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54C - 胶粘标签、带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及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胶粘标签、带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及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54C
CN1134754C CNB961074477A CN96107447A CN1134754C CN 1134754 C CN1134754 C CN 1134754C CN B961074477 A CNB961074477 A CN B961074477A CN 96107447 A CN96107447 A CN 96107447A CN 1134754 C CN1134754 C CN 11347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face
conductive
conductio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61074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05A (zh
Inventor
弗朗哥・阿尔切里
赫尔穆特·舍恩菲尔德
玛利亚・玛利那利
威尔海姆·哈格
奥・塔拉默
奥托·威德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INBESS PP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TAINBESS PP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951091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0690427B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INBESS PPL GmbH filed Critical STAINBESS PP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45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待贴标签物件上用的胶粘标签,这种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1)的导电分面(11,13)和不导电分面(5,15)的至少一个边缘(9)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缘(9)被穿透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的切口(11,13)的边缘(9)所限定。本发明还提供了带有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及胶粘标签与胶片暗盒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胶粘标签、带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 及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待标定物上,更具体地说,在照相机胶片(即小型胶片)暗盒上用的胶粘标签,这种标签可对物件,特别是胶片暗盒内的胶片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编码,其方法是借助于导电层和迭加的不导电层之间至少一个边缘的位置。该编码可以是所谓的照相机自动读出(CAS:“Camera AutoSensing”)编码,它包含有关照相胶片的信息,例如胶片速度,胶片长度和曝光范围。本发明还涉及带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及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编码是依靠在胶片暗盒上的固定点处导电区和不导电区或其共同边缘的特殊排列来实现的,导电区相互电连接。信息借助在照相机壳体内两排触点组成的电作用系统读出。这样一来通过每一排的一个触点提供电流,而此排的后续触点可根据该区读数(导电或不导电)来检测是否有电流通过。照相机处理的相应信息是来自载电触点的特殊组合。
迄今为止暗盒框都是直接印刷。在这里照相机自动读出编码是借助暗盒材料的导电性来实现的,它在有意不导电区各点涂上绝缘油墨,从而使暗盒放入照相机内时在这些点没有电流通过照相机自动读出系统的触点。
在某些牌号中,暗盒框同时具有直接印记和胶粘标签,然而它并不能将相机自动显示编码汇集在标签内,而仍不得不靠直接印刷来达到。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在暗盒装配后粘贴标签,因此这种标签属于设计上具有明显局限性的那一类。而且,通常这里有一种危险,即标签和编码要表示不同的胶片类型从而导致危害性的混淆。
暗盒包括下列元件:
暗盒框,转轴,端盖,基片和在胶片出口处用带制成的密封唇。
暗盒框由厚度0.3mm的镀铬钢板制成。钢板用透印法或透印法和漏印法组合印刷,在每一种情况下,照相机自动读出编码区都要用特种高耐磨不导电油墨分数层(至少两层)迭印在一起。
对照相机自动读出特殊区绝缘的不导电油墨必须能耐使用接触中可能产生的磨伤,否则会由于偶然的电流导致误读信息和胶片给出不正确的曝光。因此,根据需要使用特殊的高耐磨油墨重复迭印达到高油墨层厚度,使照相机自动读出编码区具有高耐磨性并不浪费。
下一工序为在印刷好的钢板上冲切出胶片孔。然后将钢板切割成暗盒装配装置用适宜的条材。以条材供应胶片制造商。代替的方案是冲切出胶片孔用的唇和在胶片制造商处将坯料切割成条材。
此时,由堆料中将成品钢带引入装配装置内,密封唇是由卷辊提供在条材的左端和右端并胶接上(在某些情况下密封唇是事先在单独工序中制成的)。当由条材分切出单独的坯料后,它被弯曲成框,插入转轴和在基片的端盖凸缘接合就制成了暗盒。
在暗盒内装照相胶片或在制成暗盒后的单独工序中进行,或与插入转轴合并进行。
提供的照相胶片型号很多,包括彩色负片黑白胶片,幻灯片,不同胶片速度,不同胶片长度,促销专门产品,专用牌号等,因此,对于胶片制造商来说超过100至250种胶片类型是正常的。
所以合乎逻辑的问题是对个别类型,在要求的时间内应具有要求数量的相应印刷钢带。这就意味最通用的类型(通常约20种)应经常具有足够数量的储备,而较罕用的类型可及时订货。
由于钢板坯料笨重,需要大量储存会导致高成本。另一方面,如果把储存量降至最低,则又会因为首先应购置那些未储存的类型而感仓促。
当采用标签时,钢板和印记彼此分开,此时印记和边缘的成形都完成在胶粘标签上。储存量可仅适应于暗盒组件量,因而保持最低。理想的方式是将保持储存的暗盒材料减少至一种,即无印记的,因为只用粘贴标签来建立不同的类型。个别类型的标志可以紧凑的方式存放在标签卷材中,因此也节省了空间和成本。
由于直接印刷已不采用,就再不需要使用难以处理的规定规格,钢板可以一种无接头带形式直接供应给暗盒制造商。
