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3805B -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3805B
CN113513805B CN202110829394.1A CN202110829394A CN113513805B CN 113513805 B CN113513805 B CN 113513805B CN 202110829394 A CN202110829394 A CN 202110829394A CN 113513805 B CN113513805 B CN 113513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pressure
sub
outle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93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3805A (zh
Inventor
唐冠恒
林伟源
肖森奕
廖澄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WONDERFUL ELECTRONIC THERMAL-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WONDERFUL ELECTRONIC THERMAL-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WONDERFUL ELECTRONIC THERMAL-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WONDERFUL ELECTRONIC THERMAL-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93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3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3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3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3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3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9Monitoring filter perform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基于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的空气处理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所述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过滤模块是否存在堵塞的信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旨在有效识别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以确保空气处理设备使用时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空气处理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的需求越来越高,通常会利用空气处理设备来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调节。其中,空气处理设备中一般会在风道内设有过滤模块,以对进入风道内的室内外空气进行过滤。
在空气处理设备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长越来越长,污染物会在过滤模块中积聚,导致过滤模块堵塞,然而目前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无法有效检测,导致空气处理设备使用时难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空气处理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实现有效识别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以确保空气处理设备使用时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室内出风口、循环风进口以及新风进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循环风风道连通所述循环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所述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过滤模块是否存在堵塞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所述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的步骤包括:检测目标进风口的进风气压和室内出风口的出风气压;根据所述进风气压和所述出风气压确定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其中,所述目标进风口为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中设有过滤模块的风道的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进风气压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第一气压值和第二气压值,所述出风气压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第三气压值和第四气压值,所述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进风气压和目标出风口的出风气压的步骤包括:
控制第一目标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并检测所述第一气压值和所述第三气压值;所述第一目标风机为所述过滤模块所在风道内的风机;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并检测所述第二气压值和所述第四气压值;所述第一转速和所述第二转速为不同的转速。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根据所述进风气压和所述出风气压确定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气压值和所述第三气压值确定所述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气压值和所述第四气压值确定所述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室内排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连通所述室内排风口和所述室外排风口的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排风风机,所述第一转速与所述第二转速根据所述排风风机的当前转速确定。
可选地,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第一子过滤模块,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为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共用的模块,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端,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新风风机,所述循环风风道内设有循环风机,所述检测目标进风口的进风气压和目标出风口的出风气压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一关闭,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另一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气压数据;
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均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三气压数据以及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四气压数据;所述进风气压包括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第三气压数据,所述出风气压包括所述第二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
可选地,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根据所述进风气压和所述出风气压确定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第二气压数据确定所述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确定所述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
可选地,所述过滤模块还包括第二子过滤模块,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设于所述新风风道或所述循环风风道靠近对应的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目标进风口包括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循环风进口,所述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一关闭,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另一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气压数据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关闭,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开启,检测所述新风进口的第一入口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一出口气压;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开启,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关闭,检测所述循环风进口的第二入口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出口气压;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包括第一入口气压和第二入口气压,所述第二气压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出口气压和所述第二出口气压。
可选地,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对应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对应的第二状态信息,所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信息;根据目标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所述目标子气压变化参数为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中未设有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的风道内风机关闭时检测的气压变化参数;
