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3799B -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3799B
CN113523799B CN202110938927.XA CN202110938927A CN113523799B CN 113523799 B CN113523799 B CN 113523799B CN 202110938927 A CN202110938927 A CN 202110938927A CN 113523799 B CN113523799 B CN 1135237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ssembly
adjusting
piec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89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3799A (zh
Inventor
储著成
刘光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QINGSONG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QINGSONG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QINGSONG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QINGSONG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389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37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3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3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3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3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包括装配线上设置的夹装装置,夹装装置上具有A、B夹装部,A夹装部和/或B夹装部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装置上,A夹装部用于对A支撑组件进行夹装,B夹装件用于对B支撑组件进行夹装,夹装装置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用于向A、B支撑组件上装配千斤顶调整组件的调整装配机构、用于向A、B支撑组件装配上顶撑的上顶装配装置、用于向A、B支撑组件装配下底座的下底装配装置。本发明可以很好的实现千斤顶自动化装配工作,其整个装配制造系统可靠稳定,即能提高千斤顶的生产效率,又能提高千斤顶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千斤顶组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重要的随着工具,目前该产品生产主要还是人工操作或者半自动化装配操作,随着汽车的生产量的稳步提升,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也有一些千斤顶自动化装配的操作方式,但是该方式,主要是将结构件组装成完整的支撑架,然后装配调节千斤顶进行顶升的螺杆,这种装配方式,存在装配螺杆时,操作空间小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操作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包括装配线上设置的夹装装置,夹装装置上具有A、B夹装部,A夹装部和/或B夹装部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装置上,A方向为A、B夹装部之间的间距方向,A夹装部用于对A支撑组件进行夹装,B夹装件用于对B支撑组件进行夹装,夹装装置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用于向A、B支撑组件上装配千斤顶调整组件的调整装配机构、用于向A、B支撑组件装配上顶撑的上顶装配装置、用于向A、B支撑组件装配下底座的下底装配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很好的实现千斤顶自动化装配工作,其整个装配制造系统可靠稳定,即能提高千斤顶的生产效率,又能提高千斤顶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千斤顶的轴测图、主视图和爆炸图;
图2为组装千斤顶的流程图;
图3为千斤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图4为夹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A3夹装件的轴测图;
图6为夹装装置的轴测图;
图7为A状态调节单元的主视图;
图8为A状态调节单元的俯视图;
图9为装配线的轴测图;
图10为调整装配机构的俯视图;
图11为调整装配机构的另一种状态的俯视图;
图12为A1供料机构的俯视图;
图13为A1供料机构的左视图;
图14为导送槽主视图;
图15为上顶装配装置的左视图;
图16为上顶装配装置的俯视图;
图17为下底装配装置的左视图;
图18为下底装配装置的俯视图;
图19为铆压装置的主视图;
图20为铆压装置的右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00-千斤顶、110-A1支撑件、111-A1销孔、120-A2支撑件、121-A2销孔、130-A1柱体、131-A1孔、132-凹口、133-定位片、140-B1支撑件、141-B1销孔、150-B2支撑件、151-B2销孔、160-B1柱体、161-B1孔、170-上顶撑、171-C1销孔、172-C2销孔、173-A1柱销、180-下底座、181-D1销孔、182-D2销孔、183-A2柱销、184-A6工艺孔、190-螺纹调节件、191-轴承抵靠件、192-套管、200-支撑上料工位、300-夹装装置、301-夹装底座、302-A滑轨、303-间距调节拉绳、304-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10-A夹装部、320-A1夹装件、321-A1定位槽、322-A1防脱件、330-A2夹装件、331-A2定位槽、332-A2防脱件、340-A3夹装件、341-A3定位槽、350-B夹装部、352-B1防脱件、353-B2防脱件、360-A1调节单元、361-A1调节件、362-A1离合件、370-B1调节单元、371-B1调节件、372-B11连接绳、373-B12连接绳、380-A状态调节单元、381-A状态调节件、382-A2离合件、383-A3弹簧、391-A调节抵靠块、392-A2弹簧、393-A1调节操作块(A2调节操作块)、394-A3调节操作、395-A抵靠滚轮、396-A1调节连接杆、397-A1、A2锁止件、398-A51、A52拉绳、399-A1、A2顶管、400-装配线、410-上层输送机构、411-A输送带、412-A1导辊组件、413-A2导辊组件、420-下层输送机构、421-B输送带、422-B2导辊组件、423-B1导辊组件、430-A转料机构、431-A升降支架、432-A转料输送带、433-A转料导辊组件、440-B转料机构、450-顶升机构、500-调整装配机构(调整组件装配工位)、510-A1供料机构、511-A1导送槽、512-调节通道、513-A1阻挡件、520-A2供料机构、530-A3转料机构、540-A1调整翻转架、541-A11夹臂、541a-A11夹持组件、542-A12夹臂、543-A13夹臂、544-A1转轴、550-A2调整翻转架、551-A2夹臂、552-A3夹臂、560-A1转料机构、570-A1过渡机构、571-A1夹持口、572-A1过渡转轴、573-A1过渡支架、574-A2过渡转轴、600-上顶装配装置(上顶装配工位)、610-A4供料机构、611-A4导送槽、620-A4转料机构、621-A41夹持件(A42夹持件)622-A41装配件、623-A42装配件、630-A5供料机构、640-A1接引机构、641-A11接销柱(A12接销柱)、642-A45装配件、700-下底装配装置(下底装配工位)、710-A6供料机构、711-A6导送槽、720-A6转料机构、、721-A61夹持件(A62夹持件)、722-A61装配件、723-A6顶料杆、730-A7供料机构、740-A2接引机构、800-铆压装置(铆压工位)、810-A1铆压机构、820-A2铆压机构、900-产品卸料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千斤顶100是重要的随车工具,目前该产品生产主要还是人工操作或者半自动化装配操作,随着汽车的生产量的稳步提升,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也有一些千斤顶100自动化装配的操作方式,但是该方式,主要是将结构件组装成完整的支撑架,然后装配调节千斤顶100进行顶升的螺杆,这种装配方式,存在装配螺杆时,操作空间小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为可靠的操作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千斤顶100,其中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通过A1柱体130铰接连接,B1支撑件140、B2支撑件150通过B1柱体160铰接连接,上顶撑170通过两A1柱销173分别与A1支撑件110、B1支撑件140铰接连接,下底座180通过两A2柱销183分别与B2支撑件150、A2支撑件120铰接连接,通过调节B1柱体160与A1柱体130之间的间距以调节上顶撑170与下底座180之间的间距,实现千斤顶100顶升的作用。B1柱体160与A1柱体130之间的间距通过螺纹调节件190进行调节,其中,B1柱体160上的B1孔161为螺纹孔,A1柱体130上的A1孔131为通孔,螺纹调节件190分别与A1孔131、B1孔161进行装配,A1柱体1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套管192用于阻止螺纹调节件190在旋转的过程中移动,不断的旋转旋转螺纹调节件190以调节B1柱体160向A1柱体130靠近或远离,最终实现千斤顶100顶升的作用。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千斤顶100)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包括装配线400上设置的夹装装置300,夹装装置300上具有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A夹装部310和/或B夹装部350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装置300上,A方向为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的间距方向,A夹装部310用于对A支撑组件(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通过A1柱体130铰接连接组成A支撑组件)进行夹装,B夹装件用于对B支撑组件(B1支撑件140、B2支撑件150通过B1柱体160铰接连接组成B支撑组件)进行夹装,夹装装置300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用于向A、B支撑组件上装配千斤顶调整组件(包括螺纹调节件190、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的调整装配机构500、用于向A、B支撑组件装配上顶撑170的上顶装配装置600、用于向A、B支撑组件装配下底座180的下底装配装置700。