还有一点方便之处就是在以后的工序中,钢板暗盒可用预制的塑料暗盒代替,因为不再需要暗盒材料具有导电性。
胶片暗盒粘贴标签可达到耐磨性,除了采用高耐磨特殊油墨相互迭印的普通方法外,还可采用外夹层或多层涂层法,或者仅在有意导电的相应区部分涂复导电层以制出不大的功能区。
因此,粘贴标签可提供极大的设计可能性,包括高质量自动复印,从而使标签具有广告的吸引力和效果,例如,彩色,高光泽和包括流程图。此外,标签还可以带有光学扫描用的条码。
为了改变胶片的速度读数,曾试图在胶片暗盒的照相机自动读出编码的顶上贴上带不同编码的胶粘标签。这些标签具有易腐蚀的单一未保护金属层,或者单一的非金属载体层,它部分用敏感的未保护导电油墨印刷。这种标签可能对于偶然更改胶片速度尚可,但用于胶片暗盒的大规模生产就不够可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上述缺点的胶粘标签,以及提供带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及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待贴标签物件上用的胶粘标签,这种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的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缘被穿透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的切口的边缘所限定。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在待贴标签物件上用的胶粘标签,这种标签可借助设置分开胶粘标签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胶粘标签的不导电层包覆一层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在导电分面区中冲切出。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片暗盒,带有胶粘标签,所述的胶粘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的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缘被穿透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的切口的边缘所限定。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的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被穿透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的切口的边缘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在导电分面区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在内的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带,
-由载体带提起标签材料带,而相当于导电分面区的冲切材料仍保留粘贴在载体带上,
-将标签材料带放置在新的抗粘载体带上,
-冲切待形成的单独标签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新的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的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被穿透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的切口的边缘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将分离剂涂到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上,但相当于导电分面的表面除外,
-沿整个导电分面区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在内的标签材料,
-将衬层膜贴到标签材料上,并使衬层膜与无分离剂的部分表面粘贴,但不与带有分离剂的部分表面粘贴,
-由标签材料除去衬层膜和与其粘贴的冲切材料,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的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被穿透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的切口的边缘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将分离剂涂到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上,但相当于导电分面的表面和单独标签之间存在的基体除外,
-沿整个导电分面区和标签周边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在内的标签材料,
-将衬层膜贴到标签材料上,并使衬层膜与无分离剂的部分表面粘贴,但不与带有分离剂的部分表面粘贴,
-由标签材料除去衬层膜和与其粘贴的冲切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的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被穿透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的切口的边缘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具有以下工序:
-沿导电分面区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和载体层在内的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带,
-借助冲切工具或压缩空气除去冲切材料,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的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被穿透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的切口的边缘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沿导电分面区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在内的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带,
