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6227A -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 Google Patents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6227A
CN113476227A CN202110822904.2A CN202110822904A CN113476227A CN 113476227 A CN113476227 A CN 113476227A CN 202110822904 A CN202110822904 A CN 202110822904A CN 113476227 A CN113476227 A CN 113476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block
support
support bracket
bear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29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6227B (zh
Inventor
阮柳健
赵勇
胡兆祥
徐明宇
刘新波
伍希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Prodi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Prodi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Prodi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Prodigy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29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622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4646 priority patent/WO202300043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6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6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6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6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其中,支撑支架包括第一安装件以及第二安装件,还包括承重件以及支撑件;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一端与承重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卡接所述卡块。本支撑支架不需牺牲使用稳定性,亦能够得到极为便捷的可拆卸性能,其整体实用性极强。

Description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可折叠式结构由于具有便于收纳,且不占用较大空间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在居家、日常用具及支撑支架等环境中。其中,以支撑支架举例,可折叠式支撑支架普遍适用并加装在折叠桌、各种设备的支撑台以及各种坐具的扶手结构上。
现有的可折叠式支架,其折叠方式多种多样,但普遍只具备单向锁紧功能,例如座椅上的可折叠扶手,扶手整体能够从上至下旋转至水平状态,随后被结构单向锁紧,扶手被限制继续向下转动,此时扶手具备支撑功能,但扶手向上受力时不具备锁紧功能,扶手将会在力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此类结构仅具备单向锁紧功能,整体的折叠切换操作较为灵活,但使用稳定性较差。又例如应用在辅助型坐具上的扶手结构,从使用方式上能够划分为折叠式以及固定式,因辅助型坐具的使用人群普遍为老年人或行走有障碍的人群,故对扶手的使用稳定性要求较高,折叠式的扶手结构为了提高其使用稳定性,普遍设计出需要多重解锁的锁紧结构。导致切换扶手折叠状态时的操作极为繁琐,甚至还会出现锁紧结构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其实用性较低。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仍然缺乏一种使用稳定性高,且折叠方式简便的支撑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具有稳定性高,且折叠方式简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支架,包括第一安装件以及第二安装件,还包括承重件以及支撑件;
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件一端与承重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块;
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卡接所述卡块。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现有的可折叠式支架普遍只具备单向锁紧功能,其承重效果较为稳定,但承重台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时,其单向锁紧的设置无法对拉力进行限制,导致承重部件将会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抖动,若拉力力度较大时,甚至会出现承重部件上翻的不稳定现象,其整体的使用稳定性较差,存在安全风险,而本方案所提供的支撑支架,通过卡块与卡槽巧妙的限位结构设置,能够实现稳定的双向锁紧效果,其整体使用稳定性极强,另外,卡块整体的拆卸过程极为简单,且拔出卡块的所需力度并不高,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本支撑支架不需牺牲使用稳定性,亦能够得到极为便捷的可拆卸性能,其整体实用性极强。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与所述卡块相对应、供所述卡块陷入的卡槽;
所述卡槽包括承托所述卡块的槽托、限制所述卡块上移的顶槽壁以及供所述卡块拔出脱离所述卡槽的槽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槽托延伸设置有底槽壁,所述底槽壁与所述顶槽壁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槽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块陷入所述卡槽时,所述承重件为承重状态,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槽壁形成第一夹角,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顶槽壁形成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分别处于对应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底槽壁和/或所述顶槽壁与所述卡块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夹角。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夹角以及第二夹角的取值均为9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槽壁与所述顶槽壁相互平行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块与所述底槽壁和/或所述顶槽壁呈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块呈轴状设置,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承重件的转动轴向与所述卡块的轴向平行;
所述卡块陷入所述卡槽时,所述卡块与所述槽托相贴合,且与所述顶槽壁相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块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支撑件表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块包括形成外缘接触面的橡胶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重件包括承重台以及安装连杆,所述安装连杆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重台与所述安装连杆一体式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承重台底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重件为承重状态时,所述承重件呈水平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承重件的转动连接处亦设置有阻尼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扶手,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支撑支架,还包括扶手垫,所述扶手垫固定设置于所述承重件。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扶手具备双向锁紧功能,整体使用稳定性极强。再者,本扶手的拆卸过程极为简单,折叠切换操作较为灵活,即便是行动不便的使用人群,使用者亦能独自操作,极为凸显出本扶手的使用稳定性,且便于折叠的优点。
