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308B - 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18308B CN113518308B CN202110573991.2A CN202110573991A CN113518308B CN 113518308 B CN113518308 B CN 113518308B CN 202110573991 A CN202110573991 A CN 202110573991A CN 113518308 B CN113518308 B CN 1135183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rss
- aps
- omega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3—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e.g.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属于室内定位领域。该方法首先构建系统模型;然后进行指纹模糊聚类和获取精简AP辨识集合;最后进行位置的计算,得到测试点的估计位置或区域。本发明以AP信号的总体均值差异为参考进行区域划分,并在每个子区域中筛选定位辨识度最佳的AP信源集合,有效回避了不稳定AP造成的区域误判及定位复杂度高的问题;并利用修正距离预估位置,结合速度后验筛选定位野值,使定位结果可信度更高;能够在降低数据保存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数据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室内定位领域,涉及一种复杂场景下最佳AP匹配室内定位方法,在商场导航、老人监护等领域中有广泛地应用。
背景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广泛使用使室外定位有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但由于室内墙壁的阻挡,GPS无法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室内定位,使得室内定位技术成为了当前导航定位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在众多的室内定位方法中,由于室内可探测到多个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且其信号易于测量,使得基于WiFi接收信号强度(Recevied SignalStrength,RSS)的指纹定位方法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定位技术之一。该方法通常分为离线和在线两个阶段,离线阶段采集定位区域中参考点(Reference Point,RP)的RSS信号作为指纹库,在线阶段获取实时定位数据与指纹库进行匹配,获得估计位置。
KNN是最常见的指纹定位算法,但此算法需要待定位置与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依次进行对比,计算耗时且需要较大的数据内存作为缓存。因此,为降低对数据库容量的高要求,通常将离线的庞大指纹库进行聚类预处理,待定位的在线数据经分类后,减少匹配量。基于此思想,可以使用Kmeans算法对指纹进行聚类,虽然此算法简单易行,但其定位精度受聚类数量影响较大,为解决此问题,可以以接入点为离散点生成泰森多边形,多边形区域形成自发的聚类空间,但此方法依赖已知AP位置,普适性较低。
除了离线的聚类方法会对定位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外,AP信号的可靠性也是影响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由于室内可检测到的AP数目日渐增多,由噪声或冗余AP带来的干扰影响也随之增大。有研究指出,室内环境中并非所有的AP都有助于定位,某些以通信为目的而安装的AP信号不仅会增加计算的复杂度,还可能对定位精度带来不利影响。为减少冗余AP,可以使用基于AP最大值(Max Mean)的AP选择策略,以及根据信息熵或分区Fisher准则模型对AP进行选择。这几种方法虽然都被证明可以以较少的AP来保证一定的定位精度,但所需的AP数目却依旧需要人为指定,仍存在AP过少误差大,AP过多数据库冗余的配置尴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复杂场景下最佳AP匹配室内定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系统模型的构建;
步骤二、指纹模糊聚类;
步骤三、精简AP辨识集合的获取;
步骤四、位置计算,得到测试点的估计位置或区域。
步骤一具体过程为:
