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3836B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3836B
CN112083836B CN202010940449.1A CN202010940449A CN112083836B CN 112083836 B CN112083836 B CN 112083836B CN 202010940449 A CN202010940449 A CN 202010940449A CN 112083836 B CN112083836 B CN 1120838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s
electrode
lead
active 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04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3836A (zh
Inventor
张云鹏
陈静
郭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04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38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3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3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3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3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receiv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mitted by the digitiser, e.g. tablet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触控面板中设置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还设置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多条第四触控电极,第三触控电极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第四触控电极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多条第三触控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多条第四触控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通过在触控面板中增加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多条第四触控电极,提高触控面板的物理分辨率,从而提高主动笔触控时的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触控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穿戴产品等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触控面板除了可以使用手指触控之外,还可以使用主动笔进行触控。
目前,触控面板一般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受到触控驱动芯片的规格和布线空间设计,触控面板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较少,如8英寸的电子产品,尺寸为156mm×131mm,其包括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为38条,触控感应电极的数量为32条,则对应的物理分辨率为4.1mm/4.1mm。
由于主动笔的笔尖尺寸较小,约为1mm,而触控面板的物理分辨率较低,因此,若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进行触控时,检测到的触控位置的准确度较低,从而导致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触控面板的物理分辨率较低,若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进行触控时,会导致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分别连接一根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分别连接一根第二触控引线;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
所述多条第三触控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所述多条第四触控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
可选的,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被配置为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一感应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确定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一方向坐标;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电极,被配置为耦合所述主动笔提供的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感应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确定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所述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二方向坐标。
可选的,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被配置为接收触控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被配置为耦合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生成第三感应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三感应信号确定所述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可选的,所述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均连接同一根所述第三触控引线,所述多条第四触控电极均连接同一根所述第四触控引线。
可选的,所述多条第三触控电极被划分为两组,奇数条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所述第三触控引线,偶数条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所述第三触控引线;
所述多条第四触控电极也被划分为两组,奇数条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所述第四触控引线,偶数条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所述第四触控引线。
可选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触控面板被划分为触控区域和围绕所述触控区域的引线区域,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均设置在所述触控区域内,所述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三触控引线和所述第四触控引线均设置在所述引线区域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应用于驱动上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触控面板是否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
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获取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三触控电极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和第四触控电极耦合所述主动笔提供的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的第二感应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确定第一方向坐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确定第二方向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坐标和所述第二方向坐标,确定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可选的,在所述检测所述触控面板是否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依次向各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
接收各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第三感应信号;
根据所述第三感应信号,确定所述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主动笔、触控驱动芯片以及上述的触控面板;
其中,所述主动笔,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向所述触控面板提供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三触控引线和所述第四触控引线均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触控面板中设置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分别连接一根第一触控引线,第二触控电极分别连接一根第二触控引线;在触控面板中还设置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第三触控电极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电极之间,第四触控电极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多条第三触控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多条第四触控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通过在触控面板中增加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多条第四触控电极,提高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而提高触控面板的物理分辨率,因此,在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进行触控时,检测到的触控位置的准确度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并且,由于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则触控面板中增加的触控引线的数量较少,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可以支持,从而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在进行主动笔触控时,拟合得到的感应信号与触控电极坐标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10,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