如图1-3所示,一种实现千斤顶100自动化组装的工艺,在支撑上料工位200向夹装装置300上的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上分别装配A支撑组件(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通过A1柱体130铰接连接组成A支撑组件)、B支撑组件(B1支撑件140、B2支撑件150通过B1柱体160铰接连接组成B支撑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机械手夹持已经组装好的A支撑组件装配在A夹装部310上,夹持已经组装好的B支撑组件装配在B夹装部350上;并使得A1支撑件110上的A1销孔111和B1支撑件140上的B1销孔141的中心线处于A1平面上、A2支撑件120上的A2销孔121和B2支撑件150上的B2销孔151的中心线处于A2平面上、A1孔131和B1孔16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A方向布置,A1、A2平面为与A方向相平行的平面;在调整装配工位500向夹装装置300上的A、B支撑组件上装配螺纹调节件190、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同时调整A、B支撑组件之间的姿态使得A1销孔111、B1销孔141之间的间距与上顶撑170上C1销孔171、C2销孔172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A2销孔121、B2销孔151之间的间距与下底座180上D1销孔181、D2销孔182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在上顶装配工位600向夹装装置300上装配上顶撑170,使得C1销孔171、A1销孔111同心布置,C2销孔172、B1销孔141同心布置,并向C1销孔171、A1销孔111和C2销孔172、B1销孔141内插设布置A1柱销173;在下底装配工位700处向夹装装置300上装配下底座180,使得D1销孔181、A2销孔121同心布置,D2销孔182、B2销孔151同心布置,并向D1销孔181、A2销孔121和D2销孔182、B2销孔151内插设布置A2柱销183;在铆压工位800处对A1柱销173、A2柱销183的两端进行铆压处理,铆压处理后在产品卸料工位900将装配好的产品卸下,并对夹装装置300进行回用。
本发明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千斤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千斤顶自动化装配工作,其整个装配制造系统可靠稳定,即能提高千斤顶的生产效率,又能提高千斤顶产品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
下面将详细阐述夹装装置300的具体结构。
如图1-5所示,一种车辆配件自动化生产用夹装装置300,包括装配线400上设置的夹装装置300,夹装装置300上具有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A夹装部310和/或B夹装部350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装置300上,A方向为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的间距方向,A夹装部310用于对A支撑组件进行夹装,B夹装件用于对B支撑组件进行夹装,A支撑组件由A1支撑件110和A2支撑件120组成,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均为槽型件,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相靠近的端部通过A1柱体130铰接连接,A1支撑件110的另一端设置有A1销孔111,A2支撑件120的另一端设置有A2销孔121,A1柱体130上设置有供螺纹调节件190装配的A1孔131,B支撑组件由B1支撑件140和B2支撑件150组成,B1、B2支撑件均为槽型件,B1、B2支撑件相靠近的端部通过B1柱体160铰接连接,B1支撑件140的另一端设置有B1销孔141,B2支撑件150的另一端设置有B2销孔151,B1柱体160上设置有螺纹调节件190装配的B1孔161,B1孔161为螺纹孔,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用于使得A1销孔111和B1销孔141的中心线处于A1平面上、A2销孔121和B2销孔151的中心线处于A2平面上、A1孔131和B1孔16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A方向布置,A1、A2平面为与A方向相平行的平面。
如图1-5所示,A夹装部310包括用于对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和A1柱体130分别进行定位夹装的A1夹装件320、A2夹装件330、A3夹装件340,A1夹装件320、A2夹装件330、A3夹装件340上分别设置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A3定位槽341,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的槽口处分别设置有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活动安装,其处于A1、A2两种状态:A1状态: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移出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的槽口对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进入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进行避让;A2状态: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移动至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的槽口对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从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中的脱离进行阻止;同理,B夹装部350包括用于对B1、B2支撑件和B1柱体160分别进行定位夹装的B1、B2、B3夹装件,B1、B2、B3夹装件上分别设置B1、B2、B3定位槽,B1、B2定位槽的槽口处分别设置有B1、B2防脱件,B1、B2防脱件活动安装,其处于B1、B2两种状态:B1状态为:B1、B2防脱件移出B1、B2定位槽的槽口对B1、B2支撑件进入B1、B2定位槽进行避让;B2状态为:B1、B2防脱件移动至B1、B2定位槽的槽口对B1、B2支撑件从B1、B2定位槽中的脱离进行阻止。
如图1-5所示,采用长条形的两端敞口状的槽型件作为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用于对组成A支撑组件的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进行夹装定位,采用长条形的两端敞口状的槽型件作为B1、B2定位槽用于对组成B支撑组件的B1、B2支撑件进行夹装定位,采用圆形槽构成的A3、B3定位槽对A1、B1柱体进行夹装定位,在A1、A2、B1、B2定位槽的槽口处分别设置活动安装的A1、A2、B1、B2防脱件来实现A、B支撑组件的夹装和卸载需求。
本发明夹装装置可以很好的实现对A1、A2支撑件,B1、B2支撑件进行夹装定位,并使得A1支撑件110上的A1销孔111和B1支撑件140上的B1销孔141的中心线处于A1平面上、A2支撑件120上的A2销孔121和B2支撑件150上的B2销孔151的中心线处于A2平面上、A1孔131和B1孔16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将A夹装部310和/或B夹装部350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装置300上,可以很好的实现在装配螺纹调节件190、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前,调整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有利于装配螺纹调节件190、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在装配螺纹调节件190、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过程中,调整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相互靠近使得A2销孔121、B2销孔151之间的间距与下底座180上D1销孔181、D2销孔182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A1销孔111、B1销孔141之间的间距与上顶撑170上C1销孔171、C2销孔172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为后续装配上顶撑170和下底座180提供条件。
总之,本发明夹装装置可以很好的实现对A1、A2支撑件,B1、B2支撑件进行夹装定位需求,其A夹装部310和/或B夹装部350沿A方向活动安装,可以很好的调整A1、A2支撑件与B1、B2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使得与上顶撑170和下底座180进行装配。
如图4-5所示,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和B1、B2定位槽均为长条形的两端敞口状的槽型件构成,A3定位槽341和B3定位槽分别为圆形槽构成,圆形槽的内壁上分别设置定位片,定位片靠近圆形槽中心的上端肩部设置有用于与A1柱体130、A2柱体160的端部墩压处理形成的凹口132进行卡接定位的板缺处。
