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382B -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382B
CN113518382B CN202010281697.XA CN202010281697A CN113518382B CN 113518382 B CN113518382 B CN 113518382B CN 202010281697 A CN202010281697 A CN 202010281697A CN 113518382 B CN113518382 B CN 113518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ab node
bap
rlc
node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16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8382A (zh
Inventor
卓义斌
刘菁
朱元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16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82B/zh
Priority to CN202310912441.8A priority patent/CN116963221A/zh
Priority to EP21784307.7A priority patent/EP412072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6299 priority patent/WO202120427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8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82A/zh
Priority to US17/957,825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4810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8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可以避免链路拥塞或恶化导致的丢包问题。其方法为:第一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IAB网络中。

Description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满足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系统中的超高容量需求,高频载波由于拥有相对低频更丰富的频率资源而受到热切关注,被选择为5G系统的主要工作频段。高频载波传播特性较差,受遮挡衰减严重,覆盖范围不广,故而在热点区域需要大量密集部署小站,相应地,为这些大量密集部署的小站提供光纤回传的代价很高且光纤部署难度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了无线中继的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and backhaul,IAB)技术,其接入链路(access link)和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皆采用无线传输方案,避免光纤部署。
在IAB的上行传输场景中,若两个IAB节点(node)之间的链路出现问题(发生拥塞或恶化),可能导致丢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可以避免链路拥塞或恶化导致的丢包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接入和回传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回传适配协议(backhaul adaptation protocol,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信道(radio link controlchannel,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
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一IAB节点可以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第一IAB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IAB节点均可替换为中继节点。例如第一IAB节点可以是第一中继节点,第二IAB节点可以是第二中继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包括:第一IAB节点对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和/或,第一IAB节点对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和/或,M个RLC CH分别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拥塞级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包括: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减少或停止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IAB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选择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和/或M个RLC CH以外的RLC CH对应的LCH;或者,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降低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的优先级,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优先级;或者,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降低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的优先比特率PBR,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PB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包括: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在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数据时,控制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控制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解除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或M个RLC CH中的部分或全部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或者,当超过有效时间后,解除对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有效时间是预定义或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携带在BAP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无线链路控制RLC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包括:第二接入和回传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二IAB节点可以向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以便第一IAB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和/或,M个RLC CH分别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拥塞级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二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解除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或M个RLC CH中的部分或全部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接入和回传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IAB节点在上行资源上向第二IAB节点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一IAB节点可以从第二IAB节点接收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第一IAB节点在上行资源上向第二IAB节点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调度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以及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以及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调度信息携带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二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二IAB节点从第一IAB节点接收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
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二IAB节点可以向第一IAB节点发送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第一IAB节点在上行资源上向第二IAB节点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调度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以及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以及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调度信息携带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包括:第一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无线链路失败RLF通知,RLF通知用于指示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IAB节点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进行调整。
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一IAB节点可以接收第二IAB节点发送的RLF通知,RLF通知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第一IAB节点可以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进行调整(重新路由),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IAB节点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进行调整包括:第一IAB节点为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选择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其他BAP路由标识进行上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他BAP路由标识与N个BAP路由标识具有相同的目标IAB宿主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RLF通知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IAB节点将上行数据的BAP头中的BAP路由标识替换为其他BAP路由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停止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选择除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LCH。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包括:第二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无线链路失败RLF通知,RLF通知用于指示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二IAB节点可以向第一IAB节点发送RLF通知,RLF通知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以便第一IAB节点可以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进行调整(重新路由),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RLF通知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接入和回传IAB节点,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对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和/或,对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和/或,M个RLC CH分别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拥塞级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减少或停止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或者,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选择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LCH,和/或M个RLC CH以外的RLC CH对应的LCH;或者,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降低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的优先级,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优先级;或者,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降低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的优先比特率PBR,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PBR。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在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数据时,控制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控制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CH对应的LCH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解除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或M个RLC CH中的部分或全部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或者,处理单元还用于:当超过有效时间后,解除对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有效时间是预定义或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携带在BAP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无线链路控制RLC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中。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接入和回传IAB节点,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和/或,M个RLC CH分别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拥塞级别。