11以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12,第一触控电极11分别连接一根第一触控引线,第二触控电极12分别连接一根第二触控引线;触控面板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和/或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第三触控电极13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第四触控电极14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13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14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触控面板10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第二触控电极12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用于接收触控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二驱动信号,第一触控电极11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用于耦合第二驱动信号生成第三感应信号;而当触控面板10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均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一触控电极11用于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第二触控电极12用于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感应信号。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具体的,第一方向可以是触控面板10的行方向,则第二方向是触控面板10的列方向;当然,第一方向也可以是触控面板10的列方向,则第二方向是触控面板10的行方向。
在图1和图2中,触控面板10包括沿行方向分布的n条第一触控电极11以及沿列方向分布的m条第二触控电极12,第一触控引线分别为Rx0、Rx1、Rx2、Rx3、Rx4、Rx5、Rx6至Rxn-1,第二触控引线分别为Tx0、Tx1、Tx2、Tx3、Tx4至Txm-1,n和m均为大于1的正整数;并且,每条第一触控电极11分别连接一根第一触控引线,每条第二触控电极12分别连接一根第二触控引线。
从下至上的方向,第一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Rx0连接,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Rx1连接,第三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Rx2连接,第四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Rx3连接,第五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Rx4连接,第六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Rx5连接,第七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Rx6连接,以此类推,第n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一触控引线Rxn-1连接。
从左至右的方向,第一条第二触控电极12与第二触控引线Tx0连接,第二条第二触控电极12与第二触控引线Tx1连接,第三条第二触控电极12与第二触控引线Tx2连接,第四条第二触控电极12与第二触控引线Tx3连接,第五条第二触控电极12与第二触控引线Tx4连接,以此类推,第m条第二触控电极12与第二触控引线Txm-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所示的触控面板10中,未示出第八条第一触控电极11至第n-1条第一触控电极11,相应的,也未示出第六条第二触控电极12至第m-1条第二触控电极12,在不同的产品中,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的数量有所不同,如8英寸的电子产品中,第一触控电极11的数量为32条,第二触控电极12的数量为38条。
也就是说,当触控面板10仅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时,且每条第一触控电极11连接一根第一触控引线,每条第二触控电极12连接一根第二触控引线,此时的触控面板10与现有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类似。
为了提高触控面板10的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在触控面板10中增加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和/或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且第三触控电极13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第四触控电极14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
在图1和图2中,从下至上的方向,在第一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第三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四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第四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五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第五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六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第六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七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以此类推,在第n-1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n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均增加一条第三触控电极13;而从左至右的方向,在第一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二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第二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三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第三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第四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五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以此类推,在第m-1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m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均增加一条第四触控电极14。
也就是说,每条第三触控电极13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每条第四触控电极14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当然,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也可采用其他分布方式,只要保证在进行触控时,各条第三触控电极13不相互影响,各条第四触控电极14也不相互影响均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仅在触控面板10中增加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此时,可使得沿第一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n条变为2n-1条;也可以仅在触控面板10中增加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此时,可使得沿第二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m条变为2m-1条;还可以在触控面板10中同时增加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和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此时,可使得沿第一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n条变为2n-1条,沿第二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m条变为2m-1条。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触控面板10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均不参与触控位置的检测工作,此时,仅通过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检测触控位置;而当触控面板10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均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三触控电极13用于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第四触控电极14用于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感应信号,此时,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依旧参与触控位置的检测工作,根据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触控电极13确定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一方向坐标,根据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触控电极14确定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二方向坐标。
