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5157A - 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5157A
CN113505157A CN202110781589.3A CN202110781589A CN113505157A CN 113505157 A CN113505157 A CN 113505157A CN 202110781589 A CN202110781589 A CN 202110781589A CN 113505157 A CN113505157 A CN 113505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wearable
pairing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15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5157B (zh
Inventor
王永强
叶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qualcom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qualcom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qualcom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qualcom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15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5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5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5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5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74Sequence data queries, e.g. querying versioned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包括:智能配对系统根据可穿戴设备用户活动情况自动触发配对,智能配对系统确定符合配对的的位置范围和时间范围,分析并生成可配对设备数据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逐一计算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活跃指数,进行排序和筛选,将活跃指数最高的可穿戴设备推荐给配对设备。本发明通过智能配对系统自动为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者找到合适的同类型配对设备,从而解决了特定人群由于活动和社交范围小、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好友和玩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于人们的社交、健康、安全等方面。尤其是在儿童及老人安全应用场景中,可穿戴设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用于保障儿童、老人的通信和安全。除此之外,儿童和老人也存在一定的社交需求,他们需要同龄的伙伴,但由于安全和行动能力等原因,他们的活动范围会受到一定局限,而且他们需要找到活动范围相似的伙伴,不能采用类似微信摇一摇之类的随机好友查找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通过智能配对系统自动为可穿戴设备寻找和推荐合适的同类型设备,从而为其穿戴者找到活动相似度高的其他同类型设备穿戴者,解决了儿童和老人等特定人群活动和社交范围小、不容易找到可经常一起活动的好友和玩伴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智能配对系统根据可穿戴设备用户活动情况自动触发配对;
步骤2:智能配对系统确定符合配对的位置范围和时间范围,并生成可配对设备数据表;
步骤3: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是否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
步骤4: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到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同类型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
步骤5: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是否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
步骤6: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
步骤7: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是否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
步骤8: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
步骤9:智能配对系统逐一计算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活跃指数;
步骤10:智能配对系统对可穿戴设备的活跃指数进行排序,选择活跃指数最高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步骤11:智能配对系统将被选中可穿戴设备的信息通过推送模块推荐给触发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3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未查询到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5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7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1中,用户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触发配对。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可穿戴设备类型分为老人款智能手表和儿童款智能手表。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时间范围设定的初始阈值为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定位时间与触发配对的时间间隔≤3个自然月。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位置范围设定的初始阈值为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活动的位置信息与本次配对位置范围的中心位置距离≤500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的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和控制可穿戴设备的运行;
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的定位信息;
第一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可穿戴设备信息和配对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可穿戴设备信息;
联系人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智能手表的联系人,可申请添加其他智能手表佩戴者为新联系人,或对申请进行通过和拒绝。
本发明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云服务器包括:
IoT云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可穿戴设备信息,包括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IoT云计算模块,用于确定可配对设备的位置范围和时间范围,分析并生成可配对设备数据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逐一计算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活跃指数,进行排序和筛选;
推荐模块,用于选定筛选出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推送到需要配对的设备上;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和配对请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智能配对系统自动为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者找到合适的同类型配对设备,从而解决了特定人群由于活动和社交范围小、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好友和玩伴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发明的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智能配对系统根据可穿戴设备用户活动情况自动触发配对;
步骤2:智能配对系统确定符合配对的位置范围和时间范围,并生成可配对设备数据表;