如图1和5所示,A1柱体130的端部有墩压处理形成的凹口132,相对布置的凹口132之间的间距形成对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的约束。A3夹装件340上的A3定位槽341上设置定位片133与凹口132进行卡接定位。同样,B3夹装件上的B3定位槽上设置定位片与凹口进行卡接定位,最终使得A1柱体130上的A1孔与B1柱体上的B1孔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4所示,夹装装置300包括夹装底座301,A夹装部310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底座301上,B夹装部350固定安装在夹装底座301上,A夹装部310上设置有用于调整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状态的A1调节单元360,B夹装部350上设置有用于调整B1、B2防脱件状态的B1调节单元370,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呈V字状布置,B1、B2定位槽呈V字状布置,两V字的夹口指向相反。
如图4所示,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和B1、B2防脱件分别为抵压块构成;A1防脱件322沿A11方向滑动安装在A夹装部310上,A11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且与A1定位槽321的槽长方向相垂直布置,A1防脱件322处于A1状态时的高度大于A2状态时的高度;同样,A2防脱件332沿A12方向滑动安装在A夹装部310上,A12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且与A2定位槽的槽长方向相垂直布置,A2防脱件332处于A1状态时的高度大于A2状态时的高度;B1防脱件沿B11方向滑动安装在B夹装部350上,B11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且与B1定位槽的槽长方向相垂直布置,B1防脱件处于B1状态时的高度大于B2状态时的高度;B2防脱件沿B12方向滑动安装在B夹装部350上,B12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布置且与B2定位槽的槽长方向相垂直布置,B2防脱件处于B1状态时的高度大于B2状态时的高度。
如图4所示,采用A1调节单元360同步调节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在A1、A2状态之间转换;B1调节单元370同步调节B1、B2防脱件在B1、B2状态之间转换。
如图4所示,夹装底座301上设置有状态调整单元380,状态调整单元380分别与A1调节单元360、B1调节单元370相连接。采用状态调整单元380同时调节A1调节单元360和B1调节单元370,以达到同步调节A1、A2、B1和B2防脱件的目的。
如图4和6所示,B1防脱件352上装配有B11弹簧,B1防脱件352沿A11方向滑动安装在滑动座内,B11弹簧驱使B1防脱件352在滑动座内斜向下滑动抵靠B1支撑件140,将B1支撑件140夹紧在B1定位槽内,同样,B2防脱件353上装配有B12弹簧,B12弹簧驱使B2防脱件由B1状态向B2状态转变。B1调节单元370包括B1调节件371,B1调节件371通过B11连接绳372与B1防脱件352相连接(如图6所示,B11连接绳372的一端与B1防脱件352相连,B11连接绳372的另一端与B1调节件371相连,B11连接绳372缠绕在各滚筒上,通过拉动B11连接绳372使得B1防脱件352沿A11方向移动实现对B1支撑件140夹装和卸载需求)。同样,B12连接绳373的一端与B2防脱件353相连接,B12连接绳373的另一端与B1调节件371相连。B1调节件371沿A方向活动装配在B夹装部350上,沿A方向移动B1调节件371实现同步调节B1、B2防脱件在B1、B2状态之间的转换。同样,A1防脱件322上装配有A11弹簧,A11弹簧驱使A1防脱件322由A1状态向A2状态转变,A2防脱件332上装配有A12弹簧,A12弹簧驱使A2防脱件332由A1状态向A2状态转变,A1调节单元360包括A1调节件361,A1调节件361通过A11连接绳与A1防脱件322相连接、通过A12连接绳与A2防脱件332相连接,A1调节件361沿A方向活动装配在A夹装部310上,沿A方向移动A1调节件361实现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在A1、A2状态之间的转换,A状态调节单元380分别与A1调节件361、B1调节件371相连接。
如图4所示,通过A状态调节单元380同时调节A1调节件361、B1调节件371移动,实现B1防脱件352、B2防脱件353和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由B1状态向B2状态转变。
如图4所示,例如,同时驱动B1调节件371和A1调节件361向左移动,可以实现A1、A2、B1、B2防脱件同时移动,实现A1、A2、B1、B2支撑件卸载和上料需求。当B1调节件371和A1调节件361复位时,可以实现对A1、A2、B1、B2支撑件的夹紧需求。
下面详细阐述同时调节B1调节件371和A1调节件361的结构。
如图7-8所示,A1调节件361上具有A1离合件362,A状态调节单元380包括A2离合件382,A状态调节单元380还用于调整A1离合件362、A2离合件382处于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A1离合件362为A1调节件361上固定设置的齿条块构成,A状态调节单元380包括沿A方向布置的A状态调节件381,A状态调节件381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底座301上,A状态调节件381的一端与B1调节件371相连接,A2离合件382为A状态调节件381的另一端设置的沿竖直方向浮动安装的齿条块,优选地,齿条块上设置两段齿条段,两段齿条段分别在A夹装部310和B夹装部350之间的间距最大和最小时实现A1离合件362和A2离合件382之间的离合装配需求。A1离合件362、A2离合件382的齿面相对应布置,A状态调节件381上设置有沿A方向滑动安装的A调节抵靠块391,A调节抵靠块391与A2离合件382之间构成楔面抵靠配合用于实现A状态调节件381沿A方向滑动调整A2离合件382进行升降,A调节抵靠块39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A调节抵靠块391进行复位的A2弹簧392,A状态调节件381上设置有用于调整A状态调节件381进行复位的A3弹簧383,A状态调节单元380还包括A调节操作组件,A调节操作组件包括A1、A2、A3调节操作块和调节操作件,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均沿B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底座301上,B方向为与A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A3调节操作块沿A方向滑动安装在夹装底座301上,A3调节操作块(图中未显示)上设置有A抵靠滚轮395,A抵靠滚轮395抵靠A调节抵靠块391沿A方向进行移动,A3调节操作块通过A1调节连接杆396与A1调节操作块393相连接,A1调节连接杆396的两端分别与A1调节操作块393、A3调节操作块铰接连接,A3调节操作块通过A2调节连接杆396与A2调节操作块393相连接,A2调节连接杆396的两端分别与A2调节操作块393、A3调节操作块铰接连接,调节操作件调节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相互靠近的过程分为A阶段和B阶段;A阶段:调节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相互靠近,A抵靠滚轮395先抵靠A调节抵靠块391沿A方向移动、A状态调节件381处于静置状态,使得A1离合件362、A2离合件382由断开状态调整至连接状态;B阶段:A1离合件362、A2离合件382调整至连接状态后,调节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继续相互靠近,A抵靠滚轮395继续抵靠A调节抵靠块391使得A调节抵靠块391和A状态调节件381同步沿着A方向移动,使得B1调节件371和A1调节件361同步沿着A方向移动,最终使得A1防脱件322、A2防脱件332由A2状态转变成A1状态、B1、B2防脱件由B2状态转变成B1状态。
如图7-8所示,通过调节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使得A3调节操作块上的A抵靠滚轮395抵靠A调节抵靠块391沿A方向进行移动,A调节抵靠块391通过楔面抵靠调整A2离合件382抬升从而与A1离合件362相互连接;A1离合件362、A2离合件382相互连接后,A抵靠滚轮395继续抵靠A调节抵靠块391使得A调节抵靠块391和A状态调节件381同步沿着A方向移动同步移动,从而调整A1调节件361、B1调节件371同步移动,从实现A1、A2、B1、B2防脱件的同步调节。
如图7-8所示,A1调节操作块393上设置有A41弹簧,A2调节操作块393上设置有A42弹簧,A41、A42弹簧用于驱使调整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相互远离。A状态调节件381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A1锁止件397、A2锁止件397,A1锁止件397、A2锁止件397分别通过A51、A52弹簧沿B方向浮动安装在夹装底座301上,A1锁止件397、A2锁止件397分别通过A51拉绳398、A52拉绳398与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相连接,A51、A52弹簧驱使A1锁止件397、A2锁止件397移动至对A状态调节件381的移动进行锁止的状态,A阶段时,A1锁止件397、A2锁止件397阻止A状态调节件381的移动,B阶段时,A1锁止件397、A2锁止件397移出A状态调节件381的移动路径对A状态调节件381沿A方向的移动进行避让。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分别装配在A1顶管399、A2顶管399上,A1顶管399、A2顶管399分别沿B方向滑动安装在夹装底座301上,调节操作件包括支撑上料工位200处、产品卸料工位900处分别对应A1顶管399、A2顶管399布置的A1、A2顶杆,A1、A2顶杆插入A1顶管399、A2顶管399内推动A1顶管399、A2顶管399沿B方向移动。在支撑上料工位200处,采用A1、A2顶杆插入A1顶管399、A2顶管399内推动A1顶管399、A2顶管399沿B方向移动,使得可以同步调节A1、A2、B1、B2防脱件,然后用于上料,上料完成后,A1、A2顶杆回程,使得A1、A2、B1、B2防脱件夹紧各支撑件。同样在产品卸料工位900处,采用A1、A2顶杆插入A1顶管399、A2顶管399内推动A1顶管399、A2顶管399沿B方向移动,使得可以同步调节A1、A2、B1、B2防脱件,然后用于卸料。
