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6968B - 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6968B
CN113506968B CN202110662115.7A CN202110662115A CN113506968B CN 113506968 B CN113506968 B CN 113506968B CN 202110662115 A CN202110662115 A CN 202110662115A CN 113506968 B CN113506968 B CN 1135069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ucture
electron emission
secondary electron
dimensional
redu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21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6968A (zh
Inventor
李韵
谢贵柏
苗光辉
王君峰
李小军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Institute of Space Radio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Institute of Space Radio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Institute of Space Radio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Institute of Space Radio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6621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69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6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6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6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6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16Dielectric waveguides, i.e. without a longitudinal condu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waveguides or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1Manufacturing waveguides or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1/006Manufacturing dielectric wavegu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包括:确定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的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确定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采用金属丝构成相交且尾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簇形结构;将簇形结构周期性首尾相连,两两编织,构成微结构单元;采用3D打印工艺,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逐层加工制备微结构单元,形成三维深度微结构。本发明通过三维堆叠金属丝材料,在空间中形成三维深度微结构,实现二次电子发射的强抑制;同时在电磁场传输通道中控制微结构单元的表面投影尺寸大小,最小化对电性能的影响,最终实现不影响电性能的二次电子发射强抑制的三维深度微结构,具有物理结构稳定、与器件结合度优异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间微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星载大功率微波部件在空间环境中发生微放电时,会导致微波部件表面损坏、功率损耗、信号恶化等,甚至引发气体放电等灾难性硬故障,导致卫星在轨失效。已有研究表明,降低金属微波部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时,将有利于提高微波部件微放电阈值,显著提高星载大功率微波系统可靠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通过优选介质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并在微波部件表面加载低二次电子发射材料实现微波部件二次电子发射的降低;化学方法通过在微波部件表面通过化学腐蚀、微图形光刻等工艺形成多孔结构,以降低二次电子发射。
上述现有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物理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介质材料与金属微波部件的结合度受限;化学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损耗的增加、电性能和其他性能的恶化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通过三维堆叠金属丝材料,在空间中形成三维深度微结构,实现二次电子发射的强抑制;同时在电磁场传输通道中控制微结构单元的表面投影尺寸大小,最小化对电性能的影响,最终实现不影响电性能的二次电子发射强抑制的三维深度微结构,具有物理结构稳定、与器件结合度优异等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包括:
确定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的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
确定微波部件中的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
采用金属丝构成相交且尾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簇形结构;将簇形结构周期性首尾相连,两两编织,构成微结构单元;
采用3D打印工艺,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逐层加工制备微结构单元,形成三维深度微结构,实现二次电子发射的有效降低。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确定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的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包括: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与微波部件电磁边界条件,求解得到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方向上任意位置p的电磁场幅度分布p(E,H);其中,E表示电场幅度,H表示磁场幅度;
根据电场分布得到电场幅度最大值Em的位置p1,以p1为中心,以电场幅度在p1周围区域下降至
Figure BDA0003115771100000021
处为边界,得到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区域A;
确定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为包含投影区域A的规则表面区域。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为:以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为底面,向微波部件外侧延伸深度d0的三维空间区域。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
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周期性排列,布满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其中,单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为t;
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排列,通过周期性交错编织布满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其中,单个微结构单元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沿深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为d。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
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两两相邻排列,且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排列的任意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之间的中心间距≤2t;
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两两相邻排列,且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排列的任意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之间的中心间距≤d。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金属丝的半径为r0,长度为l0;其中,20μm≤2r0≤1mm,2r0<l0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微波部件的中心工作波长为λ,t≤0.01λ,d≤0.01λ。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d0≥4t。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微结构单元由金属丝和金属丝围成的真空区域组成;其中,微结构单元在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为面积为S封闭形状,金属丝在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m,Sm≤0.5S。
在上述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中,3D打印工艺选择选区激光熔化工艺。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通过三维堆叠金属丝材料,在空间中形成三维深度微结构,实现二次电子发射的强抑制;同时在电磁场传输通道中控制微结构单元的表面投影尺寸大小,最小化对电性能的影响,最终实现不影响电性能的二次电子发射强抑制的三维深度微结构,具有物理结构稳定、与器件结合度优异等优点,极具工程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首次提出了基于3D打印三维深度微结构调控降低材料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通过服从一定规律的三维分布金属丝实现电子的随机反射,然后通过多次反射实现电子的束缚和二次电子发射的降低。
