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7631A -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7631A
CN113467631A CN202010248108.8A CN202010248108A CN113467631A CN 113467631 A CN113467631 A CN 113467631A CN 202010248108 A CN202010248108 A CN 202010248108A CN 113467631 A CN113467631 A CN 113467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rocessor
area
tra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81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Royol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4810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7631A/zh
Priority to US17/218,938 priority patent/US2021030310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467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76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conductive element covering the whole sensing surface, e.g. by sensing the electrical current flowing at the corn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1)及电子设备(2),其中,触控装置(1)包括触控面板(10)及处理器(20),触控面板(10)具有功能区(101)及组合区(102),触控面板(10)包括电极层(110),电极层(11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30)及多个第二触控单元(70)。当功能区(101)中的第一触控单元(30)及组合区(102)中的第二触控单元(70)同时被触摸时,处理器(20)检测触摸位置处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根据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执行相应的功能以实现组合触控操作。

Description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触控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触控装置具有输入的便利性、丰富多样的操作性以及直观感强等优势,现在已成为面板领域的主流趋势。用户通常通过手指或其他设备在触控装置上进行触摸从而实现相应的触控指令。在一些场景下,用户通常会进行多点触控,但在电容式触控装置中,有时多点触控时会出现“鬼点”的问题,导致处理器无法准确判断触控的位置,最终会导致实际触控指令与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指令不匹配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显示面板,通过在功能区和组合区分别对应设置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与第二触控单元分别电连接处理器。当功能区和组合区同时被触摸时,处理器可分别处理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并得到第一触控单元被触摸时对应的触控指令,第二触控单元被触摸时对应的触控指令,最终得到组合触控指令从而实现组合触控操作,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多点触控或组合触控时由于鬼点的情况而出现触控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及处理器,所述触控面板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触控面板具有功能区及组合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及多个第二触控单元,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间隔绝缘设置且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对应所述功能区设置,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对应所述组合区设置,当所述功能区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及所述组合区中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同时被触摸时,所述处理器检测触摸位置处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及所述第二信号执行相应的功能以实现组合触控操作。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装置,通过在功能区和组合区分别对应设置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与第二触控单元分别电连接处理器。当功能区和组合区同时被触摸时,处理器可分别处理第一触控单元和第二触控单元传递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得到第一触控单元被触摸时对应的触控指令,第二触控单元被触摸时对应的触控指令,最终得到组合触控指令从而实现组合触控操作,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多点触控或组合触控时由于鬼点的情况而出现触控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与触控装置,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装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使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装置,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多点触控或组合触控时由于鬼点的情况而出现触控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触控装置中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电极层与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电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处理器处理时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的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单元与走线的示意图。
