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657A - 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657A
CN113472657A CN202110729588.4A CN202110729588A CN113472657A CN 113472657 A CN113472657 A CN 113472657A CN 202110729588 A CN202110729588 A CN 202110729588A CN 113472657 A CN113472657 A CN 113472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label
optimized
paths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95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2657B (zh
Inventor
李月光
蒋文栋
丁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Big Data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Big Data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Big Data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Big Data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95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26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2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2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应用于SDN控制器。该方法首先确定用于承载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然后,确定该M条目标路径中重复出现且首尾节点相同的重合路径段;针对每一个重合路径段,确定该重合路径段在所属目标路径上对应的至少一个链路标签是否可以替换为该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标签,以缩短目标路径的标签深度;并在标签替换后判断该重合路径段所属至少两条目标路径的标签栈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该所属至少两条目标路径合并为替换标签后的标签栈所表示的一条路径,以减少路径数量。由于需要维护的转发路径的数量减少,因此,可有效减轻SDN控制器的处理压力;同时,由于标签深度缩短,可有效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软件定义网络(英文: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缩写:SDN)是一种新型网络架构,通过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实现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在SDN网络中,SDN控制器负责收集网络拓扑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并基于网络拓扑结构计算用于指导流量转发的转发路径。
分段路由(英文:Segment Routing,缩写:SR)是一种支持SDN架构的路由转发协议,通过SDN控制器向源节点下发转发路径信息(标签栈),该标签栈通常由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所经链路的链路标签组成。转发路径上各节点根据标签栈的栈顶标签确定转发链路,并在栈顶标签弹出后转发给下一节点,直到转发至目的节点。
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英文:Segment Routing Traffic Engineering Policy,缩写:SR-TE Policy)是一种全新的SR-TE体系架构。通过合理利用SR-TE Policy可为用户选择满足其转发需求的多条转发路径,并在该多条转发路径间实现负载分担,以降低网络节点的转发压力。
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大,SDN控制器需要维护的转发路径的数量不断增多,导致SDN控制器的处理压力增大;且由于节点数量的增加,转发路径的标签深度也会随之增加,若该标签深度超过节点支持的标签深度,则会影响网络节点的转发性能,比如,导致流量中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用以减轻SDN控制器的处理压力并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应用于SDN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流量转发需求,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N条路径中,选择用于承载所述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
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包括的路径段中,筛选至少一个重合路径段,所述重合路径段为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出现至少两次、具有相同首节点和相同尾节点的路径段,其中,所述路径段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所述路径段的长度小于其所属路径的长度;
分别基于每一个重合路径段对所述M条目标路径执行如下优化操作,以得到优化后的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所述优化路径组合包括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被优化后的优化路径以及未被优化的非优化路径,其中,所述优化操作包括:
如果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存在包括该重合路径段且满足标签替换条件的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将该重合路径段在每一个第一目标路径上所经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该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的节点标签,其中,所述标签替换条件为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所经链路的数量不能同时为1但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对应的Cost值相同,且该Cost值为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N条路径中对应的最小Cost值;
如果替换后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标签栈相同,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
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存在优化不冲突的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合并为新的优化路径组合;
