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3651B -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3651B
CN113533651B CN202110807733.6A CN202110807733A CN113533651B CN 113533651 B CN113533651 B CN 113533651B CN 202110807733 A CN202110807733 A CN 202110807733A CN 113533651 B CN113533651 B CN 113533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film
filler
interaction energy
stage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77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3651A (zh
Inventor
黄辉
朱珊珊
樊璇
任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8077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3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3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3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3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3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96Testing material properties on thin layers or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生物膜形成系统、特征指标测定系统、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生物膜形成系统的构建;S2、对目标填料生物膜进行采样,测定接触角及Zeta电位;S3、XDLVO界面相互作用能的计算;S4、判断生物膜所处阶段。本发明突破了污(废)水处理填料表面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精准识别的空白,具有操作简单、科学精准、适用性广等优势,为指导生物膜法新填料、新技术研发、评判填料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通用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膜在填料表面经历初始附着、形成和成熟、老化和脱落的发展阶段,其中初始附着阶段是关键限制性步骤,受到填料表面特性、界面流体特性和微生物细胞特性的综合影响。对生物膜形成上述关键节点的精准识别是调控生物膜行为、指导新填料/新技术研发、评判填料性能的重要科学基础。
常规判断填料表面生物膜形成阶段的方法一般是通过考察生物反应器对主要污染物(COD、NH3-N等)的去除率、生物膜厚度、生物膜活性等指标,实验周期长,测定指标多,且监测精准度低。现有报道难以精准识别污(废)水处理填料表面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如中国专利CN 206192904U公开的一种用于观察流动水体下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实验装置,通过调节电位计控制流速,将固定毛细管的载玻片安置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膜的生长和形成过程,但是运行过程中,水流速度过大,微生物可能无法被观察到,小型潜水泵的使用寿命会受到时间、电压、泵中积累的生物膜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限制生物膜形成的实验时间;中国专利CN 109957597A公开的检测生物膜形成的方法及其应用和微流控芯片,采用微流控芯片制备出包埋有第一微生物的水凝胶微球,并将其传输至接种有第二微生物的区域内进行共培养,检测生物膜形态变化,但是该方法要求第一微生物为益生菌,第二微生物为病原菌,且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引发内部凝胶化反应,条件受限;中国专利CN208333364U一种原位测量生物膜厚度的装置,通过在样品片上设置两条竖直薄膜电极,实现原位无损测量生物膜厚度,其只能原位测量腐蚀评估反应器中金属材质上生物膜厚度,不适用于污(废)水处理过程有机/无机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因此,提供一种精准识别污(废)水处理填料表面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手段对污(废)水处理填料表面生物膜形成关键节点精准识别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精准识别的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创新地以初始粘附距离和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作为生物膜形成阶段的判断依据,易于区分且科学精准;同时能够适用于各种材质填料及水体,适用性广,操作简单,为指导生物膜法新填料、新技术研发、评判填料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通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包括:
用于生成生物膜的生物膜形成系统,生物膜形成系统包括:受试填料、受试水体、反应器,
用于对生物膜进行采样的特征指标测定系统,特征指标测定系统包括:用于测算接触角的接触角仪,用于测算Zeta电位的纳米粒度仪,
用于通过互相作用能的计算判定生物膜状态的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基于扩展的DLVO理论和杨氏公式,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计算出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生物膜形成系统的构建:将有机/无机材质填料置于反应器内,进行启动和运行;
S2、特征指标测定系统对目标填料生物膜进行采样,测定接触角及Zeta电位;
S3、XDLVO界面相互作用能的计算: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利用扩展的DLVO理论和杨氏公式,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当有机/无机填料表面生物膜厚度在阈值3.06~5.51nm之内,表明该区域内的生物膜处于微生物可逆粘附阶段;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判别方法具体如下:
S51、在使用有机填料的情况下,当二次最小值小于阈值-2000~-2500kT时,在使用无机填料的情况下,当二次最小值小于阈值-41000~-46000kT,表明生物膜由微生物粘附阶段进入到形成和成熟阶段;
