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6514A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6514A
CN113506514A CN202110771625.8A CN202110771625A CN113506514A CN 113506514 A CN113506514 A CN 113506514A CN 202110771625 A CN202110771625 A CN 202110771625A CN 113506514 A CN113506514 A CN 113506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film
electrode
pole
layer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16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6514B (zh
Inventor
崔钊
张锋
刘文渠
吕志军
董立文
孟德天
王利波
侯东飞
黄海涛
张楠
姚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716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65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6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6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6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6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和多个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像素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与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公共电极,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极、第二极和第一有源层;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压电层以及发射电极,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三极、第四极和第二有源层,第二栅极与第一栅极同层设置,第三极、第四极、第一极和第二极同层设置,第二有源层与第一有源层同层设置,压电层设置在第二栅极的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射电极设置在压电层和衬底基板之间,发射电极和第二栅极相对。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指纹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的并可与他人相区别的不变特征,它由指端皮肤表面上的一系列脊和谷组成,这些脊和谷的组成细节决定了指纹图案的唯一性。由此发展起来的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已被用于个人身份验证,增加了显示装置的信息安全性。目前,已发展起来的指纹识别技术有多种,超声波指纹识别是其中的一种。
现有的具有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产品,通常是将超声波指纹识别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下方的特定位置,这使得显示面板整体厚度较大,不符合当下显示面板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另外,也增加了显示面板整体的工艺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能够在实现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的基础上,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以及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复杂程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和多个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的公共电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极、第二极和第一有源层,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极或第二极连接;
所述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压电层以及发射电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三极、第四极和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三极、第四极、第一极和第二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有源层与所述第一有源层同层设置,所述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栅极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射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层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栅线组和数据线组;
所述数据线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三极和所述第四极中的一者连接;
所述栅线组包括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均与第一栅线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像素行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交替排布的方式布置,沿像素列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同行分布;
沿像素行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数据线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栅线组和数据线组;
所述数据线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三极和所述第四极中的一者连接;
所述栅线组包括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第一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像素行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交替排布的方式布置,沿像素列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交替排布的方式布置;
沿像素行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数据线之间,沿像素列向,所述第二栅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栅线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一有源层之间,所述栅极绝缘层还位于所述第二栅极和第二有源层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覆盖所述栅极绝缘层的第一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一极、第二极、第三极和第四极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有源层连接,所述第三极和所述第四极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二有源层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二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均为有机材料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电极为透明金属氧化物,所述压电层为PVDF压电材料层。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发射电极;
在所述发射电极上形成压电层;
在所述压电层上形成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极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栅极,其中,所述第二栅极和所述第一反射电极相对布置;
在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上形成栅极绝缘层;
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有源层;
在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上形成第一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形成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一有源层连接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以及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形成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有源层连接的第三极和第四极;
在所述第一极、第二极、第三极和第四极上形成第二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第二层间绝缘层上形成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极连接的像素电极;
