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8736B -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8736B
CN113538736B CN202010245560.9A CN202010245560A CN113538736B CN 113538736 B CN113538736 B CN 113538736B CN 202010245560 A CN202010245560 A CN 202010245560A CN 113538736 B CN113538736 B CN 113538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set
unlocking
identifier
box
distribu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55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8736A (zh
Inventor
金述强
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55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8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8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8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8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8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06Q30/0635Processing of requisition or of purchase or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2Hotels or restaura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30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b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5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ods or merchand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07C2009/009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cargo, freight or shipping containers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e in gener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客户端对待开锁的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向服务端发送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扫码得到的所述配送箱的第二标识,以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通过应用本申请,用户可通过一次扫码即可实现双锁配送箱的准确开锁过程,减少二次扫码开锁操作,缩减了扫码开锁时长,从而减少了整体的配送处理时长,提高了配送处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获取商品服务。在用户提交订单后,后台会按照订单内容,调配相应的货物为用户进行配送。但是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货物损坏、被快递员私自拆开、以及容易诱发食品安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目前现有技术中货物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损坏、被快递员私自拆开、以及容易诱发食品安全等的技术问题。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送处理方法,可应用于客户端侧,该方法包括:
对待开锁的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向服务端发送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扫码得到的所述配送箱的第二标识,以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锁具开锁成功的第一通知信息,所述第一通知信息是所述服务端在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后确定所述第一锁具开锁成功时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是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锁具开锁成功的第二通知信息,所述第二通知信息是所述服务端在发送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后确定所述第二锁具开锁成功时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是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判定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配送箱开锁失败的第三通知信息,所述第三通知信息是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判定未通过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端发送的蓝牙连接开锁的第四通知信息,所述第四通知信息是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或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若已开启蓝牙,则触发蓝牙连接开锁;
若未启动蓝牙,则提示开启蓝牙。
依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另一种配送处理方法,可应用于服务端侧,该方法包括:
接收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待开锁的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进行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若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
若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进行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对应绑定的第一订单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
若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匹配,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可选的,若所述配送箱未绑定有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进行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具体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查询客户端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配送箱;
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可选的,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在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锁具开锁后的第一关闭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二订单信息与所述配送箱进行绑定,以生成与所述配送箱对应的配送单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锁具开锁后的第二关闭状态信息;
若根据所述第二关闭状态信息判定配送任务已完成,则将所述配送箱变更为闲置状态;
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获取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
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所述目标客户端。
可选的,所述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获取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具体包括:
获取与所述闲置配送箱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目标客户端,其中所述目标客户端当前存在正在处理的待配送订单信息,且所述待配送订单信息未绑定有配送箱;或者,
获取与所述闲置配送箱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配送方客户端,作为符合所述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
可选的,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所述目标客户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客户端确认回收所述闲置配送箱的请求;
为所述目标客户端分配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
