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4845A -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4845A
CN113464845A CN202110791738.4A CN202110791738A CN113464845A CN 113464845 A CN113464845 A CN 113464845A CN 202110791738 A CN202110791738 A CN 202110791738A CN 113464845 A CN113464845 A CN 113464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gas
surge
diversion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17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4845B (zh
Inventor
孙振中
王钧莹
李加桉
魏杰
郑新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79173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4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4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4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4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4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2Pipe-line systems for gases or vap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DFLUID DYNAMICS, i.e. METHODS OR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F GASES OR LIQUIDS
    • F15D1/00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 F15D1/02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in pipes or conduits
    • F15D1/025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in pipes or conduits by means of orifice or throttl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02Pipe-line systems for gases or vapours
    • F17D1/065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propulsion of gases or vapours
    • F17D1/07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propulsion of gases or vapours by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1/00Pipe-line systems
    • F17D1/20Arrangements or systems of devices for influencing or alter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s, e.g. for damping pulsations caused by opening or closing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3/00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ng or controlling working operations
    • F17D3/01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ng or controlling working operations for controlling, signalling, or supervising the conveyance of a produ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DPIPE-LINE SYSTEMS; PIPE-LINES
    • F17D5/00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 F17D5/005Protection or supervision of installations of gas pipelines, e.g. alar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包括气体增压装置(10)、进气管路(20)和排气管路(30)。气体增压装置(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管路(20)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10)的进气端;排气管路(30)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10)的出气端。其中,所述进气管路(20)和所述排气管路(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抑喘件(40),所述抑喘件(40)包含一个或多个基本流道单元(41),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是具有单向流通特性的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可有效调节气体增压设备发生喘振时的强度、周期和喘振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而降低喘振的破坏性,对气体增压设备和气路组件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气体增压装置包括风扇/压气机,风扇/压气机是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能源等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的一种叶轮机械,主要功能是对气体进行压缩增压。相比于往复式活塞压缩机,风扇/压气机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平稳、流量大等优势。然而,风扇/压气机在运行时工作流量不能小于特定的限制值,否则将发生喘振现象。通常把发生喘振和不发生喘振的分界线称之为“喘振线”。当喘振发生时,风扇/压气机的流量、压力等气动参数出现大幅度变化和剧烈震荡,甚至是出现大范围的回流等恶劣流动现象,在此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非定常气动力,给风扇/压气机轴系、叶片等重要组成部件带来不可逆的结构性破坏。