如图7-8所示,当驱动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相互靠近的过程中,A51拉绳398、A52拉绳398拉动A1锁止件397、A2锁止件397移动,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相互靠近的过程中驱动A2离合件382与A1离合件362相互连接时,A1锁止件397、A2锁止件397刚好从A状态调节件381中移出,使得A状态调节件381可以继续带动A1调节件361和B1调节件371移动。
如图4和6所示,夹装底座301上设置沿A方向布置的A滑轨302,A夹装部310滑动安装在A滑轨302上。夹装装置300上设置有间距调节单元,间距调节单元用于调整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的间距。
如图4所示,间距调节单元包括间距调节拉绳303,间距调节拉绳303的一端与A夹装部310相连接,间距调节拉绳303的另一端与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04相连接,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04固定安装在夹装底座301上。通过在夹装底座301上装配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04,在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相互靠近时,A夹装部310通过间距调节拉绳303调整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04进行蓄力,在装配好的产品卸载后,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04自动拉动A夹装部310与B夹装部350进行分离复位。
下面将详细阐述装配线400的具体结构。
如图9所示,所述的装配线400包括上层输送机构410和下层输送机构420,上层输送机构410的进料端对应下层输送机构420的出料端布置,上层输送机构410的出料端对应下层输送机构420的进料端布置,上层输送机构410的进料端旁侧设置有A转料机构430,A转料机构430用于将下层输送机构420的出料端输出的夹装装置300转送至上层输送机构410的进料端,上层输送机构410的出料端旁侧设置有B转料机构440,B转料机构440用于将上层输送机构410的出料端输出的夹装装置300转送至下层输送机构420的进料端。上层输送机构410由沿着B方向相对布置的两A输送带411组成,下层层输送机构由沿着B方向相对布置的两B输送带421组成,A输送带411进料端设置有A1导辊组件412,A输送带411出料端设置有A2导辊组件413,B输送带421进料端设置有B2导辊组件(图中未显示),B输送带421出料端设置有B1导辊组件423(图中未显示),A转料机构430包括A升降支架431,A升降支架431上设置沿B方向相对布置的两A转料输送带432,A升降支架431靠近上层输送机构410一侧设置有A转料导辊组件433,A转料导辊组件433位于两A1导辊组件412之间,同样,B转料机构440包括B升降支架,B升降支架上设置沿B方向相对布置的两B转料输送带,B升降支架靠近上层输送机构410一侧设置有B转料导辊组件,B转料导辊组件位于两A2导辊组件413之间,A、B升降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夹装装置300的移动到位进行检测的转料到位检测机构和对夹装装置300进行转送固定的转料固定机构。
如图9所示,夹装装置300通过A输送带411进行输送,当夹装装置300被顶升机构450顶升抬起后,夹装装置300停止输送。夹装装置300移动至上层输送机构410的出料端时,A输送带411驱动夹装装置300通过A2导辊组件413和B转料导辊组件移动至B转料输送带上,然后调整B升降支架向下移动,与下层输送机构420上的B输送带421相对应,启动B转料输送带将夹装装置300通过B转料导辊组件和B2导辊组件移动至B输送带421上,同样,将夹装装置300转运至A转料机构430上,调整A升降支架431上行,使得A转料输送带432与A输送带411相对应,将夹装装置300转运到A输送带411上,如此循环,实现循环输送夹装装置300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阐述调整装配机构500的具体结构。
如图10-11所示,上层输送机构410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调整组件装配工位500,所述的调整装配机构500设置在调整组件装配工位500处,调整装配机构500包括用于供应螺纹调节件190的A1供料机构510、供应轴承抵靠件191的A2供料机构520、供应套管192的A3供料机构530,以及对A1、A2、A3供料机构供应的料件分别进行转送用于与处于调整组件装配工位500处的夹装装置300上的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的A1、A2、A3转料机构,夹装装置300进入组件装配工位处时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的间距处于最大状态。
如图10-11所示,调整装配机构500包括A1调整翻转架540、A2调整翻转架550,上层输送机构410的两外侧分别记为A1侧和A2侧,A1供料机构510和A1调整翻转架540设置在A1侧,A2供料机构520、A3供料机构530和A2调整翻转架550位于A2侧,A1调整翻转架540上设置有用于组成A1转料机构的A11夹臂541、A12夹臂542、A13夹臂543,A11夹臂541上设置有用于与螺纹调节件190操作端进行可拆卸式夹装配合的A11夹持组件,A12夹臂542、A13夹臂54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螺纹调节件190上的螺纹杆身进行夹装配合的A12夹持组件、A13夹持组件,A11、A12、A13夹臂均为沿其长度方向伸缩式装配在A1调整翻转架540上,A11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11夹持件和A11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1夹持口541a,A12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21夹持件和A12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2夹持口542a,A13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31夹持件和A13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3夹持口543a,A11夹臂541还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A1调整翻转架540上。A2调整翻转架550上设置有用于组成A2转料机构的A2夹臂551和用于组成A3转料机构的A3夹臂552,A2夹臂551上设置有用于与轴承抵靠件191进行可拆卸式夹装配合的A2夹持组件,A3夹臂552上设置有用于与轴承抵靠件191进行可拆卸式夹装配合的A3夹持组件,A2、A3夹臂均为沿其长度方向伸缩式装配在A2调整翻转架550上,A2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21夹持件和A2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2夹持口551a,A3夹持组件设置有由A31夹持件和A3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3夹持口552a。
如图10-11所示,优选地,各夹持组件均为气动手指,将气动手指滑动安装在气缸上,将气缸固定安装在各夹臂上以实现夹臂可以沿其长度方向伸缩。其中A11夹臂541上的夹持组件优选地为气动手指,气动手指转动安装在电机上,电机滑动安装在气缸上,气缸固定安装在A11夹臂上。A1调整翻转架540包括A1调整翻转轴,A1调整翻转轴为花键轴,A11夹臂541固定安装在A11套管上,A11套管滑动装配在A1调整翻转轴上,采用例如气缸驱动A11套管带动A11夹臂541在A1调整翻转轴上沿A方向滑动。A12、A13夹臂均固定安装在A1调整翻转轴上。
如图2和10-11所示,A1调整翻转架540、A2调整翻转架550在A1工作状态和A2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A1工作状态:A11、A12、A13夹臂对应A1供料机构510出料口布置,A11、A12夹持组件对A1供料机构510上待移出的螺纹调节件190进行夹取,A2、A3夹臂分别对应A2、A3供料机构出料口布置,A2、A3夹持组件对A2、A3供料机构上待移出的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分别进行夹取;A2工作状态:A1调整翻转架540、A2调整翻转架550进行翻转,使得A11夹持口541a、A12夹持口542a、A2夹持口551a、A1孔131、A3夹持口552a、A13夹持口543a、B1孔161沿着A方向依次间隔相对布置,A11夹臂541向靠近A12夹臂542一侧水平移动,螺纹调节件190的螺纹杆身依序穿过A2夹持口551a内的轴承抵靠件191、A1孔131、A3夹持口552a内的套管192内、A13夹持口543a进行装配,当螺纹杆身穿至A13夹持口543a后,调节A12夹持口542a、A2夹持口551a和A3夹持口552a打开,A12夹臂542、A2夹臂551和A3夹臂552回缩,继续水平移动A11夹臂541,使得螺纹杆身的端部插至B1孔161的端部,随后调节A13夹持口543a打开、A13夹臂543回缩,然后调节螺纹调节件190进行转动(调节A11夹持口541a边旋转边移动),螺纹调节件190的螺纹杆身和B1柱体上的B1孔161在进行旋转装配的过程中驱使A夹装部310向B夹装部350靠近直至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处于间距最小状态。
如图10-11所示,例如将A1调整翻转架540、A2调整翻转架550均布置在上层输送机构410的上方,沿输送方向顺时针旋转A11、A12、A13夹臂240度,使得A11、A12、A13夹臂斜向下布置,沿输送方向逆时针旋转A2、A3夹臂240度,使得A2、A3夹臂斜向下布置,夹臂斜向下布置在沿A方向移动时可以有效的避让各支撑件上的各防脱件,使得其在装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优选地,A2、A3供料机构均为振动筛,通过振动筛筛选出所需姿态的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然后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通过分料机构分别将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分成单个,有利于拾取。
