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3377B - 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 Google Patents

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3377B
CN113483377B CN202110575551.0A CN202110575551A CN113483377B CN 113483377 B CN113483377 B CN 113483377B CN 202110575551 A CN202110575551 A CN 202110575551A CN 113483377 B CN113483377 B CN 113483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heat
energy
way valve
container 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55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3377A (zh
Inventor
聂鑫
杨若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nru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enru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enru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enruo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55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3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3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3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3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3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24D11/003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solar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the system uses solar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包括:箱体,设有收容空间;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的隔热仓;间隔设于隔热仓内的两个隔档,用于将隔热仓划分为热缓冲隔间、居住间和设备间,居住间位于热缓冲隔间与设备间之间;收容于设备间内的发电储能系统及相变蓄能模块;以及设于居住间的供暖模块,发电储能系统、相变蓄能模块及供暖模块依次连通形成循环液回路;隔热仓的仓体包括中空的支撑板、设于支撑板内的纤维支撑芯、包裹于纤维支撑芯的纳米膜层以及填充于支撑板与纳米膜层之间的发泡聚氨酯。本申请采用发电储能系统供热电,结合相变蓄能模块储能、高性能复合纳米绝热层技术进行箱内控温,可满足在极寒环境环境使用。

Description

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集装箱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背景技术
在高海拔极寒地区,冬季温度可低至-40℃以下。在此环境下的传统住房需要持续大量能能源供给,才能保证内部舒适的居住环境。而在较为偏远的地区,或者需要灵活移动,快速布置的环境中,长期稳定的电源或燃料补给较为困难,人类的居住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青藏高原等偏远地区场景下,常态电源接入难以实现,燃油补给困难,采用传统方式供能的难度大幅度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包括:
箱体,设有收容空间;
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隔热仓;
间隔设于所述隔热仓内的两个隔档,用于将所述隔热仓划分为热缓冲隔间、居住间和设备间,所述居住间位于所述热缓冲隔间与所述设备间之间;
收容于所述设备间内的发电储能系统及相变蓄能模块;以及,
设于所述居住间的供暖模块,所述发电储能系统、所述相变蓄能模块及所述供暖模块依次连通形成循环液回路;
所述隔热仓的仓体包括中空的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内的纤维支撑芯、包裹于所述纤维支撑芯的纳米膜层以及填充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纳米膜层之间的发泡聚氨酯。
可选地,所述纤维支撑芯包括多段,所述多段纤维支撑芯间隔排布,且所述多段纤维支撑芯大致共面。
可选地,所述隔热仓还设有窗户,所述窗户包括三层平行间隔设置的钢化玻璃层,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之间的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隔板玻璃,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及该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之间的隔板玻璃包围形成的腔体被抽真空。
可选地,所述相变蓄能模块包括外壳、盘管、多个散热翅片和蓄能材料,所述盘管收容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相变蓄能模块的循环液入口和循环液出口,且分别露出所述外壳;
