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6394B -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6394B
CN113516394B CN202110811738.6A CN202110811738A CN113516394B CN 113516394 B CN113516394 B CN 113516394B CN 202110811738 A CN202110811738 A CN 202110811738A CN 113516394 B CN113516394 B CN 113516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nterprise
pollution discharge
project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17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6394A (zh
Inventor
赵晓冏
苏军德
杨斌
晋王强
马啸宙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c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c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c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ans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c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ning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8117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6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6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6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6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6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包括环境管理部门在任意有网络连接地点设置的服务器、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和客户端。客户端通过Web网址在线访问服务器,该服务器内包括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信息管理模块、碳排放监控模块、排污许可管理模块、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在线自动监测装置与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相连,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分别与碳排放监控模块、排污许可管理模块相连;碳排放监控模块、排污许可管理模块分别与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相连;信息管理模块、排污许可管理模块分别与客户端相连。本发明还公开了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方法。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80%左右,火电、钢铁、水泥、有色、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占到全国工业排放量的80%以上。遏制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盲目发展,是确保全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但部分地区大量规划上马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项目(主要指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严重影响碳达峰目标实现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主要是通过“三线一单”、碳排放管理、排污许可证管理、监督执法四个重要环节,构建“两高”项目减污降碳和绿色发展协同管理的动态链,形成引导和管控“两高”项目绿色发展的政策合力。而“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三线一单”是源头防控的重要技术手段,碳排放管理和排污许证管理是中间过程科学管理手段,而监督执法是事后监管手段。
目前,对“两高”项目的监管并没有将上述四个手段整合起来进行全过程有机管理,而是各自独立依靠人员管理,造成对“两高”项目监管环节脱节、不及时、不到位,留有监管空白,而“两高”企业又不能及时获取相关服务。现阶段主要依靠人力对“两高”项目进行监管,在项目选址、环评审批上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对“两高”项目监管的漏洞,在“两高”项目生产过程中不能实时动态地核查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无组织排放控制、特殊时段排放控制等要求的落实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的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环境管理部门在任意有网络连接地点设置的服务器、企业设在排污口的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和客户端;所述客户端通过Web网址在线访问所述服务器,该服务器内包括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信息管理模块、碳排放监控模块、排污许可管理模块、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所述在线自动监测装置与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相连,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分别与所述碳排放监控模块、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相连;所述碳排放监控模块、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相连;所述信息管理模块、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分别与所述客户端相连。
所述信息管理模块由生态保护红线模块、环境质量底线模块、资源利用上线模块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模块组成。
所述环境质量底线模块由水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组成。
所述资源利用上线模块由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模块、岸线优先保护区模块和水资源或能耗限值模块组成。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在客户端免费注册系统登录账号,填写企业相关信息,并实名认证后方可访问服务器,获取免费服务;
⑵在项目选址阶段时,登录所述服务器,进入信息管理模块中的选址符合性分析工具,在该工具界面中录入拟选址区的中心坐标或导入选址范围,点击查询后,将利用空间分析功能自动判断坐标或范围是否落入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或岸线优先保护区内以及是否超过水资源或能耗限值,并根据语义判别该项目信息是否符合该区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的要求;
若该选址同时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或岸线优先保护区,并且满足水资源或能耗限值要求以及符合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准入要求,则判定为符合,否则判定为不符合;
当判定为符合时,生成选址符合性报告;
当判定为不符合时,提示企业重新选址或自动推荐选址范围;
⑶在项目建成投产前申请排污许可证阶段时,企业需在排污口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并接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同时在所述客户端登录系统,点击进入排污许可管理模块,逐项填报项目各类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污量信息;点击提交后,环境管理部门在所述服务器端审核项目排污量是否符合排污许可量:
①若申报的排污量小于排污许可量,则判定为符合,允许管理人员核发排污许可证,企业即可投入生产;
②若申报排污量大于排污许可量,则判定为不符合,并自动向企业填报人推送提示信息,要求企业重新填报;
⑷在项目投产前未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擅自投产阶段时,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实时将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传入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该模块将监测数据与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进行比对;