平面空间场景Ω内,可探测到N个AP信号:AP1,AP2,…APi,…,APN;部署M个指纹采集点RP。RSSj={RSSj1,RSSj2,…,RSSjN}表示RPj处N个AP的所有测量值的集合,其中 j∈{1,2,…,M};表示RPj与第i个AP之间的l次测量值的集合; Meanj={μj1,μj2,…,μjN}表示RPj处采集的N个AP的RSS测量均值集合;Stdj= {σj1,σj2,…,σjN}表示RPj处采集的N个AP的RSS测量值RSSj的标准差集合;Ω(APm)表示将 RP划归至以APm为聚类标签的子区域,简记为Ωm;Sel_AP表示子区域内的精简AP集合,在Ωs内记为Sel_APs。
步骤二具体过程为:
由于室内环境下相邻参考点的最强RSS信号极有可能来自相同的AP,一种简单的聚类思想便是基于最大RSS信号均值的AP进行聚类。即对于RPj而言,若存在μji=Max(Meanj),则RPj∈Ωi。此方法简单、计算成本低,但并未考虑到均值不同的AP信号,其分布可能高度重合的情况,尤其是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仅通过信号均值最大的AP对RP进行聚类,极有可能导致在线阶段多个相似的高AP信号强度下的分区误判。
基于AP最大均值聚类通常是以AP的标号作为RP聚类的唯一依据,缺乏对信号强度指示信息的考量。对比之下,可将RP以最强AP为分类标签,通过推论高AP信号间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程度,使用一种基于T检验的模糊聚类方法。图1给出两种不同聚类方法,相比于图1中的(a)中的最大均值聚类,图1中的(b)对高AP信号间总体均值差异不显著的RP设立模糊类别Ωi&Ωj,最大程度的避免将相邻RP聚为单一的Ωi或Ωj,可以有效克服AP信号波动造成的聚类结果过于武断的不足。
(1)T检验相关描述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重复试验次数足够多时,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趋于正态分布。对参考点RP j而言,AP信号的总体分布可被视作高斯分布,RSSji和RSSjs可合理地看作在两个服从高斯分布的数据总体中,分别抽出的容量为l的随机样本,其均值分别为μji和μjs,方差分别为和符合Welch T检验的条件。此时T检验统计量如下式所示:
(2)RP聚类流程
使用T检验方法检验RP处均值最大的AP信号与其他AP信号总体分布的均值差异是否显著,获取每个RP的最强接收AP集合,进而对整个定位环境进行区域划分是T检验模糊聚类的核心思想。
若对某一采集点RP j,存在μji=Max(Meanj),则在Ω中,APi必定是RP j的最强接收 AP,RP j应被聚类至Ωi中,即RP j∪Ωi=Ωi。若同时存在APs,对于RP j满足μjs<μji,且s≠i,即在总体分布上,信号源的彼此均值差异不显著,在单次测量上,最大RSS测量值可能来自不同AP。APs也应被视为RP j处的最强AP,即同时存在RP j∪Ωs=Ωs,若以Lj表示RPj所属类别的标签集合,则Lj={i,s}。遍历Ω中所有RP,进而完成区域归属的划分。
步骤三具体过程为:
离线阶段探测到的某些AP信号不利于在线定位,所以在聚类后的每个子区域中对于定位使用的AP进行选取。为获得辨识度最高的最佳AP集合,给出两个能够体现信号对定位判别影响的新指标,以解决噪声AP降低定位精度和冗余AP增加计算成本的问题。
(1)信号稳定可见性预筛选
AP信号的稳定可见性主要体现为RP处的AP信号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与在空间内的可见性。
则Ωs内N个AP的可见性值集合VISs可表征为:
3)确定Ωs中N个AP信号的稳定可见性集合SVs:
(2)FCBF算法去冗余
经稳定可见性预筛选后得到的Pre_APs并非是Ωs中的最小辨识集,即可能存在对于定位位置的确定无关或者弱相关且冗余的AP,这些AP信号的存在影响定位系统的性能,故需要对Pre_APs中的AP进一步筛选。
为获得最小AP辨识集合,采用快速相关性滤波(Fast Correlation-BasedFilter,简称FCBF) 算法对AP进行过滤。FCBF算法是一种基于无关、弱相关且冗余、弱相关非冗余和强相关四类特征的特征选择框架,其保证输出的结果至少具备后两种特征。若将每个RP视作为一个类,每个AP视作为一个特征,则室内定位问题可转化为分类问题,可将FCBF用于提取每个区域中AP的最小辨识集合。
1)子区域内AP相关性分析
以AP对位置信息的贡献度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熵的衡量指标,剔除Ωs中对定位判别无关的特征AP。首先需计算Pre_APs中APi对于RP的对称不确定性:
式中:IG(RP|APi)表示APi与Ωs内RP的互信息增益;H(RP)表示当AP值未知时在Ωs内 RP的信息熵;H(APi)表示在Ωs内APi的信息熵。
给定阈值γ以反映AP信号对于定位判别相关性的性能界限,若SU(APi,RP)≥γ,则保留此AP,反之,APi应在Pre_APs中剔除。