为避免风扇/压气机在工作时出现喘振等现象,需要在实际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试验确定风扇/压气机的“喘振线”并分析其喘振性能,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使得风扇/压气机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喘振,这对风扇/压气机试验件本身的结构安全以及试验系统其他部件的结构安全均有极大威胁。由于需要准确反映所试验的风扇/压气机的性能和“喘振线”位置,故不能对风扇/压气机试验件本身进行改造和处理来抑制喘振,否则试验结果将失真。因此,需要从试验系统本身出发,发展相应的喘振抑制技术,降低风扇/压气机试验过程中的喘振强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可以降低风扇/压气机试验过程中的喘振强度。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包括气体增压装置、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气体增压装置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气体增压装置用于容置气体增压装置;进气管路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的进气端;排气管路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的出气端;
其中,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至少一个包括抑喘件,所述抑喘件由一个或多个基本流道单元组成,所述基本流道单元是具有单向流通特性的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该具有单向流通特性的基本流道单元符合特斯拉阀原理,可以实现特斯拉阀功能。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基本流道单元包括第一导流腔和与所述第一导流腔连通的第二导流腔,所述第一导流腔用于导通由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端进入的正向气流,所述第二导流腔用于导通逆向气流,所述逆向气流的流向与所述正向气流的流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腔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α,夹角α满足条件式:0°≤α≤90°。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腔包括第一正导流段和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连接的第二正导流段,所述第一正导流段和所述第二正导流段对应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抑喘件的中轴线相交形成所述夹角α。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腔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β,夹角β满足条件式:0°≤β≤90°。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腔包括第一逆导流段和与所述第一逆导流段连接的第二逆导流段,所述第一逆导流段和所述第二逆导流段布置于所述抑喘件的中轴线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逆导流段和所述第二逆导流段对应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抑喘件的中轴线相交形成所述夹角β。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逆导流段包括第一直流道和与所述第一直流道连通的第一弯流道,所述第一直流道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正导流段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弯流道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和所述第二正导流段的交汇处连通,且所述第一直流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α,所述第一弯流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
所述第二逆导流段包括第二直流道和与所述第二直流道连通的第二弯流道,所述第二直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二正导流段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弯流道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连通,且所述第二弯流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腔的截面面积为Sf,所述第二导流腔的截面面积为Sr,所述第一导流腔的截面面积和所述第二导流腔的截面面积满足条件式:0<Sr≤5Sf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正向气流流过所述第一导流腔产生的压降为Δpf,所述逆向气流流过所述第二导流腔产生的压降为Δpr,所述第一导流腔的压降和所述第二导流腔的压降满足条件式:Δpf<Δpr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的所述抑喘件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抑喘件右一个所述基本流道单元构成或由多个所述基本流道单元顺次连通构成;和/或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的所述抑喘件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抑喘件右一个所述基本流道单元构成或由多个所述基本流道单元顺次连通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喘振抑制系统,所述喘振抑制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气路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气体增压设备设置于气路组件的气体增压装置内,当气体增压设备(包括风扇或压气机)在气路组件中稳定工作而尚未发生喘振现象时,则气路组件内部的气流流动方向为正向流动,气流的正向流动也可以理解为该气流沿进气管路朝向排气管路的方向流通,即正向气流。