可选的,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进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具体包括:
查询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用户是否具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及,
利用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的使用状态,以判断所述配送箱是否处于闲置状态或待中转状态;
若所述配送箱处于闲置状态或待中转状态、且所述用户具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依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送处理装置,可应用于客户端侧,包括:
扫码模块,用于对待开锁的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端发送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扫码得到的所述配送箱的第二标识,以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
依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送处理装置,可应用于服务端侧,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待开锁的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进行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发送模块,用于若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
若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
依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可应用于客户端侧的配送处理方法。
依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客户端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可应用于客户端侧的配送处理方法。
依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可应用于服务端侧的配送处理方法。
依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可应用于服务端侧的配送处理方法。
依据本申请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送处理系统,包括:上述客户端设备和上述服务器设备。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可利用双锁配送箱来承载货物进行配送,货物在配送过程中箱门锁定,进而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货物容易发生损坏、被快递员私自打开以及容易诱发食品安全等问题,以及通过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可避免配送箱被恶意使用。本申请还可以通过一码多用的方式,由服务端在接收到客户端通过扫码发送的开锁请求时,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智能判别该扫码客户端对配送箱上的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和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进而用户可通过一次扫码即可实现双锁配送箱的准确开锁过程,减少二次扫码开锁操作,缩减了扫码开锁时长,从而减少了整体的配送处理时长,提高了配送处理的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送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配送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针对现有技术中货物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损坏、被快递员私自拆开、以及容易诱发食品安全等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送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可应用于客户端侧,该方法包括:
101、客户端对待开锁的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
配送箱可用于内部装载快递货品、餐品等。其中,配送箱上可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例如,使用锁具A锁闭配送箱的箱门,进而使得没有权限打开锁具A的用户不能随意打开配送箱的箱门;而使用锁具B可将配送箱锁定在某位置(如配送箱特定的物流收发位置等),进而使得没有权限打开锁具B的用户不能将配送箱从该位置处带走,可以很好的管理配送箱,以免发生配送箱丢失或滥用的情况。
本实施例方法可利用双锁配送箱来承载货物进行配送,货物在配送过程中箱门锁定,进而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货物容易发生损坏、被快递员私自打开以及容易诱发食品安全等问题,以及通过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可避免配送箱被恶意使用。
标识码可为一维条码、二维码、或其他多维条码等。该标识码可配置在配送箱上。通过对其进行扫码可发起开锁请求。在本实施例中,扫码用户无需关心该标识码是对应第一锁具开锁还是对应第二锁具开锁,可由后台服务端智能判别,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02、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开锁请求,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扫码得到的配送箱的第二标识。
进一步的,以使得服务端根据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分别验证扫码客户端对该配送箱上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
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可根据客户端的登录用户身份信息来获取得到,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可通过对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得到。例如,服务端根据扫码用户身份和配送箱当前的使用状态,智能判别出该客户端对这两个锁具的开锁权限。后续如果第一锁具开锁权限验证成功,则服务端指示配送箱对第一锁具进行开锁;如果第二锁具开锁权限验证成功,则服务端指示配送箱对第二锁具进行开锁。
例如,如果配送箱上有两套扫码锁,分别为箱体扫码锁(锁具A和二维码A)和箱门扫码锁(锁具B和二维码B),箱体扫码锁用于将配送箱锁在配送点,而箱门扫码锁用于将箱门锁住。这种双扫码的配送处理方式,由于存在两个二维码,因此很容易使得配送员和订货用户混淆其具体的用途,在对其中之一扫码无效后会改用另一个二维码进行扫码开锁操作,进而很容易出现二次扫码开锁的问题,增加了扫码开锁时长,进而增加了整体的配送处理时长,从而影响了一定的配送处理效率。而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一码多用的方式,由服务端在接收到客户端通过扫码发送的开锁请求时,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智能判别该扫码客户端对配送箱上的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和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进而用户可通过一次扫码即可实现双锁配送箱的准确开锁过程,减少二次扫码开锁操作,缩减了扫码开锁时长,从而减少了整体的配送处理时长,提高了配送处理的效率。
进一步的,作为上述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细化和扩展,可选的,在步骤102之后还可包括:客户端接收该配送箱第一锁具开锁成功的第一通知信息(即箱门解锁成功的通知信息),该第一通知信息是服务端在发送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后确定第一锁具开锁成功时发送的,其中,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是在根据客户端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判定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例如,服务端在根据客户端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判定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分配客户端当前具有该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并可发送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在服务端确定该配送箱第一锁具开锁成功时,可向客户端及时反馈通知信息,以便及时提醒用户箱门开锁成功,用户可向配送箱内放入货品,或者从配送箱内取出货品等。
如果没有接收到第一通知信息,可选的,客户端还可能接收第二锁具开锁成功的第二通知信息,第二通知信息是服务端在发送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后确定第二锁具开锁成功时发送的,其中,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是在根据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判定通过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例如,服务端在根据客户端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判定通过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分配客户端当前具有该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并可发送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在服务端确定该配送箱第二锁具开锁成功时,可向客户端及时反馈通知信息,以便及时提醒用户箱体固定的锁具开锁成功,用户可将配送箱带走运输,或者调换配送箱的放置位置等。