2)AP间冗余性分析
对定位无贡献量的AP经无关特征的辨识进行删除后,Pre_APs中依然存在一些对于定位弱相关且冗余的可替代型特征AP,其定位贡献可由其他高相关度的AP代替。以互信息增益为基础的AP间不确定性可反映出AP间关系的包含程度,因此成对AP间的弱相关且冗余识别过程,通过AP间对称不确定性的计算实现,如式(9)所示:
式中:IG(APi|APj)表示在Ωs中APi和APj的互信息增益。
若SU(APi,RP)>SU(APj,RP),且SU(APi,APj)>SU(APj,RP),说明APi是APj的近似马尔可夫毯,即APj具有可被删除的弱相关且冗余特征。经筛除无关特征和弱相关且冗余特征的Pre_APs集合,构成了Ωs中关于定位位置判别的最佳AP辨识集合,记作
模糊聚类和最小AP辨识集合的筛选过程,帮助每个RP在离线构建指纹库的过程中,直接面向有效和高辨识价值的精简AP集合采集数据,降低数据保存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数据的质量。每个RP根据所属子区域内的Sel_AP获得精简后的RSS向量,连同RP坐标上传至数据库中存储,形成离线指纹数据库。
步骤四具体过程为:
(1)基于AP最大值确定所在区域
为使聚类和分类特征相统一,在线阶段仍需确定待定位用户所在位置PL处的最强接收AP。给定PL收到RSS信号x={rss1,rss2,…,rssN},若有rssv=Max(x),则判定PL∈Ωv,选取Sel_APv中AP的RSS值组成新的RSS向量进行后续定位。
(2)预估待定位位置
在传统指纹定位中,通常使用欧式距离度量在线数据与离线指纹的相似度,但欧氏距离将RSS向量各个维度之间的差值等同对待,并未考虑不同AP信号所表示的距离可信程度的差异。考虑到稳定性较差的AP信号携带的定位信息有限,故可通过对AP赋权,利用区域内 AP的稳定性对欧式距离度量进行修正。
若判定PL所属区域为Ωv,则基于该区域内AP的稳定性,PL与Ωv内采集点RP j的信号距离dj被表征为:
式中:c={1,2,…,Lv};
得到Ωv中所有RP与在线指纹的修正距离序列D={d1,d2,…,dV}后,对D升序排列形成新序列D′=(d′1,d′2,…,d′V),取D′中前K个值对应的RP坐标获取PL预估坐标(x′,y′):
(3)基于速度约束的定位结果验证
由于AP缺失或物理阻挡等因素导致的定位野值点,会严重影响定位系统的性能。当待定位用户在室内移动时,短时间段内速度变化不会太大,故可采用基于速度的加权滑动窗作为约束,对可能出现的定位野值进行筛选。
定义加权速度滑动窗SW,记录用户在前m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通过判断定位前一时刻到当前定位时刻的行进速度是否在SW速度阈值内,对定位结果进行验证。
假设在tn时刻PL定位坐标为(xn,yn),则在[tn-h,tn-h+1]时间内,用户的平均速度为:
令Δth=tn-tn-h,定义与当前定位时刻间距成反比的权重配置wh,以提高近定位点时刻用户速度的定位价值:
得SW速度:
若在tn+1时刻PL的预估坐标为(x′n+1,y′n+1),则在[tn,tn+1]时间内预估的用户速度v′n为:
给定浮动参数δ>0,若v′n∈[VSW-δ,VSW+δ],说明(x′n+1,y′n+1)就是在tn+1时刻PL的定位坐标(xn+1,yn+1),否则认为遇到野值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以AP信号的总体均值差异为参考进行区域划分,并在每个子区域中筛选定位辨识度最佳的AP信源集合,有效回避了不稳定AP造成的区域误判及定位复杂度高的问题;
2.利用修正距离预估位置,结合速度后验筛选定位野值,使定位结果可信度更高;
3.降低数据保存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数据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最大均值和均值模糊下的两种聚类方法示意图。其中,(a)为基于AP最大均值聚类示意图,(b)为基于T检验模糊聚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基于模糊聚类的精简AP匹配定位算法(Simplified APMatching 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Clustering,简称SAFC))流程图。
图3为模糊聚类结果示意图。
图4为三个参考点处采样信号直方图。其中,(a)为RP1处采样,(b)为RP2处采样,(c) 为RP3处采样。
图5为不同参数组合下Ω6内的定位误差。
图6为Sel_AP与各种AP选择方式的误差累积概率对比。
图7目标定位误差的累计概率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杂场景下最佳AP匹配室内定位方法在教学楼走廊内的定位应用。