如图10所示,A1供料机构510包括用于导送螺纹调节件190的A1导送组件,A1导送组件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将螺纹调节件190调整至水平布置的A1姿态调节组件,A1工作状态时,A11、A12夹持组件对A1姿态调节组件上调整至水平状态的螺纹调节件190进行夹取。
下面将详细阐述将螺纹调节件190调整至水平布置的的具体结构。
如图10-13所示,一种用于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的螺纹调节件自动化整料装配装置,包括用于供送螺纹调节件190的A1供料机构510和A1转料机构,A1供料机构510的出料端为A1导送槽511构成,A1导送槽511送出的各个螺纹操作杆均呈T1状态,A1导送槽511的外端设置有A1过渡机构570,所述的A1过渡机构570用于将T1状态的螺纹调节件190调整成T2状态,所述的A1转料机构用于对T2状态的螺纹调节件190进行取用转送至调整装配工位500与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T1状态为:螺纹调节件190立状布置,螺纹调节件190上的调节操作片与A方向相垂直布置,A方向为调整装配工位500处夹装装置300上A、B夹持部之间的间距;T2状态为:螺纹调节件190水平布置,螺纹调节件190上的调节操作片水平布置。
如图10-13所示,螺纹调节件190立状布置可以很好的进行储料,本发明种用于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的螺纹调节件自动化整料装配装置,可以很好的将立状布置的螺纹调节件190调节成水平布置。
如图10-11所示,A1转料机构装配在A1调整翻转架540上,A1调整翻转架540通过A1转轴544转动安装在机架上,A1转轴544沿A方向布置,A1转料机构包括A1翻转架上设置的沿A1转轴544径向布置的A1类夹臂,A1类夹臂沿着其长度方向伸缩式安装,A1类夹臂的外端设置有用于夹持螺纹调节件190的A1类夹持组件,A1类夹持组件上具有可启闭的A1类夹持口。A1类夹臂位于靠近A1过渡机构570一侧且水平布置时,调节A1类夹臂进行伸缩和A1类夹持口进行启闭从而对A1过渡机构570上的T2状态的螺纹调节件190进行取用,A1类夹臂逆时针旋转至斜向下布置的状态时,调节A1类夹臂进行伸缩和A1类夹持口进行启闭从而实现调节螺纹调节件190转送至调整装配工位500与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A1类夹臂包括沿A方向依次布置的A11、A12、A13夹臂,A11夹臂541上设置用于与调节操作片进行可拆卸式夹装配合的A11夹持组件,A12、A13夹臂54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螺纹调节件190上的螺纹杆身进行夹装配合的A12、A13夹持组件,A11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11夹持件和A11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1夹持口541a,A12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21夹持件和A12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2夹持口542a,A13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31夹持件和A13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3夹持口543a,A11夹臂541还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A1调整翻转架540上,A11、A12夹臂处于最大间距时,A11、A13夹臂之间的间距大于螺纹调节件190的长度;A11、A13夹臂处于最小间距时,A11、A13夹臂之间的间距小于螺纹调节件190的长度。A11夹持组件转动安装在A11夹臂541上。
如图2和10-11所示,开始时,采用A11、A12夹臂上的A11夹持口541a、A12夹持口542a夹持螺纹调节件190,A13夹臂上A13夹持口543a不夹持螺纹调节件190,调节A11夹臂541向A12夹臂542移动时,A12夹持口542a起到导向作用,当螺纹调节件190穿过A13夹持口543a后,A12夹持口542a打开,A13夹持口543a起到导向作用,将螺纹调节件190导向至B1孔161内。优选地,A131夹持件、A132夹持件、A121夹持件和A122夹持件上设置有转动安装的圆柱形夹持件,圆柱形夹持件即能夹持螺纹调节件190又能使得螺纹调节件190在夹口内移动。
如图12-13所示,A1过渡机构570包括A1过渡夹持组件571,A1过渡夹持组件571上设置有用于夹持螺纹杆身的A1夹持口571a,A1过渡夹持组件571通过A1过渡转轴572转动安装在A1过渡支架573上,A1过渡转轴572垂直于方向A布置。A1过渡支架573通过A2过渡转轴574转动安装在机架上,A2过渡转轴574立状布置,A1过渡夹持组件571沿A2过渡转轴574的径向伸缩式装配,A1过渡支架573上设置有两个A1过渡夹持组件571,两A过渡夹持组件分置于A2过渡转轴574的两侧。
如图12-13所示,A1过渡夹持组件571夹持竖直布置的螺纹调节件190的螺纹杆身,其A1过渡支架573旋转180度,A1过渡夹持组件571旋转90度,将螺纹调节件190转运并调节成水平布置。
如图12-14所示,A1导送槽511的槽底开设有供螺纹杆身穿过的A1空缺处,A1空缺处两侧的槽底对圆形凸台进行支撑,圆形凸台上侧的设置有用于调整调节操作片的姿态的调节通道512,调节通道512的宽度沿着螺纹导送杆的导送方向逐渐减小,A1导送槽511的出料端设置有用于临时阻止螺纹调节件190从A1导送槽511内移出的A1阻挡件513,A1阻挡件513活动式装配。
如图12-14所示,A1阻挡件513沿着竖直方向通过A1过渡弹簧浮动安装,A1过渡夹持组件571沿A2过渡转轴574径向移动时与A1阻挡件513组成斜面抵靠配合用于调整A1阻挡件513进行升降。A1阻挡件513的内侧设置有A2阻挡件514,A2阻挡件514通过A2过渡弹簧沿竖直方向浮动安装,A1、A2阻挡件的下端均设置有圆形凸台无法通过、调节操作片可以通过的凹缺处,A1阻挡件513处于高位时A2阻挡件514处于低位,A1阻挡件513处于低位时A2阻挡件514处于高位,A1过渡弹簧用于驱使A1阻挡件513处于低位,A2过渡弹簧用于驱使A2阻挡件处于高位,A1、A2阻挡件之间的间距与容至单个螺纹调节杆的需求相一致,A1、A2阻挡件的上侧设置A1横杆515,A1横杆的中部通过绕簧转动装配,A1横杆的一端搭设在A1阻挡件513上,A1横杆的另一端搭设在A2阻挡件上。
如图13所示,起始状态时,A1阻挡件513处于低位,A2阻挡件514处于高位,当A1过渡夹持组件571抵靠A1阻挡件513上升时,A2阻挡件514处于低位,A2阻挡件514上的凹缺处拦截螺纹调节件190移动。当A1过渡夹持组件571将螺纹调节件190取出后,恢复到起始状态,A1阻挡件513处于低位,A1阻挡件513上的凹缺处拦截螺纹调节件190,A2阻挡件514处于高位,使得螺纹调节件190可以通过A2阻挡件514到达指定位置,等待A1过渡夹持组件571的夹持。
本发明一种用于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的螺纹调节件自动化整料装配装置,可以将立状布置的螺纹调节件调整成水平布置,然后将水平布置的螺纹调节件斜向下旋转,很好的完成与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夹臂斜向下布置在沿A方向移动时可以有效的避让各支撑件上的各防脱件,使得其在装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
下面详细阐述上顶装配装置600的结构。
如图15-16所示,上层输送机构410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上顶装配工位600,上顶装配装置600设置在上顶装配工位600,夹装装置300进入上顶装配工位600时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的间距处于最小状态,上顶装配装置600包括供送上顶撑170的A4供料机构610,以及对A4供料机构610供应的上顶撑170与处于上顶装配工位600的夹装装置300上的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的A4转料机构620,上顶撑170上设置有C1销孔171和C2销孔172,上顶撑170与A、B支撑组件装配后,组成A支撑组件的A1支撑件110上的A1销孔111和C1销孔171同心布置,组成B支撑组件的B1支撑件140上的B1销孔141和C2销孔172同心布置,上顶装配装置600还包括向同心布置后的A1、C1销孔和B1、C2销孔中分别布设A1柱销173的A5供料机构630。
如图15-16所示,A4供料机构610包括设置在A1或A2侧的槽口向上的A4导送槽611,A4导送槽611沿A方向布置,上顶撑170呈槽型,上顶撑170在A4导送槽611内呈排列状布置,上顶撑170的槽口水平指向靠近上层输送机构410的一侧,上顶撑170的槽宽值大于A4导送槽611的槽深值,A4转料机构620包括A4夹持组件,A4夹持组件由能够相互靠近的A41夹持件和A42夹持件组成,A41夹持件621、A42夹持件621对上顶撑170上位于A导送槽外部的槽底的两边部进行夹持,A41夹持件621、A42夹持件621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A41调节件相连接,A41夹持件621、A42夹持件621安装在A41装配件622上,A41装配件622沿竖直方向活动装配在A42装配件623上,A41装配件622与调节其进行升降的A42调节件相连接,A42装配件623沿B方向活动装配在机架上,A42装配件623与调节其进行升降的A43调节件相连接,A5供料机构630位于上顶装配工位600的夹装装置300上A1、B1支撑件上的A1销孔111、B1销孔141的上方,A1销孔111、B1销孔141的下方设置有对A1柱销173进行接引的A1接引机构640,A1接引机构640包括A11接销柱641、A12接销柱641,A11、A12接销柱安装在A45装配件642上,A45装配件642升降式装配在机架上,A45装配件642与调节其进行升降的A44调节件相连接,A11接销柱641穿过A1销孔111、C1销孔171、A12接销柱641穿过B1销孔141、C2销孔172对A5供料机构630供送的A1柱销173进行接引。
