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7212B - 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 Google Patents

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7212B
CN113467212B CN202110744420.0A CN202110744420A CN113467212B CN 113467212 B CN113467212 B CN 113467212B CN 202110744420 A CN202110744420 A CN 202110744420A CN 113467212 B CN113467212 B CN 113467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holographic medium
fixedly connected
holographic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4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7212A (zh
Inventor
张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ting Horizon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ting Horizon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ting Horizon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ting Horizon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44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7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7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7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7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7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22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an optical image from holograms
    • G03H1/2202Reconstruction geometries or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JDEVICES FOR THEATRES, CIRCUSES, OR THE LIKE; CONJURING APPLIANCES OR THE LIKE
    • A63J5/00Auxiliari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effects on stages, or in circuses or arenas
    • A63J5/02Arrangements for making stage effects; Auxiliary stage applian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005Adaptation of holography to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2Details of features involved during the holographic process; Replication of holograms without interference recor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005Adaptation of holography to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3H2001/0088Adaptation of holography to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video-holography, i.e. integrating hologram acquisi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pl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全息成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全息成像构造包括显示构件、第一全息介质、第一影像源、第二全息介质和第二影像源;显示构件显示前景画面;在显示构件的前方设置有相连接的并与显示构件的高度方向一致的第一全息介质和第二全息介质,第一全息介质和第二全息介质呈第一预设角度,第一全息介质、第二全息介质分别与显示构件呈第二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第一影像源位于第一全息介质远离显示构件的一侧;第二影像源位于第二全息介质远离显示构件的一侧;第一全息介质和第二全息介质形成的虚像位于显示构件的后方,以显示背景画面。本申请的全息成像构造无需对地面做下沉处理,能够应用于多种场地,安全性更高。

Description

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全息成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背景技术
全息幻影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及人眼的误判,使人产生空中成像的感觉。全息幻影成像技术是采用全息介质配合显示构件幕再加以影像内容来展示产品的一种推广手段。当该技术应用于舞台展示时,舞台上会显示两层画面,一层是前景画面,一层是背景画面,两层画面间隔一定的距离,画面间的纵深感会让人们感觉前景的画面有较强的立体感。
在现有的全息成像构造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中示出了框架1’、安装于框架1’的全息介质2’、幕布3’、显示构件4’、舞台5’、灯光设备6’和投影机7’,显示构件4’和框架1’的底部安装于舞台5’,显示构件4’用于显示前景画面,显示构件4’靠近观看者的方向设置有倾斜的全息介质2’,全息介质2’的正下方的地面下沉,下沉处用于平铺幕布3’,背景画面通过投影机7’和灯光设备6’向地面的幕布3’投影显示出影像,影像的光线入射到全息介质2’上,光线经全息介质2’反射形成的虚像构成背景画面。
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全息介质下方的地面做下沉处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场地不具备应用条件。且下沉地面所形成的空间,可以被观看者直接观看到,破坏了视觉呈现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用于显示前景画面及背景画面两层画面,以使画面有较强的立体感,且适用场所更加广泛。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息成像构造,包括显示构件、第一全息介质、第一影像源、第二全息介质和第二影像源;
所述显示构件用于显示前景画面;
在所述显示构件靠近观看者的方向设置有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所述第一全息介质的高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全息介质的高度方向与所述显示构件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呈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全息介质与所述显示构件呈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全息介质与所述显示构件呈第三预设角度;
所述第一影像源位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远离所述显示构件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全息介质;所述第二影像源位于所述第二全息介质远离所述显示构件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二全息介质;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形成的虚像位于所述显示构件远离所述观看者的一侧,以显示背景画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均为45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的连接处为对称轴,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形成轴对称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全息介质远离所述对称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构件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全息介质远离所述对称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构件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遮挡件和第二遮挡件,所述第一遮挡件及第二遮挡件与所述显示构件等高;