为了评估方法的性能,以走廊为实景测试场地,场地俯视图为60m×42m的矩形。沿走廊均匀设置M=368个RP,相邻RP间隔为1m,每个RP处采集l=50次指纹数据,采样间隔为2.3s。离线阶段在整个定位区域共探测到105个位置未知的AP,将其按照Mac地址从1 至105编号,每个RP处未探测到的AP信号强度值用-100表示。离线阶段的数据采集工作分四天完成,测试点(Test Point,简称TP)数据在三天后采集,测试人员在走廊中间匀速行走两周共采集得到370个TP数据进行数据测试。
按照T检验模糊聚类流程,在2520平方米的实验场景中,形成11个子区域,如图3所示。由于SAFC考虑了每个RP处高强度AP信号总体分布的均值差异,所以会出现同一个 RP被判定属于两个区域的情况,但由于这些RP的存在,使得处于两区域交界处的待定位点,其AP信号值无论怎样波动使其被判定属于哪个区域,都不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此外,聚类的结果也说明,该聚类方法只有有限几个RP会被聚类至多个类别,因此增加的工作量是可控的。
在图3中RP1、RP2和RP3处各采集300次RSS信号进行分析,每个RP处均值最强的两个AP信号重叠情况如图4所示。RP1和RP2最强接收AP的RSS测量均值差异不明显,依据T检验模糊聚类将这两个RP同时划分到Ω6和Ω35。在RP3处两个AP信号的测量值虽有少许重合,但其数据总体均值差异显著,且单次采样时AP6的信号强度均为最大值,故只判定RP3∈Ω6,这说明聚类方法的合理性。
为使定位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佳,对参数Ps和阈值γ进行测试寻优。在K=3时,考虑每个子区域中P∈{3,4,…,25}与γ∈{0,0.01,0.02,…,0.3}的所有取值组合。图5为子区域Ω6中参数的组合结果。在11个子区域内,Sel_AP12中AP数量最多,共有15个AP,Sel_AP74中元素最少,仅有3个AP,即在Ω74内只需使用3个AP即可完成高精度定位,相比原始数据库每个 RP都需保存105个AP信息的情况,为完成定位所需的数据量已大大减少。
为验证所提精简AP集合的有效性,将其与MaxMean、infoGain、Fisher三种AP选择方法,以及全AP参与定位的贪婪方式进行对比实验。由于在整个测试场景中,|Sel_AP|∈[3,15],故三种AP选择算法以3为最小值,15为最大值,在每个区域中寻找最佳AP数量并提取相关AP信息后进行比较运算。
定位误差分析如图6所示。在每个子区域中建立Sel_AP的方式,在同等的误差范围内,均优于所有AP均参与定位的定位结果。说明在噪声环境下,并不是所有的AP信号均有利于定位,由于AP信号的不稳定甚至某些AP信号的缺失,离线阶段探测到的不良AP特征参与定位运算将会加大误差。同时,由于MaxMean方法只选用子区域中均值较大的AP信号,忽略了均值低但稳定的AP信息,定位效果最差,平均定位误差达到了1.270m,而infoGain和Fisher未考虑AP信号的稳定可见性,选用了某些在线阶段未探测到的特征AP,定位精度提升有限,均值误差分别为1.140m和1.182m。而Sel_AP在每个子区域中考虑AP信号的稳定可见性,并去除了无关及冗余AP,整体定位性能最优,平均误差仅为0.995m,较MaxMean、infoGain、Fisher三种算法分别提升了21.7%、12.3%和15.8%。
为验证SAFC的整体性能,分别与DDWKNN、AAS算法以及传统的WKNN算法进行对比运算(DDWKNN方法可参考田洪亮,钱志鸿,梁潇,等.离散度WKNN位置指纹WiFi定位算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49(5):94-99.AAS方法可参考Tao Y,Zhao L.FingerprintLocalization with Adaptive Area Search[J].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2020,24(7):1446-1450. WKNN方法可参考YANG H,ZHANG Y,HUANG Y,et al.WKNN indoor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zone partition by spatial features andrestriction of former location[J].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2019,60(10):1-14.)。实验中,所有算法的K=3,DDWKNN根据空间特征聚类数目选为6,为保证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在SAFC中取δ=5,此时无定位野值从数据中滤除。
从图7可知,在对测试点估计位置时,在同等的误差范围内,SAFC均优于其他定位算法,其估计误差在1m之内的数据占比达到了63.2%,而其他三种算法均不足55%。表1给出了四种定位算法的位置估计误差值。SAFC在误差平均值、最大值及方差值方面均优于其他定位方法,在整个定位环境中,其平均误差保持在1m以内,达到了0.977m,相比于WKNN,定位精度提升了15.9%,这说明SAFC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对定位结果的提升是全方面的。