如图15-16所示,A4供料机构610(例如振动筛),筛选出所需姿态的上顶撑170后将其排列状布置在A4导送槽611内,A41装配件622(例如气动手指),沿竖直方向活动装配在A42装配件623(气缸)上,A42装配件623(气缸),沿B方向活动装配在机架上,A41装配件622上的A41夹持件621、A42夹持件621夹持上顶撑170的上部,先沿竖直方向移动将上顶撑170从A4导送槽611内移出,然后沿B方向移动,将上顶撑170与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使得如图1-2所示,A1支撑件110上的A1销孔111和上顶撑170上的C1销孔171同心布置,B1支撑件140上的B1销孔141和上顶撑170上的C2销孔172同心布置,启动A44调节件(例如气缸)带动A45装配件642上的A11接销柱641、A12接销柱641竖直移动,A11接销柱641穿过A1销孔111、C1销孔171、A12接销柱641穿过B1销孔141、C2销孔172对A5供料机构630供送的A1柱销173进行接引,将两A1柱销173接引至销孔中进行装配。A1接引机构640可以将A1销孔111、C1销孔171以及B1销孔141、C2销孔172微调成同心布置,其接引的形式可以使得装配更加的顺畅、可靠。采用现有的柱销供料机构进行供料,例如,A5供料机构630包括两振动筛631,两振动筛631分别供应两A1柱销173,两A1柱销173通过导滑槽632分别导送至收料槽633内,两A1柱销173在收料槽633内的状态为,两A1柱销173分别与A1销孔111、B1销孔141相对应,且立状布置,然后通过两推销柱634,分别推动两A1柱销173移动,并在A1接引机构640的接引下,最终很好的将两A1柱销173插入销孔中装配。
下面详细阐述下底装配装置700的结构。
如图17-18所示,上层输送机构410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下底装配工位700,下底装配装置700设置在下底装配工位700处,夹装装置300进入下底装配工位700处时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的间距处于最小状态,下底装配装置700包括供送下底座180的A6供料机构710,以及对A6供料机构710供应的下底座180与处于下底装配工位700处的夹装装置300上的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的A6转料机构720,下底座180上设置有D1销孔181和D2销孔182,下底座180与A、B支撑组件装配后,组成A支撑组件的A2支撑件120上的A2销孔121和D1销孔181同心布置,组成B支撑组件的B2支撑件150上的B2销孔151和D2销孔182同心布置,下底装配装置700还包括向同心布置后的A2销孔121、D1销孔181和B2销孔151、D2销孔182中分别布设A2柱销183的A7供料机构730。
如图17-18所示,A6供料机构710包括设置在A1或A2侧的槽口指向靠近上层输送机构410的一侧的A6导送槽711,A6导送槽711竖直布置,下底座180在A6导送槽711内呈叠码状布置,A6导送槽711为收口槽,A6导送槽711的槽口对下底座180上垂直于螺纹调节件190布置的两边部进行约束,A6导送槽711下端顺延布置设置的A6夹持组件,A6夹持组件由能够相互靠近的A61夹持件和A62夹持件组成,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的形状与A6导送槽711的槽壁形状保持一致,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A61调节件相连接,A6转料机构720包括位于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之间的A61装配件722,A61装配件722沿A6导送槽711的槽深方向活动安装,A61装配件722与调节其进行平移的A61调节件相连接,A61装配件722上设置有A6顶料杆723,A6顶料杆723与下底座180上的A6工艺孔184进行插接定位并推送下底座180向靠近上层输送机构410的一侧移动,A7供料机构730位于下底装配工位700处的夹装装置300上A2、B2支撑件上的A2销孔121、B2销孔151的上方,A2销孔121、B2销孔151的下方设置有对A2柱销183进行接引的A2接引机构740,A2接引机构740包括A21、A22接销柱,A21、A22接销柱安装在A62装配件上,A62装配件升降式装配在机架上,A62装配件与调节其进行升降的A62调节件相连接,A21接销柱穿过A2销孔121、D1销孔181、A22接销柱穿过B2销孔151、D2销孔182对A7供料机构730供送的A2柱销183进行接引。A7供料机构730为现有的柱销供料机构进行实施。
如图17-18所示,A6供料机构710(例如振动筛)供应水平布置的下底座180,采用下底座转料机构712将水平布置的下底座180转运至A6导送槽711内竖直布置,采用下底座分料机构713将叠码状布置的下底座180分成单个,被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夹持,采用A61装配件722上设置的A6顶料杆723与下底座180上的A6工艺孔184进行插接定位并推送下底座180移动(下底座180被A61装配件722插接定位后,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打开夹口),与A、B支撑组件装配,使得如图1-2所示,A支撑组件的A2支撑件120上的A2销孔121和D1销孔181同心布置,组成B支撑组件的B2支撑件150上的B2销孔151和D2销孔182同心布置。采用A7供料机构730供应两A2柱销183,采用A2接引机构740接引两A2柱销183将其插入销孔中。
下面详细阐述铆压装置800的结构。
如图19-20所示,上层输送机构410的输送路径上还设置有铆压工位800,铆压工位800处设置有铆压装置800,铆压装置800对A1柱销173、A2柱销183的两端进行铆压。
如图19-20所示,铆压装置800包括位于对A1柱销173进行铆压的A1铆压机构810和A2柱销183进行铆压的A2铆压机构820,A1铆压机构810和A2铆压机构820的结构相同,A1铆压机构810包括对A1柱销173下端进行顶撑的A1下铆压头811和对A1柱销173上端进行铆压的A1上铆压头812,A1下铆压头811和A1上铆压头812分别升降式装配在机架上。
如图3所示,上层输送机构410的输送路径上还设置有支撑上料工位200和产品卸料工位900,支撑上料工位200用于向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装配A、B支撑组件,产品卸料工位900用于将装配后的产品从夹装装置300上卸下。
如图9所示,各工位处设置有对夹装装置300进行检测的到位传感器,以及依据到位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对夹装装置300进行顶升的到位顶升机构450。上层输送机构410上的A输送带411一直驱动夹装装置300移动,当采用顶升机构450顶升夹装装置300时,夹装装置300停止移动,在各个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当顶升机构450回程后将顶升夹装装置300放置到A输送带411上,夹装装置300可以继续移动。
下面详细阐述一种用于实现车载汽车配件自动化组装的工艺。
如图1-20所示,一种用于实现车载汽车配件自动化组装的工艺,在支撑上料工位200向夹装装置300上的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上分别装配A、B支撑组件,并使得A、B支撑组件上的A1销孔111和B1销孔141的中心线处于A1平面上、A2销孔121和B2销孔151的中心线处于A2平面上、A1孔131和B1孔161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该直线平行于A方向布置,A1、A2平面为与A方向相平行的平面,A方向为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的间距方向;在调整装配工位500向夹装装置300上的A、B支撑组件上装配螺纹调节件190、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同时调整A、B支撑组件之间的姿态使得A1销孔111、B1销孔141之间的间距与上顶撑170上C1销孔171、C2销孔172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A2销孔121、B2销孔151之间的间距与下底座180上D1销孔181、D2销孔182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在上顶装配工位600向夹装装置300上装配上顶撑170,使得C1销孔171、A1销孔111同心布置,C2销孔172、B1销孔141同心布置,并向C1销孔171、A1销孔111和C2销孔172、B1销孔141内插设布置A1柱销173;在下底装配工位700处向夹装装置300上装配下底座180,使得D1销孔181、A2销孔121同心布置,D2销孔182、B2销孔151同心布置,并向D1销孔181、A2销孔121和D2销孔182、B2销孔151内插设布置A2柱销183;在铆压工位800处对A1柱销173、A2柱销183的两端进行铆压处理,铆压处理后在产品卸料工位900将装配好的产品卸下,并对夹装装置300进行回用。
将A夹装部310和/或B夹装部350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装置300上,在装配螺纹调节件190、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前,调整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在装配螺纹调节件190、轴承抵靠件191和套管192过程中,调整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相互靠近使得A2销孔121、B2销孔151之间的间距与下底座180上D1销孔181、D2销孔182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A1销孔111、B1销孔141之间的间距与上顶撑170上C1销孔171、C2销孔172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采用长条形的两端敞口状的槽型件作为A1定位槽321、A2定位槽331用于对组成A支撑组件的A1支撑件110、A2支撑件120进行夹装定位,采用长条形的两端敞口状的槽型件作为B1、B2定位槽用于对组成B支撑组件的B1、B2支撑件进行夹装定位,采用圆形槽槽构成的A3、B3定位槽对A、B柱体进行夹装定位,在A1、A2、B1、B2定位槽的槽口处分别设置活动安装的A1、A2、B1、B2防脱件来实现A、B支撑组件的夹装和卸载需求。
通过调节A1调节操作块393、A2调节操作块393使得A3调节操作块上的A抵靠滚轮395抵靠A调节抵靠块391沿A方向进行移动,A调节抵靠块391通过楔面抵靠调整A2离合件382抬升从而与A1离合件362相互连接;A1离合件362、A2离合件382相互连接后,A抵靠滚轮395继续抵靠A调节抵靠块391使得A调节抵靠块391和A状态调节件381同步沿着A方向移动同步移动,从而调整A1调节件361、B1调节件371同步移动,从实现A1、A2、B1、B2防脱件的同步调节。
通过在上顶装配工位600的旁侧设置沿A方向布置的A4导送槽611对上顶撑170进行供料,并使得上顶撑170上的槽口指向夹装装置300的内侧,上顶撑170的局部槽底高于A4导送槽611布置,采用A41夹持件621、A42夹持件621对高于A4导送槽611的上顶撑170上的槽底进行夹持,然后提升上顶撑170将其从A4导送槽611中移出,然后沿着B方向平移使得其与A1、B1支撑件进行装配。
