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3590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73590A CN113473590A CN202010276289.5A CN202010276289A CN113473590A CN 113473590 A CN113473590 A CN 113473590A CN 202010276289 A CN202010276289 A CN 202010276289A CN 113473590 A CN113473590 A CN 1134735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ynchronization source
- type
- synchronization
- ser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eNB还是gNB作区分,进而基于该同步源类型判断是否与该第二终端同步,以寻找到同步源类型合适(比如符合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的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的同步源,更为灵活。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3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241206.9、申请名称为“一种Sidelink下的改进同步机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指的是车辆可以与外界设备进行通信。比如,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站、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使得车辆能够较好的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各种交通信息,进而提高驾驶安全性、提高交通效率。在V2X场景中,侧行链路(sidelink)为两个终端之间的直连链路,两个终端通信之前需要先同步,使用同一同步源进行同步的两个终端可以通信。所述同步源例如GNSS、gNB或eNB等。协议中规定同步源优先级关系,终端根据该同步源优先级关系选择同步源。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同步源优先级关系。其中,gNB和eNB属于同一等级。当gNB和eNB均可作为同步源时,按照图1的优先级关系无法选择eNB或gNB作为同步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方法及装置,以提供用于选择eNB或gNB作为同步源的选择策略。
第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终端执行,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识别出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eNB还是gNB,进而基于该同步源类型判断是否与该第二终端同步,相对于仅识别同步源是NB而不识别具体是eNB还是gNB的现有技术,本申请更能灵活的寻找到同步源类型合适(比如符合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的第二终端作为第一终端的同步源。
第一种方案,第一终端根据业务需求从多个第二终端中选择第三终端,例如,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能够满足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也就是说,第一终端接收到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终端确定多个第二终端中能够满足第一终端业务需求的第三终端作为第一终端的同步源。
下面以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eNB类型和gNB类型为例分别介绍。
假设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e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为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可以选择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是eNB类型的第三终端。其中第一预设业务例如是普通V2X业务。
假设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g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为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可以选择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是gNB类型的第三终端。其中第二预设业务例如是增强型V2X业务。
第二种方案,第一装置根据多个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的优先等级选择第三终端,例如,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优先级最高的。也就是说,第一终端接收到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终端确定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优先级最高的第二终端为第三终端。
示例性的,网络侧可以配置、或者,协议中可以规定、或者默认设置的,同步源gNB和eNB之间的优先等级,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同步源等级从多个第二终端中选择同步源类型优先级最高的第二终端。
第三种方案,第一终端根据多个第二终端的同步源信号强度从中选择第三装置,例如,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阈值门限;或者,所述第三终端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信号强度最强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可能是gNB也可能是eNB,可以设置不同的信号强度阈值门限。例如,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e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门限;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g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也就是说,如果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eNB类型,该同步源的信号强度需要满足第一阈值门限,如果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gNB类型,该同步源的信号强度需要满足第二阈值门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和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确定的。下面举例介绍。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作为另一种示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需要说明的是,当调整第一阈值门限低于第二阈值门限时,第一终端选择同步源是eNB的第二终端作为第三终端的概率较大,当调整第一阈值门限高于第二阈值门限时,第一终端选择同步源是gNB的第二终端作为第三终端的概率较大。因此,通过第一阈值门限和第二阈值门限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可以决策选择同步源是eNB还是gNB的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SID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类型,根据所述服务基站类型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需要说明的是,SSID包括0-672;其中0-336个ID用于指示UE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337-672个ID用于指示UE不再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具体而言,0-336个ID中1-167个ID用于指示UE在eNB的覆盖范围内即UE的服务基站是eNB,168-335用于指示UE在gNB的覆盖范围内即UE的服务基站是gNB。因此,当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中第一标识即SSID处于1-167时,确定第二装置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且是处于eNB的覆盖范围内,即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是eNB,可确定第二装置的同步源是eNB;当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即SSID处于168-335范围内时,可确定第二装置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且是处于gNB的覆盖范围内,即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是gNB,可确定第二装置的同步源是gNB。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假设第二终端处于DC场景(EN-DC/NE-DC场景)下,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主小区(Pcell)和从小区(Scell)。现有标准中没有规定第二终端区分同步源类型即主小区和从小区的类型并提供给第一装置。因此,现有技术中,第一终端考虑将第二装置作为同步源时,对第二终端的同步源(主小区或从小区)的选择是模糊的、没有界定的。但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终端可以从主小区和从小区中确定一个同步源,例如主小区(Pcell),第二终端发送的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终端的同步源是主小区如eNB或gNB。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确定是否与第二终端同步。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面可以由第二终端执行,包括:第二终端确定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第二终端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中终端可以通过同步信息通知接收端所述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eNB或gNB类型,以便接收端可以根据所述同步源类型选择是否与所述终端同步。
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通过所述收发器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通过所述收发单元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处理器,用于确定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收发器,用于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第六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第七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与其他装置的通信,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还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通信方法;第二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通信方法。
