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4971U -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84971U CN209084971U CN201821502465.7U CN201821502465U CN209084971U CN 209084971 U CN209084971 U CN 209084971U CN 201821502465 U CN201821502465 U CN 201821502465U CN 209084971 U CN209084971 U CN 2090849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
- heating
- refrigeration
- air duct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箱体内设置有正面和背面两个舱室,正面舱室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背面舱室提供制冷和储能。正面和背面舱室都设置有风道仓和电气室,正面风道仓的开口处覆盖有透明玻璃;位于风道仓长边的两侧有两个电动卷轴,卷轴在玻璃与风道仓间可任意切换柔性太阳能组件或透明塑料薄膜。正面电气室开口处覆盖有光伏组件。背面开口处覆盖有散热板;背面直部风道是渐变窄结构,由风道变窄节省的空间利于散热和安置冷凝水管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组装,生产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背景技术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明确提出了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规划,鼓励各种清洁能源供暖方式的发展。太阳能被认为是最好的清洁供暖方式之一,使用成本为零,无排放,节能环保。但太阳能很不稳定,晚上和阴雨天无光照,因此储电能或者储热技术作为太阳能供暖的必备技术,近几年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部分储能技术产品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能力。冬季供暖的清洁改造是控制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曾推出“煤改电”政策,但推行后发现国家补贴不起,老百姓也用不起。因为冬季用电取暖,耗电量是平时的几倍甚至十倍以上。因此,太阳能供暖被国家重点推进,不过由于太阳能仅限于晴朗的白天,夜晚或者阴雨天就需要其他能源的补充,或者是储能或储热技术的联合利用。
同样,夏季的空调制冷虽然效果很好,但空调制冷耗电量也很大,费用较高,一般老百姓不舍得用,且长时间制冷后室内氧含量下降较多。调研近十年来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发现,过去的研究多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带动压缩机进行制冷或者利用太阳能聚光的能量带动蒸发器或者冷凝液再加上循环系统进行制冷。绝大多数都离不开冷热水箱。如一项专利描述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制冷装置,包括太阳能板、冷藏盒和盒盖,制冷区内设置有一蒸发器,蒸发器下端分别通过蒸汽管和毛细管连接位于工作室内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毛细孔内设置有节流阀。这是典型的通过太阳能板产生电能,然后给压缩机供电。另有碟式太阳能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水箱和吸收式制冷机,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通过管道与水箱联接并形成回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对管道中的流体进行加热,从而对水箱中水进行热交换,所述水箱通过管路与吸收式制冷机联接并形成回路,所述管道和管路上分别设有循环泵,所述水箱的容量可以调节,所述水箱内设有内胆。随着温度的升高,太阳能的辐射能力也增强,水箱中的水温度也越高,从而使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性能提高。还有一种太阳能制冷系统,利用菲涅尔透镜以及设置在菲涅尔透镜端部的太阳光追踪器,还包括依次串联并形成循环回路的太阳能水蒸汽发生器、泵、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和储液罐,所述太阳能水蒸汽发生器位于菲涅尔透镜的焦点处,利用膨胀石墨层和碳泡沫层材料以及通过太阳能产生热能加热循环液与热泵结合进行制冷的方法。类似的还有通过具有聚焦集热发生装置的太阳能制冷空调,该聚焦集热发生装置采用高倍环面聚焦式的菲涅尔透镜结合太阳能灶,通过调节将光照聚焦,把高聚光集结在装有吸收剂和制冷剂的混合溶液的金属管上,该金属管镀有选择性吸收膜,产生高热的热源使吸收剂和制冷剂的混合溶液在发生器中分离;当无阳光或太阳能灶和菲涅尔透镜不能很好地聚焦时,利用光电转化装置对聚焦的该段金属管的内部电热丝进行电力加热,同时胶合有电机的可旋转铁盘在单片机的点光源跟踪程序下,可实时追踪点光源,带动太阳能灶的智能转动聚焦,实现了用于太阳能制冷空调中的集热发生装置的智能聚焦及制冷的高效运行。还有太阳能结合地下水进行制冷的研究,将光伏发电系统连接逆变器,逆变器分别连接制冷机和地下水循环系统,制冷机设于屋顶上且其冷风出口正对屋内空间,光伏发电系统设于建筑物屋顶上;地下水循环系统包括地下水上水管、地下水回水管、换热箱、换热管、制冷管、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地下水上水管一端连接地下水,另一端连接换热箱的进水口,地下水回水管一端连接地下水,另一端连接换热箱的出水口,换热箱内设有换热管,换热管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制冷管,制冷管内嵌在地板内,地下水上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连接逆变器。这种方法和整套系统太复杂,且依赖地下水的程度太高。整体而言,以上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原理都很一致,利用太阳能发电,通过制冷剂或者压缩机,以水为介质进行热量交换,达到降温的目的。缺点是,体系太复杂,而水循环有很大的跑冒滴漏的隐患;此外制冷剂多有剧毒不宜使用;并且在客户端最关心的能耗上,以上各种技术与现有空调或者空气能热泵等相比无优势。
