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5002A - 差分组合电路 - Google Patents

差分组合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5002A
CN113475002A CN201980092083.2A CN201980092083A CN113475002A CN 113475002 A CN113475002 A CN 113475002A CN 201980092083 A CN201980092083 A CN 201980092083A CN 113475002 A CN113475002 A CN 113475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terminal
combining circuit
differentia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20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5002B (zh
Inventor
H·斯约兰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3475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5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50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50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4Circuits using the same frequency for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8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83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using a bridg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6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7/463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2Networks for transforming balanced signals into unbalanced signals and vice versa, e.g. baluns
    • H03H7/425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4Circuits using the same frequency for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frequency for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provision f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in two dir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差分组合电路(200)包括三个端口,每个端口具有两个端子(1a,1b,2a,2b,3a,3b)。该差分组合电路(200)还包括:第一子电路,其包括被连接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的第一端子(1a,2a)之间的第一电感器(L1)以及被连接在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一端子(2a,3a)之间的第一电容器(C1);第二子电路,其包括被连接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的第二端子(1b,2b)之间的第二电感器(L2)以及被连接在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二端子(2b,3b)之间的第二电容器(C2)。该差分组合电路(200)还包括:第三电容器(C3),其被连接在第一端口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1a,1b)之间;第三电感器(L3),其被连接在第三端口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3a,3b)之间;第一电阻器(R1),其被连接在第一端口的第一端子(1a)与第三端口的第二端子(3b)之间;以及第二电阻器(R2),其被连接在第一端口的第二端子(1b)与第三端口的第一端子(3a)之间。

Description

差分组合电路
技术领域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差分组合电路。特别地,本文的实施例涉及用于全双工或灵活频分双工收发机的差分组合电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设备通常包括收发机,收发机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电路。发射机电路通常将基带信号上变频为射频(RF)信号以进行传输,而接收机电路将所接收的RF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以进行进一步处理。
通信设备能够在相同频率或不同频率下同时接收和发送信号具有很大的益处。优选地,天线应在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共享。然后,通信系统可以在其操作中变得更加灵活,不必调度接收和发送以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并且响应延迟可以被减小。在相同频率下的同时发送和接收通常被称为全双工,而使用不同的频率通常被称为频分双工(FDD)。全双工具有以下优点:提高频谱效率,能够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中同时使用相同的频率。但是,当要发送的信号与要接收的信号之间的功率比很大时,要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实现足够的隔离极具挑战性。这使得全双工不太适合于远程系统,在远程系统中,当通信设备远离基站时,该比率可能非常大。另一方面,FDD被用于相对远程的系统,如长期演进(LTE)电信网络。然后,在每个频带中使用一组固定滤波器(所谓的双工器)以分离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双工器可以具有低损耗并且仍然提供高隔离。为此,两个信号必须在频率上被充分分离,因此信号通常相隔所谓的双工距离,并且哪个信号处于低频率而哪个信号处于高频率是固定的。因此,双工滤波器的使用使得频带中的频率使用变得不灵活。因为每个频带需要一个双工器,所以频带使用也变得不灵活。此外,要支持的频带数量将受到双工滤波器的成本和物理尺寸的限制。