其中,第三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文中对应的方法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同步源优先级关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V2X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terminal),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体的,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数据连通性的设备,或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或数据,或与RAN交互语音和数据。该终端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无线终端、移动终端、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车到一切(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终端、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车载终端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作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网络设备,例如包括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例如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或者例如,一种车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技术中的网络设备为路侧单元(road sideunit,RSU)。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RSU可以是支持V2X应用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与支持V2X应用的其他实体交换消息。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也简称为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 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例如包括访问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通用用户网络接口(user to network interface universal,Uu),简称Uu口,又称之为Uu接口,定义了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在V2X场景中,Uu接口是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用于无线通信的接口,终端通过Uu口接入到网络设备,Uu口的主要功能为广播、寻呼、以及RRC连接的处理。
4)近场通信(proximity communication,PC),例如PC5,规定了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协议,在V2X场景中,PC5接口是两个V2X终端之间用于无线通信的接口,即在V2X场景中,终端通过PC5接口实现侧行链路通信。其中,V2X终端为具有V2X功能的终端。
5)侧行链路(sidelink),也可以称为边链路、副链路或辅链路(supplementarylink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名称不作限定。在V2X场景中,侧行链路为两V2X终端之间的直连链路。两个V2X终端在进行侧行链路的数据传输之前,可以先同步然后建立侧行链路连接。比如,作为发起方的V2X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建立侧行链路连接的请求,网络设备如果同意该V2X终端建立侧行链路连接,则向该V2X终端发送建立侧行链路连接的配置信息,该V2X终端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与另一V2X终端建立侧行链路连接。其中,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频率带宽、进行侧行链路通信时使用的无线帧等等。
6)系统帧号SFN,是终端与网络设备之间通信的无线帧,具体的,终端基于SFN实现与网络设备的同步,然后与网络设备通信。通常,处于网络设备(例如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会获取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SS)或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终端解析SS或SSB获得SFN,然后使用该SFN与基站通信。
7)设备到设备帧号DFN,是终端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授时时,获取的定时帧。例如,终端获取GNSS信号,该GNSS信号中包括UTC,终端可以基于该UTC和预设公式计算出一个DFN,然后基于该DFN与其他终端通信,应该理解的是,所述其他终端也是使用GNSS授时方式来定时。其中,预设公式将在后文介绍。
8)时间单元,时域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间单元,时间单元可以是无线帧、子帧、时隙、符号等。其中,一个无线帧可以包括多个子帧,一个子帧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slot),一个时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符号(symbol)。例如,一个无线帧为10毫秒(ms),其中包括10个子帧,每个子帧1ms,每个子帧包括K个时隙,每个时隙为1/K ms,K=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15;每个时隙中包括一个或多个symbol。其中,时隙可以有不同的时隙类型,不同的时隙类型包括的符号个数不一样,如普通时隙或常规时隙、迷你时隙(mini slot)等。其中,常规时隙可以包含12个符号(对应常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或14个符号(对应长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等;迷你时隙(mini slot)含有的符号数小于常规时隙的符号数,例如,mini slot包含小于7个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装置通信之前,需要进行时间同步,在通信系统中,时间以无线帧、子帧、时隙、符号等形式表示,所以两个装置的时间同步可以包括无线帧同步、子帧同步、时隙同步或符号同步中的至少一项。目前,为了区分不同时间,使用无线帧的帧号、子帧的帧号、时隙的编号等来区分时间,所以以无线帧同步为例,两个装置的无线帧同步可以是两个装置当前时间对无线帧的帧号是同步的,例如,发送方的当前时间对应的无线帧的帧号是#0,接收方当前时间对应的无线帧的帧号也是#0。
9)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可理解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理解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例如,包括至少一个,是指包括一个、两个或更多个,而且不限制包括的是哪几个。例如,包括A、B和C中的至少一个,那么包括的可以是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同理,对于“至少一种”等描述的理解,也是类似的。“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装置,并不是限制这两个装置的优先级或重要程度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一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实现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实现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以上是对本申请涉及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下面,介绍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技术。
两个装置通信之前需要进行时间同步,例如无线帧同步,使得两个装置的无线帧帧号对齐,如第一装置的无线帧帧号#1对应的时间与第二装置的无线帧号#1对应的时间是同步的,同步之后的两个装置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两个装置实现时间同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两个装置基于同一个同步源同步。同步源有多种类型,比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基站(eNB或gNB)、终端等。举例来说,两个装置的同步源都是GNSS,即两个装置都是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授时的,所以这两个装置可以通信。或者,两个装置的同步源是同一个基站,例如两个装置处于同一基站的覆盖范围内,且所述两个装置的同步源均是所述基站,那么所述两个装置可以通信。两个装置实现时间同步的方式还可以是,两个装置中其中一个装置作为另一个装置的同步源。例如基站可以作为终端的同步源,终端从基站处接收同步信息,同步信息中包括同步源的帧号、子帧号及帧边界等;所述同步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同步信号SS和/或同步信号块SSB。终端基于同步信息与基站同步,例如与基站实现帧号对齐、子帧号对齐及帧边界对齐等,之后,终端可以与基站通信。
现有技术中,协议中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同步源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如图1所示)。一个装置与其他装置通信之前,根据该同步源优先等级选择同步源,即优先选择等级较高的同步源,然后选择优先级较低的同步源。值得注意的是,图1所示的同步源优先级关系中只对NB、UE和GNSS之间的优先级关系进行了划分,而NB可细分为gNB和eNB,图1中gNB和eNB属于同一等级。例如,如图1所示,当优先等级为P0时,gNB和eNB是同等级关系,也就是说,当优先级为P0时,gNB和eNB是并列关系,二者之间并没有等级划分。同理,优先级P1和优先级P2时,gNB和eNB也是并列关系。可见,现有技术不区分同步源gNB和eNB之间的等级。正因为如此,现有技术中,同步源发出的同步信息只标识同步源是NB、UE或GNSS,而不标识同步源具体是gNB还是eNB。
