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39564A -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39564A
CN112539564A CN202011513846.7A CN202011513846A CN112539564A CN 112539564 A CN112539564 A CN 112539564A CN 202011513846 A CN202011513846 A CN 202011513846A CN 112539564 A CN112539564 A CN 112539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output end
input en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38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歌
张恺
龚延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5138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395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39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39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0/00Solar heat coll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environments
    • F24S20/20Solar heat collectors for receiving concentrated solar energy, e.g. receivers for solar power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60/0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60/3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storing heat in liq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a single mode of oper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5B1/00 - F25B21/00, e.g. using selective radiation effect
    • F25B23/003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a single mode of oper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5B1/00 - F25B21/00, e.g. using selective radiation effect using selective radiation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34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iqu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2Cooling means
    • H02S40/425Cooling means using a gaseous or a liquid coolant, e.g. air flow ventilation, water circ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40Thermal components
    • H02S40/44Means to utilise heat energy, e.g. hybrid systems producing warm water and electricity at the same tim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60Thermal-PV hybr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属于被动式能源利用领域。该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包括辐射制冷模块、蓄冷水箱、太阳能集热模块、蓄热水箱、光伏发电模块、电动调节阀、水泵、风机盘管。本发明将被动式辐射制冷技术、被动式太阳能集热技术、以及光伏发电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产生不同温度的水,用以供给风机盘管调节房间温度和作为生活热水使用,同时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量可用来为水泵和电动阀供电。本发明通过各电动调节阀的相互切换,灵活地实现了多种工作模式,既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也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属于被动式能源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能耗的急剧增加,建筑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最重要目标之一。辐射制冷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可以为建筑提供“免费冷量”、“免费热量”、“免费电量”而备受关注。其中,太阳能集热与光伏发电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而辐射制冷技术则是近来年刚刚备受关注的技术。其中,一种新型的辐射制冷薄膜的提出,为辐射制冷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该辐射制冷薄膜可以通过与外太空进行辐射换热,使得薄膜表面的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进而实现制冷和蓄冷,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但是,现有技术对于辐射制冷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多为单独应用,或者太阳能集热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结合,这样会使得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利用效率较低,如果能将三种技术结合起立,既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又可以降低设备能耗,达到节能的效果,将极大的推进辐射制冷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现有专利CN211451447A公开了一种高效被动冷热电综合利用装置,该装置利用日间辐射制冷装置,实现太阳能电池板的降温,及夜间辐射制冷板升温,从而实现冷热电的高效利用。专利CN108561940A公开了一种基于辐射效应的冷热电联产的一体化装置,通过旋转百叶组件,将制冷、集热和光伏发电集于一体,达到冷热电的综合利用。以上专利通过结构改造虽然均能实现冷热电联供,但是专利CN211451447A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使用,而专利CN108561940A不能够同时供应冷热电,同时无法实现冷热水的自动调节,供给其它装置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热电冷联供系统,一方面通过辐射制冷薄膜、太阳能吸热膜及太阳能电池板获得冷量、热量及电量,实现热电冷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与室内空调及生活用水相结合,提高设备利用效率,从而既使得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可用于降低设备能耗,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充分体现低碳、环保、高效的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将辐射制冷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将热电冷联供系统与风机盘管、室内生活用水相结合,实现热电冷联供系统的高效利用,可以实行多种工作模式。
