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7403A - 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7403A
CN113507403A CN202110715834.0A CN202110715834A CN113507403A CN 113507403 A CN113507403 A CN 113507403A CN 202110715834 A CN202110715834 A CN 202110715834A CN 113507403 A CN113507403 A CN 113507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bmu
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58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7403B (zh
Inventor
顾小亮
郑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at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Nat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Nat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Nato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58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7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7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7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77Localisation of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主BCU至少一个从BMU;主BCU和从BMU均与与通信总线通讯连接;从BMU包括第一网络连接口和第二网络连接口;所述从BMU还包括:从MCU控制单元,用于分析ID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从通信回路,用于在从MCU控制单元和通信总线之间传递ID标识信息;状态监控回路,用于监控从BMU的第一网络接口与通信总线的通讯连接状态并反馈至从MCU控制单元;开关控制回路,用于接收从MCU控制单元的信息并将从BMU的第二网络接口接入通信总线。本发明可以自动组网,且组网之后的ID可以反应从BMU的物理位置。

Description

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精确定位的从属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系统由主电池管理系统(BCU,Battery Control Unit)与多个从电池管理单元(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组成,主BCU与多个从BMU之间多采用CAN或者RS485通信。
目前多个从BMU与主BCU通信时,多个从BMU的通信ID基本采用如下几个方式确定,但是每个方式均有自己的缺点:
1.硬件开关拨码,需要在开机后,人为的将拨码拨至所需的地址位,较为繁琐,无法自动完成。
2.工厂地址配置,需要工厂生产时,将每个从BMU的地址写好,使用不灵活。
3.软件规则组网,需要根据软件协议组网,组网过程也很便捷,但是定位追踪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包括主BCU和至少一个从BMU;主BCU与通信总线通讯连接;从BMU包括第一网络连接口和第二网络连接口;
所述从BMU包括:
从MCU控制单元,用于分析ID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
从通信回路,用于在从MCU控制单元和通信总线之间传递ID标识信息;
状态监控回路,用于监控从BMU的第一网络接口与通信总线的通讯连接状态并反馈至从MCU控制单元;
开关控制回路,用于接收从MCU控制单元的信息并将从BMU的第二网络接口接入通信总线。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1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与主BCU的主网络连接口通讯连接;第n+1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与第n从BMU的第二网络连接口通讯连接;n≥1;n为自然数。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从BMU内部,第一网络连接口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网络连接口包括第二数据传输端;第一数据传输端和第二数据传输端通过内部数据线缆相连接;从通信回路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从通信回路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于内部数据线缆。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从BMU内部,状态监测回路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网络连接口,读取第一网络连接口与外部数据线缆的连接状态,状态监测回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于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从BMU内部,开关控制回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网络连接口,控制第二网络连接口与外部数据线缆的连接状态,开关控制回路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主BCU包括:
主MCU控制单元,用于分析ID标识信息;
主通信回路,用于在主MCU控制单元和通信总线之间传递ID标识信息。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主BCU包括主通信回路和主网络连接口;主通信回路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主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主通信回路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于主网络连接口。
一种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方法,包括:
步骤1、N个从BMU上电;n=1,n为自然数;
步骤2、第n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n从BMU的通讯连接状态,并将监控到的通讯连接状态反馈给第n从MCU控制单元;
步骤3、第n从MCU控制单元确认连接状态;
步骤4、当第n从BMU连接状态完好,第n从通信回路监控当前通信总线上最大的ID标识符n-1,并将第n从BMU的ID标识为n;
步骤5、第n从MCU控制单元通知第n开关控制回路闭合,并将第n+1从BMU连接至通信总线;
步骤6、第n从MCU控制单元通过第n从通信回路将带有ID为n的数据发送至通信总线;