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解除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或M个RLC CH中的部分或全部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接入和回传IAB节点,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二IAB节点接收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发送单元,用于在上行资源上向第二IAB节点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调度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以及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以及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调度信息携带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IAB节点,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IAB节点发送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IAB节点接收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调度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以及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以及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调度信息携带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IAB节点,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二IAB节点接收无线链路失败RLF通知,RLF通知用于指示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处理单元,用于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进行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为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选择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其他BAP路由标识进行上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他BAP路由标识与N个BAP路由标识具有相同的目标IAB宿主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RLF通知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将上行数据的BAP头中的BAP路由标识替换为其他BAP路由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停止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选择除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LCH。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IAB节点,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IAB节点发送无线链路失败RLF通知,RLF通知用于指示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RLF通知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IAB节点或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器可以是集成在该通信装置内的存储器,或设置在该通信装置外的片外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该存储器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或该存储器与处理器独立设置。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通信接口),该收发器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二IAB节点或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器可以是集成在该通信装置内的存储器,或设置在该通信装置外的片外存储器。该存储器与该处理器耦合,该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该存储器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或该存储器与处理器独立设置。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通信接口),该收发器用于该通信装置与其它设备(例如,组播/广播控制面功能网元)进行通信。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中的通信装置,或者包括第九方面和第十方面中的通信装置,或者包括第十一方面和第十二方面中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AB网络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栈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IAB节点或第二IAB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量控制方法适用的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IAB网络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适用的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适用的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IAB网络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取消方法适用的信号交互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IAB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IAB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5G当前的标准中,考虑到高频段的覆盖范围小,为了保障网络的覆盖性能,在IAB网络中可以采用多跳组网。考虑到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需求,可以使IAB节点支持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或者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以应对回传链路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例如链路的失败或阻塞/拥塞(blockage)或负载波动等异常,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由于IAB网络支持多跳和多连接组网,因此在终端设备(例如,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和IAB宿主节点(IAB donor)之间可能存在多条传输路径。每条传输路径包含多个节点,多个节点可以包括UE、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以及IAB donor。若IAB donor为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的形态,则IAB donor可以包含IAB-donor-DU部分(donor DU)和IAB-donor-CU(donor CU)部分等。在IAB网络中,IAB节点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终端设备的业务数据由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传输到IAB donor。
其中,每个IAB节点将为其提供回传服务的相邻节点视为父节点(或者上级节点),相应地,每个IAB节点可视为其父节点的子节点(或者下级节点)。某个IAB节点和它的子节点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无线链路称为接入链路,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链路。接入链路上的上行传输也被称为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下行传输也被称为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某个IAB节点和它的父节点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无线链路可以称为回传链路,包括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链路。回传链路上的上行传输也被称为回传链路的上行传输,下行传输也被称为回传链路的下行传输。
例如,图1所示的无线中继场景中,节点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即IAB donor),节点1又为节点2和节点3的父节点,节点2和节点3均为节点4的父节点,节点5的父节点为节点2。其中,UE1和IAB donor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UE1-节点4-节点3-节点1-IABdonor,路径2:UE1-节点4-节点2-节点1-IAB donor。UE2和IAB donor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三条可用的路径,路径3:UE2-节点4-节点3-节点1-IAB donor,路径4:UE2-节点4-节点2-节点1-IABdonor,路径5:UE2-节点5-节点2-节点1-IAB donor。每个UE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由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IAB donor后,再由IAB donor发送至移动网关设备(例如5G核心网中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下行数据包可以由IAB donor从移动网关设备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UE。
其中,IAB节点可以包括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tion,MT)部分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部分。当IAB节点面向其父节点(其父节点可以是另一IAB节点,或者是IAB donor)时,可以被看做是用户设备,即MT;当IAB节点面向其子节点(其子节点可以是另一IAB节点,或者是终端设备)时,其可被看做网络设备,用于为子节点提供回传服务,即DU。
其中,IAB donor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接入功能的接入网网元,也可以是CU和DU分离形态的接入网网元,IAB donor可以连接到为终端设备服务的核心网(例如,5G核心网(5Gcore,5GC))网元,并为IAB节点提供无线回传服务。为便于表述,将IAB donor的集中式单元简称为donor CU(或直接称为CU),IAB donor的分布式单元简称为donor DU。其中donor CU还有可能是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分离的形态,例如CU可由一个CU-CP和一个(或多个)CU-UP组成。本申请实施例中,IAB donor也可以称为IAB宿主节点或宿主节点(donor node)或宿主基站(DgNB,donor gNodeB),本申请不做限定。
图1所示的IAB组网场景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多跳和多连接结合的IAB组网场景中,还有更多其他的可能性,例如DgNB和另一DgNB下的IAB节点可以组成双连接为UE服务等,本申请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图2A所示,在当前对IAB网络的讨论中,确定在无线回传链路引入回传适配协议(Backhaul Adaptation Protocol,BAP)层,该协议层可以位于RLC层之上,可用于实现数据包在无线回传链路的路由,以及承载映射等功能。应理解,图2A所示的适配层还可以是作为RLC层或MAC层的子层存在,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IAB节点(IAB的DU部分)和IAB donor(或者donor CU)之间,需要建立F1接口(或者被称为F1*接口,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统一称为F1接口,但对名称并不做限定),该F1接口支持用户面协议(F1-U/F1*-U)和控制面协议(F1-C/F1*-C)。其中,用户面协议包括以下协议层的一个或多个: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user plane,GTP-U),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 protocol,UDP)和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等协议层;控制面协议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F1应用协议(F1 application protocol,F1AP)、流控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SCTP)和IP等协议层。通过F1接口的控制面,IAB节点和IAB donor之间可以进行执行接口管理、对donor DU进行管理,以及执行UE上下文相关的配置等。通过F1接口的用户面,IAB节点和IAB donor之间可以执行用户面数据的传输,以及下行传输状态反馈等功能。
IAB网络中,与终端对等的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MAC层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位于接入IAB节点上,而与终端对等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和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位于IAB donor CU上,若IAB donor-CU由CP和UP组成,则与终端对等的RRC层位于IAB donor CU的CP(即donor-CU-CP)上,终端对等的PDCP层和SDAP层位于IAB donor CU的UP(即donor-CU-UP)上。
图2A中的(a)和图2A中的(b)分别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AB网络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和控制面协议栈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A中的(a)和图2A中的(b)进行说明。
对于用户面而言,如图2A中的(a)所示,UE和IAB node 2-DU(下文简称为IAB2-DU)之间建立有Uu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RLC层、MAC层和PHY层。IAB2-DU和IAB donor CU 1建立有F1-U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GTP-U层、UDP层和IP层。IAB donor DU和IAB donor CU之间建立有IAB宿主内的F1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IP层、L2和L1。另外,UE和IAB donor C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SDAP层和PDCP层,IAB2-DU和IAB donor D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IP层。
可以看出,IAB网络的用户面协议栈与单空口的用户面协议栈相比,IAB接入节点的D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DU的部分功能(即与终端建立对等RLC层、MAC层和PHY层的功能,以及与IAB donor CU建立对等的、GTP-U层、UDP层和IP层的功能)。可以理解,IAB接入节点的D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DU的功能;IAB donor C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CU的功能。