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入口气压和所述第一出口气压确定,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二入口气压和所述第二出口气压确定,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确定。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小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
可选地,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至少两个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的步骤包括:当每个所述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所述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小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的步骤包括:当任一所述子气压变化参数小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室内出风口、循环风进口以及新风进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循环风风道连通所述循环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进口以及所述循环风进口设有检测头;控制装置,所述检测头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基于在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的空气处理设备,基于在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的空气处理设备,该方法基于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来确定过滤模块是否堵塞的信息,由于过滤模块堵塞与未堵塞时对风道内流经空气的气流阻力影响不同,则会造成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气压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基于此,通过风道内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可准确识别过滤模块是否堵塞,从而实现有效识别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以确保空气处理设备使用时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检测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检测头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检测头实施例的一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检测头实施例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气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气处理设备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C-C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6中D-D处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空气处理设备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空气处理设备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空气处理设备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基于在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的空气处理设备,该方法获取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所述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过滤模块是否存在堵塞的信息。
由于现有技术中,在空气处理设备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长越来越长,污染物会在过滤模块中积聚,导致过滤模块堵塞,然而目前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无法有效检测,导致空气处理设备使用时难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本发明提供上述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有效识别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以确保空气处理设备使用时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检测头1000,应用于空气处理设备2000中,如安装在风道内或者风口处,能够检测空气处理设备内部不同位置的气压,以得出空气处理设备内部风道或者风口处的气压情况,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气压情况监测空气处理设备的内部构件的工作状况,如可根据过滤模块两侧的气压情况得出是否尘满,如可根据热交换器两侧的气压情况得出是否结霜造成冰堵,如可根据送风管前端与送风管的末端之间的气压情况得出风管的压力损失情况等等,使得空气处理设备能够根据工作情况作出相应的控制处理,以保证空气处理设备的性能。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提出的检测头1000的具体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可不做限制。下面以检测头1000安装在风道内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检测头1000包括安装罩100、PCB板200以及多个传感器300。
安装罩100凸出设于风道的基面,所述安装罩100设有过风孔101;PCB板200设于所述安装罩100内,所述PCB板200通过信号线210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多个传感器300设于所述PCB板200,并与所述PCB板200电连接,多个所述传感器300中的至少一个为气压传感器。
安装罩100起到安装固定PCB板200的作用,多个传感器300安装在PCB板200上,通过将安装罩100安装在风道基面,实现了将多个传感器300安装于风道内的目的,同时在安装罩100设置过风孔101,使得风道内的气流能够通过过风孔101与传感器300接触,从而实现对风道内气流的气压检测功能,由于安装罩100凸出设于风道的基面,则安装罩100相对于风道的基面朝向风道的中间延伸,使得流经安装罩100的气流不会受到风道的基面影响,从而达到了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装罩100与风道的基面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卡扣固定、螺纹固定、粘接固定或者磁接固定等。安装罩100安装在风道基面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空气处理设备内部结构布局而定,如可以设置在风道的下基面、侧基面或者上基面等。可选地,为了保证安装罩100结构的可靠性,安装罩100可采用强度较高的钢铜材料等。
PCB板200起到用于安装多个传感器300的作用,同时能够将多个传感器300检测到的数据通过信号线210传输到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模块处,以使得空气处理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风道内气压情况,并能够根据监测到的结果做相应的控制处理。可选地,多个传感器300可包括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者湿度传感器,以监测风道内气流的压力、温度或者湿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多个传感器300可以为多个单独的传感器结构分别安装在PCB板200上,也可以是多个传感芯片集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安装在PCB板200上。
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检测头1000在空气处理设备2000内的的安装位置可根据监测需求而不同,如当需要监测空气处理设备2000中的过滤模块的尘堵情况时,可在过滤模块的上游风道和下游风道内均设置检测头1000,通过检测过滤模块两侧的气压,利用两侧的气压差或者气压差变化率等情况,实现对过滤模块的尘堵情况的监控,从而能够及时更换或者清洁尘满的过滤模块,减小风阻,低风量的损失。如当在寒冷的冬季时,空气处理设备2000在制热过程中,冷凝器可能会结霜,造成换热效率差的同时也会增大风阻,基于此,可在冷凝器的两侧均设置检测头1000,利用两侧的气压差或者气压差变化率等情况,实现对冷凝器两侧的结霜情况监控,从而能够及时采用化霜操作而消除冰堵造成的风力损失,同时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如当风道路径较长或者风道结构弯折时,也可以在风道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检测头1000以检测两端的气压,利用两端的气压差或者压差变化率等情况,实现对风道内压力损失情况的监控,以能够及时对风道结构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降低风力损失,提高空气处理设备的性能。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气处理设备2000中设置检测头1000,该检测头1000包括凸设在风道基面的安装罩100、设置在安装罩100内的PCB板200以及设置在PCB板200上的多个传感器300,多个传感器300中至少有一个为气压传感器,安装罩100设有过风孔101,以使得风道内的气流能够顺利进入到安装罩100内与PCB板200上的多个传感器300接触,实现对风道内气压的检测功能。同时,该PCB板200通过信号线210与空气处理设备2000的控制模块电连接,以能够将传感器300检测到的数据顺利传输到控制模块处,进而使得空气处理设备2000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控制处理,以使得空气处理设备200的性能更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参照图1至图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罩100具有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安装于风道基面,另一端朝向风道基面的法向延伸。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所述PCB板200设置所述气压传感器的一侧朝向所述过风孔101设置。
可以理解的,在前述实施例中过风孔101可设置在安装罩100的迎风侧和/或背风侧的基础上,将PCB板200设置气压传感器的一侧朝向过风孔101设置,则PCB板200的气压检测点迎风和/或背风设置,当气压检测点迎风设置时,气流能够直接吹向气压检测点,以能够及时检测到气流的压力情况,提高了检测效率。当气压检测点背风设置时,气流不直接吹向气压检测点,此时气压检测点周围的气流平稳,能够更好地检测静压情况。当然,也可以是在PCB板200的迎风侧和背风侧均设置气压传感器,以同时检测气体的流动冲击和风道内静压情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风道的基面上设有安装孔540a;所述安装罩100包括用于装设所述PCB板200的罩设部110、连接所述罩设部110的螺接部120以及与所述螺接部120配合的螺母130,所述螺接部120穿设所述安装孔540a,并通过所述螺母130紧固,所述罩设部110设有所述过风孔10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罩设部110呈筒状格栅结构。