其他有益效果:
1.为了优化卡块与槽托的整体承托效果,卡块呈轴状设置,支撑件与承重件的铰接轴向与卡块的轴向平行,底槽壁与顶槽壁均与卡块相切,故卡块陷入到槽托内时,槽托与卡块呈贴合状,其整体的受力承托效果较佳;
2.卡块陷入到槽托时,卡块与底槽壁、顶槽壁所产生的摩擦力将较大,如此一来,卡块与卡槽的限位效果将会更为稳定,进一步的提高了本支撑支架的使用稳定性;
3.为了维持支撑支架的使用稳定性,以及卡块的易拆卸性能,橡胶套与顶槽壁、底槽壁呈过渡配合设置,过渡配合的特性,是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但所得到的间隙和过盈量,一般较小,主要用于定位精确并要求便于拆卸的相对静止的联接,实现橡胶套与卡槽间易于拆卸以及装配的定位联接,其稳定性以及灵活性均较高;
4.阻尼器的设置能够提供耗减结构转动扭矩的阻力,其原理为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当需要将支撑支架的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人工将卡块脱离卡槽后,支撑支架整体能够在任意角度悬停,故收纳本支撑支架时,极为便于操作人员对支撑支架进行适应性的角度调整,其收纳稳定性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提高了本支撑支架的整体实用性;
5.卡块整体的拆卸过程极为简单,整体的折叠切换操作较为灵活,具有使用稳定性高,且折叠方式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支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槽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块与底槽壁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块与顶槽壁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坐具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卡块与底槽壁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卡块与顶槽壁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以及图2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支架1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槽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支撑支架10,包括用于加装固定的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本支撑支架10还包括承重件103以及支撑件104。其中,承重件103与第一安装件101转动连接;支撑件104一端与承重件103铰接,另一端的侧部突出设置有卡块1041。
需要说明的是,本支撑支架10整体为加装部件,本支撑支架10能够根据实际所需,通过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加装固定在所需加装的设备或结构上,其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或螺钉连接,在此不再做进一步的限定。
进一步地细化,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103包括一体式设置的承重台1031以及安装连杆1032,安装连杆1032一端与承重台1031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安装件101转动连接。支撑件104包括支撑连杆1042,支撑连杆1042一端铰接于承重台1031底部,为了优化支撑连杆1042对承重台1031的支撑受力效果,支撑连杆1042的铰接端位于承重台1031中部。故承重件103整体能够绕第一安装件101进行360度转动,而支撑连杆1042能够绕铰接点相对于承重件103整体进行转动。
第二安装件102开设有与卡块1041相对应、供卡块1041卡入的卡槽105,卡槽105包括承托卡块1041的槽托1051、限制卡块1041上移的顶槽壁1052以及供卡块1041拔出脱离卡槽105的槽口105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槽口1053朝上倾斜设置,槽托1051位于卡槽105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卡块1041卡入卡槽105时,承重件103处于承重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103处于承重状态时,承重件103上的承重台1031呈水平设置,承重件103所承载的重量通过支撑连杆1042传递到卡块1041上,随后槽托1051对卡块1041起到承重的效果。
进一步地细化,在本实施例中,槽托1051延伸设置有底槽壁1054,底槽壁1054与顶槽壁1052相互平行,两者向远离槽托1051的方向延伸形成供卡块1041进入或脱离卡槽105的槽口1053。卡块1041卡入槽托1051促使承重件103进入承重状态时,支撑连杆1042与顶槽壁1052或底槽壁1054形成第一夹角106,第一夹角106处于预设角度范围内,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106的预设角度范围为70°-1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角106处于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底槽壁1054以及顶槽壁1052通过与卡块1041所产生的摩擦力,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在本实施例中,槽托1051对卡块1041整体进行承重时,卡块1041顶部与顶槽壁1052相抵接,槽口1053的朝向为远离支撑件104铰接点的方向,此时第一安装件101、第二安装件102与支撑连杆1042的铰接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又因第一安装件101已被固定,形成第一固定点,故卡块1041卡入到卡槽105内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形成第二固定点时,即可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本支撑支架10整体通过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安装在所需设备上,其中,第一安装件101位于第二安装件102上方,下面对卡块1041以及承重件103的整体受力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
承重件103于水平方向受力:
卡块1041卡入到槽托1051时,承重件103整体处于承重状态,承重台1031呈水平设置,承重台1031与第一安装件10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水平方向的受力将会直接作用到第一安装件101上,又因第一安装件101与设备的连接性质为刚性连接,故水平方向的受力将无法撼动承重件103。
承重件103受下压力: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卡块1041卡入到槽托1051时,槽托1051对支撑连杆1042起到承托的作用,故作用到承重台1031上的下压力将直接通过卡块1041作用到底槽壁1054以及槽托1051上,且受力方向为支撑连杆1042的长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底槽壁1054以及槽托1051所受到的压力为卡块1041自身重力G与卡块1041所受承重力的总和,其中承重力为支撑连杆1042与承重件103两者各自的重力加上承重件103所受下压力的总和,此时,根据预设角度的设置,将出现以下三种受力情况:
1.第一夹角106大于等于70°且小于90°时,作用于卡块1041的承重力将在第一夹角的影响下分解出两组分力,分别为垂直于底槽壁1054的压力以及与底槽壁1054平行、驱使卡块1041滑出卡槽105的推力,此时,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在摩擦系数以及预设角度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推力将小于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故此时卡块1041所受的承重力以及卡块1041自身重力G所组合的合力将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
