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3630A -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网关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3630A
CN113473630A CN202110884353.2A CN202110884353A CN113473630A CN 113473630 A CN113473630 A CN 113473630A CN 202110884353 A CN202110884353 A CN 202110884353A CN 113473630 A CN113473630 A CN 113473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node
user plane
downlink packet
node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435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相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Tele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73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3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网关。根据本实施方式,主要目的是提供用于在网关节点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相分离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向空闲模式的终端装置发送下行链路分组从而使得针对用户的数据传输延迟时间能够减少并且能够高效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网关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680079838.1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KR2016/013330,申请日:2016年11月18日,发明名称:用于在功能分离的核心网络中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在其中网关节点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相分离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向空闲模式下的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该部分中的陈述仅仅提供了关于本公开的背景信息,而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对多媒体服务的需求增加,正在进行关于支持大规模流量(massivetraffic)的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讨论。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高效处理大规模流量是重要的任务。为了应对此问题,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正在进行关于将网关的控制平面(CP)和用户平面(UP)的功能彼此分离的讨论。
在执行控制平面的功能的节点和执行用户平面的功能的节点在网关中分离的情况下,用于空闲模式下的用户设备(UE)的下行链路流量被生成,并且需要使用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处理。换句话讲,存在对于用于高效处理流量的方法的需要,因为流量所到达的节点(网关的用户平面节点)不同于应该处理寻呼的节点(网关的控制平面节点)。
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生成的下行链路流量可以是频繁生成的流量或大容量流量,因此,高效地处理流量、减少到用户的数据传输的延时并且高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是重要的任务。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其中网关节点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相分离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减少针对用户的数据传输延时并且高效使用网络资源。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在网关节点被分离成用户平面节点和控制平面节点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向空闲模式下的用户设备(UE)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将用于接收针对所述UE的下行链路分组的信息和接收通知注册到所述用户平面节点;由所述用户平面节点接收并缓冲针对所述UE的所述下行链路分组,并且将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的通知消息发送到所述控制平面节点;以及由所述用户平面节点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通过基站发送到所述UE。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在网关被分离成用户平面节点和控制平面节点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向空闲模式下的用户设备(UE)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随着UE切换到所述空闲模式,由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向第一用户平面节点和第二用户平面节点发送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并且改变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路由路径;由所述第二用户平面节点接收并缓冲所述下行链路分组,并且将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发送到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响应于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所述接收通知消息,由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向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和所述第二用户平面节点发送第二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并且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以及由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经由基站发送到所述UE。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一种在网关被分离成用户平面节点和控制平面节点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向空闲模式下的用户设备(UE)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随着所述UE切换到所述空闲模式,由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向第一用户平面节点和第二用户平面节点发送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由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接收所述下行链路分组,并且将其转发到所述第二用户平面节点;由所述第二用户平面节点缓冲所述下行链路分组,并且将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发送到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响应于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所述接收通知消息,由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向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和所述第二用户平面节点发送第二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并且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以及由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经由基站发送到所述UE。