图7及图8为相关技术中位于边框区的第一触控单元被触摸时处理器无法准确判断的原因。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单元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触控装置中第二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触控装置-1,电子设备-2,壳体-3,主板-4,触控面板-10,子触控面板-100,触控面-11,触控区-111,非触控区-112,非触控面-12,第一基底-13,第二基底-14,屏蔽层-15,连接层-16,功能区-101,组合区-102,电极层-110,处理器-20,子处理器-200,第一触控单元-30,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第一驱动电极-32,第一感应电极-33,边框区-34,非边框区-35,走线-50,第一走线-51,第二走线-52,第三走线-53,第四走线-54,第二触控单元-70,第二驱动电极-71,第二感应电极-7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再详细介绍下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触控装置1通常用于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触控键盘等电子设备2。本申请后文以触控键盘进行示意,当然了,其他电子设备2上的触控装置1也具有同样的技术问题。触控装置1的出现在电子设备2中取代了大量的实体按键结构,提高了电子设备2的屏占比。用户只需在触控装置1上进行触控,且被触摸的区域对应着相应的触控指令,处理器20检测到用户触控的区域后便可直接执行相应的触控指令。但有时用户会进行多点触控,例如在触控键盘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组合操作(例如ctrl+A、win+E等)从而需要同时进行双点触控。但在电容式触控装置1中部分多点触控操作会出现“鬼点”的问题。鬼点的具体情况可参考图1。图1为相关技术触控装置中电极层的示意图。在相关技术中,触控装置1包括功能区101及组合区102,功能区101内对应着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字等触控指令,组合区102对应着例如ctrl,alt,win等触控指令。电极层11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30,因此第一触控单元30同时对应功能区101和组合区102设置,处理器20是通过计算第一触控单元30中电容、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来判断实际的触控区111域。当ctrl的触控指令和字母A的触控指令位于同一个触控单元时,且当同时触摸ctrl和A对应的区域时(如图1所示),此时处理器20可能就会误认为触控装置1被触控的区域为字母Z的区域,从而无法执行ctrl+A的组合触控指令,导致处理器20无法准确判断触控的位置,最终会导致实际触控指令与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指令不匹配的问题。
鉴于此,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1,通过在功能区101和组合区102分别设置第一触控单元30和第二触控单元70,使第一触控单元30和第二触控单元70分别电连接处理器20,使处理器20可独立地处理各个区域传递的信号,从而避免“鬼点”的问题。
请一并参考图2、图3及图4。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触控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电极层与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电子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1,该触控装置1可用于超薄结构的电子设备(例如柔性触控键盘等)。所述触控装置1包括触控面板10及处理器20,所述触控面板10电连接所述处理器20。所述触控面板10具有功能区101及组合区102,所述触控面板10包括电极层110,所述电极层11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30及多个第二触控单元70,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间隔绝缘设置且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20,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对应所述功能区101设置,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对应所述组合区102设置。当所述功能区101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及所述组合区102中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同时被触摸时,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向所述处理器20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向所述处理器20发送第二信号,所述处理器20检测触摸位置处的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及所述第二信号执行相应的功能以实现组合触控操作。
本申请的触控面板10具有功能区101及组合区102,其中,功能区101内通常设有用于单点触控的指令区域,例如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字等指令区域。当触摸到该区域时,处理器20便会执行触摸位置对应的触控指令。组合区102内通常设有用于组合操作的指令区域,例如ctrl,alt,win等指令区域。当触摸到该区域时,处理器20便会执行触摸位置对应的触控指令。
另外,触控面板10包括电极层110,电极层11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30及多个第二触控单元70,第一触控单元30与第二触控单元70间隔绝缘设置且分别电连接处理器20,第一触控单元30对应功能区101设置,第二触控单元70对应组合区102设置。这样当功能区101中的第一触控单元30及组合区102中的第二触控单元70同时被触摸时,处理器20便可分别处理位于功能区101的第一触控单元30和位于组合区102的第二触控单元70;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触控单元30发向处理器20发送第一信号,第二触控单元70向处理器20发送第二信号,处理器20可根据第一信号得到第一触控单元30被触摸的位置,再根据第一触控单元30被触摸的位置得到相应的触控指令(例如字母A),并且处理器20还可根据第二信号得到第二触控单元70被触摸的位置,再根据第二触控单元70被触摸的位置得到相应的触控指令(例如ctrl)。最后处理器20再根据两个触控指令得到组合后的触控指令(例如ctrl+A),从而实现组合触控操作。其中,第一信号可以为电容信号、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第二信号可以为电容信号、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可选地,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为电流信号。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触控装置1通过在不同的区域分别设置触控单元,使处理器20可独立地处理各个区域传递的信号,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多点触控或组合触控时由于鬼点的情况而出现触控判断不准确的问题。其次,本申请还可通过触控从而实现单点的点击、单点的滑动,双点的相对滑动等功能。
可选地,请一并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处理器处理时电极层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功能区101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及所述组合区102中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同时被触摸时,所述处理器20根据被触摸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得到被触摸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在所述功能区101的第一坐标。所述处理器20还根据被触摸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建立位于所述功能区101周缘的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并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得到所述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在所述功能区101的虚拟第一坐标,再根据所述虚拟第一坐标得到被触摸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在所述组合区102的第二坐标,再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及所述第二坐标执行相应的功能以实现组合触控操作。