将该新的优化路径组合与其它未合并的优化路径组合,重新确定为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选择任一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针对每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从该优化路径组合包括的各路径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大标签深度;
从各优化路径组合对应的最大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小标签深度;
将该最小标签深度对应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查找支持标签深度最小的目标节点;
选择该目标节点所在目标路径被优化的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的权重的和,作为合并后路径的权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径优化装置,应用于SDN控制器,所述装置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流量转发需求,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N条路径中,选择用于承载所述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
筛选单元,用于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包括的路径段中,筛选至少一个重合路径段,所述重合路径段为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出现至少两次、具有相同首节点和相同尾节点的路径段,其中,所述路径段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所述路径段的长度小于其所属路径的长度;
优化单元,用于分别基于每一个重合路径段对所述M条目标路径执行如下优化操作,以得到优化后的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所述优化路径组合包括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被优化后的优化路径以及未被优化的非优化路径,其中,所述优化操作包括:
如果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存在包括该重合路径段且满足标签替换条件的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将该重合路径段在每一个第一目标路径上所经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该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的节点标签,其中,所述标签替换条件为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所经链路的数量不能同时为1但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对应的Cost值相同,且该Cost值为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N条路径中对应的最小Cost值;
如果替换后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标签栈相同,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
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合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存在优化不冲突的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合并为新的优化路径组合;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该新的优化路径组合与其它未合并的优化路径组合,重新确定为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选择任一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针对每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从该优化路径组合包括的各路径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大标签深度;
从各优化路径组合对应的最大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小标签深度;
将该最小标签深度对应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查找支持标签深度最小的目标节点;
选择该目标节点所在目标路径被优化的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选的,所述优化单元,还用于在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之后,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的权重的和,作为合并后路径的权重。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用于承载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然后,确定该M条目标路径中重复出现且首尾节点相同的重合路径段;针对每一个重合路径段,确定该重合路径段在所属目标路径上对应的至少一个链路标签是否可以替换为该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标签,以缩短目标路径的标签深度;并在标签替换后判断该重合路径段所属至少两条目标路径的标签栈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该所属至少两条目标路径合并为替换标签后的标签栈所表示的一条路径,以减少路径数量。由于需要维护的转发路径的数量减少,因此,可有效减轻SDN控制器的处理压力;同时,由于标签深度缩短,可有效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路径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SDN组网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优化路径组合的优化流程;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定最终优化路径组合的实现流程;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确定最终优化路径组合的实现流程;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路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协商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协商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径优化方法,通过标签替换(将多个链路标签替换为节点标签)以及路径合并,减少SDN控制器维护的转发路径的数量,减轻SDN控制器的处理压力,同时,由于标签深度缩短,可有效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的影响。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执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路径优化方法流程图。该流程应用于SDN控制器。
