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4583A - 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4583A
CN113504583A CN202110768167.2A CN202110768167A CN113504583A CN 113504583 A CN113504583 A CN 113504583A CN 202110768167 A CN202110768167 A CN 202110768167A CN 113504583 A CN113504583 A CN 113504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variation
relative humidity
atmospheric pressure
ai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81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4583B (zh
Inventor
王晓辉
黄思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Zhigan Zhej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en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ente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ente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681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4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4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4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4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4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WMETEOROLOGY
    • G01W1/00Meteorology
    • G01W1/18Testing or calibrating meteorological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气象参数;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多气象参数的相关校验,保证了气象设备采集的多参数气象数据的整体数据的有效性,确保利用多个气象参数数据计算其他气象参数数据时的数据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监测、环境监测、农业及水利监测的气象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气象、环境、农业及水利行业的气象参数监测中需要对多个气象参数,如风速风向、降雨量、温度、湿度、大气压力、太阳辐射等进行采集检测,各个气象参数实际环境中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的,可以利用多个气象参数来计算一个综合气象参数;
现有气象参数的采集都是用单一的传感器对相关气象参数进行采集然后直接输出,没有对采集的气象参数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这样在单一传感器收到外接干扰造成数据异常时,因没有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会影响整个气象参数数据的有效性,尤其时在利用多个气象参数进行数据处理时,因个别气象参数的异常造成整个数据处理失效,如计算ET0时用到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气象参数,一个参数有异常会造成ET0的计算异常。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个别气象参数异常时,因未对对应参数的有效性进行校验,造成输出无效的监测数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多气象参数相互验证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气象参数;
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进一步,所述多个气象参数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和降雨量数据;
所述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具体包括:
利用获取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校验大气压力数据的有效性;
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数据校验风速数据的有效性;
利用获取的太阳能板输出功率校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的有效性;
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校验降雨量数据的有效性。
进一步,所述利用获取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最大变化量;设置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范围;设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湿度变化范围;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计算得到空气温度变化量和相对湿度变化量;
判断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是否超过当前时间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空气温度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空气温度;
判断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是否超过本次采集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相对湿度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相对湿度;
根据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大小判断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是否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以及,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大小判断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是否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若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不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和/或,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不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则同时重新采集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若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并且,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则记录当前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为有效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进一步,所述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校验大气压力数据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大气压力的最大变化量;设置各个温度及湿度条件下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大气压力数据,结合的大气压力数据,计算大气压力变化量;
判断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过当前时间所处时间段大气压力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大气压力数据;
根据空气温度及其变化量、相对湿度及其变化量,判断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出对应的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超出则重新采集大气压力数据,当采集的大气压力变化量在对应的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内时,记录当前采集的大气压力数据为有效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进一步,所述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数据校验风速数据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不同风速及风速变化量下的空气温度变化范围、相对湿度变化范围和大气压力变化范围;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风速数据,计算风速变化量;
根据风速数据和风速变化量判断空气温度变化量、相对湿度变化量、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出设置的相应变化范围,超出则重新采集风速数据进行确认,记录通过校验的风速数据为有效的风速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进一步,所述利用获取的太阳能板输出功率校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最大变化量;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太阳能板输出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的斜率关系;
对太阳能板输出电压、电流进行采样,计算太阳能板输出功率;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太阳辐射强度数据,得到太阳辐射强度变化量;
判断太阳辐射强度变化量是否当前时间内的最大变化量内,超出则重新采集太阳辐射强度值;
计算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能板输出功率的比值,判断是否满足当前温湿度条件下的斜率关系,不满足则重新采集太阳辐射强度;
记录通过校验的太阳辐射强度为有效的太阳辐射强度值,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进一步,所述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校验降雨量数据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各个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条件下的降雨量范围和各个降雨量条件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计算得到降雨量数据变化量;
判断当前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条件下降雨量数据是否在设置的范围内,不满足则舍去本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