所述第一遮挡件和所述第二遮挡件之间形成有观看窗口,所述观看窗口位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远离所述显示构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遮挡件围设形成第一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一影像源为所述第一遮挡件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影像画面;所述第二遮挡件围设形成第二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二影像源为所述第二遮挡件的内壁形成的第二影像画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件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遮挡板、第二遮挡板和第三遮挡板,且所述第一遮挡件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
所述第二遮挡件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四遮挡板、第五遮挡板和第六遮挡板,且所述第二遮挡件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
所述第一遮挡板和所述第四遮挡板分别与所述显示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一遮挡板的板面及所述第四遮挡板的板面与所述显示构件平行;所述第三遮挡板和所述第六遮挡板之间形成所述观看窗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遮挡板的内壁形成有所述第一影像画面,所述第二遮挡板的内壁尺寸范围不小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向所述第二遮挡板投影的尺寸范围;
所述第五遮挡板的内壁形成有所述第二影像画面,所述第五遮挡板的内壁尺寸范围不小于所述第二全息介质向所述第二遮挡板投影的尺寸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
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二遮挡板和所述第三遮挡板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五遮挡板和所述第六遮挡板的连接处。
优选的,还包括显示构件安装座,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正面安装显示构件,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上可拆卸连接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导槽和装置主体,所述导槽与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卡接,所述装置主体滚动连接在所述导槽内;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和执行壳体,所述底座为凹形结构,所述底座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螺纹杆转动,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执行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内,所述液压缸工作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驱动机构两侧对称布置有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铰链支撑杆,所述铰链支撑杆上铰链连接有平衡连杆,所述平衡连杆靠近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平衡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平衡连杆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所述平衡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平衡连杆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连接有制动执行杆件,所述制动执行杆件上固定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底座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磨损套,所述制动执行杆件远离所述平衡连杆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磨损套内,且其远离所述短杆的一端设有弧形制动块,所述底座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移动主件,所述移动主件包括移动轮连接杆,所述移动轮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连接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滚动连接在所述导槽内;
所述执行壳体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执行壳体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母滑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蜗轮铰链杆,所述蜗轮铰链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链连接有蜗轮,与所述蜗轮同轴铰链连接有执行连杆,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螺母滑槽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蜗轮铰链杆正下方,所述转轴上键连接有蜗杆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螺母滑槽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上铰链连接有执行杆,所述执行连杆远离所述蜗轮的一端与所述执行杆铰链连接,所述执行杆上螺纹连接有吸尘头,所述吸尘头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吸尘孔,所述吸尘头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尘头吸尘和转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舞台设施,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全息成像构造,通过设置第一全息介质的高度方向及第二全息介质的高度方向与显示构件的高度方向一致,以使成像所需的空间位于地面以上,无需对地面做下沉处理,以使全息成像构造能够应用于多种场地情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方案中,在观看者与全息成像构造之间没有形成下沉地面,不会破坏视觉呈现效果,且安全性更高。且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也能够适用于小型场所应用。
本申请还提供了舞台设施,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舞台设施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全息成像构造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全息成像构造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全息成像构造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全息成像构造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除尘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防护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01、显示构件;102、第一全息介质;103、第二全息介质;104、第一遮挡件;105、第二遮挡件;106、观看窗口;107、第一遮挡板;108、第二遮挡板;109、第三遮挡板;110、第四遮挡板;111、第五遮挡板;112、第六遮挡板;113、第一光源;114、第二光源;115、除尘装置;116、导槽;117、装置主体;118、底座;119、执行壳体;120、螺纹杆;121、驱动机构;122、液压缸;123、支撑座;124、驱动电机;125、第一锥齿轮;126、制动机构;127、铰链支撑杆;128、平衡连杆;129、弹性件;130、滑动槽;131、制动执行杆件;132、短杆;133、磨损套;134、弧形制动块;135、移动轮连接杆;136、移动轮;137、连接绳;138、第一连接块;139、蜗轮铰链杆;140、蜗轮;141、转轴;142、蜗杆;143、第二锥齿轮;144、螺母滑槽;145、丝杆;146、丝杆螺母;147、执行杆;148、吸尘头;149、吸尘孔;150、执行连杆;151、通孔;155、显示构件安装座;
