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9972A - 一种系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系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9972A
CN113519972A CN202110783638.7A CN202110783638A CN113519972A CN 113519972 A CN113519972 A CN 113519972A CN 202110783638 A CN202110783638 A CN 202110783638A CN 113519972 A CN113519972 A CN 113519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acing
tooth
cover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36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元新
李清
叶茂
徐世良
朱锐
黄思劼
孙赛赛
魁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nnote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nno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nnote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nno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363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99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9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99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1/00Footwear with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putting-on or removing, e.g. with s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7/00Holding-devices for l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5/00Household implement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wearing apparel; Dress, hat or umbrella holders
    • A47G25/90Devices for domestic use for assisting in putting-on or pulling-off clothing, e.g. stockings or trousers
    • A47G25/92Shoe or collar buttoners; Bodkins; Glove hoo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带装置,包括包覆件、壳体、系带件及下盘,其中,包覆件与系带件固定连接,系带件设置在壳体内,包覆件设置有第一齿部,壳体设置有与第一齿部相配合的第二齿部;壳体的一端与包覆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下盘固定连接;包覆件能够带动系带件相对于壳体进行上下运动,系带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包覆件的第一齿部与壳体上的第二齿部相接合,使得系带件不可旋转或只可单向旋转;在第二位置,包覆件的第一齿部与壳体上的第二齿部相脱离。本发明的系带装置使得上拔包覆件时能够系紧或松开系带;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能够实现在按下包覆件收紧系带或上拔包覆件松脱系带的过程中对包覆件的轴向定位。

Description

一种系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系带装置。
背景技术
鞋子、背包、雨衣等用品的开口处通常会设置有系带,目前,人们通常都是通过打结的方式对系带的松紧度进行固定,由此使得开口保持收紧的状态。其中,系带的松紧度是指系带被收紧或放松的程度。具体以鞋子为例,人们在外出时,由于运动、踩踏等原因,会导致系带的打结处出现松开的情况,此时就需要重新进行打结以防踩踏鞋带造成意外事故发生,但是人们打结的操作复杂且浪费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系带装置存在的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装置,能够降低人们系带的复杂度、操作便捷且节约时间。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系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包覆件、壳体、系带件及下盘,其中,所述包覆件与所述系带件固定连接,所述系带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包覆件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部相配合的第二齿部;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包覆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盘固定连接;所述包覆件能够带动系带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上下运动,所述系带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上,所述包覆件的第一齿部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齿部相接合,使得所述系带件不可旋转或只可单向旋转;在第二位置上,所述包覆件的第一齿部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齿部相脱离。
其中,所述第一齿部为爪齿,所述第二齿部为爪齿圈;或者,所述第一齿部为爪齿圈,所述第二齿部为爪齿。
