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0090B -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0090B
CN113490090B CN202110669274.XA CN202110669274A CN113490090B CN 113490090 B CN113490090 B CN 113490090B CN 202110669274 A CN202110669274 A CN 202110669274A CN 113490090 B CN113490090 B CN 1134900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intensity value
earphone
light
brightness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92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0090A (zh
Inventor
张逸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92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00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0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0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30/00Signal processing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30/01Aspects of volume control, not necessarily automatic, in sound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其中,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第一耳机中设置有第一光线传感器,第二耳机中设置有第二光线传感器,该耳机控制方法包括: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以及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由此,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从而方便用户调节耳机的音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例如,蓝牙耳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不少的城市生活中,人们用耳机进行听音乐、打电话以及进行其他的语音活动。其中,耳机可包括且不限于运动耳机、分耳式耳机和头戴式耳机等。
现在的分耳式耳机和运动耳机等比较小巧的耳机的音量控制开关,也随着体积变小而越来越小,非常影响人们的使用,并且在一些特殊场合,尤其是运动场合,用户不便于手动按压实体按键,导致耳机的控制非常不便。同时对于很多头戴式耳机,开关相对于耳机而言也非常小,在带着头戴式耳机时,难以找到音量的实体按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从而方便用户调节耳机的音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控制方法,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所述第一耳机中设置有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耳机中设置有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计算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响应于所述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以及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和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对所述耳机进行音量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耳机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若所述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绝对值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否则,则确定所述绝对值不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和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对所述耳机进行音量调节,包括: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目标光线传感器;若所述目标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进入音量增大模式或音量减小模式,以增大或减小所述耳机的音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机中还设置有第一电源灯,所述第二耳机中还设置有第二电源灯,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三光强度阈值;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包括: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当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所述低亮度模式时,获取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当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所述高亮度模式时,获取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还包括:当所述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小于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将关机提醒消息提供给用户,并控制所述耳机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关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还包括:当所述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处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灯处于关闭状态;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灯开启第三预设时间,并获取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在所述第三预设间内检测的第三光强度值;若所述第三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所述耳机开机。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控制装置,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所述第一耳机中设置有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耳机中设置有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以及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和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对所述耳机进行音量调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耳机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绝对值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绝对值不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目标光线传感器;若所述目标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进入音量增大模式或音量减小模式,以增大或减小所述耳机的音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机中还设置有第一电源灯,所述第二耳机中还设置有第二电源灯,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光强度阈值;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当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所述低亮度模式时,获取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当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所述高亮度模式时,获取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耳机控制装置还包括:关机模块,用于当所述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小于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将关机提醒消息提供给用户,并控制所述耳机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关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耳机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处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灯处于关闭状态;第四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灯开启第三预设时间,并获取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在所述第三预设间内检测的第三光强度值;开机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三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所述耳机开机。
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耳机控制方法。
本公开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耳机控制方法。
本公开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耳机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电子设备(例如,耳机)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并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然后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最后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由此,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从而方便用户调节耳机的音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公开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耳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具体示例的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实施例。在本公开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及“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要素。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来执行,该电子设备可为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的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头戴式耳机和有线耳机等各类耳机,此处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处理组件、存储组件和驱动组件。可选的,该驱动组件和处理组件可以集成设置,该存储组件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其他程序模块,该处理组件通过执行存储组件中存储的应用程序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方法。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耳机可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第一耳机中可设置有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一电源灯,第二耳机中可设置有第二光线传感器和第二电源灯。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可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此处不做限定。另外,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耳机可为主耳机,第二耳机可为副耳机。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控制方法,还可由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装置执行,该装置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以实现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并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然后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最后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从而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控制方法还可以在耳机执行,耳机可以为TWS蓝牙耳机,可以在TWS蓝牙耳机执行该耳机控制方法。