步骤7、n=n+1,重复步骤2至步骤6,直至n=N-1,组网结束。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步骤2中,当n=1时,第1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1从BMU与主BCU的连接状态;当n>1时,第n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n从BMU与第n-1从BMU的连接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的组网方法的定位方法,包括:
当主BCU监测到从BMU中的数据有异常时,显示异常从BMU的ID;
根据主BCU提供的异常从BMU的ID,确认发生异常的从BMU的物理位置;发生异常的从BMU相对于主BCU的物理位置与发生异常的从BMU的ID数字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无硬件开关拨码,无需人为现场设置从BMU的地址。仅需要将多个从BMU连接好以后,可以自动组网,且组网之后的ID可以反应从BMU的物理位置。
2.无需工厂地址配置,减少工厂端生产工序,发货组装自由。在使用中,也无需按照工厂端所设定的一定组合来连接,可以根据实际的连接情况,重新分配ID。
3.从BMU内部有问题时,可精确定位追踪到,维护方便。由于自动组网之后分配的ID数字与每个对应的从BMU的物理位置对应,所以异常的从BMU将异常信号反馈后,也可以直接对应到其物理位置,定位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包括主BCU至少一个从BMU。主BCU是电池控制单元,用于数据处理、安全防护和能量控制。从BMU是电池管理单元,用于状态监控和数据传输。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从BMU有N个。主BCU包括主网络连接口。从BMU包括第一网络连接口和第二网络连接口。第1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与主BCU的主网络连接口通讯连接。第n+1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与第n从BMU的第二网络连接口通讯连接。n≥1;n为自然数。直至N个从BMU均连接在网络中。
也即,第1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J2与主BCU的主网络连接口J1通过外部数据线缆S1连接。第2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J2与第1从BMU的第二网络连接口J3通过外部数据线缆S2连接。以此类推,第N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J2与第N-1从BMU的第二网络接口J3通过外部数据线缆SN连接。
至此,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外部系统连接完成。
主BCU包括主MCU控制单元和主通信回路。主MCU控制单元用于分析ID标识信息。主通信回路用于在主MCU控制单元和通信总线之间传递ID标识信息。具体的,主通信回路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主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主通信回路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于主网络连接口。
从BMU包括从MCU控制单元、从通信回路、状态监控回路和开关控制回路。从MCU控制单元用于分析ID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从通信回路用于在从MCU控制单元和通信总线之间传递ID标识信息。状态监控回路用于监控从BMU的第一网络接口与通信总线的通讯连接状态并反馈至从MCU控制单元。开关控制回路用于接收从MCU控制单元的信息并将从BMU的第二网络接口接入通信总线。
具体的,在从BMU内部,第一网络连接口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网络连接口包括第二数据传输端。第一数据传输端和第二数据传输端通过内部数据线缆相连接。从通信回路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从通信回路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于内部数据线缆。状态监测回路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网络连接口,读取第一网络连接口与外部数据线缆的连接状态,状态监测回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于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开关控制回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网络连接口,控制第二网络连接口与外部数据线缆的连接状态,开关控制回路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
以第1从BMU为例,在从BMU内部,第一网络连接口J2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网络连接口J3包括第二数据传输端。第一数据传输端和第二数据传输端通过内部数据线缆相连接。从通信回路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从通信回路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于内部数据线缆。状态监测回路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网络连接口J2,读取第一网络连接口J2与外部数据线缆S1的连接状态,状态监测回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于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开关控制回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网络连接口J3,控制第二网络连接口J3与外部数据线缆S2的连接状态,开关控制回路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
其他从BMU的连接方法可以参照上文。
在上述的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中,主BCU和从BMU之间的外部数据线缆,从BMU和从BMU之间的外部数据线缆,以及从BMU的内部数据线缆连接成为通信总线。
基于上述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本发明还公布了自动组网的方法,包括:
步骤1、N个从BMU上电;n=1,n为自然数;
步骤2、第n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n从BMU的通讯连接状态,并将监控到的通讯连接状态反馈给第n从MCU控制单元。当n=1时,第1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1从BMU与主BCU的连接状态;当n>1时,第n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n从BMU与第n-1从BMU的连接状态。
步骤3、第n从MCU控制单元确认连接状态;
步骤4、当第n从BMU连接状态完好,第n从通信回路监控当前通信总线上最大的ID标识符n-1,并将第n从BMU的ID标识为n;
步骤5、第n从MCU控制单元通知第n开关控制回路闭合,并将第n+1从BMU连接至通信总线;
步骤6、第n从MCU控制单元通过第n从通信回路将带有ID为n的数据发送至通信总线;
步骤7、n=n+1,重复步骤2至步骤5,直至n=N-1,组网结束。
如果在步骤4中,n=m时,第m从BMU连接状态是异常的,则组网结束,此时有m个从BMU组成网络。
上述的自动组网系统,精确定位的方法是:
当主BCU监测到从BMU中的数据有异常时,上位机显示异常从属BMU的ID。