如果没有接收到第一通知信息和第二通知信息,可选的,客户端可接收配送箱开锁失败的第三通知信息,该第三通知信息是服务端在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判定未通过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例如,服务端在根据客户端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判定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都未通过验证时,可向客户端返回配送箱开锁失败的通知信息,以及时提醒客户端用户开锁失败。并进一步的,服务端还可获取该客户端用户当前具备开锁权限的其他配送箱的相关信息(如配送箱所在位置、配送箱编号、配送箱样式等),然后随第三消息信息一并发送给客户端,以便客户端用户及时寻找到具备开锁权限的配送箱(真正需要该用户开锁的配送箱),方便客户端用户及时定位,提高配送处理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服务端确定客户端通过第一锁具或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后,可有多种可选方式,实现相应锁具的开锁过程。示例性的,作为一种可选方式,可通过服务端直接与相应的配送箱进行通信,并发送相应锁具的开锁指令。
除了这种可选方式以外,还可通过客户端与配送箱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事先服务端分配给客户端相应锁具的开锁权限,后续客户端设备与配送箱建立通信连接,并基于该通信连接,利用被分配到的开锁权限实现开锁过程。例如,可通过蓝牙连接来开锁等。在此场景下,本实施例方法还可包括:客户端接收服务端发送的蓝牙连接开锁的第四通知信息,该第四通知信息是服务端在根据客户端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判定通过第一锁具或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若已开启蓝牙,则触发蓝牙连接开锁;若未启动蓝牙,则提示开启蓝牙。通过这几种可选的开锁方式,可快速准确的实现相应锁具的开锁过程,提高开锁成功率。
上述实施例内容为在客户端侧描述的基于双锁配送箱扫码开锁的配送处理过程,进一步的,为了完整说明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配送处理方法,可应用于服务端侧,以便说明后台服务端的相应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服务端接收开锁请求。
其中,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待开锁的配送箱的第二标识,该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该开锁请求可由客户端通过对配送箱上的标识码进行扫码识别后发起的。该第一标识即为该客户端登录用户的身份标识。
202、根据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分别进行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在进行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存在多种验证方式。为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具体验证过程,示例性可选的,根据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进行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具体可包括:首先根据第二标识,查询配送箱对应绑定的第一订单信息;然后获取第一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若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匹配,则判定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若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不匹配,则判定未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通过这种可选方式,可准确进行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减少第一锁具被误开的可能性,保证配送箱内货品的安全性。
例如,在外卖的场景中,商家在接收到订餐用户的订单后,可将订单餐品放置在选定的配送箱内,然后由配送员进行相应配送,此时后台服务端会相应记录该订单信息与该配送箱之间的绑定关系。如果订餐用户后续取餐时,可通过对该配送箱上的标识码进行扫码,发起开锁请求。后台服务端根据开锁请求中携带的第二标识,查询该配送箱对应绑定的订单信息,然后获取该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如果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与开锁请求中携带的客户端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匹配成功,说明当前扫码开锁的用户即为该订单的下单用户,进而确定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以便后续触发打开箱门,使得订餐用户成功取餐。而如果第三标识与第一标识匹配失败,说明当前扫码开锁的用户并非该订单的下单用户,有冒领的可能性,因此确定未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进而使得箱门打开失败。
进一步的,若配送箱未绑定有订单信息(说明配送箱当前处于闲置状态),则根据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进行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具体还可包括:根据第一标识,查询客户端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该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配送箱,相当于该订单信息对应的货品当前没有对应的配送箱承载配送;若存在第二订单信息,则判定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例如,在外卖场景中,如果商家端用户当前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由下单用户通过服务器提交到商家端),且该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任何配送箱,此时该被扫码的配送箱也未绑定有订单信息,即该配送箱当前处于闲置状态。说明商家端用户当前需要打开闲置的配送箱来承载第二订单信息对应的餐品,此时可判定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使得商家能够将订单餐品放置在该配送箱内,以便于后续通过该配送箱运输该订单餐品。通过这种验证方式,使得开锁验证能够符合更多的业务场景,不仅包括订单用户取货的自动识别开锁验证,还包括商家端用户利用配送箱放置订单货品的自动识别开锁验证,真正做到一码多用,能够满足开锁用户各自所需的业务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配送箱的第二标识还可以是配送箱上的锁具的标识,例如锁具的二维码或者锁具的蓝牙ID等。具体来说,当一个用户通过其手机上的客户端来订餐后,该订单内必然包含了该用户的身份信息,比如账号、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序列号、手机号等;而当商家将订单对应的餐食放入配送箱并锁上了第一锁具后,该配送箱便与该订单产生了关联(具体可以是扫码关联或蓝牙连接关联等),从而该配送箱上的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的信息也都与该订单关联。这里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的信息可以是蓝牙ID或者蓝牙芯片的地址信息等。
那么,当配送箱送达后,该用户手持手机来到该配送箱位置处时,手机上的客户端便会在系统提前授权下(蓝牙的使用授权)在用户无感知下与配送箱上的第一锁具蓝牙连接。因为,客户端可以从订单中获得蓝牙ID等信息,从而后台扫描蓝牙连接,并与之连接。因此,即使配送箱上有两把锁,客户端也会在程序设计下自行无感知的与第一锁具建立蓝牙连接。并且,自动向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提供一个按钮,提示用户点击开锁;当用户点击后,便会通过服务器验证授权或者本地验证授权的方式(第一锁具对权限进行验证,而验证信息则可以是账号、IMEI序列号、手机号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由商家的客户端从服务器调取并在与锁具连接时写入)进行权限验证,并在通过后开启锁具。
由于用户在取餐时全程没有主动的进行蓝牙扫描、连接等操作,因而几乎是无感知的,只需要点击开锁按钮就可以打开配送箱的箱盖取得餐食。大大的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取餐效率。
当然,类似无感知的过程还可以发生在商家将配送箱箱盖打开把餐食放入的场景。在此场景下,商家的客户端可以从服务器自动获取对应配送箱的两把锁的标识信息,例如蓝牙ID或蓝牙地址。这个获取的过程,可以发生在商家在服务器上锁定了需要回收该配送箱用于配送之时或之后;锁定了配送箱,自然也就可以获知与配送箱关联的锁具的标识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后台的连接和权限验证的过程与上文类似,就不再重复。
