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4849A -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4849A
CN113504849A CN202110845427.1A CN202110845427A CN113504849A CN 113504849 A CN113504849 A CN 113504849A CN 202110845427 A CN202110845427 A CN 202110845427A CN 113504849 A CN113504849 A CN 113504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s
touch driving
driving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54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4849B (zh
Inventor
柴媛媛
李仁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454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4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4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4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4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4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至少一个触控电极层组,所述触控电极层组包括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层、桥接图形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桥接图形层绝缘间隔,所述桥接图形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绝缘间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所述桥接图形层包括多个第一桥接电极和多个第二桥接电极。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一种实现所述驱动方法的触控驱动芯片和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一种实现所述驱动方法的触控驱动芯片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而言,触控报点率是影响触控精度的关键参数。触控报点率越高、则触控精度也越高。
目前常用的提高触控报点率的方案为提高刷新频率,但是,这种方法同时会导致触控信号量小、信噪比差等问题。
因此,如何在缺号触控信号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触控报点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一种实现所述驱动方法的触控驱动芯片和一种显示装置。
作为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至少一个触控电极层组,所述触控电极层组包括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层、桥接图形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桥接图形层绝缘间隔,所述桥接图形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绝缘间隔;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多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排列为多列,多个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排列为多行,位于同一行中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不同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绝缘间隔,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中,各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互相独立;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多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排列为多列,多个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排列为多行,位于同一行中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不同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绝缘间隔,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中,各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互相独立;
所述桥接图形层包括多个第一桥接电极和多个第二桥接电极,多个所述第一桥接电极排列为多列,多个所述第二桥接电极排列为多列,且所述第一桥接电极排列形成的列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排列形成的列相对应,位于同一列中的相邻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通过相应的第一桥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桥接电极排列形成的列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排列形成的列相对应,位于同一列中的相邻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相应的第二桥接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桥接图形层之间的第一绝缘间隔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桥接图形层之间的第二绝缘间隔层,所述第一桥接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间隔层的第一过孔与相应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桥接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间隔层的第二过孔与相应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层组,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桥接图形层一侧的保护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线互相交叉;
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线互相交叉;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四触控驱动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四触控驱动电极线互相交叉;
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三触控感应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四触控感应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三触控感应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四触控感应电极线互相交叉。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排列形成的列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排列形成的列的数量相同;
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排列形成的行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排列形成的行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
多条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分别与多行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多条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分别与多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
多条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分别与多列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多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分别与多列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作为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驱动方法,其中,所述触控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依次向各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以及,
依次向各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其中,
向第N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位于向第N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以及向第N+1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之间,1≤N≤M-1,M和N均为自然数,且M为第一触控电极的总列数。
作为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驱动芯片,其中,所述触控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驱动芯片包括:
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用于依次向各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以及,
第二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用于依次向各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其中,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向第N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向第N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以及向第N+1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之间,1≤N≤M-1,M和N均为自然数,且M为第一触控电极的总列数。
作为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和触控驱动芯片,其中,所述触控面板为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所述触控驱动芯片为本公开第三个方面所提供给的触控驱动芯片。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A处的剖视图旋转90°后获得的示意图;
图3是图1在B-B处的剖视图旋转90°后获得的示意图;