判断当前降雨量及降雨变化条件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的变化是否在设置的相应变化范围内,不在范围内则舍去本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
记录通过校验的降雨量数据为有效的降雨量数据,同时此数据用于下次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判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气象参数;
参数校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多气象参数的相关校验,保证了气象设备采集的多参数气象数据的整体数据的有效性,确保利用多个气象参数数据计算其他气象参数数据时的数据有效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相互校验方法流程图;
图2是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校验大气压力方法流程图;
图3是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校验风速数据方法流程图;
图4是太阳能板电压、电流校验太阳辐射方法流程图;
图5是雨量数据有效性校验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参见图1,
该方法包括:
11、获取多个气象参数;
具体的,多个气象参数可以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和降雨量数据。
12、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具体的,利用各个气象参数在实际环境中存在的相关关系,对获取的多气象参数相互进行数据有效性校验,能够保证气象设备采集的多参数气象数据的整体数据的有效性,确保利用多个气象参数数据计算其他气象参数数据时的数据有效性。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步骤12,具体包括:
121、利用获取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122、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校验大气压力数据的有效性;
123、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数据校验风速数据的有效性;
124、利用获取的太阳能板输出功率校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的有效性;
125、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校验降雨量数据的有效性。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步骤121,具体包括:
1211、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最大变化量;设置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范围;设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湿度变化范围;
1212、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计算得到空气温度变化量和相对湿度变化量;
1213、判断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是否超过当前时间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空气温度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空气温度;
1214、判断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是否超过本次采集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相对湿度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相对湿度;
1215、根据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大小判断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是否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以及,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大小判断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是否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若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不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和/或,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不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则同时重新采集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若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并且,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则记录当前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为有效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同时变化相互影响的,同时两次不同采集时间间隔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量是不会超过可能的最大变化量的,因此,本实施例中,综合考虑各种天气条件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可能的变化情况,预先设置一天二十四小时各个时间段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量最大值;设置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范围,并且设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湿度变化范围。通过本次采集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值,结合上次采集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值,得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利用相对湿度及变化和两次采集的温度变化值来验证本次采集的空气温度值的有效性,如果本次采集的温度数据的有效性校验失败,则重新采集空气温度数据,避免单次采集到异常的空气温度数据直接用于有效数据,只将通过校验的温度数据记录为当前温度数据;
用同样的方法用空气温度、温度变化、相对湿度、湿度变化来校验相对湿度的有效性,通过校验的相对湿度数据记录为当前相对湿度数据。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相互校验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步骤122,具体包括:
1221、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大气压力的最大变化量;设置各个温度及湿度条件下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
1222、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大气压力数据,结合的大气压力数据,计算大气压力变化量;
1223、判断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过当前时间所处时间段大气压力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大气压力数据;
1224、根据空气温度及其变化量、相对湿度及其变化量,判断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出对应的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超出则重新采集大气压力数据,当采集的大气压力变化量在对应的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内时,记录当前采集的大气压力数据为有效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具体的,大气压力和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等气象参数相关,对于确定地点的大气压力的数据,可以用当前位置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来校验大气压力数据的有效性。因此,本实施例中,综合考虑各种天气条件下大气压力可能的变化情况,预先设置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各个时间段内的大气压力的变化量最大值;设置各个温度及湿度条件下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
利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校验大气压力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步骤123具体包括:
1231、设置不同风速及风速变化量下的空气温度变化范围、相对湿度变化范围和大气压力变化范围;
1232、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风速数据,计算风速变化量;
1233、根据风速数据和风速变化量判断空气温度变化量、相对湿度变化量、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出设置的相应变化范围,超出则重新采集风速数据进行确认,记录通过校验的风速数据为有效的风速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具体的,自然环境总,不同风速的大小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的变化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可以利用空气温度及变化、相对湿度及变化、大气压力及变化来校验风速数据的有效性。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不同风速及风速变化下的空气温度变化范围、相对湿度变化范围、大气压力变化范围。
利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校验风速数据的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步骤124具体包括:
1241、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最大变化量;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太阳能板输出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的斜率关系;
1242、对太阳能板输出电压、电流进行采样,计算太阳能板输出功率;
1243、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太阳辐射强度数据,得到太阳辐射强度变化量;
1244、判断太阳辐射强度变化量是否当前时间内的最大变化量内,超出则重新采集太阳辐射强度值;
1245、计算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能板输出功率的比值,判断是否满足当前温湿度条件下的斜率关系,不满足则重新采集太阳辐射强度;