另一方面,在一些场景下,例如一个货架上放置了若干不同的配送箱,那么用户到达货架后如何得知哪个是他的。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配送箱和用户客户端可以共同存储一些标志或符号,当用户开锁时,用户客户端上和配送箱上显示共同的标志,以提示用户。具体来说,这个标志可以是颜色,例如配送箱内置了6中颜色,而在开锁时,用户客户端与配送箱协商共同显示该颜色。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提前发生,也就是在商户装箱时,就设置了显示该颜色,并同时将该颜色信息同步到用户客户端,这样用户就可以据此提前锁定配送箱。对于具体的颜色确定来说,服务器可以实时的根据同一货架上已经存在的订单的对应配送箱的颜色,来确定该货架的下一个订单的配送箱的颜色,以防止重复。
若客户端用户当前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该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配送箱),则在发送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之后,本实施例方法还可包括:服务端接收第一锁具开锁后的第一关闭状态信息;然后根据第一关闭状态信息,将第二订单信息与配送箱进行绑定,以生成与配送箱对应的配送单信息(如可包含配送单标识、配送时间、配送起始点以及终止点等),后续服务端可根据该配送单信息安排合适的配送人员(如距离该配送箱位置最近的、且可承接配送任务的配送人员)来执行相应的配送任务。通过这种可选方式,可及时绑定订单信息与配送箱,生成相对应的配送单信息来调配相应的物流配送任务处理,可提高配送箱物流配送的效率。
例如,在外卖场景中,商家客户端通过扫码对配送箱的箱门开锁成功后,可将订单餐品放置在该配送箱内,然后关闭该箱门并通过第一锁具重新上锁。服务端可接收该第一锁具重新锁定的信息,此时可判定配送箱已完成装载订单餐品。将该订单与与配送箱进行绑定,生成相对应的配送单信息,并安排相应的配送任务。
在配送人员将配送箱配送至指定的位置(如指定的集中获取位置)后,通过第二锁具进行锁定,以固定配送箱的箱体。下单用户可在该指定位置扫码打开配送箱的第一锁具,从配送箱内取走订单货品,并关闭箱门重新利用第一锁具进行箱门锁定。进一步可选的,还可包括:接收第一锁具开锁后的第二关闭状态信息;若根据第二关闭状态信息判定配送任务已完成,则将配送箱变更为闲置状态;然后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获取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发送可被回收的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目标客户端。其中,预设回收条件可根据配送箱的实际回收需求进行预设。通过这种可选方式,将可被回收的闲置配送箱的信息发送给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后续目标客户端的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及时获取到该闲置配送箱进行回收处理,相应的,在发送可被回收的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目标客户端之后,本实施例方法还可包括:接收目标客户端确认回收闲置配送箱的请求;进而为目标客户端分配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以便后续目标客户端对第二锁具开锁成功,及时达到闲置配送箱回收的目的。通过这种可选方式,可很好的利用闲置的配送箱,实现配送箱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配送箱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为了说明上述获取目标客户端的实现过程,可选的,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获取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具体可包括:获取与闲置配送箱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目标客户端,其中目标客户端当前存在正在处理的待配送订单信息,且待配送订单信息未绑定有配送箱;或者,获取与闲置配送箱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配送方客户端,作为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
在本可选方式中,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用户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前具有配送需求的用户,如存在正在处理的待配送订单(未绑定有对应配送箱)的商家或其他有配送需求的下单用户;另一类是配送方用户,如配送箱的配送人员。
例如,当取餐完毕合盖关闭第一锁具后,配送箱同步闲置状态和位置至服务端(该同步可以通过取餐用户的客户端来发送给服务器,其中的位置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发送,因为其位置本就存在于订单中,除非临时对位置坐了更改且没有同步到服务器)。服务端将该闲置配送箱信息添加至配送箱队列,并将其与另一个餐食订单进行匹配,匹配的规则可以在于距离,也就是配送箱距离商家的距离,或者配送箱距离最近的配送员的距离。当这个距离满足商家所设定的距离时,商家可以接受匹配,同时也获得了开启第二锁具的权限,商家派人找到该配送箱后通过扫码打开第二锁具并取回配送箱以完成下一个订单的配送。而当这个距离满足配送员与配送箱之间的距离要求(这个距离可以是配送员个人的自由设定)时,配送员便可以接受此匹配并获得开启第二锁具的权限,并以此取回该配送箱。当闲置配送箱在配送员手中时,其整体便可以接受配送调度,根据调度算法配送员接受配送任务,携带闲置配送箱去对应的商家等。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客户端还可主动获取周围附近的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或者,客户端被动接收服务器推送的其周围附近的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例如,用户通过客户端主动搜索其周围附近或者特定位置附近的闲置配送箱,具体可向服务器发送闲置配送箱的获取请求,由服务器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目标位置,搜索该目标位置周围预设范围内的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然后发送给用户客户端进行展示。再例如,用户客户端为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为了帮助该用户尽快找到闲置配送箱,可由服务器主动向该用户客户端推送其周围附近的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即下发推送消息。
在获取到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之后可进行展示。例如,在地图上展示闲置配送箱的图标,在用户点击某个闲置配送箱的图标时可展示该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客户端可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其中,预设条件可包括距离条件、规格条件及路径条件中的至少一种。即可在距离、和/或规格、和/或路径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得到符合回收条件的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进而可精确定位那些对于客户端来说适合回收的闲置配送箱,进而可提高闲置配送箱的回收效率,减少闲置配送箱回收的时长,节省闲置配送箱回收的成本耗费。
示例性可选的,位置信息可包括闲置配送箱的所在位置(如根据闲置配送箱上的定位装置获取得到的定位信息)和调配位置(如闲置配送箱被调配使用的位置,即闲置配送箱从所在位置出发被送往的位置);预设条件中的距离条件可包括:当前位置(如客户端设备的当前位置)与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条件、和/或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与调配位置之间的距离条件。
例如,客户端设备的当前位置与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之间距离小于预设阈值A时,说明对于客户端用户来说,该闲置配送箱距离较近,对其回收相比那些距离较远的闲置配送箱来说可节省路程耗费的时长,进而可提高回收效率,因此可判定符合距离条件。或者,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与调配位置之间距离小于预设阈值B时,说明闲置配送箱距离调配位置较近,对其回收可很快使其到达调配位置进行使用,进而可节省路程时间,因此可判定符合距离条件。再或者,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即客户端设备的当前位置与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之间距离小于预设阈值A、且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与调配位置之间距离小于预设阈值B时,客户端用户对其进行回收,可同时节省取箱路程和送箱路程的耗费时长,可大大提高回收效率,因此可判定符合距离条件。
进一步可选的,当前位置与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条件、和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与调配位置之间的距离条件可包括:当前位置(如客户端设备的当前位置)与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之间的第一距离、与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与调配位置之间的第二距离之和在预设范围之内。
其中,预设范围可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设定。例如,客户端设备的当前当前位置与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距离a,而闲置配送箱所在位置与其调配位置之间的距离为距离b。当距离a与距离b之和小于距离阈值c时,可判定符合距离条件。通过这种可选方式,可尽可能在同时考虑取箱路程和送箱路程时,找到合适的搭配关系(客户端设备与闲置配送箱之间),进而可尽可能的节省路程耗费时长,提高闲置配送箱的回收效率。