太阳能供暖方面,许多研究团队在蓝膜等多种吸热涂层的性能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比如通过改变膜厚,不同材料的混合比例等参数来提高吸收比、吸热效率。还有以水介质交换,冷水不断地通过太阳能集热器被加热后,通过管道输送热水起到供暖效果。去年,某光伏公司曾经推出一款产品,是将光伏组件的背面增加一些管路和吸热涂层,管路内部可以通过水介质吸热产生热水供应,这个产品也仅限于白天使用,且光伏背面的吸热量有限,而水的比热又很大,所以热水的效果并不一定很好。还有一些通过地板下的地暖管路结合太阳能加热热水进行供暖,这些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不过这样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水质变化带来的锈蚀,漏水,冰冻裂纹等后期问题,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而且,供热效能方面,热水输送过程中能量损失很大。虽然在过去的研究中也有太阳能空气介质供暖的装置,但此类装置或产品节能性较差,另外也仅仅限于供暖,不具备冷热储联用的能力。
在制冷和供暖相结合方面,也发现已有多种研究思路。如一种直接蒸发式太阳能热电冷联产系统,包括直接蒸发式太阳能集热器、压缩膨胀双功能机头、永磁电动发电一体化电机、冷凝器、膨胀阀、工质泵、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热泵单向阀、发电单向阀和12个截止阀;通过控制阀体的通断状态可以实现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低温发电和太阳能制冷。也有利用制冷机、太阳能光伏板、充电器、蓄电设备、集水罐、冷水管、进水管、太阳能集热器以及排热水管进行冷热联共,主要是利用集热器将冷水加热变成热水,利用水介质的循环来提供热能和制冷。另一个是在2015年,有一项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制冷、暖双节能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板通过光伏发电控制器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到储电设备组,再通过全自动逆变电源将电输送给空气能制冷机,从而带动冷库的排管蒸发器和风机蒸发器,达到制冷,交换器可以有效降低蒸发器供液管道的温度,使制冷系统更节能,同时又可以使蒸发器回气管道的温度升高,使制冷产生的液态制冷剂蒸发,避免损坏压缩机组,也使余热增加,冷库所产生的余热可以供地暖管和中央空调使用,太阳能发电与市电可以交换使用,通过太阳能发电来带动冷库和中央空调的制冷系统。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技术和装置,主要都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然后带动制冷或者制热的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的蒸发或者热水的温度交换来进行冷热输送。与前述单纯的太阳能制冷技术相比,以上太阳能冷暖相结合的思路和技术体系更加复杂,而且液态的化学物品和水媒介在高低温的交替作用下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没有明显可应用的价值和潜力。
储能技术包含多种能源的储存,包括储电,储热,储冷等。其中讲的最多的是储电,也是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一个热门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储电技术和产品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潜力,去年和今年在江苏等多地建成了5MW级以及更大级别的光伏发电储能示范项目,标志着储电技术已经成熟,且成本大幅降低,非常利于大批量推广。同时,储热技术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项目之一,储热基本都基于有机相变材料,或者通过掺杂,提高储热材料的导热性。近年来,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技术已有专利公开,根据包覆的壁材不同,可分为有机壁材和无机壁材两种。有机壁材绝大多数有可燃性,在所包覆的相变材料中残留着大量的可挥发有机物,实际应用中存在安全隐患。无机壁材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具有相变温度恒定、储能密度大、导热率高等优点。但这种相变材料单位存储量的重量还是太高,以600W、6小时储热需要用100kg左右的材料量。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发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技术和产品能够让太阳能制冷和供暖、储能变得非常简单,便捷,适用于分布式,节能高效,使用成本低或者接近零成本。