为实现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该系统包括辐射制冷模块,蓄冷水箱,太阳能集热模块,蓄热水箱,光伏发电模块,风机盘管,电动调节阀,水泵,蓄电池,逆变器,室内水龙头,房间;辐射制冷模块包括辐射致冷薄膜、第一保温材料、第一布水器、冷水腔体,第一集水器;太阳能集热模块包括太阳能吸热膜、第二布水器、第二保温材料、热水腔体,第二集水器;光伏发电模块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换热器、第三保温材料;通过辐射制冷薄膜获取冷量、太阳能吸热膜获取热量及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量,实现热电冷的综合利用。
作为优选例,所述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额各个部件的连接方式如下:
辐射制冷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管道的输出端与蓄冷水箱的第一输入端相连,蓄冷水箱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四管道的输出端与辐射制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动调节阀在第一管道中,第三电动调节阀在第四管道中,第一水泵在第一管道中;
辐射制冷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八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八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九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九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三十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十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一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十一管道的输出端与光伏发电模块中的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光伏发电模块中的第一换热器的输出装置与第二十八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八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七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七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六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六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七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七管道的输出端与辐射制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动调节阀在第二十七管道中,第二水泵在第二十七管道中;
蓄冷水箱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三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三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管道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四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五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五管道的的输出端与室内水龙头相连,第二电动调节阀在第二管道中,第四水泵在第二十四管道中;
蓄冷水箱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五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五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六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六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管道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十七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十八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八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十九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管道的输出端与风机盘管中的第四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风机盘管中的第四换热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一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一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二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二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三管道的输出端与蓄冷水箱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四电动调节阀在第五管道中,第五水泵在第二十二管道中;
太阳能集热模块输出端与第十一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一管道的输出端与蓄热水箱的输入端相连,蓄热水箱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十二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二管道的输出端与太阳能集热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六电动调节阀在第十一管道中,第七电动调节阀在第十二管道中,第三水泵在第十一管道中;
蓄热水箱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十三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三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十四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四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管道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八电动调节阀在第十三管道中;
蓄热水箱的第三输出端与第十五管道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五管道的输出端与第十六管道(816)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六管道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管道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九电动调节阀(709)在第十五管道中;