所述盘管包括多段平行间隔排布的直管段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直管段的其中同一侧的弯曲管段,所述多个散热翅片平行间隔排布,且所述散热翅片垂直于所述直管段,所述蓄能材料填充在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盘管之间的空隙中。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设备间的控制系统、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及设于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和所述相变蓄能模块之间的管路上的循环泵,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发电储能系统的第一入液口连通,所述发电储能系统的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口均与所述循环泵的第二入液口连通,所述循环泵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相变蓄能模块的循环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相变蓄能模块的循环液出口经电辅热管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五接口、所述供暖模块的第四入液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六接口与所述供暖模块的第四出液口连通;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集装箱房当前所处位置的光照强度、所述居住间的温度信息及所述相变蓄能模块的蓄能状态,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启闭。
可选地,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接口和所述循环泵的第二入液口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一止回阀;和/或,
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五接口和所述电辅热管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二止回阀。
可选地,所述发电储能系统包括风能发电系统和/或光伏发电板和/或太阳能集热板。
可选地,还包括收容于所述设备间内的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热交换芯、分别穿设所述热交换芯的进风管道及排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和所述排风管道错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芯为蜂窝陶瓷蓄热体。
可选地,所述供暖模块为地暖系统;和/或,
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箱门,所述热缓冲隔间设有与所述箱门正对的外门以及与所述外门错开设置的内门,所述外门的开口朝向与所述内门的开口朝向正交,且所述内门与所述居住间连通;和/或,
所述居住间和所述设备间之间的隔档设有设备间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发电储能系统供热电,结合相变蓄能模块储能、高性能复合纳米绝热层技术进行箱内控温,可满足在-40℃极端环境下,箱内15℃以上生活条件;同时,整机可做到能源自给,无需依赖燃料、电源等后勤补给箱体结构;隔热仓的区域划分,进一步减少隔热仓的热量损失。本申请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具有小型化、能源自给以及可快速移动与灵活布置等优点,可满足极寒条件下用户的居住环境需求的营房,还可以应用在极寒地区运输工具(火车、汽车等),极寒地区科考站点,集中式大规模营房等多种需求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隔热仓的仓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相变蓄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的供暖布局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的供暖及电控系统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的供暖循环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箱体;11、箱门;2、隔热仓;21、热缓冲隔间;211、外门;212、内门;22、居住间;23、设备间;231、设备间门;24、支撑板;25、纤维支撑芯;26、纳米膜层;27、发泡聚氨酯;3、隔档;4、发电储能系统;41、风能发电系统;42、光伏发电板;43、太阳能集热板;5、相变蓄能模块;51、外壳;52、盘管;53、散热翅片;54、蓄能材料;6、供暖模块;7、窗户;71、钢化玻璃层;72、隔板玻璃;73、腔体;8、第一三通阀;9、第二三通阀;10、循环泵;20、电辅热管;30、第一止回阀;40、第二止回阀;50、新风系统;501、热交换芯;502、进风管道;503、排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实施例可以进行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请参见图1,该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可包括箱体1、隔热仓2、隔档3、发电储能系统4、相变蓄能模块5及供暖模块6,其中,箱体1设有收容空间,隔热仓2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两个隔档3间隔设于隔热仓2内,以将隔热仓2划分为热缓冲隔间21、居住间22和设备间23,居住间22位于热缓冲隔间21与设备间23之间,发电储能系统4及相变蓄能模块5均收容于设备间23内。供暖模块6设于居住间22,以对用户供暖。居住间22可供用户居住,可在居住间22内防止床铺等生活设施。
发电储能系统4、相变蓄能模块5及供暖模块6依次连通形成循环液回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发电储能系统4进行发电,并储存电能,发电储能系统4的余热通过循环液回路被相变蓄能模块5内的相变储能材料吸收,从而达到蓄能的目的。
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隔热仓2的仓体可包括中空的支撑板24、设于支撑板24内的纤维支撑芯25、包裹于纤维支撑芯25的纳米膜层26以及填充于支撑板24与纳米膜层26之间的发泡聚氨酯27。