并且不含有害的制冷剂,无笨重的水箱和压缩机等体积重量较大的部件和复杂的管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以合理巧妙的简单结构来同时解决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的实用便捷、低成本、节能高效和美观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正面和背面两个舱室,正面舱室利用太阳能供暖,背面舱室提供制冷和储能功能,正面和背面舱室之间用隔热保温材料隔离;正面和背面舱室都设置有风道仓和电气室,正面舱室的制暖风道仓的开口处覆盖有透明玻璃;位于制暖风道仓长边的两侧有两个电动卷轴,卷轴在玻璃与风道仓之间可任意切换张开柔性光伏组件或透明塑料薄膜;正面舱室制暖风道仓的底板上铺设有隔热板,隔热板上方铺设有加热层,加热层上安放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设置在正面舱室内的进风道和出风道对应;正面舱室的电气室位于进风道和出风道之间,风道分别对应着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设置在元件仓的底壁上,出风口设置在元件仓的侧壁上,电气室和进、出风道的开口处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背面舱室的直部风道是渐变窄结构,与制冷进风口相连接的直部风道宽度大于与冷风出口相连的直部风道,由风道变窄节省的空间形成散热隔离室用于散热和安置冷凝水管路,散热隔离室与背面舱室的直部风道之间敷设有隔热材料;冷凝水管路收集制冷进风口相连的直部风道内冷凝水,从制冷进风口侧面导入散热隔离室,然后经过散热隔离室充分吸热后U型回路返回到出风口一端,经由短管从冷凝水喷淋口将水喷洒到正面舱室的玻璃外表面;背面舱室的储能电池模组与制冷风道仓隔离,并与背面舱室的电气室相连接;制冷进风口设置在背面舱室的底壁上,出风口与供暖出风口为同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侧壁上,背面舱室的整体开口处覆盖有散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和背面舱室的进风口处均安装有风扇,风扇为离心风扇,一个或多个;离心风扇,由双开关连接两个电源,一个是系统自带的储能电池模组,另一个接入电网。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舱室和背面舱室的进风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舱室的电气室内安装有风扇控制电路、通信电路、辅助电路;背面舱室的电气室内安装有风扇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充电电路、电池管理系统、逆变电路和电气保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和供暖风道仓内的通风管道包括直部和弧部,直部采用并排的方管制成,弧部位于直部的两端,呈半圆形,用于将相邻的直部连通,直部和弧部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在制暖风道仓内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加热片,加热片分布在整条通风管道的内壁上;在制冷风道仓内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制冷片,制冷片分布在整条制冷风道仓通风管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和制冷片均由双开关控制,分别接入系统自带的储能电池模组和电网。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卷轴为同步轴或者一侧主动轴,卷轴本身具备导热防火功能,卷轴的控制电路位于正面舱室的电气室内,卷轴之间有长度略大于短壁板的透明塑料薄膜层,以及柔性可卷绕的柔性太阳能光伏组件,塑料薄膜与柔性光伏组件相连接为统一整体,可以卷绕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其电路引线经由一侧的卷轴内部导入正面舱室的电气室,进行电流传输和与储能电池模组连接,由控制单元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充放电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电气室开口处所覆盖的光伏组件,是晶体硅光伏组件,铜铟镓硒或砷化镓等其他种类光伏组件的一种,与储能电池模组相连接,并由控制单元和电池管理控制充放电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和背面舱室的风道仓采用底板和壁板拼接构成,壁板包括长壁板和短壁板,长壁板和短壁板内侧设置有隔热板。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是“两进一出”结构,即两个扁平结构进风通道背靠背连接同一个出风口,当一个进风通道的空气流经出风口时,另一个进风通道自动被遮挡关闭,即冷风和暖风分别独立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电池模组为锂电池,锂空气电池,钒电池,液流电池等的一种,可以通过太阳能光伏组件发电进行充电,或由电网进行充电;储能电池模组与加热层、离心风扇、加热片、制冷片等用电器的连接均通过逆变整流装置,充电放电过程受电源管理系统控制优化。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玻璃为单层高透光度钢化玻璃,或高透光度双层中空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舱室的通风管表面上喷涂有吸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平板式冷暖储紧密结合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有效的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在夏季时,电动卷轴张开柔性光伏组件,利用最充足的阳光充分发电储存在储能电池模组中,然后驱动制冷单元将冷空气送入所需室内,同时提高室内空气的氧含量;冬季时,电动卷轴张开具有保温性能和透光性能的透明塑料薄膜,正面舱室通风管道外表面的吸热涂层最大化的将太阳能中的热量通过太阳能自身产生的电力输送到室内,且同时提高室内的氧含量。