光伏发电模块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蓄电池与逆变器相连;
第一补水管道与第一管道相连,第二补水管道与第十一管道相连,第十电动调节阀在第一补水管道中,第十一电动调节阀在第二补水管道中;
第三补水管道与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相连,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在蓄冷水箱中,第四补水管道与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相连,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在蓄热水箱中,电加热器安装在蓄热水箱中。
作为优选例,辐射制冷模块正面贴有包括辐射致冷薄膜,其余各个面均贴上第一保温材料,第一布水器和第一集水器置于辐射制冷模块的冷水腔体中,辐射制冷模块内的冷水腔体中充满水。
作为优选例,包括辐射致冷薄膜可以是具有光谱选择性的超材料膜、纳米光激性选择发射材料、辐射制冷涂层或涂料中的一种;
所述辐射制冷薄膜(101)在8-13um波段内的发射率大于0.90且在0.25-3um波段内的反射率大于0.90。
作为优选例,太阳能集热模块正面贴有太阳能吸热膜,其余各个面均贴上第二保温材料,第二布水器和第二集水器置于太阳能集热模块的热水腔体中,太阳能集热模块内的热水腔体中充满水。
作为优选例,太阳能吸热膜(303)在0.25-3um波段内吸收率大于0.90,发射率小于0.10。作为优选例,光伏发电模块中的第一换热器在太阳能电池板下部,并与太阳能电池板紧密连接。
作为优选例,光伏发电模块中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量储存在蓄电池中,并通过逆变器为风机盘管中的风机、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三电动调节阀、第四电动调节阀、第五电动调节阀、第六电动调节阀、第七电动调节阀、第八电动调节阀、第九电动调节阀、第十电动调节阀、第十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四水泵和第五水泵、电加热器供电。
作为优选例,蓄冷水箱和蓄热水箱中的介质均为水。
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将热电冷联供系统得到高效利用,即可以实行多种工作模式,包括蓄能模式、空调模式、生活热水模式、高效发电模式、辅助加热模式:
蓄能模式包括蓄冷与蓄热:
蓄冷时,开启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三电动调节阀、第一水泵,辐射制冷模块表面的辐射制冷薄膜通过与外太空之间的换热获得冷量,第一布水器流出的水在辐射致冷模块内被冷却,冷水经过辐射致冷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流出,经第一管道流入蓄冷水箱中,通过蓄冷水箱中的第二换热器将冷量传给蓄冷水箱的水,并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水箱中,冷水经换热后温度升高,经蓄冷水箱的第一输出端流出,并经第四管道流回辐射制冷模块;
蓄热时,开启第六电动调节阀、第七电动调节阀、第三水泵,太阳能集热蓄热模块表面的太阳能吸热膜通过吸收太阳热辐射获得热量,第二布水器流出的水在太阳能集热模块中被加热,经过第十一管道流入蓄热水箱中,通过蓄热水箱中的第三换热器将热量传给蓄热水箱)中的水,并将热量储存在蓄热水箱中,热水经换热后温度降低,经蓄热水箱的第一输出端流出,并经由第十二管道流回太阳能集热模块;
生活用水模式:
开启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九电动调节阀、第四水泵,蓄冷水箱中储存的冷水由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并经第二十四管道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
蓄热水箱中储存的热水由第十五管道、第十六管道,经第二十四管道的第二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并与经第二十四管道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的冷水混合;
混合后的水经由第二十四管道,通过室内水龙头供给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的水温可通过调节第二电动调节阀和第九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整;
随着生活用水的流出,蓄冷水箱和蓄热水箱中的水位会降低,此时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和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自动进行补水,保持水箱水位不变;
空调模式:
开启第四电动调节阀、第八电动调节阀、第五水泵,蓄冷水箱中储存的冷水由第五管道、第六管道,并经第十七管道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
蓄热水箱中储存的热水由第十三管道、第十四管道,经第十七管道的第二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并与经第十七管道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的冷水混合;
混合后的水经由第十七管道,第十八管道,第十九管道,第二十管道,流入风机盘管中的第四换热器中,并与流入风机盘管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将满足房间温度要求的空气送入房间,换热之后的水经由风机盘管的第四换热器的输出端流出,并经由第二十一管道,第二十二管道返回蓄冷水箱中;
流入风机盘管的第四换热器的水温可通过调节第四电动调节阀和第八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进行调整;
高效发电模式:
光伏发电模块中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蓄电池中所需电量通过逆变器为风机盘管、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三电动调节阀、第四电动调节阀、第五电动调节阀、第六电动调节阀、第七电动调节阀、第八电动调节阀、第九电动调节阀、第十电动调节阀、第十一电动调节阀、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四水泵、第五水泵、电加热器供电;
同时,开启第五电动调节阀,第二水泵,辐射制冷模块中产生的冷水经第八管道、第二十九管道、第三十管道、第三十一管道流入光伏发电模块中的第一换热器中,对光伏发电模块中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降温,以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光伏发电模块中的第一换热器中的冷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由光伏发电模块的输出端流出,经由第二十八管道、第二十七管道)、第二十六管道、第七管道流回辐射制冷模块中;
辅助加热模式:
当热水箱热量不足时,开启电加热对蓄热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的蓄能模式、空调模式、生活热水模式、高效发电模式、辅助加热模式可单独运行,也可以多种模式组合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集辐射制冷技术、太阳能集热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于一体,既可以通过辐射制冷薄膜获取冷量,太阳能吸热膜获取热量,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又可以将获取的冷量用于对电池板的降温,提高其工作效率,获取的电能不仅可以供各个水泵使用,还能够对热水箱中水进行加热。此外,将热电冷联供系统与风机盘管及室内生活用水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利用效率,又可以降低设备能耗,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辐射制冷模块剖面图,(a)纵向剖面图,(b)水平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集热模块剖面图,(a)纵向剖面图,(b)水平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高效光伏发电模块剖面图,(a)纵向剖面图,(b)水平剖面图;