其中,所述第一齿部为棘轮圈,所述第二齿部为棘爪;或者,所述第一齿部为棘爪,所述第二齿部为棘轮圈。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二齿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层凸缘,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包覆件的卡扣与第二凸缘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包覆件的卡扣卡接在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系带件设置有中心孔,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插轴及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插轴用于与所述系带件的中心孔配合。所述插轴上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中心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结构相配合的凸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包覆件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系带件上设置有接合部,所述连接部上的卡钩与所述接合部上的卡钩槽配合;或者,所述连接部上的卡钩槽与所述接合部上的卡钩配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系带装置通过将包覆件与壳体活动连接、包覆件与系带件固定连接并将下盘与壳体卡接,使得上拔包覆件时能够系紧或松开系带;此外,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通过系带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卡合使得按下包覆件收紧系带或上拔包覆件从而松脱系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包覆件的轴向定位。
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系带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系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3(a)为按下包覆件时系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b)为上拔包覆件时系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系带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系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系带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4沿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7(a)为按下包覆件时系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7(b)为上拔包覆件时系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系带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系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系带装置沿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10(a)为按下包覆件时系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0(b)为上拔包覆件时系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系带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系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第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4为第四实施例中系带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4(a)为系带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14(b)为系带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5为第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6为第四实施例中壳体的示意图;其中,图16(a)为壳体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16(b)为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7为第四实施例中包覆件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1所示的系带装置沿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图18(a)为按下包覆件时系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8(b)为上拔包覆件时系带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系带装置1包括包覆件11、壳体21、系带件31及下盘51,其中,包覆件11上设置有连接部110,系带件31上设置有接合部310,通过在连接部110上设置卡钩1101、在接合部310上设置卡钩槽3101使包覆件11与系带件3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也可在连接部110上设置卡钩槽,在接合部310上设置卡钩,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制。
接着,包覆件11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卡扣112与壳体21上设置的第一凸缘212、第二凸缘214相配合实现包覆件11与壳体21的活动卡接,系带件31设置在壳体21内;壳体21的下部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卡槽213与下盘51上设置的第三卡扣511固定连接。
此外,包覆件11内还设置有第一齿部111,壳体21上设置有与第一齿部111相配合的第二齿部21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为:系带缠绕在系带件31的绕线槽32上,如图3(a)、3(b)所示,当需要系紧系带时,上拔包覆件11,由于包覆件11与系带件31固定连接,使得系带件31跟随包覆件11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直至包覆件11上的第二卡扣112受壳体21上的第一凸缘212阻挡而停止(对应于第二位置),此时包覆件11的第二卡扣112卡接在壳体21的第一凸缘212与第二凸缘214之间,通过第二卡扣112与第一凸缘212、第二凸缘214的配合实现对包覆件11的轴向定位,同时包覆件11上的第一齿部111与壳体21上的第二齿部211脱开,此时旋转包覆件11可收紧系带;当旋转至合适紧度时,下按包覆件11,直至包覆件11的第三主体114的下表面与壳体21的第二主体34的上表面贴合时停止(对应于第一位置),此时包覆件11的第二卡扣112与壳体21的第二凸缘214的下表面贴合,通过第二主体34与第三主体114的配合以及第二卡扣112与第二凸缘214的配合实现对包覆件11的轴向定位,同时包覆件11上设置的第一齿部111与壳体21上设置的第二齿部211啮合起到固定系带紧度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当需要放松系带时,上拔包覆件11,使得系带件31跟随包覆件11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同时包覆件11上的第一齿部111与壳体21上的第二齿部211脱开,此时,可沿另一方向旋转包覆件11使系带件31跟转从而松开系带。