如图2所示,该耳机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201,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耳机通电(上电)后,该耳机中的第一耳机(例如,右侧耳机)内置的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耳机(例如,左侧耳机)内置的第二光线传感器将会被激活,并实时检测环境光的光强度,以生成对应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
步骤202,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具体地,耳机在获取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后,可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步骤203,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其中,音量调节条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一光强度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且该第一光强度阈值可预存在耳机的存储空间中,以便于使用时可以及时调出,其中,该存储空间不仅限于基于实体的存储空间,例如,硬盘,上述存储空间还可以是连接耳机的云存储空间。
具体地,在计算得到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之后,若该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耳机则可先比对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以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
步骤204,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
具体地,耳机在得到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之后,可根据该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判断耳机的音量是调大还是调小,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该耳机相应的增大或减小音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首先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并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然后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最后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由此,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从而方便用户调节耳机的音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可包括:
步骤301,根据大小关系从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目标光线传感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用户遮挡第一耳机时,第一光线传感器被遮蔽,使得第一光强度值小于第二光强度值,此时可将第一光线传感器可作为目标光线传感器;当用户遮挡第二耳机时,第二光线传感器被遮蔽,使得第一光强度值大于第二光强度值,此时可将第二光线传感器可作为目标光线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若用户遮挡第一耳机(即,第一光线传感器作为目标光线传感器),则可说明用户此时想调小耳机的音量;若用户遮挡第二耳机(即,第二光线传感器作为目标光线传感器),则可说明用户此时想调大耳机的音量。
步骤302,若目标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第一光强度阈值,则控制耳机进入音量增大模式或音量减小模式,以增大或减小耳机的音量。其中,第一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一预设时间可为3秒。
具体地,耳机在得到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之后,若根据该大小关系得到第一光强度值大于第二光强度值,则说明此时用户遮挡了第二耳机想调大耳机的音量,此时耳机可将第二光线传感器作为目标光线传感器,并判断该目标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第二光强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例如,3秒)内小于第一光线强度阈值,若是,耳机则可控制自身进入音量增大模式,音量会随着遮挡的持续时间线性增大,直至最大值。若否,则可说明用户调大音量的操作有误,此时耳机可生成相关的提示信息并提供给用户,以提醒用户重新进行调整音量的操作,同时可结束本次调整音量的操作。
若根据该大小关系得到第一光强度值小于第二光强度值,则说明此时用户遮挡了第一耳机想调小耳机的音量,此时耳机可将第一光线传感器作为目标光线传感器,并判断该目标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第一光强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例如,3秒)内小于第一光线强度阈值,若是,耳机则可控制自身进入音量减小模式,音量会随着遮挡的持续时间线性减小,直至最小值(零)。若否,则可说明用户调小音量的操作有误,此时耳机可生成相关的提示信息并提供给用户,以提醒用户重新进行调整音量的操作,同时可结束本次调整音量的操作。
由此,通过用手去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控制耳机音量的方式,可实现在特殊场合尤其是运动场合,不方便找音量控制按钮时,控制耳机的音量,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耳机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401,获取第三光强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三光强度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其中,该第三光强度阈值可预存在耳机的存储空间中,以便使用时调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耳机在开机后会开启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即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在开机后处于常亮状态,其中,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可具有高亮度和低亮度两个亮度模式,且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光的大小来调整亮度,即选择相应的亮度模式。在亮环境中,例如白天和有灯光的室内环境,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会处于低亮度模式;在暗环境中,例如夜晚,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会处于高亮度的模式。其中,耳机可通过获取到的第三光强度阈值,来判断耳机中的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是处于亮环境,还是处于暗环境。
步骤402,若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
步骤403,若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小于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
具体地,耳机可在开机后,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并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调出第三光强度阈值。然后耳机可判断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光强度阈值,若第一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光强度阈值,且第二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光强度阈值,则说明耳机此时处于亮环境中,此时耳机的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若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均小于第三光强度阈值,则可说明耳机此时处于暗环境中,此时耳机可控制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由此,可控制电源灯在不同的亮度环境下进入不同的亮度模式,在节省能源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清楚说明上述实施例,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耳机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501,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光强度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环境光的光强度)进行标定,其中,该第二光强度阈值可预存在耳机的存储空间中,以便使用时调用。
为了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可包括:
步骤601,根据大小关系从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用户遮挡第一耳机时,第一光线传感器被遮蔽,使得第一光强度值小于第二光强度值,此时可将第二光线传感器可作为环境光线传感器;当用户遮挡第二耳机时,第二光线传感器被遮蔽,使得第一光强度值大于第二光强度值,此时可将第一光线传感器可作为环境光线传感器。
具体地,当用户遮挡第二耳机时,第二光线传感器被遮蔽,使得第一光强度值大于第二光强度值,此时,第一光线传感器可作为环境光线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光的光强度大小,并生成相应的光强度值;当用户遮挡第一耳机时,第一光线传感器被遮蔽,使得第一光强度值小于第二光强度值,此时,第二光线传感器可作为环境光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光的光强度大小,并生成相应的光强度值。
步骤602,当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时,获取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可为,在暗室中可控制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并通过耳机的光线传感器(即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或第二光线传感器)测量这个亮度,以及将测量得到的光强度值作为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且可将该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预存在耳机的存储空间中。
步骤603,当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时,获取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小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可为,在暗室中可控制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并通过耳机的光线传感器(即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或第二光线传感器)测量这个亮度,以及将测量得到的光强度值作为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且可将该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预存在耳机的存储空间中。
