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142A - 马达和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和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142A
CN113472142A CN202110320929.2A CN202110320929A CN113472142A CN 113472142 A CN113472142 A CN 113472142A CN 202110320929 A CN202110320929 A CN 202110320929A CN 113472142 A CN113472142 A CN 113472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resin
stationary
hole
radi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09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泽纯
沖山直矢
辻内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72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14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around a fixed spindle;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direct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马达和送风装置。马达具有静止部、旋转部和轴承机构。轴承机构将旋转部支承为能相对于静止部旋转。静止部具有保持轴承机构的轴承保持部。旋转部具有转子磁体和转子保持件。转子磁体配置在静止部的径向外侧。转子保持件在内侧保持转子磁体。转子保持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轴承保持部的轴向上端部位于比通孔靠轴向上方处。

Description

马达和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和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一种模制而成以用于马达的防水的定子(例如参照日本公开公报专利特开2005-020802号公报)。此外,公开了一种在底壁部设置有通风孔以对马达内部进行冷却的马达(例如参照日本公开公报专利特开2008-121440号公报)。
若模制定子,则当导线的温度上升时,马达内部的温度上升。由此,存在涂布于轴承的润滑脂劣化、马达的寿命变短的可能性。另外,尽管通过在覆盖定子的转子保持件上设置通孔,能使马达内部的热量逸散至外部,但存在水经由通孔浸入马达内部而与构成马达的各种部件接触,从而使马达无法正常运转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实现马达内部的散热,并且能提高马达的防水性能。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马达具有静止部、旋转部和轴承机构。轴承机构将旋转部支承为能相对于静止部旋转。静止部具有保持轴承机构的轴承保持部。旋转部具有转子保持件和转子磁体。转子保持件在内侧保持转子磁体。转子磁体配置在静止部的径向外侧。转子保持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轴承保持部的轴向上端部位于比通孔靠轴向上方处。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送风装置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具有静止部、旋转部和轴承机构,所述轴承机构将旋转部支承为能相对于静止部绕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旋转。静止部具有保持轴承机构的轴承保持部。旋转部具有:转子保持件,所述转子保持件在径向内侧保持转子磁体;以及转子磁体,所述转子磁体配置在静止部的径向外侧。转子保持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轴承保持部的轴向上端部位于比通孔靠轴向上方处。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马达,即使水浸入马达内部,也能实现马达内部的散热,并且还能提高马达的防水性能。
另外,还能提高送风装置所包括的马达的防水性能。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的旋转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的旋转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的静止部的立体图。
图8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剖视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剖视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剖视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剖视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分别将与马达1的中心轴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1的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1的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将相对于静止部靠电路基板一侧设为下,对各部分的形状、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另外,上下方向仅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图1和图2是表示送风装置1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和剖视图。送风装置10是包括马达1和多个叶片100的送风装置10。叶片100能以中心轴C为中心旋转,其安装于马达1的径向外侧。马达1使叶片100旋转。另外,叶片100的片数在图1中为三十八片,但并不限定于该例示。另外,马达1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为外转子型的马达,但并不限定于此。
接着,对马达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马达1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中,以包括中心轴C的切断面将马达1切断。
如图2所示,马达1包括:旋转部3,上述旋转部3能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C为中心旋转;静止部2,上述静止部2驱动旋转部3旋转;以及轴承机构4,上述轴承机构4将旋转部3支承为能相对于静止部2绕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旋转。