其中,第一齿部可为爪齿,第二齿部可为爪齿圈,当爪齿与爪齿圈啮合时,包覆件11不可旋转;当爪齿与爪齿圈脱开时,包覆件11可自由旋转。
第二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通过包覆件与壳体两层凸缘的配合实现在上拔、下按包覆件过程中对其进行轴向定位,第二实施例则是通过系带件与第一连接件的配合以及包覆件与壳体一层凸缘的配合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的,如图4-6所示,本发明的系带装置2包括包覆件11、壳体21、系带件31、第一连接件41及下盘51,其中,包覆件11上设置有连接部110,系带件31上设置有接合部310,通过在连接部110上设置卡钩1101、在接合部310上设置卡钩槽3101使包覆件11与系带件31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也可在连接部110上设置卡钩槽,在接合部310上设置卡钩,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制。
接着,包覆件11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卡扣112与壳体21上设置的第一凸缘212相配合实现包覆件11与壳体21的活动卡接,系带件31设置在壳体21内,系带件31上还设置有中心孔33,中心孔33内设置有凸环331;第一连接件41上设置插轴411及支撑部412,插轴上还设置有定位结构4110,通过将插轴411插入系带件31的中心孔33内,从而将定位结构4110与凸环331配合实现对包覆件11进行上下运动后的轴向定位;在壳体21的下部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卡槽213与下盘51上设置的第三卡扣511固定连接。
此外,包覆件11内还设置有第一齿部111,壳体21上设置有与第一齿部111相配合的第二齿部21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为:系带缠绕在系带件31的绕线槽32上,如图7(a)、7(b)所示,当需要系紧系带时,上拔包覆件11,由于包覆件11与系带件31固定连接,使得系带件31跟随包覆件11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直至包覆件11上的第二卡扣112受到壳体21的第一凸缘212的阻挡而停止(对应于第二位置),此时系带件31的中心孔内凸环331位于第一连接件41的插轴上的定位结构4110的上方,通过第二卡扣112与第一凸缘212的配合以及凸环331与定位结构4110的配合实现对包覆件11的轴向定位,同时包覆件11上的第一齿部111与壳体21上的第二齿部211脱开,此时旋转包覆件11可收紧系带;当旋转至合适紧度时,下按包覆件11,直至包覆件11的第三主体114的下表面与壳体21的第二主体34的上表面相贴合(对应于第一位置),此时系带件31的中心孔内凸环331位于第一连接件41的插轴上的定位结构4110的下方,通过第三主体114与第二主体34的配合以及凸环331与定位结构4110的配合实现对包覆件11的轴向定位,同时包覆件11上设置的第一齿部111与壳体21上设置的第二齿部211啮合起到固定系带紧度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当需要放松系带时,上拔包覆件11,使得系带件31跟随包覆件11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同时包覆件11上的第一齿部111与壳体21上的第二齿部211脱开,此时,可沿另一方向旋转包覆件11使系带件31跟转从而松开系带。
其中,第一齿部可为爪齿,第二齿部可为爪齿圈,当爪齿与爪齿圈啮合时,包覆件11不可旋转;当爪齿与爪齿圈脱开时,包覆件11可自由旋转。
第三实施例:
第一、第二实施例通过爪齿与爪齿圈配合实现包覆件的轴向运动所产生的不同位置上,包覆件与壳体之间的啮合或脱开,从而使得系带件在脱开的位置上可以自由旋转,而在啮合的位置上不可旋转,实现在脱开位置上的收紧系带与松开系带,以及啮合位置上的锁紧系带;实际上,还可以通过棘爪与棘轮圈的配合使得按下包覆件时仅能单向旋转包覆件从而收紧系带,上拔包覆件时则包覆件可自由旋转从而松开系带(自由旋转也包括朝收紧系带的方向旋转),具体的,如图8-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装置3包括:包覆件10、第二连接件20、壳体30、系带件40及下盘60,其中,第二连接件20上设置有第一卡扣21及第二齿部22,壳体30上设置有第一卡槽31、第一凸缘32,将第一卡扣21卡入第一卡槽31中使得第二连接件20与壳体30卡接固定。包覆件10内设置有连接部11、第一齿部12及第二卡扣13,其中,将第二卡扣13与壳体30上设置的第一凸缘32、第二凸缘35活动卡接,使得包覆件10在相对于壳体30进行轴向运动后能够对包覆件10进行轴向定位。
接着,系带件40上设置有接合部41,其中,接合部41包括卡钩槽411,包覆件10的连接部11上设置有卡钩111,卡钩111与卡钩槽411配合将系带件40与包覆件10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也可将卡钩槽设置在包覆件10的连接部11上,将卡钩设置在系带件40的接合部41上,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制。
此外,下盘60上设置有第三卡扣61,壳体30上设置有第三卡槽33,将第三卡槽33卡入第三卡扣61中,将壳体30与下盘60固定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为:系带缠绕在系带件40的绕线槽42上,如图10(a)所示,当下按包覆件10时,包覆件10内设置的第一齿部12与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0上的第二齿部22啮合,系带件40通过其上设置的接合部41与包覆件10内设置的连接部11始终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是指包覆件在进行向上、向下轴向运动时包覆件与系带件始终固定连接),随包覆件10进行向下的轴向运动,直至包覆件10的第三主体114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件20的第四主体23的上表面相贴合而停止(对应于第一位置),此时包覆件10内设置的第二卡扣13与壳体30上的第二凸缘35的下表面贴合,通过第三主体114与第四主体23相配合以及第二卡扣13与第二凸缘35相配合实现按下包覆件10时对包覆件10的轴向定位,此时,由于第一齿部12与第二齿部22的作用使得包覆件10仅能单向旋转,使得系带件40亦单向旋转,从而收紧系带;