1’、框架;2’、全息介质;3’、幕布;4’、显示构件;5’、舞台;6’、灯光设备;7’、投影机;
20、防护固定装置;201、防护壳;202、缓冲层;203、缓冲装置;2031、第一弧形缓冲板;2032、第二弧形缓冲板;2033、缓冲气囊;2034、第二连接块;2035、第二竖直安装板;2036、第一套筒;2037、第一水平导向杆;2038、第一缓冲组件;20381、第三弹簧;20382、第二套筒;20383、第一导向块;20384、第二导向杆;20385、弹性连接块;2039、第二缓冲组件;20391、第三套筒;20392、第二导向块;20393、第三导向杆;20394、第一缓冲球;20395、第四套筒;20396、第三导向块;20397、第四导向杆;20398、第四弹簧;20399、第五弹簧;2040、第二弹簧;2041、固定组件;20411、第二转动杆;20412、竖直限位板;20413、固定壳;2042、竖直限位板夹持限位组件;20421、电动缸;20422、第一推动块;20423、第一水平连接杆;20424、第一转动杆;20425、第一限位块;20426、第二水平连接杆;20427、第一夹持块;20428、第二限位块;20429、第一竖直滑杆;20430、第一推动球;20431、第二推动球;20432、第六弹簧;20433、第三限位块;205、第一竖直安装板;206、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参见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全息成像构造包括显示构件101、第一全息介质102、第一影像源、第二全息介质103和第二影像源。
显示构件101用于显示前景画面;在显示构件101靠近观看者的方向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如图所示,设定靠近观看者的方向为前方(图4中示出的E方向为前方),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位于前方,显示构件101位于后方,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具体可为全息膜或全息幻像玻璃,二者都具备较强的反射率可以用于对影像画面的反射,同时具备很高的透明度,观看者可透过全息膜观看到后方显示构件101上展现的画面。
第一全息介质102的高度方向及第二全息介质103的高度方向与显示构件101的高度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显示构件101垂直安装于基准面,例如舞台的地面,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也垂直安装于地面。成像所需的空间位于地面以上,无需对地面做下沉处理,以使全息成像构造能够应用于多种场地情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方案中,在观看者与全息成像构造没有形成下沉地面,不会破坏视觉呈现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呈第一预设角度,第一全息介质102与显示构件101呈第二预设角度,第二全息介质103与显示构件101呈第三预设角度;第一影像源位于第一全息介质102远离显示构件101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第一全息介质102;第二影像源位于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显示构件101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第二全息介质103。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用于显示背景画面。
具体地,第一影像源的光线经过第一全息介质102反射后形成背景画面的第一部分,第二影像源的光线经过第二全息介质103反射后形成背景画面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背景画面,背景画面为虚像且成像于显示构件101后方(图4中虚线框出的范围内),即前景画面和背景画面间隔一定的距离,两个画面间的纵深感会让观看者感觉眼前的画面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从而在整个装置内呈现出裸眼3D的立体影像显示效果。
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折叠结构,设置于显示构件101的前方,对于显示同等宽度的背景画面来说,相较于平面结构形式的全息介质,本申请的设置方式能够减小全息介质的前端与显示构件101之间的距离,最多可将整个结构的前后距离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以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更加适用于小型场所应用。
可选地,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第二预设角度和第三预设角度均为45度。对于第一影像源的光线经过第一全息介质102反射后形成的虚像、及第二影像源的光线经过第二全息介质103反射后形成的虚像来说,两个虚像所在的平面平行且能够与显示构件101显示的画面所在的平面平行,从而形成前后平行具有纵深感的画面质感。
进一步地,以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的连接处为对称轴,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轴对称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的尺寸等同,便于加工以及安装,二者形成的虚像均为背景画面的一半,如此也便于对第一影像源和第二影像源进行安装设置。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全息介质102远离对称轴的一端与显示构件101宽度方向上的一端连接,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对称轴的一端与显示构件101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连接。即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的折叠结构扣设于显示构件101的前方,可进一步减小全息介质的前端与显示构件101之间的距离,以使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第一全息介质102、第二全息介质103及显示构件101等高。也就是说,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在显示构件101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之和等于显示构件101的面积,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的背景画面的最大面积即显示构件101的面积,以使背景画面和前景画面匹配设置,节省全息介质的用量,更加节约成本。参见图4所示,图中示出的a为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的宽度,C为显示构件101的宽度,
Figure GDA0003628271780000101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中的全息成像构造是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的改进,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也属于该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4所示,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全息成像构造还包括第一遮挡件104和第二遮挡件105,第一遮挡件104及第二遮挡件105与显示构件101等高;第一遮挡件104和第二遮挡件105形成有观看窗口106,观看窗口106位于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显示构件101的一侧;第一遮挡件104围设形成第一投射空间,且第一影像源为第一遮挡件104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影像画面;第二遮挡件105围设形成第二投射空间,且第二影像源为第二遮挡件105的内壁形成的第二影像画面。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遮挡件104和第二遮挡件105能够将显示构件101、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的侧面进行遮挡,只在整个装置的正前方留出观看窗口106,以使观看者能够看到前景画面及背景画面,从而提升观看者的视觉效果;且第一遮挡件104和第二遮挡件105也能够避免干扰光线影响显示构件101、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的画面效果。