-沿边引导标签材料带和载体带,使冲切材料本身由载体带分离开,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设置分开胶粘标签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胶粘标签的不导电层包覆一层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在导电分面区中冲切出,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不导电分面区冲切包括衬层膜胶粘层在内的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夹层膜,但不冲切载体带,
-由夹层膜除去载体带和冲切材料,
-将冲切夹层材料贴到已粘贴在另一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带上,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胶粘标签的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设置分开胶粘标签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至少一个边缘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胶粘标签的不导电层包覆一层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在导电分面区中冲切出,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不导电分面区冲切夹层膜,
-使用冲切工具或压缩空气由夹层膜除去冲切材料,
-将冲切夹层材料贴到已粘贴在另一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带上,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
达到这一目的采用的方法是在导电层上再复盖一片导电层,特别是抗氧化层。最好,保护层采用这种结构,即此层防止它下面的导电层氧化而自身不氧化,或者它的氧化对导电性的影响程度极小或完全不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导电层的氧化能够可靠地防止,因而提高了编码的读数可靠性。与金属层氧化相关的降解,例如,在含铜金属层中的绿锈得到防止。因此,采用的保护层可从防止位于下面的导电层的氧化,它自身不氧化,或者它的氧化对导电性或光学器件影响程度极小或完全不影响。
保护层可用金属层的形式涂在导电层上,采用的方法为蒸发或喷涂,包复,电镀或其它电化学法。蒸发用的金属可以是铝或铬。喷涂用的涂层可以含金,银,铬,不锈钢,钛或铟锡氧化物合金。
涂层可以涂复很薄一层,作为导电基层来使用成本不会太高。由于导电载体层位于下面,还保持了抵抗机械应力的一致可靠性。
蒸发沉积的或喷涂的铝与轧制的铝的结晶组织不同,它形成相当薄的氧化层,仅以极小的程度影响导电性。
可以采用代替的保护层,特别是以含溶剂油墨或清漆形式印刷在导电底层上。适宜的含溶剂彩色油墨含有银颜料,石墨颜料,镍颜料和(或)铜颜料作为导电剂。代替用蒸发干燥的含溶剂清漆。可用辐照硬化,特别是紫外线辐照硬化来干燥的油墨或清漆是适宜的。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镀或电化学法来涂复保护层。
导电层可以放置在不导电底层上形成复合层,特别是使用厚度8-30μm的软、硬铝膜放置在厚度12-60μm的双轴向聚丙烯或聚酯膜上。在这种复合材料中,导电层也可采用厚度8-30μm的软、硬铜膜或铜锌合金,或铜与镍,铁和/或铍的合金的软、硬膜,以及厚度12-60μm的双轴向聚丙烯或聚酯膜。
这种复合材料提供了带有稳定底层的可靠而耐火的可读编码,因此在大规模的胶片暗盒批量生产中,标签没有变形的危险,在使用中编码也能可靠地读出。
导电材料可以是厚度15-80μm的软、硬铝膜。代替的方案导电材料也可以是厚度15-80μm的铜和锌、镍、铁和(或)铍的合金的软硬膜。
胶粘标签的底层材料也可以采用纸或塑料膜。在采用塑料膜的情况下,最好用厚度25-120μm的,在采用双轴向聚酯膜的情况下,厚度为35-70μm。在采用复合材料的情况下,底层的总厚为20-120μm,由至少两层纸或塑料膜组成,特别是总厚为35-70μm的两层双轴向聚酯膜。由纸制成的底层材料,最好具有单位面积重量40-150g/m2,特别是60-80g/m2
底层材料的一种低成本代用料为厚度35-60μm的带有空泡双轴向拉伸聚丙烯膜。
为了防止损伤,最好使不导电层至少部分包复着不导电衬层或夹层膜,它与不导电层分离的导电层区部分被切割掉。衬层或夹层膜采用双轴向聚丙烯膜是理想的,它的优点是可以采用非常薄的基体材料,最好是厚度35-50μm的膨胀聚丙烯膜,使部分变形功被膜之间的柔性接合所吸收。如果上述厚度的聚丙烯膜为膨胀型或带空泡的,则衬层能保证加工时所需的耐弯曲性。这种结构特别经济。
最好,胶粘标签,特别是其底层材料最好具有不导电外表面,胶粘标签的相当于导电分面的表面应切去。这里,仅有不导电分面制造在胶粘标签上,而导电分面制造在待贴标签的胶片暗盒上,特别是暗盒是由钢板制造的。借助其位置实现编码的在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之间的共同边缘是由切除部分的边缘来造成的,而未贴标签的胶片暗盒本身可具有连续的导电表面,这样就使其成为适用于各种类型胶片的通用型。
可代替的方案是胶粘标签可以具有不导电外表面,而相当于导电分面的胶粘标签的表面具有导电涂层。在这种情况下,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及它们之间的共同边缘均制造在胶粘标签上,因而胶片暗盒材料是否导电就不再重要了。
导电涂层可以是印记或由导电凸印膜,特别是热凸印膜组成。
如果胶粘标签具有由导电材料制的杆连接的至少两个分离的导电分面,则该导电杆最好带有绝缘套,使至少两个导电分面不被理解为连续面。导电杆的绝缘套可以是简单地印刷一层不导电油墨或者用不导电夹层膜,仅在其导电分面区被切除掉,导电杆部分保留绝缘套。导电杆可伸出至不与照相机触点接触的位置,不导电油墨的耐磨性不太重要。
或者胶粘标签,特别是其底层材料可以具有导电外表面,相当于不导电分面的胶粘标签的表面具有不导电涂层。胶粘标签的底层材料,最好本身由导电材料制成,特别是厚度小于70μm的衬铝纸或塑料。最好然后印刷不导电涂料或由不导电材料衬层组成,并在导电分面区将其切除掉。
最好在单独的坯料由钢板带上分离开以前和框在装配装置中成形好时直接进行粘贴标签,也就是说,标签粘贴在平的钢带上。因此标签可采用这种方式成形,即其上边和下边消失在端盖和框基制凸缘部分的下面,并且这样使标签成为不直接识别式。
这样就要求标签材料能够承受随后加工阶段中产生的变形应力而无损坏。成形可能导致标签材料的重新取向或撕裂,因为其中可能引起拉伸应力的升高。存在的力也导致标签的边缘脱开和标签材料或印刷图象产生变形。
因此,所用的材料和印刷油墨应足够柔软以承受变形应力而无损坏,并且同时显示出小的可逆变形。这项要求可以用尽可能薄的柔性夹层复合材料来满足和用双轴取向聚酯膜以及铝衬纸制造。至于印刷油墨,其系统保持着灵活性,例如,最好采用凹板印刷和普通的丝网印刷。
可代替的方案是也可在成品暗盒上粘贴标签,这时标签不会在端盖和基框制凸缘部分消失,仍保持为光学可见的标签。然而,在此过程中变形应力应减至最小。
理想的方案是自动地由辊贴上标签,标签带有胶粘层和设置在载体带上。这样应用允许高的机器转速和同时具有窄的定位公差。
