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9067B - 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9067B
CN113479067B CN202110757882.6A CN202110757882A CN113479067B CN 113479067 B CN113479067 B CN 113479067B CN 202110757882 A CN202110757882 A CN 202110757882A CN 113479067 B CN113479067 B CN 113479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brid vehicle
energy
working condition
consumed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78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9067A (zh
Inventor
彭永金
钟强
阮宏
张顺
贾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578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9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9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9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9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9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10Dynamic electric regenerative braking
    • B60L7/18Controlling the braking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7/00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7/24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with additional mechanical or electromagnetic braking
    • B60L7/26Controlling the braking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能够有效降低在长下坡工况下制动摩擦片被烧损的概率。

Description

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混动车辆通常采用混动专用变速箱,使得混动车辆在制动时,一般采用驱动电机发电来进行能量回收和制动,但在混动车辆的电池组的电量高而促使电池组无法再进行充电时,只能采用刹车卡钳来产生制动,而在刹车卡钳长时间制动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发热及磨损,在长下坡可能会导致制动摩擦片烧损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能够有效降低在长下坡工况下制动摩擦片被烧损的概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
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
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
可选的,所述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包括:
根据在所述混动车辆行驶过程中采集的地图信息,检测所述当前行驶工况是否为所述长下坡工况;
在检测到所述当前行驶工况为所述长下坡工况时,根据所述地图信息,获取所述回收能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包括:
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包括:
若所述差值不大于第一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一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一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一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包括: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二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二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二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包括: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三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三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三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包括: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三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四倒拖工况。
可选的,所述第一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的工况,所述第二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且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的工况,所述第三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发动机耦合,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以及增加所述发动机泵气的工况,所述第四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发动机耦合,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增加所述发动机泵气,以及启动所述混动车辆的未开启的车载电器的工况。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
策略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
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动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与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中的如第二方面提供的制动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如此,在回收能量大于存储能量时,通过执行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避免出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的电量高而导致电池组无法进行充电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使用发电方式产生制动,与刹车卡钳来产生制动相互作用,能够在长下坡工况下有效缩短使用刹车卡钳制动的制动时间,在刹车卡钳制动的制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在长下坡工况下制动摩擦片被烧损的概率,提高混动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1、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
S102、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
S103、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混动车辆是指具有内燃机车发电机和蓄电池的汽车;长下坡工况是指长度超过设定长度的下坡路,其中,设定长度通常为不小于500米(m),例如可以为500m,1公里(km)和1.5km等。
其中,在步骤S101中,首先需要检测混动车辆的行驶工况是否为长下坡工况,在检测到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回收能量和存储能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在混动车辆行驶过程中采集的地图信息,检测当前行驶工况是否为长下坡工况;在检测到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根据地图信息,获取回收能量。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设置在混动车辆上的传感器采集地图信息,也可以根据混动车辆的导航信息来采集地图信息;在采集到地图信息之后,对地图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道路是否即将或已进入长度超过设定长度的下坡路中,若是,则确定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若否,则确定当前行驶工况不为长下坡工况,则禁止执行步骤S101-S103。
具体地,在确定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时,根据地图信息,计算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总能量作为回收能量。此时,可以根据地图信息,确定长下坡工况中长下坡的下坡长度和下坡角度,根据下坡长度、下坡角度和混动车辆自身参数,计算出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总能量,并将计算出的总能量作为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混动电车的电池组的当前能量和最大存储量,根据当前能量和最大存储量,确定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具体地,存储能量等于最大存储量减去当前能量之后的值。