对于控制面而言,如图2A中的(b)所示,UE和IAB2-DU之间建立有Uu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RLC层、MAC层和PHY层。IAB2-DU和IAB donor CU建立有F1-C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F1AP层、SCTP层和IP层。IAB donor DU和IAB donor CU之间建立有IAB宿主内的F1接口,对等的协议层包括IP层、L2和L1。另外,UE和IAB donor C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RRC层和PDCP层,IAB donor DU和IAB donor DU之间建立有对等的IP层。
可以看出,IAB网络的控制面协议栈与单空口的控制面协议栈相比,接入IAB节点的D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DU的功能(即与终端建立对等RLC层、MAC层和PHY层的功能,以及与CU建立对等的F1AP层、SCTP层和IP层的功能)。可以理解,IAB网络中接入IAB节点的D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DU的功能;IAB donor CU实现了单空口的gNB-CU的功能。
在控制面上,RRC消息封装在接入IAB节点和IAB donor CU之间的F1AP消息中传输。示例性地,如图2A所示,以“UE-IAB node 2-IAB node 1-IAB donor”的路由路径为例,在上行方向上,UE可以将RRC消息封装在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中,并依次经过RLC层、MAC层和PHY层的处理后发送至IAB2-DU。IAB2-DU依次经过PHY层、MAC层和RLC层的处理后得到PDCP PDU,将PDCP PDU封装在F1AP消息中,并依次经过SCTP层、IP层处理后得到IP包,IAB node2-MT(简称为IAB2-MT)将IP包分别通过BA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的处理后发送至IAB node1-DU(简称为IAB1-DU)。IAB1-DU依次经过PHY层、MAC层、RLC层和BAP层的处理后得到IP包,然后IAB node1-MT(简称为IAB1-MT)采用类似于IAB2-MT的操作,将该IP包发送至IAB donor DU。IAB donor DU解析得到IP包后,将该IP包发送至IABdonor CU,IAB donor CU将该IP包依次通过SCTP层、F1AP层和PDCP层的处理后得到RRC消息。下行方向类似,在此不再描述。
在控制面上,PDCP数据包封装在接入IAB节点和IAB donor CU之间的GTP-U隧道中传输。GTP-U隧道建立在F1-U接口上。
为了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更加清楚,以下对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内容以及概念在此处作统一介绍。
1)接入IAB节点和中间IAB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IAB节点是指终端接入的IAB节点,中间IAB节点是指接入IAB节点与宿主节点之间的IAB节点。
示例性的,参见图1,在路径“UE1→IAB节点4→IAB节点3→IAB节点1→宿主节点”中,IAB节点4为接入IAB节点,IAB节点3和IAB节点1为中间IAB节点。IAB节点3为IAB节点4提供回传服务,IAB节点1为IAB节点3提供回传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IAB节点针对接入该IAB节点的终端而言,是接入IAB节点。针对接入其他IAB节点的终端而言,是中间IAB节点。因此,一个IAB节点具体是接入IAB节点还是中间IAB节点,并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确定。
2)链路、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
链路:是指一条路径中的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路径。
接入链路指终端接入的链路,可以指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或者终端与IAB节点之间,或者终端与宿主节点之间,或者终端与宿主DU之间的链路。或者,接入链路包括某个IAB节点作为普通终端设备角色时和它的父节点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无线链路。IAB节点作为普通终端设备角色时,不为任何子节点提供回传服务。接入链路包括上行接入链路和下行接入链路。本申请中,终端的接入链路为无线链路,故接入链路可被称为无线接入链路。
回传链路指IAB节点作为无线回传节点时与父节点之间的链路。IAB节点作为无线回传节点时,为子节点提供无线回传服务。回传链路包括上行回传链路,以及下行回传链路。本申请中,IAB节点与父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为无线链路,故回传链路也可被称为无线回传链路。
3)节点的上一跳节点、节点的下一跳节点、节点的入口链路(ingress link)和节点的出口链路(egress link)
节点的上一跳节点:是指在包含该节点的路径中的、在该节点之前最后一个接收到数据包的节点。
节点的下一跳节点:是指在包含该节点的路径中的、在该节点之后第一个接收到数据包的节点。
节点的入口链路:对于上行传输,是指该节点与该节点的上一跳节点(例如,该节点的上一跳节点可以是该节点的子节点)之间的链路,也可以称为节点的上一跳链路。
节点的出口链路:对于上行传输,是指该节点与该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该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可以是该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链路,也可以称为节点的下一跳链路。
父节点与子节点:每个IAB节点将为该IAB节点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和/或无线回传服务的节点视为父节点(parent node)。相应地,每个IAB节点可视为其父节点的子节点(child node)。可替换地,子节点也可以称为下级节点,父节点也可以称为上级节点。
5)数据包
数据包可以是无线承载(RB,radio bearer)中的数据包,该RB可以是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可以理解数据包是用户面的数据包;或者可以是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可以理解数据包是控制面的数据包;或者,数据包可以是业务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ce,OAM)数据包,可以理解数据包是管理面的数据包。
6)RLC信道、LCH以及协议实体之间映射关系
参见图2B和图2C,图2B和图2C为RLC信道、LCH以及协议实体之间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B或图2C所示,RLC CH是RLC实体和RLC实体的上层协议实体之间的信道。例如,若RLC实体的上层为PDCP实体,则回传链路上的RLC CH是RLC实体与PDCP实体之间的信道。又例如,若RLC实体的上层为BAP层实体,则回传链路上的RLC CH是RLC实体和BAP实体之间的信道。因此,RLC CH的定义具体视RLC实体的上层协议实体而定。
逻辑信道是RLC实体和RLC实体的下层协议实体之间的信道。例如,RLC实体的下层为MAC层,逻辑信道是RLC实体和MAC实体之间的信道。
IAB节点的RLC CH一一对应于一个RLC实体,也一一对应于一个RLC承载。
其中,BAP实体和RLC实体之间可以是一个BAP实体对应多个RLC实体,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一个BAP实体对应一个RLC实体,如图2C所示,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BAP层具备以下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数据包添加能被无线回传节点(IAB节点)识别出的路由信息(routing information)、基于所述能被无线回传节点识别出的路由信息执行路由选择、为数据包添加能被无线回传节点识别出的与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需求相关的标识信息、为数据包执行在包含无线回传节点的多段链路上的QoS映射、为数据包添加数据包类型指示信息、向具有流量控制能力的节点发送流控反馈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具备这些能力的协议层的名称不一定为BAP层,也可以为其它名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只要具备这些能力的协议层均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BAP层。BH链路上的RLC CH可以理解为两个节点之间的BH链路上的业务区分通道,该业务区分通道可以为数据包的传输提供特定的业务质量QoS保障。BH链路上的RLC CH可以理解为一个逻辑概念,而非物理信道的概念。
具体地,BH链路上的RLC CH可以理解为BH链路的两个IAB节点的对等的RLC CH。例如,在图1中,宿主节点具有RLC CH1,RLC CH2;节点1具有RLC CH1,RLC CH2;其中,宿主节点的RLC CH1的RLC实体与节点1的RLC CH1的RLC实体为对等(peer)的RLC实体,宿主节点的RLC CH2的RLC实体与节点1的RLC CH1的RLC实体为对等(peer)的RLC实体,进一步可以理解为宿主节点的RLC CH1与节点1的RLC CH1对等,宿主节点的RLC CH2与节点1的RLC CH2对等,宿主节点DU与节点1之间的BH链路的RLC CH1可以指宿主节点的RLC CH1和节点1的RLCCH1,宿主节点DU与节点1之间的BH链路的RLC CH2可以指宿主节点的RLC CH2和节点1的RLCCH2。
由于RLC CH、RLC承载和逻辑信道是一一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这三种说法可以相互替代,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RLC CH可以替换成RLC承载或者逻辑信道。类似的,在BH链路的RLC承载,也可以称为BH承载或BH链路的承载,因此BH链路的RLC CH可以替换成BH链路的RLC实承载或者BH链路的逻辑信道或者BH承载或者BH链路的承载。
7)出口RLC CH和入口RLC CH
出口RLC CH:是指IAB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RLC CH。
入口RLC CH:是指IAB节点与其子节点之间的RLC CH。
其中,出口RLC CH与入口RLC CH可以具有映射关系。IAB节点从入口RLC CH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可以由该入口RLC CH映射的出口RLC CH发送到下一个IAB节点(即IAB节点的父节点)。
图3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至少一个中继设备(如图3中的第一IAB节点和第二IAB节点)、无线接入网设备(如图3中的宿主节点)和核心网设备。其中,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中继设备设备相连,并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相连(部分终端设备也可以直接与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方式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
其中,各个设备间的无线链路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设备间的无线链路可以通过6吉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链路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其中,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继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或中继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gNode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中继设备可以是提供无线回传服务或者无线接入服务的设备,无线回传服务是指通过无线回传链路提供的数据和/或信令回传服务,无线接入服务是指通过无线接入链路提供的数据和/或信令回传服务。一方面,中继设备可以通过接入链路(access link,AL)为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另一方面,中继设备可以通过一跳或者多跳回传链路(backhaullink,BL)连接到接入网设备,从而,中继设备可以实现终端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数据和/或信令的转发,扩大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
中继设备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例如,中继设备可以称为中继节点,或者可以称为无线回传节点或者无线回传设备;在5G系统中,中继节点可以称为接入回传一体化节点(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ode,IAB node)。当然,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中继节点还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在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IAB节点均可替换为中继节点。
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回传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回传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目前,在IAB的上行传输场景中,若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出现问题(发生拥塞或恶化),可能导致丢包的问题。例如,如图1所示,若节点3和节点4之间的链路出现问题,会导致上行数据包在节点4发生拥塞,可能导致丢包。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第一IAB节点可以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例如以BAP路由标识或者RLC CH为粒度;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通过第二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可以获知第二IAB节点上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从而第二IAB节点可以控制上行数据的发送,故而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方案二:第一IAB节点可以从第二IAB节点接收上行资源的指示信息,该上行资源用于传输特定的上行数据,例如该特定的上行数据包括用于传输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然后第一IAB节点在上行资源上向第二IAB节点发送特定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二IAB节点从第一IAB节点接收用于传输特定上行数据的上行资源的指示信息,第二IAB节点可以仅发送特定上行数据,而不发送该特定上行数据以外的上行数据,从而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方案三:第二IAB节点可以向第一IAB节点发送RLF通知,RLF通知用于指示一个或者多个链路发生了RLF,例如可以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第一IAB节点可以对该一个或者多个链路上的上行数据的传输进行调整(例如改变传输该上行数据的链路,即重新路由),例如,可以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重新路由,从而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本申请实施例图3中的第一IAB节点或第二IAB节点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或者是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例如,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IAB节点或第二IAB节点的功能的装置可以通过图4中的装置400来实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4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装置400中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U、DU或SN的功能。装置400中还可以包括通信总线4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4。装置400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0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处理器还可以是其它任意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软件模块或者其任意组合。