有利效果
从上文中清楚的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网关节点的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彼此分离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向空闲模式下的UE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时,可以减少针对用户的数据传输延时并且可高效使用网络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网关节点的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分离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支持UE的空闲模式,由此增加电池使用时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由于网关的用户平面节点被划分成用于处理在UE的连接模式下生成的流量的用户平面节点和用于缓冲在UE的空闲模式下生成的下行链路流量的用户平面节点,所以可以增强用户所体验到的服务质量或者可降低网关的用户平面节点的复杂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通过服务链(service chaining)来配置用于处理在UE的连接模式下生成的流量的用户平面节点和用于缓冲在UE的空闲模式下生成的下行链路流量的用户平面节点。由此,可以减少因路由路径的更新而引起的开销。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LTE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示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示图。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a和图4b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示例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
以下连同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旨在例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旨在表示仅仅通过其可实践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图1是传统LTE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示图。
参照图1,传统的LTE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用户设备(UE)10、基站(RAN)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0(下文中被称为“MME”)、服务网关(S-GW)40(下文中被称为“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60(下文中被称为“P-GW”)、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50(下文中被称为“PCRF”)和分组数据网络(PDN)70(下文中被称为“PDN”)。
传统的LTE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大致被划分成UE 10、RAN 20和核心网络。这里,核心网络包括MME 30、S-GW 40、P-GW 60和PCRF 50。
包括在核心网络中的网关(S-GW和P-GW)用于将PDN 70与RAN 20操作地连接。网关的功能可以大致被划分成用于发送用户数据分组的用户平面(UP)的功能和用于控制UP的功能的控制平面(CP)的功能。
CP的主要功能是在考虑到诸如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和QoS(服务质量)管理和网络状态之类的用户服务的情况下,最终确定要在UP中使用的流量传输参数。UP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应用CP所确定的参数来处理(例如,发送、丢弃或缓冲)实际的用户流量分组。
传统网关节点(S-GW和P-GW)中的大部分具有UP的功能和CP的功能二者。
然而,对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网关的CP和UP位于分离的位置。由于UP所执行的功能是根据如上所述确定的参数来处理用户流量分组,因此与CP所执行的功能相比,该功能是简单且重复的。因此,根据此实施方式,UP可用复杂度低且便宜的交换机来实现,并且CP可以是集中式的。由此,可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也就是说,通过根据UP和CP的功能中的每个所需的性能分离UP和CP的功能来实现系统,可以提高整体系统性能。另外,可以与系统的性能的提高一同增强系统的价格效率。
下文中,将参照图2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示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100包括UE 110、RAN 120、MME 132、网关节点134和142以及PCRF 136。这里,网关节点134和142被分离成CP节点134(下文中被称为“GW CP”)和UP节点142(下文中被称为“GW UP”)。
下文中,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的“节点”可以由实体网络设备、执行网络功能的软件模块或其组合来实现。软件模块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由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执行,从而执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或更多个功能,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处理器来执行,或者可以由多个处理器按分布式的方式来执行。存储器可以布置在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通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手段连接到处理器。
存储器可以是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光盘、磁盘或固态驱动器(SSD)之类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存储介质。处理器可以由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
UE 110可以经由RAN 120、中央云130和边缘云140接入外部网络(未示出)。UE 110是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并且其示例可以包括诸如平板、膝上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无线通信终端、智能电话、移动通信终端、电视、数字视频盘(DVD)播放器、音频播放器、冰箱、空调、游戏控制台、机顶盒、医疗装置和测量装置之类的各种电子装置。
RAN 120是指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节点,其是构成用于UE 110的呼叫处理的接入网络的设备。RAN 120可以是例如e-NodeB。
MME 132是执行用于支持UE 110的网络接入、网络资源分配、跟踪、寻呼、漫游和切换的信令和控制功能的节点。
GW CP 134是指执行网关的CP功能的节点,GW UP 142是指执行网关的UP功能的节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GW UP 142可以包括第一UP节点144(下文中被称为“GW UP-C”)和第二UP节点146(下文中被称为“GW UP-I”)。GW UP-C 144和GW UP-I 146是根据UE 110的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而被分配以GW UP 142的功能的节点,随后将参照其它附图来给出其详细描述。