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流量转发需求,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N条路径中,选择用于承载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SDN组网示意图。该SDN组网包括7个网络节点,分别为节点A~节点G,图中未示出SDN控制器。
其中,节点A~节点G的节点标签依次为101~107,具体见图中“[]”中的数字;相邻节点间链路的标签(简称链路标签)具体见图中链路上的非“()”内的数字,比如,1003~1012;每一条链路上“()”内的数字为对应链路的Cost值。
SDN控制器通过与网络节点交互,收集各网络节点的网络拓扑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比如,图2所示网络拓扑结构),基于该网络拓扑结构计算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流量转发路径。
具体地,SDN控制器可首先基于预设的选路约束条件,比如,时延、抖动、丢包率、带宽、Cost值等,计算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N条路径。其中,N可根据实际组网复杂程度确定。
以图2所示组网为例,SDN控制器可计算得到从节点A到节点F的如下N(N=9)条路径:
P1:A-B-C-D-E-F
P2:A-B-C-D-G-F
P3:A-B-E-F
P4:A-C-D-E-F
P5:A-C-D-G-F
P6:A-B-E-D-G-F
P7:A-C-B-E-F
P8:A-C-B-E-D-G-F
P9:A-B-C-F
其中,P1~P9用于标识对应路径;A~G用于标识对应节点;每条路径中,节点按照从源到目的经过的顺序排列。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P1~P9为按照路径评估值(路径评估值为综合考虑路径Cost值、丢包率等确定出的值)排列的路径顺序,其中,从P1到P9路径评估值依次下降,评估值越高,路径质量越优质。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带宽需求设置所需转发路径的数量(M),比如,带宽需求较大时,可设置M=5;带宽需求比较小时,可设置M=2。
SDN控制器根据用户预设的转发路径数量M,从已计算得到的N条路径中,选择M条路径承载用户流量。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选择出的用于承载用户流量的M条路径均称为目标路径。可以理解的是,之所以称为目标路径,只是为便于区分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这里,以M=3为例,从P1~P9中选择3条目标路径。可以理解的是,通常优先选择路径评估值较高的路径作为目标路径,也即本说明书中的目标路径实际已经是考虑了丢包率、时延等计算得到的多个可达路径中根据路径评估值从高到低确定出的M个最优路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是针对最优路径寻找是否存在可能合并的路径。在一个示例中,选择P1~P3作为用于承载用户流量的目标路径。
步骤102,从M条目标路径包括的路径段中,筛选至少一个重合路径段。
这里,重合路径段指M条目标路径中重复出现(至少出现两次)且具有相同首节点和相同尾节点的路径段。路径段的长度小于其所属路径的长度,每一个路径段可包括至少一条链路。
比如,路径P1包括AB路径段(所经链路A-B),路径P2、P3也包括AB路径段(所经链路A-B),因此,AB路径段为重合路径段;再比如,路径P1包括AE路径段(所经链路包括A-B-C-D-E),路径P3也包括AE路径段(所经链路包括A-B-E),因此,AE路径段也为重合路径段。
具体地,SDN控制器可首先获取M条目标路径中的重复节点(在M条目标路径中至少出现两次的节点),得到如下重复节点集合:
Node={A,B,C,D,E,F}
然后,将重复节点集合中的任意两个重复节点组合,得到M条目标路径中除AF(AF为整条路径)之外的组合路径段,可通过如下集合表示:
Scon={AB,AC,AD,AE,BC,BD,BE,BF,CD,CE,CF,DE,DF,EF}
该集合中,路径段CE、DE均仅在3条目标路径(P1、P2、P3)中出现过一次,因此,其不属于重合路径段。该集合中的其它路径段均至少出现两次,属于重合路径段。因此,剔除CE、DE后的重合路径段集合为:
Scon={AB,AC,AD,AE,BC,BD,BE,BF,CD,CF,DF,EF}
在筛选出上述重合路径段后,可分别根据每一个重合路径段对M条目标路径进行优化(具体参见步骤103和步骤104),得到该M条目标路径对应的优化后的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该优化路径组合包括M条目标路径中被优化的优化路径以及未被优化的非优化路径,在后续描述中,会举例说明,这里暂不赘述。
下面对如何利用重合路径段对M条目标路径进行优化进行描述:
步骤103,如果M条目标路径中存在包括该重合路径段且满足标签替换条件的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将该重合路径段在每一个第一目标路径上所经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该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的节点标签。
其中,标签替换条件为重合路径段在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所经链路的数量不能同时为1但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对应的Cost值相同,且该Cost值为该重合路径段在N条路径中对应的最小Cost值。
这里,第一目标路径为包括重合路径段且满足标签替换条件的路径,在本说明书只是为了便于区分和方便描述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举例说明:
以重合路径段AB为例,目标路径P1、P2、P3均包含该重合路径段,且该重合路径段在P1、P2、P3中所经链路(A-B)的数量均为1,因此,不满足步骤103中的标签替换条件,无法基于该重合路径段AB对目标路径进行优化。这是因为,“所经链路数量为1”说明路径段的首、尾节点相邻,首、尾节点之间只有一条链路(对应一个链路标签),在这种情况下,既使将该一个链路标签替换为路径段的尾节点标签,也无法达到缩短路径标签深度的目的。同理,重合路径段BC、CD、EF不满足步骤103中的标签替换条件,无法基于重合路径段BC、CD、EF对目标路径进行优化。
再以重合路径段AD为例,目标路径P1、P2包含该重合路径段,该重合路径段在P1、P2中所经链路(A-B、B-C、C-D)的数量不为1,且该重合路径段在P1、P2中对应的Cost值(20)相同(重合路径段的Cost值为所经链路Cost值的和),该Cost值(20)为所有N条路径中该重合路径段对应的Cost值(路径段AD在P4、P5、P6中对应Cost值为30,在P8中对应Cost值均为50)中的最小Cost值,也就是说,该重合路径段AD满足步骤103中的标签替换条件,因此,可将P1、P2中该重合路径段所经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重合路径段AD的尾节点标签。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SR网络中,通常基于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所经链路的链路标签维护转发路径(目标路径)。比如,目标路径P1可表示为:
P1:1003-1006-1005-1009-1010
同理,目标路径P2可表示为:
P2:1003-1006-1005-1008-1011
目标路径P3可表示为:
P3:1003-1007-1010
当通过上述分析确定重合路径段AD满足标签替换条件时,将P1中路径段AD对应链路标签(1003-1006-1005)替换为节点D的节点标签104,则该目标路径P1可表示为:
P1:104-1009-1010
同理,将P2中路径段AD对应链路标签(1003-1006-1005)替换为节点D的节点标签104,则该目标路径P2可表示为:
P2:104-1008-1011
可以看出,替换后,目标路径的标签深度明显缩短,这对于路径上标签能力较弱的网络节点无疑是友好的,可有效降低对这些网络节点的转发性能的影响。再以重合路径段AC、BD为例,重合路径段AC、BD完全被重合路径段AD包含,因此,其对目标路径的影响也完全被重合路径段AD覆盖,可直接跳过对重合路径段AC、BD的处理。