1246、记录通过校验的太阳辐射强度为有效的太阳辐射强度值,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具体的,太阳能板是将太阳的照射转换为电压电流信号,为设备或电池提供电量,太阳能板实际输出的功率大小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直接相关,太阳辐射强度大,太阳能板的输出功率大,太阳辐射强度小,太阳能板输出功率小,故可以用太阳能板实际输出功率的大小来验证太阳辐射强度数据的有效性。
利用太阳能板电压、电流校验太阳辐射的方法流程如图4所示。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步骤125具体包括:
1251、设置各个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条件下的降雨量范围和各个降雨量条件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
1252、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计算得到降雨量数据变化量;
1253、判断当前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条件下降雨量数据是否在设置的范围内,不满足则舍去本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
1254、判断当前降雨量及降雨变化条件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的变化是否在设置的相应变化范围内,不在范围内则舍去本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
1255、记录通过校验的降雨量数据为有效的降雨量数据,同时此数据用于下次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判断。
具体的,自然环境中,实际降雨前后和降雨过程总,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的数据及变化有一定的相关特征,可以利用相关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开始降雨,是否正在降雨以及降雨是否结束,从而校验此次降雨数据的有效性;同时根据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及太阳辐射强度及变化也可以再次校验降雨数据的有效性。
在未降雨到开始降雨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会持续变化,达到一定的环境条件才会降雨,在降雨过程中,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变化相对较小,降雨结束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有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根据空气温度及变化、相对湿度及变化、大气压力及变化校验降雨数据的有效性,避免将外界干扰引进的异常降雨数据直接作为有效数据,只讲通过有效性校验的降雨数据记录为当前降雨数据。
雨量数据有效性校验的方法流程如图5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相互校验,以保证采集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再利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对大气压力数据进行校验,以保证大气压力数据的有效性;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分别对风速数据和降雨数据进行校验,以保证风速数据和降雨数据的有效性;利用太阳能板数据对太阳辐射数据进行校验,以保证太阳辐射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数据二次校验降雨数据的有效性。
2、本发明通过多气象参数的相关校验,保证了气象设备采集的多参数气象数据的整体数据的有效性,确保利用多个气象参数数据计算其他气象参数数据时的数据有效性。
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气象参数;
参数校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系统,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6,计算设备600包括存储器610和处理器620。
处理器62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61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例如系统内存、只读存储器(ROM),和永久存储装置。其中,ROM可以存储处理器620或者计算机的其他模块需要的静态数据或者指令。永久存储装置可以是可读写的存储装置。永久存储装置可以是即使计算机断电后也不会失去存储的指令和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永久性存储装置采用大容量存储装置(例如磁或光盘、闪存)作为永久存储装置。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永久性存储装置可以是可移除的存储设备(例如软盘、光驱)。系统内存可以是可读写存储设备或者易失性可读写存储设备,例如动态随机访问内存。系统内存可以存储一些或者所有处理器在运行时需要的指令和数据。此外,存储器610可以包括任意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的组合,包括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DRAM,SRAM,SDRAM,闪存,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盘和/或光盘也可以采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610可以包括可读和/或写的可移除的存储设备,例如激光唱片(CD)、只读数字多功能光盘(例如DVD-ROM,双层DVD-ROM)、只读蓝光光盘、超密度光盘、闪存卡(例如SD卡、min SD卡、Micro-SD卡等等)、磁性软盘等等。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不包含载波和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的瞬间电子信号。
存储器610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620处理时,可以使处理器620执行上文述及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另外,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上述方法中部分或全部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指令。
或者,本发明还可以实施为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代码)被电子设备(或计算设备、服务器等)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的部分或全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和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记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记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多个气象参数;
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象参数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和降雨量数据;
所述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具体包括:
利用获取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校验大气压力数据的有效性;
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数据校验风速数据的有效性;
利用获取的太阳能板输出功率校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的有效性;
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校验降雨量数据的有效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获取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最大变化量;设置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范围;设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湿度变化范围;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计算得到空气温度变化量和相对湿度变化量;
判断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是否超过当前时间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空气温度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空气温度;
判断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是否超过本次采集所处时间段对应的相对湿度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相对湿度;
根据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大小判断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是否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以及,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大小判断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是否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若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不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和/或,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不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则同时重新采集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若所述空气温度变化量在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并且,所述相对湿度变化量在对应的湿度变化范围内,则记录当前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为有效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数据校验大气压力数据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大气压力的最大变化量;设置各个温度及湿度条件下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大气压力数据,结合的大气压力数据,计算大气压力变化量;
判断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过当前时间所处时间段大气压力的最大变化量,超过则重新采集大气压力数据;
