值的补偿量ΔU,平移 下垂曲线,调节系统稳定运行点,最终DG1、DG2输出的电压幅值相等。
经过改进后的无功下垂控制,可改变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 使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的幅值相同,从而提高无功分配的 精度。基于仿真参数的设置,对这三个分布式电源进行 Matlab/Simulink的仿真分析,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仿真过程为:
(1)0s<t<1s前,微电网孤岛运行;
(2)当t=1s时,微电网负荷发生突变,总的有功负荷从50kW增 加到60kW,无功负荷从10kvar增加到13kvar;
(3)t=1.5s时启动预同步控制模块,进入与大电网的预同步阶段, 当满足并网条件式,开始并网运行;
(4)当t=3s时,静态开关PCC断开,由并网运行模式转换为孤 岛运行模式。
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后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DG1、DG2、DG3 输出的无功功率波形如图7所示,无论是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前还是改 进后,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均可按照无功下垂系数比例分配无功负 荷。
由于线路阻抗的存在,微电网输出的无功功率大于无功负荷功率。 在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前,各分布式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明显不按无功 下垂系数比例分配,而在无功下垂控制改进后,由图7可得:
1.0-1s,微电网孤岛运行,分布式电源DG1、DG2、DG3输出的 无功比例为:Q3/Q2≈5400/3000=1.800,Q3/Q1≈5400/2500=2.160, Q2/Q1≈3000/2500=1.200;
2.1-1.5s,微电网孤岛运行且负荷突变后:Q3/Q2≈7100/3900=1.820, Q3/Q1≈7100/3200=2.218,Q2/Q1≈3900/3200=1.219;
3.2-3s,微电网进入并网运行模式且稳定后,
Q3/Q2≈3600/1900=1.894,Q3/Q1≈3600/1500=2.4,
Q2/Q1≈1900/1500=1.267;
4.3-4s,微电网再次转换为孤岛运行后,Q3/Q2≈7100/3900=1.821, Q3/Q1≈7100/3200=2.218,Q2/Q1≈3900/3200=1.219;
而无功下垂系数比例为:kq2/kq3=0.668/0.4=1.67, kq1/kq3=0.8/0.4=2.00,kq1/kq2=0.8/0.668=1.197,由此可看出:虽然无功 下垂控制改进后仍未按照无功下垂系数比例分配无功负荷,但分配精 度已大大提高,从而验证了改进的有效性。
当微电网满足并网条件,PCC开关闭合,由孤岛运行转换为并网 运行时,系统会出现严重的无功功率缺额,需要通过本地无功补偿设 备和功率控制器来进行快速补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04中,首先是建立分布式电 源控制目标函数。
因分布式电源所构成的微电网存在着不同的运行模式,针对分布 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而言,不同运行模式先的控制目标函数均地位相 同、无比重大小之分。
在本实施例中,以有功损耗最小为目标构建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 函数,调节无功补偿。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F如下所示:
其中,Ploss表示总的有功网损,N表示微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一 般用j分别表示运行模式j的初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表示t时刻 DGi在运行模式j下绝对误差矩阵;H表示权值矩阵;分 别表示DGi在t时刻,运行模式j下的有功、无功与参考值之间的控 制误差;分别为DGi在t时刻,运行模式j下电压幅值、 频率与额定值之间误差;M为电网运行模式类数,即M=4。
在式(15)所示的目标函数中,要不停的对t时刻的有功功率、无 功功率、电压幅值、频率进行采样,数据量比较大,所以采样数据的 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下垂系数输出结果是否精确。
下面是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的模型约束条件:
(1)支路潮流约束:
V1(t)=1 (17)
Qi+1(t)-Qi(t)=-qi(t) (19)
其中,ri和xi分别表示支路i的电阻和电抗;Pi(t)和Qi(t)分别表 示t时刻支路i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V0表示电压的基准值;表示t时刻第i个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出力;表示t时刻第i个分 布式电源的放电功率;表示t时刻第i个分布式电源的充电功 率;pi(t)和qi(t)表示t时刻节点i上的负载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2)不等式约束:
不等式约束条件中的状态变量约束表达式为
VDimin≤VDm≤VDmmax,m=1,2,…,ND
其中,QDGimin、QDGimax分别表示分布式电源无功容量的最小值和最大 值,Qcmmin、Qcmmax分别表示分布式电源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容量最小 值和最大值,VDimin、VDmmax分别表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节点电压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由此可见,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的动态无功优化是一个多约束、 多变量的非线性规划问题,传统的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萤火虫算 法等智能算法均没有取得较好的优化求解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将BP神经网络和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相结合,通 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代替BP算法中的梯度下降法来 进行神经网络参数的训练,进而改善BP算法的性能,增强泛化能力, 实现快速的局部寻优,进而优化输出的电压幅值,得到下垂控制系数 的最优解,如图8所示,优化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BP神经网络中的权值和阈值编为粒子,并对其进 行初始化,初始化内容包括粒子种群规模,初始位置与初始速度;
步骤(2):以BP神经网络训练所得结果与期望值之差作为适应 度函数,计算每个粒子适应度值;
步骤(3):将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与个体最优粒子进行比较,若 优于个体最优则将该粒子设为个体最优,再将个体最优与全局最优进 行比较,若优于全局最优则将该粒子设为全局最优;
步骤(4):根据规则更新粒子速度与位置;
步骤(5):判断所得全局最优粒子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设 定条件,则停止运算输出优化结果,否则返回步骤(2)迭代运算;
步骤(6):利用上述获得的最优权值阈值连接BP神经网络的输 入层、隐含层与输出层,根据BP神经网络结果得到最优解。
为验证优化效果,以某风电场为例,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 分布式电源制目标函数模型,通过BP、PSO、改进的PSO-BP之间 的相互比较,能够发现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改进的PSO-BP算法收敛 速度最快,均方根误差最小,有效验证了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优越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 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 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 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分布式电源模型;