因此,双工滤波器提供了高性能,但是灵活性很小。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的频率必须相隔双工距离。滤波器针对发送信号提供固定频率范围,并且针对接收信号提供固定频率范围。因此,在接收和发送频率在频带上随机跳跃的应用中(如在蓝牙中),不可能使用双工滤波器。此外,因为双工器功能是基于在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之间具有频率距离,所以它从根本上与全双工使用不兼容。除此之外,还存在移动电话中要覆盖越来越多的频带,从而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并昂贵的双工器的问题。
如果由于灵活性差而不能使用滤波器来隔离接收机和发射机,则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隔离组合器。主要缺点是这些隔离组合器具有固有的3dB插入损耗。隔离组合器通常基于抵消原理,并且使用电阻器与传输线和变压器之类的电路元件的组合来构建。例如,在US20110064004中,公开了使用变压器和虚拟负载的电平衡隔离器。当虚拟负载与天线阻抗完全匹配时,在隔离器中具有对称性并且获得完美隔离。缺点是需要变压器,具有关联的损耗。在期望频率范围内可使用感性和容性阻抗两者来完全编程的虚拟负载的实现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另一种选择是使用威尔金森组合器,其可以用于针对不同的操作模式提供某种灵活性。但是,该组合器需要实现两个四分之一波传输线。传输线也很难被调谐到其他中心频率。如何保持隔离并补偿天线阻抗变化(感性以及容性)也是一个未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文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性能的隔离器电路。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通过一种差分组合电路来实现该目的。所述差分组合电路包括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口;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口;以及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第三端口。
所述差分组合电路还包括第一子电路,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电感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电容器。
所述差分组合电路还包括第二子电路,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电感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二电容器。
所述差分组合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三电容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三电感器。
所述差分组合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一电阻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二电阻器。
换句话说,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使用三个电感器、三个电容器和两个电阻器的核心来实现。在所述差分组合电路中,形成两个巴伦结构。所述第一巴伦包括所述第一子电路以及具有两倍电容的所述第三电容器的一半和具有一半电感的所述第三电感器的一半。所述第二巴伦包括所述第二子电路以及具有两倍电容的所述第三电容器的一半和具有一半电感的所述第三电感器的一半。所述差分组合电路的所述第二端口可以用作耦接到天线的天线端口。所述差分组合电路的所述第一端口可以用作耦接到接收机的接收端口,并且所述差分组合电路的所述第三端口可以用作耦接到发射机的发送端口,反之亦然。因此,所述两个巴伦被差分连接到所述天线端口,并且所述两个电阻器在所述两个巴伦之间被交叉耦接。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所述差分组合电路针对以所述电路的LC共振频率为中心的信号在所述接收端口与所述发送端口之间提供高度隔离。这是由于两个路径之间的抵消,一个路径通过具有LC结构的所述子电路,并且一个路径通过所述交叉耦接电阻器。所述交叉耦接电阻器具有隔离电阻器的功能。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所述差分组合电路提供宽带宽,避免使用传输线和变压器,并且不需要具有可编程电感的虚拟负载。尽管它简单并且组件数量少,但是它支持全差分电路,并且在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提供高度隔离。所述差分组合电路适合于完全集成为片上隔离器,并且使用低品质因数片上电感器来提供低附加损耗。使用这样的片上隔离器,在低成本短程收发机中引入全双工或灵活频分双工变得可行。
因此,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所述差分组合电路针对全双工或灵活频分双工收发机提供改进的隔离器电路。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文的实施例的示例,这些附图是:
图1是根据本文第一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文第二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的模拟结果;