上述说明的是距离条件,而为了说明预设条件中的路径条件,可选的,该路径条件可包括:当前路径(客户端设备的当前路径)与闲置配送箱的回收路径至少部分重合或重合比例达到预设值。例如,根据配送方客户端当前的配送任务,可获取配送方当前配送任务的任务路径,即当前路径a;而根据配送方客户端的当前位置以及闲置配送箱所在的位置,可规划出配送方前往取箱的路径,即闲置配送箱的回收路径b。判断当前路径a与回收路径b之间是否部分重合或者重合比例是否大于一定阈值,如果当前路径a与回收路径b之间部分重合,或者重合比例大于一定阈值时,说明此配送方客户端负责回收该闲置配送箱可同时兼顾当前配送任务以及闲置配送箱的回收任务,可节省回收闲置配送箱的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闲置配送箱的回收效率,因此可判定符合路径条件。
进一步可选的,当前路径(客户端设备的当前路径)具体可包括:当前接单路径、或当前配送路径、或回程路径。通过这种可选方式,考虑到实际配送的多种情况,可做到结合实际当前路径形式,做到闲置配送箱的合理回收调配,以兼顾节省闲置配送箱回收成本以及提高回收效率的目的。
示例性的,预设条件中的规格条件可包括:客户端当前需要使用的配送箱的规格(尺寸、型号、样式、材质、保温性、耐高温性等)与闲置配送箱的规格一致,或者客户端当前可回收的配送箱的规格与闲置配送箱的规格一致等。
例如,配送方运输配送的过程中,当前快递车内只剩余有可承载小号配送箱的空间位置(如可根据快递车出发配送前的空间使用情况,以及配送过程中每个包裹或配送箱收发的记录,估算出当前快递车内的剩余空间),因此如果闲置配送箱为小号配送箱,则可判定符合规格条件,而如果闲置配送箱为大号配送箱,该快递车内没有空余位置放置该大号的闲置配送箱,则可判定不符合规格条件。通过这种方式,可保证闲置配送箱回收的成功性,避免由于规格不符造成闲置配送箱回收失败的情况发生。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客户端在获取符合预设条件的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之后,可针对其中某一的闲置配送箱,发送该闲置配送箱的锁定指示请求至服务器,然后获取来自服务器的箱体开锁权限转移,进而获取得到该闲置配送箱的箱体开锁权限,即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以便后续基于该箱体开锁权限解锁回收该闲置配送箱。
除了上述可选的回收方式以外,还可应用到公众激励型的回收场景中,相应的,本可选实施例方法具体还可包括:根据公众请求,获取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接收锁定闲置配送箱的箱体开锁权限的指示;建立与闲置配送箱的通信连接;基于箱体开锁权限解锁闲置配送箱。例如,采用公众激励机制激励用户进行闲置配送箱的回收,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其中有效回收的次数越多,奖励越多;和/或,各个闲置配送箱的回收路程的累加和越大,奖励越多。在处理这种公众请求时,如果客户端用户为参与公众回收的用户,在其指定回收某个闲置配送箱时,可分配其相应的该闲置配送箱的箱体开锁权限,以便基于该箱体开锁权限进行箱体开锁,实现闲置配送箱的回收,同时服务器会记录该用户的累计回收任务完成次数以及回收所用的总路程等,以便作为参考下发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公众激励的方式,可积极调动用户去回收闲置的配送箱,可提高闲置配送箱的回收效率,加快闲置配送箱被回收处理以实现再利用,减少闲置配送箱被闲置的时长,可减少配送箱资源的浪费。
通过以上的各个可选回收方式内容,可尽可能的使得闲置配送箱被充分利用,减少配送箱资源的浪费。
上述验证过程主要是针对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过程。为了说明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过程,可选的,根据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进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具体可包括:查询与第一标识对应的客户端用户是否具备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及,利用第二标识查询配送箱的使用状态,以判断配送箱是否处于闲置状态或待中转状态,该待中转状态即从一个配送站即将送往下一个配送站(配送过程有多个中转站点),或者从一个配送站送往指定接收点的状态;若配送箱处于闲置状态或待中转状态、且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用户具备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则判定通过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通过这种可选方式,可准确进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减少第二锁具被误开的可能性,保证配送箱不被随意拿走、滥用等。
例如,用户(配送员或商家对应的取箱人员等)取配送箱时,该用户应当有该配送箱的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并且该配送箱当前的使用状态为闲置状态或者待中转状态。在满足这些条件时,判定通过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以便第二锁具开锁成功,使得该用户成功拿走配送箱。
203a、若通过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
通过发送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可使得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开锁,进而使得配送箱的箱门成功打开。
与步骤203a并列的步骤203b、若通过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
通过发送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可使得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开锁,进而使得配送箱的箱体不被固定,可随意拿走。
进一步的,若未通过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本实施例方法还可包括:向客户端返回开锁失败的响应信息;并根据第一标识,开始记录客户端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开锁失败次数;若开锁失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则限制客户端用户对任一配送箱的开锁权限。从而限制恶意扫码开锁的行为,保证一定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方法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可通过一码多用的方式,由服务端在接收到客户端通过扫码发送的开锁请求时,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智能判别该扫码客户端对配送箱上的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和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进而用户可通过一次扫码即可实现双锁配送箱的准确开锁过程,减少二次扫码开锁操作,缩减了扫码开锁时长,从而减少了整体的配送处理时长,提高了配送处理的效率。
进一步的,作为图1所示方法的具体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客户端侧的配送处理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扫码模块31、发送模块32。
扫码模块31,可用于对待开锁的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发送模块32,可用于向服务端发送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扫码得到的所述配送箱的第二标识。
进一步的,以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装置还可包括: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锁具开锁成功的第一通知信息,所述第一通知信息是所述服务端在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后确定所述第一锁具开锁成功时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是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接收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锁具开锁成功的第二通知信息,所述第二通知信息是所述服务端在发送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后确定所述第二锁具开锁成功时发送的,其中,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是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判定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接收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所述配送箱开锁失败的第三通知信息,所述第三通知信息是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判定未通过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接收模块,还可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发送的蓝牙连接开锁的第四通知信息,所述第四通知信息是所述服务端在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或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时发送的;若已开启蓝牙,则触发蓝牙连接开锁;若未启动蓝牙,则提示开启蓝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应用于用户客户端侧的配送处理装置所涉及各功能单元的其它相应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作为图2所示方法的具体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服务端侧的配送处理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41、验证模块42、发送模块43。