具体地,在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之后,若判断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则可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调出该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该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该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若判断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则可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调出该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该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该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
由此,可实现第二光强度阈值根据环境光的光强度自动进行调整,从而使本公开的耳机控制方法既能够在亮环境(例如,白天)下应用,又能够在暗环境(例如,晚上)下应用,进而增大了本公开的耳机控制方法的应用范围。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根据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或者根据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可包括从耳机的存储空间中调出默认的光强度阈值,并可根据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对该默认的光强度阈值进行调整(优化),或者根据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对该默认的光强度阈值进行调整(优化),从而生成上述的第二光强度阈值。
步骤502,若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
步骤503,否则,则确定绝对值不满足音量调节条件。
具体地,耳机在计算得到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之后,从自身的存储空间中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并判断该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如果是,则说明用户此时遮蔽了上述的第一耳机或第二耳机,即用户正在进行耳机的音量调整操作,此时可确定该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如果否,则说明用户未进行耳机的音量调整操作,此时可确定该绝对值不满足音量调节条件。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耳机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当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若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小于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将关机提醒消息提供给用户,并控制耳机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关机。其中,第二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一预设时间可为3秒。
具体地,当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耳机内的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常亮,若此时检测到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小于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说明此时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均被遮挡(即,用户同时遮挡了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即用户有关机的需求,此时耳机可生成关机提醒消息(例如“关机操作成功,耳机将于6秒后关机”),并将其通过在耳机内语音播放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并可控制耳机在6后关机。由此,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可通过双手遮蔽两个光线传感器的方式关闭耳机。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当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若此时检测到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在一定时间内(例如2秒或3秒内)小于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将关机提醒消息提供给用户,并控制耳机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关机。
更进一步地,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耳机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701,当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第一电源灯处于低亮度模式,并控制第二电源灯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702,若第一光强度值小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第二电源灯开启第三预设时间,并获取第二光线传感器在第三预设间内检测的第三光强度值。其中,第三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三预设时间可为2秒或3秒等。
具体地,当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耳机可控制第一电源灯处于低亮度模式,并控制第二电源灯处于关闭状态,若此时检测到第一光强度值小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说明第一耳机(主耳机)被用户遮挡,即用户可能有开机的需求,此时耳机可控制耳机的第二电源灯开启第三预设时间(例如,2秒),并可获取第二光线传感器在第三预设间内检测的第三光强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耳机在处于关机状态时,其内部的电源装置(例如,锂电池)也会持续为第一电源灯、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一光线传感器供电。另外,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第二电源灯在开启的第三预设时间内可处于低亮度模式。
步骤703,若第三光强度值小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耳机开机。
具体地,耳机在获取到第二光线传感器在第三预设间内检测的第三光强度值之后,可判断该第三光强度值是否小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如果是,则说明此时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均被遮挡(即,用户同时遮挡了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即用户有开机的需求,此时耳机可直接控制耳机开机。由此,耳机在关机状态时,用户可通过双手遮蔽两个光线传感器方式开启耳机。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了解本公开,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具体示例的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耳机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801,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
S802,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S803,判断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光强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804;如果否,执行步骤S805。
S804,不满足音量调节条件。
S805,满足音量调节条件。
S806,判断第一光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光强度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807;如果否,执行步骤S810。
S807,判断第二光强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第一光强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S808;如果否,执行步骤S809。
S808,音量会随着遮挡的持续时间线性增大,直至最大值。
S809,结束本次调整音量操作。
S810,判断第一光强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第一光强度阈值。如果否,执行步骤809;如果是,执行步骤811。
S811,音量会随着遮挡的持续时间线性减小,直至最小值(零)。
S812,判断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是否小于第三光强度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813;如果否,执行步骤814。
S813,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
S814,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
S815,从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并获取电源灯的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S816,根据电源灯的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
综上,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控制方法,在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后,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判断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二光强度阈值,如果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则耳机满足音量调节条件,然后判断第一光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二光强度值,如果第一光强度值大于第二光强度值,则判断第二光强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第一光强度值,若是,则耳机音量会随着遮挡的持续时间线性增大,直至最大值,若否,则可说明用户误触,结束本次调整音量操作;如果第一光强度值小于第二光强度值,则可判断第一光强度值是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第一光强度值,若是,则耳机音量会随着遮挡的持续时间线性减少,直至最小值(零),若否,说明用户误触,结束本次调整音量操作。
另外,在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后,还可判断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是否小于第三光强度值,如果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小于第三光强度值,则电源灯(即,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如果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光强度值,则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在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或者低亮度模式之后,可跟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从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并获取电源灯的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以及根据电源灯的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纤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
