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3642A - 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3642A
CN113483642A CN202110642248.8A CN202110642248A CN113483642A CN 113483642 A CN113483642 A CN 113483642A CN 202110642248 A CN202110642248 A CN 202110642248A CN 113483642 A CN113483642 A CN 113483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sleeve
deviation
casing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22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3642B (zh
Inventor
单意志
侯成银
余世安
郑自川
钱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Industry Huax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Industry Huax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Industry Huax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Industry Huax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422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3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3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3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3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3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01B5/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01B5/25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measuring eccentricity, i.e. lateral shift between two parallel a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属于核电站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待测套管Ⅰ、套管Ⅱ并制作套管同轴度检测装置,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以及全站仪,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为十字尺状,十字尺上设有圆弧卡条,通过圆弧卡条能够将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卡装固定于相应的待检测套管的两端;首先将套管Ⅰ安装固定,利用全站仪放样出套管Ⅱ在钢筋墙上的设计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调整套管Ⅱ直到满足要求,使用套管配合检测工具测量A~D点位的三维坐标,以AD连线为中心,计算中心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根据偏差值调整相应C、D点位,调整合格后,将套管Ⅱ简易固定;本发明具有检测同轴度精度高且调整定位方式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使得核电建设在我国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内外壳贯穿件套管作为连接核电站内外的通道,由于密封要求,对于其同轴度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双壳结构施工不同步,使得内外壳贯穿件套管检查成了难题,贯穿件套管在核电施工中数量多,空间位置状态多样,仅通过全站仪测量对贯穿件套管的中心很难定位, 目前只能通过测量贯穿件套管外壁,通过壁厚、内径尺寸反算贯穿件套管中心位置的相似测量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精度较差,而且费时费力,安全性差,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该检测调整方法具有检测不同墙体之间的套管同轴度时的精度高并且对套管调整定位方式简单、施工便捷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准备待测套管Ⅰ、套管Ⅱ并制作套管同轴度检测装置,所述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以及全站仪,所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为十字板尺状,所述十字板尺上设有关于十字中心对称的圆弧凸条,所述圆弧凸条的外径与对应的待检测套管内壁直径相匹配,并且通过所述圆弧凸条能够将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卡装固定于相应的待检测套管的两端;