图中有:辐射制冷模块1、辐射致冷薄膜101、第一保温材料102、第一布水器103、冷水腔体104,第一集水器105、蓄冷水箱2、第一浮球阀201、太阳能集热模块3、太阳能吸热膜301、第二布水器302、第二保温材料303、热水腔体304,第二集水器305、蓄热水箱4、第二浮球阀402、光伏发电模块5、太阳能电池板501、第一换热器502、第三保温材料503、风机盘管6、风机601、第四换热器602、第一电动调节阀701、第二电动调节阀702、第三电动调节阀703、第四电动调节阀704、第五电动调节阀705、第六电动调节阀706、第七电动调节阀707、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第十电动调节阀710、第十一电动调节阀711、第一水泵901、第二水泵902、第三水泵903、第四水泵904、第五水泵905、蓄电池10、以及逆变器11、室内水龙头12、房间13。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包括辐射制冷模块1、蓄冷水箱2、太阳能集热模块3、蓄热水箱4、光伏发电模块5、风机盘管6、第一电动调节阀701、第二电动调节阀702、第三电动调节阀703、第四电动调节阀704、第五电动调节阀705、第六电动调节阀706、第七电动调节阀707、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第十电动调节阀710、第十一电动调节阀711、第一水泵901、第二水泵902、第三水泵903、第四水泵904、第五水泵905、蓄电池10、以及逆变器11、室内水龙头12、房间13。
如图1所示,其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辐射制冷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管道801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管道801的输出端与蓄冷水箱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蓄冷水箱2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管道804的输入端相连,第四管道804的输出端与辐射制冷模块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动调节阀701在第一管道801中,第三电动调节阀703在第四管道804中,第一水泵901在第一管道801中;
辐射制冷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八管道808的输入端相连,第八管道808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九管道829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九管道829的输出端与第三十管道830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十管道830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一管道831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十一管道831的输出端与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的输入端相连,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的输出装置与第二十八管道828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八管道828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七管道827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七管道827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六管道826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六管道826的输出端与第七管道807的输入端相连,第七管道807的输出端与辐射制冷模块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动调节阀705在第二十七管道827中,第二水泵902在第二十七管道827中;
蓄冷水箱2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管道80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管道802)的输出端与第三管道803的输入端相连,第三管道803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四管道824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五管道825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五管道的825的输出端与室内水龙头12相连,第二电动调节阀702在第二管道802中,第四水泵904在第二十四管道824中;
蓄冷水箱2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五管道805的输入端相连,第五管道805的输出端与第六管道806的输入端相连,第六管道806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十七管道817的输出端与第十八管道818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八管道818的输出端与第十九管道819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管道819的输出端与第二十管道820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管道820的输出端与风机盘管6中的第四换热器601的输入端相连,风机盘管6中的第四换热器601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一管道82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一管道821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二管道82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二管道822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管道823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三管道823的输出端与蓄冷水箱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四电动调节阀704在第五管道805中,第五水泵905在第二十二管道822中;
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输出端与第十一管道811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一管道811的输出端与蓄热水箱4的输入端相连,蓄热水箱4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十二管道812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二管道812的输出端与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第六电动调节阀706在第十一管道811中,第七电动调节阀707在第十二管道812中,第三水泵903在第十一管道811中;