PCRF 136是为每个UE 110定义策略和计费的规则的节点。
MME 132、GW CP 134和PCRF 136可以被虚拟化并运行在中央云130中,并且GW UP142可以被虚拟化并运行在边缘云140中。可使用商业服务器来实现中央云130和边缘云140。这里,边缘云140是位于运营商网络边缘(即,靠近UE或基站)的云,用于提供通信和计算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分离网关的功能,以将GW UP向前移动并且将其布置在边缘云140中。因为由于GW UP的前向放置而使UE 110和RAN 120的物理路径缩短,所以可以高效地缩短用户数据的传输延时。
然而,由于UP和CP彼此分离的系统结构,难以处理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下行链路流量。具体地,这是因为下行链路流量到达UP节点,但是它在CP节点处执行,该CP节点检测该到达并且触发寻呼和服务请求过程(即,向MME发送下行链路数据通知消息)。
以下事实产生了另一问题:处理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下行链路分组需要在UP节点中包括分组存储(缓冲)功能。具体地,如果在所有UP节点中实现缓冲功能,则由于缓冲功能的执行,应该被快速发送到连接模式下的UE的分组可能未被处理,这样会导致服务质量劣化。另外,可能变得难以用如上所述复杂度低的交换机来实现UP节点。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通过在UP节点和CP节点之间交换信息来处理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下行链路流量的方法。
下文中,将参照图3至图5来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3,UE 110在连接模式下终止数据传输之后,切换到空闲模式(S310)。然后,GW CP 134将用于接收UE 110的下行链路分组的信息和接收通知注册到GW UP 142(S312)。步骤S312可以包括由GW CP 134将包括UE 110的国际移动订户标识(IMSI)和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发送到GW UP的步骤。
在实施方式中,当GW UP 142和GW CP 134使用OpenFlow协议进行通信时,GW CP134发送到GW UP 142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用于指定特定IP地址的过滤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GW UP 134可以向GW CP 134发送包括关于与过滤器匹配的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信息、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所属的UE、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中的至少一个的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GW UP-C 144可以向GW UP发送包括预设缓冲时间的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这里,可以基于例如关于用户或服务特性的订阅信息来设置预设缓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GW UP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它也不向GW CP 134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接收通知消息,直到逝去了预设缓冲时间。这样可以减少使用对延时不敏感的服务的UE 110的电池消耗。
在步骤S312之后,当由GW UP 142接收到UE 110的IMSI或以IP地址为目的地的下行链路分组时,GW UP 142缓冲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S314)并且向GW CP 134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接收通知消息(S316)。下行链路分组接收的通知消息可以包括UE的IMSI、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中的至少一个。
GW CP 134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该消息用于通知已经接收到的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下行链路分组(S318)。这里,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可以包括分组所属的EPS承载的TEID。
如果GW CP 134没有从GW UP 142接收到TEID,则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可以包括由UE的IMSI和IP地址中的至少一个标识的分组数据网络连接(PDN连接)的默认承载的TEID。GW CP 134使用从GW UP 142接收到的通知信息向MME 132发送用于通知已经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的消息。
在步骤S318之后,MME 132通过RAN 120向UE 110发送寻呼请求消息并且从UE 110接收服务请求消息。由此,执行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寻呼过程S320和承载设置过程S322。
GW UP 134经由RAN 120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UE 110(S324和S326)。具体地,GW UP 134使用步骤S322中设置的承载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RAN 120,并且RAN 120将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UE 110(S326)。
虽然在图3中例示了顺序执行相应操作,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换句话讲,图3中公开的操作可以按不同顺序执行,或者这些操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以并行地执行。因此,图3的操作不限于时序顺序。
根据图3中例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其中GW CP 134和GW UP 142彼此分离的移动通信网络100中处理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下行链路流量。
当UE 110切换到空闲模式时,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GW UP 142可以通过执行缓冲功能来处理下行链路流量。然而,缓冲功能可增加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度。这是因为要由GW UP 142进行缓冲的流量的量可能较大或者可频繁发生到空闲模式的切换,因为连接到网络的UE在大部分时间停留在空闲模式中。为此原因,为了缓冲大量的流量,GW UP 142应该配备大容量缓冲器,这样会增加UP节点的复杂度。如果UE的数目大或者UE频繁地进入空闲模式,则由于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的流量处理,导致针对连接模式下的UE的流量处理会被延迟。因此,需要根据UE 110的连接模式或空闲模式来分离GW UP 142的功能,以降低节点的复杂度或者防止空闲模式流量处理影响连接模式流量处理。
下文中,将参照图4描述用于应对以上提到的问题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4,此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在UE 110的连接模式下生成的流量的GW UP-C以及用于缓冲在UE 110的空闲模式下生成的流量的GW UP-I。
在此实施方式中,GW UP 142被分离成GW UP-C 144和GW UP-I 146,并且空闲模式下的缓冲功能集中在GW UP-I 146处。因此,可以降低GW UP-C 144的复杂度,并且可减少对连接模式流量处理的影响。