2.第一夹角106等于90°时,作用于卡块1041的承重力的方向与底槽壁1054相互垂直,故承重力即为卡块1041对底槽壁1054的压力,卡块1041缺乏与底槽壁1054平行、驱使卡块1041滑出卡槽105的推力,此时卡块1041所受的承重力以及卡块1041自身重力G所组合的合力将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
3.第一夹角106大于90°且小于等于110°时,作用于卡块1041的承重力将在第一夹角106的影响下分解出两组分力,分别为垂直于底槽壁1054的压力以及与底槽壁1054平行、驱使卡块1041向下滑动的推力,此时,卡块1041所受的承重力以及自身重力G所组合的合力将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
故承重件103受下压力时,卡块1041所受的合力均为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的推力,底槽壁1054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
承重件103受方向朝上的拉力: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块1041与顶槽壁1052的受力分析示意图。作用到承重台1031上的拉力将直接通过卡块1041作用到顶槽壁1052以及槽托1051上,且受力方向为支撑连杆1042的长度方向,此时,根据预设角度的设置,将出现以下三种受力情况:
1.第一夹角106大于等于70°且小于90°时,作用于卡块1041的拉力将会在第一夹角的影响下分解出两组分力,分别为垂直于顶槽壁1052的压力以及与顶槽壁1052平行、驱使卡块1041向下滑动的推力,此时,卡块1041所受的拉力以及卡块1041自身重力G所组合的合力将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
2.第一夹角等于90°时,作用于卡块1041的拉力的方向与顶槽壁1052相互垂直,故拉力即为卡块1041对顶槽壁1052的压力,卡块1041缺乏与顶槽壁1052平行、驱使卡块1041滑出卡槽105的推力,此时卡块1041所受的拉力以及卡块1041自身重力G所组合的合力将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
3.第一夹角大于90°且小于等于110°时,作用于卡块1041的拉力将在第一夹角106的影响下分解出两组分力,分别为垂直于顶槽壁1052的压力以及与顶槽壁1052平行、驱使卡块1041滑出卡槽105的推力,此时,卡块1041与顶槽壁1052在摩擦系数以及预设角度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推力小于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故此时卡块1041所受的拉力以及卡块1041自身重力G所组合的合力将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
故承重件103受方向向上的拉力时,卡块1041所受的合力均为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的推力,顶槽壁1052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
综上所述,当第一夹角106的角度处于预设角度范围70°-110°内时,无论承重件103所受的是方向朝下的下压力还是方向朝上的拉力,又或是水平方向的推力,卡块1041所受的合力均为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的推力,底槽壁1054以及顶槽壁1052通过与卡块1041所产生的摩擦力,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得知,当第一夹角106的角度为90°时,无论承重件103所受的是方向朝下的下压力还是方向朝上的拉力,卡块1041所受的分力均不会出现驱使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的推力,其整体受力效果最为稳定,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106的取值优选为90°。
另一方面,设备处于日常收纳状态时,支撑件104转动至与承重件103整体相互平行层叠,此时支撑支架10整体成折叠状,随后转动承重件103,令支撑支架10整体与设备的轮廓相贴合,该状态即为支撑支架10的收纳状态。以下对支撑支架10使用状态的切换做进一步的细化:
需要将支撑支架10从收纳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时,转动承重件103整体,将承重台1031转至水平状态,随后转动支撑连杆1042,令支撑连杆1042上的卡块1041卡入到第二安装件102的卡槽105内,卡块1041通过槽口1053进入到卡槽105内,槽托1051对卡块1041起到承托的作用,此时承重台1031进入到承重状态;
需要将支撑支架1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握住支撑连杆1042带动卡块1041从槽口1053处拔出即可,拔出卡块1041过程中,因整体的施力方向为平行于底槽壁1054且指向槽口1053的方向,其产生的摩擦力较小,故此时能够轻易将卡块1041从卡槽105中拔出,随后转动承重件103,令支撑支架10整体与设备的轮廓相贴合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现有的可折叠式支架普遍只具备单向锁紧功能,其承重效果较为稳定,但承重台1031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时,其单向锁紧的设置无法对拉力进行限制,导致承重台1031将会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抖动,若拉力力度较大时,甚至会出现承重台1031上翻的不稳定现象,其整体的使用稳定性较差,存在安全风险,而本方案所提供的支撑支架10,通过卡块1041与卡槽105巧妙的限位结构设置,在运用本支撑支架10时,无论承重件103受到哪一方向上的外力,其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将会通过支撑件104传递到卡块1041上,在卡块1041与卡槽105的限位固定作用下,本支撑支架10能够实现稳定的双向锁紧效果,其整体使用稳定性极强,另外,卡块1041整体的拆卸过程极为简单,且拔出卡块1041的所需力度并不大,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本支撑支架10不需牺牲使用稳定性,亦能够得到极为便捷的可拆卸性能,其整体实用性极强,具有优异的市场竞争力。
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优化卡块1041与槽托1051的整体承托效果,卡块1041呈轴状设置,支撑件104与承重件103的铰接轴向与卡块1041的轴向平行,卡块1041的轴向垂直于支撑件104的表面,底槽壁1054与顶槽壁1052均与卡块1041相切,故卡块1041陷入到槽托1051内时,槽托1051与卡块1041呈贴合状,其整体的受力承托效果较佳。
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卡块1041包括形成外缘接触面的橡胶套1043。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套1043与顶槽壁1052以及底槽壁1054所形成的摩擦系数均较高,故卡块1041陷入到槽托1051时,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顶槽壁1052所产生的摩擦力将较大,如此一来,卡块1041与卡槽105的限位效果将会更为稳定,进一步的提高了本支撑支架10的使用稳定性。
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套1043与卡槽105呈过渡配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正常使用本支撑支架10时,若卡块1041与卡槽105之间的配合存在间隙,当卡块1041受到方向朝上的拉力时,卡块1041整体将会在间隙中产生移位动作,该移位动作将联动承重台1031整体进行抖动,故为了避免承重台103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需要对卡块1041与卡槽105之间配合作进一步的限定,橡胶套1043与顶槽壁1052、底槽壁1054可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设置,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维持支撑支架10的使用稳定性,以及卡块1041的易拆卸性能,橡胶套1043与顶槽壁1052、底槽壁1054呈过渡配合设置,过渡配合的特性,是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但所得到的间隙和过盈量,一般较小,主要用于定位精确并要求便于拆卸的相对静止的联接,实现橡胶套1043与卡槽105间易于拆卸以及装配的定位联接,其稳定性以及灵活性均较高。
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103与第一安装件101的转动连接处,以及支撑件104与承重件103的铰接处均设置有阻尼器。