本产品因具有储能电池模组,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或者在低谷电价时以电网充电,节能环保,不仅能够解决晴天、夜晚和阴雨天的连续供暖和制冷效果,而且大大消减了用电负荷以及耗电成本。该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实现快速拼装,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保证产品的质量。且模块化设计能够使零部件规格统一,方便维护。
另外,将风道仓和电气室进行隔离,能够有效防止风道仓内的高低温对电子元件的影响,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制冷过程中空气中的冷凝水通过自身重力以及微型水泵流经散热隔离室,并通过喷淋口喷洒在正面玻璃外表面,一方面带走多余热量,一方面除尘。本产品不仅充分的利用了太阳能,而且节能环保,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降低能耗,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背面舱室太阳能制冷和储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系统正面舱室太阳能供暖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风扇(背面舱室),2为制冷进风口,3为电气室(背面舱室),4为储能电池模组, 5为散热盖板,6为短壁板,7为制冷风道仓,8为弧部(背面舱室),9为直部风道(背面舱室),10为散热隔离室,11为长壁板,12为冷凝水管,13为冷风出口,14为冷风道,15为出风口;16为风扇(正面舱室),17为进风道(正面舱室),18为供暖进风口,19为电动卷轴,20为制暖风道仓,21为弧部(正面舱室),22为直部风道(正面舱室),23为暖风出口, 24为出风道(正面舱室),25为电气室(正面舱室),26为冷凝水喷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正面和背面两个舱室,正面舱室利用太阳能供暖,背面舱室提供制冷和储能功能,正面和背面舱室之间用隔热保温材料隔离。背面舱室的储能电池模组4与制冷风道仓7隔离,并与背面舱室的电气室3相连接。制冷进风口2设置在背面舱室的底壁上,进风口处安装有风扇1,风扇1为离心风扇,采用离心风扇的好处能够降低整个箱体的厚度。风扇1与制冷进风口2相连,空气经过制冷进风口2后,进入制冷风道仓7中的通风管道,通风管道采用并排的方管制成,通风管道包括直部风道9和弧部8,弧部8位于直部风道9的一端,并用于将相邻的直部9连通。在通直部风道9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制冷片,制冷片分布在整条制冷风道仓7通风管道的内壁上。制冷后的空气通过直部风道9进入冷风出口13,进一步通过冷风道14,从出风口15吹出。出风口是“两进一出”结构,即两个扁平结构进风通道背靠背连接同一个出风口,当制冷进风通道的空气流经出风口时,另一个制暖进风通道自动被遮挡关闭,即冷风和暖风分别独立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与制冷进风口2相连的直部风道界面积大于与冷风出口13相连的直部风道面积,利于降温并且风道缩减部分作为散热隔离室10,散热隔离室与制冷风道仓7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冷凝水管12从直部风道内收集冷凝水进入散热隔离室10,再经过U型回路返回到冷风出口13同一端、安置在正面玻璃边的冷凝水喷淋口26,经过重力和微型水泵的作用,冷凝水将多余热量带出并喷淋到玻璃表面,起到除尘降温作用。
正面舱室的制暖风道仓20的开口处覆盖有双层中空透明玻璃;位于制暖风道仓20长边的两侧有两个电动卷轴19,电动卷轴为同步轴或者一侧主动轴,卷轴本身具备导热防火功能,卷轴的控制电路位于正面舱室的电气室内。卷轴之间有长度略大于短壁板的透明塑料薄膜层,以及柔性可卷绕的柔性太阳能光伏组件,塑料薄膜与柔性光伏组件相连接为统一整体,可以卷绕在一起。电动卷轴19在玻璃与风道仓之间可任意切换张开柔性光伏组件或透明塑料薄膜。正面舱室制暖风道仓20的底板上铺设有隔热板,隔热板上方铺设有加热层,加热层上安放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包括直部封道22和弧部21,通风管道的供暖进风口18和暖风出口 23分别与设置在正面舱室内的进风道17和出风道24对应;在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导热片,导热片分布在整条通风管道的内壁上,导热片能够使得通风管道对通过管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地加热,并且加热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保证夜晚或者阴雨天气时的供暖效果更好。在通风管道上喷涂有吸热材料,使得通风管道吸收太阳热能的效果更佳。
正面舱室的电气室25位于进风道17和出风道24之间,风道分别对应着进风口和出风口 15,其中进风口在元件仓的底壁上,安装有离心风扇16,出风口15设置在元件仓的侧壁上。进风道17、电气室25和出风道24的开口处覆盖有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当夏季光照充足时,电动卷轴19张开柔性光伏组件,其电路引线经由一侧的卷轴内部导入正面舱室的电气室25,与储能电池模组4连接,由背面舱室中的电气室3内的控制单元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充放电过程。同时,整个产品正面区域都是可以接收阳光发电的光伏组件,单位时间内可以发更多的电。这些储存的电能通过背面舱室电气室3内的电源管理系统以及逆变整流系统给制冷片和离心风扇1供电,提供冷风,可以大幅节约电网电能的消耗。在所有进气口处安装有滤网,具体来讲滤网安装在电气元件所在舱室的底壁和风扇之间,该设计能够避免杂物进入到通风管道内和风扇内,保证通风管道的畅通和风扇的正常运行。