步骤3: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是否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
步骤4: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到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同类型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
步骤5: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是否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
步骤6: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
步骤7: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是否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
步骤8: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
步骤9:智能配对系统逐一计算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活跃指数;
步骤10:智能配对系统对可穿戴设备的活跃指数进行排序,选择活跃指数最高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步骤11:智能配对系统将被选中可穿戴设备的信息通过推送模块推荐给触发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本实施例中,设活跃指数为h,活跃指数h的计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①按时间信息计算,计算该段时间内出现在该位置范围的天数,与配对时间范围总天数对比,计算百分比,作为该设备的活跃指数;
②按位置信息数量计算,计算配对时间范围内设备在该位置范围的位置信息个数在所有位置信息总个数的百分比,作为该设备的活跃指数;
③按时间和位置信息综合计算:
1)计算配对时间范围内出现在该位置范围的天数,与配对时间范围总天数对比,并计算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
h1=配对时间范围内出现在该位置范围的天数/配对时间范围总天数*100%
2)计算该段时间内设备在该位置范围的位置信息个数在所有位置信息总个数的百分比;
h2=配对时间范围内位于位置范围内的位置信息个数/配对时间范围内该设备的位置信息总个数*100%
3)计算上述h1和h2的加权和h
h=h1*p1+h2*p2
这里p1和p2分别为上述计算步骤1)和2)的权重,且p1+p2=1。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健康医疗、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请参见图1,在所述步骤3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未查询到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请参见图1,在所述步骤5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请参见图1,在所述步骤7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请参见图1,在所述步骤1中,用户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触发配对。
请参见图1,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可穿戴设备类型分为老人款智能手表和儿童款智能手表。
请参见图1,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时间范围设定的初始阈值为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定位时间与触发配对的时间间隔≤3个自然月。时间范围可以自行调整,如设定为1个自然月、2个自然月。
请参见图1,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位置范围设定的初始阈值为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活动的位置信息与本次配对位置范围的中心位置距离≤500米。本实施例中,配对位置范围根据触发配对的可穿戴设备在配对时间范围内的历史位置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聚类算法)自动确定。对配对设备在配对时间范围内的历史位置信息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进行分析,以分析得到的最大一个聚类的中心作为配对位置中心,以该聚类中离重心最远的点的距离为半径,限定配对位置范围的最大半径,即配对位置范围的距离阈值。如果聚类算法计算出的距离大于500米,则令配对范围半径为500米。如是用户触发配对,且用户当前位置周围的位置样本个数较少导致聚类算法自动生成配对位置范围失败时,则以当前位置为中心,并以适当的距离(100米)为半径,作为配对位置范围。如是系统自动触发配对且用户当前位置周围的位置样本个数较少导致聚类算法自动生成配对位置范围失败时,则放弃本次配对。
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是一种迭代求解的聚类分析算法,其步骤是,预将数据分为K组,则随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每分配一个样本,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没有(或最小数目)对象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请参见图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的系统,包括云服务器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和控制可穿戴设备的运行;
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的定位信息;
第一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可穿戴设备信息和配对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可穿戴设备信息;
联系人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智能手表的联系人,可申请添加其他智能手表佩戴者为新联系人,或对申请进行通过和拒绝。
请参见图1,所述云服务器包括:
IoT云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可穿戴设备信息,包括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IoT云计算模块,用于确定可配对设备的位置范围和时间范围,分析并生成可配对设备数据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逐一计算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活跃指数,进行排序和筛选;
推荐模块,用于选定筛选出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推送到需要配对的设备上,该设备及佩戴者能够通过云服务器向被推荐的设备发送添加好友请求;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和配对请求。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智能配对系统自动为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者找到合适的同类型配对设备,从而解决了特定人群由于活动和社交范围小、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好友和玩伴的问题。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发明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智能配对系统根据可穿戴设备用户活动情况自动触发配对;
步骤2:智能配对系统确定符合配对的位置范围和时间范围,并生成可配对设备数据表;
步骤3: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是否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
步骤4: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到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同类型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
步骤5: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是否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
步骤6: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
步骤7: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是否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
步骤8: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整理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生成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