参照图4a,UE 110首先终止连接模式下的数据传输(S410)。然后,RAN 120可以向MME 132发送UE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例如,UE Context Release Request)(S412),并且MME 132可以向GW CP 134发送承载修改/释放请求消息(例如,Bearer Release Request)(S414)。步骤S412和S414仅仅示例性地作为将UE 110切换到空闲模式的过程,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
随着UE 110切换到空闲模式,GW CP 134向GW UP-I 146和GW UP-C 144发送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S416)。这里,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可以是指用于指令转发表的更新的消息,使得GW UP-I 146而非GW UP-C 144接收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生成的下行链路分组。
具体地,GW CP 134可以向GW UP-C 144发送指令GW UP-C 144更新转发表从而不接收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下行链路分组的消息(S416)。另外,GW CP 134可以向GW UP-C144发送指令GW UP-C 144更新转发表从而接收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下行链路分组的消息(S41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GW UP-C 144可以向GW UP-I 146发送包括预设缓冲时间的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这里,可以基于例如关于用户或服务特性的订阅信息来设置预设缓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GW UP-I 146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它也不向GW CP 134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接收通知消息,直到逝去了预设缓冲时间。这样可以减少使用对延时不敏感的服务的UE 110的电池消耗。
在接收到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时,GW UP-I 146将下行链路分组的传输路径从GW UP-C 144改变为GW UP-I 146(S420)。具体地,GW UP-I 146可以向一个或更多个路由器150发送用于改变如上所述的路由路径的路由信息。
一旦GW UP-I 146沿着改变后的路由路径接收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的下行链路分组,GW UP-I 146就向GW CP 134发送指示接收的下行链路分组接收通知消息(S424)。这里,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可以包括UE 110的IMSI、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如上所述,当GW UP-I 146接收到缓冲时间时,它可以延迟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直到逝去了该缓冲时间。
步骤S426类似于以上参照图3描述的寻呼过程和服务请求过程,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响应于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GW CP 134向GW UP-C 144和GW UP-I 146发送第二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具体地,GW CP 134可以发送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GW UP-C 144能够接收在GW UP-I 146中缓冲的下行链路分组的消息(S428)。另外,GW CP 134可以发送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得在GW UP-I 146中缓冲的下行链路分组被转发到GW UP-C144的消息(S430)。这里,指令转发表的更新的消息可以包括关于GW UP-C 144的地址或端口信息。
GW UP-I 146使用根据转发表的更新而生成的路径向GW UP-C 144发送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S432)。
可以执行重置承载(例如,EPS承载)的操作,以便将下行链路分组从GW UP-C 144发送到RAN 120(S434)。
GW UP-C 144可以将用于改变路由路径的路由信息发送到一个或更多个路由器150,以便将UE 110从空闲模式切换到连接模式之后生成的下行链路分组的传输路径从GWUP-I 146改变为GW UP-C 144。
GW UP-C 144经由RAN 120将在GW UP-I 146中缓冲的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UE 100(S438和S440)。具体地,GW UP-C 144使用步骤S434中设置的承载将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RAN 120,并且RAN 120将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UE 110(S440)。
虽然在图4a和图4b中例示了顺序执行相应操作,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换句话讲,图4a和图4b中公开的操作可以按不同顺序执行,或者操作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以并行地执行。因此,图4a和图4b的操作不限于时序顺序。
虽然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当空闲模式下的UE 110切换到连接模式时,在GWUP-I 146中缓冲的分组被发送到GW UP-C 144,然后GW UP-C 144经由RAN 120将分组发送到UE 110,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在GW UP-I 146直接连接到RAN 120的情况下,GWCP 134可以使在GW UP-I 146中缓冲的分组被发送到RAN 120,然后可以设置转发信息并且将其发送到GW UP-I 146和GW UP-C 144,使得下行链路分组传输路径改变为GW UP-C 144。
在图4中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处理UE 110的连接模式下生成的流量的第一UP节点(GW UP-C)与用于缓冲空闲模式下生成的流量的第二UP节点(GW UP-I)分离。由此,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然而,由于下行链路分组传输路径在GW UP-C 144和GW UP-I 146之间改变,存在向一个或更多个路由器150发送路由路径信息的开销。因此,需要减少此类开销的方法。
下文中,将参照图5描述用于应对以上提到的问题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5a,UE 110首先终止连接模式下的数据传输(S510)。然后,RAN 120可以向MME 132发送UE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例如,UE Context Release Request)(S512),并且MME 132可以向GW CP 134发送承载修改/释放请求消息(例如,Bearer Release Request)(S514)。步骤S412和S414仅仅是将UE 110切换到空闲模式的过程的示例,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
在此实施方式中,GW UP-C 144和GW UP-I 146通过服务链连接。可以将GW UP-C144和GW UP-I 146的功能虚拟化并连接。服务链的应用意味着沿着从GW UP-C 144到GWUP-I 146到GW UP-C 144并且到RAN 120的路径执行下行链路分组传输。在此路径上,GWUP-I 146从GW UP-C接收并存储空闲模式流量,并且当UE 110被切换到连接模式时,将其传送回GW UP-C。
随着UE 110切换到空闲模式,GW CP 134将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发送到GWUP-I 146和GW UP-C 144。这里,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可以是如下消息:其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得GW UP-C 144接收在UE 110的空闲模式下生成的下行链路分组并将其转发到GW UP-I 146,并且GW UP-I 146缓冲经转发的下行链路分组。