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第三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第三层间绝缘层上形成公共电极。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和所述显示基板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在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和多个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并且,像素单元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组成结构,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组成结构,具有一一对应的同层设置的关系,由此,将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和用于实现显示的像素单元都集成在显示基板中。当显示基板组装成显示面板时,即可构成具有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相比于现有的将超声波指纹识别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的方式,由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组装而成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有利于满足显示面板的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另外,容易理解的是,由于像素单元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同层设置,故而,最终组装而成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的数量,与前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的数量相比明显减少,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进行指纹识别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射电极和第二栅极在超声波发射时的信号示意图(图中的Gate2表示第二栅极的电压信号,Tx表示发射电极的电压信号);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射电极和第二栅极在超声波接收时的信号示意图(图中的Gate2表示第二栅极的电压信号,Tx表示发射电极的电压信号);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的一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的另外一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相关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依照工作原理,主要可以分为光学指纹识别、电容式指纹识别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其中,光学指纹识别受外界光的影响极强,在外界光的强烈照射下指纹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均会下降;电容式指纹识别则在用户的手指上具有油渍和污渍的情况下,不能准确判断出油和水的介电常数而导致指纹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降低。与光学指纹识别和电容式指纹识别相比,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依靠超声波的穿透性好、波长短、能量高的特长点,在各种使用情境下(包括强光情境、手指具有油渍或污渍情境)均可以获得较高的识别速度以及识别准确率。具体地,当超声波传递到人的手指时,手指表面的脊和谷对超声波信号的反射强度不同,导致经过手指的脊和谷反射的超声波能量不同,将这种能量的差异转换成电信号的差异,即可进行对指纹的脊和谷的成像,进而进行指纹识别。
相关技术中的具有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产品,通常将超声波指纹识别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下方的特定位置,这使得显示面板整体厚度较大,不符合当下显示面板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另外,也增加了显示面板整体的工艺复杂程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10。显示基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上的多个像素单元和多个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具体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200、与第一薄膜晶体管200连接的像素电极300,以及在显示基板10的厚度方向上与像素电极300相对设置的公共电极400。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包括第一栅极210、第一极220、第二极230和第一有源层240,像素电极300与第一极220或第二极230连接。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压电层600以及发射电极700。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包括第二栅极510、第三极520、第四极530和第二有源层540。第二栅极510与第一栅极210同层设置,第三极520、第四极530、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同层设置,第二有源层540与第一有源层240同层设置。压电层600设置在第二栅极510的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发射电极700设置在压电层600和衬底基板100之间,发射电极700和第二栅极510在显示基板10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极220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第二极230为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进一步地,像素电极300可以与第一极220和第二电极230中作为漏极的一个连接。类似地,第三极520为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第四极530为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10,其在衬底基板100上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和多个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并且,像素单元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组成结构,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500的组成结构,具有一一对应的同层设置的关系,由此,将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和用于实现显示的像素单元都集成在显示基板10中。当显示基板10组装成显示面板时,即可构成具有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1。相比于现有的将超声波指纹识别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的方式,由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组装而成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有利于满足显示面板的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另外,容易理解的是,由于像素单元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同层设置,故而,最终组装而成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的数量,与前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的数量相比明显减少,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10,如图1至图4所示,其指纹识别过程主要分为超声波发射、超声波反射以及超声波接收三个阶段。具体而言,分别向第二栅极510输入第一电压、向发射电极700输入第二电压、,使压电层600上下两侧形成一定的电势差,根据逆压电效应,位于发射电极700与第二栅极510之间的压电层600发生形变而产生振动,从而发出超声波,实现由电信号向振动的转变。超声波在穿透显示基板10的膜层后达到用户的手指,由用户手指的脊和谷对超声波进行反射。反射后的超声波再次穿透膜层结构达到压电层600,由压电层600对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进行接收,实现振动向电信号的转变。由于手指的脊和谷对超声波信号的反射能量不同,因此,由手指的脊和谷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达到压电层600后产生的电信号有所差异。压电层600产生的电信号进一步由第二薄膜晶体管500经过数据线输出给指纹识别电路,指纹识别电路经过对电信号进行处理确定相应的指纹图像。其中,可以由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向第二栅极510输入第一电压,发射电极700可以与公共电极400连接,即发射电极700上的第二压电为公共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压电层600和衬底基板100之间仅间隔有发射电极700,也就是说在进行超声波指纹识别时,超声波需穿透的膜层只有衬底基板100和发射电极700。相比于现有的将超声波指纹识别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的方式,超声波所需穿透的膜层数量大大减少,这保证了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不会有明显的能量损失,从而保证具有较高的指纹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0可以是阵列基板。