步骤9:智能配对系统逐一计算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活跃指数;
步骤10:智能配对系统对可穿戴设备的活跃指数进行排序,选择活跃指数最高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步骤11:智能配对系统将被选中可穿戴设备的信息通过推送模块推荐给触发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未查询到可配对设备数据表中存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中存在时间信息在设定时间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中,当智能配对系统查询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中存在位置信息在设定位置范围内的可穿戴设备时,智能配对系统提示暂时没有发现适合配对的可穿戴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用户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主动触发配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可穿戴设备类型分为老人款智能手表和儿童款智能手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时间范围设定的初始阈值为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定位时间与触发配对的时间间隔≤3个自然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位置范围设定的初始阈值为同类型可穿戴设备活动的位置信息与本次配对位置范围的中心位置距离≤500米。
9.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服务器和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处理和控制可穿戴设备的运行;
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的定位信息;
第一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可穿戴设备信息和配对请求发送至云服务器;
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可穿戴设备信息;
联系人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智能手表的联系人,可申请添加其他智能手表佩戴者为新联系人,或对申请进行通过和拒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服务器包括:
IoT云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可穿戴设备信息,包括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IoT云计算模块,用于确定可配对设备的位置范围和时间范围,分析并生成可配对设备数据表、同类型可穿戴设备表、第一可穿戴设备信息表、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逐一计算第二可穿戴设备信息表内的可穿戴设备活跃指数,进行排序和筛选;
推荐模块,用于选定筛选出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并推送到需要配对的设备上;
第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可穿戴设备信息和配对请求。
CN202110781589.3A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505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1589.3A CN113505157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1589.3A CN113505157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5157A true CN113505157A (zh) 2021-10-15
CN113505157B CN113505157B (zh) 2023-10-20

Family

ID=78012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1589.3A Active CN113505157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5157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06603A1 (en) * 2010-11-01 2013-05-02 Nike, Inc. Wearable Device Assembly Having Athletic Functionality
JP2014102837A (ja) * 2012-11-20 2014-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着用式電子デバイスからのプロセッシングの委任
CN103905989A (zh) * 2014-04-23 2014-07-02 天翼爱音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触发配对的方法及系统
CN104838364A (zh) * 2012-10-05 2015-08-12 开放花园有限公司 发现和连接不具备可发现性的无线设备
CN104967727A (zh) * 2015-04-30 2015-10-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配对通信的方法和云端服务器
CN105009104A (zh) * 2013-02-25 2015-10-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iot设备社交网络扩展
CN105074684A (zh) * 2013-02-25 2015-11-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物联网(iot)设备之间的上下文知悉式动作
CN105637448A (zh) * 2013-10-17 2016-06-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移动设备脉络化传感器数据、服务数据和设备数据
CN106021904A (zh) * 2012-01-18 2016-10-12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运动功能的可佩戴装置组件
CN106211022A (zh) * 2014-11-26 2016-1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配对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47394A (zh) * 2016-12-16 2017-05-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可穿戴设备使用行为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26932A (zh) * 2016-01-31 2017-08-08 贺少珍 互动的方法和可互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CN107277748A (zh) * 2017-05-15 2017-10-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
CN107800864A (zh) * 2016-09-06 2018-03-13 苹果公司 用于与外围设备无线配对并显示关于外围设备的状态信息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7861967A (zh) * 2017-09-02 2018-03-30 长沙军鸽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匹配好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376310A (zh) * 2018-09-28 2019-02-22 乐蜜有限公司 用户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9506A (zh) * 2019-03-25 2019-05-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连接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97732A (zh) * 2019-07-17 2019-09-03 潘嘉庆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远程健康监控系统、方法与设备
CN110351318A (zh) * 2018-04-04 2019-10-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推荐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06603A1 (en) * 2010-11-01 2013-05-02 Nike, Inc. Wearable Device Assembly Having Athletic Functionality
CN106021904A (zh) * 2012-01-18 2016-10-12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运动功能的可佩戴装置组件
CN104838364A (zh) * 2012-10-05 2015-08-12 开放花园有限公司 发现和连接不具备可发现性的无线设备