假设第一装置接收到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一同步信息,还接收到第三装置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第一同步信息包括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但是该同步源类型仅指示第二装置的同步源是NB类型不指示具体是gNB还是eNB;第二同步信息包括第三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例如为GNSS,那么第一装置根据图1所示的优先级关系确定NB和GNSS之间的优先级关系,与其中优先级高的同步源同步。再假设,第一装置接收到多个同步信息,且多个同步信息中包括的同步源类型均是NB类型。由于多个同步源均是NB类型,属于同一等级,第一装置可能直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同步源,选择出的同步源可能是gNB也可能是gNB。但对于第一装置而言,一些业务模式下,选择gNB作为同步源较为合适,另一些业务模式下,选择eNB作为同步源较为合适。因此按照现有技术选择出的同步源可能并不适合第一装置的业务模式,可见按照现有技术无法灵活的从gNB和eNB中选择出合适的同步源。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中,一个装置的同步源是服务基站时,该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中可以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用于指示该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例如,eNB类型或gNB类型。所述同步信息的接收端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确定所述装置的同步源具体是eNB类型还是gNB类型,那么接收端可以根据所述装置的同步源类型选择是否与该装置同步;倘若所述接收端接收到来自多个装置的多个同步信息,可以根据每个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对应的装置的同步源类型,进而从多个装置中选择出合适的装置作为同步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应用在车与外界(vehicle-to-everything,V2X)场景,其中,V2X具体又包括车与车(Vehicle-to-Vehicle,V2V)、车与行人(Vehicle-to-Pedestrian,V2P)、车与路侧基础设施(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车与应用服务器(Vehicle-to-Network,V2N)四种应用场景。V2V指的是基于LTE的车辆间通信;V2P指的是基于LTE的车辆与人(包括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司机、或乘客)的通信;V2I指的是基于LTE的车辆与路边装置(RSU)的通信,V2N指的是基于LTE的车辆与基站/网络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或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下文中以V2X场景为例介绍。
图2示出NR V2X架构的示意图。NR V2X架构分为独立(standalone)架构和多制式双连接(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MR-DC)架构,具体包括6种场景。图2中场景1,2,3(图中第一行的三种场景)为独立架构下的三种场景,场景4,5,6(图2中第二行的三种场景)为MR-DC架构中的三种场景。在场景1,2,3中,分别由gNB,ng-eNB和eNB对在LTE Sidelink和NR Sidelink中进行V2X通信的UE进行管理或配置;在场景4,5,6中,由主节点(Main Node,MN)来对在LTE sidelink和NR sidelink中进行V2X通信的UE进行管理或配置。以场景4为例主节点是MgNB,由MgNB对在LTE sidelink和NR sidelink中进行V2X通信的UE进行管理或配置。以场景5为例主节点是SeNB,由SeNB对在LTE sidelink和NR sidelink中进行V2X通信的UE进行管理或配置。
在NR中,sidelink传输是基于资源池的,资源池中包括多个物理资源。资源池可以是预配置的,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的,例如图2所示的场景4,5,6中由主节点配置资源池。一个UE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可以从资源池中选择一个资源进行传输。所述UE从资源池中选择资源的过程,可以是所述UE根据网络设备的指示,从资源池中选择网络设备所指示的资源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可以是所述UE自主从资源池中随机选择一个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适用于上述任一种V2X场景中。下面示例性的列举两种场景介绍。
图3为第一种示例性场景,该场景中包括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第一装置以终端如车辆为例,第二装置和第三基站以基站为例,例如第二装置是eNB基站,第三装置是gNB基站。第一装置处于第二装置和第三装置的覆盖范围内。第一装置接收到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一同步信息,所述第一同步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ignal,SS)或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第一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装置是eNB基站。第一装置接收到第三装置发送的第二同步信号,所述第二同步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同步信号SSB或同步信号块SSB。第二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用于指示第三装置是gNB基站。第一装置基于第一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装置是eNB基站,基于第二同步信息中的第二标识确定第三装置是gNB基站,第一装置按照预设策略选择第二装置或者第三装置作为同步源进行同步。假设第一装置选择第二装置作为同步源,则根据第一同步信号与第二装置建立同步。假设第一装置选择第三装置作为同步源,则根据第二同步信号与第三装置建立同步。
图4为第二种示例性场景,区别于上述图1的第一种示例性场景,该场景中第一装置不处于任何网络设备如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比如,第一装置刚开机或掉网重连接时,不处于任何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以第一装置是第一终端UE1如车辆1,第二装置是第二终端UE2如车辆2、第三装置是第三终端UE3如车辆3为例。第二装置UE2处于第一基站(以eNB为例)的覆盖范围内且第一基站是第二装置UE2的同步源;第三装置UE3处于第二基站(例如gNB)的覆盖范围内且第二基站是第三装置UE3的同步源。第一装置接收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一同步信息,该第一同步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sidelinksynchronization signal,SL-SS)或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sidelink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L-SSB)。第一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即第一基站的类型,例如第一基站是eNB基站的标识。第一装置接收第三装置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该第二同步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第二侧行链路同步信号SL-SS或第二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SL-SSB。第二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用于指示第三装置的同步源类型即第二基站的类型,例如第二基站是gNB基站的标识。因此,第一装置根据第一同步信息可确定第二装置的同步源是eNB基站,根据第二同步信息可确定第三装置的同步源是gNB基站。第一装置可以按照预设策略选择与第二装置或第三装置作为同步源。假设第一装置选择第二装置为同步源,则根据第一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与第二装置同步并建立与第二装置之间的第一侧行链路通信。假设第一装置选择与第三装置作为同步源,则根据第二侧行链路同步信号与第三装置同步并建立与第三装置之间的第二侧行链路通信。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假设第二装置处于DC场景(EN-DC/NE-DC场景)下,第二装置的同步源包括主小区(Pcell)和从小区(Scell)。现有标准中没有规定第二装置区分同步源类型即主小区和从小区的类型并提供给第一装置。因此,现有技术中,第一装置考虑将第二装置作为同步源时,对第二装置的同步源(主小区或从小区)的选择是模糊的、没有界定的。但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装置可以从主小区和从小区中确定一个同步源,例如主小区(Pcell),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装置的同步源是主小区如eNB或gNB。第一装置可以根据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确定是否与第二装置同步。
下文中以图4所示的场景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步方法,包括如下流程:
步骤501、第一装置接收多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图5中多个第二装置分别以第二装置1、第二装置2、第二装置N来区别,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对应的,步骤501可以包括步骤501a、步骤501b和步骤501c等;其中,步骤501a、步骤501b和步骤501c之间的执行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假设第一装置是第一终端,第二装置是第二终端,那么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侧行链路同步信息即SL-SS或者侧行链路同步信号块即SL-SSB。以SL-SS为例,第二装置可以周期性的广播SL-SS;或者,第二装置在接收到第一装置的请求信号之后再发送SL-SS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假设第一装置是第一终端,第二装置是网络设备如基站,那么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包括但不限定于同步信息SS或同步信号块SSB。以SSB为例,第二装置可以周期性的广播SSB,或,第二装置在接收到第一装置的请求信号之后再发送SSB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下文以第一装置是第一终端,第二装置是第二终端为例。
第二装置的同步源是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因此,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也就是服务基站的类型,例如,所述类型包括eNB或gNB类型,当然,在未来可能出现6G的情况下,所述类型还可以包括6G基站类型。示例性的,第二装置1发送的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1,该第一标识1用于指示第二装置1的同步源类型是eNB,第二装置2发送的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二标识2,该第二标识2用于指示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类型是gNB,等等。
示例性的,参见下表1,为同步信息中增加第一标识用于指示同步源类型之后的形式。表1中以同步源类型的保留位是2比特为例,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表1