再以重合路径段AE为例,目标路径P1、P3包含该重合路径段,且该重合路径段在P1中所经链路(A-B、B-C、C-D、D-E)的数量不为1,在P3中所经链路(A-B、B-E)的数量也不为1,但该重合路径段在P1、P3中对应的Cost值(25)相同,且该Cost值(25)为所有N条路径中该重合路径段对应的Cost值(路径段AE在P4中对应Cost值为35,在P6中对应Cost值为25,在P7、P8中对应Cost值均为45)中的最小Cost值,也就是说,该重合路径段AE满足步骤103中的标签替换条件,因此,可将P1、P3中该重合路径段所经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重合路径段AE的尾节点标签。
即,将P1中路径段AE对应链路标签(1003-1006-1005-1009)替换为节点E的节点标签105,则该目标路径P1可表示为:
P1:105-1010
同理,将P3中路径段AE对应链路标签(1003-1007)替换为节点E的节点标签105,则该目标路径P3可表示为:
P3:105-1010
再以重合路径段BE为例,重合路径段BE完全被重合路径段AE包含,因此,其对目标路径的影响也完全被重合路径段AE覆盖,可直接跳过对重合路径段BE的处理。
再以重合路径段BF为例,目标路径P1、P2、P3均包含该重合路径段,该重合路径段在P1中所经链路(B-C、C-D、D-E、E-F)的数量不为1,在P2中所经链路(B-C、C-D、D-G、G-F)的数量也不为1,在P3中所经链路(B-E、E-F)的数量也不为1,该重合路径段在P1、P2、P3中对应的Cost值均为25,但该Cost值(25)不是所有N条路径中该重合路径段对应Cost值(路径段BF在P6中对应Cost值为35,在P7中对应Cost值为25,在P8中对应Cost值为35,在P9中对应Cost值为20)中的最小Cost值,因此,该重合路径段BF不满足步骤103中的标签替换条件,无法基于该重合路径段BF对目标路径进行优化。同理,重合路径段CF也不满足步骤103中的标签替换条件,具体参见重合路径段BF的分析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再以重合路径段DF为例,目标路径P1、P2包含该重合路径段,且该重合路径段在P1中所经链路(D-E、E-F)的数量不为1,在P2中所经链路(D-G、G-F)的数量也不为1,但该重合路径段在P1、P2中对应的Cost值均为10,且该Cost值(10)为所有N条路径中该重合路径段对应Cost值(路径段DF在P4、P5、P6、P8中对应Cost值均为10)中的最小Cost值,因此,该重合路径段DF满足步骤103中的标签替换条件,可将P1、P2中该重合路径段所经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重合路径段DF的尾节点标签。
即,将P1中路径段DF对应链路标签(1009-1010)替换为节点F的节点标签106,则该目标路径P1可表示为:
P1:1003-1006-1005-106
将P2中路径段DF对应链路标签(1008-1011)替换为节点F的节点标签106,则该目标路径P2可表示为:
P2:1003-1006-1005-106
以上为针对每一个重合路径段进行举例分析后的结果。
其中,重合路径段AD、AE、DF由于满足标签替换条件,因此,分别基于这三个重合路径段对目标路径进行了标签替换,以达到通过缩短标签深度来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影响的目的。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之所以在标签替换之前进行Cost值比较,是为了替换后基于节点标签路由转发(通常选择Cost值小的路径转发)时,仍会选择沿替换之前的目标路径转发,从而保证用户流量的传输质量。
步骤104,如果替换后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标签栈相同,将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
现以基于AD路径段标签替换后的第一目标路径(P1和P2)为例:
P1:104-1009-1010
P2:104-1008-1011
可以看出,标签替换后,P1和P2的标签栈(用于标识路径的一系列标签的组合)不同,因此,无法路径合并。
以基于AE路径段标签替换后的第一目标路径(P1和P3)为例:
P1:105-1010
P3:105-1010
可以看出,标签替换后,P1和P3的标签栈相同,因此,可合并为同一路径:
P1&3:105-1010
同理,基于DF路径段标签替换后的第一目标路径(P1和P2):
P1:1003-1006-1005-106
P2:1003-1006-1005-106
可以合并为:
P1&2:1003-1006-1005-106
可以看出,通过路径合并,可减少控制器维护的转发路径的数量,有效减轻控制器的处理压力。
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各目标路径通常配置有对应的权重,比如,目标路径P1对应权重为40%,目标路径P2对应权重为40%,目标路径P3对应权重为20%,以使各目标路径按照各自权重分担用户流量,即,实现用户流量在各目标路径间的负载分担。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一条路径后,可将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权重的和,作为合并后路径的权重。比如,将P1和P2合并为P1&2,则该P1&2的权重为P1对应权重(40%)与P2对应权重(40%)的和(80%)。
经过上述处理后,可得到针对3条目标路径(P1、P2、P3)的三种优化路径组合:
优化路径组合一:
Y1={P1:104-1009-1010,P2:104-1008-1011,P3:1003-1007-1010}
优化路径组合二:
Y2={P1&3:105-1010,P2:1003-1006-1005-1008-1011}
优化路径组合三:
Y3={P1&2:1003-1006-1005-106,P3:1003-1007-1010}
步骤105,从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具体从多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的过程,在下文中介绍,这里暂不赘述。
在确定了最终优化路径组合后,SDN控制器只需维护该最终优化路径组合。由于该最终优化路径组合是从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得到,因此,该最终优化路径组合对应的标签栈相对于原始M条目标路径对应的标签栈的标签深度肯定会缩短,因此,可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的影响;且如果执行过路径合并,则最终优化路径组合中的路径数量相对于M条目标路径会变少,因此,可减轻SDN控制器的维护压力。
至此,完成图1所示流程。
通过图1所示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查找M条目标路径(转发路径)中重复出现的重合路径段,针对每一个重合路径段,确定该重合路径段在其所属目标路径中对应的至少一个链路标签是否可以替换为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标签,以缩短目标路径的标签深度;并在标签替换后判断该重合路径段所属至少两条目标路径的标签栈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该所属至少两条目标路径合并为替换标签后的标签栈所表示的一条路径,以减少路径数量。由于需要维护的转发路径的数量减少,因此,可有效减轻SDN控制器的处理压力;同时,由于标签深度缩短,可有效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的影响。
作为一个实施例,在通过步骤103和步骤104对每一个重合路径段进行处理,并得到多个优化路径组合后,可进一步确定该多个优化路径组合是否可以合并,以进一步优化路径。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优化路径组合的优化流程。如图3所示,该流程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如果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存在优化不冲突的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将该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合并为新的优化路径组合。