由此,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从而方便用户调节耳机的音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的耳机控制装置,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以实现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并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然后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最后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从而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耳机可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第一耳机中可设置有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一电源灯,第二耳机中可设置有第二光线传感器和第二电源灯。
如图9所示,该耳机控制装置900,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901、计算模块902,第二获取模块903和调节模块904。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901,用于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
计算模块902,用于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第二获取模块903,用于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
调节模块904,用于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
在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900,还可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第一确定模块和第二确定模块。
其中,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绝对值小于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绝对值不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模块904,具体用于:根据大小关系从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目标光线传感器;若目标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第一光强度阈值,则控制耳机进入音量增大模式或音量减小模式,以增大或减小所述耳机的音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900,还可包括:第四获取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其中,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光强度阈值。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小于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四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大小关系从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当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时,获取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当第一电源灯和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时,获取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小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900,还可包括:关机模块,用于当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若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小于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将关机提醒消息提供给用户,并控制耳机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关机。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耳机控制装置900,还可包括:第三控制模块,第四控制模块和开机模块。
其中,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第一电源灯处于低亮度模式,并控制第二电源灯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若第一光强度值小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第二电源灯开启第三预设时间,并获取第二光线传感器在第三预设间内检测的第三光强度值。
开机模块,用于若第三光强度值小于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耳机开机。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耳机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耳机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装置,通过第一获取模块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并通过计算模块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然后通过第二获取模块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最后通过调节模块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由此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从而方便用户调节耳机的音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耳机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
其中,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耳机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框图。图10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1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11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器116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11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1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10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11、ROM 112以及RAM 113通过总线11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Input/Output)接口115也连接至总线11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15:包括硬盘等的存储器116;以及包括诸如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17,通信部分117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18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15。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17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000的处理器111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可选地,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之中,通过电子设备可分别获取第一光线传感器和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并计算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然后响应于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最后根据大小关系和第一光强度阈值,对耳机进行音量调节。由此,能够实现通过遮蔽光线传感器的方式,来调节耳机的音量,从而方便用户调节耳机的音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所述第一耳机中设置有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耳机中设置有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
计算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响应于所述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以及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和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对所述耳机进行音量调节;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和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对所述耳机进行音量调节,包括: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中,将光强度值小的光线传感器确定为目标光线传感器;
若所述目标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则控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进入音量增大模式或音量减小模式,以增大或减小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音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
若所述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绝对值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
否则,则确定所述绝对值不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中还设置有第一电源灯,所述第二耳机中还设置有第二电源灯,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三光强度阈值;
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
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包括: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
当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所述低亮度模式时,获取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当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所述高亮度模式时,获取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小于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将关机提醒消息提供给用户,并控制所述耳机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关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处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灯处于关闭状态;
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灯开启第三预设时间,并获取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在所述第三预设间内检测的第三光强度值;
若所述第三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所述耳机开机。
7.一种耳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其中,所述第一耳机中设置有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耳机中设置有第二光线传感器,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光强度值和第二光强度值;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的差值的绝对值;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绝对值满足音量调节条件,获取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获取第一光强度阈值;以及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和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对所述耳机进行音量调节;