S52、在使用有机填料的情况下,当二次最小值小于阈值-6000~-6500kT时,在使用无机填料的情况下,当二次最小值小于阈值-51000~-56000kT时,表明生物膜由形成和成熟阶段进入到老化和脱落阶段。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填料选自: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二氧化硅(SiO2),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填料为污/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各种填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几种,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步骤S1中生物膜包括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处理单元的好氧、厌氧及兼性生物膜和地下水、地表水或者饮用水管网中的生物膜,由此可知,本发明可用于多种场景。
进一步地,步骤S2中取出的生物膜需置于4℃冰箱中保存,4℃的环境能够保持生物膜的活性。
更进一步地,步骤S2中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采用直接或间接法于室温下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S21、将生物膜样品进行真空过滤,转移至载玻片上;
S22、将样品置于105℃真空干燥箱风干10min;
S23、分别使用纯水、甘油、二碘甲烷、甲酰胺在填料和样品测定接触角,每个样品至少测定5次,取平均值。
优选地,步骤S2中Zeta电位采用纳米粒度仪进行测定,纳米粒度仪具有高灵敏度,使得测定数据更精确。
优选地,步骤S3还包括:选取四种剪切力开展实验,获得对应二次最小值和初始粘附距离,通过公式计算将内圆筒的转速与反应器内的剪切力进行联系,其中,剪切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41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42
式中,ri和re分别为内圆筒和外圆筒的半径(m),δ为两个圆筒之间的间隙(m),ρ为水的密度(kg/m-3),ν为水的运动粘度(m2/s),
其中雷诺系数Re的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43
式中,Ω为内圆筒的转速(rad/s),
泰勒反应器内的流态是由无量纲泰勒数Ta定义的,Ta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44
代入上述内圆筒转速,计算结果显示Ta均大于500,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紊流。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3中,XDLVO界面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根据杨氏公式和测定得到的表面接触角,得到填料表面的总表面张力γTOT、极性酸碱AB分项γAB、极性范德华力LW分项γLW、电子给体γ+和电子受体γ-分项,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51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52
γTOT=γABLW
式中θ为用测试试剂测量的样品的接触角,测试试剂测量包括:二碘甲烷、双蒸馏水、甘油和甲酰胺,下标S、W分别代表固体表面和测试试剂,同样地,生物膜的表面张力也由此方法计算,
单位面积的LW和AB吉布斯能的表达式分别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53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54
两个无限大平面间单位面积的静电双层EL相互作用能随分离距离衰减,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55
其中ξ表示本实验中测量的Zeta电位,ε0和εr分别表示真空的介电常数和溶液的相对介电常数,κ表示反德拜筛分长度,y0表示最小分离距离,即0.158nm,下标c、w、b分别代表填料、废水和生物膜,其中κ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56
其中e是电子电荷,ni是离子i在溶液中的浓度,zi是离子i的价态,k是玻尔兹曼常数,T是绝对温度;
Van Oss根据XDLVO理论提出,水体系的能量平衡除了LW和EL相互作用能外,还必须考虑AB相互作用能,表达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1
式中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2
为废水中生物膜与填料材料之间的XDLVO相互作用能,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3
为Liftshitz-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能,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4
为Lewis酸碱相互作用能,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5
为静电相互作用能,其中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6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7
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8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9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10
其中a为生物膜的粒径,λ为AB相互作用在水中的特征衰减长度,其中,水溶液中常用的特征衰减长度为0.6nm,
生物膜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11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12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613
其中b1为上层生物膜,b2为b1旁边的下层生物膜,a1为上层生物膜粒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率先对有机/无机填料表面生物膜形成中微生物可逆粘附区域进行定量,并采用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作为新型指标表征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进而精准识别生物膜形成关键节点,更好地从微观层面理解生物膜形成过程,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2)本发明提供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适用于各种材质填料及水体,适用性广,操作简单,为指导生物膜法新填料、新技术研发、评判填料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通用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图;