在相关技术中,处理器20不能同时处理两种触控单元传递的信号,只能处理一种触控单元传递的信号,即处理器20不能同时处理第一触控单元30传递的第一信号和第二触控单元70传递的第二信号。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改变处理器20的算法来使处理器20同时处理两种触控单元传递的信号,即同时处理第一触控单元30传递的第一信号和第二触控单元70传递的第二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触控单元30的周缘建立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并将第二触控单元70与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建立联系,例如当第二触控单元70被触摸时,相当于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也被触摸。因此便可将第二触控单元70看做是第一触控单元30的一部分,这样处理器20便可同时处理第一触控单元30传递的第一信号和第二触控单元70传递的第二信号。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处理器20的处理方法。如图5所示,当所述功能区101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及所述组合区102中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同时被触摸时。对于第一触控单元30来说,当第一触控单元30被触摸时会产生第一信号(如图中第一触控单元30中的圆圈处),第一信号可包括电容信号、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本申请以电流信号进行示意。当第一触控单元30被触摸时,触摸位置处的电流会产生变化,处理器20可以根据电流的变化来判断被触摸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在所述功能区101的第一坐标,处理器20再执行第一坐标对应的触控指令(例如字母A)。
对于第二触控单元70来说,由于处理器20不能同时处理两种触控单元传递的信号,因此当第二触控单元70被触摸时会产生第二信号(如图中第二触控单元70中的圆圈处),第二信号可包括电容信号、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本申请以电流信号进行示意。当第二触控单元70被触摸时电流会产生变化,即产生第二信号,处理器20可根据第二信号的产生在功能区101周缘建立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而第二信号可先传输至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再传输至处理器20。这样,处理器20便会认为第二信号是由第一触控单元30产生的(但实际上第二信号是由第二触控单元70产生的),从而处理器20便可同时处理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其中,一个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可对应一个第二触控单元70,或者,一个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可对应多个第二触控单元70。处理器20根据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在所述功能区101的虚拟第一坐标,再根据所述虚拟第一坐标得到被触摸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在所述组合区102的第二坐标。处理器20再执行第二坐标对应的触控指令(例如ctrl)。最终处理器20根据第一坐标对应的触控命令和第二坐标对应的触控命令得到组合后的触控指令(例如ctrl+A),从而实现组合触控操作。
另外,本申请的触控装置1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了功能区101和组合区102中各个坐标所对应的触控指令,存储器中还存储了各个触控指令组合后的触控指令。因此当处理器20得到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后,便可从存储器中调取第一坐标对应的触控指令与第二坐标对应的触控指令,并根据第一坐标对应的触控指令与第二坐标对应的触控指令,再从存储器中调取组合后的触控指令,从而实现组合触控操作。
请参考图6。图6为相关技术的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单元与走线的示意图。走线50的一端电连接第一触控单元30,而另一端电连接处理器20。也可以理解为走线50用于将第一触控单元30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处理器20。另外,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包括第一驱动电极32及第一感应电极3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少走线50的数量、节省成本、减少处理器20的负担,通常将多个第一驱动电极32电连接同一个第一走线51,多个第一感应电极33电连接同一个第二走线52。但上述方案会导致位于边框区34的第一触控单元30被触摸时处理器20得到的被触摸位置的坐标与实际被触摸位置的坐标误差较大。至于产生误差的原因请一并参考图7及图8。图7及图8为相关技术中位于边框区34的第一触控单元30被触摸时处理器20无法准确判断的原因。
如图7所示,当用户触摸到圆框的区域时,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32电连接同一个第一走线51,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33电连接同一个第二走线52,因此处理器20在计算时会以电连接同一个第一走线51与第二走线52的第一驱动电极32和第一感应电极33的平均电流变化来进行计算。但用户实际上只触摸了一个第一驱动电极32和一个第一感应电极33,实际上只有被触摸到的第一驱动电极32和第一感应电极33的电流发生了变化,而其他的第一驱动电极32和第一感应电极33并未发生变化。例如假如用户触摸的位置使该第一触控单元30发生了1A的电流变化,但处理器20通过计算得到只发生了0.5A的电流变化。所以处理器20得到的被触摸位置的坐标与实际被触摸位置的坐标就会产生误差。
如图8所示,当用户的触摸位置还有部分未覆盖第一触控单元30,即圆框的左半部分理论上会触控另一个第一触控单元30(实际上不存在,以虚线表示),所以由于缺少虚拟触控单元贡献的电流变化,导致处理器20得到的被触摸位置的坐标与实际被触摸位置的坐标误差进一步增加。