本发明可自然地与其它具有相同或类似结构,但具有不同物理特性如色彩,厚度等的编码系统一起应用。本发明还可用于胶片暗盒以外的其它对象。
按照本发明多个胶粘标签可设置在共同的载体带上,以实现用胶粘标签分配器的自动粘贴。
为制造设有本发明的标签的胶片暗盒,标签材料带可以粘贴在沿其纵轴移动的钢板带上,而钢板带与胶粘标签带一起可随后分离为单独段,以便在每种情况下制造成胶片暗盒框。
可代替的方案是多个单独的标签可以顺序粘贴在沿其纵向移动的钢板带上,而该钢板带可随后切割为其上粘贴标签的单独段,以便在每种情况下制造成胶片暗盒框。
为了在成品暗盒上粘贴标签,将粘贴在共同载体带上的单独的标签放置在胶片出口的上部,用转动暗盒和压紧转辊的方式使剩余的标签部分卷成暗盒。
这种方式使钢板的加工为无接头带,比以往使用的大钢板便利得多。
附图说明
以下将借助几个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位于胶片暗盒框用的坏料上的胶粘标签的第一实施例;
图1a示出通过第一实施例胶粘标签的示意剖面图;
图2示出位于载体带上的胶粘标签的第二实施例;
图2a示出通过第二实施例胶粘标签的示意剖面图;
图3示出位于载体带上的胶粘标签的第三实施例;
图3a示出通过第三实施例胶粘标签的示意剖面图;
图4示出在钢板带上粘贴连续标签带以制造胶片暗盒框的排列;
图5示出在钢带上传送单独标签粘贴在共同的载体带上以制造胶片暗盒框的另一排列;
图6示出通过第四实施例胶粘标签的示意剖面图;
图7示出通过第五实施例胶粘标签的示意剖面图;
图8示出在胶片暗盒框上传送胶粘标签的排列;
图9示出在胶片暗盒框上传送胶粘标签的第四种排列。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表示的实施例中,所谓的照相机自动读出编码包括随后可显现出的在暗盒内照相胶片上的信息,例如胶片的速度,胶片的长度和曝光范围汇集在使用不导电材料制成的胶粘标签上。利用钢板制成暗盒框材料的导电性,在有意保证导电区的各位置使标签材料切断和移去。
图1和1a示出粘贴在底层3,即随后可制成胶片暗盒框用的钢板段上的胶粘标签1。胶粘标签1包括不导电载体层5和附在其下的胶粘带7。载体层5上带有印记16,它也可用不导电衬层或夹层膜31保护。沿着以其位置和排列确定出照相的自动读出编码的边缘9,由标签1和衬层或夹层膜31冲切出两个分面11,13。在两个冲切出的分面11,13之间有一个不导电分面15。在将标签粘贴在钢板底层3上后,就获得了由与钢板材料电连接的导电分面11,13和胶粘标签不导电分面15组成的编码。编码可借助装有此暗盒的照相机的一组电触点来读出。根据边缘9的位置,电触点接触导电分面11,13或不导电分面15,因而电流可通过电触点和与分面11,13电连接的底层3流过,而没有电流通过由于标签载体材料5具有绝缘效应而不导电的分面15流过。根据不同导电性各分面的共同边缘的位置,照相机能通过其电触点自动识别在暗盒内所装胶片的速度,长度和曝光范围。除导电分面或非导电分面或层外,胶粘标签还具有可供使用者读出的产品信息或条码的表面区。
载体材料5为单位面积重量40-150g/m2的纸,特别是单位面积重量60-80g/m2的纸。
可代替的方案是载体材料5为厚度20-120μm的塑料膜,特别厚度50-70μm的双轴向聚丙烯膜。
或者,标签材料也可为厚度35-60μm的,附加复盖着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31的双轴向拉伸膨胀聚丙烯膜,特别是双轴向聚丙烯膜。夹层材料可保证标签加工所需的弯曲强度。
在第二实施例中,照相机自动读出编码汇集在不导电标签材料制成的胶粘标签内,其编码是使用导电油墨或导电凸印和不导电油墨的部分印刷。
图2和2a示出粘贴在由胶粘标签分配器自动涂在载体带150上的此种胶粘标签100。胶粘标签100由不导电载体层105组成,在其下面具有胶粘层107。沿着以其位置和排列确定出照相机自动读出编码的边缘109,具有两个分离的导电分面111,113。在两个导电分面111,113之间具有不导电分面115。导电分面111,113是用导电油墨印刷在不导电载体材料105上,或者用导电凸印膜,特别是热凸印膜凸印在其上。导电分面111,113被不导电分面115隔离开,并利用在同一工序与导电分面111,113一起装在底层材料上的导电杆117相互连接。导电杆117的绝缘是涂一层不导电油墨和(或)清漆116。不导电分面115位于导电分面111,113之间,它或者不印刷,或者用不导电油墨或清漆印刷。印记116可用在导电分面111,113区冲切除去的不导电衬层或夹层膜131保护。与导电分面111,113接触的照相机的触点在一个单独的导电面内相互电连接,以及借助导电杆117与另一个导电面连接,而位于不导电分面115的触点与其它触点绝缘。因此,照相机可识别在暗盒内胶片的信息。底层材料105为单位面积重量40-150g/m2的纸,特别是单位面积重量50-80g/m2的纸。
可代替的方案是底层材料105为厚度20-120μm的塑料膜,特别是厚度50-70μm的双轴向聚丙烯膜。
附加复盖有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131的厚度在35和60μm之间的,双轴向拉伸膨胀聚丙烯膜,特别是双轴向聚丙烯膜也可用底层材料105。夹层膜131提供了标签处理所需的弯曲强度。
按照第三实施例,照相机自动读出编码是借助导电底层材料和使用底层材料的导电性来汇集到胶粘标签内,因而在有意提供导电分面的各点底层材料不同绝缘清漆或油墨印刷,而标签的其余表面用不导电油墨或清漆印刷。
图3和3a示出该种胶粘标签200,它粘贴在载体带250上,用于胶粘标签分配器的自动粘贴。胶粘标签200由导电载体层205组成,其下附有胶粘带207。载体材料205的外面复盖不导电清漆和(或)油墨216,而导电分面211,213除外,其上没有不导电清漆216。在本实施例中,以其位置和排列确定编码的边缘209被不导电清漆216区限定。在两个导电分面211,213之间,有一个也是用不导电清漆或油墨印刷的不导电分面215。照相机的电触点部分与底层材料205连接,或者根据边缘209的位置用不导电清漆层219,215来彼此绝缘,从而产生编码效果。
此外,印刷标签可以复盖着不导电衬层或夹层膜231,该衬层或夹层膜231在导电分面211,213区冲切出。
可以考虑使用下列导电底层材料:金属膜,例如无锈蚀的铜膜,无锈蚀的铝膜,铜膜或带锡,铅/锡或镍涂层或导电保护涂层的铝膜;用上述一种金属膜完全或部分衬垫的或夹层的纸或塑料膜;导电塑料膜;带导电塑料及喷金属纸或塑料的纸或塑料膜复合材料。
最好导电底层材料205由最大厚度为70μm的铝衬纸或塑料膜组成。
图4为胶片暗盒粘贴标签的示意图。标签材料的连续带310借助夹层转辊320粘贴在沿其纵向L移动的连续钢带300上。随后边缘区在321处被冲切以提供成品胶片暗盒用的出口孔。在下一工位密封带330沿不粘贴标签带310的钢板带300底面的纵边缘粘贴。密封带随后可保护成品胶片暗盒的出口孔不进光和灰尘,仅在此阶段在323处钢带300与该钢带粘贴到一起的标签带310及密封带330共同被切割成与移动方向L成直角的小段340,因此这些小段仅在此阶段才能形成胶片暗盒框350。
图5示出暗盒粘贴标签的另一排列,在这里沿纵向L移动的钢带400借助本质上已知的自动标签分配器410用一组预先分离成单独的标签411粘贴上。与图4的实施例类似,钢带400设有沿其不粘贴标签一面纵边粘贴的密封带430。由分配器410供应的标签411在传送到钢板带400之前已排列在共同的载体带413上,该载体带为纸,聚酯膜或聚丙烯膜制成,并经标签防粘处理,例如,在一面带有硅层。载体带413沿标签分配器410的分配边415拉出,使标签411由载体带413分离和被传送。在423处,钢带400与密封带430一起在标签空边之间与移动方向L成直角被切开,从而获得一组粘贴好标签的钢板段440,最后把每一段成形为胶片暗盒框450。