图2为生物膜与HDPE填料之间关于分离距离的相互作用能的函数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包括:
用于生成生物膜的生物膜形成系统,所述生物膜形成系统包括:受试填料、受试水体、反应器,
用于对生物膜进行采样的特征指标测定系统,所述特征指标测定系统包括:用于测算接触角的接触角仪,用于测算Zeta电位的纳米粒度仪,
用于通过互相作用能的计算判定生物膜状态的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所述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基于扩展的DLVO理论和杨氏公式,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计算出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系统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生物膜形成系统的构建: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质载片作为有机填料,将20个该材质可移动载片装载于泰勒反应器内圆筒表面的凹槽内,在反应器外圆筒内部布置条形曝气装置,处理对象为模拟某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主要水质指标是COD为800mg/L、氨氮为200mg/L、pH为7.6,完成泰勒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维持反应器温度在25℃,全自动连续进水方式向上述反应器泵入合成废水,反应过程中探究四种剪切力下生物膜在HDPE有机填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即1.0、1.5、2.0和2.5Pa,先在最低剪切力(1.0Pa)下运行,待稳定运行后再将剪切力提高至1.5Pa,依此类推,每次提高0.5Pa,逐步调高至2.5Pa,在此过程中,泰勒反应器进水速度维持在0.75L/h,滤池进水溶解氧控制在4.5mg/L,且进水pH范围为7.5;
S2、泰勒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4h,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定期取出生物膜样本,测定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以及Zeta电位,并置于4℃冰箱中保存;
S3、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
其中,S2中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采用直接或间接法于室温下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S21、将生物膜样品进行真空过滤,转移至载玻片上;
S22、将样品置于105℃真空干燥箱风干10min;
S23、分别使用纯水、甘油、二碘甲烷、甲酰胺在填料和样品测定接触角,每个样品测定5次,取平均值。
步骤S3还包括:选取四种剪切力开展实验,获得对应二次最小值和初始粘附距离,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将内圆筒的转速与反应器内的剪切力进行联系,其中,剪切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91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92
式中,ri和re分别为内圆筒和外圆筒的半径(m),δ为两个圆筒之间的间隙(m),ρ为水的密度(kg/m-3),ν为水的运动粘度(m2/s),
其中雷诺系数Re的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93
式中,Ω为内圆筒的转速(rad/s),
泰勒反应器内的流态是由无量纲泰勒数Ta定义的,Ta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094
代入上述内圆筒转速,计算结果显示Ta均大于500,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紊流。
步骤S3中,XDLVO界面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根据杨氏公式和测定得到的表面接触角,得到填料表面的总表面张力γTOT、极性酸碱AB分项γAB、极性范德华力LW分项γLW、电子给体γ+和电子受体γ-分项,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01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02
γTOT=γABLW
式中θ为用测试试剂测量的样品的接触角,测试试剂测量包括:二碘甲烷、双蒸馏水、甘油和甲酰胺,下标S、W分别代表固体表面和测试试剂,同样地,生物膜的表面张力也由此方法计算,其中,表面能数据见表1所示:
表1测试剂在20℃时的表面能数据(mJ/m2)
测试剂 γ<sup>LW</sup> γ<sup>+</sup> γ<sup>-</sup> γ<sup>TOT</sup>
纯水 21.8 25.5 25.5 72.8
甘油 34.0 3.9 57.4 64.0
二碘甲烷 50.8 0.0 0.0 50.8
甲酰胺 39.0 2.3 39.6 58.0
单位面积的LW和AB吉布斯能的表达式分别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03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04
两个无限大平面间单位面积的静电双层EL相互作用能随分离距离衰减,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1
其中ξ表示本实验中测量的Zeta电位。ε0和εr分别表示真空的介电常数和溶液的相对介电常数。κ表示反德拜筛分长度,y0表示最小分离距离,即0.158nm。下标c、w、b分别代表填料、废水和生物膜。其中κ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2
其中e是电子电荷,ni是离子i在溶液中的浓度,zi是离子i的价态,k是玻尔兹曼常数,T是绝对温度。
Van Oss根据XDLVO理论提出,水体系的能量平衡除了LW和EL相互作用能外,还必须考虑AB相互作用能,表达方程式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3
式中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4
为废水中生物膜与填料材料之间的XDLVO相互作用能,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5
为Liftshitz-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能,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6