在获取到回收能量和存储能量之后,判断回收能量是否大于存储能量,若回收能量大于存储能量,则执行步骤S102;若回收能量不大于存储能量,则无需采用额外电量消耗测量,而是采用正常能量回收下坡的策略即可。
在判断出回收能量大于存储能量时,执行步骤S102。
在步骤S102,可以根据回收能量和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其中,差值为回收能量和存储能量相减的绝对值,以确保在存储能量减去回收能量的值为负值时,通过取负值的绝对值促使差值为正数。
具体来讲,在确定额外耗电消耗策略过程中,执行存在以下情况,具体包括:
第一种情况:若差值不大于第一消耗能量,确定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一倒拖工况,其中,第一消耗能量是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执行第一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第二种情况:若差值大于第一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确定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二倒拖工况,其中,第二消耗能量是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执行第二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第三种情况:若差值大于第二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确定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三倒拖工况,其中,第三消耗能量是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执行第三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第四种情况:若差值大于第三消耗能量,确定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四倒拖工况,其中,第四消耗能量大于第三消耗能量,第四消耗能量是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执行第四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倒拖工况为混动车辆与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的工况,第二倒拖工况为混动车辆与发动机耦合且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的工况,第三倒拖工况为混动车辆与发动机耦合,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以及增加发动机泵气的工况,第四倒拖工况为混动车辆与发动机耦合,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增加发动机泵气,以及启动混动车辆的未开启的车载电器的工况。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消耗能量小于第二消耗能量,而第二消耗能量小于第三消耗能量,以及第三消耗能量小于第四消耗能量。
具体来讲,在获取到差值之后,先计算第一消耗能量,判断差值是否不大于第一消耗能量,若不大于,则处于第一种情况;若大于第一消耗能量,则计算第二消耗能量,再判断差值是否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若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则处于第二种情况;若差值大于第二消耗能量,则先计算第三消耗能量,再判断差值是否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若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则处于第三种情况;若差值大于第三消耗能量,则处于第四种情况。
具体地,在计算第一消耗能量时,由于第一倒拖工况为混动车辆与发动机耦合工况,此时,在将混动车辆与发动机耦合时,可以通过吸合离合器方式,将混动车辆和发动机耦合,利用发动机倒拖产生的摩擦力矩产生制动,即,使得第一倒拖工况下可以利用发动机倒拖产生的摩擦力矩产生制动,从而能够使得使用刹车卡钳制动的制动时间缩短,在刹车卡钳制动的制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在长下坡工况下制动摩擦片被烧损的概率,提高混动车辆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在计算第一消耗能量时,根据混动车辆的自身参数,计算混动车辆在当前档位倒拖消耗的总能量作为第一消耗能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第一种情况下,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执行第一倒拖工况所消耗的第一消耗能量不大于差值,由于差值为回收能量和存储能量相减的绝对值,使得在第一倒拖工况下所消耗的第一消耗能量能够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此时,在执行第一倒拖工况过程中只需在驾驶过程中实时监测修正,直至下坡结束,或者在检测到执行第一倒拖工况消耗的实际能量与差值相等即可。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差值大于第一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使得第一倒拖工况下消耗的第一消耗能量不能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而在第二倒拖工况下消耗的第二消耗能量能够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此时,在执行第二倒拖工况过程中只需在驾驶过程中实时监测修正,直至下坡结束,或者在检测到执行第二倒拖工况消耗的实际能量与差值相等即可。
具体来讲,在第一倒拖工况下发动机正常档位倒拖不能完全消耗多余下坡制动回收能量,需要降低档位,采用更低档位(类似手动挡下坡采用低档踩刹车行驶),进而增大发动机倒拖摩擦扭矩,从而使得在第二倒拖工况下所消耗的第二消耗能量大于第一消耗能量,此时,由于差值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能够确保在第二倒拖工况下消耗的第二消耗能量能够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第三种情况下,由于差值大于第二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使得第二倒拖工况下消耗的第二消耗能量不能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而在第三倒拖工况下消耗的第三消耗能量能够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此时,在执行第三倒拖工况过程中只需在驾驶过程中实时监测修正,直至下坡结束,或者在检测到执行第三倒拖工况消耗的实际能量与差值相等即可。
具体来讲,在第二倒拖工况下发动机与混动车辆耦合且降低档位倒拖不能完全消耗多余下坡制动回收能量,需要需要采增大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扭矩,例如可以调节节气门(关小)、进排气VVT(进气VVT推后,排气VVT提前)和电子增压器(增压变强方向)等,从而使得在第三倒拖工况下所消耗的第三消耗能量大于第二消耗能量,此时,由于差值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能够确保在第三倒拖工况下消耗的第三消耗能量能够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第四种情况下,由于差值大于第三消耗能量,使得第三倒拖工况下消耗的第三消耗能量不能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此时,需要在长下坡工况下进一步消耗更多的制动回收能量,此时,在第三倒拖工况下,还需启动混动车辆的未开启的车载电器,以消耗更多的制动回收能量,未开启的车载电器可以是对用户无感知影响的车辆电器,例如冷却风扇、电动油泵和电池冷却风扇等,也可以是能够被用户感知的车载电器例如车载空调等,以使得混动车辆在长下坡工况下执行第四倒拖工况以消耗最大的制动回收能量。
具体来讲,在第二倒拖工况下发动机与混动车辆耦合且降低档位倒拖不能完全消耗多余下坡制动回收能量,需要增大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扭矩,例如可以调节节气门(关小)、进排气VVT(进气VVT推后,排气VVT提前)和电子增压器(增压变强方向)等,从而使得在第三倒拖工况下所消耗的第三消耗能量大于第二消耗能量,此时,由于差值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能够确保在第三倒拖工况下消耗的第三消耗能量能够抵消掉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在此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存储能量的概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第一倒拖工况下,通过发动机倒拖,增加混动车辆的制动力矩;在第二倒拖工况下,不仅通过发动机倒拖,还降低档位,让发动机运行在更高转速已获得更大的负扭矩;以及在第三倒拖工况下,不仅通过发动机倒拖和降低档位,还通过增加发动机的泵气损失以获得发动机更大负扭矩以产生车辆更大的制动;在第四倒拖工况下,不仅通过发动机倒拖、降低档位和增加发动机的泵气损失,还启动混动车辆的未开启的车载电器,通过混动车辆的未开启的车载电器,以增加驱动电机发电负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次执行A1-A13,其中,首先执行步骤A1、混动车辆行驶过程中,根据地图信息识别长下坡工况;再执行步骤A2、根据地图信息计算长下坡可回收的回收能量Qr;再执行步骤A3、计算混动车辆的高压电池(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Qs;再执行步骤A4、计算经过长下坡后,高压电池继续可存储的能量dQ=Qs-Qr;再执行步骤A5、若dQ>=0,则无需采取额外电量消耗,正常制动能量回收驾驶下坡;再执行步骤A6、若dQ<0,则可采用额外电量消耗,详细方案如下:
执行步骤A7、将车辆和发动机耦合。例如通过吸合离合器方式,将车辆和发动机耦合,利用发动机倒拖产生的摩擦力矩产生制动。先计算发动机正常档位倒拖(第一倒拖工况)消耗的制动能量Qeng1;