本申请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采用发电储能系统4供热电,结合相变蓄能模块5储能、高性能复合纳米绝热层技术进行箱内控温,可满足在-40℃极端环境下,箱内15℃以上生活条件;同时,整机可做到能源自给,无需依赖燃料、电源等后勤补给箱体1结构;隔热仓2的区域划分,进一步减少隔热仓2的热量损失。本申请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具有小型化、能源自给以及可快速移动与灵活布置等优点,可满足极寒条件下用户的居住环境需求的营房,还可以应用在极寒地区运输工具(火车、汽车等),极寒地区科考站点,集中式大规模营房等多种需求中。
本申请实施例的集装箱房可移动,集装箱房移动的方式可包括多种,例如,将集装箱房放置于可移动平台如车辆上,通过可移动平台的移动带动集装箱房移动;或者在箱体1自带滚轮,在需要移动集装箱房时,通过滚轮滚动带动集装箱房移动,在需要固定集装箱房时,将滚轮取下,将箱体1固定指定位置即可。
箱体1可以防雨防水。
请再次参见图1,箱体1的一侧可设有箱门11,热缓冲隔间21设有与箱门11正对的外门211以及与外门211错开设置的内门212,外门211的开口朝向与内门212的开口朝向正交,且内门212与居住间22连通,外门211和内门212当于两层门,颗减少开门时的热损失。
可选地,居住间22和设备间23之间的隔档3设有设备间门231,以方便户进入设备间23。
在外部环境低温、且无外部能源供应情况下,集装箱房保温措施是维持内部温度符合要求的关键,涉及集装箱房的墙体保温、门窗保温、门窗密封等,其中墙体、门板应选择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控制开窗面积,并采用多层中空玻璃;需处理好门窗密封及各处冷桥。
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24的内部抽真空,仓体的综合导热率<0.003W/(m*K)),厚度≤50mm,绝热效为传统发泡聚氨酯27材料的10倍以上,可减少总体透热量85%,利用真空层极低的导热系数降低集装箱房整体漏热功率。本申请实施例的仓体选择的复合材料的绝热效果相比纯发泡聚氨酯27、EPS泡沫塑料具有明显的优势,若要达到相同的隔热效果,仓体的厚度更薄。
上述外门211及内门212的门板的材质与仓体的材质相同。
支撑板24的材质可以为钢板,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板24为支撑保护作用。纳米膜层26是核心功能层,主要起隔热保温作用。发泡聚氨酯27(PU)除了隔热作用外,还有连接与填充作用,其中,连接作用指支撑板24与包裹有纳米膜层26的纤维支撑芯25通过发泡聚氨酯27形成一坚固的整体。
请再次参见图2,纤维支撑芯25包括多段,多段纤维支撑芯25间隔排布,且多段纤维支撑芯25大致共面,通过发泡聚氨酯27充填相邻两个纤维支撑芯25之间的空隙。
隔热仓2还设有窗户7,请参见图3,窗户7可包括三层平行间隔设置的钢化玻璃层71,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71之间的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隔板玻璃72,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71及该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71之间的隔板玻璃72包围形成的腔体73被抽真空,形成双层真空腔,利用真空层极低的导热系数降低集装箱房整体漏热功率。
可选地,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71形成的腔体73中部也设有隔板玻璃72,从而对钢化玻璃层71进行有效支撑。
进一步可选地,对窗户7进行密封及冷桥处理:窗户7采用专用密封条,窗户7上所有的突出部分和构件、角、连接处以及穿透处都做好绝热处理,避免冷桥;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冷桥,也应将其尽可能最小化。
请参见图4,相变蓄能模块5可包括外壳51、盘管52、多个散热翅片53和蓄能材料54,盘管52收容在外壳内,且盘管52的两端分别作为相变蓄能模块5的循环液入口和循环液出口,且分别露出外壳51;盘管52包括多段平行间隔排布的直管段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直管段的其中同一侧的弯曲管段,多个散热翅片53平行间隔排布,且散热翅片53垂直于直管段,蓄能材料54填充在散热翅片53与盘管52之间的空隙中。
蓄能材料54可选用TH-59的相变材料,也可以选用其他相变蓄能材料;通过蓄能材料54收集发电储能系统4的能量(如风能和/或太阳能)加热传热介质,传热介质流经盘管52,通过盘管52与散热翅片53将热量传导给蓄能材料54,蓄能材料54吸收足够的热量可以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完成蓄能过程。
请参见图5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的发电储能系统4可包括风能发电系统41和/或光伏发电板42和/或太阳能集热板43等。
供暖模块6可为地暖系统,但不限于此。
无其他外部能源供应的情况下,考虑就地取材的可再生能源作为发电储能系统4,例如风能与太阳能作为蓄热能源。箱体1内控温与蓄能系统可包括下述情况:
(1)、供暖能源系统
供暖能源系统主要利用相变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与垂直风机技术,可保证系统可在-55℃极寒环境下冷启动。考虑每日有效光照时间。太阳能与风能系统整体有效供能功率≈3500W。
(2)、室内供暖系统
供暖系统采用地热循环系统配合地板内预埋相变材料进行供暖,地热管道下方采用高性能纳米真空绝热层,保证地热制热热量95%以上传导至室内。
(3)、室内蓄能
室内地板下,地热管道上方预埋22℃的相变材料模块以及地暖模块,共计200kg,总需能量约等于50000kJ。相变材料模块可在地暖模块开启时吸热融化,在地暖模块关闭时释放能量维持室内温度。在发电储能系统4及外部的相变蓄能模块5完全关闭状态下,室内的相变材料模块可维持室内温度15℃以上24小时。
(4)、供暖系统蓄能
室外的相变蓄能模块5中采用集中式热池蓄热,热池内的蓄能材料54温度59℃,采用200kg蓄能材料54,相变蓄能量≈50000kJ。可在无能源供给情况下,维持供暖系统持续工作24小时。