图6示出胶粘标签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剖面图。由不导电材料,例如塑料膜或纸制成的载体层505,在其下面涂复胶粘剂507并粘贴到涂硅胶载体带550上。在载体层505的上面带有导电层523与载体层505组成复合材料。它包括导电塑料,铝膜,粗铝膜,带锌,镍,铁的含铜膜,和(或)厚度8-30μm的铍铜合金膜。如果没有载体层505,可采用厚度15-80μm的稍厚的导电层。
氧化能干扰读数的再现性和可靠性并导致褪色,作为抗氧化的方法可使导电层523由抗氧化层521保护,它可采用蒸汽沉积铝或喷涂金,银,不锈钢,钛或铟锡氧化物合金。也可采用含溶剂清漆,或辐照硬化清漆,例如含银颜料,石墨颜料,镍颜料或铜颜料作为导电剂的紫外线硬化清漆。
与图3a所示实施例类似,导电层521涂复着绝缘层519,它在导电分面511区被切割掉并载有印记516。印记516用不导电夹层膜531保护,它在导电分面511区被切割掉。分离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分面的边缘509确定了编码。
图7示出胶粘标签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剖面图,它与图6所示类似,但没有保护层。这里导电层623为具有耐腐蚀性的铝,金,银,不锈钢,钛,铟锡氧化物合金或铜。层结构和所用材料与图6所示实施例相同,其相应层的标号增加100。
图8示出在载体带713上沿纵向传送单独粘贴标签711到胶片暗盒框750的周边的排列。载体带713围绕固定分配边710拉出,使标签711由载体带713分离开。标签711的前端被压辊717压紧在带有胶片出口在前的转动的胶片暗盒框750的径向凸边751上。胶片暗盒750处于相对于标签711的载体带713同一面。继续转动时,标签711被传送到暗盒750的周边上。
图9示出在载体带813上沿纵向传送单独粘贴标签811到胶片暗盒片850的周边的另一种可能性。载体带813围绕固定分配边810拉出,使标签811由载体带813分离开,并被传送到吸筒817上。吸筒817在其周边上具有与真空源连接的吸孔819,并位于载体带813上标签811的另一面。在向外一面带有胶粘带的标签811由转动的吸筒817传送到胶片暗盒850上。标签811的前端首先被压紧在带有出口853在前的转动的暗盒框850的径向凸边851上,继续转动时,标签被传送到胶片暗盒框850的周边上。

Claims (44)

1.一种在待贴标签物件上用的胶粘标签,这种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1)的导电分面(11,13)和不导电分面(5,15)的至少一个边缘(9)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缘(9)被穿透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的切口(11,13)的边缘(9)所限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5)具有不导电外表面(15),而且切口(11,13)限定了由待贴标签物体(3)形成的导电分面。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11,13)是冲切出的。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切口(11,13)完全穿透载体材料,以及载体材料(5)上面的不导电衬层或夹层膜(31)。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11,13)完全穿过载体材料,以及载体材料(5)下面的胶粘层(7)。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是由一层纸和塑料膜或两层塑料膜组合的复合材料制成的,纸和塑料膜是柔性接合的用以平衡由于在曲面物体上粘贴标签而引起的应力。
7.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材料(5)是由纸制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0-150g/m2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材料(5)是由厚度由50至70μm的双轴向聚丙烯膜制成的。
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材料(5)是由具有空泡的厚度35-60μm的双轴向拉伸聚丙烯膜制成的。
10.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31)由双轴向聚丙烯膜形成。
11.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电分面或层在所有侧边被不导电分面或层所围绕。
12.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除导电分面和非导电分面或层外,所述的胶粘标签还具有可供使用者读出的产品信息或条码的表面区。
13.一种在待贴标签物件上用的胶粘标签,这种标签可借助设置分开胶粘标签(1;100;200;500;600)导电分面(11,13;111,113;211,213;511,611)和不导电分面(5,15;105,115;215,216;519,619)的至少一个边缘(9;109;209;509;609)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粘标签(100;200)的不导电层(5,15;105,115;215,216;519;619)包覆一层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31;131;231;531;631),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在导电分面(11,13;111,113;211,213;511;611)区中冲切出。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胶粘标签的的导电分面表面具有导电涂层(111,113),该涂层是印刷上的或作为导电凸印膜,或热凸印膜的层加上的。
15.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胶粘标签的至少两个相互分离的导电分面(111,113)被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杆(117)相互连接,所述的导电分面(111,113)的边缘沿着导电分面和不导电层之间的边缘(109)延伸。
16.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胶粘标签(1;100;500;600)的载体材料(5;105;505;605)是由一层纸和塑料膜或两层塑料膜组合的复合材料制成的,纸和塑料膜是柔性接合的用以平衡由于在曲面物体上粘贴标签而引起的应力。
