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5296B -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5296B
CN113495296B CN202010267863.0A CN202010267863A CN113495296B CN 113495296 B CN113495296 B CN 113495296B CN 202010267863 A CN202010267863 A CN 202010267863A CN 113495296 B CN113495296 B CN 113495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mographic
inversion
offset
micro
correction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678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5296A (zh
Inventor
张红军
王君
丁成震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678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5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5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5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5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5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3Statics correction, e.g. weathering layer or transformation to a dat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速度模型;基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Description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静校正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存在三种静校正方法:假设近地表是均匀介质的模型校正;假设近地表是水平层状介质的折射波静校正;认为近地表是任意介质的层析静校正。层析静校正方法基于射线追踪原理,不受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包括了初至波的所有类型,如: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等,适应地表剧烈起伏、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或纵向反转,层析反演得到的近地表模型精度较高,是目前解决复杂区基准面静校正的关键技术。
但是,在实际地震勘探中,由于采集观测系统和投资的影响,往往是最小炮检距较大,缺少足够的近炮检距,大炮初至的层析反演会丢失浅层精细的速度信息,降低静校正量的精度,直接影响地质构造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继开发出近地表调查资料和层析反演相结合的静校正技术,就是先利用小折射和微测井等低降速带调查数据得到低速层和降速层速度,再利用单炮初至进行层析反演,使低速层和降速层在每次迭代后,其速度值保持不变或者少变。层析反演结果中的低、降速层就来自小折射或微测井,弥补了只用大炮初至进行层析反演时丢失的精细浅层速度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虽然相继发展了近地表调查资料小折射、微测井的精细解释,以及地表高程、地质研究成果约束,空间高精度插值等方法,主要是为了建立准确的浅层速度模型,使得近地表约束的层析静校正反演得到的低速层和降速层与小折射、微测井等低测数据得到的速度结果一致。利用先验地质知识约束浅层速度模型,虽然能保证它的地质合理性,但是这些约束也仅仅是约束了近地表的层速度和厚度,且它们在后续的层析反演中随着反演的迭代而变化,即使强行保持这些先验浅层层速度和厚度不变,由于层析反演的波场路径和微测井的不一致,二者得到的静校正量差异也非常大,即,用近地表调查信息约束的层析反演静校正量和微测井的校正量在数值上差异很大。所有上述都表明,这样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应用到地震数据上,难免会造成一些人为的假构造,影响地震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勘探开发造成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
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
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
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替换速度,包括:
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正值时,以速度间隔减少替换速度,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负值时,以速度间隔增大替换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
反演模块,用于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
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
所述反演模块,还用于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所述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正值时,以速度间隔减少替换速度,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负值时,以速度间隔增大替换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任意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层析静校正量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速度模型后,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提出了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再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即通过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继续修正速度模型后,可以使得基于最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也就是说,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一致,相对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层析反演静校正量和微测井的校正量在数值上差异很大的问题,可以提高层析反演静校正量的精度,有利于保证地震构造成像的准确性,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至波拾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炮拾取的初至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微测井建立的速度模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演的走时时间和实际的初至时间的叠合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至均方根误差在迭代中的收敛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反演迭代修正后的速度模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的对比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在迭代中收敛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析静校正量和UPHOLE校正量的叠合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震层位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2: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
步骤104: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
步骤106: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由图1所示的流程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具体实施时,在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的过程中一般操作是在单炮初至波中选取一段优势炮检距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速度模型后,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提出了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再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即通过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继续修正速度模型后,可以使得基于最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也就是说,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一致,相对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层析反演静校正量和微测井的校正量在数值上差异很大的问题,可以提高层析反演静校正量的精度,有利于保证地震构造成像的准确性,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
