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5596B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5596B
CN113495596B CN202010201226.3A CN202010201226A CN113495596B CN 113495596 B CN113495596 B CN 113495596B CN 202010201226 A CN202010201226 A CN 202010201226A CN 113495596 B CN113495596 B CN 1134955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display surface
machine body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12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5596A (zh
Inventor
黄奕达
李武晟
凌正南
戴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2012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55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5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5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5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5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第三机体以及支撑件。第二机体枢接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且支撑件枢接于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的其中之一。在折叠状态时,第二机体叠置且被覆盖在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在展开状态时,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分别斜立于第一机体上,且第二机体悬置于第一机体上。

Description

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装置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加上外围设备价格逐渐普及化,多功能性的设备便成了一项重要发展。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在上述的多功能需求之下,便因此在原已具备的屏幕之外,另在主机侧的机体上也额外设置屏幕,以利用户操作或观视。
但,对于用户而言,所述在主机侧的屏幕会因使用需求不同而存在不同的操作视角,因此固定式的屏幕由于其会与主机同平面而不易操作。但,若改为移动式的屏幕,则还需进一步考虑其作动方式,以及是否具备足够的支撑机构强度,而实际上,目前技术所取得的多屏幕笔记本电脑并不具备上述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通过滑动式连杆搭配多节式机体,而形成多支点支撑结构以分散枢轴的扭力负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第三机体以及支撑件。第二机体枢接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且支撑件枢接于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的其中之一。在折叠状态时,第二机体叠置且被覆盖在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在展开状态时,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分别斜立于第一机体上,且第二机体悬置于第一机体上。
基于上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在以其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彼此枢接而形成的多节式架构之下,再以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并枢接第二机体或第三机体作为支撑之用,以利前述多节式架构能在彼此枢转的同时,也通过支撑件而提高其作动时所需的支撑力。换言之,当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彼此枢接而无支撑件时,则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的重量将在枢转过程中完全成为枢轴的负载,如此明显不利于枢轴的使用寿命,而当改以支撑件枢接第二机体或第三机体,则能有效地将前述枢轴的负载经由支撑件分摊至第一机体,以利于提高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枢转折叠的转换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与图2B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另一状态。
图3A与图3B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4A与图4B分别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A与图5B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简单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A与图2B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另一状态。在此同时提供直角坐标X-Y-Z以利于构件描述。同时需先提及的是,关于机体之间的枢接结构,其已能从现有技术得知,因此后续仅以文字予以概述,而在附图中将予以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00,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第三机体130以及支撑件140。第二机体120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三机体130之间。支撑件14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且支撑件140枢接于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的其中之一(本实施例的支撑件140枢接于第三机体130)。在折叠状态时,如图1所示,第二机体120叠置且被覆盖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三机体130之间。在展开状态时,如图2A与图2B所示,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分别斜立于第一机体110上,且第二机体120悬置于第一机体110上。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的主机,其具有输入面S1。在本实施例中,输入面S1可设置实体输入模块(例如实体键盘与触摸板),也可设置虚拟输入模块(例如是触控屏幕,其能显示出虚拟按键与虚拟触摸板),在此并未因此限定。再者,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分别是屏幕,其中第二机体120具有第一显示面S2,第三机体130具有第二显示面S3,其中第三机体130即为现有技术的笔记本电脑的已知显示屏幕,而第二机体120则是额外设置于主机侧的显示屏幕,因此作为副显示屏幕而言,第二机体120的面积(即第一显示面S2的面积)实质上小于第三机体130的面积(即第二显示面S3的面积),且第一显示面S2实际上邻接在输入面S1与第二显示面S3之间。此外,因应展开状态的第二显示面S3会被第二机体120遮蔽局部,因此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00还包括控制模块(未示出),电性连接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并依据折叠状态、展开状态的不同而对应调整第二显示面S3的显示范围。
图3A与图3B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10具有容置区S4,且第二机体120的侧缘121实质上枢接至第一机体110位于所述容置区S4的侧缘111。再者,第二机体120的枢接部122,位于前述侧缘121的相对处,则与第三机体130的枢接部132相互枢接在一起,故而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便能形成三节式枢接机构,而如图1、图2A与图2B所示进行枢转。
此外,为了克服前述因机体造成枢轴的负载,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还具有位于容置区S4的凹陷112,以及设置于凹陷112内的轨道150,其中轨道150是由多个固定件与一对导引杆所构成,而支撑件140包括彼此组装在一起的枢接部141与滑块142,且使导引杆穿设滑块142,以让枢接部141能经由滑块142而一同沿轨道150来回滑动。同时,第三机体130的另一枢接部131枢接至支撑件140的枢接部141,以让支撑件140的一端枢接于第三机体130的侧缘,且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的枢接处(即前述枢接部122、132)实质上是离开支撑件140与第三机体130的枢接处(即枢接部141、131)。据此,当第三机体130通过支撑件14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时(以X轴为旋转轴),便会同时驱动支撑件140沿轨道150滑动(沿X轴来回滑动)。
进一步地说,图4A与图4B分别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4A与图4B,在本实施例中,当可携式电子装置100于图4A所示的折叠状态时,输入面S1与第一显示面S2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二显示面S3叠置且面对输入面S1与第一显示面S2。当可携式电子装置100于图4B所示的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面S2邻接在输入面S1与第二显示面S3之间,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分别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呈倾斜,且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斜率大于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斜率。同时,第三机体13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枢转展开动作还会进一步地驱动支撑件140沿轨道150移向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枢接处。反之,当可携式电子装置100从图4B状态转换回图4A状态,则支撑件140再次沿轨道150复位,而使第二机体120再次折叠且被覆盖在第三机体13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
图5A与图5B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简单侧视图。请同时参考图5A与图5B,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2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其与前述实施例标号相同即代表与前述实施例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特征,故在此不再赘述。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包括支撑件240,其一端枢接第二机体120,而其另一端可滑动地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也就是说,支撑件240与第二机体120的枢接处是位于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的枢接处以及第二机体120与第三机体130的枢接处之间。
据此,在折叠状态时,支撑件240会叠置且被覆盖于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而在展开状态时,正由于支撑件240与第三机体130并无结构连接关系,因此第三机体130可移离地抵接于第一机体110的不同处,而能据以调整第三机体130与第二机体120分别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的斜率。
另一方面,请再参考图5B,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第一机体110与第三机体130分别具有扣持部252、251,其例如是设置在第一机体110侧缘的扣槽,以及设置在第三机体130侧缘的卡勾,且卡勾能随第三机体130移离或扣持于第一机体110的扣槽,因此在折叠状态时,通过扣持部251、252彼此对应卡扣,而将第一机体110与第三机体130固定在一起并维持折叠状态而不致使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因误触而导致机体分离。还需说明的是,上述扣持部251、252同样能适用于图1至图4B所示实施例。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在以其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彼此枢接而形成的多节式架构之下,再以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并枢接第二机体或第三机体作为支撑之用,以利前述多节式架构能在彼此枢转的同时,也通过支撑件而提高其作动时所需的支撑力。换言之,当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彼此枢接而无支撑件时,则第二机体与第三机体的重量将在枢转过程中完全成为枢轴的负载,如此明显不利于枢轴的使用寿命,而当改以支撑件枢接第二机体或第三机体,则能有效地将前述枢轴的负载经由支撑件分摊至第一机体,以利于提高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枢转折叠的转换过程的运行效率,并因此通过分散负载而提高构件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具有两个相对侧缘和第一显示面;
第三机体,具有第二显示面,其中所述第二机体的所述两个相对侧缘的其中一个所述侧缘枢接至所述第二显示面并由所述第二显示面支撑,所述第一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相邻,所述两个相对侧缘的另一个所述侧缘枢接至所述第一机体并由所述第一机体支撑;以及
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且所述支撑件枢接于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三机体的其中之一,
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机体叠置且被覆盖在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三机体之间,
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三机体分别斜立于所述第一机体上,且所述第二机体悬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上,且所述第二机体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机体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三机体分别是屏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具有输入面,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输入面与所述第一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第二显示面叠置且面对所述输入面与所述第一显示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显示面邻接在所述输入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三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的斜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机体,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可滑动地枢接所述第一机体,且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三机体可移离地抵接于所述第一机体以调整所述第三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的斜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机体的枢接处位于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的枢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三机体的枢接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支撑件叠置且被覆盖于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三机体的侧缘,而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三机体的枢接处离开所述第三机体的侧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具有凹陷,而所述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轨道,设置于所述凹陷,所述支撑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轨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分别具有扣持部,位于所述第一机体的侧缘与位于所述第三机体的侧缘,在所述折叠状态时,对所述扣持部彼此扣合以将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三机体固定在一起而维持所述折叠状态。
CN202010201226.3A 2020-03-20 2020-03-20 可携式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495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1226.3A CN113495596B (zh) 2020-03-20 2020-03-20 可携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1226.3A CN113495596B (zh) 2020-03-20 2020-03-20 可携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5596A CN113495596A (zh) 2021-10-12
CN113495596B true CN113495596B (zh) 2023-08-01