当需要松开系带时,如图10(b)所示,上拔包覆件10,此时由于包覆件10与系带件40固定连接,使得系带件40也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直至包覆件10的第二卡扣13受到壳体30的第一凸缘32的阻挡而停止(对应于第二位置),此时包覆件10上设置的第二卡扣13卡合在壳体30上设置的第一凸缘32与第二凸缘35之间,通过第二卡扣13与第一凸缘32、第二凸缘35的相互配合实现上拔包覆件10时对包覆件10的轴向定位,同时由于包覆件10的向上轴向运动使得包覆件10内设置的第一齿部12与第二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20卡合在壳体30上)上设置的第二齿部22脱开,此时,包覆件10可自由旋转,系带件40亦可自由旋转,从而松开系带。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0(b)所示,当上拔包覆件10时,包覆件10内设置的第二卡扣13移动至壳体30的第一凸缘32上方,持续上拔包覆件10时,由于系带件40与包覆件10的固定连接使得系带件40随之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直至系带件40的第一主体43与壳体30的第二主体34接触时停止,此位置即为包覆件10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的最终位置。
进一步地,当包覆件10内设置的第一齿部12为棘轮圈,第二连接件20上设置的第二齿部22为棘爪时,下按包覆件10时,仅能单向旋转包覆件10从而收紧鞋带,同时由于棘爪与内棘轮在单向旋转包覆件10的过程中摩擦接合,使得收紧系带时具有机械声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感。可以理解的,也可将第一齿部12设置为棘爪,第二齿部22设置为棘轮圈,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第四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通过包覆件与壳体两层凸缘的配合实现在上拔、下按包覆件过程中对其进行轴向定位,第四实施例则是通过系带件与第一连接件的配合以及包覆件与壳体一层凸缘的配合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的,如图11-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系带装置4,包括包覆件10、第二连接件20、壳体30、系带件40、第一连接件50及下盘60。实际上,本实施例是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额外增设一第一连接件50。
其中,如图13及图16(b)所示,第一连接件50包括插轴51及支撑部52,在插轴51上还设置有定位结构53,其中,支撑部52上设置有爪勾521,壳体30上设置有与爪勾521配合的卡挡部341,第一连接件50与壳体30通过爪勾521与卡挡部341固定连接。
如图14所示,第一连接件50上的插轴51用于与系带件40配合,系带件40上设置有接合部41、绕线槽42、第一主体43,此外,系带件40上还设置有中心孔44,中心孔44内部设置有凸环441,凸环441用于与插轴51上的定位结构53配合。
具体的,如图15及图16(a)所示,第二连接件20上设置有第一卡扣21及第二齿部22,通过将第一卡扣21卡入壳体30上设置的第一卡槽31中将第二连接件20卡接在壳体30上。
如图17所示,包覆件10内设置有连接部11、第一齿部12及第二卡扣13,通过第二卡扣13与壳体30的第一凸缘32将包覆件10与壳体30活动卡合。此外,连接部11上还设置有卡钩111,卡钩111与系带件40上设置的接合部41上的卡钩槽411配合使得包覆件10与系带件40能够固定连接(这里固定连接是指在包覆件的上拔、下按的轴向运动过程中,包覆件与系带件始终同步运动)。可以理解的,也可将卡钩槽设置在包覆件10的连接部11上,将卡钩设置在系带件40的接合部41上,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制。
接着,如图13所示,插轴51上设置的定位结构53为弧形凸起,其用于与系带件40上设置的中心孔内凸环441活动卡合,具体的,在包覆件10的下按过程中,定位结构53移动至凸环441的上方;当上拔包覆件10时,定位结构53移动至凸环441的下方。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为:系带缠绕在系带件40的绕线槽42上,当下按包覆件10时,如图18(a)所示,包覆件10内设置的第一齿部12与设置在第二连接件20上的第二齿部22啮合,系带件40通过其上设置的接合部41与包覆件10内设置的连接部11始终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是指包覆件在进行向上、向下轴向运动时包覆件与系带件始终固定连接),在包覆件10进行向下的轴向运动时,系带件40亦随包覆件10进行向下的轴向运动,直至包覆件10的第三主体114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件20的第四主体23的上表面相贴合(对应于第一位置),此时系带件40的中心孔内凸环441与第一连接件50上的插轴51上设置的定位结构53卡合(凸环441位于定位结构53的下方),通过第三主体114与第四主体23的配合以及凸环441与定位结构53的配合实现按下包覆件10时对包覆件10的轴向定位,此时,由于第一齿部12与第二齿部22的作用使得包覆件10仅能单向旋转,使得系带件40亦单向旋转,从而收紧系带;
当需要松开系带时,上拔包覆件10,如图18(b)所示,此时由于包覆件10与系带件40固定连接,使得系带件40也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直至系带件40的第一主体43的上表面与壳体30的第二主体34的下表面相贴合(对应于第二位置),此时系带件40的中心孔内凸环441与第一连接件50上的插轴51上设置的定位结构53卡合(凸环441位于定位结构53的上方),通过第一主体43与第二主体34相配合以及凸环441与定位结构53相配合实现上拔包覆件10时对包覆件10的轴向定位,同时由于包覆件10的向上轴向运动使得包覆件10内设置的第一齿部12与第二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20卡合在壳体30上)上设置的第二齿部22脱开,此时,包覆件10可自由旋转,系带件40亦可自由旋转,从而松开系带。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8(b)所示,当上拔包覆件10时,系带件40上的中心孔内凸环441移动至第一连接件50上的插轴51上设置的定位结构53上方,持续上拔包覆件10时,由于系带件40与包覆件10的固定连接使得系带件40随之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直至系带件40的第一主体43与壳体30的第二主体34接触时停止,此位置即为包覆件10进行向上的轴向运动的最终位置。
进一步地,当包覆件10内设置的第一齿部12为棘轮圈,第二连接件20上设置的第二齿部22为棘爪时,下按包覆件10时,仅能单向旋转包覆件10从而收紧鞋带,同时由于棘爪与内棘轮在单向旋转包覆件10的过程中摩擦接合,使得收紧系带时具有机械声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感。可以理解的,也可将第一齿部12设置为棘爪,第二齿部22设置为棘轮圈,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的系带装置通过将包覆件与壳体活动连接、包覆件与系带件固定连接并将下盘与壳体卡接,使得上拔包覆件时能够系紧或松开系带;此外,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通过系带件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卡合使得按下包覆件收紧系带或上拔包覆件从而松脱系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包覆件的轴向定位。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8)