本发明抑喘件符合特斯拉阀原理,可实现特斯拉阀功能,即:该正向气流穿过抑喘件时阻力很小类似于常规管道,故不会影响气路组件中对气体增压设备的稳态性能测试,也不会影响气体增压设备喘振现象的正常发生,更不会对气体增压设备的“喘振线”位置的判定和喘振特性的捕捉造成影响。第二方面,当气体增压设备工作点触及“喘振线”导致喘振发生时,气路组件内部,尤其是气体增压设备试验件及其临近附件内部,气流将逆向流动(即逆向气流,其流动方向由排气管路指向进气管路方向),此时抑喘件的内部流动阻力将变得非常大,这将带来两方面的效果:1、对气路组件内部气流的逆向流动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使逆向流动气流减弱甚至消除;2、排气管路内的抑喘件使得气体增压设备出气端压力快速降低,和/或进气管路内的抑喘件使得气体增压设备进气端压力快速升高,是的快速降低气体增压设备气动负荷,从而快速退出喘振。本申请实施例有效抑制了气体增压设备喘振的强度和喘振过程中气流的振荡幅度,进而有效降低喘振的破坏性,对气体增压设备和气路组件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路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抑喘件的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抑喘件的抑喘结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抑喘结构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抑喘件的压降曲线图。
附图标记:
10-气体增压装置、20-进气管路、30-排气管路、40-抑喘件、21-进口管、22-进气稳压箱、23-进气流道、31-集气装置、32-排气流道、33-出口阀门、34-出口管、41-基本流道单元、411-第一导流腔、412-第二导流腔、4111-第一正导流段、4112-第二正导流段、4121-第一逆导流段、4122-第二逆导流段、41211-第一直流道、41212-第一弯流道、41221-第二直流道、41222-第二弯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路组件,气路组件包括气体增压装置10、进气管路20和排气管路30。气体增压装置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气体增压装置10用于容置气体增压装置,气体增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风扇或压气机。进气管路20设置于气体增压装置10的进气端,排气管路30设置于气体增压装置10的出气端。其中,进气管路20和排气管路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抑喘件40,抑喘件40由一个或多个基本流道单元41构成,基本流道单元41是具有单向流通特性的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路20和排气管路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抑喘件40,例如:可以单独在进气管路20中设置抑喘件40,或可单独在排气管路30中设置抑喘件40,或分别在进气管路20和排气管路30中设置抑喘件40。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本流道单元41是具有单向流通特性的单元,即符合特斯拉阀原理,可实现特斯拉阀。气体增压装置10(一般为风扇或压气机)在气路组件中稳定工作而尚未发生喘振现象时,则气路组件内部的气流流动方向为正向流动,气流的正向流动也可以理解为该气流沿进气管路20朝向排气管路30的方向流通,即正向气流。基于特斯拉阀原理,该正向气流穿过抑喘件40时阻力很小类似于常规管道,故不会影响气路组件中对气体增压设备的稳态性能测试,也不会影响气体增压设备喘振现象的正常发生,更不会对气体增压设备的“喘振线”位置的判定和喘振特性的捕捉造成影响。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气体增压设备工作点触及“喘振线”导致喘振发生时,气路组件内部,尤其是气体增压设备试验件及其临近附件内部,气流将逆向流动(即逆向气流,其流动方向由排气管路30指向进气管路20方向),此时抑喘件40的内部流动阻力将变得非常大,这将带来两方面的效果:1、对气路组件内部气流的逆向流动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使逆向流动气流减弱甚至消除;2、排气管路30内的抑喘件40使得气体增压设备出气端压力快速降低,和/或进气管路20内的抑喘件40使得气体增压设备进气端压力快速升高,是的快速降低气体增压设备气动负荷,从而快速退出喘振。综上,本申请技术方案有效抑制了气体增压设备喘振的强度和喘振过程中气流的振荡幅度,进而有效降低喘振的破坏性,对气体增压设备和气路组件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如图2所示,图2中示意出正向气流的流通方向和抑喘件的中轴线Y。基本流道单元41包括第一导流腔411和与第一导流腔411连通的第二导流腔412,第一导流腔411用于导通由进气管路20的进气端进入的正向气流,第二导流腔412用于导通逆向气流,逆向气流的流向与正向气流的流向相反。其中,沿正向气流的流通反向X上,第一导流腔411的中轴线依次穿过抑喘件40的中轴线Y两次,且第一导流腔411的中轴线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均相交形成夹角α,夹角α满足条件式:0°≤α≤90°。也就是说基本流道单元41是具有单向流通特性的单元,即符合特斯拉阀原理,可实现特斯拉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腔411的中轴线由图2中的虚线示出,编号411标记了第一导流腔的中轴线,应该理解的是,编号411代表的是第一导流腔,并非仅用于标记第一导流腔的中轴线。其中,图2中,第一导流腔411的中轴线上的箭头示意出了正向气流流经第一导流腔411的流通方向。
所述进气管路(20)和所述排气管路(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抑喘件(40),每个抑喘件由一个或多个基本流道单元构成,图3所示为多个基本流道单元首尾连接构成的喘振件B-B方向的剖面图。本发明提供的抑喘结构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展示第一导流腔的流道截面形状411和第二导流腔的流道截面形状412,本发明涉及的流道截面形状不作具体的规定,可为矩形、类矩形、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等,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示意图。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导流腔411包括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与第一正导流段4111连接的第二正导流段4112,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第二正导流段4112对应的中轴线分别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α。需要理解的是,图2中,编号4111示意出了第一正导流段的中轴线和编号4112示意出了第二正导流段的中轴线,以方便理解。其中,应该理解的是,编号4111代表的是第一正导流段,编号4112代表的是第二正导流段,并非仅用于标记第一正导流段和第二正导流段对应的中轴线。