这里,目标优化路径组合为从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选择出的不与其它优化路径组合存在优化路径冲突的优化路径组合,可以理解的是,之所以称为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只是为便于区分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仍以优化路径组合Y1、Y2、Y3为例,其中,Y1中的优化路径P1、优化路径P2为基于目标路径P1、目标路径P2中AD路径段的优化结果;Y2中的优化路径P1&3为基于目标路径P1、目标路径P3中AE路径段的优化结果;Y3中的优化路径P1&2为基于目标路径P1、目标路径P2中DF路径段的优化结果,可以看出,AD路径段(在目标路径P1中对应A-B-C-D)与AE路径段(在目标路径P1中对应A-B-C-D-E)存在重叠,AE路径段与DF路径段(在目标路径P1中对应D-E-F)也存在一定重叠,因此,基于AE路径段优化得到的Y2与基于AD路径段优化得到的Y1以及基于DF路径段优化得到的Y3存在优化冲突,Y2无法与Y1或Y3合并。
同时,可以看出,AD路径段(在目标路径P1、目标路径P2中均对应A-B-C-D)与DF路径段(在目标路径P1对应D-E-F、在目标路径P2中对应D-G-F)不存在重叠,因此,基于AD路径段优化得到的Y1以及基于DF路径段优化得到的Y3不存在优化冲突,可将Y1与Y3合并得到Y1&3,表示如下:
Y1&3={P1&2:104-106,P3:1003-1007-1010}
其中,节点标签104为路径段AD在目标路径P1、目标路径P2所经链路(A-B-C-D)对应链路标签(1003-1006-1005)的替换结果;节点标签106为路径段DF在目标路径P1所经链路(D-E-F)对应链路标签(1009-1010)、以及在目标路径P2所经链路(D-G-F)对应链路标签(1008-1011)的替换结果。
再比如,在M=5(5条目标路径)的应用场景下,Y4={P1&2:……,P3:……,P4:……,P5:……},Y5={P1:……,P2:……,P3:……,P4&5:……}成立,则由于Y4中的优化路径P1&2(目标路径P1、P2的优化结果)与Y5中的优化路径P4&5(目标路径P4、P5的优化结果)不冲突,因此,可将优化路径P1&2与P4&5,以及非优化路径P3合并为新的优化路径组合,可表示为:
Y4&5={P1&2:……,P3:……,P4&5:……}
可见,通过合并可以减少需要处理的优化路径组合的数量,同时,也可使得合并后的优化路径组合的标签深度进一步缩短,有利于标签能力较弱的网络节点的转发。
步骤302,将该新的优化路径组合与其它未合并的优化路径组合,重新确定为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
比如,在通过步骤301对优化路径组合Y1与Y3合并后,此时,该3条目标路径(P1、P2、P3)对应的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为:
Y1&3={P1&2:104-106,P3:1003-1007-1010}
Y2={P1&3:105-1010,P2:1003-1006-1005-1008-1011}
基于该重新确定的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执行步骤105的确定最终优化路径组合,可使最终确定的优化路径组合更优。
至此,完成图3所示流程。
通过图3所示流程可进一步优化路径,使SDN控制器最终维护的转发路径数量更少、路径标签深度更短,达到进一步降低SDN控制器处理压力以及进一步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影响的目的。
下面对步骤105中从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的过程进行描述。
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从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选择任一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比如,从Y1&3和Y2中,直接选择Y1&3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定最终优化路径组合的实现流程。如图4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针对每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从该优化路径组合包括的各路径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大标签深度。
以优化路径组合Y1&3={P1&2:104-106,P3:1003-1007-1010}为例,该组合中,路径P1&2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为2,路径P3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为3,则选择最大标签深度为3。
同理,优化路径组合Y2={P1&3:105-1010,P2:1003-1006-1005-1008-1011}中,路径P1&3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为2,路径P2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为5,则选择最大标签深度为5。
步骤402,从各优化路径组合对应的最大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小标签深度。
比如,优化路径组合Y1&3对应的最大标签深度为3,优化路径组合Y2对应的最大标签深度为5,则选择最小标签深度为3。
步骤403,将该最小标签深度对应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比如,通过步骤402确定最小标签深度为3,则选择标签深度为3的优化路径组合Y1&3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至此,完成图4所示流程。
通过图4所示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选择了标签深度相对较小的优化路径组合,因此,可将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的影响降低到更小。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定最终优化路径组合的实现流程。如图5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从M条目标路径中,查找支持标签深度最小的目标节点。
在实际组网中,各网络节点所支持(所能处理)的标签深度往往不同。标签能力较弱(支持的标签深度较小)的网络节点容易成为流量转发瓶颈。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从用于承载用户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中,查找支持标签深度最小的目标节点。可以理解的是,之所以称为目标节点,只是为便于区分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步骤502,选择该目标节点所在目标路径被优化的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比如,该目标节点位于目标路径P3上,则选择目标路径P3被优化的优化路径组合,即,选择优化路径组合Y2={P1&3:105-1010,P2:1003-1006-1005-1008-1011}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可以看出,Y2中P1&3的标签深度相对于Y1&3中P3的标签深度缩短,因此,更容易满足目标节点所支持标签深度的要求。