请一并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触控装置中第一触控单元的示意图。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触控单元30的结构与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极层110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包括第一驱动电极32及第一感应电极33,所述第一驱动电极32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33间隔绝缘设置且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20;所述触控装置1还包括走线50,所述走线50包括第一走线51及第二走线52,所述第一走线51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极32,所述第二走线52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33;所述功能区101包括边框区34及非边框区35,设于所述非边框区35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32电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走线51,设于所述非边框区35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33电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走线52。设于所述边框区34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的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32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走线51,设于所述边框区34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的一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33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走线52。
本申请的第一触控单元30的设置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第一触控单元30可设置成一排多列、一列多排、或者多列多排的形式,本申请以第一触控单元30设置成一排多列的形式进行示意。另外,对于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来说,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的材质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ITO)。而第一驱动电极32和第一感应电极33的图案,可以形成如图9所示的图案: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的图案为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电极32和第一感应电极33的团还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可选地,第一驱动电极32和第一感应电极33的图案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中或其它常见的电极图案。在此,需要补充一点,由于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的图案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多个第一驱动电极32和第一感应电极33顺次排列形成的第一触控单元30的图案也具有多种可能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并选择合适的第一触控单元30图案(或者合适的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的图案),在此不做赘述。
从上述内容可知,设于边框区34的第一触控单元30的处理器20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本申请使设于所述边框区34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30的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32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走线51,一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33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走线52,这样用户在触摸时(例如图9中的圆框),处理器20只计算被触摸的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的电流变化量,而不用计算几个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的电流的平均变化量,从而使处理器20计算的结果更加准确。因此,本实施方式可缓解设于边框区34的第一触控单元30的处理器20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第一走线51之间的电阻相等,且所述第二走线52之间的电阻相等。由于第一走线51与第二走线52均要电连接处理器20,且将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产生的信号通过第一走线51与第二走线52传输给处理器20,但信号在第一走线51和第二走线52上会由于电阻的存在而产生衰减。因此,本申请使第一走线51之间的电阻相等,从而使第一信号衰减的程度相同,提高处理器20的计算精度。同理,本申请还可使第二走线52之间的电阻相等,从而使第二信号衰减的程度相同,进一步提高处理器20的计算精度。
请一并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与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靠近所述处理器20的所述第一走线51与所述第二走线52的长度等于远离所述处理器20的所述第一走线51与所述第二走线52的长度。本实施方式可通过控制第一走线51与第二走线52的长度来来使第一走线51之间的电阻相等,且所述第二走线52之间的电阻相等。例如,控制靠近处理器20的第一走线51多进行几次弯折来增加长度,以使每个第一走线51的长度相等。同理,控制靠近处理器20的第二走线52多进行几次弯折来增加长度,以使每个第二走线52的长度相等。
请一并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与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靠近所述处理器20的所述第一走线51与所述第二走线52的电阻率大于远离所述处理器20的所述第一走线51与所述第二走线52的电阻率,以使得第一走线51之间的电阻相等,且第二走线52之间的电阻相等。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还可通过控制电阻率来使第一走线51之间的电阻相等,第二走线52之间的电阻相等,从而简化布线的结构。
请一并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与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面11及非触控面12,所述触控面11用于使用户进行触摸,所述触控面11具有触控区111及非触控区112,所述走线50靠近所述非触控面12且对应所述触控区111设置,以减小所述非触控区112的面积。也可以理解为走线50设于触控面板10的下方(如图12所示),且走线50在触控面板10上的正投影在所述触控区111内。本申请通过将走线50靠近所述非触控面12且对应所述触控区111设置来减小非触控区112的面积,从而提高触控区111占触控面11的面积。
请一并参考图13。图13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触控装置中第二触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触控单元70的结构与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第二触控单元70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包括第二驱动电极71及第二感应电极72,所述第二驱动电极71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72间隔绝缘设置且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20,所述第二驱动电极71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72的面积不相等。对于每两个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第二触控单元70(N)及第二触控单元70(M),其中,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N)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极71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M)中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72的面积相等。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N)中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72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M)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极71的面积相等。