同时,第一遮挡件104和第二遮挡件105还兼具形成影像源的作用,具体地,第一遮挡件104及第二遮挡件105的内壁可设置成幕布,用于显示投影机投射的画面,从而形成影像源;或者,第一遮挡件104及第二遮挡件105的内壁可设置成显示构件,显示构件显示的画面即为影像源。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第一遮挡件104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遮挡板107、第二遮挡板108和第三遮挡板109,从俯视角度能够看出,第一遮挡件104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同样地,第二遮挡件105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四遮挡板110、第五遮挡板111和第六遮挡板112,且从俯视角度能够看出,第二遮挡件105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第一遮挡板107和第四遮挡板110分别与显示构件10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且第一遮挡板107的板面及第四遮挡板110的板面与显示构件101平行,也就是说,沿着显示构件101所在平面,第一遮挡板107的板面及第四遮挡板110的板面进一步向两侧的方向延伸,第三遮挡板109和第六遮挡板112之间形成的间隙即为观看窗口106,观看者能够从观看窗口106看到显示构件101显示的前景画面及第一全息介质102和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的背景画面。
结合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可知,第二遮挡板108与第一全息介质102的夹角为45度,第二遮挡板108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影像画面,第一全息介质102能够反射第一影像画面从而形成虚像。第二遮挡板108的内壁尺寸范围不小于第一全息介质102向第二遮挡板108投影的尺寸范围,以保证从侧面方向将第一全息介质102遮挡完全,避免干扰光线射入第一全息介质102。
同样地,第五遮挡板111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影像画面,第五遮挡板111的内壁尺寸范围不小于第二全息介质103向第二遮挡板108投影的尺寸范围,避免干扰光线射入第二全息介质103。第五遮挡板111的设置原理与第二遮挡板108的设置原理等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一遮挡件104的每个遮挡板及第二遮挡件105的每个遮挡板均为等高设置,并与第一全息介质102、第二全息介质103和显示构件101等高。
参见图3和图4所示,第二遮挡板108、第一全息介质102、第五遮挡板111和第二全息介质103等高,且第二遮挡板108的内壁尺寸范围等于第一全息介质102向第二遮挡板108投影的尺寸范围,第二遮挡板108的宽度为B,
Figure GDA0003628271780000121
第五遮挡板111的内壁尺寸范围等于第二全息介质103向第五遮挡板111投影的尺寸范围,第五遮挡板111的宽度为A,
Figure GDA0003628271780000122
该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全息成像构造还包括第一光源113和第二光源114;第一光源113位于第一投射空间,且第一光源113位于第二遮挡板108和第三遮挡板109的连接处;第二光源114位于第二投射空间,且第二光源114位于第五遮挡板111和第六遮挡板112的连接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13可将第一投射空间点亮,从而使第一遮挡件104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影像画面的光线能够射入第一全息介质102。为了避免第一光源113的亮度影响第一全息介质102的成像效果,将第一光源113设置在第一投射空间中距离第一全息介质102较远的角落位置,在满足打亮第一影像画面的功能的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一全息介质102的成像造成不良影响。第二光源114的设置与第一光源113的设置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还包括显示构件安装座,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正面安装显示构件,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上可拆卸连接有除尘装置115,所述除尘装置115包括导槽116和装置主体117,所述导槽116与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卡接,所述装置主体117滚动连接在所述导槽116内;(具体的,对应图5中,显示构件安装座下部前侧/位于显示构件前侧设置安装块,所述导槽116安装在所述安装块上)
所述装置主体117包括底座118和执行壳体119,所述底座118为凹形结构,所述底座118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0,所述螺纹杆120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螺纹杆120转动,所述螺纹杆120远离所述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执行壳体119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118内设有驱动机构121,所述驱动机构121包括液压缸122,所述液压缸12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18内,所述液压缸122工作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23,所述支撑座123上设有驱动电机124,所述驱动电机124输出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5,所述驱动机构121两侧对称布置有制动机构126,所述制动机构126包括铰链支撑杆127,所述铰链支撑杆127上铰链连接有平衡连杆128,所述平衡连杆128靠近所述驱动机构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件129,所述弹性件129远离所述平衡连杆128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1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平衡连杆128靠近所述弹性件129的一端设有连接绳137,所述连接绳137远离所述平衡连杆128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23固定连接,所述平衡连杆128远离所述弹性件129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130,所述滑动槽130内连接有制动执行杆件131,所述制动执行杆件131上固定连接有短杆132,所述短杆132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130内,所述底座118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通孔151,所述通孔151内设有磨损套133,所述制动执行杆件131远离所述平衡连杆128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磨损套133内,且其远离所述短杆132的一端设有弧形制动块134,所述底座118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移动主件,所述移动主件包括移动轮连接杆135,所述移动轮连接杆135一端与所述底座118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连接杆135远离所述底座118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移动轮136,所述移动轮136滚动连接在所述导槽116内;