通信总线402可用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404,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404可以是接口、电路、收发器或者其它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本申请不做限制。通信接口404可以和处理器401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处理器耦合,例如通过通信总线402。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并可以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处理器401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存储器403可以包括于处理器401中。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4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装置4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4中的处理器401和处理器4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可选的,图4的装置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天线,装置400可以通过收发器和天线与其他装置(例如IAB节点或者终端)进行通信。例如第一IAB节点和第二IAB节点还可以包括收发器和天线,第一IAB节点可以通过收发器和天线向第二IAB节点发送数据和/或信息,第二IAB节点的收发器和天线接收该数据和/或信息;第二IAB节点可以通过收发器和天线向第一IAB节点发送数据和/或信息,第一IAB节点的收发器和天线接收该数据和/或信息。
收发器可以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收发器可以与天线相连。收发器包括发射机(transmitter,Tx)和接收机(receiver,Rx)。具体地,一个或多个天线可以接收射频信号,该收发器的接收机用于从天线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提供给所述处理器,以便处理器对该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解调处理和译码处理。此外,收发器中的发射机Tx用于从处理器接收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并将该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所述射频信号。具体地,接收机Rx可以选择性地对射频信号进行一级或多级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以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所述下混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发射机Tx可以选择性地对经过调制的数字基带信号或数字中频信号时进行一级或多级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以得到射频信号,所述上混频处理和数模转换处理的先后顺序是可调整的。数字基带信号和数字中频信号可以统称为数字信号。可选的,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可以是由不同的物理结构/电路实现,或者可以由同一物理结构/电路实现,也就是说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可以继承在一起。
收发器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或者,可以将Tx、Rx和天线的组合成为收发器。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应理解,本申请中所有节点、消息的名称仅仅是本申请为描述方便而设定的名称,在实际网络中的名称可能不同,不应理解本申请限定各种节点、消息的名称,相反,任何具有和本申请中用到的节点或消息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名称都视作本申请的方法或等效替换,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可以既包括“或”的情况,也包括“和”的情况。例如,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是指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或者,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或者,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即第一信息可以同时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也可以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以及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中的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又例如,第一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可以是指,第一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或者,第一信息包括M个RLC CH的标识;或者,第一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和M个RLC CH的标识。即N个BAP路由标识和M个RLC CH的标识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只存在其中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下面结合图5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一。图5的方法包括:
501、第二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即第二IAB节点是第一IAB节点的父节点。其中,第二IAB节点可以为单连接节点,即第二IAB节点可以只有一个父节点;第二IAB节点也可以为双连接或多连接节点,即第二IAB节点可以有多个父节点。
可选的,当第二IAB节点检测到第二IAB节点与其一个或多个父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发生拥塞或上行缓存(buffer)发生拥塞时,可以向其子节点(即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可以是上行流控反馈信息。作为一种示例,若IAB节点发往该IAB节点的父节点的上行数据的缓存占用率、负载占用率或缓存量超过预设阈值,即可认为该IAB节点与该IAB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发生拥塞或者上行缓存发生拥塞。
其中,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二IAB节点上不同粒度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下面以几种可能的设计说明: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信息可以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BAProuting ID)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设计,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该M个RLCCH可以是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RLC CH。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BAP路由标识粒度的缓存状态,和/或,RLC CH粒度的缓存状态。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M个RLC CH中的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该M个RLC CH可以是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RLC CH。
上述几种可能的设计可以相互结合,第一信息可以指示上述几种设计中的内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以及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BAP路由标识可以包括第二IAB节点上全部或部分的BAP路由标识。第二IAB节点可以统计(可以理解为汇总)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对于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每个BAP路由标识,该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可以指在数据包头中包括(携带)该BAP路由标识的上行数据(包)。其中,在数据包头中携带该BAP路由标识的上行数据(包)可以包括第二IAB节点接收到的携带该BAP路由标识的上行数据(包),和/或第二IAB节点期望接收到的携带该BAP路由标识的上行数据(包)。
其中,BAP路由标识可以包括BAP地址(address)和/或路径(path)标识。对于上行传输,BAP地址是上行数据的目标接收节点的BAP地址,例如BAP地址可以是donor DU的BAP地址;path标识是指以该BAP地址为目的地址的路由路径的标识。
例如,假设第二IAB节点被配置了2个BAP路由标识,分别为BAP路由标识1和BAP路由标识2,第二IAB节点可以统计BAP路由标识1和BAP路由标识2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即统计分别携带BAP路由标识1或BAP路由标识2的上行数据包的缓存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M个RLC CH可以包括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全部或部分RLC CH。第二IAB节点可以统计(汇总)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对于M个RLC CH中的每个RLC CH,该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是指在该RLC CH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包)。其中,在该RLC CH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包)可以包括第二IAB节点从该RLC CH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和/或第二IAB节点期望从该RLC CH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包)。
例如,假设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包括2个RLC CH,分别为RLC CH1和RLCCH2,第二IAB节点可以统计分别在RLC CH1和RLC CH2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包的缓存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IAB节点可以统计(汇总)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对于每个RLC CH上的每个BAP路由标识,该RLC CH上的该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是指在该RLC CH上传输的携带该BAP路由标识的上行数据(包)。其中,在该RLC CH上传输的携带该BAP路由标识的上行数据(包)可以包括第二IAB节点从该RLC CH接收到的携带该BAP路由标识上行数据(包),和/或第二IAB节点期望从该RLC CH接收到的携带该BAP路由标识上行数据(包)。
例如,假设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包括RLC CH1。并且,BAP路由标识1和BAP路由标识2对应的上行数据包在RLC CH1上传输,第二IAB节点可以统计RLC CH1上BAP路由标识1和BAP路由标识2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包的缓存状态。
可选的,第二IAB节点上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包括第二IAB节点上的上行数据的拥塞状态,可以理解为第二IAB节点上的上行数据发生拥塞,下面以几种可能的设计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拥塞状态,可以理解为,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发生拥塞,或者,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可能堆积在第二IAB节点上无法正常发送。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拥塞状态,可以理解为,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发生拥塞,或者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可能堆积在第二IAB节点上无法正常发送。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拥塞状态,可以理解为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发生拥塞,或者,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可能堆积在第二IAB节点上无法正常发送。
上述几种可能的设计可以相互结合,第一信息可以指示上述几种设计中的内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该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以及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该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
可选的,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是第二IAB节点基于第二IAB节点与第二IAB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RLC CH的缓存状态确定的。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上行传输,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RLC CH可以称为第二IAB节点的入口RLC CH,第二IAB节点与第二IAB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RLC CH可以称为第二IAB节点的出口RLC CH。第二IAB节点的入口RLC CH与第二IAB节点的出口RLC CH的映射关系可以由IAB donor进行配置。
例如,第二IAB节点的入口RLC CH与第二IAB节点的出口RLC CH的映射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第二IAB节点的入口RLC CH 第二IAB节点的出口RLC CH
RLC CH1 RLC CH4
RLC CH2 RLC CH5
RLC CH3 RLC CH6