17.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材料(5;105;505;605)是由纸制成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0-150g/m2
18.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材料(5;105;505;605)是由厚度由50至70μm的双轴向聚丙烯膜制成的。
19.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材料(5;105;505;605)是由具有空泡的厚度35-60μm的双轴向拉伸聚丙烯膜制成的。
20.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31;131;231;531;631)由双轴向聚丙烯膜形成。
21.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粘标签(200)的载体材料(205)由厚度70μm以下的衬铝纸或塑料制成的。
22.按权利要求13或21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胶粘标签的不导电分面以不导电涂层(215,216)的形式位于胶粘标签的载体材料(205)上。
23.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电分面或层在所有侧边被不导电分面或层所围绕。
24.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在于除导电分面和非导电分面或层外,所述的胶粘标签在邻近于导电和不导电表面或层处具有制备可供使用者读出的产品信息或条码的表面区。
25.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的导电分面的导电层(523)上复盖着一层附加的导电保护层(521),防止了位于其下的导电层(523)的氧化而其自身不氧化,或者它的氧化对导电性的影响程度极小或者完全不影响。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层(521)是采用蒸汽沉积、喷涂、包覆、电镀或电化学方法涂在导电层(523)上的金属层。
27.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由含溶剂的油墨或清漆组成的保护层(521)印刷在导电层(523)上。
28.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由辐照硬化油墨或清漆组成的保护层(521)印刷在导电层(523)上。
29.按照权利要求25-27之一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523)与不导电载体材料形成复合材料(523,505)。
30.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523;623)是由铝膜、未精制铝膜或含铜膜制成的。
31.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523;623)是由含锌,镍,铁和/或铍的铜合金膜中选出的一种制成的。
32.按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523;623)在膜设置在不导电载体(505;605)上时使用厚度8-30μm的膜,当没有不导体载体层,即在膜为单层材料时使用15-80μm的膜。
33.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形成导电分面的所述的导电层(523;623)用蒸发沉积或喷涂法涂复在载体材料(505;605)上。
34.按权利要求33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层(523;623)的材料选自铝、铬、金、银、不锈钢、钛、铟-锡氧化物或铜中的一种材料。
35.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胶粘标签,其特征在于形成导电分面的所述的导电层(523;623)是由导电塑料组成的。
36.一种胶片暗盒,带有胶粘标签,所述的胶粘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1)的导电分面(11,13)和不导电分面(5,15)的至少一个边缘(9)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缘(9)被穿透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的切口(11,13)的边缘(9)所限定。
37.一种胶片暗盒,带有胶粘标签,所述的胶粘标签可借助设置分开胶粘标签(1;100;200;500;600)导电分面(11,13;111,113;211,213;511,611)和不导电分面(5,15;105,115;215,216;519,619)的至少一个边缘(9;109;209;509;609)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粘标签(1;100;200;500;600)的不导电层(5,15;105,115;215,216;519;619)包覆一层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31;131;231;531;631),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在导电分面(11,13;111,113;211,213;511;611)区中冲切出。
38.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1)的导电分面(11,13)和不导电分面(5,15)的至少一个边缘(9)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9)被穿透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的切口(11,13)的边缘(9)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在导电分面(11)区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在内的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带,
-由载体带提起标签材料带,而相当于导电分面(11)区的冲切材料仍保留粘贴在载体带上,
-将标签材料带放置在新的抗粘载体带上,
-冲切待形成的单独标签(1)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新的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1)。