蓄热水箱4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十三管道813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三管道813的输出端与第十四管道814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四管道814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八电动调节阀708在第十三管道813中;
蓄热水箱4的第三输出端与第十五管道815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五管道815的输出端与第十六管道816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六管道816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九电动调节阀709在第十五管道中815;
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太阳能电池板501与蓄电池10相连,蓄电池10与逆变器、11相连;
第一补水管道833与第一管道801相连,第二补水管道834与第十一管道811相连,第十电动调节阀710在第一补水管道833中,第十一电动调节阀711在第二补水管道834中;
第三补水管道828与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202相连,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202在蓄冷水箱2中,第四补水管道829与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402相连,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402在蓄热水箱4中,电加热器403安装在蓄热水箱4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即工作过程如下:
本发明实现了集辐射制冷、太阳能集热、光伏发电于一体,形成新型热电冷联供系统,并将其与风机盘管、室内生活用水相结合,提高利用效率,可以进行多种工作模式,包括蓄能模式、空调模式、生活热水模式、高效发电模式、辅助加热模式;
蓄能模式包括蓄冷与蓄热:
蓄冷时,开启第一电动调节阀701、第三电动调节阀703、第一水泵901,辐射制冷模块1表面的辐射制冷薄膜101通过与外太空之间的换热获得冷量,第一布水器103流出的水在辐射致冷模块1内被冷却,冷水经过辐射致冷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流出,经第一管道801流入蓄冷水箱2中,通过蓄冷水箱2中的第二换热器201将冷量传给蓄冷水箱2的水,并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水箱2中,冷水经换热后温度升高,经蓄冷水箱2的第一输出端流出,并经第四管道804流回辐射制冷模块1;
蓄热时,开启第六电动调节阀706、第七电动调节阀707、第三水泵903,太阳能集热蓄热模块3表面的太阳能吸热膜303通过吸收太阳热辐射获得热量,第二布水器302流出的水在太阳能集热模块3中被加热,经过第十一管道811流入蓄热水箱4中,通过蓄热水箱4中的第三换热器401将热量传给蓄热水箱4中的水,并将热量储存在蓄热水箱4中,热水经换热后温度降低,经蓄热水箱4的第一输出端流出,并经由第十二管道812流回太阳能集热模块3;
生活用水模式:
开启第二电动调节阀702、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第四水泵904,蓄冷水箱2中储存的冷水由第二管道802、第三管道803,并经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824;
蓄热水箱4中储存的热水由第十五管道815、第十六管道816,经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二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824,并与经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824的冷水混合;
混合后的水经由第二十四管道824,通过室内水龙头12供给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的水温可通过调节第二电动调节阀702和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的开度进行调整;
随着生活用水的流出,蓄冷水箱2和蓄热水箱4中的水位会降低,此时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202和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402自动进行补水,保持水箱水位不变;
空调模式:
开启第四电动调节阀704、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第五水泵905,蓄冷水箱2中储存的冷水由第五管道805、第六管道806,并经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817;
蓄热水箱4中储存的热水由第十三管道813、第十四管道814,经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二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817,并与经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817的冷水混合;
混合后的水经由第十七管道817,第十八管道818,第十九管道819,第二十管道820,流入风机盘管6中的第四换热器601中,并与流入风机盘管6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将满足房间温度要求的空气送入房间,换热之后的水经由风机盘管6的第四换热器601的输出端流出,并经由第二十一管道821,第二十二管道822返回蓄冷水箱2中;
流入风机盘管6的第四换热器601的水温可通过调节第四电动调节阀704和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的开度进行调整;
高效发电模式:
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太阳能电池板501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10中,蓄电池10中所需电量通过逆变器11为风机盘管6、第一电动调节阀701、第二电动调节阀702、第三电动调节阀703、第四电动调节阀704、第五电动调节阀705、第六电动调节阀706、第七电动调节阀707、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第十电动调节阀710、第十一电动调节阀711、第一水泵901、第二水泵902、第三水泵903、第四水泵904、第五水泵905、电加热器403供电;
同时,开启第五电动调节阀705,第二水泵902,辐射制冷模块1中产生的冷水经第八管道808、第二十九管道829、第三十管道830、第三十一管道831流入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中,对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太阳能电池板501进行降温,以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中的冷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由光伏发电模块5的输出端流出,经由第二十八管道828、第二十七管道827、第二十六管道826、第七管道807流回辐射制冷模块1中;
辅助加热模式:
当热水箱热量不足时,开启电加热403,对蓄热水箱4中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的蓄能模式、空调模式、生活热水模式、高效发电模式、辅助加热模式可单独运行,也可以多种模式组合运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辐射制冷模块(1)、蓄冷水箱(2)、太阳能集热模块(3)、蓄热水箱(4)、光伏发电模块(5)、风机盘管(6)、第一电动调节阀(701)、第二电动调节阀(702)、第三电动调节阀(703)、第四电动调节阀(704)、第五电动调节阀(705)、第六电动调节阀(706)、第七电动调节阀(707)、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第十电动调节阀(710)、第十一电动调节阀(711)、第一水泵(901)、第二水泵(902)、第三水泵(903)、第四水泵(904)、第五水泵(905)、蓄电池(10)、以及逆变器(11)、室内水龙头(12)、房间(13);