至此,完成图5所示流程。
通过图5所示流程,可优先保证标签能力弱的节点正常工作,不影响流量转发。在此基础上,如果存在多个针对目标节点所在目标路径进行优化的优化路径组合,可进一步采用图4所示方式(比较优化路径组合的标签深度),来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优化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路径优化装置包括:选择单元601、筛选单元602、优化单元603以及确定单元604,其中:
选择单元601,用于根据流量转发需求,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N条路径中,选择用于承载所述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
筛选单元602,用于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包括的路径段中,筛选至少一个重合路径段,所述重合路径段为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出现至少两次、具有相同首节点和相同尾节点的路径段,其中,所述路径段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所述路径段的长度小于其所属路径的长度;
优化单元603,用于分别基于每一个重合路径段对所述M条目标路径执行如下优化操作,以得到优化后的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所述优化路径组合包括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被优化后的优化路径以及未被优化的非优化路径,其中,所述优化操作包括:
如果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存在包括该重合路径段且满足标签替换条件的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将该重合路径段在每一个第一目标路径上所经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该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的节点标签,其中,所述标签替换条件为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所经链路的数量不能同时为1但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对应的Cost值相同,且该Cost值为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N条路径中对应的最小Cost值;
如果替换后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标签栈相同,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
确定单元604,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合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存在优化不冲突的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合并为新的优化路径组合;
所述确定单元604,还用于将该新的优化路径组合与其它未合并的优化路径组合,重新确定为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单元604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选择任一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单元604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针对每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从该优化路径组合包括的各路径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大标签深度;
从各优化路径组合对应的最大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小标签深度;
将该最小标签深度对应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确定单元604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查找支持标签深度最小的目标节点;
选择该目标节点所在目标路径被优化的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优化单元603,还用于在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之后,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的权重的和,作为合并后路径的权重。
至此,完成图6所示路径优化装置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查找M条目标路径(转发路径)中重复出现的重合路径段,针对每一个重合路径段,确定该重合路径段在其所属目标路径中对应的至少一个链路标签是否可以替换为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标签,以缩短目标路径的标签深度;并在标签替换后判断该重合路径段所属至少两条目标路径的标签栈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将该所属至少两条目标路径合并为替换标签后的标签栈所表示的一条路径,以减少路径数量。由于需要维护的转发路径的数量减少,因此,可有效减轻SDN控制器的处理压力;同时,由于标签深度缩短,可有效降低对网络节点转发性能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应用于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流量转发需求,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N条路径中,选择用于承载所述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
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包括的路径段中,筛选至少一个重合路径段,所述重合路径段为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出现至少两次、具有相同首节点和相同尾节点的路径段,其中,所述路径段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所述路径段的长度小于其所属路径的长度;
分别基于每一个重合路径段对所述M条目标路径执行如下优化操作,以得到优化后的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所述优化路径组合包括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被优化后的优化路径以及未被优化的非优化路径,其中,所述优化操作包括:
如果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存在包括该重合路径段且满足标签替换条件的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将该重合路径段在每一个第一目标路径上所经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该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的节点标签,其中,所述标签替换条件为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所经链路的数量不能同时为1但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对应的Cost值相同,且该Cost值为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N条路径中对应的最小Cost值;