第一标识可以有多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第一标识占同步信息中至少1比特,所述第一标识可以位于第一同步信息中的任一字段或新增字段中。以1比特为例,所述第一标识可以是标志位,例如标志位为1时,表征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是eNB,标志位为0时,标识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是gNB;当然,所述第一标识还可以有其它形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种形式,区别于第一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第一标识可以是优先子集(subpriority level),该优先子集用于指示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与其它同步源类型之间的优先级关系。示例性的,假设第二装置1的同步源类型是eNB,第二装置1发送的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eNB的优先级高于gNB;假设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类型是gNB,第二装置2发送的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gNB的优先级高于eNB。再例如,假设第二装置存在两个同步源例如存在两个服务基站,这两个服务基站均是第二装置的同步源(例如第二装置工作于DC模式),其中一个服务基站的类型为gNB,另一个服务基站的类型为eNB;当gNB是主基站,eNB是从基站时,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gNB的优先级高于eNB;当eNB是主基站,gNB是从基站时,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eNB的优先级高于gNB;或者,第二装置确定gNB基站的性能优于eNB基站(比如,gNB基站的接入量小于eNB的接入量,或者,gNB基站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eNB基站的数据传输速率等等),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gNB的优先级高于eNB;第二装置确定eNB基站的性能优于gNB基站(比如,eNB基站的接入量小于gNB的接入量,或者,eNB基站的数据传输速率大于gNB基站的数据传输速率等等),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用于指示eNB的优先级高于gNB。示例性的,第三种形式中,第一标识也可以是1或0表示,当为1时,确定eNB的优先级高于gNB,当为0时,确定gNB的优先级高于eNB,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第三种形式:区别于第一种形式的显示指示,第二种形式可以理解为隐式指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隐士指示方式,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是eNB时,可以无需在同步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是gNB时,在同步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示例性的,该第一标识可以是0或1或其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因此,第一装置接收到同步信息后,确定该同步信息中存在第一标识,确定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为gNB;确定该同步信息中不存在第一标识时,确定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为eNB。隐士指示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节省信令开销。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隐士指示方式,第一标识可以是同步信息标识SSID,例如侧行链路同步信息标识SL-SSID,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SID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类型,根据所述服务基站类型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需要说明的是,SSID包括0-672;其中0-336个ID用于指示UE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337-672个ID用于指示UE不再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具体而言,0-336个ID中1-167个ID用于指示UE在eNB的覆盖范围内即UE的服务基站是eNB,168-335用于指示UE在gNB的覆盖范围内即UE的服务基站是gNB。因此,当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中第一标识即SSID处于1-167时,确定第二装置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且是处于eNB的覆盖范围内,即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是eNB,可确定第二装置的同步源是eNB;当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即SSID处于168-335范围内时,可确定第二装置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且是处于gNB的覆盖范围内,即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是gNB,可确定第二装置的同步源是gNB。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置接收到足够多的同步信息(例如接收到的同步信息的数量达到了预设数量)之后,开始执行步骤502;或者,第一装置接收到第一个同步信息之后,等待预设时长,开始执行步骤502;等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步骤502,第一装置根据第一标识,从多个第二装置中确定第三装置。
第一装置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确定多个第二装置中每个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根据预设策略确定从多个第二装置中确定同步源类型合适的第三装置作为第一装置的同步源;如果确定第三装置是第二装置1,执行步骤503。
下面,介绍所述预设策略。
第一种策略:
提供优先子集(sub priority level),该优先子集中包括eNB和gNB作为同步源的优先级。作为一种示例,优先子集例如下表1。
表2
Sub Priority level | 同步源等级 |
P1 | gNB>eNB |
假设第一装置根据第二装置1的同步信息确定第二装置1的同步源类型是eNB,根据第二装置2的同步信息确定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类型是gNB,通过上表2可确定gNB>eNB的优先级关系,所以,第一装置选择第二装置2作为同步源。
作为另一种示例,优先子集例如下表3。
表3
Sub Priority level | 同步源等级 |
P2 | eNB>gNB |
假设第一装置根据第二装置1发送的同步信息确定第二装置1的同步源类型是eNB,根据第二装置2发送的同步信息确定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类型是gNB,通过上表3可确定eNB>gNB的优先级关系,所以,第一装置选择第二装置1作为同步源。
作为另一些示例,优先子集例如下表4,其中包括三个等级,P0、P1、P2优先级逐渐降低。
表4
Sub Priority level | 优先级等级 |
P0 | 相同 |
P1 | gNB>eNB |
P2 | eNB>gNB |
假设第一装置根据第二装置1发送的同步信息确定第二装置1的同步源类型是eNB,根据第二装置2发送的同步信息确定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类型是gNB,通过上表4可确定先按照P0等级执行,P0等级对应相同等级,可以是指根据第二装置1和第二装置2的信号强度RSRP进行选择,即优先选择信号较强的作为同步源。假设按照P0等级无法选择出同步源(比如,第二装置1和第二装置2的信号强度RSRP相同),可以按照P1等级执行,P1等级为gNB>eNB,则第一装置选择第二装置2作为同步源。假设第二装置2无法满足第一装置的需求(例如,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类型是gNB,无法满足第一装置的预设业务例如普通V2X业务),可以按照P2等级执行,P2等级为eNB>gNB,则第一装置选择第二装置1作为同步源。
作为一种替换方案,上述表4还可以表示成如下表5的形式:
表5
Sub Priority level | 同步源等级 |
P0 | 相同 |
P1 | gNB |
P2 | eNB |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装置根据第二装置1发送的同步信息确定第二装置1的同步源类型是eNB,根据第二装置2发送的同步信息确定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类型是gNB,通过上表5可确定gNB的优先级高于预设优先级(假设预设优先级为P2),则第一装置选择第二装置2作为同步源。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优先子集例如表2-表5可以是默认的(例如出厂之前确定好的),或者,协议中规定的。因此,第一装置确定多个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之后,根据默认或协议规定的优先子集从多个第二装置中选择第三装置作为同步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优先子集可以由第二装置自己生成并发送给第一装置。一种可能的方式为,第二装置1的同步源是第一服务基站eNB,则第二装置1生成的第一优先子集为eNB>gNB;同理,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是第二服务基站gNB,则第二装置2生成的第二优先子集为gNB>eNB。因此,第二装置1发送第一同步信息,其中携带第一优先子集,第二装置2发送第二同步信息,其中携带第二优先子集。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为,第二装置存在两个同步源即存在两个服务基站且两个服务基站均是第二装置的同步源(如第二装置工作在双连接DC模式),其中一个是主基站例如gNB基站,另一个是从基站例如eNB基站,那么第二装置生成的优先子集为gNB>eNB;或者,第二装置确定主基站的性能优于从基站,生成的优先子集为gNB>eNB;第二装置确定从基站的性能优于主基站,生成的优先子集为eNB>gNB;这种情况下,第一装置接收到第二装置发送的优先子集可能是动态变化的。综上,第一装置接收到来自不同第二装置的同步信息中携带的优先子集可能不同,例如,第二装置1发送的第一优先子集为eNB>gNB,第二装置2发送的第二优先子集为gNB>eNB。此时,第一装置可以按照默认或协议中规定的如表2、表3、表4或表5所示的优先等级从多个第二装置中选择出第三装置作为同步源,或者,可以采用下文中的第二种策略和/或第三种策略确定选择第三装置。第二装置可以将生成的优先子集携带于同步信息(SL-SS或SL-SSB)中发送给第一装置,或者,通过物理侧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物理侧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物理侧行链路广播信道(Physical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PSBCH)或物理侧行链路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feedback channel,PSFCH)中的任一信道发送给第一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优先子集可以是网络侧配置给第二装置的,然后由第二装置发送给第一装置的。比如,第二装置1的第一服务基站配置给第二装置1第一优先子集,例如通过SS或SSB配置给第二装置1第一优先子集,第二装置1将该第一优先子集携带于SL-SS或SL-SSB发送给第一装置。第二装置2的第二服务基站将第二优先子集配置给第二装置2,例如,通过SS或SSB配置给第二装置2,第二装置2将该第二优先子集携带于SL-SS或SL-SSB中发送给第一装置。应理解,第一优先子集和第二优先子集可以不同,例如,第二装置1的同步源是第一服务基站eNB,则配置的第一优先子集为eNB>gNB;同理,第二装置2的同步源是第二服务基站gNB,则配置的第二优先子集为gNB>eNB。此时,第一装置可以按照默认或协议中规定的如表2、表3、表4或表5所示的优先等级选择第二装置1或第二装置2作为同步源,或者,可以采用下文中的第二种策略和/或第三种策略从多个第二装置中选择第三装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优先子集可以是网络设备直接配置给第一装置的。例如,第一装置在接收多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之前,接收来自网络侧发送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优先子集。示例性的,所述配置信息可以为RRC重配置信息。这种情况下,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中可以只指示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是eNB或gNB,无需指示eNB和gNB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即无需指示优先子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中,第一装置仅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即N为1,此时,第一装置无需判断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的优先级高低,与该第二装置同步。或者,第一装置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之后,等待预设时长,若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它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号,则不判断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的优先级高低,与该第二装置同步。或者,第一装置仅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时,若通过该同步信息中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优先级低于预设等级,可以等待同步源优先级高于所述预设等级的其它第二装置,也可以无需等待,直接与所述第二装置同步。