接收模块41,可用于接收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待开锁的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验证模块42,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进行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发送模块43,可用于若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
发送模块43,还可用于若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验证模块42,具体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对应绑定的第一订单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若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匹配,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验证模块42,具体还可用于若所述配送箱未绑定有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查询客户端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配送箱;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装置还可包括:绑定模块;
接收模块41,还可用于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在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之后,接收所述第一锁具开锁后的第一关闭状态信息;
绑定模块,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二订单信息与所述配送箱进行绑定,以生成与所述配送箱对应的配送单信息。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装置还可包括:变更模块和获取模块;
接收模块41,还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锁具开锁后的第二关闭状态信息;
变更模块,可用于若根据所述第二关闭状态信息判定配送任务已完成,则将所述配送箱变更为闲置状态;
获取模块,可用于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获取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
发送模块43,还可用于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所述目标客户端。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获取模块,具体可用于获取与所述闲置配送箱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目标客户端,其中所述目标客户端当前存在正在处理的待配送订单信息,且所述待配送订单信息未绑定有配送箱;或者,获取与所述闲置配送箱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配送方客户端,作为符合所述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接收模块41,还可用于在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所述目标客户端之后,接收所述目标客户端确认回收所述闲置配送箱的请求;为所述目标客户端分配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验证模块42,具体还可用于查询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用户是否具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及,利用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的使用状态,以判断所述配送箱是否处于闲置状态或待中转状态;若所述配送箱处于闲置状态或待中转状态、且所述用户具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应用于服务端侧的配送处理装置所涉及各功能单元的其它相应描述,可以参考图2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如图1所示方法,相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如图1所示的可应用于用户客户端侧的配送处理方法。基于上述如图2所示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如图2所示的可应用于服务端侧的配送处理方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场景的方法。
基于上述如图1所示的方法,以及图3所示的虚拟装置实施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客户端设备,具体可以为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他网络设备等,该客户端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如图1所示的可应用于用户客户端侧的配送处理方法。
基于上述如图2所示的方法,以及图4所示的虚拟装置实施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设备,具体可以为网关设备、服务器、或其他网络设备等。该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如图2所示的可应用于服务端侧的配送处理方法。
可选的,上述两种实体设备都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网络接口、摄像头、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等,可选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USB接口、读卡器接口等。网络接口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客户端设备和服务器设备的实体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这两种实体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操作系统是管理上述两个实体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信息处理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存储介质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信息处理实体设备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基于上述内容,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送处理系统,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服务器设备51、客户端设备52;
其中,客户端设备52可用于执行如图1所示的方法,服务器设备51可用于执行如图2所示的方法。
客户端设备52,可用于对待开锁的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向服务器设备51发送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扫码得到的所述配送箱的第二标识。
服务器设备51,可用于接收客户端设备52发送的开锁请求;根据开锁请求中携带的客户端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待开锁的配送箱的第二标识,分别进行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若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若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可利用双锁配送箱来承载货物进行配送,货物在配送过程中箱门锁定,进而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货物容易发生损坏、被快递员私自打开以及容易诱发食品安全等问题,以及通过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可避免配送箱被恶意使用。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一码多用的方式,由服务端在接收到客户端通过扫码发送的开锁请求时,根据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智能判别该扫码客户端对配送箱上的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和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进而用户可通过一次扫码即可实现双锁配送箱的准确开锁过程,减少二次扫码开锁操作,缩减了扫码开锁时长,从而减少了整体的配送处理时长,提高了配送处理的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申请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配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待开锁的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向服务端发送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扫码得到的所述配送箱的第二标识,以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其中,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对应绑定的第一订单信息,如果存在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验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如果不存在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查询客户端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配送箱;