若企业排污许可证显示为未发证状态,则判定企业为非法排污企业,同步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提示执法人员该企业非法排污,执法人员收到信息后到企业现场检查执法;
⑸项目取得排污许可证后投入生产,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实时监控企业排污情况:
ⅰ针对高排放类,所述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将监测数据实时传入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
若传入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的浓度监测数据超过浓度限值,则判定为超标排污,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并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
若传入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的浓度监测数据经算污染物排放量并进行逐日累加后,排放量累加逼近排污许可量,则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提示企业注意排污量,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提示执法人员密切关注该企业,并记录台账;
ⅱ针对高耗能类:所述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将监测数据实时传入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储存,并将监测浓度数据储存并传入碳排放监控模块;
若测算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量强度分别超过碳排放限值和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则判定为超标排放,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并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推送该企业超标排放信息,进入执法阶段,提示执法人员对该企业检查执法,并记录台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集成“三线一单”、碳排放管理、排污许可、监督执法功能,链条化、智能化地对“两高”项目进行全过程无缝管理,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两高”项目整体性监管度不高,不能及时响应企业违法行为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全方位监管“两高”项目,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实现监管精准化的技术效果,也解决了面向企业,随时随地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环境管理服务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各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中:1—服务器;11—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2—信息管理模块;13—碳排放监控模块;14—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5—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2—在线自动监测装置;3—客户端;S1—项目选址阶段;S2—项目建成投产前申请排污许可证阶段;S3—擅自投产阶段;S4-1—高排放类;S4-2—高耗能类;S5—执法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包括环境管理部门在任意有网络连接地点设置的服务器1、企业设在排污口的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和客户端3。
客户端3通过Web网址在线访问服务器1,该服务器1内包括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信息管理模块12、碳排放监控模块13、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与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相连,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分别与碳排放监控模块13、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相连;碳排放监控模块13、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分别与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相连;信息管理模块12、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分别与客户端3相连。
其中:信息管理模块12由生态保护红线模块、环境质量底线模块、资源利用上线模块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模块组成。
环境质量底线模块由水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组成。
资源利用上线模块由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模块、岸线优先保护区模块和水资源或能耗限值模块组成。
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用于存储实时在线监测装置采集的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并根据企业录入的项目相关信息将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转换为排放量数据,并实时传输给其他模块。
碳排放监控模块13,主要从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两个指标,监控高耗能项目的碳排放情况。
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用于“两高”项目污染物允许排放浓度和允许排放量核准、监控。
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用于接受其他模块监控到企业违法行为的信息,提示企业或环境执法人员并记录台账。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在客户端3免费注册系统登录账号,填写企业相关信息,并实名认证后方可访问服务器1,获取免费服务。
⑵在项目选址阶段S1时,登录服务器1,进入信息管理模块12中的选址符合性分析工具,在该工具界面中录入拟选址区的中心坐标或导入选址范围,点击查询后,将利用空间分析功能自动判断坐标或范围是否落入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或岸线优先保护区内以及是否超过水资源或能耗限值,并根据语义判别该项目信息是否符合该区域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的要求。
若该选址同时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或岸线优先保护区,并且满足水资源或能耗限值要求以及符合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准入要求,则判定为符合,否则判定为不符合。
当判定为符合时,生成选址符合性报告;“两高”企业可下载该报告,作为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环评审批部门的重要决策依据。
当判定为不符合时,提示企业重新选址或自动推荐选址范围。企业可利用该模块中的选址范围推荐工具,向企业推荐录入的是中心坐标或导入的选址范围周边5公里以内的符合准入的区域,企业可参考该区域,通过坐标拾取工具,获得拟选址坐标。
⑶在项目建成投产前申请排污许可证阶段S2时,企业需在排污口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并接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同时在客户端3登录系统,点击进入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逐项填报项目各类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污量信息;点击提交后,环境管理部门在服务器1端审核项目排污量是否符合排污许可量:
①若申报的排污量小于排污许可量,则判定为符合,允许管理人员核发排污许可证,企业即可投入生产;
②若申报排污量大于排污许可量,则判定为不符合,环境管理人员无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同时系统并自动向企业填报人推送提示信息,要求企业重新填报。
⑷在项目投产前未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擅自投产阶段S3时,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实时将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传入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该模块将监测数据与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进行比对;