因此,通过在触控面板10中增加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和/或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提高了触控面板10中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即沿第一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n条变为2n-1条,沿第二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m条变为2m-1条,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均增加了近一倍,从而提高触控面板10的物理分辨率,因此,在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10进行触控时,检测到的触控位置的准确度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将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划分为至少一组,如划分为一组、两组或三组等,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13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将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也划分为至少一组,如划分为一组、两组或三组等,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14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则可减小触控引线的数量,从而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若直接在触控面板10中增加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多条第四触控电极,但是,每条第三触控电极连接一根第三触控引线,每条第四触控电极连接一根第四触控引线,则触控面板中增加的触控引线的数量会大幅度增加,所需的触控驱动芯片的引脚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导致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不能支持,因此,需要设计新的触控驱动芯片,进而导致触控显示装置的成本大幅度增加。而本发明实施例将通过对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和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进行划分,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13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14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则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触控引线的数量较少,由于每一根触控引线与触控驱动芯片的一个引脚连接,当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触控引线的数量较少时,所需的触控驱动芯片的引脚较少,则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可以支持,即使用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就可以通过第一触控电极11、第二触控电极12、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实现触控位置的检测,无需设计新的触控驱动芯片,从而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划分的组数,小于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第三触控电极13的数量,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划分的组数,也小于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第四触控电极14的数量。
在实际产品中,每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每条第二触控电极12均相互绝缘,并且,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可不同层设置,在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在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均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均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
在图1中,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被划分为一组,对应的第三触控引线为Rxn,即增加的所有的第三触控电极13均与第三触控引线Rxn连接;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也被划分为一组,对应的第四触控引线为Txm,即增加的所有的第四触控电极14均与第四触控引线Txm连接。
此时,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第三触控引线的数量为一条,增加的第四触控引线的数量也为一条,因此,仅需要多占用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两个引脚即可,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可以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10进行触控时,即触控面板10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由于主动笔的笔尖尺寸远小于相邻两条第三触控电极13和相邻两条第四触控电极14之间的距离,因此,主动笔在提供第一驱动信号时,只有距离主动笔的笔尖最近的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上的感应信号会发生变化,而其余距离主动笔的笔尖较远的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上的感应信号发生的变化可忽略不计,因此,即使将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连接在一起以及将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连接在一起,也能够正确地感应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即能够准确地检测主动笔的触控位置。
在本发明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被划分为两组,奇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偶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连接同一根所述第三触控引线;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也被划分为两组,奇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偶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
在图2中,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被划分为两组,即奇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被划分为一组,偶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被划分为另一组。从下至上的方向,第一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第三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四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第五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六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以此类推,第n-1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n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均属于奇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其被划分为一组;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第四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五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以及第六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七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等,均属于偶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其被划分为另一组。
奇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对应的第三触控引线为Rxn,偶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对应的第三触控引线为Rxn+1,即奇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均与第三触控引线Rxn连接,偶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均与第三触控引线Rxn+1连接。
相应的,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也被划分为两组,即奇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被划分为一组,偶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被划分为另一组。从左至右的方向,第一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二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的第四触控电极14、第三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的第四触控电极14,以此类推,第m-1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m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的第四触控电极14,均属于奇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其被划分为一组;第二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三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的第四触控电极14以及第四条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五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的第四触控电极14等,均属于偶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其被划分为另一组。
奇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对应的第四触控引线为Txm,偶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对应的第四触控引线为Txm+1,即奇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均与第四触控引线Txm连接,偶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均与第四触控引线Txm+1连接。
此时,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第三触控引线的数量为两条,增加的第四触控引线的数量也为两条,因此,仅需要多占用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四个引脚即可,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可以支持。