为Lewis酸碱相互作用能,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7
为静电相互作用能,其中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8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9
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10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11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12
其中a为生物膜的粒径,λ为AB相互作用在水中的特征衰减长度,其中,水溶液中常用的特征衰减长度为0.6nm,
生物膜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113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21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22
其中b1为上层生物膜,b2为b1旁边的下层生物膜,a1为上层生物膜粒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系统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聚酰胺(PA)材质载片作为有机填料,将20个该材质可移动载片装载于泰勒反应器内圆筒表面的凹槽内,在反应器外圆筒内部布置条形曝气装置,处理对象为模拟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主要水质指标是COD为800mg/L、氨氮为195mg/L、pH为7.5。完成泰勒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维持反应器温度在25℃,全自动连续进水方式向上述反应器泵入合成废水,反应过程中探究四种剪切力下生物膜在PA有机填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即1.0、1.5、2.0和2.5Pa。先在最低剪切力(1.0Pa)下运行,待稳定运行后再将剪切力提高至1.5Pa,依此类推,逐步调高至2.5Pa。所述泰勒反应器进水速度维持在0.75L/h,滤池进水溶解氧控制在3.5mg/L,且进水pH范围为7.5。
S2、泰勒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4h,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定期取出生物膜样本,测定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以及Zeta电位;
S3、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系统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材质载片作为有机填料,将20个该材质可移动载片装载于泰勒反应器内圆筒表面的凹槽内,在反应器外圆筒内部布置条形曝气装置,处理对象为模拟某造纸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主要水质指标是COD为800mg/L、氨氮为195mg/L、pH为7.5,完成泰勒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维持反应器温度在25℃,全自动连续进水方式向上述反应器泵入合成废水,反应过程中探究四种剪切力下生物膜在ABS有机填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即1.0、1.5、2.0和2.5Pa。先在最低剪切力(1.0Pa)下运行,待稳定运行后再将剪切力提高至1.5Pa,依此类推,每次提高0.5Pa,逐步调高至2.5Pa。所述泰勒反应器进水速度维持在0.8L/h,滤池进水溶解氧控制在4.5mg/L,且进水pH范围为7.5。
S2、泰勒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4h,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定期取出生物膜样本,测定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以及Zeta电位;
S3、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系统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聚氯乙烯(PVC)材质载片作为有机填料,将20个该材质可移动载片装载于泰勒反应器内圆筒表面的凹槽内,在反应器外圆筒内部布置条形曝气装置,处理对象为模拟某制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主要水质指标是COD为800mg/L、氨氮为200mg/L、pH为7.5,完成泰勒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维持反应器温度在25℃,全自动连续进水方式向上述反应器泵入合成废水,反应过程中探究四种剪切力下生物膜在PVC有机填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即1.0、1.5、2.0和2.5Pa。先在最低剪切力(1.0Pa)下运行,待稳定运行后再将剪切力提高至1.5Pa,依此类推,逐步调高至2.5Pa。所述泰勒反应器进水速度维持在0.7L/h,滤池进水溶解氧控制在4.5mg/L,且进水pH范围为7.5;
S2、泰勒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4h,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定期取出生物膜样本,测定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以及Zeta电位;
S3、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系统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聚碳酸酯(PC)材质载片作为有机填料,将20个该材质可移动载片装载于泰勒反应器内圆筒表面的凹槽内,在反应器外圆筒内部布置条形曝气装置,处理对象为模拟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进水,主要主要水质指标是COD为780mg/L、氨氮为205mg/L、pH为7.4,完成泰勒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维持反应器温度在25℃,全自动连续进水方式向上述反应器泵入合成废水,反应过程中探究四种剪切力下生物膜在PC有机填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即1.0、1.5、2.0和2.5Pa。先在最低剪切力(1.0Pa)下运行,待稳定运行后再将剪切力提高至1.5Pa,依此类推,逐步调高至2.5Pa。所述泰勒反应器进水速度维持在0.65L/h,滤池进水溶解氧控制在4.5mg/L,且进水pH范围为7.5;