若企业排污许可证显示为未发证状态,则判定企业为非法排污企业,同步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S5,提示执法人员该企业非法排污,执法人员收到信息后到企业现场检查执法。
⑸项目取得排污许可证后投入生产,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实时监控企业排污情况:
ⅰ针对高排放类S4-1,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将监测数据实时传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
若传入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的浓度监测数据超过浓度限值,则判定为超标排污,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并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S5;
若传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的浓度监测数据经算污染物排放量并进行逐日累加后,排放量累加逼近排污许可量,则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提示企业注意排污量,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S5,提示执法人员密切关注该企业,并记录台账;
ⅱ针对高耗能类S4-2: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将监测数据实时传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储存,并将监测浓度数据储存并传入碳排放监控模块13;
若测算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量强度分别超过碳排放限值和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则判定为超标排放,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并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推送该企业超标排放信息,进入执法阶段S5,提示执法人员对该企业检查执法,并记录台账。

Claims (5)

1.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⑴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在客户端(3)免费注册系统登录账号,填写企业相关信息,并实名认证后方可访问服务器(1),获取免费服务;
⑵在项目选址阶段时,登录所述服务器(1),进入信息管理模块(12)中的选址符合性分析工具,在该工具界面中录入拟选址区的中心坐标或导入选址范围,点击查询后,将利用空间分析功能自动判断坐标或范围是否落入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或岸线优先保护区内以及是否超过水资源或能耗限值,并根据语义判别该项目信息是否符合该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的要求;
若该选址同时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优先保护区、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或岸线优先保护区,并且满足水资源或能耗限值要求以及符合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准入要求,则判定为符合,否则判定为不符合;
当判定为符合时,生成选址符合性报告;
当判定为不符合时,提示企业重新选址或自动推荐选址范围;
⑶在项目建成投产前申请排污许可证阶段时,企业需在排污口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并接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同时在所述客户端(3)登录系统,点击进入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逐项填报项目各类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污量信息;点击提交后,环境管理部门在所述服务器(1)端审核项目排污量是否符合排污许可量:
①若申报的排污量小于排污许可量,则判定为符合,允许管理人员核发排污许可证,企业即可投入生产;
②若申报排污量大于排污许可量,则判定为不符合,并自动向企业填报人推送提示信息,要求企业重新填报;
⑷在项目投产前未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擅自投产阶段时,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实时将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传入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该模块将监测数据与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情况进行比对;
若企业排污许可证显示为未发证状态,则判定企业为非法排污企业,同步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提示执法人员该企业非法排污,执法人员收到信息后到企业现场检查执法;
⑸项目取得排污许可证后投入生产,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实时监控企业排污情况:
ⅰ针对高排放类,所述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将监测数据实时传入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
若传入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的浓度监测数据超过浓度限值,则判定为超标排污,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并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
若传入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的浓度监测数据经算污染物排放量并进行逐日累加后,排放量累加逼近排污许可量,则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提示企业注意排污量,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推送该企业相关信息,进入执法阶段,提示执法人员密切关注该企业,并记录台账;
ⅱ针对高耗能类:所述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将监测数据实时传入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储存,并将监测浓度数据储存并传入碳排放监控模块(13);
若测算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量强度分别超过碳排放限值和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则判定为超标排放,向企业推送提示信息,并同时向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推送该企业超标排放信息,进入执法阶段,提示执法人员对该企业检查执法,并记录台账。
2.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其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环境管理部门在任意有网络连接地点设置的服务器(1)、企业设在排污口的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和客户端(3);所述客户端(3)通过Web网址在线访问所述服务器(1),该服务器(1)内包括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信息管理模块(12)、碳排放监控模块(13)、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所述在线自动监测装置(2)与所述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相连,该污染物排放数据存储-传输模块(11)分别与所述碳排放监控模块(13)、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相连;所述碳排放监控模块(13)、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分别与所述监督执法管理台账模块(15)相连;所述信息管理模块(12)、所述排污许可管理模块(14)分别与所述客户端(3)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管理模块(12)由生态保护红线模块、环境质量底线模块、资源利用上线模块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模块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质量底线模块由水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大气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模块组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利用上线模块由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模块、岸线优先保护区模块、水资源或能耗限值模块组成。