根据表1可知,RLC CH1与RLC CH4具有映射关系,即第二IAB节点从RLC CH1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可以由RLC CH4发送到下一个IAB节点。RLC CH2与RLC CH5具有映射关系,即第二IAB节点从RLC CH2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可以由RLC CH5发送到下一个IAB节点。RLC CH3与RLC CH6具有映射关系,即第二IAB节点从RLC CH3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可以由RLC CH6发送到下一个IAB节点。其中表1中仅举例了入口RLC CH和出口RLC CH之间1对1的映射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其他映射关系,例如入口RLC CH和出口RLC CH之间还可以是多对1或者1对多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IAB节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出口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为拥塞状态,第二IAB节点可以向其子节点(即第一IAB节点)指示该情况,以便第一IAB节点采取流量控制措施。但是由于第一IAB节点可能无法识别第二IAB节点的出口RLC CH,因此第二IAB节点可以根据映射关系确定该一个或多个拥塞的出口RLC CH(拥塞的出口RLCCH是指该出口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为拥塞状态)映射的入口RLC CH,并将该入口RLC CH的标识指示给第一IAB节点(由于第二IAB节点的入口RLC CH是第二IAB节点与第一IAB节点之间的RLC CH,因此第一IAB节点可以识别第二IAB节点的入口RLC CH),以便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二IAB节点指示的入口RLC CH采取流量控制措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携带)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即以BAP路由标识和/或RLC CH的标识为反馈粒度,信令开销小。
可选的,在该设计中,第一IAB节点和第二IAB节点可以预先配置,当第一信息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时,该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为拥塞状态(即发生拥塞),和/或,当第一信息包括M个RLC CH的标识时,该M个RLC CH的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为拥塞状态(即发生拥塞)。也就是说,第一信息可以仅仅通过携带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就指示其对应粒度的上行数据发生拥塞,可以节约信令开销。
可选的,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拥塞级别。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拥塞级别。即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BAP路由标识粒度的缓存状态,和/或,RLC CH粒度的缓存状态,反馈粒度更细,可以更加精确地反馈缓存状态,便于第一IAB节点更好地对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
其中,上行缓存的剩余量可以理解为未来可以缓存的上行数据的量,即第二IAB节点的上行缓存总量(上行buffer缓存区的大小)减去已使用的上行缓存量。缓存量(buffersize)可以称为缓存大小。例如,假设第二IAB节点上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大小为10M,该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已占用其中的7M,则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剩余的缓存大小为3M。
上行缓存占用比可以理解为已使用的缓存量在上行缓存总量中的百分比,或者未使用的缓存量在上行缓存总量中的百分比。例如,假设第二IAB节点上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大小为10M,该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已占用其中的7M,则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占比为7/10。
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上行缓存的剩余量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或者未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例如,假设第二IAB节点上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大小为10M,第一预设阈值为5M,若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占用其中的7M,则指示信息可以指示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超过第一预设阈值;若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占用其中的3M,则指示信息可以指示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未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由IAB donor配置。
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已使用的缓存量在上行缓存总量中的百分比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或者未超过第二预设阈值。例如,假设第二IAB节点上BAP路由标识1在上行传输过程中已使用的缓存量在上行缓存总量中的百分比为70%,第二预设阈值为50%,则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IAB节点上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占用比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或者,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分别在上行传输过程中未使用的缓存量在上行缓存总量中的百分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由IAB donor配置。
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期望的从其子节点(即第一IAB节点)接收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其中,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可以是期望的上行数据的具体传输速率或者可以是期望的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范围。上行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可以是bit/s,也可以是其他的单位,本申请不做限定。
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期望的从其子节点(即第一IAB节点)接收上行数据的最大数据量。或者,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用于指示第一IAB节点能够发送的上行数据的最大数据量。其中,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可以是期望的上行数据的具体数据量。
拥塞级别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的拥塞程度。例如,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拥塞程度可能是不拥塞、拥塞或严重拥塞。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BAP路由标识或RLC CH可以对应一个上行缓存总量,从而可以根据每个BAP路由标识或RLC CH所缓存的数据量确定该BAP路由标识或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拥塞级别。例如,当一个BAP路由标识所缓存的数据量达到该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缓存总量的20%的时候,确定为不拥塞;达到85%的时候,确定为拥塞;达到90%的时候,确定为严重拥塞。
作为另一种可能设计,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拥塞级别。其中,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拥塞级别的描述可以参考上文,这里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假设第一IAB节点为节点5,第二IAB节点为节点4,若节点4检测到其与节点3(节点4的一个父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拥塞或上行buffer拥塞,节点4可以向节点5发送第一信息。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为例,如果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上行链路包含于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路由路径中,例如BAP路由标识1=donor DU+路由路径1,其中,路由路径1可以包括:节点5-节点4-节点3-节点1。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此时N=1。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拥塞状态。第一信息可以携带BAP路由标识1。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以携带以下一种或多种: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拥塞级别。
如图6所示,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为例,如果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RLC CH1和RLC CH2发生拥塞,RLC CH1和RLC CH2分别与节点4和节点5之间的RLC CH3和RLC CH4具有映射关系,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RLC CH3和RLCCH4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此时M=2。RLC CH3和RLC CH4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拥塞状态。第一信息可以携带RLC CH3和RLC CH4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以携带以下一种或多种:RLC CH3和RLC CH4分别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拥塞级别。
如图6所示,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为例,如果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上行链路发生拥塞,并且,节点4和节点2之间的RLC CH5发生拥塞,若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上行链路包含于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路由路径中,RLC CH5与节点4和节点5之间的RLC CH6具有映射关系,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BAP路由标识1和RLC CH6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此时N=1,M=1。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拥塞状态,RLC CH6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拥塞状态。第一信息可以携带BAP路由标识1和RLC CH6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以携带以下一种或多种:BAP路由标识1和RLC CH6分别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拥塞级别。
如图6所示,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为例,如果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RLC CH7发生拥塞,并且RLC CH7与节点4和节点5之间的RLC CH8具有映射关系,但是RLC CH8还与节点4与节点2之间的RLC CH9具有映射关系,那么如果仅反馈RLC CH8,可能影响到节点4和节点2之间的RLC CH9的上行数据传输。因此,在此基础上,若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上行链路包含于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路由路径中,在反馈RLC CH8的基础上进一步反馈BAP路由标识1,则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反馈,避免影响到节点4和节点2之间RLC CH9的上行数据传输。此时第一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在RLC CH8上BAP路由标识1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为)拥塞状态。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以携带以下一种或多种:RLC CH6上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拥塞级别。
可选的,每个IAB节点的上行流控反馈能力可以由IAB donor(例如,donor CU或donor DU)进行配置(或者使能),当IAB节点被配置开启上行流控反馈时,IAB节点可以向其子节点发送上行流控反馈信息(即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可以携带在BAP PDU、RLC消息(RLC control PDU)或MAC CE中,本申请不做限定。
502、第一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步骤501,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可以向MAC层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标识,以便由MAC层确定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标识分别对应的LCH。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由第一IAB节点的BAP层确定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标识分别对应的LCH,并向MAC层发送确定的LCH的标识。
其中,BAP路由标识或RLC CH的标识与LCH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由IAB donor(例如,donor CU)预先配置的或协议预定义的。RLC CH与LCH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对应关系,即每个RLC CH可以对应一个LCH。BAP路由标识与LCH之间存在一一对应或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即每个BAP路由标识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LCH(可以理解为一组LCH)。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假设第一IAB节点为节点5,第二IAB节点为节点4,当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上行链路包含于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路由路径中时,节点5(例如节点5的BAP层或MAC层)可以确定BAP路由标识1在节点5与节点4之间对应的一组LCH,且该组LCH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将会映射至节点4与节点3之间进行传输(或者说该组LCH上传输的上行数据将由节点4发送至节点3)。
503、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