本实施例中,罩设部110设置为筒状格栅结构,使得风道内气流能够通过周缘的多个格栅孔同时进入到罩设部110的内部,利用格栅对气流的梳理作用,使得进入到罩设部110内部的气流更加均匀,从而保证了与传感器300接触的气流的稳定性,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此外,格栅结构还能够起到对罩设部110内部PCB板200的保护防尘作用。可以理解的,此时的格栅孔为前述实施例中的过风孔101。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所述检测头10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罩设部110内的网格筒400,所述网格筒400围设在所述PCB板200的外周;其中,所述网格筒400的网孔401尺寸小于所述罩设部110的格栅孔尺寸。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罩设部110与PCB板200之间设置网格筒400,且网格筒400的网孔尺寸小于格栅孔的尺寸,起到进一步保护功能,避免手指或细的结构接触到PCB板200的带点件,同时也能够过滤灰尘毛发等。
此外,网格筒400能够进一步将气流梳理成小的流动,过滤外部气流的波动,减少传感器300受到外部流动的影响,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再者,网格筒400的多孔设计,增多了从外部流向检测点的通路数量,以确保传感器300的正常检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网格筒400可为较软的塑料件,塑料件的导热性能较差,能够吸附灰尘杂质的同时,避免产生凝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格筒400的网格框架与所述罩设部110的格栅框架交错设置,进一步增强了阻挡灰尘杂质的能力,同时能够进一步梳理气流,使得气流能够均匀进入到网格筒400的内部,增强传感器300检测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参照图1至图4,PCB板200的信号线210从安装罩100引出的方式可根据实际检测头1000的安装位置而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接部120呈筒体结构,并与所述罩设部110的内腔连通,所述PCB板200的信号线210能够从所述螺接部120的端部引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1,螺接部120与罩设部110连通,使得PCB板200的信号线210能够直接从螺接部120的端部轴向伸出,使得信号线210的走线方向与罩设部110与螺接部120的延伸方向一致,保证了线体的稳定性。无需额外设置走线结构,充分利用了结构空间,使得结构布局更加紧凑。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网格筒400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PCB板200的信号线210穿过的过孔402。本实施例中,PCB板200的信号线210从安装罩100的侧部伸出,此种方式可适用于螺接部120无法出线的场景。如当安装罩100设置在风道基面的下表面时,安装罩100自风道基面朝垂直向下的方向延伸设置,在此方式下,安装罩100的螺接部120从下向上穿设安装孔540a,螺母130设置在风道基面的上方,避免了风道基面上方冷凝水顺着信号线210从螺接部120端部进入到罩设部110内接触PCB板200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基于此,检测头1000还可在螺接部120的端部设置堵头,以将螺接部120的端部密封,防止进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不设置堵头,而直接将螺接部120设置为实体螺杆的结构。
为了便于PCB板200的安装,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罩设部110背离所述螺接部120的一端设有供所述PCB板200插入的开口111;
所述安装罩100还包括密封盖140,所述密封盖140密封安装于所述开口11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罩设部110的端部设有开口111,使得PCB板200能够顺利从开口111插入到罩设部110内,在PCB板200插入到罩设部100之后,通过密封盖140将开口111密封,以实现PCB板200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便于将PCB板200从罩设部110中取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210从所述PCB板200的端部引出,所述信号线210与所述PCB板200连接处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于所述罩设部110的开口111处。可以理解的,弯折部形成了手提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取放。
可选地,所述罩设部110靠近所述开口111处设有多个卡槽112,多个卡槽112围绕所述罩设部110的周侧间隔设置;
所述密封盖140呈圆盘结构,所述密封盖140的周侧间隔设有多个卡凸,一个所述卡凸对应卡设于一个所述卡槽112。
本实施例中,通过卡凸与卡槽112的卡合,实现密封盖140与罩设部110的稳定安装,以将开口111密封,达到保护PCB板200以及传感器300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设备2000,参照图5至图10,该空气处理设备2000包括壳体500和检测头1000,该检测头10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气处理设备2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壳体500设有循环风进口502、室内出风口503、新风进口501,壳体500内设有连通循环风进口502与室内出风口503的循环风风道520以及连通新风进口501与室内出风口503的新风风道510。新风风道510内设有新风风机。循环风风道520内设有循环风机。新风风道510与循环风风道520相独立。所述新风风道510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520设有过滤模块,所述室内出风口503、所述新风进口501以及所述循环风进口502均设有检测头1000。
所述壳体500在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503的位置设有第一过滤模块700,所述室内出风口503处设有一检测头1000,所述循环风风道520和所述新风风道51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检测头1000,具体的,循环风风道520中的检测头设于循环风进口502,新风风道510中的检测头设于新风进口501。第一过滤模块700具体为循环风风道520和新风风道510共用的过滤模块。
可以理解的,循环风机开启时,循环风风道520内的气流从与室内连通的循环风进口502进入,从室内出风口503吹出至室内,实现室内气流的循环调节功能;新风风机开启时,新风风道510内的气流从与室外连通的新风进口501进入,从室内出风口503吹出至室内,实现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功能。壳体500在靠近室内出风口503的位置设置第一过滤模块700,能够对从循环风风道520和/或新风风道510流至室内出风口503的气流过滤净化之后再吹进室内,保证了室内送风的质量。为了能够及时监控第一过滤模块700的尘堵情况,在室内出风口503处设置检测头1000,同时在循环风风道520和/或新风风道510中设置检测头1000,使得第一过滤模块700的上游位置和下游位置均设有能够检测气压的检测头1000,根据第一过滤模块700两侧的气压差或者压差变化率等数据,能够得出第一过滤模块700的尘堵情况,从而达到监控第一过滤模块700尘堵情况或者剩余使用时长等的目的,以能够及时进行后续更换或清洁等的操作,保证出风风力,降低风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检测头1000在室内出风口503处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安装在室内出风口503的顶壁、侧壁或者底壁等。安装罩100凸出设于室内出风口503的一壁面上,为了保证检测的可靠性,安装罩100自室内出风口503的壁面朝垂直于气流的方向延伸,使得气流与安装罩100内的传感器300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可选地,空气处理设备2000在应用过程中,其对室内的送风可以是从室内出风口503直接进入到室内,也可以是通过连接风管的形式,将出风气流输送到室内不同区域内。当采用连接风管的形式时,可以在室内出风口503处设置检测头1000,也可在风管末端处或者在与风管末端连通的空间内设置检测头1000,即相当于在风管的首端与末端均设置检测头1000,实现对风管两端的气压检测,从而得到风管的压力损失,以便进行后续对风管的清洁维护或者风管结构改进等操作。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相互独立的新风风道510与循环风风道520之间设有通风口01,通风口01可设有旁通阀,以用于连通或阻隔新风风道510与循环风风道520。新风进口501设有新风阀,以用于打开或关闭新风进口。其中,旁通阀、新风阀和新风风机均开启时,室内空气和室外新风均进入新风风道510内与排风风道530换热;旁通阀关闭、新风阀和新风风机均开启时,只有室外新风进入到新风风道510内与排风风道530换热;旁通阀开启、新风阀关闭且新风风机开启时,只有室内空气进入到新风风道510内与排风风道530换热。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10,所述空气处理设备2000还包括排风风道530和全热交换器600,所述新风风道510与所述排风风道530交叉穿设于所述全热交换器600;
所述新风风道510在所述全热交换器600的进风侧与出风侧均设有一所述检测头1000;
和/或,所述排风风道530在所述全热交换器600的进风侧与出风侧均设有一所述检测头1000。检测头1000用于检测所述排风风道530的气压数据,以获得所述排风风道530的进风侧与出风侧对应的气压变化参数
可以理解的,壳体500内还设有排风风道530以及与排风风道530连通的室内排风口504和室外排风口505,排风风道530与新风风道510通过全热交换器600换热连接,以使得引入的新风能够与排出的空气换热,提高热能利用率。排风风道530内设有排风风机,排风风机开启时室内空气可经过排风风道530排出室外。基于此,可在新风风道510内位于全热交换器600的进风侧和出风侧均设置检测头1000,以对全热交换器600在新风风道510内的进风出风两侧的气压检测,以实现对全热交换器600对新风的风阻监控。也可在排风风道530内位于全热交换器600的进风侧与出风侧均设置检测头1000,以对全热交换器600在排风风道530内的进风出风两侧的气压检测,以实现对全热交换器600对排风的风阻监控。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冬季制热模式下,室外冷风经过全热交换器600进入到室内环境中,由于室外温度较低,可能造成全热交换器600内结霜或者结冰,造成较大的进风风阻并影响换热效果,基于此,可通过新风风道510位于全热交换器600进风侧和出风侧的检测头1000检测两侧的气压情况,利用两侧的气压差或者气压差变化率等的监测,实现对全热交换器600内结霜或者结冰情况的监控,从而能够及时采取后续化霜或化冰的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在冬季制热模式下时,室外冷风经过全热交换器600时与排风风道530内的气流发生热交换,当室外冷风温度较低时,也可能会造成全热交换器600排风的通道内结霜或者结冰,造成较大的排风风阻,基于此,可通过排风风道530位于全热交换器600进风侧和出风侧的检测头1000检测两侧的气压情况,利用两侧的气压差或者气压差变化率等的监测,实现对全热交换器600内结霜或者结冰情况的监控,从而能够及时采取后续化霜或化冰的控制。
为了使得检测头1000的检测效果更好,参照图5至图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全热交换器600的一侧,所述新风风道510的进风腔设于所述排风风道530的出风腔的上方,并通过第一隔板541分隔;
所述新风风道510内的检测头1000的所述安装罩100自所述第一隔板541向上延伸设置,所述排风风道530内的检测头1000的所述安装罩100自所述第一隔板541向下延伸设置。
在前述实施例中新风风道510与排风风道530交叉穿设于全热交换器600设置,全热交换器600可设置为进风面位于上方,出风面位于下方,此时,位于全热交换器600同一侧的新风风道510进风腔设置在排风风道530的出风腔的上方,并通过第一隔板541分隔,可以理解的,第一隔板541相当于新风风道510进风腔的风道下基面和排风风道530的出风腔的风道上基面,分别在第一隔板541的上下两侧安装检测头1000,以实现对新风风道510进风腔的气压检测功能和对排风风道530出风腔的气压检测功能。