S2、泰勒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4h,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定期取出生物膜样本,测定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以及Zeta电位,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
S3、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系统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二氧化硅(SiO2)材质载片作为无机填料,将20个该材质可移动载片装载于泰勒反应器内圆筒表面的凹槽内,不设置曝气装置,处理对象为模拟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生化尾水,主要主要水质指标是COD为140mg/L、硝态氮为50mg/L、pH为7.5,完成泰勒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维持反应器温度在25℃,全自动连续进水方式向上述反应器泵入合成废水,反应过程中探究四种剪切力下生物膜在SiO2无机填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即1.0、1.5、2.0和2.5Pa。先在最低剪切力(1.0Pa)下运行,待稳定运行后再将剪切力提高至1.5Pa,依此类推,逐步调高至2.5Pa。所述泰勒反应器进水速度维持在0.7L/h,进水pH范围为7.5;
S2、泰勒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4h,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定期取出生物膜样本,测定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以及Zeta电位;
S3、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系统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二氧化硅(SiO2)材质载片作为无机填料,将20个该材质可移动载片装载于泰勒反应器内圆筒表面的凹槽内,不设置曝气装置,处理对象为模拟某制药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尾水,主要主要水质指标是COD为140mg/L、硝态氮为58mg/L、pH为7.4,完成泰勒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维持反应器温度在25℃,全自动连续进水方式向上述反应器泵入合成废水,反应过程中探究四种剪切力下生物膜在SiO2无机填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即1.0、1.5、2.0和2.5Pa。先在最低剪切力(1.0Pa)下运行,待稳定运行后再将剪切力提高至1.5Pa,依此类推,每次提高0.5Pa,逐步调高至2.5Pa,所述泰勒反应器进水速度维持在0.75L/h,进水pH范围为7.5。
S2、泰勒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4h,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定期取出生物膜样本,测定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以及Zeta电位;
S3、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为基于实施例1系统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以二氧化硅(SiO2)材质载片作为无机填料,将20个该材质可移动载片装载于泰勒反应器内圆筒表面的凹槽内,不设置曝气装置,处理对象为模拟某纺织印染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生化尾水,主要主要水质指标是COD为145mg/L、硝态氮为55mg/L、pH为7.5,完成泰勒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维持反应器温度在25℃,全自动连续进水方式向上述反应器泵入合成废水,反应过程中探究四种剪切力下生物膜在SiO2无机填料表面的形成过程,即1.0、1.5、2.0和2.5Pa。先在最低剪切力(1.0Pa)下运行,待稳定运行后再将剪切力提高至1.5Pa,依此类推,逐步调高至2.5Pa。所述泰勒反应器进水速度维持在0.75L/h,进水pH范围为7.5;
S2、泰勒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4h,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定期取出生物膜样本,测定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以及Zeta电位;
S3、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
实验例
对实施例2-9所得可逆粘附距离和二次最小值进行统计,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有机/无机填料表面生物膜形成中微生物可逆粘附距离和二次最小值
Figure BDA0003167196540000171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实际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形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用于生成生物膜的生物膜形成系统,所述生物膜形成系统包括:受试填料、受试水体、反应器,
用于对生物膜进行采样的特征指标测定系统,所述特征指标测定系统包括:用于测算接触角的接触角仪,用于测算Zeta电位的纳米粒度仪,
用于通过互相作用能的计算判定生物膜状态的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所述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基于扩展的DLVO理论和杨氏公式,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计算出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生物膜形成系统的构建:将有机/无机材质填料置于反应器内,进行启动和运行;
S2、特征指标测定系统对目标填料生物膜进行采样,测定接触角及Zeta电位;
S3、XDLVO界面相互作用能的计算:相互作用能计算系统利用扩展的DLVO理论和杨氏公式,绘制生物膜与填料表面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关于粒子分散距离的函数图,得到函数图中二次最小值的绝对值和其所在的分散距离;
S4、结合可逆粘附距离的阈值量化可逆性细菌粘附区域:当有机/无机填料表面生物膜厚度在阈值3.06~5.51nm之内,表明该区域内的生物膜处于微生物可逆粘附阶段;
S5、结合总相互作用能中的二次最小值判断生物膜微观形成的各阶段,判别方法具体如下:
S51、在使用有机填料的情况下,当二次最小值小于-2000kT时,在使用无机填料的情况下,当二次最小值小于-41000kT,表明生物膜由微生物粘附阶段进入到形成和成熟阶段;