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即第一IAB节点根据第一信息控制发往第二IAB节点的上行数据的流量。下面以几种可能的设计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IAB节点可以对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可以减少或停止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可以理解为转移或递交)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以达到限流效果(即达到控制发往第二IAB节点的上行数据的流量的效果)。其中,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可以包括RLC层、MAC层和PHY层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逻辑信道优先级(logical channelprioritization,LCP)过程中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选择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LCP过程中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降低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的优先级(priority)。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每个LCH可以对应一个priority,其代表着该LCH上数据的传输优先级。当确定某个LCH拥塞时,可以设置其priority值为预定义的值或最大值(该预定义的值或最大值表示该LCH的优先级较低或最低),从而降低该LCH上数据的传输优先级,达到限流效果。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LCP过程中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降低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的优先比特速率(prioritized bit rate,PBR)。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LCH的PBR代表单位时间内该LCH上可增加的令牌(token)数量,当令牌数量大于0时,该LCH才有可能被优先传输,令牌数量越大,该LCH被优先传输的可能性越大。当确定某个LCH拥塞时,可以降低该LCH的PBR,从而降低该LCH被优先传输的可能性,达到限流效果。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IAB节点可以对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可以减少或停止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可以理解为转移或递交)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以达到限流效果(即达到控制发往第二IAB节点的上行数据的流量的效果)。其中,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可以包括RLC层、MAC层和PHY层中的至少一个。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LCP过程中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选择M个RLC CH以外的RLC CH对应的LCH。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LCP过程中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降低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优先级。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LCP过程中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降低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PBR。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一IAB节点可以对M个RLC CH中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
在该设计下,可选的,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可以减少或停止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转移或递交)M个RLC CH中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以达到限流效果。
上述几种可能的设计可以相互结合,第一IAB节点采取上述几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
可选的,如果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那么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在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数据时,可以控制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LCP过程中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控制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达到限流效果。例如,若第一信息包括BAP路由标识1,且第一信息还包括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例如为10M;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在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数据时,可以控制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10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IAB节点还可以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解除上行流量控制。下面结合几种可能的设计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解除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即第二信息可以指示BAP路由标识粒度的指示信息,以解除BAP路由标识粒度的流量控制。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解除M个RLC CH中的部分或全部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即第二信息可以指示RLC CH粒度的指示信息,以解除RLC CH粒度的流量控制。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解除M个RLC CH中的部分或全部的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超过有效时间后,第一IAB节点可以解除上行流量控制。该有效时间是预定义或配置的,例如,该有效时间可以是由第一IAB节点的父节点(即第二IAB节点)或IAB donor通过配置信息为第一IAB节点配置的。或者,该有效时间可以被提前写入第一IAB节点的存储单元(例如,存储器)中。其中,有效时间例如可以为10ms或者20ms等,在此不做限定。下面结合几种可能的设计进行说明: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当超过有效时间后,第一IAB节点可以解除对N个BAP路由标识。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设计,当超过有效时间后,第一IAB节点可以解除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设计,当超过有效时间后,第一IAB节点可以解除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
上述几种可能的设计可以相互结合,第一IAB节点采取上述几种可能的设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方式。
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一IAB节点可以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二IAB节点上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第一IAB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并且,由于第一信息指示了BAP路由标识粒度的缓存状态,和/或,RLC CH粒度的缓存状态,第一IAB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进行准确的上行流量控制,可以避免影响正常的传输链路。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下面结合图7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二。图7的方法包括:
701、第二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上行调度信息。
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即第二IAB节点是第一IAB节点的父节点。其中,第二IAB节点可以为单连接节点,即第二IAB节点可以有一个父节点;第二IAB节点也可以为双连接或多连接节点,即第二IAB节点可以有多个父节点。当第二IAB节点检测到第二IAB节点与其一个或多个父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拥塞或上行缓存拥塞时,可以向其子节点(即第一IAB节点)发送上行调度信息。可选的,若IAB节点发往该IAB节点的父节点的上行数据的缓存占用率、负载占用率或缓存量超过一定阈值,即可认为该IAB节点与该IAB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发生拥塞或者上行缓存发生拥塞。
其中,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特定的上行数据。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该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设计该上行资源用于传输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上行资源可以用于传输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
上述几种可能的设计可以相互结合,该上行资源可以用于传输上述多种设计的上行数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的,该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不拥塞状态。其中,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可以参考步骤50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或者,该M个RLC CH中每个RLC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包括(为)不拥塞状态。其中,该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可以参考步骤501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可以是第二IAB节点基于第二IAB节点与第二IAB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RLC CH的缓存状态确定的。具体说明可以参考步骤501中的相关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二IAB节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出口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不拥塞,第二IAB节点可以向其子节点(即第一IAB节点)指示该不拥塞的出口RLC CH映射的入口RLC CH的上行资源,该上行资源用于传输该入口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间接排除了拥塞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包,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行调度信息可以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以及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和/或M个RLC CH的标识以及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资源信息。其中,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每个BAP路由标识可以对应一个上行资源,或者,N个BAP路由标识可以对应一个总的上行资源。M个RLC CH中的每个RLC CH可以对应一个上行资源,或者,M个RLC CH可以对应一个总的上行资源。
举例来说,如图6所示,以第一IAB节点是节点5,第二IAB节点是节点4为例,节点4和节点5在上行传输时均被配置了BAP路由标识1(宿主节点的BAP地址+path标识1(节点5-节点4-节点3-节点1))和BAP路由标识2(宿主节点的BAP地址+path标识2(节点5-节点4-节点2-节点1))。以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为例,若节点4检测到节点4与节点3之间的上行链路拥塞或上行buffer拥塞,节点4与节点2之间的上行链路不拥塞或上行buffer不拥塞,如果节点4与节点3之间的上行链路对应BAP路由标识1,节点4与节点2之间的上行链路对应BAP路由标识2,则节点4可以向子节点(节点5)发送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该上行资源用于传输BAP路由标识2对应的上行数据,排除了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包,避免上行数据在节点4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如图6所示,以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为例,如果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RLCCH1和RLC CH2不拥塞,RLC CH1和RLC CH2分别与节点4和节点5之间的RLC CH3和RLC CH4具有映射关系,则上行调度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RLC CH3和RLCCH4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间接排除了拥塞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包,避免上行数据在节点4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如图6所示,以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为例,如果节点4和节点2之间的上行链路不拥塞,且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RLC CH5不拥塞,若节点4和节点2之间的上行链路包含于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路由路径中,RLC CH5与节点4和节点5之间的RLC CH6具有映射关系,则上行调度信息指示的上行资源可以用于传输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和RLCCH6对应的上行数据,间接排除了其他拥塞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包和拥塞的RLCCH对应的上行数据包,避免上行数据在节点4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如图6所示,以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为例,如果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RLC CH7不拥塞,并且RLC CH7与节点4和节点5之间的RLC CH8具有映射关系,但是RLCCH8还与节点4与节点2之间的RLC CH9具有映射关系,而RLC CH9发生拥塞,那么如果仅反馈RLC CH8,可能会导致上行数据继续在RLC CH9上拥塞。因此,在此基础上,若节点4和节点3之间的上行链路包含于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路由路径中,在指示RLC CH8的基础上进一步指示BAP路由标识1,即上行资源用于传输RLC CH8上的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仅调度了RLC CH8上的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避免调度RLC CH9对应的上行数据,可以避免上行数据继续在RLC CH9上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可选的,上行调度信息可以携带在DCI中。