所述辐射制冷模块(1)包括辐射致冷薄膜(101)、第一保温材料(102)、第一布水器(103)、冷水腔体(104),第一集水器(105);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模块(3)包括太阳能吸热膜(301)、第二布水器(302)、第二保温材料(303)、热水腔体(304),第二集水器(305);
所述的光伏发电模块(5)包括太阳能电池板(501)、第一换热器(502)、第三保温材料(503);
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
辐射制冷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管道(801)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管道(801)的输出端与蓄冷水箱(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蓄冷水箱(2)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管道(804)的输入端相连,第四管道(804)的输出端与辐射制冷模块(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动调节阀(701)在第一管道(801)中,第三电动调节阀(703)在第四管道(804)中,第一水泵(901)在第一管道(801)中;
辐射制冷模块(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八管道(808)的输入端相连,第八管道(808)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九管道(829)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九管道(829)的输出端与第三十管道(830)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十管道(830)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一管道(831)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十一管道(831)的输出端与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的输入端相连,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的输出装置与第二十八管道(828)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八管道(828)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七管道(827)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七管道(827)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六管道(826)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六管道(826)的输出端与第七管道(807)的输入端相连,第七管道(807)的输出端与辐射制冷模块(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动调节阀(705)在第二十七管道(827)中,第二水泵(902)在第二十七管道(827)中;
蓄冷水箱(2)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管道(80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管道(802)的输出端与第三管道(803)的输入端相连,第三管道(803)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二十四管道(824)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五管道(825)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五管道的(825)的输出端与室内水龙头(12)相连,第二电动调节阀(702)在第二管道(802)中,第四水泵(904)在第二十四管道(824)中;
蓄冷水箱(2)的第三输出端与第五管道(805)的输入端相连,第五管道(805)的输出端与第六管道(806)的输入端相连,第六管道(806)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一输入端相连,第十七管道(817)的输出端与第十八管道(818)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八管道(818)的输出端与第十九管道(819)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九管道(819)的输出端与第二十管道(820)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管道(820)的输出端与风机盘管(6)中的第四换热器(601)的输入端相连,风机盘管(6)中的第四换热器(601)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一管道(82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一管道(821)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二管道(822)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二管道(822)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管道(823)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十三管道(823)的输出端与蓄冷水箱(2)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四电动调节阀(704)在第五管道(805)中,第五水泵(905)在第二十二管道(822)中;
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输出端与第十一管道(811)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一管道(811)的输出端与蓄热水箱(4)的输入端相连,蓄热水箱(4)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十二管道(812)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二管道(812)的输出端与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第六电动调节阀(706)在第十一管道(811)中,第七电动调节阀(707)在第十二管道(812)中,第三水泵(903)在第十一管道(811)中;
蓄热水箱(4)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十三管道(813)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三管道(813)的输出端与第十四管道(814)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四管道(814)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八电动调节阀(708)在第十三管道(813)中;
蓄热水箱(4)的第三输出端与第十五管道(815)的输入端相连,第十五管道(815)的输出端与第十六管道(816)的输入端相连,第十六管道(816)的输出端与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九电动调节阀(709)在第十五管道中(815);