通过在下底装配工位700处的旁侧设置竖状布置的A6导送槽711对下底座180进行供料,并使A6导送槽711的槽口指向夹装装置300的内侧,在导送槽的下侧设置顺延布置的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在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之间设置A6转料机构720,在下底座180落至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上后,通过A6转料机构720上的A6顶料杆723与下底座180上的A6工艺孔184进行插接配合,然后打开A61夹持件721、A62夹持件721,A6顶料杆723沿着B方向平移推动下底座180与A2、B2支撑件进行装配。
在向A1、C1销孔和B1、C2销孔布设A1柱销173前,先抬升下侧布置的A1接引机构640,使得A1接引机构640上的A11、A12接销柱先穿插至A1、C1销孔和B1、C2销孔内,然后通过A5供料机构630供送的A1柱销173抵靠A11、A12接销柱回缩,实现向A1、C1销孔和B1、C2销孔布设A1柱销173;在向A2、D1销孔和B2、D2销孔布设A2柱销183前,先抬升下侧布置的A2接引机构740,使得A2接引机构740上的A21、A22接销柱先穿插至A2、D1销孔和B2、D2销孔内,然后通过A7供料机构730供送的A2柱销183抵靠A21、A22接销柱回缩,实现向A2、D1销孔和B2、D2销孔布设A2柱销183。
通过在铆压工位800处设置的A1、A2铆压机构分别对A1柱销173、A2柱销183的两端进行铆压处理。通过在夹装底座301上装配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04,在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相互靠近时,A夹装部310通过间距调节拉绳303调整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04进行蓄力,在装配好的产品卸载后,拉绳自动收卷装置304自动拉动A夹装部310与B夹装部350进行分离复位。
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在支撑上料工位200向A夹装部310、B夹装部350上分别装配A、B支撑组件,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在产品卸料工位900从夹装装置300卸载装配好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线上设置的夹装装置,夹装装置上具有A、B夹装部,A夹装部和/或B夹装部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夹装装置上,A方向为A、B夹装部之间的间距方向,A夹装部用于对A支撑组件进行夹装,B夹装件用于对B支撑组件进行夹装,夹装装置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用于向A、B支撑组件上装配千斤顶调整组件的调整装配机构、用于向A、B支撑组件装配上顶撑的上顶装配装置、用于向A、B支撑组件装配下底座的下底装配装置;
所述的装配线包括上层输送机构和下层输送机构,上层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对应下层输送机构的出料端布置,上层输送机构的出料端对应下层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布置,上层输送机构的进料端旁侧设置有A转料机构,A转料机构用于将下层输送机构的出料端输出的夹装装置转送至上层输送机构的进料端,上层输送机构的出料端旁侧设置有B转料机构,B转料机构用于将上层输送机构的出料端输出的夹装装置转送至下层输送机构的进料端;
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上顶装配工位,上顶装配装置设置在上顶装配工位处,夹装装置进入上顶装配工位处时,A、B夹装部之间的间距处于最小状态,上顶装配装置包括供送上顶撑的A4供料机构,以及对A4供料机构供应的上顶撑与处于上顶装配工位处的夹装装置上的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的A4转料机构,上顶撑上设置有C1销孔和C2销孔,上顶撑与A、B支撑组件装配后,组成A支撑组件的A1支撑件上的A1销孔和C1销孔同心布置,组成B支撑组件的B1支撑件上的B1销孔和C2销孔同心布置,上顶装配装置还包括向同心布置后的A1、C1销孔和B1、C2销孔中分别布设A1柱销的A5供料机构;
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下底装配工位,下底装配装置设置在下底装配工位处,夹装装置进入下底装配工位处时A、B夹装部之间的间距处于最小状态,下底装配装置包括供送下底座的A6供料机构,以及对A6供料机构供应的下底座与处于下底装配工位处的夹装装置上的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的A6转料机构,下底座上设置有D1销孔和D2销孔,下底座与A、B支撑组件装配后,组成A支撑组件的A2支撑件上的A2销孔和D1销孔同心布置,组成B支撑组件的B2支撑件上的B2销孔和D2销孔同心布置,下底装配装置还包括向同心布置后的A2、D1销孔和B2、D2销孔中分别布设A2柱销的A7供料机构;
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还设置有铆压工位,铆压工位处设置有铆压装置,铆压装置对A1、A2柱销的两端进行铆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调整组件装配工位,所述的调整装配机构设置在调整组件装配工位处,调整装配机构包括用于供应螺纹调节件的A1供料机构、供应轴承抵靠件的A2供料机构、供应套管的A3供料机构,以及对A1、A2、A3供料机构供应的料件分别进行转送用于与处于调整组件装配工位处的夹装装置上的A、B支撑组件进行装配的A1、A2、A3转料机构,夹装装置进入调整组件装配工位处时A、B夹装部之间的间距处于最大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还设置有支撑上料工位和产品卸料工位,支撑上料工位用于向A、B夹装部装配A、B支撑组件,产品卸料工位用于将装配后的产品从夹装装置上卸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装配机构包括A1、A2调整翻转架,上层输送机构的两外侧分别记为A1侧和A2侧,A1供料机构和A1调整翻转架设置在A1侧,A2、A3供料机构和A2调整翻转架位于A2侧,A1调整翻转架上设置有用于组成A1转料机构的A11、A12、A13夹臂,A11夹臂上设置有用于与螺纹调节件操作端进行可拆卸式夹装配合的A11夹持组件,A12、A13夹臂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螺纹调节件上的螺纹杆身进行夹装配合的A12、A13夹持组件,A11、A12、A13夹臂均为沿其长度方向伸缩式装配在A1调整翻转架上,A11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11夹持件和A11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1夹持口,A12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21夹持件和A12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2夹持口,A13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131夹持件和A13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13夹持口,A11夹臂还沿A方向活动安装在A1调整翻转架上;
A2调整翻转架上设置有用于组成A2转料机构的A2夹臂和用于组成A3转料机构的A3夹臂,A2夹臂上设置有用于与轴承抵靠件进行可拆卸式夹装配合的A2夹持组件,A3夹臂上设置有用于与轴承抵靠件进行可拆卸式夹装配合的A3夹持组件,A2、A3夹臂均为沿其长度方向伸缩式装配在A2调整翻转架上,A2夹持组件上设置有由A21夹持件和A2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2夹持口,A3夹持组件设置有由A31夹持件和A32夹持件组成可进行夹紧和打开的A3夹持口;
A1、A2调整翻转架在A1工作状态和A2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A1工作状态:A11、A12、A13夹臂对应A1供料机构出料口布置,A11、A12夹持组件对A1供料机构上待移出的螺纹调节件进行夹取,A2、A3夹臂分别对应A2、A3供料机构出料口布置,A2、A3夹持组件对A2、A3供料机构上待移出的轴承抵靠件和套管分别进行夹取;
A2工作状态:A1、A2调整翻转架进行翻转,使得A11夹持口、A12夹持口、A2夹持口、A1销孔、A3夹持口、A13夹持口、B1销孔沿着A方向依次间隔相对布置,A11夹臂向靠近A12夹臂一侧水平移动,螺纹杆身依序穿过A2夹持口内的轴承抵靠件、A1销孔、A3夹持口内的套管内、A13夹持口进行装配,当螺纹杆身穿至A13夹持口后,调节A12夹持口、A2夹持口和A3夹持口打开,A12夹臂、A2夹臂和A3夹臂回缩,继续水平移动A11夹臂,使得螺纹杆身的端部插至B1销孔的端部,随后调节A13夹持口打开、A13夹臂回缩,然后调节螺纹调节件进行转动,螺纹杆身和B1销孔进行装配并使得A、B夹装部相互靠近直至A、B夹装部处于间距最小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A1供料机构包括用于导送螺纹调节件的A1导送组件,A1导送组件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将螺纹调节件调整至水平布置的A1姿态调节组件,A1工作状态时,A11、A12夹持组件对A1姿态调节组件上调整至水平状态的螺纹调节件进行夹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A4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A1或A2侧的槽口向上的A4导送槽,A4导送槽沿A方向布置,上顶撑呈槽型,上顶撑在A4导送槽内呈排列状布置,上顶撑的槽口水平指向靠近上层输送机构的一侧,上顶撑的槽宽值大于A4导送槽的槽深值,A4转料机构包括A4夹持组件,A4夹持组件由能够相互靠近的A41夹持件和A42夹持件组成,A41、A42夹持件对上顶撑上位于A4导送槽外部的槽底的两边部进行夹持,A41、A42夹持件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A41调节件相连接,A41、A42夹持件安装在A41装配件上,A41装配件沿竖直方向活动装配在A42装配件上,A41装配件与调节其进行升降的A42调节件相连接,A42装配件沿B方向活动装配在机架上,A42装配件与调节其进行升降的A43调节件相连接,A5供料机构位于上顶装配工位处的夹装装置上A1、B1支撑件上的A1、B1销孔的上方,A1、B1销孔的下方设置有对A1柱销进行接引的A1接