用户及售后人员根据主BCU提供的异常从BMU的ID,精确的找到发生异常的从BMU的物理位置。发生异常的从BMU的物理位置与发生异常的从BMU的ID一致。例如,如异常显示从属BMU的ID为3,则是与主BCU相连的从属BMU向下数第3个。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BCU至少一个从BMU;主BCU和从BMU均与与通信总线通讯连接;从BMU包括第一网络连接口和第二网络连接口;
所述从BMU还包括:
从MCU控制单元,用于分析ID标识信息和连接状态;
从通信回路,用于在从MCU控制单元和通信总线之间传递ID标识信息;
状态监控回路,用于监控从BMU的第一网络接口与通信总线的通讯连接状态并反馈至从MCU控制单元;
开关控制回路,用于接收从MCU控制单元的信息并将从BMU的第二网络接口接入通信总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第1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与主BCU的主网络连接口通讯连接;第n+1从BMU的第一网络连接口与第n从BMU的第二网络连接口通讯连接;n为从BMU的序号,n≥1,n为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从BMU内部,第一网络连接口包括第一数据传输端;第二网络连接口包括第二数据传输端;第一数据传输端和第二数据传输端通过内部数据线缆相连接;从通信回路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从通信回路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于内部数据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从BMU内部,状态监测回路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网络连接口,读取第一网络连接口与外部数据线缆的连接状态,状态监测回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于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从BMU内部,开关控制回路的数据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网络连接口,控制第二网络连接口与外部数据线缆的连接状态,开关控制回路的数据输入端连接,从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主BCU包括:
主MCU控制单元,用于分析ID标识信息;
主通信回路,用于在主MCU控制单元和通信总线之间传递ID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主BCU包括主通信回路和主网络连接口;主通信回路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主MCU控制单元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主通信回路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连接于主网络连接口。
8.一种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N个从BMU上电,N为从BMU的总个数;n为从BMU的序号;n=1,n为自然数;
步骤2、第n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n从BMU的通讯连接状态,并将监控到的通讯连接状态反馈给第n从MCU控制单元;
步骤3、第n从MCU控制单元确认连接状态;
步骤4、当第n从BMU连接状态完好,第n从通信回路监控当前通信总线上最大的ID标识符n-1,并将第n从BMU的ID标识为n;
步骤5、第n从MCU控制单元通知第n开关控制回路闭合,并将第n+1从BMU连接至通信总线;
步骤6、第n从MCU控制单元通过第n从通信回路将带有ID为n的数据发送至通信总线;
步骤7、n=n+1,重复步骤2至步骤6,直至n=N-1,组网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当n=1时,第1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1从BMU与主BCU的连接状态;当n>1时,第n状态监控回路监控第n从BMU与第n-1从BMU的连接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组网方法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主BCU监测到从BMU中的数据有异常时,显示异常从BMU的ID;
根据主BCU提供的异常从BMU的ID,确认发生异常的从BMU的物理位置;发生异常的从BMU相对于主BCU的物理位置与发生异常的从BMU的ID数字一致。
CN202110715834.0A 2021-06-28 2021-06-28 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507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5834.0A CN113507403B (zh) 2021-06-28 2021-06-28 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5834.0A CN113507403B (zh) 2021-06-28 2021-06-28 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403A true CN113507403A (zh) 2021-10-15
CN113507403B CN113507403B (zh) 2023-04-18

Family

ID=78010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5834.0A Active CN113507403B (zh) 2021-06-28 2021-06-28 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74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4356A (zh) * 2023-03-29 2023-05-05 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并联通信自组网及终端自匹配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476A (zh) * 2014-02-24 2014-05-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模块控制单元id动态管理方法
CN104539007A (zh) * 2014-12-15 2015-04-2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给电池监控单元分配标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004497A (zh) * 2016-06-28 2016-10-12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bmu单元自标定方法
WO2017166885A1 (zh) * 2016-03-29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及对电池检测单元的编号方法
CN108107370A (zh) * 2017-12-05 2018-06-01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电池监测单元及相关控制方法
CN108446888A (zh) * 2018-02-09 2018-08-24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的编号方法及其编号系统