建立小信号动态模型,对所述分布式电源模型的输出特性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下垂控制系数变化对分布式电源模型电压特征值的影响;
基于改进的无功下垂控制,引入无功下垂控制的补偿量,跟踪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变化,调节输出电压幅值,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取值范围;
建立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优化所述输出电压幅值并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最优解,提高无功分配的精度,优化潮流计算。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电源模型包括间歇式分布式电源模型和储能系统模型。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信号动态模型包括分布式电源单逆变器模型、电力网络模型和负荷模型。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分布式电源的坐标变换,将其转换到同一个公共坐标系下,建立完成的小信号动态模型。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弥补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电压幅值差异,在传统的无功下垂控制中引入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电压幅值反馈,有效跟踪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电压变化。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模式包括并网运行、并网-孤岛转换过程、孤岛运行和停止运行。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分布式电源控制目标函数,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相应的仿真分析,得到下垂控制系数的最优解。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改进的PSO-BP算法进行下垂控制系数的优化。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进的PSO-BP算法的步骤为:
步骤(1):将BP神经网络中的权值和阈值编为粒子,并对其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内容包括粒子种群规模,初始位置与初始速度;
步骤(2):以BP神经网络训练所得结果与期望值之差作为适应度函数,计算每个粒子适应度值;
步骤(3):将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与个体最优粒子进行比较,若优于个体最优则将该粒子设为个体最优,再将个体最优与全局最优进行比较,若优于全局最优则将该粒子设为全局最优;
步骤(4):根据规则更新粒子速度与位置;
步骤(5):判断所得全局最优粒子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设定条件,则停止运算输出优化结果,否则返回步骤(2)迭代运算;
步骤(6):利用上述获得的最优权值阈值连接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隐含层与输出层,根据BP神经网络结果得到最优解。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优化的下垂控制系数,进行分布式电源无功负荷功率的调节分配,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电压幅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4924.8A CN113541146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4924.8A CN113541146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1146A true CN113541146A (zh) | 2021-10-22 |
CN113541146B CN113541146B (zh) | 2023-08-15 |
Family
ID=7812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84924.8A Active CN113541146B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4114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73390A (zh) * | 2023-04-06 | 2023-05-0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 电压主动支撑混频系统潮流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CN116488330A (zh) * | 2023-04-12 | 2023-07-25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 |
CN117388749A (zh) * | 2023-12-13 | 2024-01-12 | 深圳市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模块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90651A (ja) * | 2012-10-31 | 2014-05-15 | Fuji Electric Co Ltd | 配電系統の電圧制御装置、電圧制御システム、電圧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圧制御方法 |
CN105098798A (zh) * | 2015-09-18 | 2015-11-25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并联分布式电源的无功功率均分的控制方法 |
US20170133851A1 (en) * | 2015-11-06 | 2017-05-11 | Tsinghua Universit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
CN108199383A (zh) * | 2018-02-06 | 2018-06-22 |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与动态无功补偿系统的联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9149564A (zh) * | 2018-08-31 | 2019-01-04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 |
-
2021
- 2021-06-21 CN CN202110684924.8A patent/CN1135411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90651A (ja) * | 2012-10-31 | 2014-05-15 | Fuji Electric Co Ltd | 配電系統の電圧制御装置、電圧制御システム、電圧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圧制御方法 |
CN105098798A (zh) * | 2015-09-18 | 2015-11-25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并联分布式电源的无功功率均分的控制方法 |
US20170133851A1 (en) * | 2015-11-06 | 2017-05-11 | Tsinghua Universit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