702、第一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上行调度信息。
上行调度信息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步骤701,在此不做赘述。
703、第一IAB节点在上行资源上向第二IAB节点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
第一IAB节点接收到上行调度信息后,可以对LCP规则进行调整。示例性的,第一IAB节点在LCP过程中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选择与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LCH,相当于排除了其他BAP路由标识和/或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包,能够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或者,第一IAB节点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可以只传输M个RLC CH中每个RLC CH上的一个或多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能够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一IAB节点可以从第二IAB节点接收上行调度信息,上行调度信息用于指示上行资源,上行资源用于传输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第二IAB节点和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第一IAB节点在上行资源上向第二IAB节点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并且,由于上行调度信息可以调度BAP路由标识粒度的上行数据,和/或,RLC CH粒度的上行数据,第一IAB节点可以根据上行调度信息进行准确的上行数据传输,避免影响正常的传输链路。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下面结合图8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三。图8的方法包括:
801、第二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RLF通知。
其中,第一IAB节点是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即第二IAB节点是第一IAB节点的父节点。其中,第二IAB节点可以为单连接节点,即第二IAB节点可以有一个父节点;第二IAB节点也可以为双连接或多连接节点,即第二IAB节点可以有多个父节点。可选的,第二IAB节点检测到第二IAB节点与其一个或多个父节点之间的上行链路发生RLF(即链路不可用,链路失败)时,可以向其子节点(即第一IAB节点)发送RLF通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RLF通知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示例性的,RLF通知可以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该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每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路由路径包括该发生RLF的无线回传链路。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RLF通知可以用于指示N个BAP地址和/或path标识(identity,ID)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示例性的,RLF通知可以包括发生RLF的无线回传链路对应的BAP地址和/或path ID。其中,BAP地址可以是需要经过该发生RLF的无线回传链路的上行数据对应的目标接收节点的BAP地址,目标接收节点例如可以是donor DU;path ID可以是包括该发生RLF的无线回传链路的路由路径的标识。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以第一IAB节点是节点5,第二IAB节点是节点4为例,若节点4与节点3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且节点4与节点3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对应BAP路由标识1,例如,BAP路由标识1=donor DU的BAP地址+path标识1(节点5-节点4-节点3-节点1),即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路由路径包括节点4与节点3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则节点5可以向节点4发送RLF通知,RLF通知可以包括BAP路由标识1,以指示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
802、第一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RLF通知。
RLF通知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步骤801,在此不做赘述。
803、第一IAB节点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进行调整。
第一IAB节点可以根据RLF通知对该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重新路由。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RLF通知包括N个BAP路由标识。第一IAB节点可以为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选择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其他BAP路由标识进行上行传输。其中,该其他BAP路由标识与N个BAP路由标识具有相同的目标IAB宿主节点。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RLF通知包括发生RLF的无线回传链路对应的BAP地址或path ID,第一IAB节点可以选择路由表中的其他BAP地址或者其他path ID进行路由。其中,该其他BAP地址(例如,第一donor DU的BAP地址)与RLF通知中的BAP地址(例如,第二donor DU的BAP地址)同属于一个donor CU。
可选的,第一IAB节点还可以修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BAP头中的路由信息(即BAP路由标识)。例如,第一IAB节点可以将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BAP头中的BAP路由标识替换为其他BAP路由标识。
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以第一IAB节点是节点9,第二IAB节点是节点5为例,节点9上可以存储如表2所示的路由表:
表2
/>
由表2可知,节点9被配置了6个BAP路由标识,分别为BAP路由标识1-BAP路由标识6。节点9与CU之间有6条path,分别为path1-path6。示例性的,对于BAP路由标识1,其目标IAB宿主节点为Donor DU 1,其path标识为Path 1(节点5-节点1),其下一跳节点标识为节点5。
举例来说,若RLF通知包括1个BAP路由标识,例如为BAP路由标识1,节点9可以为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选择BAP路由标识2或BAP路由标识3进行上行传输。其中,BAP路由标识2和BAP路由标识3与BAP路由标识1具有相同的目标IAB宿主节点(Donor DU 1)。
可选的,第一IAB节点还可以将BAP路由标识1对应的上行数据的BAP头中的路由信息(即BAP路由标识1)替换为BAP路由标识2或BAP路由标识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可以停止向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或者,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LCP过程中的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选择除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以控制发往第二IAB节点的上行数据的流量,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另外,如果后续技术标准中第一IAB节点可以获悉第二IAB节点的父节点的相关信息(例如,父节点的标识),或第二IAB节点与第二IAB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相关链路信息,那么在RLF通知中携带发生RLF的第二IAB节点的父节点的相关信息或第二IAB节点与第二IAB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相关链路信息也可以达到重新路由的效果。
相关技术中,若第二IAB节点检测到与其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失败,第二IAB节点可以对该无线回传链路进行恢复,而在恢复过程中会导致上行数据传输中断,从而导致丢包。基于本申请实例提供的方法,第二IAB节点可以向第一IAB节点发送RLF通知,RLF通知用于指示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RLF;第一IAB节点可以对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上行传输进行调整(重新路由),可以避免上行数据在第二IAB节点拥塞,从而避免丢包。
并且,由于RLF通知可以指示BAP路由标识,第一IAB节点可以根据BAP路由标识进行准确的路由调整,可以避免影响正常的传输链路。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SR的取消方法,下面结合图10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三。图10的方法包括:
1001、第一IAB节点发送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该MAC PDU包括该MAC PDU组包之前的最后一次触发事件触发的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ing,BSR)的缓存状态。
第一IAB节点有数据需要发送但没有相应的上行资源(上行传输资源)时,可以触发BSR。BSR可以携带在MAC PDU中进行发送。其中,BSR可以包括第一BSR(也可以称为常规BSR)和第二BSR(也可以称为非提前BSR)。其中,第一BSR用于为已到达第一IAB节点的上行数据向第一IAB节点的父节点(即第二IAB节点)请求上行资源。第二BSR用于为还未到达或将要到达第一IAB节点的上行数据向第一IAB节点的父节点请求上行资源。
可选的,第一BSR或第二BSR可以携带在MAC PDU中的长(格式)的BSR媒体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或者短(格式)的BSR MACCE中。
第一BSR或第二BSR触发后,如果没有可用的(满足的)上行资源用于发送BSR,则MAC层可以触发一个SR,SR用于请求上行资源。应该理解的是,一个SR从被触发开始直至被取消,都将被认为是挂起(pending)状态。
其中,MAC PDU组包之前的最后一次触发事件触发的BSR即MAC PDU组包之前第一IAB节点触发的最后一个BSR。
举例来说,假设在第一时刻,第一IAB节点有10M数据待发送,因而触发了BSR1,在晚于第一时刻的第二时刻,第一IAB节点有20M数据(包括在第一时刻待发送的10M数据)待发送,因而触发了BSR2,在第二时刻之后,第一IAB节点发送MAC PDU,该MAC PDU可以包括BSR2的缓存状态。
1002、第一IAB节点取消MAC PDU组包之前的因BSR触发而处于挂起状态的SR。
也就是说,MAC PDU组包之前的因第一BSR触发或因第二BSR触发的SR都将被取消,且相应的SR的禁止定时器将被停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该MAC PDU包括该MAC PDU组包之前的最后一次触发事件触发的第一BSR的缓存状态,该MAC PDU组包之前的因第一BSR触发的SR都将被取消,且相应的SR的禁止定时器将被停止。若该MAC PDU包括该MAC PDU组包之前的最后一次触发事件触发的第二BSR的缓存状态,该MAC PDU组包之前的因第二BSR触发的SR都将被取消,且相应的SR的禁止定时器将被停止。
此外,如果第一IAB节点的父节点下发的上行调度或上行授权里的上行资源可以容纳所有挂起的传输数据(即所有第一IAB节点待传输的上行数据,可以包括已到达第一IAB节点的数据和/或还未到达/将要到达第一IAB节点的上行数据),则所有因第一BSR触发或因第二BSR触发的处于挂起状态的SR都将被取消,且相应的SR禁止定时器将被停止。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SR取消方法,能够准确的对第一IAB节点的MAC层所触发的SR进行取消,可以避免误取消SR所带来的上行传输时延增加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因SR未及时取消所带来的重复资源申请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第一IAB节点和第二IAB节点以及第一IAB节点和第二IAB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第一IAB节点或第二IAB节点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11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为第一IAB节点,包括:接收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
其中,接收单元1101可以是图4中的通信接口404;处理单元1102可以是图4中的处理器401和/或处理器405。
在图5、图7、图8和图10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接收单元1101用于支持第一IAB节点执行例如图5中的过程502;图7中的过程702;图8中的过程802。处理单元1102用于支持第一IAB节点执行例如图5中的过程503;图8中的过程803。
可选的,第一IAB节点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103(图11中未示出),用于支持第一IAB节点执行例如图10中的过程1001。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2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12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为第二IAB节点,包括:发送单元1201。
其中,发送单元1201可以是图4中的通信接口404。
在图5、图7和图8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发送单元1201用于支持第二IAB节点执行例如图5中的过程501;图7中的过程701;图8中的过程801。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示例性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可以集成至收发单元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节点从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IAB节点上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所述第二IAB节点和所述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所述第一IAB节点是所述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IAB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AB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包括:
所述第一IAB节点对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和/或