步骤S2:利用全站仪放样出套管Ⅰ在钢筋墙体上的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调整套管Ⅰ直到满足套管Ⅰ同设计位置误差不大于1mm,安装固定并浇注混凝土;利用全站仪放样出套管Ⅱ的设计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调整套管Ⅱ直到满足套管Ⅱ同设计位置误差不大于1mm,调整合格后,将套管Ⅱ简易固定;
步骤S3:将套管Ⅰ与套管Ⅱ的两端分别卡装固定套管配合检测工具,每个套管检测检查工具的十字中心点即为对应套管端部的中心点,标记套管Ⅰ两端的中心点位为A、B,标记套管Ⅱ两端的中心点位为C、D,其中点位B、C为相邻点位;
步骤S4:在套管Ⅰ或套管Ⅱ的一端架设全站仪并保证在架设位置处仪器能同时观测到A、B、C、D点位;仪器瞄准A点并调平,测站数据假定;利用全站仪分别测量出各点位的三维坐标(Xi;Yi;Zi),其中i点为A、B、C、D点;
步骤S5:计算偏差;首先以A、D两端点三维坐标为基准,由平面坐标代入如下公式(1)反算方位角α:α=arctan(YD-YA)/(XD-XA)(1),其中XA、YA分别为点位A平面X、Y方向的坐标,XD、YD分别为点位D平面X、Y方向的坐标;然后根据如下公式(2)计算平面中心位置偏差:ΔTi=-(Xi-XA)×sinα+(Yi-YA)×cosα(2),其中ΔTi为i点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值,Xi 、Yi分别为点位i平面X、Y方向的坐标,α为根据公式(1)计算所得方位角;将i点换成B、C点代入公式(2)对应得到B点中心位置偏差ΔTB、C点中心位置偏差ΔTC;再者,根据如下公式(3)和(4)计算立面中心标高偏差:ΔZAD= ZD -ZA(3),ZA 、ZD分别为A、D点的标高值;Zi基=ZA+ΔZAD×SAi/SAD,ΔZi=Zi- Zi基(4),其中ΔZi为i点的标高偏差值,Zi为i点的标高值,Zi基为AD连线上与i点相对应的基准线标高值;SAi 、SAD分别为Ai两点之间的距离、AD两点之间的距离;将i点换成B、C点代入公式(3)和(4)对应得到B点标高偏差ΔZB、C点标高偏差ΔZC
步骤S6:判断上述步骤S5中的点位B、C处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是否符合误差要求;若否,则根据以下情况调整C、D点位的平面位置以使得点位B、C处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
情况1:即当B点中心位置偏差符合要求且C点中心位置偏差不符合要求时,以A点为圆心且以AC为半径调整C点位置,调整量为ΔTC
情况2:即当B点中心位置偏差不符合要求时,整体调整套管Ⅱ上的C、D两点平面位置,即以A点为圆心且以AC为半径调整C点位置,C点的调整量为ΔC=-ΔTB×SAC/SAB+ΔTC;以A点为圆心且以AD为半径调整D点位置,D点的调整量为ΔD =-ΔTB×SAD/SAB;其中 SAC 、SAB、SAD分别表示点位AC、AB、AD之间的距离;
步骤S7:判断上述步骤S5中的点位B、C处的标高偏差是否符合误差要求;若否,首先调整D点的标高位置以使得B点的标高偏差符合误差要求;再对C点的标高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C点的标高偏差也符合误差要求。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十字板尺上的多个圆弧凸条均以十字板尺上的十字中心为圆心,多个所述圆弧凸条根据其外径大小分为若干组,每组所述圆弧凸条的个数为四个并且同组四个圆弧凸条之间呈两两中心对称布置于十字板尺的两个尺条上,所述圆弧凸条的厚度为5mm,宽度15 mm,所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十字板尺中心设置有标识。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的套管Ⅰ、套管Ⅱ分时分段对应安装于两层墙体上并且根据施工需要设置不同管径,所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十字板尺上分别设置有与套管Ⅰ、套管Ⅱ内径相匹配的圆弧凸条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的情况2中,若B点中心位置偏差不符合要求而C点中心位置偏差符合要求,此时对C点的调整方式为:以A点为圆心且以AC为半径调整C点位置,C点的调整量为ΔC=-ΔTB×SAC/SAB
进一步地,在执行步骤S6~S7调整C、D点位之后,将套管Ⅱ简易固定。
进一步地,在执行步骤S7后增加步骤S8:即复查调整后的点位坐标,将上述步骤S7中调整后的C、D点的三维坐标以及未作调整的A、B点的三维坐标代入上述步骤S5中的偏差计算公式(1)~(4)中再次计算ΔTB、ΔTC及ΔZB、ΔZC,并根据再次计算的ΔTB、ΔTC及ΔZB、ΔZC执行步骤S6至S8,直到B点中心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且C点中心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为止。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套管Ⅰ同套管Ⅱ相邻端之间的距离为1~3m。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上述检测调整方法中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与相应套管同轴配合,通过全站仪可精确测量各墙体套管端部中心点位的位置坐标从而计算出各点位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及标高偏差,即检测出两套管空间同轴度,检测精度较高。
2、上述检测调整方法中通过计算出的各点偏差,分开调整套管的平面位置及标高位置,从而使得套管能精确定位,满足相应的同轴度误差要求;定位方式简单,优化了施工进度,能够解决不同墙体套管的空间同轴度立体定位难题。
3、上述检测调整方法中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卡装固定于相应套管的端部,安装拆卸方便;在测量两套管之间的同轴度时不受套管位置状态的影响,并且套管配合检测工具结构简单,加工便捷,在需要时利用木结构即能加工成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检测平面示意图;