整个箱体的正面和背面舱室采用底板和壁板拼接构成,壁板包括短壁板6和长壁板11,长壁板和短壁板内侧设置有隔热板。正面舱体由双层中空透明玻璃和高效单晶组件覆盖,背面舱体由散热盖板5覆盖。散热盖板具备优良的导热性和密封性,环境友好且性质稳定。可以是铝材、合金材料或者导热聚合物材料等。
在本实施例中,电气部分和风道入口所在的舱体采用注塑件构成,在于风道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时均有插接配件连接。采用注塑件的好处是,可以根据需要一次成型做出比较复杂的结构,且绝缘防水,成本较低,容易装配,生产效率高。
在本实施例中,储能电池模组优选一种高效锂电池,此电池模组可以通过电气室内的智能开关和电池管理系统来控制是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发电进行充电还是由电网进行充电。储能电池模组与加热层、离心风扇、加热片、制冷片等用电器的连接均搭配有整流装置和逆变装置,充电放电过程受电源管理系统控制进行优化。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可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正面和背面两个舱室,正面舱室利用太阳能供暖,背面舱室提供制冷和储能功能,正面和背面舱室之间用隔热保温材料隔离,正面和背面舱室都设置有风道仓和电气室,正面舱室的制暖风道仓的开口处覆盖有透明玻璃;位于制暖风道仓长边的两侧有两个电动卷轴,卷轴在玻璃与风道仓之间可任意切换张开柔性光伏组件或透明塑料薄膜;正面舱室制暖风道仓的底板上铺设有隔热板,隔热板上方铺设有加热层,加热层上安放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设置在正面舱室内的进风道和出风道对应;正面舱室的电气室位于进风道和出风道之间,风道分别对应着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设置在元件仓的底壁上,出风口设置在元件仓的侧壁上,电气室和进、出风道的开口处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背面舱室的直部风道是渐变窄结构,与制冷进风口相连接的直部风道宽度大于与冷风出口相连的直部风道,由风道变窄节省的空间形成散热隔离室用于散热和安置冷凝水管路;散热隔离室与背面舱室的直部风道之间敷设有隔热材料;冷凝水管路收集制冷进风口相连的直部风道内冷凝水,从制冷进风口侧面导入散热隔离室,然后经过散热隔离室充分吸热后U型回路返回到出风口一端,经由短管从冷凝水喷淋口将水喷洒到正面舱室的玻璃外表面;背面舱室的储能电池模组与制冷风道仓隔离,并与背面舱室的电气室相连接;制冷进风口设置在背面舱室的底壁上,出风口与供暖出风口为同一个出风口,设置在侧壁上,背面舱室的整体开口处覆盖有散热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和背面舱室的进风口处均安装有风扇,风扇为离心风扇,一个或多个;离心风扇,由双开关连接两个电源,一个是系统自带的储能电池模组,另一个接入电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舱室和背面舱室的进风口处均安装有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舱室的电气室内安装有风扇控制电路、通信电路、辅助电路;背面舱室的电气室内安装有风扇控制电路、通信电路、充电电路、电池管理系统、逆变电路和电气保护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和供暖风道仓内的通风管道包括直部和弧部,直部采用并排的方管制成,弧部位于直部的两端,呈半圆形,用于将相邻的直部连通,直部和弧部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在制暖风道仓内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的加热片,加热片分布在整条通风管道的内壁上;在制冷风道仓内通风管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制冷片,制冷片分布在整条制冷风道仓通风管道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和制冷片均由双开关控制,分别接入系统自带的储能电池模组和电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卷轴为同步轴或者一侧主动轴,卷轴本身具备导热防火功能,卷轴的控制电路位于正面舱室的电气室内,卷轴之间有长度略大于短壁板的透明塑料薄膜层,以及柔性可卷绕的柔性太阳能光伏组件,塑料薄膜与柔性光伏组件相连接为统一整体,可以卷绕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其电路引线经由一侧的卷轴内部导入正面舱室的电气室,进行电流传输和与储能电池模组连接,由控制单元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充放电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电气室开口处所覆盖的光伏组件,是晶体硅光伏组件,铜铟镓硒或砷化镓等其他种类光伏组件的一种,与储能电池模组相连接,并由控制单元和电池管理控制充放电过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和背面舱室的风道仓采用底板和壁板拼接构成,壁板包括长壁板和短壁板,长壁板和短壁板内侧设置有隔热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