根据空气温度及其变化量、相对湿度及其变化量,判断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出对应的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超出则重新采集大气压力数据,当采集的大气压力变化量在对应的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内时,记录当前采集的大气压力数据为有效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数据校验风速数据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不同风速及风速变化量下的空气温度变化范围、相对湿度变化范围和大气压力变化范围;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风速数据,计算风速变化量;
根据风速数据和风速变化量判断空气温度变化量、相对湿度变化量、大气压力变化量是否超出设置的相应变化范围,超出则重新采集风速数据进行确认,记录通过校验的风速数据为有效的风速数据,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获取的太阳能板输出功率校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一天各个时间段内的太阳辐射强度的最大变化量;设置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太阳能板输出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的斜率关系;
对太阳能板输出电压、电流进行采样,计算太阳能板输出功率;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太阳辐射强度数据,得到太阳辐射强度变化量;
判断太阳辐射强度变化量是否当前时间内的最大变化量内,超出则重新采集太阳辐射强度值;
计算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能板输出功率的比值,判断是否满足当前温湿度条件下的斜率关系,不满足则重新采集太阳辐射强度;
记录通过校验的太阳辐射强度为有效的太阳辐射强度值,并用于下次采集数据有效性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校验通过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强度数据校验降雨量数据的有效性,具体包括:
设置各个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条件下的降雨量范围和各个降雨量条件下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的变化范围;
通过本次及上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计算得到降雨量数据变化量;
判断当前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条件下降雨量数据是否在设置的范围内,不满足则舍去本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
判断当前降雨量及降雨变化条件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的变化是否在设置的相应变化范围内,不在范围内则舍去本次采集的降雨量数据;
记录通过校验的降雨量数据为有效的降雨量数据,同时此数据用于下次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判断。
8.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气象参数;
参数校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多个气象参数相互校验数据有效性。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768167.2A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04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8167.2A CN113504583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8167.2A CN113504583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4583A true CN113504583A (zh) 2021-10-15
CN113504583B CN113504583B (zh) 2023-03-24

Family

ID=78011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8167.2A Active CN113504583B (zh) 2021-07-05 2021-07-05 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458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9404A (ja) * 2014-07-10 2016-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故障判定装置
CN105445818A (zh) * 2016-01-25 2016-03-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校验系统及其校验方法
CN106908859A (zh) * 2017-04-06 2017-06-30 福州旋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暴雨预警功能的雨量设备及其暴雨预警方法
CN108710689A (zh) * 2018-05-22 2018-10-2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场气象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732645A (zh) * 2018-05-22 2018-11-0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异常数据报警功能的自动测风系统及方法
CN109597816A (zh) * 2018-10-30 2019-04-0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参数校验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嵌入式设备
CN111964836A (zh) * 2020-07-22 2020-11-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气压计校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9404A (ja) * 2014-07-10 2016-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故障判定装置
CN105445818A (zh) * 2016-01-25 2016-03-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校验系统及其校验方法
CN106908859A (zh) * 2017-04-06 2017-06-30 福州旋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暴雨预警功能的雨量设备及其暴雨预警方法
CN108710689A (zh) * 2018-05-22 2018-10-2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场气象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732645A (zh) * 2018-05-22 2018-11-02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异常数据报警功能的自动测风系统及方法
CN109597816A (zh) * 2018-10-30 2019-04-0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参数校验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嵌入式设备
CN111964836A (zh) * 2020-07-22 2020-11-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气压计校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4583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7350B (zh) 一种提高地磁车位检测器准确性的方法
CN103486068A (zh) 智能风扇的控制检测方法及装置、智能风扇
CN112461269B (zh) 惯性测量单元标定方法、设备及服务器
CN115018022B (zh) 网格化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504583B (zh) 一种多气象参数相互校验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929859A (zh) 一种基于图像全帧扫描的空间碎片检测方法
CN112728711A (zh) 空调智能送风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089904B (zh) 使用远程数据调整发动机的火花点火
CN113704696B (zh) 一种水库水温结构判别方法及判别设备
CN110675045A (zh) 一种基于冬季宜养的环境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4062656A (zh) 一种地质灾害预测方法和系统
CN108984792B (zh) 利用alpha不变法插补地面缺失的涡动通量观测数据的方法
CN103575323A (zh) 占用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617171B (zh) 动态水温加热强度修正平台
CN111814015A (zh) 煤层注水效果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80853A (zh) 变桨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57102B (zh) 基于固有光学特性的表观光学特性剖面分布估算方法
CN112649034A (zh) 一种煤矿井下传感器调校状态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688539B (zh) 一种复合型极端气候事件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16819582B (zh) 一种巡查打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302104A (zh) 预警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0939541A (zh) 动态水温加热强度修正方法
CN111680255A (zh) 日照遮挡系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952697B (zh) 一种纠正静止卫星地表温度产品热辐射方向性的方法
CN117009851A (zh) 一种微气象异常分类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0

Address after: 311221 room 1301, Shengzhong village, Xinjie street,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ongfang Zhigan (Zhej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11 No. 2 (A-3), government road, Tongzhou Park optical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industrial base,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INSENTEK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