第二种策略
V2X业务包括增强性(Advanced)V2X业务和普通性V2X业务,Advanced V2X业务包括具有高吞吐率、低时延、高可靠的业务,如自动驾驶业务,通常Advanced V2X业务的业务传输数据量较大,所需要的功耗较多。普通型V2X业务包括吞吐率相对较低、时延相对较低的业务,如导航、娱乐车载信息娱乐等等,通常普通型V2X业务的业务传输数据量较小,所需要的功耗较少。因此,第一装置根据多个第二装置的同步信息确定多个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包括eNB和gNB时,可以根据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来从多个第二装置中确定第三装置。
示例1,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该第一预设业务属于普通V2X业务时,从多个第二装置中选择同步源类型为eNB类型的第三装置,或者也可以选择同步源类型是gNB类型的第三装置。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该第二预设业务属于增强型V2X业务时,从多个第二装置中确定同步源类型是gNB的第三装置。
示例2,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为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从多个第二装置中确定同步源类型是eNB的第三装置;或者,也可以选择同步源类型是gNB类型的第三装置。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为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第二预设数据量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数据量),从多个第二装置中确定同步源类型是gNB的第三装置。
示例3,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包括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时,从多个第二装置中确定同步源类型为eNB的第三装置。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包括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时(第二预设功耗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功耗),从多个第二装置中确定同步源类型为gNB的第三装置。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装置当前运行微信,业务数据传输量相对较小,功耗相对较小,第一装置可以选择多个第二装置中同步源是eNB的第三装置;或者也可以选择多个第二装置中同步源是gNB的第三装置以提升网络流畅性:例如多个第二装置中不存在同步源是eNB的装置;或者,当多个第二装置中存在同步源是gNB类型的第二装置时就选择该第二装置,若不存在同步源是gNB的第二装置就选择同步源是eNB的第二装置。假设第一装置当前运行直播平台,业务数据传输量相对较高,功耗相对较大,第一装置可以选择多个第二装置中同步源是gNB的第三装置,当然若多个第二装置中不存在同步源是gNB的装置,第一装置也可以选择同步源是eNB的第三装置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示例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择一单独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中,第一装置仅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即N为1,此时,第一装置无需判断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是否满足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与该第二装置同步。或者,第一装置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之后,等待预设时长,若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它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号,则不判断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是否满足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与该第二装置同步。或者,第一装置仅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时,若确定该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无法满足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时,可以等待同步源能够满足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的其它第二装置,或者也可以无需等待,直接与所述第二装置同步。
第三种策略
第一装置根据多个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选择第三装置,例如,第三装置是多个第二装置中同步源信号强度最强的,或者,是多个第二装置中同步源信号强度大于阈值门限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置的所有同步源类型(gNB基站或eNB基站,)设置同一个信号强度阈值门限(例如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或者,第二装置的不同同步源类型(gNB基站或eNB基站,)对应的不同的信号强度阈值门限,例如可以设置两个阈值门限,第一阈值门限和第二阈值门限,第一阈值门限对应eNB基站,第二阈值门限对应gNB基站。第三装置可以是多个第二装置中同步源类型是eNB,且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门限的第二装置;或者,第三装置可以是多个第二装置中同步源类型是gNB,且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的第二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阈值门限和第二阈值门限可以是根据第一装置自主设置的,例如,根据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确定的。例如,第一阈值门限对应eNB基站,第二阈值门限对应gNB基站。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是第一业务需求时,设定所述第一阈值门限低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例如,降低第一初始阈值门限得到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增大第二初始阈值门限得到所述第二阈值门限。第一业务需求包括但不限定于第一预设业务(属于普通型V2X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这是因为,当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是第一业务需求时,倾向于选择eNB基站,所以第一装置降低第一阈值门限,增大第二阈值门限,这样的话,可以降低第一装置选择同步源是gNB基站的第二装置的可能性,提升选择同步源是eNB基站的第二基站的概率。当第一装置确定业务需求为第二业务需求时,设定所述第一阈值门限高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例如,增大第一初始阈值门限得到所述第一阈值门限,降低第二初始阈值门限得到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所述第二业务需求包括但不限定于第二预设业务(普通型V2X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者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这是因为,当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是第二业务需求时,倾向于选择gNB基站,所以第一装置增大第一阈值门限,降低第二阈值门限,这样的话,可以增加第一装置选择同步源是gNB基站的第二装置的可能性,降低选择同步源是eNB基站的第二装置的可能性。上述中第一初始阈值门限和第二初始阈值门限可以是默认设置或协议中规定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的调整第一阈值门限和第二阈值门限,以根据调整后的第一预设门限和调整后的第二阈值门限选择合适的同步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阈值门限和第二阈值门限可以是默认设置的,或者协议中规定的;或者,网络侧配置的,例如网络侧通过RRC信令配置第一阈值门限和第二阈值门限,所述RRC信令例如为RRC重配置消息。
网络侧配置第一阈值门限和第二阈值门限的方式有多种。作为一种示例,参见下表6,网络侧配置的阈值门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可指示阈值门限的范围,例如指示阈值门限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所述最大值和所述最小值之间的调整间隔。下表6每一行代表一个指示信息,以第一行为例,指示信息占2bits,指示信息为[0:3],即0-3共4个数字对应4个阈值门限。[-110dBm:25:-10dBm]表示阈值门限最小值为-110dBm,最大值是-10dBm,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每25dBm设置一个阈值门限,共有4个阈值门限。也就是说,以第一行为例,网络侧配置4个阈值门限,第一装置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者根据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需要增大或降低阈值门限时,可以每次增大或降低25dBm。
表6
作为一种替换方案,阈值门限还可以通过如下表7的方式指示。其中第一种类型(type)即第一行,网络侧指示了gNB的RSRP阈值门限为第一值,eNB的RSRP阈值门限通过第一差值或第一比值的方式指示,即通过第一差值或第一比值以及所述第一值,可计算出eNB的RSRP阈值门限。同理,第二种类型(type)即第二行,网络侧指示了eNB的RSRP阈值门限为第二值,gNB的RSRP阈值门限通过第二差值或第二比值的方式指示,即通过第二差值或第二比值以及所述第二值,可计算出gNB的RSRP阈值门限。