图1中标记名称:墙Ⅰ1、墙Ⅱ2、套管3;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检测整体示意图;
图2中标记名称:套管Ⅰ5、套管Ⅱ6、全站仪7、套管配合检测工具8;
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3中标记名称:套管Ⅰ5、套管Ⅱ6、A~D点位为相应套管端部中心点位;
图4是图3中的套管配合检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中标记名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8、圆弧凸条8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墙Ⅰ1、墙Ⅱ2为环绕核电站设置的钢板混凝土组合墙体,其中墙Ⅰ1为内层墙体,墙Ⅱ2为外层墙体,墙Ⅰ1与墙Ⅱ2之间预留出施工间隙。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待测套管Ⅰ、套管Ⅱ并制作套管同轴度检测装置,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以及全站仪,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为十字板尺状,十字板尺上设有关于十字中心对称的圆弧凸条,圆弧凸条的外径与对应的待检测套管内壁直径相匹配,并且通过圆弧凸条能够将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卡装固定于相应的待检测套管的两端;
优选地,在步骤一中,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十字板尺上的多个圆弧凸条均以十字板尺上的十字中心为圆心,多个圆弧凸条根据其外径大小分为若干组,每组圆弧凸条的个数为四个并且同组四个圆弧凸条之间呈两两中心对称布置于十字板尺的两个尺条上,圆弧凸条的厚度为5mm,宽度15 mm,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十字板尺中心设置有标识。
步骤二:利用全站仪放样出套管Ⅰ在钢筋墙体上的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调整套管Ⅰ直到满足套管Ⅰ同设计位置误差不大于1mm,安装固定,并浇注混凝土,利用全站仪放样出套管Ⅱ的设计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调整套管Ⅱ直到满足套管Ⅱ同设计位置误差不大于1mm,调整合格后,将套管Ⅱ简易固定;
步骤三:将套管Ⅰ与套管Ⅱ的两端分别卡装固定套管配合检查工具,每个套管配合检查工具的十字中心点即为对应套管端部的中心点,标记套管Ⅰ两端的点位为A、B,标记套管Ⅱ两端的点位为C、D,其中点位B、C为相邻点位;
步骤四:在两个套管的任意一端架设全站仪并保证在架设位置处仪器同时能观测到A、B、C、D点位;仪器瞄准A点并调平,测站数据假定;利用全站仪分别测量出各中心的三维坐标A(X3008.0630,Y7020.4692,H12.6002),B(X3008.5028,Y7021.5827,H12.6012),C(X3009.1625,Y7023.2604,H12.6056),D(X3009.3824,Y7023.8287,H12.6006);其中,X、 Y方向的坐标为平面坐标值,H坐标为标高值;
步骤五:计算偏差;首先以A、D两端点三维坐标为基准,由平面坐标反算方位角α:α=arctan(7023.8287-7020.4692)/(3009.3824-3008.0630)=68°33´29.6";然后计算平面中心位置偏差;ΔTB=-(3008.5828-3008.0630)×sin68°33´29.6"+(7021.5827-7020.4692)×cos68°33´29.6"=-0.0023m,其中,ΔTB为B点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值;ΔTC=-(3009.1625-3008.0630)×sin68°33´29.6"+(7023.2604-7020.4692)×cos68°33´29.6"=-0.0031 m,其中,ΔTc为C点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值;再者,计算立面中心标高偏差;
SAB=SQRT((3008.5028-3008.0630)²+(7021.5827-7020.4692)²)=1.197m;
SAC=SQRT((3009.1625-3008.0630)²+(7023.2640-7020.4692)²)=3.003m;
SAD=SQRT((3009.3824-3008.0630)²+(7023.8287-7020.4692)²)=3.609m;
ΔZAD= ZD -ZA =12.6006-12.6002=0.0004m,
ZB基=ZA+ΔZAD×SAB/SAD=12.6002+0.0004×1.197/3.609=12.6003m,
ZC基=ZA+ΔZAD×SAC/SAD=12.6002+0.0004×3.003/3.609=12.6005m,
ΔZB=12.6012-12.6003=0.0009m,其中ΔZB是B点的标高偏差值;
ΔZC=12.6056-12.6005=0.0053m,其中ΔZC是C点的标高偏差值;
步骤六:判断上述步骤五中的点位B、C处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是否符合误差要求;若否,则根据以下情况调整C、D点位的平面位置以使得点位B、C处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
情况1:即当B点中心位置偏差符合要求且C点中心位置偏差不符合要求时,以A点为圆心且以AC为半径调整C点位置,调整量为ΔTC
情况2:即当B点中心位置偏差不符合要求时,整体调整套管Ⅱ上的C、D两点平面位置,即以A点为圆心且以AC为半径调整C点位置,C点的调整量为ΔC=-ΔTB×SAC/SAB+ΔTC;以A点为圆心且以AD为半径调整D点位置,D点的调整量为ΔD =-ΔTB×SAD/SAB;其中 SAC 、SAB、SAD分别表示点位AC、AB、AD之间的距离;