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包括:
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客户端,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目标客户端,接收所述目标客户端确认回收所述闲置配送箱的请求,进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2.一种配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待开锁的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进行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若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
若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
其中,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对应绑定的第一订单信息,如果存在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验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如果不存在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查询客户端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配送箱;
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包括:
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客户端,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目标客户端,接收所述目标客户端确认回收所述闲置配送箱的请求,进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进行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对应绑定的第一订单信息;
获取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
若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第一标识匹配,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在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锁具开锁后的第一关闭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关闭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二订单信息与所述配送箱进行绑定,以生成与所述配送箱对应的配送单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锁具开锁后的第二关闭状态信息;
若根据所述第二关闭状态信息判定配送任务已完成,则将所述配送箱变更为闲置状态;
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获取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
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所述目标客户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获取符合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具体包括:
获取与所述闲置配送箱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目标客户端,其中所述目标客户端当前存在正在处理的待配送订单信息,且所述待配送订单信息未绑定有配送箱;或者,
获取与所述闲置配送箱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的配送方客户端,作为符合所述预设回收条件的目标客户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所述目标客户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客户端确认回收所述闲置配送箱的请求;
为所述目标客户端分配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进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具体包括:
查询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用户是否具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及,
利用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的使用状态,以判断所述配送箱是否处于闲置状态或待中转状态;
若所述配送箱处于闲置状态或待中转状态、且所述用户具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9.一种配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码模块,用于对待开锁的配送箱的标识码进行扫码,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端发送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扫码得到的所述配送箱的第二标识,以使得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其中,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对应绑定的第一订单信息,如果存在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验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如果不存在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查询客户端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配送箱;
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包括: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客户端,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目标客户端,接收所述目标客户端确认回收所述闲置配送箱的请求,进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10.一种配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开锁请求,所述开锁请求中携带有用户身份的第一标识和待开锁的配送箱的第二标识,所述配送箱上包含用于箱门锁闭的第一锁具,以及箱体固定的第二锁具;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分别进行所述第一锁具和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发送模块,用于若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指令;
若通过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则发送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指令;其中,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查询所述配送箱对应绑定的第一订单信息,如果存在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对应下单用户的第三标识验证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如果不存在所述第一订单信息,则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查询客户端用户当前是否存在正在处理的第二订单信息,若存在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则判定通过所述第一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所述第二订单信息当前未绑定有配送箱;
验证扫码客户端对所述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包括:根据闲置配送箱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客户端,发送可被回收的所述闲置配送箱的信息至目标客户端,接收所述目标客户端确认回收所述闲置配送箱的请求,进行第二锁具的开锁权限验证。