可选地,第一隔板541上间隔设有两个安装孔540a,将检测新风风道510进风腔的检测头1000和检测排风风道530出风腔的检测头1000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孔540a内。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新风风道510进风腔的检测头1000的安装方式为安装罩100的螺接部120自上而下穿设安装孔540a并通过螺母130紧固,罩设部110自第一隔板54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以使得罩设部110内的PCB板200能够伸入到新风风道510进风腔靠近中部的位置,消除风腔壁面结构形状对气流的影响,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在此安装方式下,螺接部120自第一隔板541向下延伸设置,PCB板200的信号线210从筒状的螺接部120的下端部引出,避免了冷凝水从信号线210或者螺接部120的端部进入到罩设部110内影响PCB板200的情况发生,保证了PCB板200以及传感器300的正常使用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排风风道530出风腔的检测头1000的安装方式为安装罩100的螺接部120自下而上穿设安装孔540a并通过螺母130紧固,罩设部110自第一隔板54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以使得罩设部110内的PCB板200能够伸入到排风风道530进风腔靠近中部的位置,消除风腔壁面结构形状对气流的影响,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在此安装方式下,螺接部120自第一隔板541向上延伸设置,为了防止新风风道510进风腔内的冷凝水从螺接部120的端部进入,则可将螺接部120的端部封堵,如设置密封堵头或者在成型时便设置为实体螺杆结构,此时,PCB板200的信号线210可从罩设部110的侧部引出,保证PCB板200以及传感器300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10,在所述全热交换器600的另一侧,所述新风风道510的送风腔设于所述排风风道530的进风腔的下方,并通过第二隔板542分隔;
所述新风风道510内的检测头1000的所述安装罩100自所述第二隔板542向下延伸设置,所述排风风道530内的检测头1000的所述安装罩100自所述第二隔板542向上延伸设置。
可以理解的,位于全热交换器600同一侧的新风风道510送风腔设置在排风风道530的进风腔的下方,并通过第二隔板542分隔,可以理解的,第二隔板542相当于新风风道510送风腔的风道上基面和排风风道530的进风腔的风道下基面,分别在第二隔板542的上下两侧安装检测头1000,以实现对新风风道510送风腔的气压检测功能和对排风风道530进风腔的气压检测功能。
可选地,第二隔板542上间隔设有两个安装孔540a,将检测新风风道510送风腔的检测头1000和检测排风风道530进风腔的检测头1000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孔540a内。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排风风道530进风腔的检测头1000的安装方式为安装罩100的螺接部120自上而下穿设安装孔540a并通过螺母130紧固,罩设部110自第二隔板54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以使得罩设部110内的PCB板200能够伸入到排风风道530进风腔靠近中部的位置,消除风腔壁面结构形状对气流的影响,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在此安装方式下,螺接部120自第二隔板542向下延伸设置,PCB板200的信号线210从筒状的螺接部120的下端部引出,避免了冷凝水从信号线210或者螺接部120的端部进入到罩设部110内影响PCB板200的情况发生,保证了PCB板200以及传感器300的正常使用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新风风道510送风腔的检测头1000的安装方式为安装罩100的螺接部120自下而上穿设安装孔540a并通过螺母130紧固,罩设部110自第二隔板542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以使得罩设部110内的PCB板200能够伸入到新风风道510送风腔靠近中部的位置,消除风腔壁面结构形状对气流的影响,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在此安装方式下,螺接部120自第二隔板542向上延伸设置,为了防止第二隔板542上方的冷凝水从螺接部120的端部进入,则可将螺接部120的端部封堵,如设置密封堵头或者在成型时便设置为实体螺杆结构,此时,PCB板200的信号线210可从罩设部110的侧部引出,保证PCB板200以及传感器300的正常使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10,所述壳体500在靠近所述新风进口501的位置设有第二过滤模块800,所述新风进口501处设有所述检测头1000。
壳体500在靠近新风进口501的位置设置第二过滤模块800,能够对从室外进入到新风风道510内的气流进行过滤净化,以保证室外新风引入的质量。在前述实施例中全热交换器600的新风风道510进风腔内设有检测头1000,通过在新风进口501处设置检测头1000,使得第二过滤模块800的上游位置和下游位置均设有能够检测气压的检测头1000,根据第二过滤模块800两侧的气压差或者压差变化率等数据,能够得出第二过滤模块800的尘堵情况,从而达到监控第二过滤模块800尘堵情况或者剩余使用时长等的目的,以能够及时进行后续更换或清洁等的操作,降低新风风阻,保证新风引入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检测头1000在新风进口501处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安装在新风进口501的顶壁、侧壁或者底壁等。安装罩100凸出设于新风进口501的一壁面上,为了保证检测的可靠性,安装罩100自新风进口501的壁面朝垂直于气流的方向延伸,使得气流与安装罩100内的传感器300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进一步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500在靠近所述循环风进口502的位置设有第三过滤模块,所述循环风进口502处设有所述检测头1000。
壳体500在靠近循环风进口502的位置设置第三过滤模块,能够对从室内进入到循环风风道520内的气流进行过滤净化,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通过在循环风进口502处设置检测头1000,使得第三过滤模块的上游位置和下游位置均设有能够检测气压的检测头1000,根据第三过滤模块两侧的气压差或者压差变化率等数据,能够得出第三过滤模块的尘堵情况,从而达到监控第三过滤模块尘堵情况或者剩余使用时长等的目的,以能够及时进行后续更换或清洁等的操作,降低新风风阻,保证新风引入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检测头1000在循环风进口502处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安装在循环风进口502的顶壁、侧壁或者底壁等。安装罩100凸出设于循环风进口502的一壁面上,为了保证检测的可靠性,安装罩100自循环风进口502的壁面朝垂直于气流的方向延伸,使得气流与安装罩100内的传感器300充分接触,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新风风道510内设有加热装置,如PTC电加热装置、红外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或者电阻加热装置等。可以理解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对送风气流的加热处理,可提高经由新风风机引进的新风气流进入到后续全热交换器500内的气流温度,以避免全热交换器500结霜或实现对排风风道530化霜。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气处理设备2000,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室内排风量过大造成室内负压而影响如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等电器的使用效果的问题,通过向室内补风的方式,提高室内外气压的平衡性,保证抽油烟机或排气扇的工作效果,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需要说明的是,该空气处理设备可以适用于任何需要平衡室内外气压的区域,如厨房、卫生间、卧室或者客厅等等,下面以厨房为例进行说明。尤其是应用于保温隔热性能和较高气密性的超低能耗建筑。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排风风机、新风风机、循环风机、新风阀、旁通阀、检测头1000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可用于控制上述部件的运行或获取上述部件的运行参数。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2等。存储器10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2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2中可以包括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程序。在控制装置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相关步骤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空气处理设备。
参照图11,提出本申请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室内出风口、循环风进口以及新风进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循环风风道连通所述循环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所述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
气压变化参数具体为表征进入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的空气经过过滤模块前后气压变化特征的参数。气压变化参数具体可包括气压变化幅度、气压变化率和/或气压变化曲线等。
具体的,新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时,可获取新风风道内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时,可获取循环风风道内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均设有过滤模块时,可分别获取新风风道内和循环风风道内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若过滤模块为两个风道共用的模块时,可获取新风风道内和循环风风道中至少一个风道内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气压变化参数具体可根据设于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确定。具体的,过滤模块设于新风风道内时,可获取设于新风风道进风侧的第一检测头检测的第一气压数据,获取设于新风风道出风侧的第二检测头检测的第二气压数据,根据第一气压数据和第二气压数据确定这里的气压变化参数。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压变化参数还可以结合空气处理设备外部(如室内环境)的气压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与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确定,等等。