表1四种算法位置估计误差
Claims (1)
1.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系统模型的构建;
平面空间场景Ω内,可探测到N个AP信号:AP1,AP2,…APi,…,APN;部署M个指纹采集点RP;RSSj={RSSj1,RSSj2,…,RSSjN}表示RPj处N个AP的所有测量值的集合,其中j∈{1,2,…,M};表示RPj与第i个AP之间的l次测量值的集合;Meanj={μj1,μj2,…,μjN}表示RPj处采集的N个AP的RSS测量均值集合;Stdj={σj1,σj2,…,σjN}表示RPj处采集的N个AP的RSS测量值RSSj的标准差集合;Ω(APm)表示将RP划归至以APm为聚类标签的子区域,简记为Ωm;Sel_AP表示子区域内的精简AP集合,在Ωs内记为Sel_APs;
步骤二、指纹模糊聚类;
将RP以最强AP为分类标签,通过推论高AP信号间总体均值差异的显著程度,使用基于T检验的模糊聚类方法进行指纹模糊聚类;
(1)T检验相关描述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重复试验次数足够多时,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趋于正态分布;对采集点RP j而言,AP信号的总体分布被视作高斯分布,RSSji和RSSjs可合理地看作在两个服从高斯分布的数据总体中,分别抽出的容量为l的随机样本,其均值分别为μji和μjs,方差分别为和符合Welch T检验的条件;此时T检验统计量如下式所示:
(2)RP聚类流程
使用T检验方法检验RP处均值最大的AP信号与其他AP信号总体分布的均值差异是否显著,获取每个RP的最强接收AP集合,进而对整个定位环境进行区域划分;
若对某一采集点RP j,存在μji=Max(Meanj),则在Ω中,APi必定是RP j的最强接收AP,RP j应被聚类至Ωi中,即RP j∪Ωi=Ωi;若同时存在APs,对于RP j满足μjs<μji,且即在总体分布上,信号源的彼此均值差异不显著,在单次测量上,最大RSS测量值可能来自不同AP;APs也应被视为RP j处的最强AP,即同时存在RP j∪Ωs=Ωs,若以Lj表示RPj所属类别的标签集合,则Lj={i,s};遍历Ω中所有RP,进而完成区域归属的划分;
步骤三、精简AP辨识集合的获取;
离线阶段探测到的某些AP信号不利于在线定位,所以在聚类后的每个子区域中对于定位使用的AP进行选取;为获得辨识度最高的最佳AP集合,给出两个能够体现信号对定位判别影响的新指标,以解决噪声AP降低定位精度和冗余AP增加计算成本的问题;
(1)信号稳定可见性预筛选
AP信号的稳定可见性体现为RP处的AP信号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与在空间内的可见性;
则Ωs内N个AP的可见性值集合VISs表征为:
3)确定Ωs中N个AP信号的稳定可见性集合SVs:
(2)FCBF算法去冗余
经稳定可见性预筛选后得到的Pre_APs并非是Ωs中的最小辨识集,即可能存在对于定位位置的确定无关或者弱相关且冗余的AP,这些AP信号的存在影响定位系统的性能,故需要对Pre_APs中的AP进一步筛选;
若将每个RP视作为一个类,每个AP视作为一个特征,则室内定位问题转化为分类问题,则将快速相关性滤波FCBF用于提取每个区域中AP的最小辨识集合;
1)子区域内AP相关性分析
以AP对位置信息的贡献度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熵的衡量指标,剔除Ωs中对定位判别无关的特征AP;首先需计算Pre_APs中APi对于RP的对称不确定性:
式中:IG(RP|APi)表示APi与Ωs内RP的互信息增益;H(RP)表示当AP值未知时在Ωs内RP的信息熵;H(APi)表示在Ωs内APi的信息熵;
给定阈值γ以反映AP信号对于定位判别相关性的性能界限,若SU(APi,RP)≥γ,则保留此AP,反之,APi应在Pre_APs中剔除;
2)AP间冗余性分析
对定位无贡献量的AP经无关特征的辨识进行删除后,Pre_APs中依然存在一些对于定位弱相关且冗余的可替代型特征AP,其定位贡献由其他高相关度的AP代替;以互信息增益为基础的AP间不确定性能够反映出AP间关系的包含程度,因此成对AP间的弱相关且冗余识别过程,通过AP间对称不确定性的计算实现,如式(9)所示:
式中:IG(APi|APj)表示在Ωs中APi和APj的互信息增益;
若SU(APi,RP)>SU(APj,RP),且SU(APi,APj)>SU(APj,RP),说明APi是APj的近似马尔可夫毯,即APj具有可被删除的弱相关且冗余特征;经筛除无关特征和弱相关且冗余特征的Pre_APs集合,构成了Ωs中关于定位位置判别的最佳AP辨识集合,记作
每个RP根据所属子区域内的Sel_AP获得精简后的RSS向量,连同RP坐标上传至数据库中存储,形成离线指纹数据库;
步骤四、位置计算,得到测试点的估计位置或区域;