对于第二驱动电极71和第二感应电极72的形状来说,本申请不进行限定。第二驱动电极71和第二感应电极72可以为一些标准的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或者第二驱动电极71和第二感应电极72也可以为异形的形状,如图13所示。从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处理器20在处理与计算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时,可在第一触控单元30的周缘建立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并使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与第二触控单元70建立连接关系,从而使处理器20可以同时处理第一触控单元30与第二触控单元70传递的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而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面积不相等的第二驱动电极71和第二感应电极72,并且使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N)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极71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M)中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72的面积相等;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N)中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72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M)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极71的面积相等。这样对于每两个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第二触控单元70(N)及第二触控单元70(M))来说,由于第二驱动电极71和第二感应电极72的面积是相反的,因此传递的第二信号也是相反的,所以每两个第二触控单元70可共用一个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从而减少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的数量,降低处理器20处理的难度。
可选地,当一个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产生变化时,意味着对于每两个第二触控单元70来说,第二触控单元70(N)或第二触控单元70(M)被触摸了。由于第二驱动电极71和第二感应电极72的面积是相反的,因此传递给处理器20的第二信号也是相反的。例如当第二信号为电压电压信号时,两个电压信号互为相反数;当第二信号为电流信号时,两个电流信号也是互为相反数。因此处理器20可根据其第二信号的正负形来判断被触摸的第二触控单元70。例如当第二信号为正数时,处理器20可判断被触摸的第二触控单元70是第二触控单元70(N);当第二信号为负数时,处理器20可判断被触控的第二触控单元70是第二触控单元70(M)。
可选地,所述走线50还包括第三走线53与第四走线54,所述第三走线53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极71,所述第四走线54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72,所述处理器20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走线53与所述第四走线54上加载的所述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判断被触摸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70。
可选地,对于每两个第二触控单元70来说,当第二触控单元70(N)或第二触控单元70(M)被触摸时,则相当于第二触控单元70(N)或第二触控单元70(M)全部被触摸,此时第二触控单元70(N)与第二触控单元70(M)的第二信号便为固定值,且第二触控单元70(N)的第二信号与第二触控单元70(M)的第二信号互为相反数,这样处理器20便可更加准确地判断被触摸的第二触控单元70,降低了处理器20的处理难度。
例如虚拟第一触控单元31上产生了1A的电流信号变化时,此时处理器20便可得知是第二触控单元70(N)或第二触控单元70(M)被摸出了。当第二触控单元70(N)被触摸时,则相当于第二触控单元70(N)被全部触摸,此时第二触控单元70(N)传递的第二电流信号为1A。当第二触控单元70(M)被触摸时,则相当于第二触控单元70(M)被全部触摸,此时第二触控单元70(M)传递的第二电流信号为-1A。因此处理器20便可准确地知道是第二触控单元70(N)被触摸,从而处理器20执行第二触控单元70(N)所对应的触控指令。
请一并参考图14。图14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与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面板10为自容式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10包括多个子触控面板100,所述处理器20包括多个子处理器200,且一个所述子触控面板100电连接一个所述子处理器200。
本申请采用自容式触控面板可解决触控灵敏度低,甚至触控失灵的问题。另外,本申请的触控面板10包括多个子触控面板100,处理器20包括多个子处理器200。也可以理解为触控面板10由多个子触控面板100,且一个所述子触控面板100电连接一个所述子处理器200。由于制备尺寸较大的触控面板10的难度较大,因此本申请可通过拼接的方式由多个子触控面板100来拼接成一个尺寸较大的触控面板10。例如,当触控装置1用于触控键盘上时,由于键盘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因此可通过多个子触控面板100拼接的方式形成长方形的触控面板10。
另外,在自容式触控面板中一般只支持两点触控,如果想使本申请的触控面板10支持两点以上的触控操作,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更改处理器20的底层算法来实现;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使一个所述子触控面板100电连接一个所述子处理器200,这样在每一个子触控面板100中可以支持两点触控,当触控面板10由n个子触控面板100组成时(n不小于2,且n为整数),触控面板10便可支持2n点触控,可进一步提高触控装置1的触控效果。其次,本申请采用自容式触控面板还可防止当超薄电子设备未放平整时(例如电子设备的部分发生翘曲)出现的处理器20乱报点的问题。
请一并参考图15。图15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与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面板10还包括第一基底13及第二基底14,所述电极层110设于所述第一基底13及所述第二基底14之间。