S52、在使用有机填料的情况下,当二次最小值小于-6000kT时,在使用无机填料的情况下,当二次最小值小于-51000kT时,表明生物膜由形成和成熟阶段进入到老化和脱落阶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填料选自: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酰胺(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二氧化硅(SiO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生物膜包括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处理单元的好氧、厌氧及兼性生物膜和地下水、地表水或者饮用水管网中的生物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取出的生物膜需置于4℃冰箱中保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生物膜和填料表面与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的接触角采用直接或间接法于室温下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S21、将生物膜进行真空过滤,转移至载玻片上;
S22、将生物膜置于105℃真空干燥箱风干10min;
S23、分别在纯水、甘油、二碘甲烷、甲酰胺中测定填料和生物膜接触角,每个生物膜至少测定5次,取平均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Zeta电位采用纳米粒度仪进行测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选取多种剪切力开展实验,获得对应二次最小值和初始粘附距离,通过公式计算将内圆筒的转速与反应器内的剪切力进行联系,其中,剪切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31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32
式中,ri和re分别为内圆筒和外圆筒的半径(m),δ为两个圆筒之间的间隙(m),ρ为水的密度(kg/m-3),ν为水的运动粘度(m2/s),
其中雷诺系数Re的确定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33
式中,Ω为内圆筒的转速(rad/s),
泰勒反应器内的流态是由无量纲泰勒数Ta定义的,Ta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34
代入上述内圆筒转速,计算结果显示Ta均大于500,表明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紊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XDLVO界面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根据杨氏公式和测定得到的表面接触角,得到填料表面的总表面张力γTOT、极性酸碱AB分项γAB、极性范德华力LW分项γLW、电子给体γ+和电子受体γ-分项,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41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42
γTOT=γABLW
式中θ为用测试试剂测量的样品的接触角,测试试剂测量包括:二碘甲烷、双蒸馏水、甘油和甲酰胺,下标S、W分别代表固体表面和测试试剂,同样地,生物膜的表面张力也由此方法计算,
单位面积的LW和AB吉布斯能的表达式分别为: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43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44
两个无限大平面间单位面积的静电双层EL相互作用能随分离距离衰减,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45
其中ξ表示本实验中测量的Zeta电位,ε0和εr分别表示真空的介电常数和溶液的相对介电常数,κ表示反德拜筛分长度,y0表示最小分离距离,即0.158nm,下标c、w、b分别代表填料、废水和生物膜,其中κ的计算方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46
其中e是电子电荷,ni是离子i在溶液中的浓度,zi是离子i的价态,k是玻尔兹曼常数,T是绝对温度;
Van Oss根据XDLVO理论提出,水体系的能量平衡除了LW和EL相互作用能外,还必须考虑AB相互作用能,表达方程式为: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1
式中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2
为废水中生物膜与填料材料之间的XDLVO相互作用能,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3
为Liftshitz-van der Waals相互作用能,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4
为Lewis酸碱相互作用能,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5
为静电相互作用能,其中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6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7
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8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9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10
其中a为生物膜的粒径,λ为AB相互作用在水中的特征衰减长度,其中,水溶液中常用的特征衰减长度为0.6nm,
生物膜层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11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12
Figure FDA00035636712100000513
其中b1为上层生物膜,b2为b1旁边的下层生物膜,a1为上层生物膜粒径。
CN202110807733.6A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533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7733.6A CN113533651B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7733.6A CN113533651B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3651A CN113533651A (zh) 2021-10-22
CN113533651B true CN113533651B (zh) 2022-07-08

Family