如图3所示,旋转部3具有:轴300;转子磁体30,上述转子磁体30配置在静止部2的径向外侧;以及转子保持件31,上述转子保持件31在内侧保持转子磁体30。转子磁体30在静止部2的径向外侧与静止部2沿径向相向。
轴300以中心轴C为中心沿轴向延伸。轴300是圆柱状的金属构件。但是,轴300也可以呈圆筒状等其他形状。
磁体30配置于转子保持件31的内周面。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磁体30是单个环状磁体。在磁体30的径向内侧的面上,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地磁化。也可以代替单个环状磁体而将多个磁体配置于转子保持件31的内周面。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磁体30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在多个磁体30中,N极的磁极面和S极的磁极面沿周向交替地配置。转子保持件31和磁体30也可以由掺入有磁性体粉的树脂构成为单个构件。
转子保持件31具有:盖部36,上述盖部36配置在静止部2的轴向上方;以及筒部37,上述筒部37从盖部36的径向外端部朝向轴向下方延伸。转子保持件31例如由钢板等构成。盖部36从轴300沿径向延伸。筒部37是从盖部36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构件。筒部37在外周面包括叶片100。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在筒部37的径向内侧配置有转子磁体30。转子保持件31呈朝下侧开口的杯形状。
图3和图4是表示旋转部3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和剖视图。如图3所示,转子保持件31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贯穿的通孔33。具体而言,通孔33形成于盖部36。盖部36配置在静止部2的轴向上方。马达1附近的空气穿过通孔33流至马达1的内部。由此,转子保持件31的内部被冷却,能获得马达1的冷却效果。
如图3所示,静止部2具有电路基板26、定子27和轴承保持部20,上述轴承保持部20保持轴承机构4。轴承保持部20配置在定子27的径向内侧,在外侧面固定有定子27。轴承机构4是滚珠轴承,在上部和下部配置有两个。上下两个的轴承机构4将旋转部3支承为能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轴承机构4的轴承固定于轴300的外周面,轴承机构4的外圈固定于轴承保持部20的内周面。另外,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轴承机构4是滚珠轴承,但也可以是套筒轴承。电路基板26例如配置在定子27的轴向下方。
图6是表示定子27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定子27具有定子芯部28。定子芯部28例如由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定子芯部28具有:环状的芯背285;以及从芯背285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极齿282。芯背285固定于轴承保持部20的外侧面。此外,通过将导线隔着绝缘件284卷绕于各极齿282而构成线圈283。即,定子27具有多个线圈283。从线圈283引出的导线的一端与配置于定子27下部的电路基板26电连接。电力从外部供给至电路基板26。
如图3所示,轴承保持部20的轴向上端部位于比通孔33靠轴向上方处。由此,能抑制从通孔33浸入的水浸入轴承保持部20的内部。
如图4和图5所示,通孔33呈大致圆弧状,在边缘处具有沿轴向下方延伸的折返部34。折返部34例如通过对钢板等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折返部34与转子保持件31为同一构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不同构件设置折返部34。由此,能抑制浸入的水朝向轴承保持部20的径向内侧穿过轴承保持部20与轴承机构4之间而附着于电路基板26。
通孔33在折返部34的周向端部与通孔33的周向端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部35。在将冲压机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一间隙部35的状态下对转子保持件31进行冲压,从而形成折返部34。还存在代替第一间隙部35而形成微小的缝隙之后对转子保持件31进行冲压,以形成折返部34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从转子保持件31将冲压机的一部分拔出时,负载会施加于折返部34、缝隙的部位,存在折返部34、缝隙处发生损伤或无法高精度地加工之类的可能性。与之相对,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由于形成了具有充分空间的第一间隙部35,因此不易产生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通孔33的周向端部的两端设置第一间隙部35,从而在一个通孔33处配置两个第一间隙部35。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间隙部35。由此,通孔的孔面积变小,因此,能抑制水浸入马达内部。
如图3所示,轴承保持部20包括覆盖静止部2的一部分的树脂部200。树脂部200覆盖轴承保持部20的一部分和定子27的一部分。树脂部200例如是由环氧类树脂制成的模制件。此外,树脂部200也可以将由树脂制成的外壳嵌入定子进行覆盖,而非模制件。树脂部200例如是通过将定子27配置于模具并使树脂流入模具成型而成的。
图7是表示静止部2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树脂部200例如呈大致圆筒状。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极齿282的径向外端从树脂部200露出。另外,极齿282的外周面被具有防水功能的覆膜覆盖,因此,即使水滴至极齿282的外周面,也不会对磁回路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减小磁体30与定子27的气隙、降低磁损。另外,并不局限于此,极齿282的径向外周端也可以被树脂部200覆盖。
树脂部200具有:树脂盖部201,上述树脂盖部201覆盖至少一部分的定子27的上表面;以及树脂筒部205,上述树脂筒部205从树脂盖部201的径向外端部朝轴向下方延伸。此外,树脂盖部201具有树脂倾斜部202,上述树脂倾斜部202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轴向下方延伸。由此,从通孔33浸入的水流向径向外侧。因此,能抑制水流向径向内侧而附着于轴承机构4、定子27。
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如图8所示,树脂倾斜部202也可以从树脂盖部201的径向内端至朝向径向外侧的中途的位置为止朝向轴向下方倾斜,从该中途位置至径向外端具有与轴向垂直的平面P。树脂盖部201的朝向径向外侧的中途的位置是指例如与折返部34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由此,从通孔33浸入的水流向径向外侧。因此,能抑制水流向径向内侧而附着于轴承机构4、定子27。此外,树脂倾斜部202具有平面P,从而能使树脂盖部201的轴向厚度变薄,因此,能增大定子27的体积。此外,通过将树脂部200的一部分设为平面P,能减小树脂盖部201的体积,因此,能减少树脂的使用量,能抑制生产成本。