高寒地区缺乏石化燃料,能源供应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西南高寒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在3000h以上,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6000~8000MJ/m2,全年太阳直射占总辐射56-78%,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南高寒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约93亿kWh,居全国第7位,是我国大风(指8级以上风,风速>17.2m/s)较多地区之一;春、冬季风季时间长。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配置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发电量应满足相变太阳能供热系统(循环水泵,控制系统等),新风系统50,屋内照明、屋内小型电器用电。太阳能与风能发电结合蓄电系统实现为集装箱房稳定供电>1500W,另外配置-60℃耐寒锂电池储电,应对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总体能源自给,确保48小时无风无光情况下,可满足集装箱房持续电力供应,在-55℃环境下正常启动与运行无需定期能源后勤工作。另外配备柴油发电机组,应对紧急情况。
可选地,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还可包括设于设备间23的控制系统、第一三通阀8、第二三通阀9及设于发电储能系统4和相变蓄能模块5之间的管路上的循环泵10,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接口与发电储能系统4的第一入液口连通,发电储能系统4的第一出液口和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接口均与循环泵10的第二入液口连通,循环泵10的第二出液口语相变蓄能模块5的循环液入口连通,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接口与第二三通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相变蓄能模块5的循环液出口连通经电辅热管20与第二三通阀9的第五接口、供暖模块6的第四入液口分别连通,第二三通阀9的第六接口与供暖模块6的第四出液口连通。控制系统可用于根据集装箱房当前所处位置的光照强度、居住间22的温度信息及相变蓄能模块5的蓄能状态,控制第一三通阀8和第二三通阀9的启闭。
示例性地,以发电储能系统4包括太阳能集热板43为例,集装箱房的供暖系统应满足以下四种运行模式:
(1)、集热开启、地暖开启,如集装箱房当前所处位置的光照充足(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强度阈值)时,通过太阳能集热板43同时对相变蓄能模块5充能并对地暖系统提供能量,以对居住间22补暖;
(2)、集热开启、地暖关闭,如集装箱房当前所处位置的光照充足、居住间22的温度达标(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太阳能集热板43仅向相变蓄能模块5充能,而不对地暖系统提供能量;
(3)、集热关闭、地暖开启,如光照不足(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由相变蓄能模块5对地暖系统提供能量,以向居住间22供暖,
(4)、集热关闭、地暖关闭,如无光照或相变蓄能模块5已充满热量、室内温度达标时,无需通过供暖。
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三通阀8和第二三通阀9的启闭来实现上述运行模式。运行时,太阳能集热板43由第一三通阀8控制启停,地暖系统由第二三通阀9控制启停,二组开关独立控制,互不干扰。实际运行中,两组三通阀可由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第一三通阀8根据光照强度及相变蓄能模块5储能状态控制启闭,第二三通阀9根据居住间22的温度信息与相变蓄能模块5储能状态控制启闭。
请再次参见图6和与图7,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接口和循环泵10的第二入液口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一止回阀30,用于控制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接口和循环泵10的第二入液口之间的管路的启闭;和/或,第二三通阀9的第五接口和电辅热管20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二止回阀40,用于控制第二三通阀9的第五接口和电辅热管20之间的管路的启闭。
另外,在太阳能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如有备用电源(柴油、风能、太阳能)可用,则可开启电辅热管20进行地暖系统和/或相变蓄能模块5供能。
示例性的,日间,收集太阳能供暖,余热储存在相变蓄能模块5中。夜间,相变蓄能模块5中的热量可持续供暖,保证温度稳定。耐低温光伏发电板42与风能发电装置可补足照明、通讯设备的用电能耗。在密封良好的情况下,外部温度-40度,内部温度15度下,箱壁透热总功率应<700W。考虑接缝冷桥,箱体1开关门操作、新风系统50(若集装箱房包括该新风系统50)漏冷,需额外补热300W开工率舱内人员活动自发热功率,可减少补热400W,箱体1总补热功率应为600W,48小时总蓄热量为103680kJ。蓄能材料54为TH-59,相变点为59℃,热焓为250kJ/kg,蓄热利用率为95%,则蓄能材料54总用量为436.5kg。
可选地,箱体1内控温与蓄能系统的参数如表1。
表1
Figure GDA0003651247520000101
请参见图5、图6和图8,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还可包括收容于设备间23内的新风系统50,新风系统50可包括热交换芯501、分别穿设热交换芯501的进风管道502及排风管道503,进风管道502和排风管道503错层设置。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约60℃温差),直接引入室外空气进行通风会导致集装箱房内热量损失过大,因此集装箱房通风可采用热回收新风系统50完成,该新风系统50可以让排出屋外的废气与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充分换热,回收屋内废气热量,减少由于新风系统50产生的热量需求。
可选地,新风系统50的参数如下:
考虑集装箱房内空间:5*2.24*2.1=23.1(m3),新风系统50需满足如下需求:
人均居住面积为2.5㎡,每小时换气数应大于0.7次,每日提供至少400m3新鲜空气(通风换气次数0.7次/h[6],每小时至少供应16.17m3新风),新风系统50加热所需热量约250W。
由于采用全热交换新风系统50阻断热量传输,同时回收集装箱房内废气热量,热回收效率≥95%,新风系统50的热负荷显著降低约50%,进一步降低集装箱房所需热负荷。
排气管道与进气管道都是通过新风交换器,但它们的管道在热交换芯501互不相通,排气管道与进气管道存在错层,这样,室内20℃左右的废气与室外-40℃左右存在巨大的温差,排气管道与进气管道通过热交换芯501的内壁进行热交换。在换热充分的情况下,进入室内的新风系统50与排到室外的废气温度基本相同。