图4是用于分析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5示出了当天线阻抗变化但是隔离电阻器保持恒定时,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的模拟结果;
图6示出了当天线阻抗变化并且隔离电阻器也变化时,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的模拟结果;
图7是根据本文第三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所示的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的模拟结果;
图9示出了图7所示的具有非理想电感器的差分组合器的模拟结果;
图10示出了图7所示的具有电路参数的更精细调谐设置的差分组合器的模拟结果;以及
图11是示出其中可以实现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收发机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第一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100。
差分组合电路100包括两个巴伦(balun)101和102。每个巴伦具有包含两个电感器和两个电容器的格架(lattice)结构,并且每个巴伦具有三个端子。第一巴伦101具有两个电感器L1和L3a、两个电容器C1和C3a、第一端子1a、第二端子2a、第三端子3a。第二巴伦102具有两个电感器L2和L3b、两个电容器C2和C3b、第一端子1b、第二端子2b、第三端子3b。在每个巴伦中,在第一端子与信号地之间是电容器C3a/C3b,在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是电感器L1/L2,在第二端子与第三端子之间是电容器C1/C2,以及在第三端子与信号地之间是电感器L3a/L3b。
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的第一端子1a、1b形成差分组合电路100的第一端口。
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的第二端子2a、2b形成差分组合电路100的第二端口。
第一巴伦和第二巴伦的第三端子3a、3b形成差分组合电路100的第三端口。
差分组合电路100还包括两个电阻器R1和R2,每个电阻器被连接在一个巴伦的第一端子1a/1b与另一个巴伦的第三端子3b/3a之间,即它们被交叉耦接。
因为将在差分组合电路100的所有端口处使用差分信号来驱动两个巴伦101、102,所以到信号地的两个电容器C3a、C3b可以由两个巴伦的第一端子1a、1b之间具有一半值的单个电容器C3来代替,而到信号地的两个电感器L3a、L3b可以以相同的方式由两个巴伦的第三端子3a、3b之间具有两倍值的电感器L3来代替。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第二实施例的这种差分组合电路200。
差分组合电路200包括:第一端口,其具有第一端子1a和第二端子1b;第二端口,其具有第一端子2a和第二端子2b;以及第三端口,其具有第一端子3a和第二端子3b。
差分组合电路200还包括第一子电路,其包括被连接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的第一端子1a、2a之间的第一电感器L1,以及被连接在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一端子2a、3a之间的第一电容器C1。
差分组合电路200还包括第二子电路,其包括被连接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的第二端子1b、2b之间的第二电感器L2,以及被连接在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二端子2b、3b之间的第二电容器C2。
差分组合电路200还包括被连接在第一端口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1a、1b之间的第三电容器C3,以及被连接在第三端口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3a、3b之间的第三电感器L3。
差分组合电路200还包括被连接在第一端口的第一端子1a与第三端口的第二端子3b之间的第一电阻器R1,以及被连接在第一端口的第二端子1b与第三端口的第一端子3a之间的第二电阻器R2。
可以看出,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200使用具有三个电感器、三个电容器以及两个电阻器的核心来实现。在差分组合电路200中,形成两个巴伦结构。第一巴伦包括具有L1、C1的第一子电路、具有两倍电容的第三电容器C3的一半以及具有一半电感的第三电感器L3的一半。第二巴伦包括具有L2、C2的第二子电路、具有两倍电容的第三电容器C3的一半以及具有一半电感的第三电感器L3的一半。差分组合电路200的第二端口可以用作被耦接到天线的天线端口。差分组合电路200的第一端口可以用作被耦接到接收机的接收RX端口,而差分组合电路200的第三端口可以用作被耦接到发射机的发送TX端口,反之亦然。因此,两个巴伦被差分连接到天线端口,并且两个电阻器在两个巴伦之间被交叉耦接。
差分组合电路100、200中的所有电感器L1、L2、L3a、L3b和电容器C1、C2、C3a、C3b可以具有相等的电感值和电容值,例如电感值L和电容值C。对于作为两个电容器C3a、C3b的组合的第三电容器C3,为电容值C的一半,而对于作为两个电感器L3a、L3b的组合的第三电感器L3,为电感值L的两倍。
差分组合电路200将提供以
Figure BDA0003210294770000071
为中心的高隔离。它的工作频率不会如L匹配电路中那样自LC共振偏移,L匹配电路即包含以L形状构造的一个电感器和一个电容器的匹配网络,其中偏移取决于电路质量Q值。要被与相同的端口电阻相匹配的所有端口的Q值等于1/sqrt(2),并且此低Q值将固有地提供宽带操作。根据一些实施例,为了最佳隔离,两个交叉耦接的电阻器R1、R2应各自具有等于差分端口阻抗的值Riso。但是,其他值也可以提供足够的隔离,具体取决于给定应用的要求。
已设计并模拟了示例电路以验证差分组合电路100、200的功能和性能。该示例电路被设计为具有2GHz的中心频率和100Ω的差分端口阻抗Rport。电感L被选择为
Figure BDA0003210294770000072
而电容C被选择为
Figure BDA0003210294770000073
为了提供最佳隔离,电阻器R1和R2的电阻Riso被选择为
Riso=-Rport=-100Ω (3)
通过交叉耦接来获得负电阻,参见图1和2中的示意图,其中R1和R2是用于隔离的交叉耦接电阻器。