需要说明的是,阻尼器的设置能够提供耗减结构转动扭矩的阻力,其原理为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当需要将支撑支架10的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人工将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后,支撑支架10整体能够在任意角度悬停,故收纳本支撑支架10时,极为便于操作人员对支撑支架10进行适应性的角度调整,其收纳稳定性亦较高,进一步地提高了本支撑支架10的整体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本支撑支架10应用于加装在墙壁上的载物台,其中,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第一安装件101位于第二安装件102上方,在承重台1031上固定设置有桌面。
示例性的,载物台不需使用时,可通过调整承重件103以及支撑件104,令承重件103、支撑件104以及桌面成折叠式的收纳状态固定在墙壁上,收纳状态整体的占位体积极小,其便于收纳的效果较凸显。需要展开载物台进行使用时,转动承重件103至水平状态,随后转动支撑件104,令支撑件104上的卡块1041陷入到槽托1051上即可,此时载物台能够实现稳定的双向锁紧效果,其整体的使用稳定性极强,另外,卡块1041的拆卸过程极为简单,整体的折叠切换操作较为灵活,与现有的折叠式载物台相对比,具有使用稳定性高,且折叠方式简便的优点。
实施例2:
参照图5所示,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坐具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扶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支架10应用于爬楼机坐具的扶手上,支撑支架10设置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坐具的两侧,其中,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坐具侧部,第一安装件101位于第二安装件102上方,在承重台1031上固定设置有扶手垫107。
示例性的,本扶手不需使用时,可通过调整承重件103以及支撑件104,令承重件103、支撑件104以及扶手垫107成折叠式的收纳状态固定在坐具上,收纳状态整体的占位体积极小,其便于收纳的效果较凸显。需要展开扶手进行使用时,转动承重件103至水平状态,随后转动支撑件104,令支撑件104上的卡块1041陷入到槽托1051上即可,整体的拆装操作极为简便。
进一步地,因爬楼机坐具普遍适用于行动不方便的使用人群,故对于该类辅助型器械,必须得具备较高的设备使用稳定性,而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在初期乘坐坐具进行爬楼时,坐具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发生正常的抖动,而使用者在使用初期面对坐具正常的抖动会出现紧张甚至慌张的情绪,此时使用者将紧握甚至紧压扶手垫107,因第二安装件102整体为刚性固定,故槽托1051能够对卡块1041、支撑件104整体实现较好的承托效果,其稳定性较好。另外,使用者出现紧张情绪时,还会出现上抽扶手垫107的动作,势必会对承重件103施以方向向上的拉力,此时卡槽105内的顶槽壁1052通过与卡块1041所产生的摩擦力,能够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故使用者无论是紧压扶手垫107还是上抽扶手垫107,均无法撼动支撑支架10的整体结构,此时扶手结构能够实现稳定的双向锁紧效果,其整体使用稳定性极强。
再者,本扶手整体的拆卸过程极为简单,需要将支撑支架1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仅需操作支撑连杆1042,握住支撑连杆1042带动卡块1041从槽口1053处拔出即可,拔出卡块1041过程中,因整体的施力方向为平行于底槽壁1054且指向槽口1053的方向,其产生的摩擦力较小,即便本坐具的使用者为行动不便的使用人群,使用者亦能轻易将卡块1041从卡槽105中拔出。另外,使用者需要使用本爬楼机坐具时,普遍需要从正常的坐具或床上转移至本爬楼机坐具,同时,本爬楼机坐具使用完毕时,亦需要从本爬楼机坐具转移至其他正常坐具上,故使用者使用该类辅助性坐具时,将会经常性地需要进行转移操作,当使用者缺乏陪护人员在身边时,从坐具的侧部进行转移操作是使用者最为方便的转移方式,此时,本扶手结构的便拆装性能则显得极为重要,即便使用者缺乏陪护人员在身边,亦可独自对扶手结构的进行拆卸或安装,折叠本扶手结构时,仅需转动承重件103以及支撑件104,令支撑支架10整体与设备的轮廓相贴合即可,随后使用者即可通过坐具空置的侧部进行转移操作,其整体的折叠切换操作较为灵活,即便是行动不便的使用人群,使用者亦能独自操作,极为凸显出本扶手结构的使用稳定性,且便于折叠的优点。
实施例3:
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支架1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槽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支架10,包括用于加装固定的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本支撑支架10还包括承重件103以及支撑件104。其中,承重件103与第一安装件101转动连接;支撑件104一端与承重件103铰接,另一端的侧部突出设置有卡块1041。
需要说明的是,本支撑支架10整体为加装部件,本支撑支架10能够根据实际所需,通过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加装固定在所需加装的设备或结构上,其连接方式可为焊接或螺钉连接,在此不再做进一步的限定。
进一步地细化,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103包括一体式设置的承重台1031以及安装连杆1032,安装连杆1032一端与承重台1031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安装件101转动连接。支撑件104包括支撑连杆1042,支撑连杆1042一端铰接于承重台1031底部,为了优化支撑连杆1042对承重台1031的支撑受力效果,支撑连杆1042的铰接端位于承重台1031中部。故承重件103整体能够绕第一安装件101进行360度转动,而支撑连杆1042能够绕铰接点相对于承重件103整体进行转动。
第二安装件102开设有与卡块1041相对应、供卡块1041卡入的卡槽105,卡槽105包括承托卡块1041的槽托1051、限制卡块1041上移的顶槽壁1052以及供卡块1041拔出脱离卡槽105的槽口105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槽口1053朝上倾斜设置,槽托1051位于卡槽105的底部。
需要说明的是,卡块1041卡入卡槽105时,承重件103处于承重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103处于承重状态时,承重件103上的承重台1031呈水平状,承重件103所承载的重量通过支撑连杆1042传递到卡块1041上,随后槽托1051对卡块1041起到承重的效果。
进一步地细化,在本实施例中,槽托1051延伸设置有底槽壁1054,顶槽壁1052以及底槽壁1054两者向远离槽托1051的方向延伸形成供卡块1041进入或脱离卡槽105的槽口1053。在本实施例中,卡块1041卡入槽托1051促使承重件103进入承重状态时,支撑连杆1042与底槽壁1054形成第一夹角106,支撑连杆1042与顶槽壁1052形成第二夹角10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角106以及第二夹角108分别处于对应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情况下,卡槽105将根据卡块1041所受到的外力的方向,通过底槽壁1054或顶槽壁1052与卡块1041所产生的摩擦力,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在本实施例中,槽托1051对卡块1041整体进行承重时,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相抵接,槽口1053的朝向为远离支撑件104铰接点的方向,此时第一安装件101、第二安装件102与支撑连杆1042的铰接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又因第一安装件101已被固定,形成第一固定点,故卡块1041卡入到卡槽105内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形成第二固定点时,即可完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本支撑支架10整体通过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安装在所需设备上,其中,第一安装件101位于第二安装件102上方。下面对卡块1041以及承重件103的整体受力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
1.承重件103于水平方向受力:
需要说明的是,卡块1041卡入到槽托1051时,承重件103整体处于承重状态,承重台1031呈水平设置,承重台1031与第一安装件10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水平方向的受力将会直接作用到第一安装件101上,又因第一安装件101与设备的连接性质为刚性连接,故水平方向的受力将无法撼动承重件103。
2.承重件103受下压力:
卡块1041卡入到槽托1051时,槽托1051对支撑连杆1042起到承托的作用,作用到承重台1031上的下压力将直接通过卡块1041作用到底槽壁1054以及槽托1051上,且受力方向为支撑连杆1042的长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底槽壁1054以及槽托1051所受到的压力为卡块1041自身重力G与卡块1041所受承重力的总和,其中承重力为支撑连杆1042与承重件103两者各自的重力加上承重件103所受下压力的总和,现对该状态下的卡块1041受力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参照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卡块1041整体受力情况以及力的分解情况如下:
F1为通过承重件103对卡块1041施加的承重力;
F1为F1作用在卡块1041上,并从F1中分解出垂直于底槽壁1054并对底槽壁1054直接施以的压力,且
F1=F1 sinA
其中,A为第一夹角106的角度;
F2为F1作用在卡块1041上,并从F1中分解出平行于底槽壁1054对卡块1041直接施以的推力,且
F2=F1 cosA;
G为卡块1041的重力;
G1为G作用在卡块1041上,并从G中分解出垂直于底槽壁1054并对底槽壁1054直接施以的压力,且
G1=G cos B
其中,B为底槽壁1054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
G2为G作用在卡块1041上,并从G中分解出平行于底槽壁1054对卡块1041直接施以的推力,且
G2=G sin B;
f1为底槽壁1054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且
f1=μ1(F1 sinA+G cos B)
其中,μ1为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接触面的摩擦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F1为对卡块1041的压力时,F2为平行于底槽壁1054对卡块1041直接施以的推力,随着第一夹角106的变化,F2存在不同施力方向,具体如下:
第一夹角106的取值为钝角角度时,分力F2为驱使卡块1041向槽托1051方向下滑的推力,此时,无论第一夹角106的取值如何设定,作用在卡块1041上的承重力均无法分解出驱使卡块1041向槽口1053方向脱离的分力,故第一夹角106为钝角时,第一夹角106的取值范围不受限制;
第一夹角106为直角时,作用于卡块1041的压力F1的方向与底槽壁1054相互垂直,故压力F1即为卡块1041对底槽壁1054的压力,此时压力F1将无法分解出平行于底槽壁1054的分力F2,卡块1041缺乏与底槽壁1054平行、驱使卡块1041滑出卡槽105的推力,此时卡块1041所受的压力F1以及卡块1041自身重力G所组合的合力将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
第一夹角106的取值为锐角角度时,分力F2为驱使卡块1041向槽口1053方向脱离的推力,故需要对第一夹角106的预设角度值作进一步的限定,才能实现底槽壁1054通过与卡块1041所产生的摩擦力,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下述对此做进一步的细化:
根据上述受力分析可知,承重件103在受下压力时,当F2≤f1+G2,此时卡块1041在平行于底槽壁1054的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方向朝下,为推动卡块1041向下移动的推力,此时底槽壁1054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可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故第一夹角106为锐角时的预设角度范围需要满足下述公式:
F1 cos A≤μ1(F1 sinA+G cosB)+G sinB
其中,A为第一夹角106的角度;B为底槽壁1054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F1为通过承重件103对卡块1041施加的压力;G为卡块1041的重力;μ1为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接触面的摩擦系数;μ1(F1 sin A+G cos B)表示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之间的摩擦力。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夹角106进行设定时,需要先行界定上述公式中的μ1值、G值以及F1值,其中G值以及μ1值根据实际情况取值即可,F1的取值与本支撑支架10中承重件103的实际承重量相关,故设定F1值时,需要根据支撑支架10的使用环境,标定出最大承重载荷,定好μ1值、G值以及F1值后,即可通过上述公式得出角度A与角度B的函数关系,当选定角度B时,即可得到角度A的取值范围。
综上所述,第一夹角106的角度值A处于预设角度范围时,底槽壁1054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可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
另外,为了便于设定第一夹角106,本实施例提供下述简化本支撑支架10整体数据设计的方案,本支撑支架10使用时所产生的压力F1与卡块1041的重力G相对比,F1的数值远大于G,故在上述公式中,与卡块1041重力G相关的数据可忽略不计,故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F1 cos A≤μ1(F1 sin A)
从而得到:
cos A≤μ1 sin A
根据上述公式分析可得,承重件103在受下压力时,当第一夹角106的取值满足上述公式,卡块1041在与底槽壁1054平行的方向上所受的合力为推动卡块1041向下移动的推力,底槽壁1054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可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
3.承重件103受方向朝上的拉力:
作用到承重台1031上的拉力,将直接通过卡块1041作用到顶槽壁1052以及槽托1051上,且受力方向为支撑连杆1042的长度方向,现对该状态下的卡块1041受力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
参照图7所示,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实施例中卡块1041与顶槽壁1052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C为第二夹角108的角度;
F2为通过承重件103对卡块1041施加的向上拉力;
F3为F2作用在卡块1041上,垂直于顶槽壁1052并对顶槽壁1052直接施以的压力,且
F3=F2 sin C;
F4为F2作用在卡块1041上,平行于顶槽壁1052对卡块1041直接施以的推力,且
F4=F2 cos C;
G为卡块1041的重力;
G3为G作用在卡块1041上,并从G中分解出垂直于顶槽壁1052的分力,且G3=G cosD
其中,D为顶槽壁1052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
G4为G作用在卡块1041上,并从G中分解出平行于顶槽壁1052的分力,且
G4=G sin D;
f2为顶槽壁1052与卡块1041所产生的摩擦力,且
f2=μ2[F2 sin C-G cos D]。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F2拉力较小时,将出现F2 sin C≤G cos D,卡块1041整体将会在自重的作用下维持在槽托1051上,故仅需考虑F2 sin C>G Cos D的情况,F2为对卡块1041的拉力时,F4为平行于顶槽壁1052对卡块1041直接施以的推力,随着第二夹角108的变化,F4存在不同施力方向。
第二夹角108的取值为锐角角度时,分力F4为驱使卡块1041向槽托1051方向下滑的推力,此时,无论第二夹角108的取值如何设定,作用在卡块1041上的拉力均无法分解出驱使卡块1041向槽口1053方向脱离的分力,故第二夹角108的预设角度范围为锐角时,第二夹角108的取值范围不受限制;
第二夹角108为直角时,作用于卡块1041的拉力F2的方向与顶槽壁1052相互垂直,故拉力F2即为卡块1041对顶槽壁1052的压力,此时拉力F2将无法分解出平行于顶槽壁1052的分力F4,卡块1041缺乏与顶槽壁1052平行、驱使卡块1041滑出卡槽105的推力,此时卡块1041所受的拉力F2以及卡块1041自身重力G所组合的合力将驱使卡块1041在卡槽105内向下滑动;
第二夹角108的取值为钝角角度时,分力F4为驱使卡块1041向槽口1053方向脱离的推力,故,需要对第二夹角108的预设角度值进行进一步的限定,才能实现顶槽壁1052通过与卡块1041所产生的摩擦力,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下述对此做进一步的细化:
根据上述受力分析可知,第二夹角108的设定值为钝角值时,推力F2作用于卡块1041,当F4≤f2时,卡块1041在平行于顶槽壁1052方向上所受到的合力为推动卡块1041向下移动的推力,顶槽壁1052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可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故第二夹角108的预设角度范围需要满足下述公式:
当C>90°且F2 sin C>G;F2|cos C|≤μ2(F2 sin C-G cos D)+G sin D
其中,C为第二夹角108的角度;F2为通过承重件103对卡块1041施加的拉力;G为卡块1041的重力;μ2为卡块1041与顶槽壁1052接触面的摩擦系数;μ2(F2 sin C-G cos D)为卡块1041与顶槽壁1052之间的摩擦力;D为顶槽壁1052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
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二夹角108进行设定时,需要先行界定上述公式中的μ2值、G值以及F2值,其中G值以及μ2值根据实际情况取值即可,F2的取值与本支撑支架10中承重件103的实际情况相关,故设定F2值时,需要根据支撑支架10的使用环境,标定出通过承重件103所能产生的最大的拉力值,定好μ2值、G值以及F2值后,即可通过上述公式得出角度C与角度D的函数关系,当选定角度D时,即可得到角度C的取值范围。
综上所述,第二夹角108的角度值C处于预设角度范围时,顶槽壁1052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可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设定第二夹角108,本实施例提供下述简化本支撑支架10整体数据设计的方案,为了维持本支撑支架10的整体使用稳定性,在设定第二夹角108的角度值时,为了保险起见,F2的取值将定为本支撑支架1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能产生的最大拉力,故拉力F2与卡块1041的重力G相对比,F2的数值远大于G,故在上述公式中,与卡块1041重力G的相应数据可忽略不计,故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F2|cos C|≤μ2(F2 sin C)
从而得到:
|cos C|≤μ2 sin C
根据上述公式分析可得,承重件103在受方向朝上的拉力时,当第二夹角108的取值满足上述公式,卡块1041在平行于顶槽壁1052方向上所受到的合力为推动卡块1041向下移动的推力,顶槽壁1052与卡块1041之间的摩擦力可限制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卡块1041以及承重件103的整体受力情况分析可得,第一夹角106以及第二夹角108的预设角度范围需满足下述条件:
第一夹角106:
1.A为钝角时,取值理论上不受限制;
2.A为锐角时,A满足:F1 cos A≤μ1(F1 sin A+G cos B)+G sinB。
第二夹角108:
1.C为钝角时,C满足:F2|cos C|≤μ2(F2 sin C-G cos D)+G sin D;
2.C为锐角时,取值理论上不受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因槽口1053为顶槽壁1052与底槽壁1054向外延伸而形成,为了避免卡块1041的卡入以及脱离活动受到干涉,故第一夹角106的取值需要大于或等于第二夹角108。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得知,当第一夹角106以及第二夹角108的取值均为90°时,无论承重件103所受的是方向朝下的下压力还是方向朝上的拉力,卡块1041在平行于顶槽壁1052和底槽壁1054方向上所受到的合力为推动卡块1041向下移动的推力,其整体受力效果最为稳定,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106以及第二夹角108的取值优选为90°。
另一方面,设备处于日常收纳状态时,支撑件104转动至与承重件103整体相互平行层叠,此时支撑支架10整体成折叠状,随后转动承重件103,令支撑支架10整体与设备的轮廓相贴合,该状态即为支撑支架10的收纳状态。以下对支撑支架10使用状态的切换做进一步的细化:
需要将支撑支架10从收纳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时,转动承重件103整体,将承重台1031转至水平状态,随后转动支撑连杆1042,令支撑连杆1042上的卡块1041卡入到第二安装件102的卡槽105内,卡块1041通过槽口1053进入到卡槽105内,槽托1051对卡块1041起到承托的作用,此时承重台1031进入到承重状态;
需要将支撑支架10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握住支撑连杆1042带动卡块1041从槽口1053处拔出即可,拔出卡块1041过程中,因整体的施力方向为平行于底槽壁1054且指向槽口1053的方向,其产生的摩擦力较少,故此时能够轻易将卡块1041从卡槽105中拔出,随后转动承重件103,令支撑支架10整体与设备的轮廓相贴合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现有的可折叠式支架普遍只具备单向锁紧功能,其承重效果较为稳定,但承重台1031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时,其单向锁紧的设置无法对拉力进行限制,导致承重台1031将会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抖动,若拉力力度较大时,甚至会出现承重台1031上翻的不稳定现象,其整体的使用稳定性较差,存在安全风险,而本方案所提供的支撑支架10,通过卡块1041与卡槽105巧妙的限位结构设置,在运用本支撑支架10时,无论承重件103受到哪一方向上的外力,其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将会通过支撑件104传递到卡块1041上,在卡块1041与卡槽105的限位固定作用下,本支撑支架10能够实现稳定的双向锁紧效果,其整体使用稳定性极强,另外,卡块1041的拆卸过程极为简单,且拔出卡块1041的所需力度并不高,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本支撑支架10不需牺牲使用稳定性,亦能够得到极为便捷的可拆卸性能,其整体实用性极强,具有优异的市场竞争力。
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优化卡块1041与槽托1051的整体承托效果,卡块1041呈轴状设置,支撑件104与承重件103的铰接轴向与卡块1041的轴向平行,底槽壁1054与顶槽壁1052均与卡块1041相切,故卡块1041陷入到槽托1051内时,槽托1051与卡块1041呈贴合状,其整体的受力承托效果较佳。
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卡块1041包括形成外缘接触面的橡胶套1043。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套1043的摩擦系数较高,故卡块1041陷入到槽托1051时,卡块1041与底槽壁1054、顶槽壁1052所产生的摩擦力将较大,如此一来,卡块1041与卡槽105的限位效果将会更为稳定,进一步的提高了本支撑支架10的使用稳定性。
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套1043与卡槽105呈过渡配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正常使用本支撑支架时,若卡块1041与卡槽105之间的配合存在间隙,当卡块1041受到方向朝上的拉力时,卡块1041整体将会在间隙中产生移位动作,该移位动作将联动承重台1031整体进行抖动,故为了避免承重台103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需要对卡块1041与卡槽105之间配合作进一步的限定,橡胶套1043与顶槽壁1052、底槽壁1054可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设置,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维持支撑支架10的使用稳定性,以及卡块1041的易拆卸性能,橡胶套1043与顶槽壁1052、底槽壁1054呈过渡配合设置,过渡配合的特性,是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但所得到的间隙和过盈量,一般较小,主要用于定位精确并要求便于拆卸的相对静止的联接,实现橡胶套1043与卡槽105间易于拆卸以及装配的定位联接,其稳定性以及灵活性均较高。
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103与第一安装件101的转动连接处,以及支撑件104与承重件103的铰接处均设置有阻尼器。
需要说明的是,阻尼器的设置能够提供耗减结构转动扭矩的阻力,其原理为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当需要将支撑支架10的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人工将卡块1041脱离卡槽105后,支撑支架10整体能够在任意角度悬停,故收纳本支撑支架10时,极为便于操作人员对支撑支架10进行适应性的角度调整,其收纳稳定性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提高了本支撑支架10的整体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本支撑支架10可应用于加装在墙壁上的载物台,其中,第一安装件101以及第二安装件102均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墙壁上,第一安装件101位于第二安装件102上方,在承重台1031上固定设置有桌面。