气压变化参数可为一个或包含多于一个不同时刻检测的子气压变化参数。其中,气压变化参数为一个时,过滤模块所在风道内的风机开启,过滤模块所在风道以外的风道内的风机可开启或关闭。若气压变化参数包括多于一个不同时刻的子气压变化参数时,至少一个子气压变化参数在过滤模块所在风道内的风机开启时检测。
在气压变化参数检测的过程中排风风道内的排风风机可开启或关闭。排风风机开启时,室内空气经过排风风道排出室外;排风风机关闭时,室内空气则不过经过排风风道排出室外。
步骤S20,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过滤模块是否存在堵塞的信息。
不同的气压变化参数对应不同的状态信息。气压变化参数与状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预先设置,基于预先设置的对应关系可确定当前气压变化参数所对应的过滤模块当前的状态信息。具体的,可预先确定过滤模块堵塞时气压变化参数所需达到的目标参数范围,将当前气压变化参数与目标参数范围进行比较,当前气压变化参数位于第一目标参数范围内时,可确定过滤模块堵塞;否则,可确定过滤模块未堵塞。
具体的,新风风道内的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可根据新风风道对应的气压变化参数确定;循环风风道内的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可根据循环风风道对应的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所共用的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可根据新风风道对应的气压变化参数和/或循环风风道对应的气压变化参数确定。
进一步的,在确定状态信息之后,可基于状态信息输出相应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空气处理设备的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便于用户及时更换过滤模块或报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状态信息为过滤模块存在堵塞时,可控制空气处理设备执行自清洁操作,以对过滤模块进行清洗,及时解决过滤模块的堵塞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中,若过滤模块包括多于一个子过滤模块,则可按照每个子过滤模块对应的子气压变化参数来确定表征其是否堵塞的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基于在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的空气处理设备,该方法基于新风风道和/或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来确定过滤模块是否堵塞的信息,由于过滤模块堵塞与未堵塞时对风道内流经空气的气流阻力影响不同,则会造成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气压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基于此,通过风道内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可准确识别过滤模块是否堵塞,从而实现有效识别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以确保空气处理设备使用时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
步骤S22,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小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
这里的设定气压变化阈值具体为预先设置空气处理设备中的过滤模块存在堵塞时气压变化参数所需达到的最小临界值。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过滤模块堵塞时会增大其所安装风道内流经的气流阻力,导致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较大,过滤模块未有堵塞时其安装风道内流经的气流阻力较小,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较小,基于此,通过气压变化参数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的大小比较结果确定过滤模块是否存在堵塞,可实现对过滤模块是否堵塞实现准确识别。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确定的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的准确性,可在不同时刻检测得到的新风风道和/或排风风道内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气压变化的特征参数作为子气压变化参数,获得至少两个子气压变化参数。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时刻相邻的两个子气压变化参数检测的间隔时长小于设定时长。基于此,上述的气压变化参数可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至少两个子气压变化参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准确性和检测效率的有效兼顾,子气压变化参数的数量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子气压变化参数的数量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有更多,如3个、4个、5个等。
基于此,步骤S21可包括:当每个所述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步骤S22可包括:当任一所述子气压变化参数小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基于此,通过获取多于一个子气压变化参数,在所有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才确定过滤模块存在堵塞,否则确定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从而避免基于某一时刻气压变化参数识别堵塞信息所存在的偶然误差,有效提高所确定的过滤模块的堵塞信息的准确性。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多于一个子气压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检测时段内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空气的气压变化的特征参数(例如均值、最小值等),将此特征参数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过滤模块是否存在堵塞。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2,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检测目标进风口的进风气压和室内出风口的出风气压;其中,所述目标进风口为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中设有过滤模块的风道的进风口。
新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时,目标进风口包括新风进口,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时,目标进风口包括循环风进口,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设有共用的过滤模块时,目标进风口包括新风进口和/或循环风进口,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设有分别设有独立的过滤模块时,目标进风口包括新风进口和循环风进口。
具体的,在目标进风口所连通的风道内的风机开启时,可读取设于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检测头检测到的气压数据作为这里的进风气压,同时读取设于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检测头检测到的气压数据作为这里的出风气压。其中,目标进风口所包括的风口多于一个时,进风气压包含了每个风口的检测头所检测的气压数据。
进一步的,可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时刻读取设于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检测头检测到的气压数据作为这里的进风气压,同时读取设于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检测头检测到的气压数据作为这里的出风气压,基于此,进风气压包含至少两个不同时刻检测的子进风气压,出风气压包含至少两个不同时刻检测的子出风气压。
步骤S12,根据所述进风气压和所述出风气压确定所述气压变化参数。
具体的,可根据进风气压与出风气压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差值、比值等)确定这里的气压变化参数。其中,在进风气压和出风气压分别包含多于一个不同时刻检测的气压数据时,结合不同气压数据检测的时间间隔和进风气压与出风气压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这里的气压变化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设有过滤模块的风道的进风气压和出风气压确定的气压变化参数来表征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从而对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实现准确识别。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气压变化参数包括气压变化幅度。基于此,上述步骤S10中获取气压变化参数的过程具体如下: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气压;确定所述第一气压与所述第二气压的压差作为所述气压变化幅度。具体的,在需要获取气压变化参数时,读取设于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检测头检测到的气压数据作为第一气压,同时读取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检测头检测到的气压数据作为第二气压,将第一气压与第二气压的压差作为气压变化幅度。在本实施例中,气压变化幅度为第一气压与第二气压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压变化幅度还可直接为第一气压与第二气压之间的差值。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气压变化参数包括气压变化率。基于此,上述步骤S10中获取气压变化参数的过程具体如下: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三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四气压;间隔目标时长,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五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六气压;确定第一压差与第二压差的偏差量;所述第一压差为所述第三气压与所述第四气压的压差,所述第二压差为所述第五气压和所述第六气压的压差;根据所述偏差量与所述目标时长确定所述气压变化率。气压变化率表征的是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空气单位时间内存在气压差。目标时长可为预先设置的默认参数,也可根据目标进风口所在风道内风机当前转速确定的参数。具体的,在第一时刻可读取室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检测头检测的数据作为第三气压P3、读取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检测头检测的数据作为第四气压P4;间隔目标时长到达第二时刻时,在第二时刻可读取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检测头检测的数据作为第五气压P5、读取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检测头检测的数据作为第六气压P6。第一压差ΔP1=│P3-P4│,第二压差ΔP2=│P5-P6│,则偏差量=│ΔP1-ΔP2│,定义目标时长为T,则气压变化率=│ΔP1-ΔP2│/T。