已对该示例电路进行了模拟。图3示出了模拟后的S参数,其中L1=L2=5.63nH,C1=C2=1.125pF,C3=0.5*1.125pF,并且L3=2*5.63nH,R1=R2=100Ω,Rport=100Ω。S31曲线是TX和RX端口的S参数,表示TX与RX端口之间的隔离,S21曲线表示从天线端口到RX端口的信号传输,以及S32曲线表示从TX端口到天线端口的信号传输。
可以看出,针对该简单电路获得了宽带隔离。该行为符合预期,在2GHz下在RX与TX端口之间实现完美隔离,其中TX/RX与天线端口之间的损耗等于3dB。在100MHz宽带中(如由两个星号指示),隔离超过40dB。
可以参考图4来解释和分析差分组合电路100、200的原理。为了分析电路,研究了从发送端口处的信号电压VTX到短路的接收端口中的电流iRX的转移(transfer)。假设接收端口在共振频率下完美隔离,并且因此没有信号电压,因而可以使用短路阻抗来简化该分析。
电路分析表明,在L和C的共振频率下,根据以下等式,从vTX到iRX的转移变为实值:
Figure BDA0003210294770000081
其中,Rant是天线阻抗。该电流应被由隔离电阻器R1、R2注入的电流所匹配。该电流应具有相反的相位,这通过交叉耦接来实现,如图2所示。电流的幅度应相等,因此:
Figure BDA0003210294770000082
使用100的标称天线阻抗Ω,隔离电阻变为-100Ω。如果隔离电阻被改变以使得它与天线阻抗成反比(如由等式(5)所声明的),则还可以使用其他天线阻抗来实现隔离。例如,如果天线阻抗减半至50Ω,则隔离电阻应该加倍至-200Ω。
图5示出了模拟结果,其中天线阻抗被从50Ω遍历到200Ω,并且隔离电阻保持恒定在-100Ω。由椭圆形501标记的曲线是从50Ω到200Ω的不同天线阻抗的S31曲线。由椭圆形502标记的曲线是S21曲线,以及由椭圆形503标记的曲线是S32曲线。
图6示出了模拟结果,其中天线阻抗被从50Ω遍历到200Ω,并且隔离电阻根据等式(5)而变化。由椭圆形601标记的曲线是从50Ω到200Ω的不同天线阻抗的S31曲线。由椭圆形602标记的曲线是S21曲线,以及由椭圆形603标记的曲线是S32曲线。
从图5和6中可以看出,电路的行为符合预期。当根据(5)设置隔离电阻时,尽管天线阻抗改变,但是仍然可以在共振频率下保持完美隔离。
当天线阻抗具有电抗部分时,图4中的天线阻抗Rant伴随有电容器或电感器,并且从vTX到iRX的转移将具有相移。该相移后的电流可以被分成由适当大小的隔离电阻器抵消的同相部分,以及由与隔离电阻器并联的电容器抵消的正交相位部分。取决于天线电抗的符号,隔离电容器可以被交叉耦接或非交叉耦接。因此,能够补偿感性天线负载而不必在电路中引入附加的电感器。
图7示出了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700,其中第一和第二交叉耦接的电容器Cc1、Cc2分别与R1和R2并联,第一非交叉耦接的电容器Cnc1被连接在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一端子1a、3a之间,第二非交叉耦接的电容器Cnc2被连接在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二端子1b、3b之间。交叉耦接和非交叉耦接的电容器在本文中被称为隔离电容器。
重写等式(5)以便也涵盖复天线阻抗:
Figure BDA0003210294770000091
为了验证这一点,天线阻抗遍历了值100-j40Ω、100-j20Ω、100Ω、100+j20Ω、100+j40Ω。使用等式(6),隔离阻抗被计算为100Ω交叉耦接电阻器与250Ω、500Ω、无穷大、-500Ω、-250Ω电抗并联。2GHz共振频率下的电抗分别由318fF、159fF、0fF的非交叉耦接电容器以及159fF和318fF的交叉耦接电容器来实现。可以看出,天线电抗的影响被交叉或非交叉耦接(取决于电抗符号)的成比例的电容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电阻值等于天线阻抗实部。因此,对于被连接到差分组合电路的所有端口具有相同电阻的情况(即,RX、TX和天线端口具有相同的标称电阻),隔离电阻器R1、R2的电阻则等于端口电阻。但是,在其他工作条件下,天线阻抗将在标称值附近变化,并且然后可以根据等式5和6来调整隔离电阻器和电容器以补偿天线阻抗变化并且保持隔离。
图8示出了模拟结果。可以看出,电路的行为符合预期,并且可以补偿天线电抗。由椭圆形801标记的曲线是不同天线阻抗100-j40Ω、100-j20Ω、100Ω、100+j20Ω、100+j40Ω的S31曲线。由椭圆形802标记的曲线是S21曲线,以及由椭圆形803标记的曲线是S32曲线。
到目前为止,已使用理想的无源组件对电路进行了模拟,损耗接近3dB。在实际实现中,特别是在集成电路上,电感器将具有相当大的损耗。电感器的品质因数Q则可以约为10。然后,重要的是使用这样的电感器品质因数Q来模拟电路,以查看它是否非常适合于集成电路实现以及可以预期何种性能。为此,每个电感器被与1400Ω的并联电阻器和3.5Ω的串联电阻器连接,从而对应于在2GHz下Q等于10的电感器。为了补偿由电感器的阻性部分引入的相移,使用与天线阻抗偏移j10Ω的值来计算隔离电容器。然后执行与图8相同的遍历。
图9示出了Q=10的非理想电感器的模拟结果。已调整隔离电容器值以针对频率在2GHz的信号保持峰值隔离。由椭圆形901标记的曲线是不同天线阻抗100-j40Ω、100-j20Ω、100Ω、100+j20Ω、100+j40Ω的S31曲线。由椭圆形902标记的曲线是S21曲线,以及由椭圆形903标记的曲线是S32曲线。可以看出,损失了一些隔离性能,但是可以针对差分组合电路700的隔离阻抗的实部和虚部两者执行更精确的调谐,从而调谐隔离电阻器和电容器两者以获得更高的窄带抵消。如预期的那样,损耗也有所增加。Q为10的电感器在中心频率处的损耗约为3.7dB。应将其与理想情况下的损耗进行比较,后者等于3dB。因此,使用片上电感器的附加损耗约为0.7dB。还应注意,取决于频率、半导体工艺以及可用芯片面积,可以在芯片上实现高于10的Q值。损耗则将在3dB与3.7dB之间。
图10示出了在一些更精细的调谐以增大隔离之后的结果。在此,差分组合器700中的电容器均被增大9%。当应用等式(6)时,已在Zant中使用额外的j3Ω来计算隔离电容器,并且已向隔离电阻器添加附加的4Ω。由椭圆形1001标记的曲线是不同的天线阻抗100-j40Ω、100-j20Ω、100Ω、100+j20Ω、100+j40Ω的S31曲线。由椭圆形1002标记的曲线是S21曲线,以及由椭圆形1003标记的曲线是S32曲线。从图10中可以看出,使用非理想的片上电感器也能够实现高隔离。