11.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客户端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13.一种服务器设备,包括存储介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配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客户端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服务器设备。
CN202010245560.9A 2020-03-31 2020-03-31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3538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5560.9A CN113538736B (zh) 2020-03-31 2020-03-31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5560.9A CN113538736B (zh) 2020-03-31 2020-03-31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8736A CN113538736A (zh) 2021-10-22
CN113538736B true CN113538736B (zh) 2023-07-18

Family

ID=78087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5560.9A Active CN113538736B (zh) 2020-03-31 2020-03-31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873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1065A (ja) * 2001-11-27 2003-06-06 Fonkyasuto:Kk 電子制御によるシリンダー錠の構造とその管理システム
CN108091013A (zh) * 2017-12-21 2018-05-29 詹询 一种手机加密的快递箱开锁系统及方法
BR102017022502A2 (pt) * 2017-10-19 2019-05-07 Penta Sis Automacao Ltda Trava eletromecânica com fecho retangular acionada remotamente, aplicada em portas de acesso a cofres, a compartimentos de equipamentos e ou a cômodos de edificações passíveis de controle de acesso e procedimento de destravamento/travamento da trava eletromecânica
JP6603432B1 (ja) * 2019-07-12 2019-11-06 アスクル株式会社 オートロック式ドア解錠システム、オートロック式ドア解錠方法、およびオートロック式ドア解錠プログラム
WO2020001288A1 (zh) * 2018-06-27 2020-01-02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储物柜控制系统、储物柜控制方法以及柜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5721A (zh) * 2016-04-19 2017-10-31 于波 一种用于物流终端的柔性安全设备
CN107194655A (zh) * 2017-07-03 2017-09-22 福建峰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物联网管理的智慧物流箱
CN108222681B (zh) * 2017-12-29 2023-09-08 广州斑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共享物品出借的方法和归还的方法及其智能锁
CN108416560B (zh) * 2018-04-25 2021-11-26 杭州物知文明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物流智能管理方法、系统、平台及其云端服务器、装置
CN108805489A (zh) * 2018-05-21 2018-11-13 詹海金 双扫码锁式物流配送箱及无人值守的物流配送方法
CN110342099B (zh) * 2019-06-28 2021-07-06 浙江省人民医院 危化品管理终端及管理方法和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1065A (ja) * 2001-11-27 2003-06-06 Fonkyasuto:Kk 電子制御によるシリンダー錠の構造とその管理システム
BR102017022502A2 (pt) * 2017-10-19 2019-05-07 Penta Sis Automacao Ltda Trava eletromecânica com fecho retangular acionada remotamente, aplicada em portas de acesso a cofres, a compartimentos de equipamentos e ou a cômodos de edificações passíveis de controle de acesso e procedimento de destravamento/travamento da trava eletromecânica
CN108091013A (zh) * 2017-12-21 2018-05-29 詹询 一种手机加密的快递箱开锁系统及方法
WO2020001288A1 (zh) * 2018-06-27 2020-01-02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储物柜控制系统、储物柜控制方法以及柜锁
JP6603432B1 (ja) * 2019-07-12 2019-11-06 アスクル株式会社 オートロック式ドア解錠システム、オートロック式ドア解錠方法、およびオートロック式ドア解錠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8736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2522A (zh) 一种物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801051B (zh) 资源转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013867B2 (ja) 配送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4616403A (zh) 智能物流装置及智能物流系统
AU2004316272A1 (en) Mobile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y management
CN109003378B (zh) 一种小区快递服务区块链安防系统及方法
CN103235923B (zh) 获取验证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US1176892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fely storing an object
CN111612981A (zh) 一种离线存餐、取餐方法及设备
CN112561426A (zh) 订单配送方法及装置
CN104899496B (zh) 一种数据读取方法及其终端
CN113706138B (zh) 基于数字货币硬钱包的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38736B (zh) 配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6194037U (zh) 一种物流箱
CN111724512B (zh) 设备开启方法、装置、设备及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JP7335357B2 (ja) 配送箱を共有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695990B (zh) 上门收款服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4394614B2 (ja) 配送システム及び配送管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3469771A (zh) 餐饮订单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EP275310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Data Transfer Related to a Data-Storing Card
CN115482631A (zh)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JP3600089B2 (ja) Icカードの利用者認証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前記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認証方法の判定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15345538A (zh) 货物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67140A (zh) 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69599A (zh) 配送箱的回收调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Floor 11, Building 1, No. 1200, Jinzhou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Applicant after: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45895, 105 room 6, Baohua Road, Hengqin New District, Zhuhai, Guangdong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