所述执行壳体119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38,所述执行壳体119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母滑槽144,所述第一连接块138上固定连接有蜗轮铰链杆139,所述蜗轮铰链杆139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138的一端铰链连接有蜗轮140,与所述蜗轮140同轴铰链连接有执行连杆150,所述第一连接块138与所述螺母滑槽144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41,所述转轴141位于所述蜗轮铰链杆139正下方,所述转轴141上键连接有蜗杆142和第二锥齿轮143,所述第二锥齿轮143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5相互啮合,所述螺母滑槽144转动连接有丝杆145,所述丝杆145上螺纹连接有丝杆螺母146,所述丝杆螺母146上铰链连接有执行杆147,所述执行连杆150远离所述蜗轮140的一端与所述执行杆147铰链连接,所述执行杆147上螺纹连接有吸尘头148,所述吸尘头148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吸尘孔149,所述吸尘头148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尘头148吸尘和转动。
优选的,执行杆147为伸缩杆,其长度可调,初始状态下,调整执行杆的长度,使得除尘装置115位于显示构件下方,不影响显示构件的工作。
优选的,显示构件安装座内或下端设置收纳盒,用于不使用时,收纳上述除尘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所述导槽116与所述显示构件101卡接,之后将所述装置主体117的所述移动轮136放置在所述导槽116内,之后开始对所述显示构件101进行吸尘;
所述液压缸122伸缩,所述液压缸122伸缩使得所述第一锥齿轮125和所述第二锥齿轮143相互啮合,之后所述移动轮136沿所述导槽116滚动调节所述装置主体117相对于所述显示构件101的横向位置,同时所述第一驱动件可驱动所述螺纹杆120转动,所述螺纹杆120转动带动所述执行壳体119上下运动,从而调节所述装置主体117相对于所述显示构件101的纵向位置;
当位置调节到位后,所述驱动电机124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25转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25转动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143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143转动带动所述转轴141转动,所述转轴141转动带动所述蜗杆142转动,所述蜗杆142转动带动所述蜗轮140转动,所述蜗轮140转动带动所述执行连杆150摆动,所述执行连杆150摆动带动所述执行杆147摆动,同时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吸尘头148吸尘和转动,所述吸尘头148转动可调节其在所述执行杆147上的位置,在所述执行杆147摆动的过程中,所述丝杆螺母146沿所述执行杆147移动;
在所述支撑座123上升的过程中,所述连接绳137拉动所述平衡连杆128靠近所述弹性件129的一端,在所述铰链支撑杆127的作用下所述平衡连杆128转动,带动所述制动执行杆件131沿所述通孔151向下运动,所述制动执行杆件131向下运动使得所述弧形制动块134于所述移动轮136相抵,使得所述移动轮136不能移动,所述制动机构126的设计使得所述装置主体117在吸尘过程中位置可以稳定,当所述显示构件101一片区域吸尘完毕后通过所述移动轮136和所述第一驱动件调节所述装置主体117移入下一待吸尘区域,所述装置主体117的设计使得所述显示构件101上的灰尘得以及时清洁,避免了常规清洁如拿湿布擦拭所述显示构件101造成的所述显示构件101的划伤和擦拭过程中残留的水渍,对观众观影的影响,采用吸尘对所述显示构件101进行清洁,清洁效率高的同时不怕损伤所述显示构件101。
实施例五
还包括防护固定装置20,所述防护固定装置20包括:
防护壳201,所述防护壳201上端设置可拆卸的壳盖,所述防护壳201左侧设置开口,用于显示构件101屏面通过;
缓冲层202,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壳201内右侧壁;
第一竖直安装板205,左侧用于安装显示构件、且第一竖直安装板205位于缓冲层202左侧;
若干缓冲装置203,上下间隔的布置在第一竖直安装板与缓冲层202之间;
所述缓冲装置203包括:第一弧形缓冲板2031,与所述第一竖直安装板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位于第一弧形缓冲板2031右侧;缓冲气囊2033,安装在第一弧形缓冲板2031与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之间、且右侧贯穿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第二连接块2034,与所述缓冲气囊2033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2034右侧设置第一水平导向杆2037;第二竖直安装板2035,右端通过第一弹簧206与所述缓冲层202固定连接;第一套筒203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竖直安装板2035左侧,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2037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套筒2036内、且第一水平导向杆2037右端(优选的,可在第一水平导向杆右端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与2040股东连接)与第一套筒2036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40;
所述缓冲装置203还包括:两组上下对称的第一缓冲组件2038和两组第二缓冲组件2039;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2038包括:第三弹簧20381,连接在所述缓冲气囊2033上侧或下侧,第二套筒20382,沿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且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上,所述第二套筒2038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块20383,所述第一导向块20383一端与所述第三弹簧20381固定连接;第二导向杆20384,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块20383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0384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套筒20382后,通过弹性连接块20385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组件2039包括:第三套筒20391,沿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且一端与所述缓冲层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筒20391另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块20392,所述第二导向块20392与所述第三套筒2039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0398;第三导向杆20393,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块2039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缓冲球20394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右侧连接或接触;第四套筒20395,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四套筒20395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安装板203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套筒20395另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导向块20396,所述第三导向块20396与所述第四套筒2039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20399;第四导向杆20397,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块20392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三套筒20391一侧后与所述第三导向块20396连接;