图4是桥接图形层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相关技术中触控驱动电极、触控感应电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驱动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驱动芯片的模块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中,如图1至图4中所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至少一个触控电极层组,该触控电极层组包括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厚度方向(即,图2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层110、桥接图形层130和第二触控电极层120,第一触控电极层110与桥接图形层130绝缘间隔,该桥接图形层13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20绝缘间隔。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触控电极层11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和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排列为多列,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排列为多行,位于同一行中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电连接,不同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绝缘间隔,在第一触控电极层110中,各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互相独立。
如图3所示,第二触控电极层120包括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和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2,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排列为多列,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2排列为多行,位于同一行中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2电连接,不同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2绝缘间隔,在第二触控电极层120中,各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互相独立。
如图1至图4所示,桥接图形层130包括多个第一桥接电极131和多个第二桥接电极132,多个第一桥接电极131排列为多列,多个第二桥接电极132排列为多列。第一桥接电极131排列形成的列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排列形成的列相对应,位于同一列中的相邻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通过相应的第一桥接电极131电连接。第二桥接电极132排列形成的列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排列形成的列相对应,位于同一列中的相邻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通过相应的第二桥接电极132电连接。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面板工作时,第一触控电极层110和第二触控电极层120均能够确定触控点的位置坐标。下面介绍驱动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驱动方法,该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依次向各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以及,
依次向各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其中,
向第N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位于向第N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以及向第N+1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之间。1≤N≤M-1,M和N均为自然数,且M为第一触控电极的总列数。
例如,如图7所示,在T1时刻向第一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发生报点1)、在T2时刻向第一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发生报点1’)、在T3时刻向第二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发生报点2)、在T4时刻向第二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发生报点2’)、在T5时刻向第三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发生报点3)、在T6时刻向第三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发生报点3’)、在T7时刻向第四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发生报点4)、在T8时刻向第四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发生报点4’),依次类推。对于触控面板而言,在T1时刻、T2时刻、T3时刻、T4时刻、T5时刻、T6时刻、T7时刻、T8时刻均发生报点(共8个报点)。
图6中所示的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触控面板,这种触控面板仅包括一层触控电极层和一层桥接图形层,触控电极层包括触控驱动电极12a和触控感应电极12b,通过第一桥接电极13将同一列中相邻的触控驱动电极12a电连接,并且,第一桥接电极13通过过孔13a与触控驱动电极12a电连接。驱动图6中所示的触控面板的触控驱动信号的波形与图7中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波形相同,因此,图6中所示的触控面板在T1时刻至T8时刻也只能产生4个报点。
由此可知,在利用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驱动方法驱动所述触控面板时,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均能够识别触控点的位置,且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交替地输出触控点的位置。在相同刷新频率的情况下,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报点率是图6中所示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报点率的2n倍。其中,n为触控电极层组的数量。并且,在驱动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驱动面板时,无需提高刷新频率,从而可以确保得到足够强的触控信号,并且可以提高触控信号的信噪比。
在本公开中,对如何实现同一触控电极层组中第一触控电极层110与桥接图形层130之间绝缘间隔、以及桥接图形层130与第二触控电极层120之间的绝缘间隔不做特殊的限定,在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层110与桥接图形层130之间的第一绝缘间隔层140和设置在第二触控电极层120与桥接图形层130之间的第二绝缘间隔层150。
如图2所示,第一桥接电极131通过贯穿第一绝缘间隔层140的第一过孔141与相应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电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桥接电极132通过贯穿第二绝缘间隔层150的第二过孔151与相应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电连接。
在本公开中,对触控面板中触控电极层组的数量并不做题述的限定,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个触控电极层组,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层110背离桥接图形层一侧的保护层200。
需要指出的是,当将所述触控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上时,与第一触控电极层110相比,第二触控电极层120更靠近显示面板。
当然,本公开并不限于触控面板仅包括一个触控电极层组的情况。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层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触控电极层沿触控面板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公开中,对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2的具体结构不做特殊的限定。例如,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2可以均为由透明电极材料制成的块状电极。
在本公开中,触控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为了提高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的透过率,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线111a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线111b,多条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线111a与多条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线111b互相交叉。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线111a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线111b可以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可以降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的电阻,并降低触控面板的能耗。
类似地,如图5所示,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也可以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线112a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线112b,多条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线112a与多条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线112b互相交叉。
相应地,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可以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四触控驱动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四触控驱动电极线互相交叉。
相应地,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可以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三触控感应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四触控感应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三触控感应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四触控感应电极线互相交叉。
为了便于制造,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触控电极层的结构与第二触控电极的结构相同。这样,可以利用同样的掩膜板、以及同样的构图工艺获得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
具体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的数量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的数量相同,且第一触控驱动电极111排列形成的列的数量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121排列形成的列的数量相同;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的数量与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2的数量相同,且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排列形成的行的数量与第二触控感应电极122排列形成的行的数量相同。