其中,若气压变化参数包括多于一个子气压变化参数,每个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可按照其对应时刻检测的气压数据并利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的任一种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过滤模块堵塞时,通过其气流的阻力会增大,阻力增大导致气体能量的损失会使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流气压存在的压差增大,基于此,通过气压变化幅度或气压变化率作为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体气压变化的表征参数,可实现基于气压变化幅度或气压变化率实现对过滤模块是否堵塞的准确识别,确保空气处理设备使用时可有效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实施例,提出本申请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气压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第一气压值和第二气压值,所述出风气压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第三气压值和第四气压值,第气压值和第二气压值为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检测头在不同时刻检测到的气压数据,第三气压值和第四气压值为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检测头在不同时刻检测到的气压数据。基于此参照图13,所述步骤S11包括:
步骤S111,控制第一目标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并检测所述第一气压值和所述第三气压值;所述第一目标风机为所述过滤模块所在风道内的风机;;
具体的,新风风道内设有过滤模块时,新风风机为第一目标风机;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时,循环风机为第一目标风机;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设有共用的过滤模块时,第一目标风机可包括循环风机和/或新风风机,也就是两个风机可同时开启,或开启其中一个。
步骤S112,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并检测所述第二气压值和所述第四气压值;
所述第一转速和所述第二转速为不同的转速。具体的,第一转速可大于第二转速;或者,第二转速可大于第一转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速小于第二转速,转速从小变大时检测相应的气压数据,有利于避免转速从大变小时气流残余的扰动作用对气压检测结果的影响。
这里的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可为预先设置的默认转速值,也可为基于空气处理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确定的转速值。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室内排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连通所述室内排风口和所述室外排风口的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排风风机,所述第一转速与所述第二转速根据所述排风风机的当前转速确定。排风风机的转速越小则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可越大。具体的,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的转速偏差可为固定数值,可基于排风风机转速确定最小转速值作为第一转速,基于固定偏差和第一转速确定第二转速。或者,第一转速与第二转速之间的转速比可为预先设置的固定比例,可基于排风风机转速确定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的转速和预设的固定比例来确定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这里,由于排风风机的转速不同,则室内出风口出风的阻力不同,例如,排风风机的额转速越大,则室内出风口出风的阻力越小,因此结合排风风机的转速来确定用于检测过滤模块的脏堵情况的第一转速和第二转速,有利于提高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识别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转速下空气流经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特性不同,第一目标风机在不同转速运行的过程中分别检测目标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的气压值,基于所检测到的气压值来确定气压变化参数,有利于保证基于气压变化参数所表征的堵塞情况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
基于步骤S111和步骤S112,所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参照图13,步骤S12包括:步骤S121,根据所述第一气压值和所述第三气压值确定所述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二气压值和所述第四气压值确定所述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这里的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的确定过程具体按照上述步骤S11和步骤S12提及的气压变化参数的确定过程的实现方式,在此不作赘述。基于此,结合上述步骤S21和步骤S22,在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状态信息为过滤模块存在堵塞;在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或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小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状态信息为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这里,通过不同时刻采用不同转速检测气压值确定的子气压变化参数来识别过滤模块的堵塞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识别得到的过滤模块的堵塞状态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第一子过滤模块,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为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共用的模块,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端,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新风风机,所述循环风风道内设有循环风机,参照图14,所述步骤S11包括:
步骤S113,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一关闭,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另一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气压数据;
具体的,可定义控制循环风机开启、而新风风机关闭为第一出风模式,第一出风模式下循环风风道与新风风道之间的通道口关闭,循环风机驱动室内空气进入循环风风道并经过第一子过滤模块过滤后送入室内;定义控制循环风机关闭,而新风风机开启为第二出风模式,第二出风模式下循环风风道与新风风道之间的通道口关闭,新风风机驱动室外新风进入新风风道内并经过第一子过滤模过滤后送入室内。
控制空气处理设备以第一出风模式运行,读取循环风进口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作为这里的第一气压数据,同时读取室内出风口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作为这里的第二气压数据。
另外,还可控制空气处理设备以第二出风模式运行,读取新风进口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作为这里的第一气压数据,同时读取室内出风口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作为这里的第二气压数据。
此外,还可控制空气处理设备先以第一出风模式运行后以第二出风模式运行,或,控制空气处理设备先以第二出风模式运行后以第一出风模式运行,在第一出风模式下读取循环风进口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以及室内出风口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在第二出风模式下读取新风进口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以及室内出风口的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将所得到的循环风进口的气压数据和新风进口的气压数据作为第一气压数据,将所得到的室内出风口的两个气压数据作为第二气压数据。
在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下,可控制风机以不同的转速运行,并在不同转速下读取对应的进风口检测头检测的数据得到上述的第一气压数据,并在不同转速下读取室内出风口检测头检测的数据得到上述的第二气压数据,具体可按照上述的步骤S111至步骤S112的过程检测。基于此,第一气压数据和第二气压数据分别包括一个出风模式下风机以不同转速下运行时检测到的气压数据。
步骤S114,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均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三气压数据以及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四气压数据;所述进风气压包括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第三气压数据,所述出风气压包括所述第二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
这里第三气压数据可包括循环风进口和新风进口中至少一个检测头检测的气压数据。
循环风机和新风风机均开启时,可控制风机以不同的转速运行,并在不同转速下读取对应的进风口检测头检测的数据得到上述的第三气压数据,并在不同转速下读取室内出风口检测头检测的数据得到上述的第四气压数据,具体可按照上述的步骤S111至步骤S112的过程检测。基于此,第三气压数据和第四气压数据分别包括一个出风模式下风机以不同转速下运行时检测到的气压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单风道送风和双风道同时送风时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气压数据来表征空气流经第一子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情况,有利于确保所确定的过滤模块的堵塞状态的准确性。