如果替换后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标签栈相同,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
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存在优化不冲突的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合并为新的优化路径组合;
将该新的优化路径组合与其它未合并的优化路径组合,重新确定为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选择任一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针对每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从该优化路径组合包括的各路径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大标签深度;
从各优化路径组合对应的最大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小标签深度;
将该最小标签深度对应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查找支持标签深度最小的目标节点;
选择该目标节点所在目标路径被优化的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的权重的和,作为合并后路径的权重。
7.一种路径优化装置,应用于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流量转发需求,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N条路径中,选择用于承载所述流量的M条目标路径;
筛选单元,用于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包括的路径段中,筛选至少一个重合路径段,所述重合路径段为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出现至少两次、具有相同首节点和相同尾节点的路径段,其中,所述路径段包括至少一条链路,所述路径段的长度小于其所属路径的长度;
优化单元,用于分别基于每一个重合路径段对所述M条目标路径执行如下优化操作,以得到优化后的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所述优化路径组合包括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被优化后的优化路径以及未被优化的非优化路径,其中,所述优化操作包括:
如果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存在包括该重合路径段且满足标签替换条件的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将该重合路径段在每一个第一目标路径上所经至少一条链路的链路标签替换为该重合路径段的尾节点的节点标签,其中,所述标签替换条件为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所经链路的数量不能同时为1但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至少两条第一目标路径中对应的Cost值相同,且该Cost值为该重合路径段在所述N条路径中对应的最小Cost值;
如果替换后各第一目标路径对应标签栈相同,将所述各第一目标路径合并为该标签栈所表示的同一路径;
确定单元,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合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存在优化不冲突的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将所述至少两个目标优化路径组合合并为新的优化路径组合;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将该新的优化路径组合与其它未合并的优化路径组合,重新确定为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针对每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从该优化路径组合包括的各路径对应标签栈的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大标签深度;
从各优化路径组合对应的最大标签深度中,选择最小标签深度;
将该最小标签深度对应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从所述至少一个优化路径组合中,确定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包括:
从所述M条目标路径中,查找支持标签深度最小的目标节点;
选择该目标节点所在目标路径被优化的优化路径组合作为最终的优化路径组合。
CN202110729588.4A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472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588.4A CN11347265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588.4A CN11347265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657A true CN113472657A (zh) 2021-10-01
CN113472657B CN113472657B (zh) 2022-07-29

Family

ID=77873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9588.4A Active CN11347265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265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765A (zh) * 2021-12-20 2022-03-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服务链的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1045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Juniper Networks,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nfiguring point-to-multipoint label-switched paths
CN105471737A (zh) * 2014-09-05 2016-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栈的压缩方法及装置、标签栈的解压缩方法及装置
US20170346720A1 (en) * 2014-12-23 2017-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th computation in a segment routing network
CN107689919A (zh) * 2017-09-20 2018-02-13 北京科技大学 Sdn网络的动态调整权重模糊选路方法
US20190081897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Google Llc Mechanism and apparatus for path protection when using compressed segment routing label stacks