执行步骤A8、dQ的绝对值即差值为|dQ|,若|dQ|-Qeng1<=0,则表明采用发动机正常档位倒拖消耗的制动能量能够抵消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只需在驾驶过程中实时监测修正,直至下坡结束,或者|dQ|-Qeng1=0即可;
执行步骤A9、若|dQ|-Qeng1>0,说明发动机正常档位倒拖不能完全消耗多余下坡制动回收能量,需要采用更低档位(类似手动挡下坡采用低档踩刹车行驶),增大发动机倒拖摩擦扭矩,并计算发动机低档倒拖(第二倒拖工况)消耗的制动能量Qeng2;
执行步骤A10、若|dQ|-Qeng2<=0,则表明采用发动机低档位倒拖消耗的制动能量能够抵消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只需在驾驶过程中实时监测修正,直至下坡结束,或者|dQ|-Qeng2=0即可;
执行步骤A11、若|dQ|-Qeng2>0,说明发动机低档位倒拖增大发动机摩擦扭矩仍然不能完全消耗多余下坡制动回收能量,需要增大发动机的泵气损失扭矩:如调节节气门(关小)、进排气VVT(进气VVT推后,排气VVT提前)、电子增压器(增压变强方向),并计算发动机低档倒拖增大发动机的泵气损失(第三倒拖工况)消耗的制动能量Qeng3;
执行步骤A12、若|dQ|-Qeng 3<=0,则表明采用发动机低档位倒拖和增大泵气损失消耗的制动能量能够抵消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只需在驾驶过程中实时监测修正,直至下坡结束,或者|dQ|-Qeng 3=0即可;
执行步骤A13、若|dQ|-Qeng 3>0,则表明采用发动机低档位倒拖和增大泵气损失消耗的制动能量不能够抵消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则需启动混动车辆的未开启的车载电器,例如启动对用户无感知影响的车辆电器负载,如冷却风扇、电动油泵、电池冷却风扇等消耗电量Qe,也即产生最大的能量消耗Qeng3+Qe来抵消多余的制动回收能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如此,在回收能量大于存储能量时,通过执行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避免出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的电量高而导致电池组无法进行充电的情况,此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使用发电方式产生制动,与刹车卡钳来产生制动相互作用,能够在长下坡工况下有效缩短使用刹车卡钳制动的制动时间,在刹车卡钳制动的制动时间缩短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在长下坡工况下制动摩擦片被烧损的概率,提高混动车辆的安全性能。
针对上述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装置,请参考图2,该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201,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
策略获取单元202,用于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
执行单元203,用于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
在一种可选实施中,数据获取单元201,用于根据在所述混动车辆行驶过程中采集的地图信息,检测所述当前行驶工况是否为所述长下坡工况;在检测到所述当前行驶工况为所述长下坡工况时,根据所述地图信息,获取所述回收能量。
在一种可选实施中,策略获取单元202,用于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
在一种可选实施中,策略获取单元202,用于若所述差值不大于第一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一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一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一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在一种可选实施中,策略获取单元202,用于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二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二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二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在一种可选实施中,策略获取单元202,用于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三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三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三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在一种可选实施中,策略获取单元202,用于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三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四倒拖工况,其中,第四消耗能量大于所述第三消耗能量,所述第四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四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在一种可选实施中,所述第一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的工况,所述第二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且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的工况,所述第三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发动机耦合,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以及增加所述发动机泵气的工况,所述第四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发动机耦合,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增加所述发动机泵气,以及启动所述混动车辆的未开启的车载电器的工况。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针对上述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对应提供一种包括车辆本体与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中的制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制动控制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201,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策略获取单元202,用于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执行单元203,用于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
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
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包括:
若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不大于第一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一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一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一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二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二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二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所述第一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的工况,所述第二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发动机耦合且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的工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包括:
根据在所述混动车辆行驶过程中采集的地图信息,检测所述当前行驶工况是否为所述长下坡工况;
在检测到所述当前行驶工况为所述长下坡工况时,根据所述地图信息,获取所述回收能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包括: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二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三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三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三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三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确定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包括: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三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四倒拖工况,其中,第四消耗能量大于所述第三消耗能量,所述第四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四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的工况,所述第二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且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的工况,所述第三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发动机耦合,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以及增加所述发动机泵气的工况,所述第四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发动机耦合,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增加所述发动机泵气,以及启动所述混动车辆的未开启的车载电器的工况。