引机构,A1接引机构包括A11、A12接销柱,A11、A12接销柱安装在A45装配件上,A45装配件升降式装配在机架上,A45装配件与调节其进行升降的A44调节件相连接,A11接销柱穿过A1、C1销孔、A12接销柱穿过B1、C2销孔对A5供料机构供送的A1柱销进行接引,B方向为与A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A6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A1或A2侧的槽口指向靠近上层输送机构的一侧的A6导送槽,A6导送槽竖直布置,下底座在A6导送槽内呈叠码状布置,A6导送槽为收口槽,A6导送槽的槽口对下底座上垂直于螺纹调节件布置的两边部进行约束,A6导送槽下端顺延布置设置的A6夹持组件,A6夹持组件由能够相互靠近的A61夹持件和A62夹持件组成,A61、A62夹持件的形状与A6导送槽的槽壁形状保持一致,A61、A62夹持件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A61调节件相连接,A6转料机构包括位于A61、A62夹持件之间的A61装配件,A61装配件沿A6导送槽的槽深方向活动安装,A61装配件与调节其进行平移的A61调节件相连接,A61装配件上设置有A6顶料杆,A6顶料杆与下底座上的A6工艺孔进行插接定位并推送下底座向靠近上层输送机构的一侧移动,A7供料机构位于下底装配工位处的夹装装置上A2、B2支撑件上的A2、B2销孔的上方,A2、B2销孔的下方设置有对A2柱销进行接引的A2接引机构,A2接引机构包括A21、A22接销柱,A21、A22接销柱安装在A62装配件上,A62装配件升降式装配在机架上,A62装配件与调节其进行升降的A62调节件相连接,A21接销柱穿过A2、D1销孔、A22接销柱穿过B2、D2销孔对A7供料机构供送的A2柱销进行接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工位处设置有对夹装装置进行检测的到位传感器,以及依据到位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对夹装装置进行顶升的到位顶升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铆压装置包括位于对A1柱销进行铆压的A1铆压机构和对A2柱销进行铆压的A2铆压机构,A1铆压机构和A2铆压机构的结构相同,A1铆压机构包括对A1柱销下端进行顶撑的A1下铆压头和对A1柱销上端进行铆压的A1上铆压头,A1下铆压头和A1上铆压头分别升降式装配在机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层输送机构由沿着B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A输送带组成,下层输送机构由沿着B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B输送带组成,A输送带进料端设置有A1导辊组件,A输送带出料端设置有A2导辊组件,B输送带进料端设置有B2导辊组件,B输送带出料端设置有B1导辊组件,A转料机构包括A升降支架,A升降支架上设置沿B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A转料输送带,A升降支架靠近上层输送机构一侧设置有A转料导辊组件,A转料导辊组件位于两个A1导辊组件之间,B转料机构包括B升降支架,B升降支架上设置沿B方向相对布置的两个B转料输送带,B升降支架靠近上层输送机构一侧设置有B转料导辊组件,B转料导辊组件位于两个A2导辊组件之间,A、B升降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对夹装装置的移动到位进行检测的转料到位检测机构和对夹装装置进行转送固定的转料固定机构。
CN202110938927.XA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Active CN113523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8927.XA CN113523799B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8927.XA CN113523799B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3799A CN113523799A (zh) 2021-10-22
CN113523799B true CN113523799B (zh) 2022-04-29

Family

ID=78091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8927.XA Active CN113523799B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379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4780A (en) * 1985-09-30 1987-11-10 Judy's Walking Beam Service, Inc. Apparatus for replacing a trunnion bracket spindle
CN101643185A (zh) * 2009-08-14 2010-02-10 常熟通润汽车千斤顶有限公司 一种剪式千斤顶
CN104876150A (zh) * 2015-06-02 2015-09-02 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剪切式千斤顶
CN106517025A (zh) * 2016-12-28 2017-03-22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剪式千斤顶
CN206484235U (zh) * 2016-12-27 2017-09-12 苏州虹贯精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销钉装配治具
CN112355625A (zh) * 2020-11-25 2021-02-12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随车工具组装的螺纹孔和通孔对心找准的设备
CN112536598A (zh) * 2020-11-25 2021-03-23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零件自动化装配用螺纹孔找准的机构
CN112621148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工艺
CN112621149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4780A (en) * 1985-09-30 1987-11-10 Judy's Walking Beam Service, Inc. Apparatus for replacing a trunnion bracket spindle
CN101643185A (zh) * 2009-08-14 2010-02-10 常熟通润汽车千斤顶有限公司 一种剪式千斤顶
CN104876150A (zh) * 2015-06-02 2015-09-02 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剪切式千斤顶
CN206484235U (zh) * 2016-12-27 2017-09-12 苏州虹贯精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机销钉装配治具
CN106517025A (zh) * 2016-12-28 2017-03-22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剪式千斤顶
CN112355625A (zh) * 2020-11-25 2021-02-12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随车工具组装的螺纹孔和通孔对心找准的设备
CN112536598A (zh) * 2020-11-25 2021-03-23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零件自动化装配用螺纹孔找准的机构
CN112621148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工艺
CN112621149A (zh) * 2020-12-07 2021-04-09 安徽字母表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装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3799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5662B (zh) 一种叠推式管体全自动上料装置和上料方法
CN110201895B (zh) 轴承内圈孔径检测设备
JPH10506330A (ja) ロボット装置
CN112440100A (zh) 一种门挡治具转动装置和门挡组装机
CN111673451A (zh) 一种化妆品包装瓶及其生产设备和方法
CN113523799B (zh)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配件自动化装配制造系统
CN113523758B (zh) 一种用于车辆配件自动化生产的螺纹调节件自动化整料装配装置
CN113601434B (zh) 一种车辆配件自动化生产用夹装装置
CN113635050B (zh) 一种用于实现车载汽车配件自动化组装的工艺
CN218908988U (zh)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
CN111673450A (zh) 一种化妆品包装瓶瓶身输送装置和方法
TW201327710A (zh) 具移料單元之電子元件設備
CN215973816U (zh) 一种具备调节功能的自动上料设备
CN108704994B (zh) 一种上轨调节柱装配机
CN115196547A (zh) 一种搬运装置
CN115092698A (zh) 一种堆垛方法
CN111451033B (zh) 一种堵塞头及利用堵塞头实现对腔体进行堵塞处理的方法
US6003655A (en) Lead frame separating and conveying apparatus
CN112440098A (zh) 一种门挡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CN111547495B (zh) 下料装置及卷绕设备
CN111547494B (zh) 下料装置及卷绕设备
CN115251538B (zh) 一种自动化鞋面入楦机
CN219990494U (zh) 一种装头尾板机
CN109911561B (zh) 一种铰链调直块组件锁合设备的送调直块组件机构
CN220533439U (zh) 一种角度调节的配件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