当与同一根触控引线连接的各个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较近时,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10进行触控,与主动笔的笔尖距离较近的两个第三触控电极13和两个第四触控电极14上的感应信号会同时发生变化,两个第三触控电极13上发生变化的感应信号会相互干扰,两个第四触控电极14上发生变化的感应信号也会相互干扰,进而导致检测到的触控位置不准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奇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连接在一起,将偶数条的第三触控电极13连接在一起,将奇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连接在一起,以及将偶数条的第四触控电极14也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与同一根触控引线连接的各个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在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10进行触控时,确保只有一个第三触控电极13和一个第四触控电极14上的感应信号发生变化,则可以降低各个第三触控电极13和各个第四触控电极14之间的感应信号的干扰,进一步提高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减少误触率。
当然,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13划分的组数以及触控面板10中增加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14划分的组数不局限于一组或二组,其还可以为三组或四组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触控面板10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触控电极13,被配置为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一感应信号,以根据第一感应信号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一方向坐标;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触控电极14,被配置为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感应信号,以根据第二感应信号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二方向坐标。
当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10进行触控时,即触控面板10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第一触控电极11、第二触控电极12、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均作为触控感应电极。主动笔向触控面板10提供第一驱动信号,主动笔的笔尖与其附近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触控电极13形成耦合电容,则主动笔的笔尖附近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触控电极13会耦合第一驱动信号从而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相应的,主动笔的笔尖与其附近的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触控电极14也会形成耦合电容,则主动笔的笔尖附近的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触控电极14会耦合第一驱动信号从而生成第二感应信号。
第一触控引线将第一触控电极11上的第一感应信号发送至触控驱动芯片,第三触控引线将第三触控电极13上的第一感应信号发送至触控驱动芯片,第二触控引线将第二触控电极12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发送至触控驱动芯片,第四触控引线将第四触控电极14上的第二感应信号发送至触控驱动芯片;触控驱动芯片根据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三触控引线发送的第一感应信号,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一方向坐标,触控驱动芯片根据第二触控引线和第四触控引线发送的第二感应信号,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二方向坐标。
例如,针对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10,第一方向为行方向,第二方向为列方向,触控驱动芯片根据与第一条第一触控电极11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Rx0发送的第一感应信号S0、与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Rx1发送的第一感应信号S1、与第三条第一触控电极11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Rx2发送的第一感应信号S2、与第四条第一触控电极11连接的第一触控引线Rx3发送的第一感应信号S3,以及第三触控引线Rxn发送的第一感应信号Sn,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行坐标为X1,行坐标X1位于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条第三触控电极13之间,其中,第二条第三触控电极13位于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三条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相应的,触控驱动芯片根据与第一条第二触控电极12连接的第二触控引线Tx0发送的第二感应信号P1、与第二条第二触控电极12连接的第二触控引线Tx1发送的第二感应信号P2、与第三条第二触控电极12连接的第二触控引线Tx2发送的第二感应信号P3、与第四条第二触控电极12连接的第二触控引线Tx3发送的第二感应信号P4,以及第四触控引线Txm发送的第二感应信号Pm,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列坐标为Y1,列坐标Y1位于第二条第四触控电极14与第三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其中,第二条第四触控电极14位于第二条第二触控电极12与第三条第二触控电极12之间。最后,触控驱动芯片根据行坐标X1和列坐标Y1,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为(X1,Y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触控面板10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第二触控电极12,被配置为接收触控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二驱动信号,第一触控电极11,被配置为耦合第二驱动信号生成第三感应信号,以根据第三感应信号确定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当触控面板10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即采用手指对触控面板10进行触控时,第二触控电极12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电极11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一触控电极11在其交叉的位置处形成耦合电容,触控驱动芯片向各条第二触控电极12依次输入第二驱动信号,则各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上耦合第二驱动信号生成的第三感应信号不同,手指触控位置附近的第二触控电极12上的第二驱动信号会有一部分被手指吸收,则导致手指触控位置附近的第一触控电极11上的第三感应信号对应的电容值会减小,第一触控引线将各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上的第三感应信号发送至触控驱动芯片,触控驱动芯片根据各个第三感应信号确定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此时,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不参与触控位置的检测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一触控电极11同层设置,第四触控电极14和第二触控电极12同层设置。
通过将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一触控电极11同层设置,以及将第四触控电极14和第二触控电极12同层设置,可降低触控面板10的厚度。并且,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一触控电极11可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同时制作得到,第四触控电极14和第二触控电极12也可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同时制作得到。
其中,第一触控电极11、第二触控电极12、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均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如ITO(Indium Tin Oxides,氧化铟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被划分为触控区域和围绕触控区域的引线区域,第一触控电极11、第二触控电极12、第三触控电极13和第四触控电极14均设置在触控区域内,第一触控引线、第二触控引线、第三触控引线和第四触控引线均设置在引线区域内。
并且,第一触控引线、第二触控引线、第三触控引线和第四触控引线均与触控驱动芯片的引脚连接,用于与触控驱动芯片实现信号的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触控面板中增加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多条第四触控电极,提高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而提高触控面板的物理分辨率,因此,在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进行触控时,检测到的触控位置的准确度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并且,由于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则触控面板中增加的触控引线的数量较少,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可以支持,从而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实施例二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驱动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触控面板10,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检测所述触控面板是否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具有两种模式,分别为主动笔触控模式和非主动笔触控模式,首先,需要检测触控面板10是否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
在主动笔上设置有电源开关,当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10进行触控时,需要打开主动笔上的电源开关,当主动笔上的电源开关被打开时会向触控面板10发送信号,则触控面板10根据是否检测到电源开关被打开的信号,确定触控面板10所处的模式。当触控面板10检测到电源开关被打开的信号时,确定触控面板10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而当触控面板10没有检测到电源开关被打开的信号时,确定触控面板10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