表7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情况中,第一装置仅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即N为1,此时,第一装置无需判断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阈值门限,与该第二装置同步。或者,第一装置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之后,等待预设时长,若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它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号,则不判断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阈值门限,直接与该第二装置同步。或者,第一装置仅接收到一个第二装置发送的同步信息时,若确定该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低于阈值门限,可以等待同步源信号强度高于阈值门限的其它第二装置,或者也可以无需等待,直接与所述第二装置同步。
上述的三种预设策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置可以从上述三种策略中随机选择一种或多种,例如在网络侧没有配置第一阈值门限和第二阈值门限的情况下,第一装置选择上述第一种策略或第二种策略,不使用上述第三种策略等等。
下面举例介绍上述三种策略结合使用的情况。
以图6为例,第一装置接收到第二装置发送的第一同步信息,第三装置发送的第二同步信息,第四装置发送的第三同步信息,第五装置发送的第四同步信息。其中,第一同步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eNB>gNB的第一标识,第二同步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gNB>eNB的第二标识;第三同步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eNB>gNB的第三标识,第四同步信息中包括用于指示gNB>eNB的第四标识。倘若按照第一种策略,以P1等级(gNB>eNB)为例,第一装置从第二装置、第三装置、第四装置、第五装置中筛选出第三装置和第五装置可作为同步源。第一装置可以使用第二种策略或者第三种策略进一步选择第三装置或第五装置。以第二种策略为例,假设第三装置的服务基站能够满足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则确定与第三装置同步,若第五装置的服务基站能够满足第一装置的业务需求,则确定与第五装置同步。以第三种策略为例,若第三装置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确定与第三装置同步,若第五装置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确定与第五装置同步;或者,选择第三装置与第五装置中信号强度较大的作为同步源。
步骤503,当第一装置确定多个第二装置中第二装置1为第三装置时,基于第三装置的同步信息与第三装置同步并建立与第三装置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时间同步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无线帧同步、子帧同步、时隙同步、符号同步等等。以无线帧和子帧同步为例介绍时间同步过程。第二装置1发送的同步信息中可以包括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和子帧(subframe)号。其中SFN由第二装置1的服务基站确定,其生成方式满足条件:SFN={time}mod{period(SFN)}。其中,time指SFN初始化时间,可以理解为当前时间,以10毫秒为单位,SFN的周期(period)为1024,mod是指向下取整,具体参见TS36.401,在此不多赘述。举例来说,同步信息中的time为T1,系统帧号为#1,子帧号为#5。第一装置以T1为起始时刻,从T1开始每1毫秒即1个子帧且T1之后的第一毫秒的子帧号是#5,T1之后的第二毫秒的子帧号是#6,直到子帧号为#10,进入下一个系统帧号,下一个系统帧号为#2。因此,第一装置实现与第二装置1同步。
示例性的,第一装置与第三装置建立侧行链路通信的过程可以是:第一装置向第三装置发送请求,该请求用于请求与第三装置建立侧行链路通信,第三装置接收到所述请求之后,与第一装置建立侧行链路请求。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701和收发单元702。
一种示例中,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装置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装置,也可以是第一装置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所述第一装置例如第一终端。
具体而言,所述收发单元702,用于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所述处理单元70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
所述处理单元7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通过所述收发器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一种示例中,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装置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装置,也可以是第二装置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例如所述第二装置可以是第二终端。
具体而言,收发单元702,用于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或gNB类型;
所述收发单元702,还用于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请求建立侧行链路通信的请求;
所述处理单元701,用于通过所述收发单元702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侧行链路通信。
关于处理单元701、收发单元702的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上方法实施例中的记载。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变形,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示例性地,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其中,处理器完成上述处理单元701的功能,接口完成上述收发单元702的功能。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与上述构思相同,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800。该装置800中包括:通信接口801、至少一个处理器802、至少一个存储器803。通信接口801,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8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8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802调用存储器8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通信接口801收发数据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示例性地,当该装置为上述实施例第一装置时,存储器8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802调用存储器8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通信接口8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装置(例如第一终端)执行的方法。当该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装置时,存储器8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802调用存储器80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通过通信接口8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装置(例如第二终端)执行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801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处理器8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存储器8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存储器803和处理器802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隔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作为另一种实现,存储器803还可以位于装置800之外。处理器802可以和存储器803协同操作。处理器802可以执行存储器8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803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包括于处理器802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801、处理器802以及存储器803之间的连接介质。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在图8中以存储器803、处理器802以及通信接口801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可以理解的,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以图7所示的装置700实现。具体的,处理单元701可以由处理器802实现,收发单元702可以由通信接口801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 SSD)等。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该第一装置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装置的步骤,该第二装置用于执行图5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装置的步骤。其中第一装置可以是第一终端,第二装置可以是第二终端。
结合以上,本申请还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
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实施例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能够满足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
实施例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e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4、根据实施例2或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g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5、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优先级最高的。
实施例6、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阈值门限;或者,所述第三终端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信号强度最强的。
实施例7、根据实施例1或6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e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门限;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g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