具体实施时,本申请是针对近地表结构复杂、地下速度变化大的复杂构造区,因为地震勘探生产所采用的观测系统一般都存在近炮检距采样不足的问题,造成初至波层析反演对浅层反演结果的不稳定。现有的近地表约束层析反演即近地表调查资料和层析反演相结合的静校正技术,是利用小折射或微测井等低降速带调查数据得到低速层和降速层速度,再利用单炮初至波进行层析反演,这种方法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差异很大。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发明人提出了改进,即提出了采用迭代选取炮检距、替换速度等层析反演参数,进而基于选取的炮检距、替换速度等层析反演参数利用单炮初至波进行层析反演迭代,不仅层析反演出来的低速层和降速层得规律与近地表调查的结果一致,最主要的是,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的差值在允许的范围(即上述预设阈值)内,实现了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的一致。点面结合,使得这种改进的层析反演方法得到的静校正量更符合地下介质实际情况,有利于保证地震成像构造的准开发的风险。
具体实施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层析静校正量的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初至波包括近炮检距信息和中远炮检距信息,其中,所述近炮检距的距离范围可以为观测系统设计的最小炮检距至150米,所述中远炮检距的距离范围可以为大于2000米。如图3所示,所有单炮拾取的初至波尽管尽可能的拾取了中近炮检距(120米左右),但是由于野外采集的炮集记录缺少近炮检距,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层,即风化层的速度就达到了1194米/秒。
具体实施时,在拾取初至波的过程中,对地震数据进行低频补偿以及低频信号恢复,以提高拾取地震数据的初至波的准确性。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得到上述速度模型,对研究区内的微测井等近地表调查资料,根据先验的地质信息等重新解释,剔除不合理的近地表调查资料,然后对于重新解释的结果进行插值、平滑并编辑掉插值的异常点,进而得到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初始的速度模型,如图4所示,最小的速度为411米/秒,横坐标是剖面的长度,单位为米;纵坐标是深度,单位为米,深度0是海拔0米,向上为负,向下为正;左边渐变的数值代表速度值。
具体实施时,层析静校正是一种考虑到射线走时和路径的静校正反演方法,尤其是近地表调查资料约束的层析静校正,结合了大炮初至和近地表调查的共同优势,其精度更高,能更好的解决静校正问题。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实质是对反演到的走时时间和实际的初至波时间之间的时差(如图5所示,二者数据未完全重合的部分即反演到的走时时间和实际的初至波时间之间存在时差),通过层析反演,对速度模型进行修正,直到反演到的走时时间和实际的初至波时间之间的时差小于给定的门槛值,如图6所示,层析反演初至均方根误差,经过20次反演迭代,初至均方根误差已经收敛到11毫秒,此时得到高精度的速度模型7所示。
具体实施时,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后,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并将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进行对比,如图8所示,求取二者之差,如果二者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即出现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此时,需要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进而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如图9所示,迭代过程中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是在收敛的,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如图10所示,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叠合,即一致。
具体实施时,在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的过程,如果单独调整炮检距和替换速度二者中的一者后,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则无需再调整另一者;否则,需要再调整另一者。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整炮检距,可以对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最小炮检距以第一距离间隔减小,然后重复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也可以对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最大炮检距以第二距离间隔增大,然后重复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
具体实施时,上述减少最小炮检距的第一距离间隔的范围可以为0至50米,即第一距离间隔的取值可以为0至50米范围内的任意值;上述增大最大炮检距的第二距离间隔的范围可以为80米至150米,即第二距离间隔的取值可以为80米至150米范围内的任意值。
又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整替换速度,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即层析静校正量减去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得到的差值)为正值时,以速度间隔减少替换速度,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负值时,以速度间隔增大替换速度,然后重复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
具体实施时,上述速度间隔的范围可以是50米/秒至150米/秒,即速度间隔的取值可以为50米/秒至150米/秒范围内的任意值。
具体实施时,在本实施例中,详细介绍实施上述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对地震数据进行低频补偿以及低频信号恢复,提高拾取地震数据的初至波的准确性,尽量拾取近炮检距和更多的中远炮检距信息(如图2、图3所示)。
第二,对研究区内的微测井等近地表调查资料,根据先验的地质信息等重新解释,剔除不合理的近地表调查资料,然后对于重新解释的结果进行插值、平滑并编辑掉插值的异常点,得到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初始的速度模型(如图4所示)。
第三,初至波非线性层析反演。将第二步的初始的速度模型作为初至波非线性层析反演的约束条件,迭代反演。对模拟到的走时时间和实际的初至波时间之间的时差(如图5所示),通过层析反演,对速度模型进行修正,直到二者之间的时差小于给定的门槛值(如图6所示),得到高精度的修正后的速度模型(如图7所示)。
第四,基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并将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进行对比(如图8所示),求取二者之间的差值。如果差值大于预设阈值,即出现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则进行第五步;否则,直接到第八步。
第五,将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最小炮检距以50米间隔(即上述第一距离间隔以50米为例)减小,重复进行第三、四步骤,直到计算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小于、至少等于第四步的预设阈值,直接到第八步,如果调整最小炮检距后,计算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仍大于预设阈值,则执行第六步骤。
第六,在第五步结果的基础上,将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最大炮检距以100米间隔(即上述第二距离间隔以100米为例)增大,重复进行第三、四步骤,直到计算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小于、至少等于预设阈值,直接到第八步,如果调整最大炮检距后,计算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仍大于预设阈值,则执行第七步骤。
第七,在第六步的基础上,实验替换速度。如果第六步的差值为正,则以100米/秒(上述速度间隔以100米/秒为例)的间隔减小替换速度;反之,则以100米/秒的间隔增大替换速度,且替换速度要符合地质解释人员对全区的认识。重复进行第三、四步骤,直到计算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小等于预设阈值。
第八、对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进行质量控制,首先每次计算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是递减的趋势,最后小于预设阈值(如图9所示)。其次,叠合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二者的趋势一致且符合地表、地质变化规律(如图10所示)。最后,应用基于层析静校正量校正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时间偏移,解释人员井标定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要与井非常吻合(如图11),井震层位关系一致,以此来证明本发明的层析静校正方法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存储器1202、处理器1204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
具体的,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任意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具体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
反演模块1302,用于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
计算模块1304,用于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
参数调整模块1306,用于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