步骤七:判断上述步骤S5中的点位B、C处的标高偏差是否符合误差要求;若否,首先调整D点的标高位置以使得B点的标高偏差符合误差要求;再对C点的标高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C点的标高偏差也符合误差要求;
步骤八:复查调整后的点位坐标,将上述步骤七中调整后的C、D点的三维坐标以及未作调整的A、B点的三维坐标代入上述步骤五中的偏差计算公式(1)~(4)中再次计算ΔTB、ΔTC及ΔZB、ΔZC,并根据再次计算的ΔTB、ΔTC及ΔZB、ΔZC执行步骤六至八,直到B点中心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且C点中心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为止。
以上述步骤五中计算的B、C两点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为例具体说明执行步骤六至七的情况:由于B、C点中心位置偏差均大于2mm,属于步骤六中的情况2;
①调整量计算
ΔC=-ΔTB×SAC/SAB+ΔTC =0.0023×3.003/1.197-0.0031=0.0027m;
ΔD=-ΔTB×SAD/SAB,=0.0023×3.609/1.197=0.0069m;
②根据调整量对C、D两点位置进行调整
首先以A点为圆心,以AD为半径逆时针移动D点6.9mm,以AC为半径逆时针移动C点2.7mm;将C点标高降低5mm,简易固定;
③复查C、D点的坐标并重新计算调整后的偏差值
测量C、D点三维坐标,C(X3009.1644,7023.2610,H12.6006),D(X3009.3892,Y7023.8276,H12.6008),A、B值不变;
计算方位角α=arctan(7023.8276-7020.4692)/(3009.3852-3008.0630)=68°27´05.1";
平面中心位置偏差
ΔTB=-(3008.5028-3008.0630)×sin68°27´05.1"+(7021.5827-7020.4692)×cos68°27´05.1"=-0.0001m;
ΔTC=-(3009.1644-3008.0630)×sin68°27´05.1"+(7023.2610-7020.4692)×cos68°27´05.1"=-0.0010m;
立面中心标高偏差
ΔZAD= ZD -ZA =12.6008-12.6002=0.0006m,
ZB基=ZA+ΔZAD×SAB/SAD=12.6002+0.0006×1.197/3.609=12.6004m,
ZC基=ZA+ΔZAD×SAC/SAD=12.6002+0.0006×3.003/3.609=12.6007m,
ΔZB=12.6012-12.6004=0.0008m;
ΔZC=12.6006-12.6007=-0.0001m;
④调整后B、C点中心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准备待测套管Ⅰ、套管Ⅱ并制作套管同轴度检测装置,所述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以及全站仪,所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为十字板尺状,所述十字板尺上设有关于十字中心对称的圆弧凸条,所述圆弧凸条的外径与对应的待检测套管内壁直径相匹配,并且通过所述圆弧凸条能够将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卡装固定于相应的待检测套管的两端;
步骤S2:利用全站仪放样出套管Ⅰ在钢筋墙体上的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调整套管Ⅰ直到满足套管Ⅰ同设计位置误差不大于1mm,将套管Ⅰ安装固定并浇注混凝土;利用全站仪放样出套管Ⅱ的设计位置,按照设计位置调整套管Ⅱ直到满足套管Ⅱ同设计位置误差不大于1mm,调整合格后,将套管Ⅱ简易固定;
步骤S3:将套管Ⅰ与套管Ⅱ的两端分别卡装固定与之相配合的套管配合检测工具,每个套管检测检查工具的十字中心点即为对应套管端部的中心点,标记套管Ⅰ两端的中心点位为A、B,标记套管Ⅱ两端的中心点位为C、D,其中点位B、C为相邻点位;
步骤S4:在套管Ⅰ或套管Ⅱ的一端架设全站仪并保证在架设位置处仪器能同时观测到A、B、C、D点位;仪器瞄准A点并调平,测站数据假定;利用全站仪分别测量出各点位的三维坐标(Xi;Yi;Zi),其中i点为A、B、C、D点;
步骤S5:计算偏差;首先以A、D两端点三维坐标为基准,由平面坐标代入如下公式(1)反算方位角α:α=arctan(YD-YA)/(XD-XA)(1),其中XA、YA分别为点位A平面X、Y方向的坐标,XD、YD分别为点位D平面X、Y方向的坐标;然后根据如下公式(2)计算平面中心位置偏差:ΔTi=-(Xi-XA)×sinα+(Yi-YA)×cosα(2),其中ΔTi为i点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值,Xi 、Yi分别为点位i平面X、Y方向的坐标,α为根据公式(1)计算所得方位角;将i点换成B、C点代入公式(2)对应得到B点中心位置偏差ΔTB、C点中心位置偏差ΔTC;再者,根据如下公式(3)和(4)计算立面中心标高偏差:ΔZAD= ZD -ZA(3),ZA 、ZD分别为A、D点的标高值;Zi基=ZA+ΔZAD×SAi/SAD,ΔZi=Zi- Zi基(4),其中ΔZi为i点的标高偏差值,Zi为i点的标高值,Zi基为AD连线上与i点相对应的基准线标高值;SAi 、SAD分别为Ai两点之间的距离、AD两点之间的距离;将i点换成B、C点代入公式(3)和(4)对应得到B点标高偏差ΔZB、C点标高偏差ΔZC
步骤S6:判断上述步骤S5中的点位B、C处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是否符合误差要求;若否,则根据以下情况调整C、D点位的平面位置以使得点位B、C处的平面中心位置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
情况1:即当B点中心位置偏差符合要求且C点中心位置偏差不符合要求时,以A点为圆心且以AC为半径调整C点位置,调整量为ΔTC
