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6444A -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6444A
CN113516444A CN202110439769.3A CN202110439769A CN113516444A CN 113516444 A CN113516444 A CN 113516444A CN 202110439769 A CN202110439769 A CN 202110439769A CN 113516444 A CN113516444 A CN 113516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ublic institu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97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军威
陈城
刘玲燕
何敏
黄高旭
邓茂江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 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 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 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 Me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97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64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6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6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对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移动终端智能识别、分类汇总,准确计算公共机构二氧化碳排放量,解决手工录入能耗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投资大、覆盖率低、电力碳排放因子未修正的问题,为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公共机构率先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和碳中和。

Description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 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面对全球能源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文明建设己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公共机构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目前,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量还未能准确获取,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1)能源数据无法准确获取
现有全国公共机构能源数据获取方式采用手工录入上报和能源在线监测系统自动上传两种方式,对于能耗数据手工录入上报存在数据准确性无法保证的问题,如:上报数据与缴费单据不一致、漏填部分能源数据等问题,对于能源在线监测系统自动上传存在安装维护成本高、资金受限,难以短期内全部获取所有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的问题。
(2)碳排放计算未及时修正
电力碳排放因子受非化石燃料与化石燃料使用占比的影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化石燃料使用比例将会逐年上升,电力碳排放因子需要不断修正,而现有电力碳排放因子保持不变,导致碳排放量统计与实际碳排放量存在偏差。
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获取的能源发票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准确计算公共机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并进行数据识别;
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具体为:
获取发票信息;
根据所述发票信息获取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
对所述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进行属性标签;
根据预设的获取方式将获取的发票信息分类至对应属性标签的数据库中。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发票的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
将所述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与预设时间段进行比较;
若超出预设时间段,则认定此发票为不符合要求发票,发送警示信息。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所述发票的特征信息;
与已经录入数据库的发票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若特征信息重复,则认定为重复发票,不进行录入。
本方案中,所述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具体为:
根据所述预设的时间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同能源类型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计算。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历史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到能源数据均值;
将当前能源消费数据与所述能源数据均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则判定录入错误,发送警示信息,以提醒核查。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具体为:
获取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所述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31
所述T为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所述p为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所述Tj为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所述pj为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其中,所述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为:
获取上一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i为化石能源类型;
计算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41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上一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和总发电量W,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W1/W;
则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42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对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为:
根据下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获取本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修,i为化石能源类型;
计算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43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本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修和总发电量W修,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修=W1修/W修;
则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44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程序,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并进行数据识别;
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
本方案中,所述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具体为:
获取发票信息;
根据所述发票信息获取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
对所述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进行属性标签;
根据预设的获取方式将获取的发票信息分类至对应属性标签的数据库中。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发票的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
将所述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与预设时间段进行比较;
若超出预设时间段,则认定此发票为不符合要求发票,发送警示信息。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所述发票的特征信息;
与已经录入数据库的发票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若特征信息重复,则认定为重复发票,不进行录入。
本方案中,所述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具体为:
根据所述预设的时间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同能源类型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计算。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历史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到能源数据均值;