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太阳能电池板(501)与蓄电池(10)相连,蓄电池(10)与逆变器(11)相连;
第一补水管道(833)与第一管道(801)相连,第二补水管道(834)与第十一管道(811)相连,第十电动调节阀(710)在第一补水管道(833)中,第十一电动调节阀(711)在第二补水管道(834)中;
第三补水管道(828)与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202)相连,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202)在蓄冷水箱(2)中,第四补水管道(829)与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402)相连,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402)在蓄热水箱(4)中,电加热器(403)安装在蓄热水箱(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辐射制冷模块(1)正面贴有包括辐射致冷薄膜(101),其余各个面均贴上第一保温材料(102),第一布水器(103)和第一集水器(105)置于辐射制冷模块(1)的冷水腔体(104)中,辐射制冷模块(1)内的冷水腔体(104)中充满水。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致冷薄膜(101)可以是具有光谱选择性的超材料膜、纳米光激性选择发射材料、辐射制冷涂层或涂料中的一种;
所述辐射制冷薄膜(101)在8-13um波段内的发射率大于0.90且在0.25-3um波段内的反射率大于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模块(3)正面贴有太阳能吸热膜(301),其余各个面均贴上第二保温材料(302),第二布水器(302)和第二集水器(305)置于太阳能集热模块(3)的热水腔体(304)中,太阳能集热模块(3)内的热水腔体(304)中充满水。
5.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吸热膜(303)在0.25-3um波段内吸收率大于0.90,发射率小于0.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在太阳能电池板(501)下部,并与太阳能电池板(501)紧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光伏发电模块(5)中太阳能电池板(501)所产生的电量储存在蓄电池(10)中,并通过逆变器(11)为风机盘管(6)中的风机(602)、第一电动调节阀(701)、第二电动调节阀(702)、第三电动调节阀(703)、第四电动调节阀(704)、第五电动调节阀(705)、第六电动调节阀(706)、第七电动调节阀(707)、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第十电动调节阀(710)、第十一电动调节阀(711)、第一水泵(901)、第二水泵(902)、第三水泵(903)、第四水泵(904)和第五水泵(905)、电加热器(403)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蓄冷水箱(2)和蓄热水箱(3)中的介质均为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可以进行多种工作模式,包括蓄能模式、空调模式、生活热水模式、高效发电模式、辅助加热模式,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蓄能模式包括蓄冷与蓄热:
蓄冷时,开启第一电动调节阀(701)、第三电动调节阀(703)、第一水泵(901),辐射制冷模块(1)表面的辐射制冷薄膜(101)通过与外太空之间的换热获得冷量,第一布水器(103)流出的水在辐射致冷模块(1)内被冷却,冷水经过辐射致冷模块(1)的第一输出端流出,经第一管道(801)流入蓄冷水箱(2)中,通过蓄冷水箱(2)中的第二换热器(201)将冷量传给蓄冷水箱(2)的水,并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水箱(2)中,冷水经换热后温度升高,经蓄冷水箱(2)的第一输出端流出,并经第四管道(804)流回辐射制冷模块(1);
蓄热时,开启第六电动调节阀(706)、第七电动调节阀(707)、第三水泵(903),太阳能集热蓄热模块(3)表面的太阳能吸热膜(303)通过吸收太阳热辐射获得热量,第二布水器(302)流出的水在太阳能集热模块(3)中被加热,经过第十一管道(811)流入蓄热水箱(4)中,通过蓄热水箱(4)中的第三换热器(401)将热量传给蓄热水箱(4)中的水,并将热量储存在蓄热水箱(4)中,热水经换热后温度降低,经蓄热水箱(4)的第一输出端流出,并经由第十二管道(812)流回太阳能集热模块(3);
生活用水模式:
开启第二电动调节阀(702)、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第四水泵(904),蓄冷水箱(2)中储存的冷水由第二管道(802)、第三管道(803),并经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824);
蓄热水箱(4)中储存的热水由第十五管道(815)、第十六管道(816),经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二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824),并与经第二十四管道(824)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二十四管道(824)的冷水混合;
混合后的水经由第二十四管道(824),通过室内水龙头(12)供给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的水温可通过调节第二电动调节阀(702)和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的开度进行调整;
随着生活用水的流出,蓄冷水箱(2)和蓄热水箱(4)中的水位会降低,此时第一浮球阀水位开关(202)和第二浮球阀水位开关(402)自动进行补水,保持水箱水位不变;
空调模式:
开启第四电动调节阀(704)、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第五水泵(905),蓄冷水箱(2)中储存的冷水由第五管道(805)、第六管道(806),并经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817);
蓄热水箱(4)中储存的热水由第十三管道(813)、第十四管道(814),经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二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817),并与经第十七管道(817)的第一输入端流入第十七管道(817)的冷水混合;
混合后的水经由第十七管道(817),第十八管道(818),第十九管道(819),第二十管道(820),流入风机盘管(6)中的第四换热器(601)中,并与流入风机盘管(6)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将满足房间温度要求的空气送入房间,换热之后的水经由风机盘管(6)的第四换热器(601)的输出端流出,并经由第二十一管道(821),第二十二管道(822)返回蓄冷水箱(2)中;
流入风机盘管(6)的第四换热器(601)的水温可通过调节第四电动调节阀(704)和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的开度进行调整;
高效发电模式: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太阳能电池板(501)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10)中,蓄电池(10)中所需电量通过逆变器(11)为风机盘管(6)、第一电动调节阀(701)、第二电动调节阀(702)、第三电动调节阀(703)、第四电动调节阀(704)、第五电动调节阀(705)、第六电动调节阀(706)、第七电动调节阀(707)、第八电动调节阀(708)、第九电动调节阀(709)、第十电动调节阀(710)、第十一电动调节阀(711)、第一水泵(901)、第二水泵(902)、第三水泵(903)、第四水泵(904)、第五水泵(905)、电加热器(403)供电;