所述反演模块1302,还用于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炮初至波包括近炮检距信息和中远炮检距信息,其中,所述近炮检距的距离范围为观测系统设计的最小炮检距至150米,所述中远炮检距的距离范围为大于2000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对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最小炮检距以第一距离间隔减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对用于层析静校正反演的最大炮检距以第二距离间隔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正值时,以速度间隔减少替换速度,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负值时,以速度间隔增大替换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速度模型后,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提出了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再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即通过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继续修正速度模型后,可以使得基于最后修正后的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也就是说,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一致,相对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层析反演静校正量和微测井的校正量在数值上差异很大的问题,可以提高层析反演静校正量的精度,有利于保证地震构造成像的准确性,有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
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
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替换速度,包括:
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正值时,以速度间隔减少替换速度,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负值时,以速度间隔增大替换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炮初至波包括近炮检距信息和中远炮检距信息,其中,所述近炮检距的距离范围为观测系统设计的最小炮检距至150米,所述中远炮检距的距离范围为大于2000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包括:
对用于层析反演的最小炮检距以第一距离间隔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包括:
对用于层析反演的最大炮检距以第二距离间隔增大。
5.一种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演模块,用于以初始速度模型为约束条件,对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修正所述速度模型,其中,所述速度模型是根据近地表调查资料获得的;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层析静校正量;
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未符合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层析反演参数中的炮检距和/或替换速度;
所述反演模块,还用于基于调整后的层析反演参数对所述单炮初至波进行非线性层析反演迭代,继续修正所述速度模型,直至基于修正后的所述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符合预设阈值,且得到的层析静校正量和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在空间分布上均符合地下地质规律;
所述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正值时,以速度间隔减少替换速度,在层析静校正量与近地表调查控制点处的微测井校正量之间的差值为负值时,以速度间隔增大替换速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炮初至波包括近炮检距信息和中远炮检距信息,其中,所述近炮检距的距离范围为观测系统设计的最小炮检距至150米,所述中远炮检距的距离范围为大于2000米。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对用于层析反演的最小炮检距以第一距离间隔减小。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参数调整模块,用于对用于层析反演的最大炮检距以第二距离间隔增大。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267863.0A 2020-04-08 2020-04-08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95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7863.0A CN113495296B (zh) 2020-04-08 2020-04-08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67863.0A CN113495296B (zh) 2020-04-08 2020-04-08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5296A CN113495296A (zh) 2021-10-12
CN113495296B true CN113495296B (zh) 2023-04-25

Family

ID=77995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67863.0A Active CN113495296B (zh) 2020-04-08 2020-04-08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52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7638A (en) * 1992-01-13 1992-10-20 Conoco Inc. Method of deriving statics corrections from common reflection point gathers
FR2838831B1 (fr) * 2002-04-17 2004-08-20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e pour determiner les corrections statiques primaires a appliquer a des traces sismiques
US10386519B2 (en) * 2015-12-18 2019-08-20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Automated near surface analysis by surface-consistent refraction methods
CN109557586A (zh) * 2017-09-26 2019-04-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山地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CN109283583B (zh) * 2018-11-21 2020-05-12 刘宜文 一种静校正寻优整合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5296A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7978B (zh) 一种确定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52625B (zh) 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7783186A (zh) 一种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04570122B (zh) 基于反射波的地震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8845350B (zh) 反演二维速度模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17525B (zh) 一种近地表常速填充方法及装置
CN106959467A (zh) 地震波速度反演方法和装置
CN108957539B (zh) 层析偏移速度分析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及装置
CN111060961A (zh) 基于多信息约束反演的品质因子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11065A (zh) 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06932823A (zh) 一种光滑基准面选择技术
CN113495296B (zh) 层析静校正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U739128B2 (en) A method of seismic processing, and in particular a 3D seismic prospection method implementing seismic data migration
CN111399037B (zh) 高速顶界面提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88522B (zh) 速度场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6443829A (zh) 一种近地表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2630840B (zh) 基于统计特征参数的随机反演方法及处理器
CN107656314B (zh) 道集记录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63243A (zh) 预测页岩油优质储层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1665550A (zh) 地下介质密度信息反演方法
CN113219534B (zh) 一种叠前深度偏移速度质控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665549A (zh) 地层声波衰减因子反演方法
CN111435172A (zh) 层析静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67810B (zh) 地震勘探全深度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2415580B (zh) 消除速度模型突变界面的方法、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