也就是说,GW CP 134可以向GW UP-C 144发送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得由GW UP-C 144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被转发到GW UP-I 146的消息(S516)。另外,GW CP 134可以向GW UP-I 146发送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得从GW UP-C 144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被缓冲的消息(S51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GW UP-C 144可以向GW UP-I 146发送包括预设缓冲时间的第一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这里,可以基于例如关于用户或服务特性的订阅信息来设置预设缓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GW UP-I 146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它也不向GW CP 134发送下行链路分组接收通知消息,直到逝去了预设缓冲时间。这样可以减少使用对延时不敏感的服务的UE 110的电池消耗。
针对空闲模式下的UE 110生成的下行链路分组首先被发送到GW UP-C 144(S520)。GW UP-C 144通过建立的服务链将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转发到GW UP-I 146(S522)。
GW UP-I 146缓冲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分组(S522),并且向GW CP 134发送用于宣告已经接收到下行链路分组的下行链路接收通知消息(S526)。如果设置了上述的缓冲时间,则GW UP-I 146可以缓冲分组,直到逝去了该缓冲时间,并且可以在逝去该时间时将接收通知消息发送到GW CP 134。
步骤S528类似于以上参照图3描述的寻呼过程和服务请求过程,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此后,响应于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通知消息,GW CP 134向GW UP-C 144和GW UP-I146发送第二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S530、S532),并且使在GW UP-I 146中缓冲的下行链路分组被发送到GW UP-C 144(S534)。
具体地,GW CP 134可以发送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GW UP-C 144能够接收在GWUP-I 146中缓冲的下行链路分组的消息(S530)。另外,GW CP 134可以发送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得在UE 110切换到连接模式之后生成的下行链路分组不被转发到GW UP-I 146的消息。这旨在禁用在UE 110处于空闲模式时建立的服务链。
另外,GW CP 134可以向GW UP-I 146发送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得在GW UP-I146中缓冲的下行链路分组被转发到GW UP-C 144的消息(S532)。这里,GW CP 134所发送的命令消息(第二转发表更新命令消息)可以包括关于GW UP-C 144的地址或端口信息。
GW UP-I 146可以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转发到GW UP-C 144(S534),并且GWUP-C 144可以经由RAN 120将从GW UP-I 146接收到的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发送到UE110(S536和S538)。细节类似于以上参照图4b描述的细节,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虽然在先前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当空闲模式下的UE 110切换到连接模式时,在GWUP-I 146中缓冲的分组被发送到GW UP-C 144,然后GW UP-C 144经由RAN 120将分组发送到UE 110,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在GW UP-I 146直接连接到RAN 120的情况下,GWCP 134可以使在GW UP-I 146中缓冲的分组被发送到RAN 120,然后可以设置转发信息并且将其发送到GW UP-I 146和GW UP-C 144,使得下行链路分组传输路径变到GW UP-C 144。
步骤被描述为在图5a和图5b中顺序执行,仅仅作为用于描述一些实施方式的技术思路的示例,但是相关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实施方式的思路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按不同顺序执行图5a和图5b中示出的序列或者并行地执行至少一个步骤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因而图5a和图5b中示出的示例不限于时间顺序。
图3至图5中示出的步骤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并且可以被记录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可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可被记录在其上的任何类型的记录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例如,软盘、硬盘、ROM、USB存储器等)、光学可读介质(例如,CD-ROM、DVD、蓝光等)和载波(例如,通过互联网的传输)。另外,示例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具有计算机可读代码,可以按分布模式在经由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和执行计算机可读代码。
尽管已经出于例示目的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为了简明扼要,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的范围不由以上明确描述的实施方式限制,而是包括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本公开适用于向空闲模式下的UE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的技术。因此,本公开可以通过分离网关节点的CP和UP来减少传输延时,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通过支持UE的空闲模式来增加电池使用时间。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a)要求于2016年1月25日在韩国提交的专利申请No.10-2016-0008674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另外,本申请基于相同的理由基于该韩国专利申请要求在除了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8)

1.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向空闲模式下的用户设备UE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在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网关被分离成用户平面节点和控制平面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用户平面节点接收包括预设缓冲时间的更新命令消息;
由所述用户平面节点接收并缓冲针对所述UE的所述下行链路分组;
由所述用户平面节点向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发送关于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的通知消息;以及
由所述用户平面节点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通过基站发送到所述UE,