可选地,热交换芯501为蜂窝陶瓷蓄热体,热交换芯501可选用致密的蜂窝陶瓷蓄热体,换热面积(比表面积)>1100m2/m3,截面通孔率>60%。可选用2~4个150*150*300-600(mm)3600孔的陶瓷蓄热体做换气窗,并嵌入仓体和箱体1,热交换芯501两端用隔热保温材料制作的端盖,端盖可设计成人力开合(闭)机构。
应当理解的是,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也可不设置新风系统。
本申请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适用于西藏、青海等高海拔极寒地区,该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可满足用户在高寒地区的居住需求,可解决低至-40℃以下环境温度恶劣下,保证内部舒适温度(15℃);摆脱柴油等化石燃料能源补给,可完全依靠太阳能+风能稳定运行;可灵活移动、快速布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设有收容空间;
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隔热仓(2);
间隔设于所述隔热仓(2)内的两个隔档(3),用于将所述隔热仓(2)划分为热缓冲隔间(21)、居住间(22)和设备间(23),所述居住间(22)位于所述热缓冲隔间(21)与所述设备间(23)之间;
收容于所述设备间(23)内的发电储能系统(4)及相变蓄能模块(5);以及,
设于所述居住间(22)的供暖模块(6),所述发电储能系统(4)、所述相变蓄能模块(5)及所述供暖模块(6)依次连通形成循环液回路;
所述隔热仓(2)的仓体包括中空的支撑板(24)、设于所述支撑板(24)内的纤维支撑芯(25)、包裹于所述纤维支撑芯(25)的纳米膜层(26)以及填充于所述支撑板(24)与所述纳米膜层(26)之间的发泡聚氨酯(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支撑芯(25)包括多段,所述多段纤维支撑芯(25)间隔排布,且所述多段纤维支撑芯(25)大致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仓(2)还设有窗户(7),所述窗户(7)包括三层平行间隔设置的钢化玻璃层(71),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71)之间的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隔板玻璃(72),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71)及该相邻两层钢化玻璃层(71)之间的隔板玻璃(72)包围形成的腔体(73)被抽真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能模块(5)包括外壳(51)、盘管(52)、多个散热翅片(53)和蓄能材料(54),所述盘管(52)收容在所述外壳(51)内,且所述盘管(52)的两端分别作为所述相变蓄能模块(5)的循环液入口和循环液出口,且分别露出所述外壳(51);
所述盘管(52)包括多段平行间隔排布的直管段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直管段的其中同一侧的弯曲管段,所述多个散热翅片(53)平行间隔排布,且所述散热翅片(53)垂直于所述直管段,所述蓄能材料(54)填充在所述散热翅片(53)与所述盘管(52)之间的空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设备间(23)的控制系统、第一三通阀(8)、第二三通阀(9)及设于所述发电储能系统(4)和所述相变蓄能模块(5)之间的管路上的循环泵(10),所述第一三通阀(8)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发电储能系统(4)的第一入液口连通,所述发电储能系统(4)的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接口均与所述循环泵(10)的第二入液口连通,所述循环泵(10)的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相变蓄能模块(5)的循环液入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8)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相变蓄能模块(5)的循环液出口经电辅热管(20)与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五接口、所述供暖模块(6)的第四入液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六接口与所述供暖模块(6)的第四出液口连通;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集装箱房当前所处位置的光照强度、所述居住间(22)的温度信息及所述相变蓄能模块(5)的蓄能状态,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8)和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启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8)的第二接口和所述循环泵(10)的第二入液口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一止回阀(30);和/或,
所述第二三通阀(9)的第五接口和所述电辅热管(20)之间的管路设有第二止回阀(4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储能系统(4)包括风能发电系统(41)和/或光伏发电板(42)和/或太阳能集热板(4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容于所述设备间(23)内的新风系统(50),所述新风系统(50)包括热交换芯(501)、分别穿设所述热交换芯(501)的进风管道(502)及排风管道(503),所述进风管道(502)和所述排风管道(503)错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501)为蜂窝陶瓷蓄热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模块(6)为地暖系统;和/或,
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有箱门(11),所述热缓冲隔间(21)设有与所述箱门(11)正对的外门(211)以及与所述外门(211)错开设置的内门(212),所述外门(211)的开口朝向与所述内门(212)的开口朝向正交,且所述内门(212)与所述居住间(22)连通;和/或,