为了便于将第一触控电极层110中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2生成的感应信号输出,可选地,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与第一触控电极层110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113和与第二触控电极层(未示出)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未示出)。
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113分别与多行第一触控感应电极111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分别与多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在本公开中,对第一感应信号线113的设置位置不做特殊的限制。为了确保触控驱动光信号、以及触控感应信号的正常传输,可选地,第一感应信号线113可以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层的外围。例如,第一感应信号线113可以位于图1中第一触控电极层的左侧。相应地,为了便于布置,第二感应信号线可以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的右侧。换言之,第一感应信号线和第二感应信号线分别位于触控面板的左右两侧。
为了便于向第一触控驱动个点击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
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分别与多列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多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分别与多列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可以根据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与第一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关系来布置第一驱动信号线。
当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与第一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关系为1T1R(即,一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一行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时,可以将第一驱动信号线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形成的列的一端。相应地,当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与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关系为1T1R(即,一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一行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时,可以将第二驱动信号线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形成列的另一端。也就是说,第一驱动信号线和第二驱动信号线分别位于触控面板的上下两端。
当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与第一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关系为2T1R(即,两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一行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时,可以将与奇数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线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形成的列的一端、将偶数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第一驱动信号线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形成的列的另一端。相应地,当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与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关系为2T1R(即,两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对应一行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时,可以将与奇数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第二驱动信号线设置在第二触控电极形成的列的一端、将偶数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对应的第二驱动信号线设置在第二触控电极形成的列的另一端。
作为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驱动方法,其中,所述触控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依次向各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以及,
依次向各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其中,
向第N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位于向第N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以及向第N+1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之间,1≤N≤M-1,M和N均为自然数,且M为第一触控电极的总列数。
如上文中所述,向第N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位于向第N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以及向第N+1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之间。1≤N≤M-1,M和N均为自然数,且M为第一触控电极的总列数。
例如,在T1时刻向第一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在T2时刻向第一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在T3时刻向第二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在T4时刻向第二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在T5时刻向第三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依次类推。
在利用上述触控驱动方法驱动所述触控面板时,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均能够识别触控点的位置,且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交替地输出触控点的位置。在相同刷新频率的情况下,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报点率是图6中所示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报点率的2n倍。其中,n为触控电极层组的数量。并且,在驱动本公开所提供的触控驱动面板时,无需提高刷新频率,从而可以确保得到足够强的触控信号,并且可以提高触控信号的信噪比。
作为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驱动芯片,其中,所述触控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本公开所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如图8所示,所述触控驱动芯片包括:
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1100,用于依次向各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以及,
第二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1200,用于依次向各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向第N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向第N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以及向第N+1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之间,1≤N≤M-1,M和N均为自然数,且M为第一触控电极的总列数。
作为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9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00、触控面板100和触控驱动芯片(未示出),其中,触控面板100为本公开第一个方面所提供的触控面板,触控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显示面上,所述触控驱动芯片为本公开第二个方面所提供的触控驱动芯片。
如上文中所述,利用上述触控驱动芯片驱动上述触控面板时,不仅聚焦较高的触控报点率,触控信号的强度也足够大,信噪比也足够高,因此,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更好的触控精度。
在本公开中,对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触控面板100背离显示面板300一侧的偏光层400、设置在偏光层400背离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透明胶层500、设置在光学透明胶层500背离偏光层400一侧的保护盖板600。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至少一个触控电极层组,所述触控电极层组包括沿所述触控面板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层、桥接图形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桥接图形层绝缘间隔,所述桥接图形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绝缘间隔;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多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排列为多列,多个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排列为多行,位于同一行中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不同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绝缘间隔,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中,各个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互相独立;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多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排列为多列,多个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排列为多行,位于同一行中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不同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绝缘间隔,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中,各个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互相独立;