其中,所述用户平面节点延迟向所述控制平面节点的关于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的所述通知消息,直到逝去了预设缓冲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基于关于用户或服务特性的订阅信息来设置所述预设缓冲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将关于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的所述通知消息发送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用户平面节点被分离成第一用户平面节点和第二用户平面节点,并且
其中,所述更新命令消息是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得在所述UE的空闲模式下生成的所述下行链路分组被所述第二用户平面节点而非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接收的消息。
5.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向空闲模式下的用户设备UE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网关,所述网关包括:
控制平面节点;以及
用户平面节点,
其中,所述用户平面节点接收包括预设缓冲时间的更新命令消息,接收并缓冲针对所述UE的所述下行链路分组,向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发送关于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的通知消息,并且将缓冲后的下行链路分组通过基站发送到所述UE,
其中,所述用户平面节点延迟向所述控制平面节点的关于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的所述通知消息,直到逝去了预设缓冲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关,
其中,基于关于用户或服务特性的订阅信息来设置所述预设缓冲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关,
其中,所述控制平面节点将关于所述下行链路分组的接收的所述通知消息发送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关,
其中,所述用户平面节点被分离成第一用户平面节点和第二用户平面节点,并且
其中,所述更新命令消息是指令转发表的更新以使得在所述UE的空闲模式下生成的所述下行链路分组被所述第二用户平面节点而非所述第一用户平面节点接收的消息。
CN202110884353.2A 2016-01-25 2016-11-18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网关 Pending CN1134736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08674 2016-01-25
KR1020160008674A KR101893917B1 (ko) 2016-01-25 2016-01-25 기능 분리된 코어 네트워크에서 하향링크 패킷 전송방법
CN201680079838.1A CN108496389B (zh) 2016-01-25 2016-11-18 用于在功能分离的核心网络中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9838.1A Division CN108496389B (zh) 2016-01-25 2016-11-18 用于在功能分离的核心网络中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3630A true CN113473630A (zh) 2021-10-01

Family

ID=5939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9838.1A Active CN108496389B (zh) 2016-01-25 2016-11-18 用于在功能分离的核心网络中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
CN202110884356.6A Pending CN113473631A (zh) 2016-01-25 2016-11-18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网关
CN202110884353.2A Pending CN113473630A (zh) 2016-01-25 2016-11-18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网关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9838.1A Active CN108496389B (zh) 2016-01-25 2016-11-18 用于在功能分离的核心网络中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
CN202110884356.6A Pending CN113473631A (zh) 2016-01-25 2016-11-18 用于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和网关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0659397B2 (zh)
EP (3) EP3843456A1 (zh)
JP (2) JP6638091B2 (zh)
KR (1) KR101893917B1 (zh)
CN (3) CN108496389B (zh)
ES (1) ES2862920T3 (zh)
WO (1) WO2017131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5376B (zh) * 2016-12-21 2020-03-0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户面锚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KR102237265B1 (ko) * 2017-10-25 2021-04-07 에릭슨 엘지 주식회사 패킷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0662308B (zh) * 2018-06-30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904739B2 (en) 2019-04-02 2021-01-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Network data collection method from network function device for network data analytic function
US10868750B1 (en) 2019-08-09 2020-12-1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facilitating delivery of content in a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environm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7665A (zh) * 2011-04-12 2013-12-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发送用户面业务
WO2015000516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User plane idle mode buffering with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architecture
US20150023176A1 (en) * 2012-02-28 2015-01-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ata forward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ystem with centralized gateway apparatus controlling distributed gateway ele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59641A (en) * 2009-09-02 2017-01-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Solution for paging differentia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578043B1 (en) * 2010-05-26 2016-09-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nection states for a user entity in a serving gateway of an evolved packet core system