示例性的,载物台不需使用时,可通过调整承重件103以及支撑件104,令承重件103、支撑件104以及桌面成折叠式的收纳状态固定在墙壁上,收纳状态整体的占位体积极小,其便于收纳的效果较凸显。需要展开载物台进行使用时,转动承重件103至水平状态,随后转动支撑件104,令支撑件104上的卡块1041陷入到槽托1051上即可,此时载物台能够实现稳定的双向锁紧效果,其整体的使用稳定性极强,另外,卡块1041整体的拆卸过程极为简单,整体的折叠切换操作较为灵活,与现有的折叠式载物台相对比,具有使用稳定性高,且折叠方式简便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支架10还能应用于爬楼机坐具的扶手结构上,其结构以及原理请参考上述所提及的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支架10应用在爬楼机坐具时,角度B以及角度D将会随着爬楼机坐具的运动而顺应性地发生变动,故预设角度A、B、C、D的取值时,需要参考爬楼机坐具的实际运动倾斜数据,根据实际数据即可得出角度B与角度D的实际取值范围,此时,即可通过上述分析得出的公式推导出角度A与角度C的取值范围,最后即可完全定下角度A、B、C、D的取值。相应地,支撑支架10使用时,产生的压力F1与卡块1041的重力G相对比,F1的数值远大于G,故根据上述公式分析,与卡块1041重力G相关的数据可忽略不计,同理,承重件103承受拉力时,拉力F2与卡块1041的重力G相对比,F2的数值远大于G,故在上述公式中,与卡块1041重力G的相应数据可忽略不计,故预设角度A、B、C、D的取值时,可以采用简化方案,忽略角度B以及角度D进行分析取值。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支撑支架,包括第一安装件以及第二安装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重件以及支撑件;
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件一端与承重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卡块;
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卡接所述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与所述卡块相对应、供所述卡块陷入的卡槽;
所述卡槽包括承托所述卡块的槽托、限制所述卡块上移的顶槽壁以及供所述卡块拔出脱离所述卡槽的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托延伸设置有底槽壁,所述底槽壁与所述顶槽壁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块陷入所述卡槽时,所述承重件为承重状态,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底槽壁形成第一夹角,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顶槽壁形成第二夹角,在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分别处于对应预设角度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底槽壁和/或所述顶槽壁与所述卡块之间的摩擦力,限制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以及第二夹角的取值均为9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壁与所述顶槽壁相互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与所述底槽壁和/或所述顶槽壁呈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呈轴状设置,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承重件的转动轴向与所述卡块的轴向平行;
所述卡块陷入所述卡槽时,所述卡块与所述槽托相贴合,且与所述顶槽壁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支撑件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包括形成外缘接触面的橡胶套。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包括承重台以及安装连杆,所述安装连杆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台与所述安装连杆一体式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承重台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为承重状态时,所述承重件呈水平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件与所述第一安装件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阻尼器,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承重件的转动连接处亦设置有阻尼器。
17.一种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支架,还包括扶手垫,所述扶手垫固定设置于所述承重件。
CN202110822904.2A 2021-07-21 2021-07-21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Active CN1134762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2904.2A CN113476227B (zh) 2021-07-21 2021-07-21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PCT/CN2021/114646 WO2023000434A1 (zh) 2021-07-21 2021-08-26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2904.2A CN113476227B (zh) 2021-07-21 2021-07-21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6227A true CN113476227A (zh) 2021-10-08
CN113476227B CN113476227B (zh) 2022-05-31

Family

ID=77941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2904.2A Active CN113476227B (zh) 2021-07-21 2021-07-21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6227B (zh)
WO (1) WO2023000434A1 (zh)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1215Y (zh) * 2001-02-28 2002-01-16 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扶手体的椅子
TW476262U (en) * 2001-03-13 2002-02-11 Jia Lih Industry Co Ltd Improved chair structure
AU2002358974A1 (en) * 2001-11-23 2003-06-10 Ivars S.P.A. Device for regulating the height of an arm rest
CN201167702Y (zh) * 2008-01-24 2008-12-24 万旭勇 扶手升降结构
CN201692190U (zh) * 2010-05-24 2011-01-05 康扬股份有限公司 轮椅之外扩扶手构造
CN202536777U (zh) * 2012-03-17 2012-11-21 吴耀全 座椅扶手
US20150082537A1 (en) * 2012-12-13 2015-03-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Wheelchair and bed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same
CN204895214U (zh) * 2015-07-28 2015-1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座扶手装置及其汽车
CN206446477U (zh) * 2016-12-30 2017-08-2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扶手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7885994U (zh) * 2017-10-27 2018-09-21 江苏金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可调节夏用园林椅
CN208301338U (zh) * 2017-12-23 2019-01-01 佛山市亿家好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式机场椅