US20190280960A1 (en) * 2016-05-20 2019-09-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gment Routing And RSVP-TE Routing In Transport SDN Networks
CN111355657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工程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EP3754913A1 (en) * 2019-06-21 2020-12-23 Juniper Networks, Inc. Signaling ip path tunnel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1045A1 (en) * 2014-03-31 2015-10-01 Juniper Networks,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nfiguring point-to-multipoint label-switched paths
CN105471737A (zh) * 2014-09-05 2016-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栈的压缩方法及装置、标签栈的解压缩方法及装置
US20170346720A1 (en) * 2014-12-23 2017-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th computation in a segment routing network
US20190280960A1 (en) * 2016-05-20 2019-09-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gment Routing And RSVP-TE Routing In Transport SDN Networks
US20190081897A1 (en) * 2017-09-12 2019-03-14 Google Llc Mechanism and apparatus for path protection when using compressed segment routing label stacks
CN107689919A (zh) * 2017-09-20 2018-02-13 北京科技大学 Sdn网络的动态调整权重模糊选路方法
CN111355657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工程路径建立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EP3754913A1 (en) * 2019-06-21 2020-12-23 Juniper Networks, Inc. Signaling ip path tunnel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石鸿伟等: "基于关键节点的分段路由标签栈压缩算法",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4765A (zh) * 2021-12-20 2022-03-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服务链的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44765B (zh) * 2021-12-20 2023-09-2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服务链的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657B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38387B1 (en) Path computation in a segment routing network
EP175702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data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6549779B (zh) 一种多约束电力通信业务最大不相交双路由配置方法
US8605627B2 (en) Provider link state bridging (PLSB) computation method
JP594343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転送ノード、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227218A1 (en) Generating non-congruent paths having minimal latency difference in a loop-free routing topology having routing arcs
EP2675120A1 (en) Path selection method and control server
US9166903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solve RPF-vector attribute conflicts
JP2008211551A (ja) 仮想トポロジ設計装置および仮想トポロジ設計方法
JP4603519B2 (ja) 経路計算方法、経路計算プログラム、経路計算装置およびノード
JP2004336777A (ja) マルチプロトコル・ラベル・スイッチングによるネットワーク・チューニ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22365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summarizing method and summarizing program
CN113472657B (zh) 一种路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8880894A (zh) 一种网络带宽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5682620B2 (ja) 経路選択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経路選択プログラム
CN111865789B (zh) 一种基于段路由的sr路径约束方法
CN103259720A (zh) 一种基于mtr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JP4309316B2 (ja) ルーティング方法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
JP4673329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ツリーを作成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187642B (zh) 自适应路由的加权带宽分配
US20230068443A1 (en) Dynamic packet routing using prioritized groups
WO2024001210A1 (zh) 路径计算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29006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005066A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経路計算方法及び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16527573A (zh) 一种时间敏感网络中的数据流调度方法、装置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