将当前能源消费数据与所述能源数据均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则判定录入错误,发送警示信息,以提醒核查。
本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具体为:
获取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所述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61
所述T为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所述p为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所述Tj为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所述pj为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其中,所述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为:
获取上一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i为化石能源类型;
计算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71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上一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和总发电量W,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W1/W;
则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72
本方案中,还包括:
获取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对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为:
根据下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获取本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修,i为化石能源类型;
计算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73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本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修和总发电量W修,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修=W1修/W修;
则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074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程序,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对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移动终端智能识别、分类汇总,准确计算公共机构二氧化碳排放量,解决手工录入能耗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投资大、覆盖率低、电力碳排放因子未修正的问题,为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公共机构率先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和碳中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能耗折算系数的表格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表格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S101,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并进行数据识别;
S102,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S103,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可以基于小程序/app等移动终端软件,对各类能源缴费发票或单据进行识别,各类能源包括电、水、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液化石油气、其它能源等,识别方式包括二维码识别、图像识别等,识别内容包括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等。
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扫描识别码进行发票信息获取,或者通过图像智能识别方式和手工录入的方式获取发票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发票信息;
根据所述发票信息获取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
对所述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进行属性标签;
根据预设的获取方式将获取的发票信息分类至对应属性标签的数据库中。
需要说明的是,将识别的能源数据信息进行属性标签,包括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能源缴费单位等属性标签。根据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能耗数据上报周期要求,公共机构可将上报周期内所有能源缴费发票或单据同时段多次扫描识别或分时段多次扫描识别,根据扫描识别的所有能源数据信息自动采集至相应属性标签内的数据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发票的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
将所述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与预设时间段进行比较;
若超出预设时间段,则认定此发票为不符合要求发票,发送警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段可以为用户、工作人员自定义的时间段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能耗数据上报时间段,本发明上报周期的能耗票据时间匹配判断,通过扫描获取能源缴费票据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将预设上报要求时段与扫描时间字段进行对比,如缴费时段超出预设要求时段期限,则判断该能源票据不符合上报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所述发票的特征信息;
与已经录入数据库的发票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若特征信息重复,则认定为重复发票,不进行录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可以对能源缴费票据进行重复性检验。将当前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信息与已扫描的所有能源缴费票据信息进行对比,包括二维码对比以及图像识别的关键字对比,判断票据的重新性,如当前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信息与已扫描的其中某一张能源缴费票据信息重复率100%,则判断当前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重复,该能源数据信息不纳入对应属性标签数据库。
另外,本发明还能够对能源票据所属公共机构进行检测,通过关键字判断当前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单位名称与上报的公共机构名称是否匹配,当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单位名称与上报的公共机构名称关键字匹配率低于c%时,则判断上传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有误,发生提示信息给对应公共机构用户终端软件,提醒其进行重新上传正确的能源缴费票据或确认当前缴费票据为该公共机构缴费票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具体为:
根据所述预设的时间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同能源类型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扫描识别能源缴费单据信息,按照上报周期要求或自定义周期内,将同能源类型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进行汇总求和。如:某公共机构能源类型包括电、水、天然气,上报周期为3 个月,则将已识别的3个月的能源票据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按照能源类型进行累加,如用电缴费单据提供3张,用电量分别为x1,x2,x3, 费用分别为y1,y2,y3,上报周期内统计的用电量自动汇总为 x=x1+x2+x3,用电费用自动汇总为y=y1+y2+y3。
本发明还能够对上报周期能源票据某时段进行漏报检验,将已扫描的能源票据的时间信息按时间段(如月/日)进行累计,如已扫描的所有能源票据时间累计时间段小于上报周期要求的时间段,则判断能源票据漏报。例如:要求上报周期为3个月,扫描的能源票据累计时间段为2个月,则检验结果为能源票据漏报1个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历史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到能源数据均值;
将当前能源消费数据与所述能源数据均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则判定录入错误,发送警示信息,提醒核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报周期为单位对能源消费数据进行核定操作,且当上报周期能源消费数据环比与往年能源消费数据的均值差值达到-a%(a为正数)时,则判定为当前周期能源票据存在漏报或输入错误,在判定存在漏报或输入错误后,发送提示信息给对应公共机构用户终端软件检查是否漏报数据,并提醒重新上传扫描能耗票据信息;当上报周期能源消费数据环比与往年能源消费数据的均值差值达到 a%(a为正数)时,则判定输入错误,在判定输入错误后,发送提示信息给对应公共机构用户终端软件检查是否漏报数据,并提醒重新上传扫描能耗票据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具体为:
获取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所述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31
所述T为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所述p为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所述Tj为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所述pj为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可以进行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获取,可以从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全国发电分布结构(如国家统计局、中电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等)获取上一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i为化石能源类型。所述的全国发电结构可以指全国火力发电分布结构,即燃煤、燃气、燃油的消耗量的占比分布,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发电能源包括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而火力发电的能源类型包括燃煤、燃气、燃油等。化石能源一般包括煤、燃油、天然气等。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32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从权威机构(如国家统计局)获取上一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和总发电量W,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W1/W。则:
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33
然后进行能源折标准煤计算,将公共机构获取的能源消费数据分别折算为标准煤,单位kgce。某能源折算标准煤Tj=该能源消费量Qj* 该能源折标准煤系数tj。图2示出了本发明能耗折算系数的表格图,能耗折算系数如图2所示。
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41
其中,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如图3所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对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修正。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下一周期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上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重新计算本周期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重新修正本周期公共机构电力消费碳排放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的周期可以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时间粒度,可以是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小时间粒度。所述的全国发电结构可以指全国火力发电分布结构,即燃煤、燃气、燃油的消耗量的占比分布,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发电能源包括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而火力发电的能源类型包括燃煤、燃气、燃油等。
根据下一时间周期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上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获取本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修,i为化石能源类型,化石能源一般包括煤、燃油、天然气等。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42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本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修和总发电量W修,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修=W1修/W修。
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51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52
图4示出了本发明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系统的框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系统4,该系统包括:存储器41及处理器42,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程序,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并进行数据识别;
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可以基于小程序/app等移动终端软件,对各类能源缴费发票或单据进行识别,各类能源包括电、水、天然气、汽油、柴油、热力、液化石油气、其它能源等,识别方式包括二维码识别、图像识别等,识别内容包括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等。
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扫描识别码进行发票信息获取,或者通过图像智能识别方式和手工录入的方式获取发票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发票信息;
根据所述发票信息获取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
对所述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进行属性标签;
根据预设的获取方式将获取的发票信息分类至对应属性标签的数据库中。
需要说明的是,将识别的能源数据信息进行属性标签,包括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能源缴费单位等属性标签。根据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能耗数据上报周期要求,公共机构可将上报周期内所有能源缴费发票或单据同时段多次扫描识别或分时段多次扫描识别,根据扫描识别的所有能源数据信息自动采集至相应属性标签内的数据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发票的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
将所述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与预设时间段进行比较;
若超出预设时间段,则认定此发票为不符合要求发票,发送警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段可以为用户或者工作人员自定义的时间段,本发明上报周期的能耗票据时间匹配判断,通过扫描获取能源缴费票据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将上报要求时段与扫描时间字段进行对比,如缴费时段超出上报要求时段期限,则判断该能源票据不符合上报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所述发票的特征信息;
与已经录入数据库的发票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若特征信息重复,则认定为重复发票,不进行录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可以对能源缴费票据进行重复性检验。将当前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信息与已扫描的所有能源缴费票据信息进行对比,包括二维码对比以及图像识别的关键字对比,判断票据的重新性,如当前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信息与已扫描的其中某一张能源缴费票据信息重复率100%,则判断当前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重复,该能源数据信息不纳入对应属性标签数据库。
另外,本发明还能够对能源票据所属公共机构进行检测,通过关键字判断当前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单位名称与上报的公共机构名称是否匹配,当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单位名称与上报的公共机构名称关键字匹配率低于c%时,则判断上传扫描的能源缴费票据有误,发生提示信息给对应公共机构用户终端软件,提醒其进行重新上传正确的能源缴费票据或确认当前缴费票据为该公共机构缴费票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具体为:
根据所述预设的时间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同能源类型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扫描识别能源缴费单据信息,按照上报周期要求或自定义周期内,将同能源类型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进行汇总求和。如:某公共机构能源类型包括电、水、天然气,上报周期为3个月,则将已识别的3个月的能源票据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按照能源类型进行累加,如用电缴费单据提供3张,用电量分别为x1,x2,x3,费用分别为y1,y2,y3,上报周期内统计的用电量自动汇总为 x=x1+x2+x3,用电费用自动汇总为y=y1+y2+y3。
本发明还能够对上报周期能源票据某时段进行漏报检验,将已扫描的能源票据的时间信息按时间段(如月/日)进行累计,如已扫描的所有能源票据时间累计时间段小于上报周期要求的时间段,则判断能源票据漏报。例如:要求上报周期为3个月,扫描的能源票据累计时间段为2个月,则检验结果为能源票据漏报1个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历史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到能源数据均值;