如图3和图7所示,树脂倾斜部202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壁部23。由此,能抑制从通孔33浸入的水流向径向内侧。即,能抑制浸入的水朝向轴承保持部20的径向内侧穿过轴承保持部20与轴承机构4之间而附着于电路基板26。
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壁部23的上端位于比轴承保持部20的上端靠轴向下方处。也就是说,轴承保持部20的上端位于比壁部23的上端靠轴向上方处。由此,即使水从通孔33浸入至径向内侧并越过壁部23而到达轴承保持部20,也能抑制水浸入轴承保持部20的内部。
壁部23位于比折返部24靠径向内侧处。具体而言,壁部23在径向上配置在轴承保持部20与折返部34之间。即,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依次配置折返部34、壁部23、轴承保持部20,以形成迷宫结构。由此,能进一步抑制从通孔33浸入的水流向径向内侧。
此外,折返部34的下端配置在比壁部23的上端靠下方处。由此,能由折返部34、壁部23和轴承保持部20形成使浸入至马达1内部的水不易进一步浸入至径向内侧的迷宫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壁部23相对于剖视图为两面,但也可以为三面。由此,能制作复杂的迷宫结构,从而能进一步抑制水浸入至轴承保持部20的径向内侧。
另外,如图7所示,壁部23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在相邻的壁部23之间形成第二间隙部24。第二间隙部24由相邻的壁部23的周向端部彼此形成。相邻的壁部23的周向端部互相以具有恒定的距离的方式平行地延伸,第二间隙部24的周向宽度在朝向旋转方向前方R的方向上恒定。由此,即使万一水浸入轴承保持部20与壁部23之间,也能经由第二间隙部24将该水排出至径向外侧。此外,第二间隙部24沿着马达1内部的风流动的方向R延伸,因此,能更高效地将浸入的水经由第二间隙部24排出至径向外侧。另外,在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四个第二间隙部24,但也可以多于四个或少于四个。
第二间隙部24从壁部23的径向内侧朝向叶片100的旋转方向前方R延伸。也就是说,在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观察时,相邻的壁部23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由此,能抑制水从壁部23的径向外侧浸入径向内侧。此外,第二间隙部24沿着由在旋转方向R上旋转的叶片100生成的风流延伸,因此,能更高效地将浸入的水经由第二间隙部24排出至径向外侧。
图9是变形例的马达1的剖视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9所示,轴承保持部20具有:朝轴向延伸的塔部21;从塔部21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突出部22;以及从突出部22朝轴向上方延伸的壁部23A。具体而言,塔部21是位于比定子芯部28的上端靠轴向上方处的轴承保持部20的一部分。突出部22是从塔部21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圆环状的构件。突出部22的至少一部分隔着间隙与定子27的轴向上方相向,并延伸至静止部2的径向外端。
突出部22具有:突出部22与塔部21的触点A;突出部22的径向外端部B;以及位于触点A与触点B的中心处的中心CE。将触点A的径向位置设为A’,将触点B的径向位置设为B’,将中心CE的径向位置设为CE’。在比中心CE靠径向内侧处,壁部23A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由此,突出部22不会因壁部23A的重量而挠曲,能稳定地配置壁部23A。另外,更优选的是,折返部34配置在比中心CE靠径向外侧处。由此,由于塔部21与折返部34的径向距离变远,因此能抑制水浸入至轴承保持部20的径向内侧。
图10和图11是变形例的静止部的剖视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0所示,静止部2具有罩部40。罩部40具有:圆环状的罩盖部41,上述罩盖部41与转子保持件31在轴向上相向;以及罩筒部42A、42B,上述罩筒部42A、42B从罩盖部41的径向外端和内端朝下方延伸。也就是说,罩部40配置在定子27的轴向上方,并将比定子芯部28靠轴向上方的绝缘件284和线圈283覆盖。由此,能抑制从通孔33浸入马达1内部的水附着于定子27。此外,罩部40是从轴向观察时呈圆环状的构件。罩部40的内端部通过粘接剂与轴承保持部20固定。由此,抑制从通孔33浸入的水进入罩部40与轴承保持部20的间隙而使定子27被浸润而生锈。
如图11所示,罩盖部41A具有倾斜面,上述倾斜面随着从中心朝向外端而朝下方延伸。罩倾斜面从罩盖部41A的径向内端朝径向外端向下方倾斜。由此,能抑制从通孔33浸入的水积存于罩部40的上表面并流向中心轴,进入轴承保持部20与罩部40之间而附着于定子27。
此外,送风装置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不同。此外,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也可以将上述的例示性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适当组合。
本发明例如能用于马达和送风装置。

Claims (17)

1.一种马达,包括:
静止部;
旋转部;以及
轴承机构,所述轴承机构将所述旋转部支承为能相对于所述静止部绕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旋转,
所述静止部具有保持所述轴承机构的轴承保持部,
所述旋转部具有:
转子保持件,所述转子保持件在径向内侧保持转子磁体;以及
所述转子磁体,所述转子磁体配置在所述静止部的径向外侧,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保持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
所述轴承保持部的轴向上端部位于比所述通孔靠轴向上方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保持件具有:
盖部,所述盖部配置在所述静止部的轴向上方;以及
筒部,所述筒部从所述盖部的径向外端部朝向轴向下方延伸,
所述通孔配置于所述盖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在边缘处具有朝轴向下方延伸的折返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折返部的周向端部与所述通孔的周向端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隙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保持部具有:
朝轴向延伸的塔部;
从所述塔部朝径向外侧延伸的突出部;以及