具体的,基于步骤S113和步骤S114,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参照图14,步骤S12包括:步骤S122,根据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第二气压数据确定所述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确定所述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这里的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的确定过程具体按照上述步骤S11和步骤S12提及的气压变化参数的确定过程的实现方式,在此不作赘述。基于此,结合上述步骤S21和步骤S22,在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状态信息为过滤模块存在堵塞;在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或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小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状态信息为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这里,通过不同时刻采用不同送风模式下检测气压数据确定的子气压变化参数来识别过滤模块的堵塞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识别得到的过滤模块的堵塞状态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模块还包括第二子过滤模块,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设于所述新风风道或所述循环风风道靠近对应的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目标进风口包括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循环风进口,所述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一关闭,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另一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气压数据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关闭,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开启,检测所述新风进口的第一入口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一出口气压;
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开启,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关闭,检测所述循环风进口的第二入口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出口气压;
其中,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包括第一入口气压和第二入口气压,所述第二气压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出口气压和所述第二出口气压。
这里的第一入口气压、第二入口气压、第一出口气压和第二出口气压可分别包括不同转速下对应检测到的子气压数据,每个气压具体可按照上述的步骤S11至步骤S112及其相关细化流程进行检测。
第二子过滤模块设于新风风道内时,这里第一入口气压和第一出口气压可表征第一子过滤模块和第二子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第二入口气压和第二出口气压可表征第一子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第三气压数据和第四气压数据可表征第一子过滤模块和第二子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
第二子过滤模块设于循环风风道内时,这里第一入口气压和第一出口气压可表征第一子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第二入口气压和第二出口气压可表征第一子过滤模块和第二子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第三气压数据和第四气压数据可表征第一子过滤模块和第二子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包含这里第一入口气压和第二入口气压的第一气压数据,包含这里第一出口气压和第二出口气压的第二气压数据、第三气压数据以及第四气压数据确定第一子过滤模块和第二子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可实现第一子过滤模块和第二子过滤模块的堵塞情况的准确表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入口气压和所述第一出口气压确定,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二入口气压和所述第二出口气压确定,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确定。这里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的确定过程具体按照上述步骤S11和步骤S12提及的气压变化参数的确定过程的实现方式,在此不作赘述。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对应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对应的第二状态信息。基于此,所述S20包括:
步骤S201,根据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在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或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小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按照多个预设权重对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目标气压变化参数。目标气压变化参数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第一子过滤模块存在堵塞;目标气压变化参数小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第一子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其中,新风风道设有第二子过滤模块而循环风风道除了第一子过滤模块未设有其他过滤模块时,则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最大,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最小,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位于两者之间;此外,循环风风道设有第二子过滤模块而新风风道除了第一子过滤模块未设有其他过滤模块时,则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最大,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最小,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位于两者之间。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均除了第一子过滤模块以外其他过滤模块(其中一个是第二子过滤模块)时,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最大,则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分别对应的预设权重最小且相同。
步骤S202,根据目标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所述目标子气压变化参数为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中未设有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的风道内风机关闭时检测的气压变化参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在目标气压变化参数或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小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按照多个预设权重对目标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目标气压变化参数。目标气压变化参数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第二子过滤模块存在堵塞;目标气压变化参数小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第二子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其中,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小于目标子气压变化参数对应的预设权重。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子过滤模块分别采用的不同送风模式下分别检测得到的子气压变化参数机进行确定,有利于保证每个子过滤模块的堵塞状态均可实现准确识别。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室内出风口、循环风进口以及新风进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循环风风道连通所述循环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所述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过滤模块是否存在堵塞的信息;
其中: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第一子过滤模块,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为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共用的模块,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设于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靠近所述室内出风口的一端,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新风风机,所述循环风风道内设有循环风机,检测目标进风口的进风气压和目标出风口的出风气压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一关闭,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另一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气压数据;
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均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三气压数据以及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四气压数据;
所述进风气压包括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第三气压数据,所述出风气压包括所述第二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
所述过滤模块还包括第二子过滤模块,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设于所述新风风道或所述循环风风道靠近对应的进风口的一端,所述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一关闭,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之另一开启,并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气压数据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关闭,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开启,检测所述新风进口的第一入口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一出口气压;