所述调节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中,将光强度值小的光线传感器确定为目标光线传感器;
若所述目标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小于所述第一光强度阈值,则控制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进入音量增大模式或音量减小模式,以增大或减小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音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光强度阈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绝对值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绝对值不满足所述音量调节条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中还设置有第一电源灯,所述第二耳机中还设置有第二电源灯,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三光强度阈值;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低亮度模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三光强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高亮度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中确定环境光线传感器;
当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所述低亮度模式时,获取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当所述第一电源灯和所述第二电源灯进入所述高亮度模式时,获取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并根据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和所述环境光线传感器检测的光强度值,生成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光强度阈值大于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关机模块,用于当所述耳机处于开机状态时,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和所述第二光强度值小于所述高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将关机提醒消息提供给用户,并控制所述耳机在第二预设时间后关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耳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源灯处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灯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所述第二电源灯开启第三预设时间,并获取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在所述第三预设间内检测的第三光强度值;
开机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三光强度值小于所述低亮度模式对应的光强度值,则控制所述耳机开机。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控制方法。
14.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控制方法。
CN202110669274.XA 2021-06-16 2021-06-16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900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9274.XA CN113490090B (zh) 2021-06-16 2021-06-16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9274.XA CN113490090B (zh) 2021-06-16 2021-06-16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090A CN113490090A (zh) 2021-10-08
CN113490090B true CN113490090B (zh) 2024-02-06

Family

ID=77935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9274.XA Active CN113490090B (zh) 2021-06-16 2021-06-16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00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810A (zh) * 2022-04-25 2022-07-2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音量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7786A (ja) * 2000-08-07 2002-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電話用ヘッドセット
CN103200484A (zh) * 2013-04-09 2013-07-10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光感应切换控制蓝牙耳机及装有该蓝牙耳机的车辆
KR20160053246A (ko) * 2014-10-31 2016-05-13 차진수 양방향 볼륨 조절 기능을 갖는 이어폰
US9648410B1 (en) * 2014-03-12 2017-05-09 Cirrus Logic, Inc. Control of audio output of headphone earbuds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headphone earbuds
CN109151648A (zh) * 2018-10-30 2019-01-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音量的动态调节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1246338A (zh) * 2020-03-31 2020-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耳机
CN112004172A (zh) * 2020-07-10 2020-11-27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8163B (zh) * 2014-04-01 2018-10-30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音量控制系统及其音量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7786A (ja) * 2000-08-07 2002-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電話用ヘッドセット
CN103200484A (zh) * 2013-04-09 2013-07-10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光感应切换控制蓝牙耳机及装有该蓝牙耳机的车辆
US9648410B1 (en) * 2014-03-12 2017-05-09 Cirrus Logic, Inc. Control of audio output of headphone earbuds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headphone earbuds
KR20160053246A (ko) * 2014-10-31 2016-05-13 차진수 양방향 볼륨 조절 기능을 갖는 이어폰
CN109151648A (zh) * 2018-10-30 2019-01-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音量的动态调节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1246338A (zh) * 2020-03-31 2020-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耳机
CN112004172A (zh) * 2020-07-10 2020-11-27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stimating pressure and volume velocity in the ear canal for insert headphones;Marko Hiipakka;《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ASSP)》;全文 *
有史以来最好的Air――苹果新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测试;沈建苗;;微电脑世界(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090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6789B1 (ko) 복수의 음성 인식 장치들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9684249B (zh) 用于使用电子附件连接的连接属性促进定位附件的主设备
CN109144360B (zh) 屏幕点亮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24409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tatus of terminal, and terminal
CN111179861B (zh) 一种亮度校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05681557B (zh) 一种控制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50117676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udio Volume Adjustment
EP3002933A1 (en) User equipment light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user terminal
CN108646907A (zh) 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EP3429175A1 (en) Volume processing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CN108418969B (zh) 天线馈点的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490090B (zh) 耳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5078342A1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memory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KR20200013173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KR20200100404A (ko) 적응적 전력 관리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CN108897659A (zh) 修改日志级别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4238967A (ja) 端末装置、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0930964B (zh) 一种显示屏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KR102524027B1 (ko) 발열 제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KR102561635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113138560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06670A (zh) 语音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492443B (zh) 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8557A (zh) 家居设备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10547177B2 (en) Energ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trip,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