实施例8、根据实施例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和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确定的。
实施例9、根据实施例8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
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
实施例10、根据实施例1-9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实施例11、根据实施例1-10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SID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类型,根据所述服务基站类型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实施例12、根据实施例1-11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
实施例13、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确定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第二终端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实施例14、根据实施例1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实施例15、根据实施例13或14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第一SSID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类型。
实施例16、根据实施例13-15任一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
实施例17、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通过所述收发器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实施例18、根据实施例17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能够满足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
实施例19、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e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20、根据实施例18或19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g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21、根据实施例17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优先级最高的。
实施例22、根据实施例17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阈值门限;或者,所述第三终端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信号强度最强的。
实施例23、根据实施例17或22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e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门限;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g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
实施例24、根据实施例23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和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确定的。
实施例25、根据实施例24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
实施例26、根据实施例17-25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实施例27、根据实施例17-26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SSID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类型,根据所述服务基站类型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实施例28、根据实施例17-27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
实施例29、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通过所述收发单元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实施例30、根据实施例29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能够满足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
实施例31、根据实施例30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e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32、根据实施例30或31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g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33、根据实施例29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优先级最高的。
实施例34、根据实施例29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阈值门限;或者,所述第三终端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信号强度最强的。
实施例35、根据实施例29或34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e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门限;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g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
实施例36、根据实施例35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和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确定的。
实施例37、根据实施例36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
实施例38、根据实施例29-37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实施例39、根据实施例29-38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SSID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类型,根据所述服务基站类型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实施例40、根据实施例29-39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
实施例4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收发器,用于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实施例42、根据实施例41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实施例43、根据实施例41或42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第一SSID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类型。
实施例44、根据实施例41-43任一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
实施例45、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实施例46、根据实施例45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实施例47、根据实施例45或46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第一SSID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服务基站类型。
实施例48、根据实施例45-47任一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
实施例49、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用于实现实施例1-实施例12任一所述的方法的第一装置;以及
用于实现方式13-实施例16任一所述的方法的第二装置。
实施例50、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电子设备中存储器耦合,使得所述芯片在运行时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12任一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51、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电子设备中存储器耦合,使得所述芯片在运行时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实现如实施例13至实施例16任一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5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12任一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5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实施例13至实施例16任一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5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12任一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5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实施例13至实施例16任一所述的方法。
Claims (26)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
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能够满足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e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g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优先级最高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阈值门限;或者,所述第三终端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信号强度最强的。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e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门限;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g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和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确定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