39.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1)的导电分面(11,13)和不导电分面(5,15)的至少一个边缘(9)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9)被穿透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的切口(11,13)的边缘(9)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将分离剂涂到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上,但相当于导电分面(11)的表面除外,
-沿整个导电分面区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7)在内的标签材料,
-将衬层膜贴到标签材料上,并使衬层膜与无分离剂的部分表面粘贴,但不与带有分离剂的部分表面粘贴,
-由标签材料除去衬层膜和与其粘贴的冲切材料,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1)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1)。
40.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1)的导电分面(11,13)和不导电分面(5,15)的至少一个边缘(9)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9)被穿透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的切口(11,13)的边缘(9)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将分离剂涂到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上,但相当于导电分面(11)的表面和单独标签之间存在的基体除外,
-沿整个导电分面区和标签周边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7)在内的标签材料,
-将衬层膜贴到标签材料上,并使衬层膜与无分离剂的部分表面粘贴,但不与带有分离剂的部分表面粘贴,
-由标签材料除去衬层膜和与其粘贴的冲切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1)。
41.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1)的导电分面(11,13)和不导电分面(5,15)的至少一个边缘(9)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9)被穿透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的切口(11,13)的边缘(9)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具有以下工序:
-沿导电分面(11)区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和载体层在内的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带,
-借助冲切工具或压缩空气除去冲切材料,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1)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1)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上的单独标签(1)。
42.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分开标签(1)的导电分面(11,13)和不导电分面(5,15)的至少一个边缘(9)层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边缘(9)被穿透胶粘标签(1)的载体材料(5)的切口(11,13)的边缘(9)所限定,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沿导电分面(11)区冲切包括标签材料胶粘层在内的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标签材料带,
-沿边引导标签材料带和载体带,使冲切材料本身由载体带分离开,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1)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1)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3)上的单独标签(1)。
43.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设置分开胶粘标签(1;100;200;500;600)导电分面(11,13;111,113;211,213;511,611)和不导电分面(5,15;105,115;215,216;519,619)的至少一个边缘(9;109;209;509;609)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胶粘标签(100;200)的不导电层(5,15;105,115;215,216;519;619)包覆一层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31;131;231;531;631),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在导电分面(11,13;111,113;211,213;511;611)区中冲切出,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不导电分面(111)区冲切包括衬层膜(131)胶粘层在内的粘贴在抗粘载体带上的夹层膜(131),但不冲切载体带,
-由夹层膜(131)除去载体带和冲切材料,
-将冲切夹层材料(131)贴到已粘贴在另一载体带(150)上的标签材料带上,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100)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100)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150)上的单独标签(100)。
44.一种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的标签可借助设置分开胶粘标签(1;100;200;500;600)导电分面(11,13;111,113;211,213;511,611)和不导电分面(5,15;105,115;215,216;519,619)的至少一个边缘(9;109;209;509;609)对物件的特性以可机读的形式在其外面编码,其中所述的胶粘标签(100;200)的不导电层(5,15;105,115;215,216;519;619)包覆一层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31;131;231;531;631),所述的不导电夹层或衬层膜在导电分面(11,13;111,113;211,213;511;611)区中冲切出,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不导电分面(111)区冲切夹层膜(131),