CN202110811738.6A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516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1738.6A CN113516394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1738.6A CN113516394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6394A CN113516394A (zh) 2021-10-19
CN113516394B true CN113516394B (zh) 2022-09-16

Family

ID=7806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1738.6A Active CN113516394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6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2426A (zh) * 2023-11-01 2023-12-05 浙江东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城乡建筑低碳化建设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09465B1 (ko) * 2004-08-10 2006-08-08 재성 안 환경 경영 정보 시스템
KR20130044078A (ko) * 2011-10-21 2013-05-02 현대오토에버 주식회사 자동차 생산관련 에코에너지 관리시스템
US20130218687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Graphdive,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a user interest and/or characteristic by employing a personalization engine
CN103049796A (zh) * 2012-12-14 2013-04-17 新疆希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量碳减排量运营系统
CN109272243B (zh) * 2018-09-30 2021-03-23 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 碳资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359944A (zh) * 2018-10-18 2019-02-19 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排污许可的数据交换系统及方法
CN109377095B (zh) * 2018-11-26 2020-10-30 广东常备环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系统
RU2731388C1 (ru) * 2019-03-04 2020-09-02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о землеустройству" Способ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оценки природных и антропогенных экосистем алмазодобывающи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CN110070342A (zh) * 2019-04-23 2019-07-30 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排污权交易标准化服务平台
CN110991848B (zh) * 2019-11-26 2022-04-15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CN111369415A (zh) * 2019-12-27 2020-07-03 河北科技大学 基于智慧环保型的园区区块链控制系统
CN111461945A (zh) * 2020-03-31 2020-07-28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智慧化环保管理平台
CN111401781B (zh) * 2020-04-03 2023-07-25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现场执法监管信息系统及方法
CN111861196A (zh) * 2020-07-16 2020-10-30 江苏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三线一单”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辅助分析系统
CN111967067A (zh) * 2020-08-12 2020-11-20 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 一种环保数据的快速质检方法
AU2021101002A4 (en) * 2021-02-23 2021-04-29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based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 for water and soil contamination in uranium tailings pond
CN113032394B (zh) * 2021-03-06 2021-11-05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基于时空戳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台账制作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6394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7730B (zh) 一种水资源溯源管理系统
CN113516394B (zh) 一种对两高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的智能系统及方法
CN111860960A (zh) 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预测预控云智慧监理共享平台
CN108876181B (zh) 智能化的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3379485B (zh) 基于哈希算法与二次报价的需求响应竞价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1283719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环境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020755B (zh) 基于人机协同的城市管理系统
Marshal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llow-up and its benefits for industry
Song et al. Management mode construction for oper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rural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towards the information-to-intelligence strategy
CN114357473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电厂聚合与分布式调控系统及方法
CN202050444U (zh) 塔机远程身份认证系统
CN112529518A (zh) 基于日常活动水平检测和管理系统的企业数据管理方法
CN111145021A (zh) 一种智慧园区消费管理系统
CN113450083A (zh) 建设工程管理系统
CN104732339A (zh) 一种基于应急预案的燃气应急抢修处理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4219331A (zh) 工控网络安全应急指挥平台
CN102053584B (zh) 一种油气管道自控智能设备远程维护授权管理方法
CN114520734A (zh) 一种基于双向传输的网络数据安全管控方法及系统
CN111832958A (zh) 一种综合能源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系统
CN115859331B (zh) 一种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Tu et al.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line monitoring data
CN117240766B (zh) 一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自动分级评选方法及系统
CN115392806B (zh) 污泥处置监管系统及污泥处置监管方法
CN117314232B (zh) 绿色低碳供应商评价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5545804B (zh) 基于区块链的现场服务管理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