天线阻抗的偏差将影响隔离,因为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端口的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受到影响。为了对此进行补偿,可以使得隔离路径中的电阻是可编程的,并且可以使用两组可编程电容器,其中一组被交叉耦接,而一组不交叉耦接。以这种方式,容性负载和感性负载都可以以高隔离来处理,而无需在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中使用任何附加的电感器。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可编程电感器和电容器来调谐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的中心频率或共振频率。
因此,根据本文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R1、R2的电阻可以是可变的或可编程的。
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和第三电容器C1、C2、C3的电容可以是可变的或可编程的。
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第三电感器L1、L2、L3的电感可以是可变的或可编程的。
该组交叉耦接的电容器Cc1、Cc2可以是可变的或可编程的。
该组非交叉耦接的电容器Cnc1、Cnc2可以是可变的或可编程的。
总之,当差分组合器100、200、700在工作时,在天线端口(即,第二端口2a、2b)处接收的信号将在第一端口1a、1b和第三端口3a、3b处产生相反相位信号,前提是该信号的频率等于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的共振频率。在1a和3b处产生的信号则将是同相的,因此由于所接收的信号,第一电阻器R1的端子之间将没有电压。以相同的方式,在1b与3a之间将没有电压,并且第二电阻器R2上也没有电压。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电阻器R1、R2因此对信号没有影响。然后,接收信号功率将在接收端口与发送端口之间被平均划分,其中一半的功率最终进入接收端口,这对应于隔离组合器中的3dB的正常损耗。
当由发射机注入信号时,在差分发送端口处,信号被与接收端口隔离。这由于两个路径之间的抵消而发生,其中一个路径通过LC结构,并且一个路径通过电阻器。如上所述,当接收端口要被隔离时,它应具有零信号电压,并且因此可以被视为信号地。然后,检查由在发射机端口处的电压导致的来自两个路径的信号电流。对于阻性天线阻抗并且在LC共振频率下工作,从发送端口电压到接收端口电流的转移将具有零相移。对于交叉耦接的电阻器,将具有180度相移。然后,通过选择电阻值以使得两个支路电流的幅度匹配,将存在抵消,因此在共振频率下将接收端口与发射机隔离。发射机功率将在电阻器与天线端口之间被平均共享,从发射机到天线的信号传输也具有3dB损耗。
可以在用于全双工或频分双工的收发机中使用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的第二端口可以用作被耦接到天线的天线端口。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的第一端口可以用作被耦接到接收机的接收端口,而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的第三端口可以用作被耦接到发射机的发送端口,反之亦然。
可以在各种集成电路、电子电路、设备或装置中采用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图11示出了电子设备1100的框图。电子设备1100包括收发机1110,其包括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电子设备1100可以包括其他单元,其中示出了存储器1120、处理单元1130。电子设备1100可以是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或移动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或无线电基站。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提供了宽带宽,避免使用传输线和变压器,以及不需要具有可编程电感的虚拟负载。除了它的简单性和组件数量少以外,它支持全差分电路,并且在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提供高隔离。该差分组合电路适合于完全集成为片上隔离器,以及使用低品质因数片上电感器来提供低附加损耗。使用类似于此的片上隔离器,在低成本短程收发机中引入全双工或灵活频分双工变得可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通过任何半导体技术(例如,双极、NMOS、PMOS、CMOS或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等)来实现根据本文的实施例的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
当在本文使用时,单词“包括”或“包含”将被解释为非限制性的,即意味着“至少由…组成”。
本文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例。可以使用各种替代物、修改物和等同物。因此,上面的实施例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8)

1.一种差分组合电路(200,700),包括:
第一端口,其具有第一端子(1a)和第二端子(1b);
第二端口,其具有第一端子(2a)和第二端子(2b);
第三端口,其具有第一端子(3a)和第二端子(3b);
第一子电路,其包括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1a,2a)之间的第一电感器(L1)以及被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2a,3a)之间的第一电容器(C1);
第二子电路,其包括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1b,2b)之间的第二电感器(L2)以及被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2b,3b)之间的第二电容器(C2);
第三电容器(C3),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1a,1b)之间;
第三电感器(L3),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3a,3b)之间;