1.一种系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包覆件、壳体、系带件及下盘,其中,所述包覆件与所述系带件固定连接,所述系带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包覆件设置有第一齿部,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部相配合的第二齿部;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包覆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盘固定连接;
所述包覆件能够带动系带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进行上下运动,所述系带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上,所述包覆件的第一齿部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齿部相接合,使得所述系带件不可旋转或只可单向旋转;在第二位置上,所述包覆件的第一齿部与所述壳体上的第二齿部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为爪齿,所述第二齿部为爪齿圈;或者,所述第一齿部为爪齿圈,所述第二齿部为爪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为棘轮圈,所述第二齿部为棘爪;或者,所述第一齿部为棘爪,所述第二齿部为棘轮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至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二齿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层凸缘,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包覆件的卡扣与第二凸缘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包覆件的卡扣卡接在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带件设置有中心孔,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插轴及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插轴用于与所述系带件的中心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轴上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中心孔内设置有与所述定位结构相配合的凸环。
8.根据权利要求1-4、7任一项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件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系带件上设置有接合部,所述连接部上的卡钩与所述接合部上的卡钩槽配合;或者,所述连接部上的卡钩槽与所述接合部上的卡钩配合。
CN202110783638.7A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系带装置 Pending CN1135199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3638.7A CN113519972A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系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3638.7A CN113519972A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系带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9972A true CN113519972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098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3638.7A Pending CN113519972A (zh) 2021-07-12 2021-07-12 一种系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99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6995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李惠卿 一种系带装置、系带物以及系带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6995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李惠卿 一种系带装置、系带物以及系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50569A1 (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11846339B (zh) 紧固装置
US20050098673A1 (en) Cord taking-up and releasing device
US20210037926A1 (en) Shoe lace tightening device
US20230371655A1 (en) Fastening device
CN111115388B (zh) 紧固装置
JPH0330788A (ja) スキー靴用固定調節装置
JP2013022467A (ja) 靴紐の締め装置(apparatusforfasteningshoelace)
US11730236B2 (en) Fastening device
US20220142304A1 (en) Fastening device
US11266206B2 (en) Fastening device
CN215501560U (zh) 一种系带装置
CN217309320U (zh) 紧固装置
CN113519972A (zh) 一种系带装置
JP2009528201A (ja) 特にスノーチェーンに用いられる、締付及び固定装置
US20230092419A1 (en) Fastening device
CN216453613U (zh) 一种系带装置
CN113519971A (zh) 一种系带装置
EP4316303A1 (en) Fastening device
US20240049840A1 (en) Fastening device and lace tightening and releasing method
CN220412504U (zh) 一种正反转松紧系绳装置
EP4321050A1 (en) Fastening device
CN116924162A (zh) 一种收线器
TWI659919B (zh) 緊固裝置
CN115103611A (zh) 紧固装置与系线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