情况2:即当B点中心位置偏差不符合要求时,整体调整套管Ⅱ上的C、D两点平面位置,即以A点为圆心且以AC为半径调整C点位置,C点的调整量为ΔC=-ΔTB×SAC/SAB+ΔTC;以A点为圆心且以AD为半径调整D点位置,D点的调整量为ΔD =-ΔTB×SAD/SAB;其中 SAC 、SAB 、SAD分别表示点位AC、AB、AD之间的距离;
步骤S7:判断上述步骤S5中的点位B、C处的标高偏差是否符合误差要求;若否,首先调整D点的标高位置以使得B点的标高偏差符合误差要求;再对C点的标高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C点的标高偏差也符合误差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十字板尺上的多个圆弧凸条均以十字板尺上的十字中心为圆心,多个所述圆弧凸条根据其外径大小分为若干组,每组所述圆弧凸条的个数为四个并且同组四个圆弧凸条之间呈两两中心对称布置于十字板尺的两个尺条上,所述圆弧凸条的厚度为5mm,宽度15 mm,所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十字板尺中心设置有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骤S1中的套管Ⅰ、套管Ⅱ分时分段对应安装于两层墙体上并且根据施工需要设置不同管径,所述套管配合检测工具十字板尺上分别设置有与套管Ⅰ、套管Ⅱ内径相匹配的圆弧凸条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S6的情况2中,若B点中心位置偏差不符合要求而C点中心位置偏差符合要求,此时对C点的调整方式为:以A点为圆心且以AC为半径调整C点位置,C点的调整量为ΔC=-ΔTB×SAC/SAB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在执行步骤S6~S7调整C、D点位之后,将套管Ⅱ简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在执行步骤S7后增加步骤S8:即复查调整后的点位坐标,将上述步骤S7中调整后的C、D点的三维坐标以及未作调整的A、B点的三维坐标代入上述步骤S5中的偏差计算公式(1)~(4)中再次计算ΔTB、ΔTC及ΔZB、ΔZC,并根据再次计算的ΔTB、ΔTC及ΔZB、ΔZC执行步骤S6至S8,直到B点中心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且C点中心位置偏差以及标高偏差均符合误差要求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S2中所述套管Ⅰ同套管Ⅱ相邻端之间的距离为1~3m。
CN202110642248.8A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Active CN113483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2248.8A CN113483642B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2248.8A CN113483642B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3642A true CN113483642A (zh) 2021-10-08
CN113483642B CN113483642B (zh) 2023-05-26

Family

ID=7793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2248.8A Active CN113483642B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3642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0338A (zh) * 2002-07-03 2004-01-28 SMS�����ɷݹ�˾ 测定空心管坯偏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201163172Y (zh) * 2007-12-11 2008-12-10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反应堆双层安全壳贯穿件套管同轴度调整尺
CN202298448U (zh) * 2011-09-30 2012-07-04 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转铰同心度控制的转铰下铰接座及转铰安装同心度控制机构
CN203964794U (zh) * 2014-06-16 2014-11-26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贯穿件安装定位用十字尺
CN104534966A (zh) * 2014-11-25 2015-04-22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异径组合管同心度检测方法
US20150285607A1 (en) * 2014-04-04 2015-10-08 Epidote Holding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formed pipe geometry
CN105865315A (zh) * 2016-04-01 2016-08-17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十字交叉型接头类零件空间对称检测装置
CN207850271U (zh) * 2018-01-31 2018-09-11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贯穿件同心度检查工具
CN109855611A (zh) * 2019-03-27 2019-06-07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全站仪的pc墙体快速测量校准方法