所述第一IAB节点对所述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进行流量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和/或,所述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所述M个RLC CH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IAB节点上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所述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所述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所述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拥塞级别。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AB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包括:
所述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减少或停止向所述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和/或所述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选择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以外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逻辑信道LCH,和/或所述M个RLC CH以外的RLC CH对应的LCH;或者
所述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降低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的优先级,和/或所述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优先级;或者
所述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降低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对应的LCH的优先比特率PBR,和/或所述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PBR。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AB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进行上行流量控制包括:
所述第一IAB节点的BAP层在向所述BAP层的下层协议层发送数据时,控制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所述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
所述第一IAB节点的MAC层在进行上行数据包组装时控制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所述M个RLC CH对应的LCH的数据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IAB节点从所述第二IAB节点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解除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或所述M个RLC CH中的部分或全部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或者
当超过有效时间后,解除对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所述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所述有效时间是预定义或配置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BAP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无线链路控制RLC消息或媒体接入控制的控制元素MAC CE中。
10.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入和回传一体化IAB节点向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IAB节点上N个回传适配协议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和/或,所述第二IAB节点和所述第一IAB节点之间的M个无线链路控制信道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其中,所述第一IAB节点是所述第二IAB节点的子节点,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和/或,所述M个RLC CH分别对应的上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包括拥塞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所述M个RLC CH的标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所述第二IAB节点上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和/或所述M个RLC CH对应的上行缓存的剩余量、上行缓存占用比、所述上行缓存的剩余量是否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所述上行缓存占用比是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指示信息、期望的上行传输速率、期望的上行传输的最大数据量、或者拥塞级别。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IAB节点向所述第一IAB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解除所述N个BAP路由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的BAP路由标识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和/或所述M个RLC CH中的部分或全部的RLC CH对应的上行数据的流量控制。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通信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通信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方法。
CN202010281697.XA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5183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1697.XA CN113518382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2310912441.8A CN116963221A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EP21784307.7A EP4120727A4 (en) 2020-04-10 2021-04-09 FLOW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1/086299 WO2021204278A1 (zh) 2020-04-10 2021-04-09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7/957,825 US20230044810A1 (en) 2020-04-10 2022-09-30 Flow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1697.XA CN113518382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2441.8A Division CN116963221A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382A CN113518382A (zh) 2021-10-19
CN113518382B true CN113518382B (zh) 2023-07-28

Family

ID=7802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1697.XA Active CN113518382B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2310912441.8A Pending CN116963221A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2441.8A Pending CN116963221A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4810A1 (zh)
EP (1) EP4120727A4 (zh)
CN (2) CN113518382B (zh)
WO (1) WO20212042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180A1 (zh) * 2021-10-20 2023-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278472A (zh) * 2023-11-22 2023-12-22 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 链路流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3339A (zh) * 2017-03-23 2019-11-15 英特尔公司 下一代多跳中继蜂窝网络中的高级无线电资源管理
CN110636548A (zh) * 2019-09-30 2019-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KR20200013593A (ko) * 2018-07-30 2020-02-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릴레이 노드에서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0856222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9102B (zh) * 2017-06-30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US11432225B2 (en) * 2018-01-11 2022-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cket forwarding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IAB) networks
CN110365457B (zh) * 2018-04-11 2021-01-15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703773A (zh) * 2018-09-21 2021-04-23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中由于无线电链路故障而经由另选路由进行连接重建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10581778A (zh) * 2019-08-13 2019-1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bsr的生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3339A (zh) * 2017-03-23 2019-11-15 英特尔公司 下一代多跳中继蜂窝网络中的高级无线电资源管理
KR20200013593A (ko) * 2018-07-30 2020-02-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릴레이 노드에서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0856222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36548A (zh) * 2019-09-30 2019-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95749 "Flow control mechanism for DL in IAB network";LG Electronics;《3GPP tsg_ran\wg3_iu》;2019100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20727A4 (en) 2023-08-23
CN116963221A (zh) 2023-10-27
WO2021204278A1 (zh) 2021-10-14
EP4120727A1 (en) 2023-01-18
US20230044810A1 (en) 2023-02-09
CN113518382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042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data through IAB nodes in 5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1586749B (zh)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019527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TCP ACK pack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JP7254831B2 (ja) 中継リソースの設定方法及び装置
US20230044810A1 (en) Flow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586886B (zh) 一种无线回传链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110267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for sidelink relay
EP3860061B1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10035449B (zh) 一种数据量报告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20098747A1 (zh) 传输路径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7005088A1 (en) Multipoint radio link control (rlc) coordinator for loosely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US880474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based on a relay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888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erouting
CN107079524A (zh)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和控制器
WO2020192654A1 (zh) 配置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76171B (zh) 一种多跳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412498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2400569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in sidelink relay networks
US20230125694A1 (en) Buffer status report with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US202303708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4008026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869225B2 (en) Automatically select uplink based on user anchor controller
KR20230019727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을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6762397A (zh) 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6456352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