同时,开启第五电动调节阀(705),第二水泵(902),辐射制冷模块(1)中产生的冷水经第八管道(808)、第二十九管道(829)、第三十管道(830)、第三十一管道(831)流入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中,对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太阳能电池板(501)进行降温,以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光伏发电模块(5)中的第一换热器(502)中的冷水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由光伏发电模块(5)的输出端流出,经由第二十八管道(828)、第二十七管道(827)、第二十六管道(826)、第七管道(807)流回辐射制冷模块(1)中;
辅助加热模式:
当热水箱热量不足时,开启电加热(403),对蓄热水箱(4)中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的蓄能模式、空调模式、生活热水模式、高效发电模式、辅助加热模式可单独运行,也可以多种模式组合运行。
CN202011513846.7A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Pending CN1125395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3846.7A CN112539564A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3846.7A CN112539564A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39564A true CN112539564A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1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3846.7A Pending CN112539564A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395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4721A (zh) * 2021-04-19 2021-06-11 南京东达智慧环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户外的基于天空辐射的小型多联供系统
CN114135954A (zh) * 2021-12-01 2022-03-0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热管换热空调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8143A2 (en) * 2008-07-21 2010-01-27 César González Valiente Electrical appliance producing hot water
JP2012172966A (ja) * 2011-02-24 2012-09-10 Takahashi Kanri:Kk アース・ソーラー・ゼロエネルギー住宅
CN205156207U (zh) * 2015-09-30 2016-04-13 天津翟宇佳节能环保科技发展中心 一种新型低谷电节能空调
CN208075062U (zh) * 2018-02-27 2018-11-0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辐射效应的冷热电联产一体化装置
CN110822766A (zh) * 2019-11-22 2020-02-2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被动冷热电综合利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8143A2 (en) * 2008-07-21 2010-01-27 César González Valiente Electrical appliance producing hot water
JP2012172966A (ja) * 2011-02-24 2012-09-10 Takahashi Kanri:Kk アース・ソーラー・ゼロエネルギー住宅
CN205156207U (zh) * 2015-09-30 2016-04-13 天津翟宇佳节能环保科技发展中心 一种新型低谷电节能空调
CN208075062U (zh) * 2018-02-27 2018-11-0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辐射效应的冷热电联产一体化装置
CN110822766A (zh) * 2019-11-22 2020-02-21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效被动冷热电综合利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宏杨等: "基于天空辐射制冷的复合集热器设计", 《山东化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4721A (zh) * 2021-04-19 2021-06-11 南京东达智慧环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户外的基于天空辐射的小型多联供系统
CN112944721B (zh) * 2021-04-19 2022-04-29 南京东达智慧环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户外的基于天空辐射的小型多联供系统
CN114135954A (zh) * 2021-12-01 2022-03-0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热管换热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9110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联合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CN107270580B (zh) 一种蓄能型复合太阳能集热及热泵的冷热联供系统
CN203349573U (zh) 一种联合热泵及太阳能热水暖通系统
CN110836430B (zh) 一种新型被动式空调系统及其蓄能与释能方法
CN216716614U (zh) 一种风光电热互补式冷热水双供系统
CN112432275A (zh) 一种新型空调系统
CN112539564A (zh) 一种新型被动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CN110145796A (zh) 一种太阳能支撑的微能源网
CN106016825A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双热源三联供系统
CN107461954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冷热电联供的复合能源系统
CN114165831A (zh) 基于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系统的零耗能bipv/t方法
CN110762664B (zh) 一种基于pvt结合跨季节蓄热和露点蒸发冷却的装置、空调
CN211451236U (zh) 一种新型被动式空调系统
CN211233486U (zh) 集成涡流管和半导体制冷片的空调室外机除霜系统
CN209605321U (zh) 节能空调系统
CN209084971U (zh) 一种分布式太阳能制冷供暖储能一体机
CN201803423U (zh) 太阳能半导体空调机
CN210070110U (zh) 实现冷、热、电三联供集pv/t与地源热泵一体的系统
CN210568952U (zh) 一种新型空调末端装置
CN203336779U (zh) 新型高效能源阶梯使用闭式循环中央空调系统
CN203364309U (zh) 空调与太阳能热水器联合系统
CN203454314U (zh) 太阳能空调与风冷模块联合系统
CN111750417A (zh) 热管式光伏光热模块-热泵-相变地板耦合系统及方法
CN206195446U (zh) 太阳能与单井循环热泵调温、供电、供热水系统
CN221122427U (zh) 光伏光热耦合热泵的建筑热电冷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