所述防护固定装置20包括:固定组件2041,所述固定组件2041包括:竖直限位板204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安装板下端;固定壳20413,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壳201下端,所述第一竖直安装板伸入所述固定壳20413内,所述固定壳20413内设置竖直限位板20412夹持限位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安装时,首先打开壳盖,然后将显示构件从防护壳201上端插入防护壳201内,使得竖直限位板插入所述固定壳内,并且由竖直限位板20412夹持限位组件对竖直限位板夹持限位,提高支撑力,使得竖直限位板安装稳定(优选的,也可在壳盖内设置上述竖直限位板20412夹持限位组件,在第一安装板上端也设置竖直限位板,由壳盖内的竖直限位板20412夹持限位组件进行限位,其中竖直限位板还可通过现有其他装置进行限位固定)。
另外,通过缓冲层,上下间隔的布置在第一竖直安装板与缓冲层202之间的若干缓冲装置可对显示构件的非显示屏面提供稳定支撑力及缓冲,使得显示构件安装可靠;
其中缓冲装置中第一弧形缓冲板、缓冲气囊、第二弧形缓冲板的设置形成整体结构,起到缓冲及支撑作用,同时配合第一缓冲组件使得缓冲气囊、第二弧形缓冲板之间进一步支撑及缓冲,第二缓冲组件使得第二弧形缓冲板之间进一步支撑及缓冲,同时配合第二连接块、第二竖直安装板、第一套筒、第一水平导向杆的作用进一步从水平的左右方向对缓冲气囊和缓冲层之间提供支撑及缓冲,同时第二竖直安装板与第二缓冲组件中两组第四套筒、第三导向块、第四导向杆、第五弹簧形成整体的结构,同时第二缓冲组件中两组第四套筒、第三导向块、第四导向杆、第五弹簧,与第二缓冲组件中其他部件相互连接,以上使得上述结构形成可靠的整体支撑结构;使得本申请对显示构件的支撑和缓冲更可靠。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所述竖直限位板20412夹持限位组件包括:
电动缸20421,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20413左侧壁、且位于所述竖直限位板20412下方,所述电动缸20421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
第一推动块20422,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缸20421右端的伸缩端,且第一推动块20422与所述固定壳20413下端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20422上端设置左高右低的斜面;
第一水平连接杆2042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推动块20422另一端;
第一转动杆20424,中部通过前后设置的转轴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20413右侧壁,所述第一转动杆20424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20423转动连接;
第一限位块20425,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20413上端内壁,所述第一限位块20425内贯穿设置左右滑动的第二水平连接杆20426,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20426与所述第一转动杆20424上端转动连接;
第一夹持块2042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20426左端,所述第一夹持块20427位于竖直限位板20412右侧;
第二限位块20428,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壳20413左侧壁,且位于第一推动块20422上方;
第一竖直滑杆20429,可上下滑动的贯穿所述第二限位块20428,所述第一竖直滑杆20429下端设置第一推动球20430,上端设置第二推动球20431,所述第一推动球20430与所述斜面接触;
第六弹簧20432,套接在所述第一竖直滑杆20429上,所述第六弹簧20432一端与所述第一竖直滑杆20429(或第一竖直滑杆20429上的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2043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0428固定连接;
第三限位块2043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块20428右侧,所述第三限位块20433上通过前后设置的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20411,且第二转动杆20411与第三限位块20433之间设置第七弹簧,且所述第二推动球20431上端与所述第二推动球20431接触,第二转动杆20411右侧设置第二夹紧块,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竖直限位板20412左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通过电动缸向右伸长,带动第一推动块向右移动,同时使得第一水平连接杆向右移动,一方面通过第一水平连接杆带动第一转动杆下端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杆上端连接的第二水平连接杆向左移动,带动第一夹紧块夹紧竖直限位板右侧,同时第一推动块向右移动,通过第一推动球的作用推动第一竖直滑杆向上运动,使得第一竖直滑杆上端的第二推动球推动第二转动杆及其上的第二夹紧块朝向竖直限位板左侧运动,以夹紧竖直限位板左侧。
实施例七
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舞台设施,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全息成像构造,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全息成像构造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全息成像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构件(101)、第一全息介质(102)、第一影像源、第二全息介质(103)和第二影像源;
所述显示构件(101)用于显示前景画面;
在所述显示构件(101)靠近观看者的方向设置有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的高度方向及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的高度方向与所述显示构件(101)的高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呈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与所述显示构件(101)呈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与所述显示构件(101)呈第三预设角度;
所述第一影像源位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远离所述显示构件(101)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所述第二影像源位于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所述显示构件(101)的一侧,以使光线入射至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的虚像位于所述显示构件(101)远离所述观看者的一侧,以显示背景画面;
所述全息成像构造还包括防护固定装置(20),所述防护固定装置(20)包括:
防护壳(201),所述防护壳(201)上端设置可拆卸的壳盖,所述防护壳(201)左侧设置开口,用于显示构件屏面通过;
缓冲层(202),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壳(201)内右侧壁;
第一竖直安装板(205),左侧用于安装显示构件、且第一竖直安装板(205)位于缓冲层(202)左侧;
若干缓冲装置(203),上下间隔的布置在第一竖直安装板(205)与缓冲层(202)之间;
所述缓冲装置(203)包括:第一弧形缓冲板(2031),与所述第一竖直安装板(205)右侧固定连接;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位于第一弧形缓冲板(2031)右侧;缓冲气囊(2033),安装在第一弧形缓冲板(2031)与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之间、且右侧贯穿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第二连接块(2034),与所述缓冲气囊(2033)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2034)右侧设置第一水平导向杆(2037);第二竖直安装板(2035),右端通过第一弹簧(206)与所述缓冲层(202)固定连接;第一套筒(203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竖直安装板(2035)左侧,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杆(2037)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套筒(2036)内、且第一水平导向杆(2037)右端与第一套筒(2036)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040);