JP2014102837A (ja) * 2012-11-20 2014-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着用式電子デバイスからのプロセッシングの委任
CN105074684A (zh) * 2013-02-25 2015-11-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异构物联网(iot)设备之间的上下文知悉式动作
CN105009104A (zh) * 2013-02-25 2015-10-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iot设备社交网络扩展
CN105637448A (zh) * 2013-10-17 2016-06-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移动设备脉络化传感器数据、服务数据和设备数据
CN103905989A (zh) * 2014-04-23 2014-07-02 天翼爱音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触发配对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11022A (zh) * 2014-11-26 2016-12-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配对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67727A (zh) * 2015-04-30 2015-10-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配对通信的方法和云端服务器
CN107026932A (zh) * 2016-01-31 2017-08-08 贺少珍 互动的方法和可互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CN107800864A (zh) * 2016-09-06 2018-03-13 苹果公司 用于与外围设备无线配对并显示关于外围设备的状态信息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12565516A (zh) * 2016-09-06 2021-03-26 苹果公司 用于与外围设备无线配对并显示关于外围设备的状态信息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6647394A (zh) * 2016-12-16 2017-05-1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可穿戴设备使用行为的方法及系统
CN107277748A (zh) * 2017-05-15 2017-10-20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配对方法、系统及其终端设备
CN107861967A (zh) * 2017-09-02 2018-03-30 长沙军鸽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匹配好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51318A (zh) * 2018-04-04 2019-10-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推荐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376310A (zh) * 2018-09-28 2019-02-22 乐蜜有限公司 用户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9506A (zh) * 2019-03-25 2019-05-2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连接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97732A (zh) * 2019-07-17 2019-09-03 潘嘉庆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远程健康监控系统、方法与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NA HUSSEIN等: "towards a dynamic discovery of smart services in the social internet of things", COMPUTERS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vol. 58, pages 429 - 443, XP085014311, DOI: 10.1016/j.compeleceng.2016.12.008 *
吴杰;王小妮;刘鹏;王家坡;孙瑶;: "智能小车蓝牙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34, no. 06, pages 64 - 69 *
晋玉剑;吴昌;张俊强;李长磊;韩亭亭;: "基于NB-IoT和蓝牙技术的智能门控系统设计", 科技视界, no. 11, pages 36 - 38 *
蓝祚霖;谢云州;吴冬梅;杨保海;: "基于蓝牙和GPS的儿童可穿戴智能看护系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no. 05, pages 48 - 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5157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 Montjoye et al. Predicting personality using novel mobile phone-based metrics
US10956454B2 (en) Probabilistically generated identity database system and method
Karunaratne et al. Distributed stream clustering using micro-clusters on Apache Storm
Deng et al. A user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user behavior analysis in social networks
Chen et al. A hybrid monkey search algorithm for clustering analysis
US2021014992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ly grouping financial product users into cohesive cohorts
CN111931053A (zh) 一种基于聚类和矩阵分解的事项推送方法和装置
Agneessens et al. Group differences in reciprocity, multiplexity and exchange: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
Lauw et al. Stevent: Spatio-temporal event model for social network discovery
Picado et al. Survivability of cloud databases-factors and prediction
Wang et al. Generic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or dynamic social interaction
Wang et al. An algorithm for mining of association rules for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larms based on swarm intelligence
CN113505157A (zh) 一种基于IoT云的可穿戴设备配对方法及系统
CN116012161A (zh) 一种用户群体的风险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933587A (zh) 基于目录注册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550312B (zh) 一种上下文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90380B (zh) 物联网缺失数据的填充方法及系统
CN107239796B (zh) 基于使用行为区分电视归属属性的系统与方法
Packer et al. Graphzip: Dictionary-based compression for mining graph streams
Al-Zeyadi et al. User-to-user recommendation using the concept of movement patterns: A study using a dating social network
Ansari Web user session cluster discovery based on k-means and k-medoids techniques
Reddy et al. MCDAStream: a real-time data stream clustering based on micro-cluster density and attraction
Wu et al. A dynamic spatial clustering for emergency response based on hierarchical-partition model
CN112862536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37506B (zh) Cps系统中可靠性驱动的分层任务卸载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