进一步地,发射电极700可以为透明金属氧化物,例如ITO(氧化铟锡),其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压电层600可以为PVDF(聚偏氟乙烯)压电材料层。根据PVDF在可见光380nm~780nm范围内的测试结果,PVDF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为95.87%。当显示基板10组装成显示面板1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压电层600几乎位于显示面板1的最前方,由于压电层600具有很好的透光性,这样,既保证了使超声波穿透的膜层数量大大减少,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基板10还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栅线组和数据线组。其中,数据线组包括沿像素列向延伸的第一数据线800和第二数据线900,第一数据线800与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中的一者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中与第一数据线800连接的一个即作为源极,第二数据线900与第三极520和第四极530中的一者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极520和第四极530中与第二数据线900连接的一个即作为源极。栅线组包括沿像素行向延伸的第一栅线1000,第一栅极210和第二栅极510均与第一栅线1000连接,这种情况下,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共用第一栅线1000。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800和相邻的两个第一栅线1000共同限定出一个子像素区域S1。
具体地,沿像素行向,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可以以交替排布的方式进行布置,沿像素列向,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可以为同行布置(即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分布于同一行)。这种情况下,一个子像素区域S1可以覆盖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500。此时,沿像素列向,第二数据线900可以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80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栅线1000施加电压时,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第一有源层240将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导通,进而第一数据线800通过第一极220、第一有源层240、第二极230与像素电极300导通以实现电性连接。由于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共用第一栅线1000,故而,在第一栅线1000施加电压的同时,第二栅极510和发射电极700之间形成电势差(发射电极700的电压为公共电压),从而驱动压电层600发生形变而产生振动,发出超声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一个时序中,同时驱动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500,也就是说,指纹识别发射超声波的信号的频率,与像素单元的刷新率保持一致。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500也可以相互独立而不共用栅线。具体地,显示基板10还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栅线组和数据线组。其中,数据线组包括沿像素列向延伸的第一数据线800和第二数据线900,第一数据线800与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中的一者连接,第二数据线900与第三极520和第四极530中的一者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中与第一数据线800连接的一个即作为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源极,第三极520和第四极530中的与第二数据线900连接的一个即作为第二薄膜晶体管500的源极。栅线组包括沿像素行向延伸的第一栅线1000和第二栅线1100,第一栅线1000与第一栅极210连接,第二栅线1100与第二栅极510连接。这时指纹识别发射超声波信号的频率和像素单元的刷新率没有关系。
具体地,沿像素行向,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可以以交替排布的方式进行布置,沿像素列向,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也可以以交替排布的方式进行布置。这种情况下,一个子像素区域S1也可以覆盖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500。此时,沿像素行向,第二数据线90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800之间,同时,由于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500不共用栅线,故而沿像素列向,第二栅线110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栅线10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数据线800和相邻的两个第一栅线1000共同限定出一个子像素区域S1。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栅线1000施加电压时,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第一有源层240将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导通,进而第一数据线800通过第一极220、第一有源层240、第二极230与像素电极300导通以实现电性连接。当第二栅线1100对第二栅极510施加电压时,第二栅极510和发射电极700之间形成电势差(发射电极700的电压为公共电压),从而驱动压电层600发生形变而产生振动,发出超声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栅线1000和第二栅线1100各自独立,因此,对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驱动过程和对第二薄膜晶体管500的驱动过程,两者互不干扰,也就是说,指纹识别发射超声波的信号的频率,与像素单元的刷新率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0还包括栅极绝缘层1200,栅极绝缘层1200位于第一栅极210和第一有源层240之间,栅极绝缘层1200还位于第二栅极510和第二有源层54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可以共用栅极绝缘层12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基板10还包括覆盖栅极绝缘层1200的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第一极220、第二极230、第三极520和第四极530均设置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上。进一步地,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上设置有用于使源极和漏极与有源层连接的过孔。具体地,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通过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上的过孔与第一有源层240连接,第三极520和第四极530通过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上的过孔与第二有源层540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栅极绝缘层1200、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第二层间绝缘层1400、第一有源层240和第二有源层540均为有机材料层。此时,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均为有机薄膜晶体管,对于有机薄膜晶体管,其制备过程中各层的工艺温度都可以在100℃以下进行。而PVDF压电材料的退极化温度为140℃,即有机薄膜晶体管的工艺温度小于PVDF压电材料的退极化温度,这样,PVDF压电材料可以有机薄膜晶体管制备之前成膜,两者的工艺温度较为兼容。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10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100上形成发射电极700;
在发射电极700上形成压电层600;
在压电层600上形成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第一栅极21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500的第二栅极510,其中,在显示基板10的厚度方向上,第二栅极510和第一反射电极相对布置;
在第一栅极210和第二栅极510上形成栅极绝缘层1200;
在栅极绝缘层1200上形成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第一有源层240和第二薄膜晶体管500的第二有源层540;
在第一有源层240和第二有源层540上形成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
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上形成通过过孔与第一有源层240连接的第一极220和第二极230,以及在第一层间绝缘层1300上形成通过过孔与第二有源层540连接的第三极520和第四极530;
在第一极220、第二极230、第三极520和第四极530上形成第二层间绝缘层1400;
在第二层间绝缘层1400上形成像素电极300与第一极220或第二极230连接的像素电极300;
在像素电极300上形成第三层间绝缘层1500;
在第三层间绝缘层1500上形成公共电极4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基板10的制作方法,将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400的像素单元,以及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压电层600和发射电极700的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均集成在显示基板上,并且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组成结构,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500的组成结构,具有一一对应的同层设置的关系。由此,当显示基板10后续组装成显示面板时,即可构成具有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1。相比于现有的将超声波指纹识别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的方式,由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组装而成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另一方面,所制作出的像素单元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同层设置,故而,最终组装而成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的数量,与前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的数量相比明显减少,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衬底基板100上形成发射电极700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衬底基板100上沉积一定厚度的透明金属氧化物;