所述桥接图形层包括多个第一桥接电极和多个第二桥接电极,多个所述第一桥接电极排列为多列,多个所述第二桥接电极排列为多列,且所述第一桥接电极排列形成的列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排列形成的列相对应,位于同一列中的相邻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通过相应的第一桥接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桥接电极排列形成的列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排列形成的列相对应,位于同一列中的相邻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通过相应的第二桥接电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桥接图形层之间的第一绝缘间隔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与所述桥接图形层之间的第二绝缘间隔层,所述第一桥接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一绝缘间隔层的第一过孔与相应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桥接电极通过贯穿所述第二绝缘间隔层的第二过孔与相应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层组,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桥接图形层一侧的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线互相交叉;
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线互相交叉;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四触控驱动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三触控驱动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四触控驱动电极线互相交叉;
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第三触控感应电极线和多条互相平行的第四触控感应电极线,多条所述第三触控感应电极线与多条所述第四触控感应电极线互相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排列形成的列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排列形成的列的数量相同;
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排列形成的行的数量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排列形成的行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一感应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二感应信号线;
多条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线分别与多行所述第一触控感应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多条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线分别与多行所述第二触控感应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层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一驱动信号线和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的多条第二驱动信号线;
多条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线分别与多列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多条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线分别与多列所述第二触控驱动电极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8.一种触控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驱动方法包括:
依次向各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以及,
依次向各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其中,
向第N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位于向第N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以及向第N+1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之间,1≤N≤M-1,M和N均为自然数,且M为第一触控电极的总列数。
9.一种触控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用于驱动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驱动芯片包括:
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用于依次向各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以及,
第二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用于依次向各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其中,
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向第N列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提供模块向第N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以及向第N+1列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的时刻之间,1≤N≤M-1,M和N均为自然数,且M为第一触控电极的总列数。
10.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和触控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所述触控驱动芯片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驱动芯片。
CN202110845427.1A 2021-07-26 2021-07-26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04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5427.1A CN113504849B (zh) 2021-07-26 2021-07-26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5427.1A CN113504849B (zh) 2021-07-26 2021-07-26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4849A true CN113504849A (zh) 2021-10-15
CN113504849B CN113504849B (zh) 2024-03-15

Family

ID=7801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5427.1A Active CN113504849B (zh) 2021-07-26 2021-07-26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484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811A (zh) * 2016-11-21 2017-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56106A (zh) * 2017-07-26 2017-10-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
CN110140105A (zh) * 2017-05-09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184058A1 (zh) * 2018-03-29 2019-10-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oled显示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US20190332219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11124183A (zh) * 2019-12-25 2020-05-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7811A (zh) * 2016-11-21 2017-03-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140105A (zh) * 2017-05-09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56106A (zh) * 2017-07-26 2017-10-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触控驱动方法
WO2019184058A1 (zh) * 2018-03-29 2019-10-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oled显示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US20190332219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11124183A (zh) * 2019-12-25 2020-05-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4849B (zh) 2024-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61118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TWI396120B (zh) 多頻道觸控面板
CN107025012B (zh) 集成触摸型显示装置
CN106875879B (zh) 一种显示面板、电子设备以及测试方法
CN103186307B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4503633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563362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5159513B (zh) 阵列基板、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4821544B2 (ja) 電磁誘導型タッチパネル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12835475B (zh) 一种检测方法、显示面板、驱动芯片及显示装置
CN108803177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JP2014032707A (ja) 表示装置
CN111651092A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40018120A (ko) 면내 백업 바이패스 접속들을 갖는 터치 센서 패널
EP3316237B1 (en) Embedded touch control display screen and drive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925448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WO2016155063A1 (zh) 自电容式触摸屏结构、内嵌式触摸屏以及液晶显示器
JP2022538698A (ja) タッチ基板、タッチ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方法
KR20160104534A (ko) 입력 장치
CN203217537U (zh)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13504849A (zh) 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驱动芯片和显示装置
KR101940922B1 (ko) 터치 패널
KR20080022357A (ko) 표시장치
CN105760013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484067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