步骤302,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获取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三触控电极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和第四触控电极耦合所述主动笔提供的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的第二感应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触控面板10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主动笔向触控面板10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触控电极13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触控电极14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感应信号,触控驱动芯片获取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触控电极13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触控电极14上的第二感应信号。
步骤303,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确定第一方向坐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确定第二方向坐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驱动芯片根据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触控电极13上的第一感应信号,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一方向坐标,触控驱动芯片根据第二触控电极12和第四触控电极14上的第二感应信号,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二方向坐标。
具体的,对各条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三触控电极13上的第一感应信号进行拟合,得到第一拟合曲线,第一拟合曲线的横坐标为触控电极坐标,第一拟合曲线的纵坐标为第一感应信号,从第一拟合曲线的各个第一触控电极11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中,确定出最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和次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则第一方向坐标位于最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次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再根据最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次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上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最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和次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确定第一方向坐标的具体位置;第二方向坐标的具体位置的确定方式与第一方向坐标的具体位置的确定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触控驱动芯片获取到第一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上的第一感应信号S0、第二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上的第一感应信号S1、第三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上的第一感应信号S2、第四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上的第一感应信号S3以及第三触控电极13上的第一感应信号Sn,根据得到的各个第一感应信号拟合得到第一拟合曲线,从第一拟合曲线的第一触控电极11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中,确定出最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为第一感应信号S1,次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为第一感应信号S2,则确定第一方向坐标位于Rx1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Rx2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再根据Rx1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Rx2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的第三触控电极13上的第一感应信号Sn,以及第一感应信号S1和第一感应信号S2,确定第一方向坐标具体位于Rx1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与第三触控电极13之间,该第三触控电极13位于Rx1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Rx2对应的第一触控电极11之间。
在根据第一感应信号Sn、第一感应信号S1和第一感应信号S2确定第一方向坐标时,具体是从第一感应信号Sn、第一感应信号S1和第一感应信号S2中再选择出最大变化值和次大变化值,第一方向坐标位于最大变化值和次大变化值对应的触控电极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是用与触控电极连接的触控引线的编号,来区分不同的触控电极的;并且,最大变化值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指的是所有的第一感应信号中其对应的电容值变化最大的第一感应信号,越靠近触控位置第一感应信号对应的电容值发生的变化越大,越远离触控位置第一感应信号对应的电容值发生的变化越小。
当触控面板10中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增多时,可提高触控面板10的物理分辨率,当后续根据触控电极上的感应信号进行拟合时,得到的拟合曲线的准确性也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主动笔触控时的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
步骤304,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坐标和所述第二方向坐标,确定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驱动芯片根据第一方向坐标和第二方向坐标,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例如,第一方向坐标为X1,第二方向坐标为Y1,则确定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为(X1,Y1)。
可选的,在步骤301之后,还包括: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依次向各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接收各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第三感应信号;根据所述第三感应信号,确定所述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当触控面板10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触控驱动芯片向各条第二触控电极12依次输入第二驱动信号,则第一触控电极11耦合第二驱动信号而生成第三感应信号,触控驱动芯片接收各条第一触控电极11上的第三感应信号,根据第三感应信号确定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触控面板中增加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多条第四触控电极,提高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而提高触控面板的物理分辨率,因此,在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进行触控时,检测到的触控位置的准确度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并且,由于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则触控面板中增加的触控引线的数量较少,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可以支持,从而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主动笔、触控驱动芯片以及上述的触控面板10;其中,主动笔被配置为当触控面板10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向触控面板10提供第一驱动信号;第一触控引线、第二触控引线、第三触控引线和第四触控引线均与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关于触控面板1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此外,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TCON(Timer Control Register,时序控制器)、栅极驱动芯片、源极驱动芯片等,触控面板1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在实际应用中,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电子白板等任何具有显示和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触控面板中增加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多条第四触控电极,提高触控面板中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从而提高触控面板的物理分辨率,因此,在采用主动笔对触控面板进行触控时,检测到的触控位置的准确度可以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触控位置的检测精度;并且,由于同组的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同组的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则触控面板中增加的触控引线的数量较少,现有的触控驱动芯片可以支持,从而降低触控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沿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分别连接一根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分别连接一根第二触控引线;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的多条第四触控电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均设置在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
所述多条第三触控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所述多条第四触控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一组,同组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第四触控引线;