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对透明金属氧化物进行图案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发射电极700上形成压电层600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发射电极700上涂覆一定厚度的压电材料溶液;
对所述压电材料溶液进行热固化;
对固化后的压电材料进行极化处理;
对固化后的压电材料进行图案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对压电材料进行图案化处理的步骤,可以在对压电材料进行极化处理的步骤之后实施,也可以在对压电材料进行极化处理的步骤之前实施。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1,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10,显示面板还包括和显示基板10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2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其显示基板10在衬底基板100上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和多个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并且,像素单元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00的组成结构,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500的组成结构,具有一一对应的同层设置的关系,由此,将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和用于实现显示的像素单元都集成在显示基板10中。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为具有超声波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1。相比于现有的将超声波指纹识别组件贴合在显示面板的下方的方式,由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有利于满足显示面板的轻薄化的设计需求。另外,容易理解的是,由于像素单元的第一薄膜晶体管200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的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同层设置,故而,最终组装而成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的数量,与前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的数量相比明显减少,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置基板20可以为彩膜基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对置基板20上设置有黑矩阵21,其中,黑矩阵21可以包括多条横向壁和多条纵向壁,所述多条横向壁和所述多条纵向壁限定出多个网孔。
具体地,当沿像素行向,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以交替排布的方式进行布置,沿像素列向,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分布于同一行时,第一数据线800、第二数据线900和第一栅线1000在对置基板20上的投影,均处于黑矩阵21的范围之内。
当沿像素行向,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以交替排布的方式进行布置,沿像素列向,第二薄膜晶体管500和第一薄膜截晶体管200也以交替排布的方式进行布置时,第一数据线800、第二数据线900、第一栅线1000以及第二栅线1100在对置基板20上的投影,均处于黑矩阵21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其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电视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获得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的全部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像素单元和多个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
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对设置的公共电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极、第二极和第一有源层,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极或第二极连接;
所述超声波指纹识别单元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压电层以及发射电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第三极、第四极和第二有源层,所述第二栅极与所述第一栅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三极、第四极、第一极和第二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二有源层与所述第一有源层同层设置,所述压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栅极的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射电极设置在所述压电层和所述衬底基板之间,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栅线组和数据线组;
所述数据线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三极和所述第四极中的一者连接;
所述栅线组包括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均与第一栅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沿像素行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交替排布的方式布置,沿像素列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为同行分布;
沿像素行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数据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栅线组和数据线组;
所述数据线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与所述第三极和所述第四极中的一者连接;
所述栅线组包括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第一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沿像素行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交替排布的方式布置,沿像素列向,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以交替排布的方式布置;
沿像素行向,所述第二数据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数据线之间,沿像素列向,所述第二栅线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栅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栅极绝缘层,所述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一有源层之间,所述栅极绝缘层还位于所述第二栅极和第二有源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覆盖所述栅极绝缘层的第一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一极、第二极、第三极和第四极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所述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极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一有源层连接,所述第三极和所述第四极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的过孔与所述第二有源层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二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均为有机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电极为透明金属氧化物,所述压电层为PVDF压电材料层。
10.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发射电极;
在所述发射电极上形成压电层;
在所述压电层上形成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栅极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栅极,其中,所述第二栅极和所述第一反射电极相对布置;
在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上形成栅极绝缘层;
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有源层;