控制所述循环风机开启,控制所述新风风机关闭,检测所述循环风进口的第二入口气压和所述室内出风口的第二出口气压;
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包括第一入口气压和第二入口气压,所述第二气压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出口气压和所述第二出口气压;
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子过滤模块对应的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对应的第二状态信息,所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状态信息;
根据目标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所述目标子气压变化参数为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和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中未设有所述第二子过滤模块的风道内风机关闭时检测的气压变化参数;
所述第五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入口气压和所述第一出口气压确定,所述第六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二入口气压和所述第二出口气压确定,所述第七子气压变化参数根据所述第三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内空气流经所述过滤模块前后的气压变化参数的步骤包括:
检测目标进风口的进风气压和室内出风口的出风气压;
根据所述进风气压和所述出风气压确定所述气压变化参数;
其中,所述目标进风口为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循环风风道中设有过滤模块的风道的进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气压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第一气压值和第二气压值,所述出风气压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第三气压值和第四气压值,所述检测所述目标进风口的进风气压和目标出风口的出风气压的步骤包括:
控制第一目标风机以第一转速运行并检测所述第一气压值和所述第三气压值;所述第一目标风机为所述过滤模块所在风道内的风机;
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风机以第二转速运行并检测所述第二气压值和所述第四气压值;
所述第一转速和所述第二转速为不同的转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根据所述进风气压和所述出风气压确定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气压值和所述第三气压值确定所述第一子气压变化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气压值和所述第四气压值确定所述第二子气压变化参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室内排风口和室外排风口,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连通所述室内排风口和所述室外排风口的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排风风机,所述第一转速与所述第二转速根据所述排风风机的当前转速确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和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根据所述进风气压和所述出风气压确定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气压数据和所述第二气压数据确定所述第三子气压变化参数;
根据所述第三气压数据和所述第四气压数据确定所述第四子气压变化参数。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气压变化参数确定所述过滤模块的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
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小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包括不同时刻检测的至少两个子气压变化参数,所述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大于或等于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的步骤包括:
当每个所述子气压变化参数均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存在堵塞;
所述当所述气压变化参数小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的步骤包括:
当任一所述子气压变化参数小于所述设定气压变化阈值时,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所述过滤模块不存在堵塞。
9.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室内出风口、循环风进口以及新风进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新风风道和循环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循环风风道连通所述循环风进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风道和/或所述循环风风道设有过滤模块,所述室内出风口、所述新风进口以及所述循环风进口均设有检测头;
控制装置,所述检测头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程序,所述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29394.1A 2021-07-22 2021-07-22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13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9394.1A CN113513805B (zh) 2021-07-22 2021-07-22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9394.1A CN113513805B (zh) 2021-07-22 2021-07-22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3805A CN113513805A (zh) 2021-10-19
CN113513805B true CN113513805B (zh) 2023-01-03

Family

ID=78067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9394.1A Active CN113513805B (zh) 2021-07-22 2021-07-22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38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6129B (zh) * 2022-03-21 2024-01-19 深圳市博久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功能集成关联的模式识别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60766B1 (ko) * 2006-11-15 2008-09-29 주성훈 환기장치의 전열필터 구조
JP2014105927A (ja) * 2012-11-28 2014-06-09 Panasonic Corp 給排型換気装置
CN104848505B (zh) * 2015-04-06 2019-02-22 杭州卡丽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过滤装置堵塞判断方法及新风主机和新风系统
CN107238182B (zh) * 2017-06-27 2018-11-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风机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09668261B (zh) * 2018-12-24 2020-09-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10360707B (zh) * 2019-07-18 2021-12-31 厦门狄耐克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新风系统过滤器更换的判断方法
CN110410977B (zh) * 2019-07-31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及其清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系统
CN112665110B (zh) * 2020-12-22 2022-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44540B (zh) * 2021-03-31 2022-08-30 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其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3805A (zh) 202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3804A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488149U (zh) 出风温度固定的加湿除湿机
CN113513805B (zh) 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26519A (zh) 一种加湿系统、新风加湿系统、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210345777U (zh) 一种带有风量可控功能的新风循环设备
CN102384555A (zh) 全新风热泵型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102135294A (zh) 一种通讯基站空调器
CN213630679U (zh) 一种新回风独立调节的组合式空调
CN212990872U (zh) 一种免维护吸湿装置
CN212299314U (zh) 新风机
CN207094911U (zh) 加湿空调
CN108445925A (zh) 电气室除湿系统
CN112577121A (zh) 一种加湿模块及具有其的新风空调、控制方法
CN111829081A (zh) 一种智能恒氧恒净恒湿新风机
CN208061037U (zh) 电气室除湿系统
CN106524380A (zh) 一种用于畜禽舍四季通风的变频风机热回收通风系统
CN107062446B (zh) 风道结构、除湿机和除湿方法
CN218001746U (zh) 检测头以及空气处理装置
CN202338977U (zh) 全新风热泵型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209588295U (zh) 新风机
CN111785487A (zh) 一种免维护吸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13806A (zh) 检测头以及空气处理装置
CN105352136A (zh) 一种车间智能空调系统
KR100581276B1 (ko) 항온,항습용 공조기
CN220507100U (zh) 一种维持室内气压稳定的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