本申请可在电极层110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基底13和第二基底14来保护电极层110。另外,本申请采用单层电极层110可有效地降低触控面板10的厚度,从而降低触控装置1的总厚度,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触控单元30中的第一驱动电极32与第一感应电极33同层设置,第二触控单元70中的第二驱动电极71与第二感应电极72同层设置。可选地,第一基底13为触控面板10的顶基底,第二基底14为触控面板10的底基底。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基底13设于电子设备2的最外侧,并朝向用户的方向设置,用户可触摸到第一基底13。第二基底14设于电子设备2的内部,远离用户的方向设置,用户不可触摸到第二基底14。
请一并参考图16。图16为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第九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与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面板10还包括屏蔽层15及连接层16,所述屏蔽层15设于所述电极层110与所述第二基底14之间,所述连接层16设于所述电极层110与所述屏蔽层15之间。
当触控装置1放置在导电的物体(例如金属桌子)上时,此时触控装置1易受导电物体周围的电场或磁场干扰,该电场或磁场通过导电物体传至触控装置1上,从而降低处理器20判断的精度和准度。本申请在电极层110与第二基底14之间增设屏蔽层15,屏蔽层15可有效屏蔽外界的电场或磁场的干扰,提高处理器20判断的精度和准度。另外,本申请还可在电极层110与屏蔽层15之间设置连接层16,连接层16可有效地固定连接电极层110与屏蔽层15。可选地,连接层16为光学胶层,光学胶层不仅可将电极层110与屏蔽层15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可绝缘隔离电极层110与屏蔽层15。可选地,连接层16还可设于第一基底13与电极之间,连接层16还可设于屏蔽层15与第二基底14之间。
请参考图17。图1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壳体3及设于所述壳体3内的主板4与触控装置1,所述主板4电连接所述触控装置1,所述触控装置1包括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第九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2包括但不限于触控键盘、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2,通过使用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第九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装置1,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在进行多点触控或组合触控时由于鬼点的情况而出现触控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面板及处理器,所述触控面板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触控面板具有功能区及组合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电极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及多个第二触控单元,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间隔绝缘设置且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对应所述功能区设置,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对应所述组合区设置,当所述功能区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及所述组合区中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同时被触摸时,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二信号,所述处理器检测触摸位置处的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及所述第二信号执行相应的功能以实现组合触控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功能区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及所述组合区中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同时被触摸时,所述处理器根据被触摸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得到所述第一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得到被触摸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在所述功能区的第一坐标;所述处理器还根据被触摸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建立位于所述功能区周缘的虚拟第一触控单元并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得到所述虚拟第一触控单元在所述功能区的虚拟第一坐标,再根据所述虚拟第一坐标得到被触摸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在所述组合区的第二坐标,再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及所述第二坐标执行相应的功能以实现组合触控操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及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间隔绝缘设置且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触控装置还包括走线,所述走线包括第一走线及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走线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功能区包括边框区及非边框区,设于所述非边框区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电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一走线,设于所述非边框区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电连接同一个所述第二走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边框区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走线,设于所述边框区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的一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走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之间的电阻相等,且所述第二走线之间的电阻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处理器的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的长度等于远离所述处理器的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触控面及非触控面,所述触控面用于使用户进行触摸,所述触控面具有触控区及非触控区,所述走线靠近所述非触控面且对应所述触控区设置,以减小所述非触控区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包括第二驱动电极及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间隔绝缘设置且