所述缓冲装置(203)还包括:两组上下对称的第一缓冲组件(2038)和两组第二缓冲组件(2039);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2038)包括:第三弹簧(20381),连接在所述缓冲气囊(2033)上侧或下侧,第二套筒(20382),沿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且通过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上,所述第二套筒(20382)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导向块(20383),所述第一导向块(20383)一端与所述第三弹簧(20381)固定连接;第二导向杆(20384),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块(20383)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杆(20384)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套筒(20382)后,通过弹性连接块(20385)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组件(2039)包括:第三套筒(20391),沿左右方向倾斜设置,且一端与所述缓冲层(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筒(20391)另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导向块(20392),所述第二导向块(20392)与所述第三套筒(2039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0398);第三导向杆(20393),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块(2039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缓冲球(20394)与所述第二弧形缓冲板(2032)右侧连接或接触;第四套筒(20395),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四套筒(20395)一端与所述第二竖直安装板(203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套筒(20395)另一端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导向块(20396),所述第三导向块(20396)与所述第四套筒(2039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20399);第四导向杆(20397),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块(20392)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三套筒(20391)一侧后与所述第三导向块(20396)连接;
所述防护固定装置(20)包括:固定组件(2041),所述固定组件(2041)包括:竖直限位板(2041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安装板(205)下端;固定壳(20413),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壳(201)下端,所述第一竖直安装板(205)伸入所述固定壳(20413)内,所述固定壳(20413)内设置竖直限位板(20412)夹持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和所述第三预设角度均为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的连接处为对称轴,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形成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远离所述对称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构件(10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所述对称轴的一端与所述显示构件(101)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遮挡件(104)和第二遮挡件(105),所述第一遮挡件(104)及第二遮挡件(105)与所述显示构件(101)等高;
所述第一遮挡件(104)和所述第二遮挡件(105)之间形成有观看窗口(106),所述观看窗口(106)位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和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远离所述显示构件(101)的一侧;所述第一遮挡件(104)围设形成第一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一影像源为所述第一遮挡件(104)的内壁形成的第一影像画面;所述第二遮挡件(105)围设形成第二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二影像源为所述第二遮挡件(105)的内壁形成的第二影像画面;
所述第一遮挡件(104)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遮挡板(107)、第二遮挡板(108)和第三遮挡板(109),且所述第一遮挡件(104)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
所述第二遮挡件(105)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四遮挡板(110)、第五遮挡板(111)和第六遮挡板(112),且所述第二遮挡件(105)的横截面呈凹形结构;
所述第一遮挡板(107)和所述第四遮挡板(110)分别与所述显示构件(10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且所述第一遮挡板(107)的板面及所述第四遮挡板(110)的板面与所述显示构件(101)平行;所述第三遮挡板(109)和所述第六遮挡板(112)之间形成所述观看窗口(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板(108)的内壁形成有所述第一影像画面,所述第二遮挡板(108)的内壁尺寸范围不小于所述第一全息介质(102)向所述第二遮挡板(108)投影的尺寸范围;
所述第五遮挡板(111)的内壁形成有所述第二影像画面,所述第五遮挡板(111)的内壁尺寸范围不小于所述第二全息介质(103)向所述第二遮挡板(108)投影的尺寸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光源(113)和第二光源(114);
所述第一光源(113)位于所述第一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一光源(113)位于所述第二遮挡板(108)和所述第三遮挡板(109)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光源(114)位于所述第二投射空间,且所述第二光源(114)位于所述第五遮挡板(111)和所述第六遮挡板(112)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显示构件安装座(155),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155)正面安装显示构件(101),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155)上可拆卸连接有除尘装置(115),所述除尘装置(115)包括导槽(116)和装置主体(117),所述导槽(116)与所述显示构件安装座(155)卡接,所述装置主体(117)滚动连接在所述导槽(116)内;