将当前能源消费数据与所述能源数据均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则判定录入错误,发送警示信息,提醒核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报周期为单位对能源消费数据进行核定操作,且当上报周期能源消费数据环比与往年能源消费数据的均值差值达到-a%(a为正数)时,则判定为当前周期能源票据存在漏报或输入错误,在判定存在漏报或输入错误后,发送提示信息给对应公共机构用户终端软件检查是否漏报数据,并提醒重新上传扫描能耗票据信息;当上报周期能源消费数据环比与往年能源消费数据的均值差值达到 a%(a为正数)时,则判定输入错误,在判定输入错误后,发送提示信息给对应公共机构用户终端软件检查是否漏报数据,并提醒重新上传扫描能耗票据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具体为:
获取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所述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91
所述T为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所述p为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所述Tj为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所述pj为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可以进行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获取,可以从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全国发电分布结构(如国家统计局、中电传媒能源情报研究中心等)获取上一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i为化石能源类型,化石能源一般包括煤、燃油、天然气等。所述的全国发电结构可以指全国火力发电分布结构,即燃煤、燃气、燃油的消耗量的占比分布,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发电能源包括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而火力发电的能源类型包括燃煤、燃气、燃油等。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192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从权威机构(如国家统计局)获取上一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和总发电量W,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W1/W。则:
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201
然后进行能源折标准煤计算,将获取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数据分别折算为标准煤,单位kgce。某能源折算标准煤Tj=该能源消费量Qj* 该能源折标准煤系数tj。图2示出了本发明能耗折算系数的表格图,能耗折算系数如图2所示。
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202
其中,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如图3所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
获取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对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修正。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下一周期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上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重新计算本周期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重新修正本周期公共机构电力消费碳排放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的周期可以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时间粒度,可以是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小时间粒度。所述的全国发电结构可以指全国火力发电分布结构,即燃煤、燃气、燃油的消耗量的占比分布,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发电能源包括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而火力发电的能源类型包括燃煤、燃气、燃油等。
根据下一周期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上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获取本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修,i为化石能源类型,化石能源一般包括煤、燃油、天然气等。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计算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211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本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修和总发电量W修,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修=W1修/W修。
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212
Figure RE-GDA0003098934170000213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程序,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对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移动终端智能识别、分类汇总、自动核验,解决手工录入能耗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远程能源计量器具覆盖率低的问题,快速掌握全国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准确计算公共机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公共机构率先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和碳中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并进行数据识别;
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具体为:
获取发票信息;
根据所述发票信息获取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
对所述能源类型、能源消耗量、能源缴费金额、能源消费时间段、能源缴费单位信息进行属性标签;
根据预设的获取方式将获取的发票信息分类至对应属性标签的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发票的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
将所述能源消费时间段字段信息与预设时间段进行比较;
若超出预设时间段,则认定此发票为不符合要求发票,发送警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发票的特征信息;
与已经录入数据库的发票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
若特征信息重复,则认定为重复发票,不进行录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具体为:
根据所述预设的时间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同能源类型的消耗量和缴费金额计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历史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到能源数据均值;
将当前能源消费数据与所述能源数据均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
若所述差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差值阈值时,则判定录入错误,发送警示信息,以提醒核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具体为:
获取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以及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数据;
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与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的乘积,所述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34585230000021
所述T为公共机构电力消费折算标准煤,所述p为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所述Tj为公共机构其他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所述pj为其他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其中,所述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为:
获取上一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i为化石能源类型;
计算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34585230000031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上一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和总发电量W,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W1/W;
则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为
Figure FDA00030345852300000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对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为:
根据下一周期全国发电分布结构,获取本周期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Ei修,i为化石能源类型;
计算各类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34585230000033
获取各类化石能源碳排放因子ri
获取本周期火力发电总量W1修和总发电量W修,计算火力发电占比w1修=W1修/W修;
则修正电力消耗碳排放因子为
Figure FDA0003034585230000034
9.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包括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程序,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并进行数据识别;
对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和分类统计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与修正,得到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数据。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括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程序,所述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的步骤。
CN202110439769.3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5164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9769.3A CN113516444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9769.3A CN113516444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6444A true CN113516444A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6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9769.3A Pending CN113516444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644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775A (zh) * 2011-04-28 2012-07-25 许晓飞 个人消费记录发票采集系统
CN105654238A (zh) * 2015-12-30 2016-06-0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监测平台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96041A (zh) * 2016-09-27 2017-01-04 四川道亨计算机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公共机构能耗监测平台
CN108777021A (zh) * 2018-05-18 2018-11-09 北京大账房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扫描仪混扫的票据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163734A (zh) * 2019-03-20 2019-08-23 金明 票据扫描直接生成凭证的系统与方法
CN110276699A (zh) * 2019-06-21 2019-09-24 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指标制定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775A (zh) * 2011-04-28 2012-07-25 许晓飞 个人消费记录发票采集系统
CN105654238A (zh) * 2015-12-30 2016-06-0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监测平台数据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96041A (zh) * 2016-09-27 2017-01-04 四川道亨计算机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公共机构能耗监测平台
CN108777021A (zh) * 2018-05-18 2018-11-09 北京大账房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扫描仪混扫的票据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0163734A (zh) * 2019-03-20 2019-08-23 金明 票据扫描直接生成凭证的系统与方法
CN110276699A (zh) * 2019-06-21 2019-09-24 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指标制定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tzens et al. Performing energy modelling exercises in a transparent way-The issue of data quality in power plant databases
James et al. PEM electrolysis H2A production case study documentation
Kh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ccounting approaches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ystems: A review
Reedman et al. Using a real‐options approach to model technology adoption under carbon price uncertainty: an application to the Australia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ector
Breyer et al. A top-down analysis: Determining photovoltaics R&D investments from patent analysis and R&D headcount
Khan et al. Designing optimal integrated electricity supply configurations for renewable hydrogen generation in Australia
US201100606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ustainability for an Organization
Streimikiene et al. External costs of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ptions in Lithuania
Dornan et al. Renewable technologies and risk mitigation in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Fiji’s electricity sector
Wilkerson et al. Survey of Western US electric utility resource plans
Xu et al. CCUS As a second-best choice for China's carbon neutrality: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Drury et al. Modeling the US rooftop photovoltaics market
Colenbrander et al. The scope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Kigali, Rwanda: An economic appraisal
CN104123596A (zh) 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的电源优化规划方法
CN114077788A (zh) 一种碳排放分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iorini et al. Monitoring R&I in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ies
Rezaei et al. Economics of renewable hydrogen production using wind and solar energy: A case study for Queensland, Australia
Sadiq et al.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of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for scale enactment in off-grid communities
CN113516444A (zh) 一种公共机构能耗数据移动终端计算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ole et al. 2017 Annual Technology Baseline
CN116433440A (zh) 一种数据自回归增强的碳排放测算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lazraque-Cherni et al.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 in China: the impact of low oil prices
Taibi et al.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Part 2, IRENA FlexTool methodology
Tuyen et al. UNFCCC Kyoto protocol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baseline construction for Vietnam national electricity grid
Guerra Fernandez Electrolytic Renewable Fuel Production Optimal Operation Investigation-H2@ Scale: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inal Report, CRADA Number CRD-19-00818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