从所述突出部朝轴向上方延伸的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位于比所述折返部靠径向内侧处。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部的下端配置在比所述壁部的上端靠下方处。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绕中心轴配置有多个,在相邻的所述壁部之间形成第二间隙部。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具有定子,所述定子固定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外侧面,
所述轴承保持部包括树脂部,所述树脂部覆盖所述静止部的一部分,
所述树脂部具有:
树脂盖部,所述树脂盖部覆盖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定子的上表面;以及
树脂筒部,所述树脂筒部从所述树脂盖部的径向外端部朝向轴向下方延伸,
所述树脂盖部具有树脂倾斜部,所述树脂倾斜部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下方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倾斜部具有朝上方延伸的所述壁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位于比所述折返部靠径向内侧处。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部的下端配置在比所述壁部的上端靠下方处。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壁部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在相邻的所述壁部之间具有第二间隙部。
14.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在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具有多个叶片,
所述第二间隙部从所述壁部的径向内侧朝向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前方延伸。
16.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装置在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具有多个叶片,
所述第二间隙部从所述壁部的径向内侧朝向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前方延伸。
CN202110320929.2A 2020-03-31 2021-03-25 马达和送风装置 Withdrawn CN1134721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2205A JP2021164230A (ja) 2020-03-31 2020-03-31 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JP2020-062205 2020-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142A true CN113472142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68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0929.2A Withdrawn CN113472142A (zh) 2020-03-31 2021-03-25 马达和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64230A (zh)
CN (1) CN11347214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9195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Asia Vital Component Co., Ltd. Rotor device capable of dissipating heat
CN203871957U (zh) * 2014-04-28 2014-10-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及风扇
WO2018025987A1 (ja) * 2016-08-05 2018-02-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9195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Asia Vital Component Co., Ltd. Rotor device capable of dissipating heat
CN203871957U (zh) * 2014-04-28 2014-10-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及风扇
WO2018025987A1 (ja) * 2016-08-05 2018-02-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64230A (ja) 2021-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06572B2 (ja) 自冷ファン付きモータ
JP2810000B2 (ja) 小型モータ
JP6207870B2 (ja) ファンモータ
US7227286B2 (en) Long life fan motor
EP2083506A1 (en) Motor-operated fan apparatus
US20190128280A1 (en) Centrifugal fan
JP2017221021A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送風機
US11677300B2 (en) Motor and blower
US11552533B2 (en) Stator assembly, motor, and fan motor
CN113472142A (zh) 马达和送风装置
JP2023054248A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US11215185B2 (en) Axial fan
CN108988547B (zh) 定子及马达
US20200274409A1 (en) Motor and air blower
EP3364527B1 (en) Electric motor and blower
CN108933493B (zh) 马达及风扇马达
CN114135501A (zh) 旋转设备
JP4101607B2 (ja) 発電機能付き軸受
JP7363287B2 (ja) モータおよび送風装置
JP2005160140A (ja)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JP3856973B2 (ja) ファン装置
WO2021171554A1 (ja) 電動機、送風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US11002312B2 (en) Motor and fan motor
JP2009106094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