(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可在保证微波部件电性能不变与不增加微波部件体积与质量的前提下(甚至会适当降低微波部件质量),有效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达到抑制与消除微放电的目的。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进一步降低了二次电子发射,甚至实现了全能量段二次电子发射产额降低到1以下,有望消除微放电;尤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集成的特点,尤其适合空间应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三维微结构加载区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微结构单元的构建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三维随机不规则微结构扫面电镜(SEM)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三维随机不规则微结构二次电子发射测量结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三维随机规则微结构扫面电镜(SEM)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三维随机规则微结构二次电子发射测量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确定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的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可以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与微波部件电磁边界条件,求解得到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方向上任意位置p的电磁场幅度分布p(E,H);其中,E表示电场幅度,H表示磁场幅度。然后,根据电场分布得到电场幅度最大值Em的位置p1,以p1为中心,以电场幅度在p1周围区域下降至
Figure BDA0003115771100000051
处为边界,得到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区域A。最后,确定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为包含投影区域A的规则表面区域。
步骤102,确定微波部件中的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为:以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为底面,向微波部件外侧延伸深度d0的三维空间区域。
步骤103,采用金属丝构成相交且尾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簇形结构;将簇形结构周期性首尾相连,两两编织,构成微结构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可选择若干个一定长度l0、半径为r0金属丝,首先构成相交且尾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簇形结构;然后,将得到的若干个簇形结构周期性首尾相连,两两编织,形成微结构单元。
优选的,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周期性排列,布满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其中,单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为t。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排列,通过周期性交错编织布满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其中,单个微结构单元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沿深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为d。
进一步的,在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上: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两两相邻排列,且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排列的任意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之间的中心间距≤2t。
进一步的,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的深度方向上: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两两相邻排列,且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排列的任意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之间的中心间距≤d。
步骤104,采用3D打印工艺,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逐层加工制备微结构单元,形成三维深度微结构,实现二次电子发射的有效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任意一种适当的3D打印3D打印工艺进行加工,例如,可以选择选区激光熔化工艺,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各参数的具体要求如下:
1)20μm≤2r0≤1mm,2r0<l0
2)t≤0.01λ,d≤0.01λ。其中,λ表示微波部件的中心工作波长。
3)d0≥4t。
4)微结构单元由金属丝和金属丝围成的真空区域组成;其中,微结构单元在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为面积为S封闭形状,金属丝在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m,Sm≤S。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结合两个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实例1:一种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3D打印三维随机不规则微结构
1)确定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其中,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的深度d0为0.8mm,微波部件的中心工作波长λ为300mm。
2)采用半径r0为100μm,长度l0为350μm的金属丝构成相交且尾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簇形结构;簇形结构周期性首尾相连,两两编织,构成微结构单元。
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t为350μm;微结构单元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沿深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d为200μm;Sm≤0.5S。其它要求与上述步骤103中的要求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选用颗粒直径为20μm至63μm的金属铝粉末,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逐层加工制备微结构单元,在三维空间围成均匀排列的随机不规则微结构阵列,如图4所示。其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如图5所示,将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最大值从2.6抑制到1.7,抑制效率大于35%,实现了二次电子发射的显著降低。
实施例2:一种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3D打印三维随机规则微结构
1)确定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其中,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的深度d0为0.8mm,微波部件的中心工作波长λ为300mm。
2)采用半径r0为290μm,长度l0为600μm的金属丝构成相交且尾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簇形结构;簇形结构周期性首尾相连,两两编织,构成微结构单元。
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t为790μm;微结构单元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沿深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d为400μm;Sm≤0.37S。其它要求与上述步骤103中的要求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选用颗粒直径为20μm至63μm的金属铝粉末,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逐层加工制备微结构单元,在三维空间围成均匀排列的规则微结构阵列,如图6所示。其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如图7所示,将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最大值从2.6抑制到0.95,抑制效率大于65%,实现了二次电子发射的显著降低。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3)

1.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的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
确定微波部件中的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其中,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为:以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为底面,向微波部件外侧延伸深度d0的三维空间区域;