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SSID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类型,根据所述服务基站类型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多个第二终端发送的多个同步信息,所述同步信息中包括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所述同步源类型包括eNB类型或gNB类型;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从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确定第三终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同步信息与所述第三终端同步,并通过所述收发器建立与所述第三终端之间的侧行链路通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能够满足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e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为gNB类型;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类型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类型优先级最高的。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阈值门限;或者,所述第三终端是所述多个第二终端中同步源信号强度最强的。
19.如权利要求13或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e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阈值门限;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为gNB类型时,所述第三终端的同步源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门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和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确定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一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小于第一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小于第一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所述第一终端的业务需求包括第二预设业务、业务传输数据量大于第二预设数据量、或业务所需功耗大于第二预设功耗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第一阈值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阈值门限。
22.如权利要求13-21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在所述同步信息中占用至少两个比特。
23.如权利要求13-22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为第一同步信息标识SSID,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SSID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服务基站类型,根据所述服务基站类型确定所述第二装置的同步源类型。
24.如权利要求13-23任一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同步源包括至少两种服务基站;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两种服务基站中主基站的类型。
25.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412069 | 2020-03-31 | ||
CN202010241206 | 2020-03-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73590A true CN113473590A (zh) | 2021-10-01 |
CN113473590B CN113473590B (zh) | 2023-02-10 |
Family
ID=77865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76289.5A Active CN113473590B (zh) | 2020-03-31 | 2020-04-0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7359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07653A1 (zh) * | 2022-04-29 | 2023-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分组的侧行同步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1815796D0 (en) * | 2018-09-27 | 2018-11-14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Synchronis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
CN109155907A (zh) * | 2018-08-06 | 2019-01-0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车联网同步方法及装置 |
CN110730496A (zh) * | 2018-06-29 | 2020-01-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831174A (zh) * | 2018-08-09 | 2020-0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2020
- 2020-04-09 CN CN202010276289.5A patent/CN1134735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30496A (zh) * | 2018-06-29 | 2020-01-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9155907A (zh) * | 2018-08-06 | 2019-01-0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车联网同步方法及装置 |
CN110831174A (zh) * | 2018-08-09 | 2020-0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GB201815796D0 (en) * | 2018-09-27 | 2018-11-14 | Tcl Communication Ltd | Synchronis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HUAWEI,HISILICON: "Discussion on synchronization suppor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of R15 sidelink", 《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0 R1-1712131》 * |
INTEL CORPORATION: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for NR V2X Communication", 《3GPP TSG RAN MEETING #98BIS R1-1910651》 * |
VIVO: "NR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2308》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07653A1 (zh) * | 2022-04-29 | 2023-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分组的侧行同步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73590B (zh) | 2023-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1034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ut-of-network D2D communications | |
CN103581093B (zh) | 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设备及设备发现系统 | |
CN113382379B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226473A (zh) | 新无线电非授权频谱中随机接入信道的对话前监听和信道接入优先级等级 | |
CN111867095B (zh) | 一种通信方法与终端装置 | |
CN114747237B (zh) | 一种配置信息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5175143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3677002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KR101868635B1 (ko) |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3348709A (zh) |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5604664A (zh) | 一种多播业务修改通知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347359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4503696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9560688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CN116261844A (zh) |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4731645A (zh) | 在带宽部分上进行通信的方法 | |
WO2021212510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1212505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066355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CN11239958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5473559A (zh) | 一种网络共享场景下的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
WO2021088063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4169575A1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1510265B (zh) | 一种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
WO202113890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o-based sidelink communic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