6.一种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所述混动车辆的当前行驶工况为长下坡工况下时,获取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所能回收的回收能量,以及获取所述混动车辆的电池组可存储的存储能量;
策略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回收能量大于所述存储能量时,根据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确定额外电量消耗策略;
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额外电量消耗策略,以使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的实际回收能量不大于所述存储能量;
其中,所述策略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回收能量和所述存储能量的差值不大于第一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一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一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一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以及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消耗能量且不大于第二消耗能量,确定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时执行第二倒拖工况,其中,所述第二消耗能量是所述混动车辆在所述长下坡工况下执行所述第二倒拖工况消耗的总能量,所述第一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混动车辆的发动机耦合的工况,所述第二倒拖工况为所述混动车辆与所述发动机耦合且所述混动车辆的档位降低的工况。
7.一种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与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中的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控制装置。
CN202110757882.6A 2021-07-05 2021-07-05 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Active CN113479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7882.6A CN113479067B (zh) 2021-07-05 2021-07-05 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7882.6A CN113479067B (zh) 2021-07-05 2021-07-05 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9067A CN113479067A (zh) 2021-10-08
CN113479067B true CN113479067B (zh) 2022-04-15

Family

ID=77940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7882.6A Active CN113479067B (zh) 2021-07-05 2021-07-05 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906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8593A (zh) * 2008-03-25 2009-07-01 宫维钧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集成式无级自动变速驱动装置
JP2012001168A (ja) * 2010-06-21 2012-01-05 Denso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回生エネルギー配分装置
CN109606289A (zh) * 2018-12-21 2019-04-12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混合动力底盘下坡耗能方法
CN112549975A (zh) * 2020-12-22 2021-03-2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长下坡的驱动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8593A (zh) * 2008-03-25 2009-07-01 宫维钧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集成式无级自动变速驱动装置
JP2012001168A (ja) * 2010-06-21 2012-01-05 Denso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回生エネルギー配分装置
CN109606289A (zh) * 2018-12-21 2019-04-12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混合动力底盘下坡耗能方法
CN112549975A (zh) * 2020-12-22 2021-03-26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长下坡的驱动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9067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44900B (zh) 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控制方法
EP306992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8204638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hybrid vehicle
US9139105B2 (en) Deceler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while coasting
Liu et al. Evaluation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based on single-pedal control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05564250B (zh) 用于环境友好型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和系统
JP6084288B2 (ja) 車両の作動方法
CN106257299B (zh) 用于诊断环保型车辆的电动机的退磁的方法
KR20110055293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경제운전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2002118905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動作エネルギー・コストを判定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000019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orque reduction of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10696632A (zh) 一种汽车制动回馈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06467104B (zh)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发动机起动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93464A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方法
JP6070486B2 (ja) 車両用制動装置
CN106494389B (zh)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转矩降低的装置和方法
CN113479067B (zh) 混动车辆的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混动车辆
CN106347371B (zh) 用于控制车辆发动机的工作的装置和方法
CN109693555B (zh) 一种电动车辆滑行回馈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04169578A (ja)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CN115742883A (zh) 一种能量回收功率与燃料电池功率分配控制系统及方法
JP2000013914A (ja) 蓄電器を備えた車両の電力制限装置
KR20160135577A (ko) 차량용 제동 시스템 및 차량 제동 방법
CN106256636B (zh)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扭矩降低的装置和方法
KR102274014B1 (ko) 차량의 회생제동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