其中,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被配置为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一感应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确定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一方向坐标;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电极,被配置为耦合所述主动笔提供的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第二感应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确定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所述触控位置所在的第二方向坐标;
其中,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被配置为接收触控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二驱动信号,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被配置为耦合所述第二驱动信号生成第三感应信号,以根据所述第三感应信号确定所述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三触控电极均连接同一根所述第三触控引线,所述多条第四触控电极均连接同一根所述第四触控引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第三触控电极被划分为两组,奇数条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所述第三触控引线,偶数条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所述第三触控引线;
所述多条第四触控电极也被划分为两组,奇数条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所述第四触控引线,偶数条的所述第四触控电极连接同一根所述第四触控引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被划分为触控区域和围绕所述触控区域的引线区域,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和所述第四触控电极均设置在所述触控区域内,所述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三触控引线和所述第四触控引线均设置在所述引线区域内。
6.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触控面板是否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
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获取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三触控电极耦合主动笔提供的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的第一感应信号,以及第二触控电极和第四触控电极耦合所述主动笔提供的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生成的第二感应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确定第一方向坐标,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确定第二方向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方向坐标和所述第二方向坐标,确定所述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所述触控面板是否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依次向各条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输入第二驱动信号;
接收各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第三感应信号;
根据所述第三感应信号,确定所述非主动笔触控模式时的触控位置。
8.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笔、触控驱动芯片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中,所述主动笔,被配置为当所述触控面板处于主动笔触控模式时,向所述触控面板提供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三触控引线和所述第四触控引线均与所述触控驱动芯片连接。
CN202010940449.1A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083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0449.1A CN112083836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0449.1A CN112083836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3836A CN112083836A (zh) 2020-12-15
CN112083836B true CN112083836B (zh) 2024-03-12

Family

ID=7373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0449.1A Active CN112083836B (zh) 2020-09-09 2020-09-09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38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8160A (zh) * 2021-05-26 2021-08-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4879858A (zh) * 2022-03-24 2022-08-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具有该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3038A (zh) * 2014-07-08 2014-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式三维光栅及显示装置
CN104699360A (zh) * 2015-03-30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触控式三维光栅及显示装置
CN106648247A (zh) * 2016-12-28 2017-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59560A (zh) * 2017-03-25 2017-07-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80118A (zh) * 2019-09-09 2019-12-1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式触控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3038A (zh) * 2014-07-08 2014-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式三维光栅及显示装置
CN104699360A (zh) * 2015-03-30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触控式三维光栅及显示装置
CN106648247A (zh) * 2016-12-28 2017-05-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59560A (zh) * 2017-03-25 2017-07-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80118A (zh) * 2019-09-09 2019-12-1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式触控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3836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7031B2 (en) Flipped cell sensor pattern
CN104020912B (zh) 电容式触摸结构、内嵌式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扫描方法
US9292138B2 (en) Single layer sensor pattern
US9658726B2 (en) Single layer sensor pattern
US9391610B2 (en) Single layer touchscreen with ground insertion
US8878808B2 (en) Sensing module which can perform proximity detection and display structure having sensing electrodes
US9851850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scree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941613B2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108874218B (zh) 一种触控基板、其触控定位方法及电容式触摸屏
CN112083836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9240782B2 (en) One-dimensiona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stable coupling capacitance
US11714507B2 (en) Techniques for routing signals using inactive sensor regions of touch sensor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devices
US8872791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30155003A1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EP3783464A1 (en) Touch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evice
CN102156582B (zh) 传感器、触控模组及触控电子装置
US20150153869A1 (en) Touchscreen device
US955209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5079865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方法、装置、设备
US20130100068A1 (en) Touch input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0580114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3577001A (zh) 单层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
CN202013564U (zh) 传感器、触控模组及触控电子装置
CN109164944B (zh)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3574494A (zh) 触控结构、触控面板及触控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