-使用冲切工具或压缩空气由夹层膜(131)除去冲切材料,
-将冲切夹层材料(131)贴到已粘贴在另一载体带(150)上的标签材料带上,
-冲切待生产的单独标签(100)的周边,
-除去单独标签(100)之间保留的基体材料,以便取下粘贴在载体带(150)上的单独标签(100)。
CNB961074477A 1995-06-13 1996-05-15 胶粘标签、带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及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47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5109141A EP0690427B1 (de) 1994-06-29 1995-06-13 Etikett mit integrierter Codierung
EP95109141.2 1995-06-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05A CN1145505A (zh) 1997-03-19
CN1134754C true CN1134754C (zh) 2004-01-14

Family

ID=8219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61074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4754C (zh) 1995-06-13 1996-05-15 胶粘标签、带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及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H09106248A (zh)
CN (1) CN113475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970B (zh) * 2014-06-11 2017-01-11 上海金大塑胶有限公司 不干胶标签电磁贴标机
US11529820B2 (en) 2016-03-01 2022-12-20 Simple Green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ear and tear-indicating product
TWI642558B (zh) * 2016-03-01 2018-12-01 簡單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Product life mark prin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05A (zh) 1997-03-19
JPH09106248A (ja) 1997-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5648C (zh) 集成电路卡
CN1078745C (zh) 一种用于电池的热敏外壳标牌和装有该标牌的电池
CN1012262B (zh) 易撕裂胶粘带材
CN1285938A (zh) 自动化生产个人化卡和盒的方法和设备
JP2007175492A (ja) 金属光沢を持つ表示部を有するゴルフボ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ゴルフボール
CN1134754C (zh) 胶粘标签、带胶粘标签的胶片暗盒及胶粘标签的制造方法
CN1177703C (zh) 安全标记及其制备方法
US20100236434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ating (metal-back printing blanket) of a typographic printing roll with thermo-adhesive plastic sheet as undercoating
CN111798737A (zh) 不干胶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US5925431A (en) Label with integrated coding
CN1278943A (zh) 可变色的装置
KR970001156A (ko) 통합 코딩의 특징을 지니는 라벨
CN1146064C (zh) 供电池应用的单层psa标签
EP1213695A2 (en) Release sheet with printed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898936A (zh) 一种双层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999C (zh) 谐振标签等的电路形金属箔片及其制造方法
EP0143755A2 (en) Label having an electrically readable indentification code, particularly for photographic film cartridges, and a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CN218848957U (zh) 一种警示标签
EP4296997A1 (en) Tag for marking defective portions of electrod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3712220A1 (en) A print adhesive label and an adherend
CN210759860U (zh) 一种稳定型镭射水转印膜
CN220672123U (zh) 防水防刮耐腐蚀标签
CN1511310A (zh) 具有自粘接性表示开封印迹功能的管理标签及其使用方法
CN209833030U (zh) 一种抗氧化水性电化铝
US20240013024A1 (en) Rfid label, rfid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fid lab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pplicant after: Stan Beth PPLL Ltd

Applicant before: Stan Beth Packaging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HITANBEISHI PACKING CO. TO: STAMBECY PPL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