所述装置主体(117)包括底座(118)和执行壳体(119),所述底座(118)为凹形结构,所述底座(118)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0),所述螺纹杆(120)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螺纹杆(120)转动,所述螺纹杆(120)远离所述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执行壳体(119)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118)内设有驱动机构(121),所述驱动机构(121)包括液压缸(122),所述液压缸(12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18)内,所述液压缸(122)工作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23),所述支撑座(123)上设有驱动电机(124),所述驱动电机(124)输出端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5),所述驱动机构(121)两侧对称布置有制动机构(126),所述制动机构(126)包括铰链支撑杆(127),所述铰链支撑杆(127)上铰链连接有平衡连杆(128),所述平衡连杆(128)靠近所述驱动机构(1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件(129),所述弹性件(129)远离所述平衡连杆(128)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1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平衡连杆(128)靠近所述弹性件(129)的一端设有连接绳(137),所述连接绳(137)远离所述平衡连杆(128)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123)固定连接,所述平衡连杆(128)远离所述弹性件(129)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130),所述滑动槽(130)内连接有制动执行杆件(131),所述制动执行杆件(131)上固定连接有短杆(132),所述短杆(132)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130)内,所述底座(118)上设有两对称布置的通孔(151),所述通孔(151)内设有磨损套(133),所述制动执行杆件(131)远离所述平衡连杆(128)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磨损套(133)内,且其远离所述短杆(132)的一端设有弧形制动块(134),所述底座(118)底部设有两对称布置的移动主件,所述移动主件包括移动轮连接杆(135),所述移动轮连接杆(135)一端与所述底座(118)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连接杆(135)远离所述底座(118)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移动轮(136),所述移动轮(136)滚动连接在所述导槽(116)内;
所述执行壳体(119)左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38),所述执行壳体(119)右侧壁固定连接有螺母滑槽(144),所述第一连接块(138)上固定连接有蜗轮铰链杆(139),所述蜗轮铰链杆(139)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138)的一端铰链连接有蜗轮(140),与所述蜗轮(140)同轴铰链连接有执行连杆(150),所述第一连接块(138)与所述螺母滑槽(144)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41),所述转轴(141)位于所述蜗轮铰链杆(139)正下方,所述转轴(141)上键连接有蜗杆(142)和第二锥齿轮(143),所述第二锥齿轮(143)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25)相互啮合,所述螺母滑槽(144)转动连接有丝杆(145),所述丝杆(145)上螺纹连接有丝杆螺母(146),所述丝杆螺母(146)上铰链连接有执行杆(147),所述执行连杆(150)远离所述蜗轮(140)的一端与所述执行杆(147)铰链连接,所述执行杆(147)上螺纹连接有吸尘头(148),所述吸尘头(148)上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吸尘孔(149),所述吸尘头(148)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尘头(148)吸尘和转动。
8.一种舞台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全息成像构造。
CN202110744420.0A 2021-07-01 2021-07-01 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Active CN113467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420.0A CN113467212B (zh) 2021-07-01 2021-07-01 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420.0A CN113467212B (zh) 2021-07-01 2021-07-01 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7212A CN113467212A (zh) 2021-10-01
CN113467212B true CN113467212B (zh) 2022-07-08

Family

ID=77877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420.0A Active CN113467212B (zh) 2021-07-01 2021-07-01 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72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0808B (zh) * 2021-12-30 2023-05-12 安徽财经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影视动画专用立体幻影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18604U (zh) * 2014-11-24 2015-03-25 伯赫会展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幻影成像佛龛
CN106019798A (zh) * 2016-07-12 2016-10-12 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息幻影成像装置
CN107102510B (zh) * 2017-06-21 2022-06-24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三维线路模型漫游的两翼全息投影沙盘装置及投影方法
CN107678267A (zh) * 2017-11-14 2018-02-09 北京数字领域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一种全息成像系统
CN215813741U (zh) * 2021-07-01 2022-02-11 北京谛听视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全息成像结构及舞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7212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67212B (zh) 全息成像构造及舞台设施
EP0131988A1 (en) Video rear-screen projection apparatus
CN212084509U (zh) 一种沙盘夜景仿真装置
CN113467213B (zh) 全息成像结构及舞台设备
CN110706587A (zh) 智能灯杆屏
CN106646872A (zh) 一种便于电动调节的vr眼镜
CN215813741U (zh) 全息成像结构及舞台设备
CN210036621U (zh) 一种基于多层光源架构的视觉检测设备
US3891313A (en) Stereo accessory for projectors
KR20180025107A (ko)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7607876U (zh) 头戴显示设备体验分享架
WO2020136178A3 (fr) Dispositif de visualisation holographique
CN215340710U (zh) 全息成像系统
CN216280160U (zh) 一种隧道检测车用裂痕图像采集装置
US3475079A (en) Movably supported dispersion viewer
CN114776984A (zh) 一种新型计算机视觉检测辅助装置
CN113345318A (zh) 一种基于3d技术的显示机构
CN210354073U (zh) 一种三维动画设计模型展示装置
CN214843052U (zh) 一种三维光学成像的显像背景装置
CN214122582U (zh) 卫星遥感专用偏振式3d投影沙盘显示装置
CN115174790B (zh) 头戴显示设备体验分享架
EP2068190A1 (en) Multiview and multiangle image reconstruction device
CN215527087U (zh) 一种基于3d技术的显示机构
CN210605348U (zh) 一种基于体全息复用的光学立体成像装置
US20090141379A1 (en) Multiview and multiangle image reconstruc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