CN208641073U (zh) * 2018-03-14 2019-03-26 珠海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轮椅扶手锁扣机构
CN209219599U (zh) * 2018-10-23 2019-08-09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手垫可更换式树脂木材复合材料椅
CN110251326A (zh) * 2019-07-09 2019-09-20 苏州凯道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
CN209827285U (zh) * 2019-01-22 2019-12-24 惠州市惠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块折叠式后翻活动扶手轮椅
CN209995706U (zh) * 2019-05-18 2020-01-31 吕瑜磊 一种躺椅的背部调节装置
CN210643332U (zh) * 2019-09-20 2020-06-02 陈羿儒 一种扶手的快速组装结构
CN211065804U (zh) * 2019-12-12 2020-07-24 厦门大学 一种辅助老年人起立的座椅
CN212308242U (zh) * 2020-03-30 2021-01-08 佛山达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转动的扶手
CN212709063U (zh) * 2020-08-02 2021-03-16 武汉精诚志远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稳固装置的汽车扶手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8754Y (zh) * 2009-04-23 2010-01-27 凌美全 具有扶手收合结构的折叠椅
CN201591326U (zh) * 2009-12-02 2010-09-29 成都大学 无腿可折叠多用途床上用椅
US8544945B2 (en) * 2010-06-04 2013-10-01 The Product People Pty. Limited Armrest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CN204582317U (zh) * 2015-02-15 2015-08-26 刘翠兰 一种扶手可收叠的光波桑拿房
CN109481898A (zh) * 2017-09-09 2019-03-19 天津市顺天盛典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易装卸的智能跑步机
CN210407773U (zh) * 2019-07-15 2020-04-28 佛山市南海晟豪办公家具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办公椅可调节扶手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1215Y (zh) * 2001-02-28 2002-01-16 欣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扶手体的椅子
TW476262U (en) * 2001-03-13 2002-02-11 Jia Lih Industry Co Ltd Improved chair structure
AU2002358974A1 (en) * 2001-11-23 2003-06-10 Ivars S.P.A. Device for regulating the height of an arm rest
CN201167702Y (zh) * 2008-01-24 2008-12-24 万旭勇 扶手升降结构
CN201692190U (zh) * 2010-05-24 2011-01-05 康扬股份有限公司 轮椅之外扩扶手构造
CN202536777U (zh) * 2012-03-17 2012-11-21 吴耀全 座椅扶手
US20150082537A1 (en) * 2012-12-13 2015-03-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Wheelchair and bed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same
CN204895214U (zh) * 2015-07-28 2015-12-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座扶手装置及其汽车
CN206446477U (zh) * 2016-12-30 2017-08-29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扶手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7885994U (zh) * 2017-10-27 2018-09-21 江苏金腾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可调节夏用园林椅
CN208301338U (zh) * 2017-12-23 2019-01-01 佛山市亿家好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式机场椅
CN208641073U (zh) * 2018-03-14 2019-03-26 珠海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轮椅扶手锁扣机构
CN209219599U (zh) * 2018-10-23 2019-08-09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手垫可更换式树脂木材复合材料椅
CN209827285U (zh) * 2019-01-22 2019-12-24 惠州市惠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滑块折叠式后翻活动扶手轮椅
CN209995706U (zh) * 2019-05-18 2020-01-31 吕瑜磊 一种躺椅的背部调节装置
CN110251326A (zh) * 2019-07-09 2019-09-20 苏州凯道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
CN210643332U (zh) * 2019-09-20 2020-06-02 陈羿儒 一种扶手的快速组装结构
CN211065804U (zh) * 2019-12-12 2020-07-24 厦门大学 一种辅助老年人起立的座椅
CN212308242U (zh) * 2020-03-30 2021-01-08 佛山达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转动的扶手
CN212709063U (zh) * 2020-08-02 2021-03-16 武汉精诚志远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稳固装置的汽车扶手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6227B (zh) 2022-05-31
WO2023000434A1 (zh)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3448B2 (en) Hand-operated worm gear height adjustable table
US10337665B2 (en) Stand of electronic device
EP1769187B1 (en) Mechanism for positional adjustment of an attached device
US7667957B2 (en) Thin-type display
EP2828149B1 (en) Video arm assembly
US8794579B2 (en) Support arm assembly
CN110652104B (zh) 多功能安装支架
CN212131952U (zh) 转接座
EP2772605B1 (en) Pivot door assembly
WO2017205655A1 (en) Multi-arm display anti-toppling mechanism
KR101875202B1 (ko) 다용도 태블릿 거치장치
CN107218489B (zh) 多用途可调支架
CN113476227B (zh) 支撑支架以及应用该支架的扶手
KR20190089157A (ko) 펼침 지지장치 및 펼침 지지장치가 달린 가구
US8887645B1 (en) Folding and portable desk
CN211493765U (zh) 折叠台、座椅和车辆
CN211893532U (zh) 一种伸缩式把立结构
WO2004088491A1 (en) Adjustable keyboard stand
CN209805894U (zh) 一种摩托车手机支架
CN215488547U (zh) 一种支架
CN214171690U (zh)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CN112747218B (zh) 一种支撑结构、电子设备
CN215807632U (zh) 电子设备支撑架
CN220359192U (zh) 一种用于骑行的防松手机支架
CN219459123U (zh) 一种多功能手机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