所述居住间(22)和所述设备间(23)之间的隔档(3)设有设备间门(231)。
CN202110575551.0A 2021-05-26 2021-05-26 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Active CN113483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5551.0A CN113483377B (zh) 2021-05-26 2021-05-26 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5551.0A CN113483377B (zh) 2021-05-26 2021-05-26 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3377A CN113483377A (zh) 2021-10-08
CN113483377B true CN113483377B (zh) 2022-07-08

Family

ID=7793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5551.0A Active CN113483377B (zh) 2021-05-26 2021-05-26 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337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910A (zh) * 2016-11-08 2017-03-29 四川大学 高寒地区太阳能建筑地基蓄热供暖系统
CN206942019U (zh) * 2017-05-27 2018-01-30 家源实业(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装饰墙面结构
CN107940776A (zh) * 2017-12-15 2018-04-20 广州被动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房屋
CN109539370A (zh) * 2017-08-16 2019-03-29 新疆工程学院 一种新疆地区哈萨克毡房相变恒温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8092B2 (en) * 2013-07-05 2018-10-02 Amogreentech Co., Ltd. Thermal insulation sheet, hybrid thermal insulation sheet, and thermal insulation pan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910A (zh) * 2016-11-08 2017-03-29 四川大学 高寒地区太阳能建筑地基蓄热供暖系统
CN206942019U (zh) * 2017-05-27 2018-01-30 家源实业(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装饰墙面结构
CN109539370A (zh) * 2017-08-16 2019-03-29 新疆工程学院 一种新疆地区哈萨克毡房相变恒温系统
CN107940776A (zh) * 2017-12-15 2018-04-20 广州被动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房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3377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arbu et al. Solar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s
Wang et al.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residential refrigeration, power generation and energy storage
CN112880074B (zh) 基于相变蓄能的主动冷却与太阳能混合通风、光伏耦合一体化系统及智能控制
WO2016197663A1 (zh) 一种具有太阳能、低谷电加热蓄能的热水供热装置及应用
CN207035564U (zh) 蓄能型分时pvt热泵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CN103307655A (zh) 复合式主动相变蓄热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31801B (zh) 光伏光热蓄热双层呼吸幕墙
CN105151567A (zh) 一种储能电池集装箱
CN114165831A (zh) 基于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零耗能bipv/t方法
CN105953494B (zh) 太阳能双系统冰箱
CN113483377B (zh) 极寒环境适用的零能耗集装箱房
CN113062494A (zh) 一种使用相变材料的多功能太阳能墙体系统
CN210463651U (zh) 光伏发电冷热能回收利用装置
CN205034564U (zh) 一种储能电池集装箱
CN209084971U (zh)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CN111609568A (zh) 一种基于光伏光热组件的建筑热电联产及调湿系统
CN110725568A (zh) 一种通过普通技术利用天然能源的被动房
CN114543217A (zh) 利用太阳能和天空辐射冷却的嵌管式相变围护结构系统
Mujeebu A review of solar energy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Saudi buildings
CN113708260A (zh) 一种自动储能预装箱式变电站
CN206888306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屋顶结构
CN221279543U (zh) 一种户式太阳能清洁供暖系统
CN216616252U (zh) 一种智能化被动式超低能耗临建房屋
CN220793478U (zh) 一种冷热电综合供能的装配式源网荷储装备
CN206681472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围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