ID=78099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7733.6A Active CN113533651B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365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3409A1 (fr) * 2019-03-26 2020-10-01 Biofilm Pharma Utilisation de la gentamicine pour inhiber/ empecher la formation de biofilm bactéri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82858B2 (en) * 2008-06-25 2013-02-26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Nanoparticle-textured surface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selective adhesion, sensing and separation
MX368990B (es) * 2015-08-20 2019-10-21 Mexicano Inst Petrol Biorreactor para el estudio in situ de biopelículas microbianas, inductoras de corrosión en superficies metálica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3409A1 (fr) * 2019-03-26 2020-10-01 Biofilm Pharma Utilisation de la gentamicine pour inhiber/ empecher la formation de biofilm bactérie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BfR中PVDF/pDOPA改性膜耐污染性能研究;张利娟等;《水处理技术》;20160810(第08期);第66-69、73页 *
基于改性疏水性PVDF中空纤维膜的MBfR中生物膜特性研究;于越等;《膜科学与技术》;20191225(第06期);第107-113页 *
工业废水膜深度处理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对膜生物污染的影响;赵飞;《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20190115(第01期);第2-4、24-26、62-6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3651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n et al. Novel BOD optical fiber biosensor based on co-immobilized microorganisms in ormosils matrix
CN104360035A (zh) 一种基于自组织粒子群-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污水总磷tp软测量方法
Dickert et al. Sensor strategies for microorganism detection—from physical principles to imprinting procedures
CN113533651B (zh) 一种精准识别生物膜初始粘附距离和形成阶段的系统及方法
WO2015066187A1 (en) High throughput corrosion testing platform
Orriach-Fernández et al. A sensing microfibre mat produced by electrospinning for the turn-on lumin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Hg2+ in water samples
Zhang et al. A 3D-printed microfluidic gradient concentration chip for rapid antibiotic-susceptibility testing
Zhang et al. Analytical methods for assessi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nanomaterials in complex media: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Zhao et al. Precise portrayal of microscopic processes of wastewater biofilm formation: Taking SiO2 as the model carrier
CN102435819A (zh) 基于动力学方法的物质表面性质参数测定分析系统
CN118014293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工业园区智能巡检预警系统
CN207020123U (zh) 一种海水中多种可溶性气体现场监测仪
Bao et al. Superhydrophobic polyaniline solid contact for potential stability improvement of NH4+-selective electrode
Hasan Effect of salt content on the corrosion rate of steel pipe in turbulently flowing solutions
CN106706719A (zh) 一种低温下对氨气敏感的硫化锡纳米花薄膜
CN115754202A (zh) 沉积物污染释放模拟方法及模拟装置
Saha et 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N111006935A (zh) 一种管道环管试验测试方法
Shah et al. Rapid amperometric immunoassay for Escherichia coli based on graphite coated nylon membranes
AIB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equivalent size of microbial cells from their velocities in hindered settling
GB2588422A (en) Shape analysis device
Yu et al.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zone settling velocity of activated sludge
Anggraini et al. BOD determination of faecal sludge waste by modifying time and temperature in the incubation period
CN112414990B (zh) 一种防污型氧敏感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66499B (zh) 一种定量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的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