CN108199383A (zh) * | 2018-02-06 | 2018-06-22 | 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与动态无功补偿系统的联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9149564A (zh) * | 2018-08-31 | 2019-01-04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ZHIYUAN TANG: "Distributed_Coordinated_Reactive_Power_Control_for_Voltage_Regulation_in_Distribution_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vol. 12, no. 1, pages 312 - 323, XP011827234, DOI: 10.1109/TSG.2020.3018633 * |
吕晨旭: "考虑不同运行模式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运行方法",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vol. 33, no. 2, pages 102 - 111 * |
饶鑫: "智能配电网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保护技术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 no. 35, pages 152 - 153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73390A (zh) * | 2023-04-06 | 2023-05-0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 电压主动支撑混频系统潮流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CN116488330A (zh) * | 2023-04-12 | 2023-07-25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 |
CN116488330B (zh) * | 2023-04-12 | 2023-10-10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供电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系统 |
CN117388749A (zh) * | 2023-12-13 | 2024-01-12 | 深圳市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模块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CN117388749B (zh) * | 2023-12-13 | 2024-03-12 | 深圳市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模块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1146B (zh) | 2023-08-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ang et al. | Dynamic modeling and small sign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system with large scale of panel level DC optimizers | |
CN108363306B (zh) | 基于线性二次型优化的微电网分布式控制器参数确定方法 | |
CN113541146B (zh) |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 |
CN106487042B (zh) | 一种多时间尺度微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 |
CN110265991B (zh) | 一种直流微电网的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 | |
CN109617105B (zh) | 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分布式复合储能协同控制方法 | |
CN109390962B (zh) | 一种多端柔直系统的不平衡功率自适应优化分配方法 | |
CN111799800A (zh) |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 |
CN114709848A (zh) | 一种考虑电能质量补偿的多相配电网储能优化调度方法 | |
Fagundes et al. | Management and equalization of energy storage devices for DC microgrids using a SoC-sharing function | |
Saleh | Th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a power flow-based controller for microgrid systems | |
Raza et al. | Robust nonlinear control of regenerative fuel cell, supercapacitor, battery and wind based direct current microgrid | |
CN107093909B (zh) | 一种提高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稳定性的虚拟导纳方法 | |
Qian et al. | A centralized frequency regulation strategy of PV power plant based equal adjustable capacity proportion mode | |
CN115189360A (zh) | 一种用于长距离馈线的光伏逆变器电压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
Li et al. | Adaptive droop control of the VSC-MTDC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Power–Voltage deviation | |
Wang et al. | A voltage stability control based on impedance estimation for the independent microgrid | |
Zhang et al. | The reactive power and voltage control management strategy based on virtual reactance cloud control | |
Vanaja et al. | Interval type-2 fuzzy controller-based power quality enhancement in HSES grid-Integrated scheme | |
Chitra et al. |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dopting control strategies for power quality enhancement in autonomous microgrid | |
Li et al. | Location, Capacity and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by the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 |
CN111262272A (zh) | 一种基于时延孤岛微电网的系统控制方法 | |
Deng et al. | An improved additional control method for extending stable operating region of multi-terminal LVDC system | |
Ma et al. | Secondary Voltage Control of DC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 |
YUN et al. | Power Flow Calculation of AC/DC Hybrid Systems With VSC-HVDC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