CN110137520A (zh) * 2019-05-06 2019-08-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从机地址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10311824A (zh) * 2019-07-25 2019-10-08 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can通讯动态组网方法
CN110896158A (zh) * 2018-09-12 2020-03-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单元和待管理单元
CN111546940A (zh) * 2020-07-10 2020-08-18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基于菊花链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自组网设计方案
CN112886667A (zh) * 2021-02-20 2021-06-01 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被动均衡电路的菊花链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476A (zh) * 2014-02-24 2014-05-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模块控制单元id动态管理方法
CN104539007A (zh) * 2014-12-15 2015-04-2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给电池监控单元分配标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166885A1 (zh) * 2016-03-29 2017-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及对电池检测单元的编号方法
CN106004497A (zh) * 2016-06-28 2016-10-12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bmu单元自标定方法
CN108107370A (zh) * 2017-12-05 2018-06-01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电池监测单元及相关控制方法
CN108446888A (zh) * 2018-02-09 2018-08-24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的编号方法及其编号系统
CN110896158A (zh) * 2018-09-12 2020-03-2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单元和待管理单元
CN110137520A (zh) * 2019-05-06 2019-08-1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从机地址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10311824A (zh) * 2019-07-25 2019-10-08 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can通讯动态组网方法
CN111546940A (zh) * 2020-07-10 2020-08-18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基于菊花链的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自组网设计方案
CN112886667A (zh) * 2021-02-20 2021-06-01 傲普(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被动均衡电路的菊花链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志杰等: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4356A (zh) * 2023-03-29 2023-05-05 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并联通信自组网及终端自匹配方法
CN116074356B (zh) * 2023-03-29 2023-06-16 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并联通信自组网及终端自匹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403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00305B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optical fiber network and terminal
CN113507403B (zh) 便于精确定位的从bmu的自动组网系统及方法
CN106385334B (zh) 呼叫中心系统及其异常检测及自恢复方法
CN102324707A (zh) 一种配电网自动化终端实现巡检和维护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32738A (zh) 一种端口连接关系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1035350A (zh) 一种基带单元对多级远端射频单元实现复位的方法
CN112653738A (zh) 一种物联网网络调试系统和调试方法
CN110096291A (zh) 电源管理芯片升级电路、方法及网络设备
CN211720749U (zh) 一种实现故障信息无线传输的控制板、管理设备、系统
CN204631168U (zh) 一种工业变流器远程诊断及维护系统
CN116074356A (zh) 储能电池并联通信自组网及终端自匹配方法
CN115220945A (zh) 基于树莓派的车辆检测设备、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1986512B (zh) 一种hvdc换流阀阀基电子设备通信规约设计方法
CN113810797A (zh) 基于光端口状态监测的智能odn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7526670A (zh) 服务自动监控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441509A (zh) 无功补偿柜及控制方法
CN109669394B (zh) 一种铣刨机施工数据存储的方法
CN102568179A (zh) 双通道无线传输的电力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112255953A (zh) 队列式多主设备rs485总线通讯系统和方法
CN112118420A (zh) 一种监控系统自动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5159855B (zh) 一种电源分配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714764B (zh) 一种安全栅组态下发方法
CN213072692U (zh) 一种集成诊断和多路复用的串行通讯主站管理装置
CN212850537U (zh) 一种总线组网器及系统
CN217060788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钢坝远程控制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