采用金属丝构成相交且尾端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簇形结构;将簇形结构周期性首尾相连,两两编织,构成微结构单元;其中,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周期性排列,布满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单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为t;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排列,通过周期性交错编织布满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单个微结构单元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沿深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为封闭形状,投影最大宽度处尺寸为d;在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上: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上两两相邻排列,且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排列的任意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之间的中心间距≤2t;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的深度方向上:若干个微结构单元在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两两相邻排列,且沿远离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且垂直于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的深度方向排列的任意相邻两个微结构单元之间的中心间距≤d;金属丝的半径为r0,长度为l0,20μm≤2r0≤1mm,2r0<l0≤d;微波部件的中心工作波长为λ,t≤0.01λ,d≤0.01λ;d0≥4t;
采用3D打印工艺,在三维深度微结构加载区域逐层加工制备微结构单元,形成三维深度微结构,实现二次电子发射的有效降低;
微结构单元由金属丝和金属丝围成的真空区域组成;其中,微结构单元在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为面积为S封闭形状,金属丝在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面积为Sm,Sm≤0.5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通道方向的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包括: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与微波部件电磁边界条件,求解得到微波部件中沿电磁场传输方向上任意位置p的电磁场幅度分布p(E,H);其中,E表示电场幅度,H表示磁场幅度;
根据电场分布得到电场幅度最大值Em的位置p1,以p1为中心,以电场幅度在p1周围区域下降至
Figure FDA0003787342570000021
处为边界,得到微波部件表面上的投影区域A;
确定待降低二次电子发射表面为包含投影区域A的规则表面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3D打印工艺选择选区激光熔化工艺。
CN202110662115.7A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Active CN113506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2115.7A CN113506968B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2115.7A CN113506968B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6968A CN113506968A (zh) 2021-10-15
CN113506968B true CN113506968B (zh) 2023-02-28

Family

ID=78010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2115.7A Active CN113506968B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696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76132A1 (en) * 2001-07-10 2003-01-15 VA TECH Transmission &amp; Distribution GmbH &amp; Co. KEG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llecting electrons
US6741017B1 (en) * 1999-07-21 2004-05-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 source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layers
CN102602884A (zh) * 2011-01-18 2012-07-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储氢材料
CN102795591A (zh) * 2012-06-27 2012-11-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利用规则阵列结构减小金属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方法
CN105409335A (zh) * 2013-03-14 2016-03-16 德克萨斯州大学系统董事会 用于在3d结构、结构组件以及具有3d结构的电子、电磁和机电组件/设备中连接层间导体和组件的方法和系统
CN108767413A (zh) * 2018-04-19 2018-11-06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基于激光烧蚀表面处理的大功率介质微波部件微放电抑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5050B2 (ja) * 1998-10-07 2008-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線装置およびスペーサの製造方法
CN104134833B (zh) * 2014-07-31 2015-07-01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一种提高真空侧功率容量的高功率微波介质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1017B1 (en) * 1999-07-21 2004-05-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 source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layers
EP1276132A1 (en) * 2001-07-10 2003-01-15 VA TECH Transmission &amp; Distribution GmbH &amp; Co. KEG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llecting electrons
CN102602884A (zh) * 2011-01-18 2012-07-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储氢材料
CN102795591A (zh) * 2012-06-27 2012-11-2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利用规则阵列结构减小金属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方法
CN105409335A (zh) * 2013-03-14 2016-03-16 德克萨斯州大学系统董事会 用于在3d结构、结构组件以及具有3d结构的电子、电磁和机电组件/设备中连接层间导体和组件的方法和系统
CN108767413A (zh) * 2018-04-19 2018-11-06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基于激光烧蚀表面处理的大功率介质微波部件微放电抑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微米量级表面结构形貌特征对二次电子发射抑制的优化;胡晶 等;《物理学报》;20180827;第67卷(第17期);第8页左栏第1段-第9页左栏第1段 *
真空器件中电极表面微结构对其二次电子发射性能的影响;黄艳峰 等;《真空电子技术》;20141028;第65页左栏第1段-第3段、图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6968A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8605B (zh) 一种大功率环行器及其抗微放电设计方法
JP2017514280A (ja) 負極活物質及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2515085B (zh) 微波部件表面纳米结构抑制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CN113506968B (zh) 一种基于三维微结构降低二次电子发射的方法
CN107394373B (zh) 一种超材料加载的低互耦天线阵
DE112008001548T5 (de) Plasmabearbeitungsvorrichtung und Plasmabearbeitungsverfahren
JP2008507885A (ja) 弾道防御レドーム
JP2010219069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正極活物質用の板状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7250391A (zh) 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21511A (zh) 用于使用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行波管的内部负载
CN107240782B (zh) 天线用的引导元件和用于制造这样的引导元件的方法
CN202103167U (zh) 一种基于磁谐振结构的平板透镜天线
CN106783477A (zh) 基于光子带隙结构加载的角度径向对数曲折线微带慢波结构
JPWO2016063317A1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
CN108767413B (zh) 基于激光烧蚀表面处理的大功率介质微波部件微放电抑制方法
CN101572355A (zh) 一种单面紧凑型光子带隙周期结构的天线反射器
CN201904438U (zh) 基于铁电介质谐振器覆层的微带天线
CN105226395A (zh) 无宽壁的宽带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
JP6245296B2 (ja) 方向性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
CN107240747A (zh) 一种siw传输线
CN217719968U (zh) 一种高增益和高前后比的h面喇叭天线
CN111817013B (zh) 具有非对称传输特性的手性超材料结构及设计方法
Li et al. A compact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excited by a planar monopole patch for wideband applications
Chaudhary et al. Coaxial fed half-split multilayer cylindrical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for wideband applications
CN110165396B (zh) 基于3d打印的稀疏型介质棒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