第一电阻器(R1),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1a)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3b)之间;以及
第二电阻器(R2),其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1b)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3a)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组合电路(200,700),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电阻是可变的或可编程的。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差分组合电路(200,700),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所述第二电容器和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电容是可变的或可编程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差分组合电路(200,700),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感器的电感是可变的或可编程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差分组合电路(200,7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并联的一组可变或可编程电容器(Cc1,Cc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差分组合电路(200,700),还包括:一组可变或可编程电容器(Cnc1,Cnc2),其中一个在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1a)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一端子(3a)之间,并且一个在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1b)与所述第三端口的所述第二端子(3b)之间。
7.一种用于全双工或频分双工的收发机(111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差分组合电路(100,200,700),并且其中,
所述差分组合电路的所述第二端口用作被耦接到天线的天线端口;以及
所述差分组合电路的所述第一端口用作被耦接到接收机的接收端口,所述差分组合电路的所述第三端口用作被耦接到发射机的发射端口,反之亦然。
8.一种通信设备(110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发机(1110)。
CN201980092083.2A 2019-02-14 2019-02-14 差分组合电路 Active CN1134750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9/053628 WO2020164707A1 (en) 2019-02-14 2019-02-14 A differential combiner circu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5002A true CN113475002A (zh) 2021-10-01
CN113475002B CN113475002B (zh) 2023-05-09

Family

ID=65433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2083.2A Active CN113475002B (zh) 2019-02-14 2019-02-14 差分组合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9372B2 (zh)
EP (1) EP3925078B1 (zh)
CN (1) CN113475002B (zh)
ES (1) ES2980632T3 (zh)
WO (1) WO20201647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3174A (zh) * 2023-12-25 2024-02-09 苏州汰砾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频分双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3215A (zh) * 2007-09-10 2010-08-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差分双工器的共模信号衰减
US20140210542A1 (en) * 2013-01-25 2014-07-31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Power splitter and comb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0504B2 (ja) * 2001-05-15 2006-07-26 Tdk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
KR101031692B1 (ko) 2002-12-18 2011-04-29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장치, 무선 통신 방법, 안테나 장치 및 제 1듀플렉서
JP4441886B2 (ja) * 2006-03-31 2010-03-31 Tdk株式会社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WO2008013170A1 (fr) * 2006-07-25 2008-01-3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odule à haute fréquence et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l'utilisant
TW200835043A (en) * 2007-01-19 2008-08-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High-frequency part