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面积不相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两个所述第二触控单元:第二触控单元(N)及第二触控单元(M),其中,所述第二触控单元(N)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M)中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面积相等;所述第二触控单元(N)中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M)中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面积相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还包括第三走线与第四走线,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极,所述第四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走线与所述第四走线上加载的所述第二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信号判断被触摸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为自容式触控面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个子触控面板,所述处理器包括多个子处理器,且一个所述子触控面板电连接一个所述子处理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基底及第二基底,所述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一基底及所述第二基底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屏蔽层及连接层,所述屏蔽层设于所述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所述连接层设于所述电极层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主板与触控装置,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装置。
CN202010248108.8A 2020-03-31 2020-03-31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4676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8108.8A CN113467631A (zh) 2020-03-31 2020-03-31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US17/218,938 US20210303103A1 (en) 2020-03-31 2021-03-31 Touch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8108.8A CN113467631A (zh) 2020-03-31 2020-03-31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7631A true CN113467631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5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8108.8A Pending CN113467631A (zh) 2020-03-31 2020-03-31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03103A1 (zh)
CN (1) CN113467631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7903A1 (en) * 2008-04-23 2009-10-29 Motorola, Inc. Multi-Touch Detection Panel with Disambiguation of Touch Coordinates
CN106951161A (zh) * 2017-03-29 2017-07-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7903A1 (en) * 2008-04-23 2009-10-29 Motorola, Inc. Multi-Touch Detection Panel with Disambiguation of Touch Coordinates
CN106951161A (zh) * 2017-03-29 2017-07-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03103A1 (en)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3676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292138B2 (en) Single layer sensor pattern
US8976117B2 (en) Keypad with integrated touch sensitive apparatus
KR101323004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20130100041A1 (en) System for a single-layer sensor having reduced number of interconnect pads for the interconnect periphery of the sensor panel
US20100231531A1 (en) Touch panel device
US9535554B2 (en) Capacitive type touch panel
US20140043252A1 (en) Touchscreen panel and touchscreen device
US20160195954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ouch position calculation method thereof
US10983628B2 (en) Touch module,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a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412970B (zh) 觸控輸入裝置
CN112083836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20140104221A1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sensor for mitigating effects of a floating condition
US20170060333A1 (en) Capacitive type touch panel
US2021040578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M321553U (en) Touch control panel with dual sensing interfaces
CN113467631A (zh) 触控装置、电子设备
TWI544382B (zh) 觸控面板模組
US20110242016A1 (en) Touch screen
JP6208045B2 (ja) 静電容量式位置検出装置
KR101494259B1 (ko) 복합터치 부가형 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한 터치 인식 방법
KR101189996B1 (ko) 멀티터치 감지를 위한 단일층의 접촉 감지 패널 및 접촉 감지 장치
TWI835361B (zh) 調節游標速度的系統和方法
KR101711871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패널
CN112860135A (zh) 一种双触控显示面板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