EP2583509A1 (en) * 2010-06-21 2013-04-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a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3143611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entralized ip address management for distributed gateways
EP2904869B1 (en) * 2012-10-08 2021-01-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keeping devices attached without a default bearer
CN103906262B (zh) * 2012-12-26 2019-0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分配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和服务网关
CN110461030B (zh) * 2013-04-07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1628184B1 (ko) 2014-07-14 2016-06-10 주식회사 대현실업 복합지수판의 십자형 연결이음부재
US10420029B2 (en) * 2014-08-11 201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9781624B2 (en) * 2014-10-31 2017-10-03 Mavenir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uitive packet buffering and adaptive paging
US10321358B2 (en) * 2015-05-22 2019-06-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DE112016004518T5 (de) * 2015-10-02 2018-06-21 Intel IP Corporation Verbesserter Paging-Mechanismus für das zellulare Internet der Din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7665A (zh) * 2011-04-12 2013-12-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发送用户面业务
US20150023176A1 (en) * 2012-02-28 2015-01-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ata forward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ystem with centralized gateway apparatus controlling distributed gateway elements
WO2015000516A1 (en) * 2013-07-03 2015-01-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User plane idle mode buffering with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archite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6389B (zh) 2021-08-20
EP3410774B1 (en) 2021-02-17
US20200236067A1 (en) 2020-07-23
JP2020043617A (ja) 2020-03-19
EP3410774A4 (en) 2019-07-10
JP6876116B2 (ja) 2021-05-26
KR101893917B1 (ko) 2018-08-31
CN108496389A (zh) 2018-09-04
EP3410774A1 (en) 2018-12-05
EP3843456A1 (en) 2021-06-30
CN113473631A (zh) 2021-10-01
WO2017131332A1 (ko) 2017-08-03
ES2862920T3 (es) 2021-10-08
US20230224263A1 (en) 2023-07-13
JP2019506820A (ja) 2019-03-07
EP4033805A1 (en) 2022-07-27
KR20170088598A (ko) 2017-08-02
JP6638091B2 (ja) 2020-01-29
US10659397B2 (en) 2020-05-19
US20180343211A1 (en)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6389B (zh) 用于在功能分离的核心网络中发送下行链路分组的方法
EP2876948B1 (e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ore network location update requests
US11716703B2 (en) Paging method and paging device
KR101564238B1 (ko) 패킷 모바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오버로드 제어
EP2858315A1 (en) Network system, routing control device, routing control method, and nontempora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US11778046B2 (en) Virtualiz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JPWO2013014847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ノード、及び移動局、並びにこれらに関す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272399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mobility management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9509608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rogram
WO2017114436A1 (zh) 一种用户连接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KR101932574B1 (ko) 기능 분리된 코어 네트워크에서 하향링크 패킷 전송방법
US10356747B2 (en) Paging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EP3370475B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leasing pdn connection
KR101817267B1 (ko) 이기종 망에서 음성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페이징 장치 및 방법
WO2018001247A1 (zh) 控制用户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和网关
WO2016147662A1 (ja) Pgw、sgw、ベアラ制御方法、ベアラ確立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2018029299A (ja) 制御装置、ゲートウェイ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ベアラ設定方法、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30119268A (ko) 이종망 사이의 패킷 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