(1)基于AP最大值确定所在区域
为使聚类和分类特征相统一,在线阶段仍需确定待定位用户所在位置PL处的最强接收AP;给定PL收到RSS信号x={rss1,rss2,…,rssN},若有rssv=Max(x),则判定PL∈Ωv,选取Sel_APv中AP的RSS值组成新的RSS向量进行后续定位;
(2)预估待定位位置
考虑到稳定性较差的AP信号携带的定位信息有限,故通过对AP赋权,利用区域内AP 的稳定性对欧式距离度量进行修正;
若判定PL所属区域为Ωv,则基于该区域内AP的稳定性,PL与Ωv内采集点RP j的信号距离dj被表征为:
式中:c={1,2,…,Lv};
得到Ωv中所有RP与在线指纹的修正距离序列D={d1,d2,…,dV}后,对D升序排列形成新序列D′=(d′1,d′2,…,d′V),取D′中前K个值对应的RP坐标获取PL预估坐标(x′,y′):
(3)基于速度约束的定位结果验证
当待定位用户在室内移动时,短时间段内速度变化不会太大,故采用基于速度的加权滑动窗作为约束,对可能出现的定位野值进行筛选;
定义加权速度滑动窗SW,记录用户在前m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通过判断定位前一时刻到当前定位时刻的行进速度是否在SW速度阈值内,对定位结果进行验证;
设在tn时刻PL定位坐标为(xn,yn),则在[tn-h,tn-h+1]的时间内,用户的平均速度为:
令Δth=tn-tn-h,定义与当前定位时刻间距成反比的权重配置wh,以提高近定位点时刻用户速度的定位价值:
得SW速度:
若在tn+1时刻PL的预估坐标为(x′n+1,y′n+1),则在[tn,tn+1]时间内预估的用户速度v′n为:
给定浮动参数δ>0,若v′n∈[VSW-δ,VSW+δ],说明(x′n+1,y′n+1)就是在tn+1时刻PL的定位坐标(xn+1,yn+1),否则认为遇到野值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73991.2A CN113518308B (zh) | 2021-05-25 | 2021-05-25 | 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73991.2A CN113518308B (zh) | 2021-05-25 | 2021-05-25 | 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18308A CN113518308A (zh) | 2021-10-19 |
CN113518308B true CN113518308B (zh) | 2022-03-25 |
Family
ID=78065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73991.2A Active CN113518308B (zh) | 2021-05-25 | 2021-05-25 | 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183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57249B (zh) * | 2020-05-21 | 2022-05-03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信息增益比的多特征模糊映射接入点优化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6118A (zh) * | 2013-09-29 | 2013-12-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实时监控的wlan室内位置指纹定位方法 |
CN108566675A (zh) * | 2017-12-04 | 2018-09-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多重接入点选择的WiFi室内定位方法 |
CN111757258A (zh) * | 2020-07-06 | 2020-10-09 | 江南大学 | 一种复杂室内信号环境下的自适应定位指纹库构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33841B2 (en) * | 2010-12-13 | 2015-01-13 | 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lization |
-
2021
- 2021-05-25 CN CN202110573991.2A patent/CN1135183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6118A (zh) * | 2013-09-29 | 2013-12-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实时监控的wlan室内位置指纹定位方法 |