US8208865B2 (en) 2009-09-11 2012-06-26 Broadcom Corporation RF front-end with on-chip transmitter/receiver isolation and noise-matched LNA
US9318801B2 (en) * 2012-06-15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wideband termination for hybrid transformer
EP3228000B1 (en) * 2014-12-04 2019-04-03 Topcon Positioning Systems, Inc. Detection of excessively high interference signal levels during reception of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ignals
US11469190B2 (en) * 2016-03-15 2022-10-11 Intel Corporation Parasitic-aware integrated substrate balanced filter and apparatus to achieve transmission zeros
US10608313B2 (en) * 2018-01-08 2020-03-31 Linear Technology Holding Llc Wilkinson combiner with coupled inductors
US10690708B2 (en) * 2018-08-28 2020-06-23 Psemi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Phase and amplitude detector
KR102703276B1 (ko) * 2019-01-09 2024-09-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 어레이 시스템을 위한 4방향 전력 분배기 및 결합기
JP2020155798A (ja) * 2019-03-18 2020-09-24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方向性結合器、無線通信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US20220393650A1 (en) * 2021-06-02 2022-12-08 Psemi Corporation Wideband Multi Gain LNA Architectur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3215A (zh) * 2007-09-10 2010-08-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差分双工器的共模信号衰减
US20140210542A1 (en) * 2013-01-25 2014-07-31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Power splitter and combi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43174A (zh) * 2023-12-25 2024-02-09 苏州汰砾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频分双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09372B2 (en) 2024-02-20
EP3925078A1 (en) 2021-12-22
ES2980632T3 (es) 2024-10-02
WO2020164707A1 (en) 2020-08-20
EP3925078B1 (en) 2024-04-03
US20220109418A1 (en) 2022-04-07
CN113475002B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4506B2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US9094104B2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US10116281B2 (en) Power combiner/divider using mutual inductance
EP2870701B1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WO2014133625A2 (en) Passive leakage cancellation networks for duplexers and coexis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0114570A1 (en) Radio frequency power divider and combiner circuit
US9774365B2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US11546012B2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mplifier, and method
JP2021520763A (ja) マルチバンドミリ波5g通信のための送信及び受信スイッチ並びに広帯域電力増幅器整合ネットワーク
EP2870700B1 (en) Transceiver front-end
CN113475002B (zh) 差分组合电路
US11894826B2 (en) Radio-frequency apparatus with multi-band balu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Schwartz et al. An Ultra-Compact Wideband Tunable Autotransformer-Based Electrical-Balanced Duplexer Achieving 30 dB Isolation Across the 46-70 GHz Frequency Range
US20200212871A1 (en) Apparatus for Antenna Impedance-Matching and Associated Methods
WO2024126746A1 (en) Improved n-plex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