Family

ID=77993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1226.3A Active CN113495596B (zh) 2020-03-20 2020-03-20 可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559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2905A (en) * 1980-02-27 1982-04-06 Kruse Robert A Portable display unit
CN1942078A (zh) * 2005-09-26 2007-04-04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3616689U (zh) * 2012-11-23 2014-05-28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US9632529B2 (en) * 2011-11-18 2017-04-25 Wistron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TW202009638A (zh) * 2018-08-24 2020-03-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功能機體的筆記型電腦
CN110858089A (zh) * 2018-08-24 2020-03-0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与扩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2905A (en) * 1980-02-27 1982-04-06 Kruse Robert A Portable display unit
CN1942078A (zh) * 2005-09-26 2007-04-04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US9632529B2 (en) * 2011-11-18 2017-04-25 Wistron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CN203616689U (zh) * 2012-11-23 2014-05-28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TW202009638A (zh) * 2018-08-24 2020-03-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功能機體的筆記型電腦
CN110858089A (zh) * 2018-08-24 2020-03-0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与扩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5596A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7026B2 (en) Rotat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US1040263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ing component
US8995116B2 (en) Docking sta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3746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at and tilt slide mechanism
US1126280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1290267B1 (ko) 표시영역 가변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RU2398261C2 (ru) Прямой шарнир для оптимизации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и
US7511954B2 (en) Docking station
US821830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89953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nkage mechanism thereof
EP3028115A1 (en) Adjustable display housing assembly
US6698957B2 (en) Foldable keyboard with point stick
CN109710026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TWI642239B (zh) 擴充基座
TWM598433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080273012A1 (en) Multifunctional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special housing
CN113495596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TWI736429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US697550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nput device with movable support device
CN114442741B (zh) 具多屏幕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19695685U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2524143B (zh) 电子装置
TWI82200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4503006B2 (ja) 機能拡張装置
JP4331222B2 (ja) 機能拡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