CN110695677A (zh) * 2019-09-27 2020-01-17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船舶轴系艉管的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11220097A (zh) * 2020-01-17 2020-06-0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轴孔的同轴度加工误差的光学检测装置及光学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0338A (zh) * 2002-07-03 2004-01-28 SMS�����ɷݹ�˾ 测定空心管坯偏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201163172Y (zh) * 2007-12-11 2008-12-10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反应堆双层安全壳贯穿件套管同轴度调整尺
CN202298448U (zh) * 2011-09-30 2012-07-04 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转铰同心度控制的转铰下铰接座及转铰安装同心度控制机构
US20150285607A1 (en) * 2014-04-04 2015-10-08 Epidote Holding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eformed pipe geometry
CN203964794U (zh) * 2014-06-16 2014-11-26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站贯穿件安装定位用十字尺
CN104534966A (zh) * 2014-11-25 2015-04-22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异径组合管同心度检测方法
CN105865315A (zh) * 2016-04-01 2016-08-17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十字交叉型接头类零件空间对称检测装置
CN207850271U (zh) * 2018-01-31 2018-09-11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贯穿件同心度检查工具
CN109855611A (zh) * 2019-03-27 2019-06-07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全站仪的pc墙体快速测量校准方法
CN110695677A (zh) * 2019-09-27 2020-01-17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船舶轴系艉管的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11220097A (zh) * 2020-01-17 2020-06-0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轴孔的同轴度加工误差的光学检测装置及光学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庆林等: "地下双套弧形墙体结构施工技术及应用实例", 《山西建筑》 *
王成敏等: "如何提高胶印机墙板孔的同心度", 《印刷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3642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4648B (zh) 一种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误差测量与分离的方法
CN101655343A (zh) 电子经纬仪空间坐标测量系统校准用靶标、底座和基准尺
CN206410623U (zh) 一种用于船体外板纵骨安装的测量工具
CN112706145B (zh) 一种用于Mark3型LNG船基准轴线划线方法
CN103278146B (zh) 飞机校准靶板上靶点的测量与安装方法
CN101700527A (zh) 厚壁大口径管轧机找正方法
CN110594536B (zh) 一种塔类设备的垂直度调整方法
CN210426480U (zh) 一种圆管柱测量校正定位架
CN110646159A (zh) 现浇清水混凝土风洞高精度控制测量的施工方法
CN115659479B (zh) 一种桥梁短线法预制施工梁段匹配方法
CN115075296A (zh) 曲线段管节标定方法
CN114043171B (zh) 一种曲线索塔钢锚箱制造方法
CN113483642A (zh) 一种双墙套管同轴度检测调整方法
CN107218911B (zh) 隧道掘进机刀具安装尺寸测量方法
CN113310473B (zh) 一种闸门检测辅助工具及闸门平置圆度检测方法
CN111220040B (zh) 一种结构构件裂缝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6695460A (zh) 减少温差对精密加工影响的方法
CN114161091B (zh) 一种桩腿插销孔精准开孔方法
CN102873244A (zh) 捆绑式模锻压机结构及其上下同轴度的控制方法
CN112518395B (zh) 一种f型钢找正定位方法
CN105926663B (zh) 环形地脚螺栓群的定位安装方法
CN116641559B (zh) 一种圆弧形混凝土墙体闸门套筒安装定位方法
CN112161611A (zh) 一种海上风电导向架导向框的厂内同心度定位方法
CN214621175U (zh) 一种激光跟踪仪靶球定位取点装置
CN116592854A (zh) 一种闸门套筒竣工验收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