是“两进一出”结构,即两个扁平结构进风通道背靠背连接同一个出风口,当一个进风通道的空气流经出风口时,另一个进风通道自动被遮挡关闭,即冷风和暖风分别独立运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模组为锂电池,锂空气电池,钒电池,液流电池等的一种,可以通过太阳能光伏组件发电进行充电,或由电网进行充电;储能电池模组与加热层、离心风扇、加热片、制冷片等用电器的连接均通过逆变整流装置,充电放电过程受电源管理系统控制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璃为单层高透光度钢化玻璃,或高透光度双层中空玻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舱室的通风管表面上喷涂有吸热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02465.7U CN20908497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02465.7U CN20908497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84971U true CN209084971U (zh) | 2019-07-09 |
Family
ID=67116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02465.7U Active CN20908497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8497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4646A (zh) * | 2019-10-09 | 2019-12-31 | 桃江凤冠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变压器散热壳体 |
CN111130454A (zh) * | 2020-01-14 | 2020-05-08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光伏储能集成系统装置 |
-
2018
- 2018-09-17 CN CN201821502465.7U patent/CN20908497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34646A (zh) * | 2019-10-09 | 2019-12-31 | 桃江凤冠电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变压器散热壳体 |
CN111130454A (zh) * | 2020-01-14 | 2020-05-08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光伏储能集成系统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32727U (zh) | 一种低能耗住宅太阳能复合利用装置 | |
CN202382474U (zh) | 太阳能、地热一体化集成蓄电、加热、制冷系统 | |
CN210154106U (zh) | 一种基于双冷凝器的热管光伏光热系统 | |
CN216716614U (zh) | 一种风光电热互补式冷热水双供系统 | |
CN203823962U (zh) | 带热水供应的家用光伏直流变频空调器 | |
CN110081618A (zh) | 一种基于双冷凝器的热管光伏光热系统 | |
CN110145796A (zh) | 一种太阳能支撑的微能源网 | |
CN114165831A (zh) | 基于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零耗能bipv/t方法 | |
CN209084971U (zh) |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 |
CN208029661U (zh) | 基于相变蓄热技术的自控温太阳能温室系统 | |
CN106288077B (zh) | 一种太阳能空调装置 | |
CN108917063A (zh) | 适用于村镇独栋建筑多能互补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 |
CN113701267A (zh) | 一种零能耗光伏建筑一体化供能系统 | |
CN112856831B (zh) | 多功能热管式光伏光热高低温相变地板耦合系统及方法 | |
CN202869082U (zh) | 太阳能热泵与光电结合的建筑节能系统 | |
CN206352853U (zh) | 高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多能互补采暖及供热系统 | |
CN107036214A (zh) | 一种太阳能空调系统 | |
CN112539564A (zh) |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 |
CN209723729U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供暖供冷的活动板房 | |
CN103629769B (zh) | 太阳能中央空调系统集成装置及换热方法 | |
CN214581544U (zh) | 一种窗式太阳能供暖制冷储能一体装置 | |
CN208075062U (zh) | 一种基于辐射效应的冷热电联产一体化装置 | |
CN116792967A (zh) | 一种用于设施农业温室的pvt热泵产储供协同系统 | |
CN113446681B (zh) | 一种寒冷地区建筑用地源热泵复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764771U (zh) | 太阳能光伏直流蓄冷冰箱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