在所述第一有源层和所述第二有源层上形成第一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形成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一有源层连接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以及在所述第一层间绝缘层上形成通过过孔与所述第二有源层连接的第三极和第四极;
在所述第一极、第二极、第三极和第四极上形成第二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第二层间绝缘层上形成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二极连接的像素电极;
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第三层间绝缘层;
在所述第三层间绝缘层上形成公共电极。
1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和所述显示基板对盒设置的对置基板。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771625.8A 2021-07-08 2021-07-08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065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1625.8A CN113506514B (zh) 2021-07-08 2021-07-08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1625.8A CN113506514B (zh) 2021-07-08 2021-07-08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6514A true CN113506514A (zh) 2021-10-15
CN113506514B CN113506514B (zh) 2023-08-25

Family

ID=78011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1625.8A Active CN113506514B (zh) 2021-07-08 2021-07-08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65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455A (zh) * 2021-12-07 2022-03-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6632031A (zh) * 2023-05-31 2023-08-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0895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207690102U (zh) * 2017-09-12 2018-08-03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766987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492474A (zh) * 2017-09-12 2019-03-1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521590A (zh) * 2018-12-14 2019-03-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9858443A (zh) * 2019-01-31 2019-06-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20190206977A1 (en) * 2018-01-02 2019-07-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265457A (zh) * 2019-06-27 2019-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以及制备方法
CN111384072A (zh) * 2020-04-07 2020-07-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WO2020156257A1 (zh) * 2019-01-28 2020-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装置
WO2020215928A1 (zh) * 2019-04-24 2020-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1863928A (zh) * 2020-08-27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00895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207690102U (zh) * 2017-09-12 2018-08-03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492474A (zh) * 2017-09-12 2019-03-19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90206977A1 (en) * 2018-01-02 2019-07-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766987A (zh) * 2018-05-31 2018-11-0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521590A (zh) * 2018-12-14 2019-03-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WO2020156257A1 (zh) * 2019-01-28 2020-08-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9858443A (zh) * 2019-01-31 2019-06-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WO2020215928A1 (zh) * 2019-04-24 2020-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265457A (zh) * 2019-06-27 2019-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以及制备方法
CN111384072A (zh) * 2020-04-07 2020-07-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1863928A (zh) * 2020-08-27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5455A (zh) * 2021-12-07 2022-03-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3102954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185455B (zh) * 2021-12-07 2023-11-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6632031A (zh) * 2023-05-31 2023-08-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6514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71843A1 (en) Acoustic Imaging System Architecture
WO2018120692A1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1442583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783387B2 (en) Biometric information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1263426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US11120243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US10796127B2 (en) Ultrasonic transducers embedded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50651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11500490B2 (en) Touch panel,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39327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TWI668463B (zh) 超音波感測模組及其製作方法、電子裝置
CN10958343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86392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82090A (zh) 显示模组、超声波触控检测方法、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法
US20230054532A1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186983A1 (zh) 指纹识别结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290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209896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25826B (zh) 類壓電d33振動式裝置及整合其的顯示器
WO2020154895A1 (zh) 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US20230005290A1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88016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412087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016458A (zh) 超声波收发结构、指纹识别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US20220406086A1 (en) Ultrasonic sensor, method for preparing ultrasonic sens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