CN108566675A (zh) * | 2017-12-04 | 2018-09-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多重接入点选择的WiFi室内定位方法 |
CN111757258A (zh) * | 2020-07-06 | 2020-10-09 | 江南大学 | 一种复杂室内信号环境下的自适应定位指纹库构建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Qin Ningning ; Li Dong ; Xu Baoguo.The greenhouse surveillance system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nd Digital Society》.2010, * |
Zhihui Gao ; Yunfan Gao ; Sulei Wang ; Dan Li ; Yuedong Xu.CRISLoc: Reconstructable CSI Fingerprinting for Indoor Smartphone Localization.《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2020, * |
秦宁宁 ; 吴忆松 ; 杨乐.动态模糊匹配下的多元相似度定位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21, * |
薛卫星 ; 李清泉 ; 周宝定.虚拟AP支持的室内非线性约束区域定位.《测绘学报》.202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18308A (zh) | 2021-10-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51807A (zh) | 基于WiFi信号的融合RSS和CSI室内定位方法 | |
CN112887902B (zh) | 一种基于高斯聚类与混合度量的WiFi指纹的室内定位方法 | |
CN105657823B (zh) | 基于核函数主特征提取的wifi室内加权k近邻定位算法 | |
CN110933596B (zh) | 一种基于度量学习的指纹定位方法 | |
CN108919177B (zh) | 一种基于虚拟信源估计与轨迹校正的定位地图构建方法 | |
CN107087256A (zh) | 一种基于WiFi室内定位的指纹聚类方法及装置 | |
CN109348416B (zh) | 基于二分k均值的指纹室内定位方法 | |
CN106793085A (zh) | 基于正态假设检验的指纹定位方法 | |
Tao et al. | AIPS: An accurate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with fingerprint map adaptation | |
CN112135248A (zh) | 一种基于K-means最优估计的WIFI指纹定位方法 | |
CN113518308B (zh) | 室内定位中最佳ap筛选方法 | |
CN109059919A (zh) | 一种基于众包样本加权曲面拟合的室内定位方法 | |
CN108445443B (zh) | 一种基于knn的指纹点聚类方法 | |
CN111257830A (zh) | 基于预先设定ap位置的wifi定位算法 | |
Quezada-Gaibor et al. | Data cleansing for indoor positioning Wi-Fi fingerprinting datasets | |
CN111465093A (zh) | 指纹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9302674B (zh) | 一种基于多重滤波的WiFi室内定位方法 | |
CN109121081B (zh) | 一种基于位置候选集与em算法的室内定位方法 | |
CN111757257B (zh) | 一种克服设备差异的动态模糊匹配室内定位方法 | |
CN108919182B (zh) | 一种wifi环境下基于支撑集及期望最大化的目标定位方法 | |
Swangmuang et al. | On clustering RSS fingerprints for improving scalability of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s | |
CN111669702A (zh) | 基于wifi地址与场强的粗精匹配定位方法 | |
CN109600711B (zh) | 一种基于信道响应频域和空域联合处理的室内定位方法 | |
CN113645562B (zh) | 一种基于5g信号的室内大型商场智能指纹定位方法 | |
CN111474516A (zh) | 一种基于众包样本曲面拟合的多层次室内定位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