第二导流腔412的中轴线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β,夹角β满足条件式:0°≤β≤90°。第二导流腔412包括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与第一逆导流段4121连接的第二逆导流段4122,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第二逆导流段4122布置于抑喘件40的中轴线Y相对两侧,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第二逆导流段4122对应的中轴线分别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β。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流腔412的中轴线由图2中的点划线示出,编号412标记了第二导流腔的中轴线,应该理解的是,编号412代表的是第二导流腔,并非仅用于标记第二导流腔的中轴线。其中,图2中,第二导流腔412的中轴线上的箭头示意出了逆向气流流经第二导流腔412的流通方向,且由图可知,第二导流腔412的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第二逆导流段4122对应的中轴线向上的箭头分别示意出了逆向气流流经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第二逆导流段4122的流通方向。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逆导流段4121包括第一直流道41211和与第一直流道41211连通的第一弯流道41212,第一直流道41211的进气端与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出气端连通,第一弯流道41212的出气端与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交汇处连通,且第一直流道41211的中轴线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α,第一弯流道41212的中轴线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出气端为参考正向气流的流通方向限定,第一弯流道41212的出气端为参考逆向气流的流通方向限定。
如图2中所示,圆形区域Z为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交汇处,即以正向气流的流向为参考,第一正导流段4111的出气端与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进气端相连通的区域,在该区域Z内,流经第一正导流段4111的正向气流以预设角度发生偏转,以使流经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正向气流再次穿过抑喘件40的中轴线Y,且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中轴线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Y形成的夹角与第一正导流段4111的中轴线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Y形成的夹角相同。
第二逆导流段4122包括第二直流道41221和与第二直流道41221连通的第二弯流道41222,第二直流道41221形成于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弯流道41222的出气端与第一正导流段4111连通,且第二弯流道41222的中轴线与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其中,第二弯流道41222的出气端为参考逆向气流的流通方向限定。
第一导流腔411的截面面积为Sf,第二导流腔412的截面面积为Sr,第一导流腔411的截面面积和第二导流腔412的截面面积满足条件式:0<Sr≤5Sf
正向气流流过第一导流腔411产生的压降为pf,逆向气流流过第二导流腔412产生的压降为pr,第一导流腔411的压降和第二导流腔412的压降满足条件式:pf<pr。具体如图5所示,图5示意出了抑喘件40的基本流道单元41的压降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当相同体积流率的流体正向流过和逆向流过抑喘件40的基本流道单元41时,产生的压降满足:Δpf<Δpr。其中,下标f表示流过第一导流腔411的正向气流,下标r表示流过第二导流腔412的逆向气流,Δpf为正向气流流动时气体的压降,Δpr为逆向气流流动时气体的压降。
本申请实施例中,从图5所示的压降特性曲线可知,当相同体积流率的流体正向流过和逆向流过抑喘件40的基本流道单元41时,正向气流流过基本流道单元的压降小于逆向气流流过基本流道单元的压降,使得气流的正向流动比逆向流动容易,即气流的正向流动阻力小于逆向流动阻力,从而实现抑喘件40的单向流通的特性,进而起到对气体增压设备内部的逆向流动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使气流逆向流动减弱甚至消除。
设置于进气管路20和/或设置于排气管路30的抑喘件40可由单个或多个基本流道单元41构成,多个基本流道单元41顺次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抑喘件40结构构造为固定结构,没有可动部件,故其具有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佳的特点。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抑喘件40实现了“单向流通”的特性,单向流通可以理解为本申请的气流在正向流动(进气管路20指向排气管路30的方向定义为气流的正向流动方向)方向上比逆向流动(排气管路30指向进气管路20的方向定义为气流的逆向流动方向)容易,气流的正向流动阻力小于气流的逆向流动阻力,从而实现抑喘件40或抑喘结构的单向流通的特性,进而起到对气体增压设备内部的逆向流动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使气流逆向流动减弱甚至消除。
抑喘件40的第一导流腔411和第二导流腔412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矩形、圆形、椭圆形、类矩形和类圆形等形状。
本申请实施例中,取夹角α为10°,夹角β为75°,取Sr=Sf,抑喘件40同时安装于进气管路20和排气管路30。
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本申请的基于特斯拉阀原理的气路组件结构图。沿气流正向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进口管21、进气稳压箱22、进气流道23、抑喘件40、气体增压装置10、集气装置31、抑喘件40、排气流道32、出口阀门33和出口管34。
其中,进气流道23和排气流道32可以安装有气流参数测量探针,分别用于对进气参数进行测量和排气参数进行测量。进气稳压箱22用于保持气流恒定的压力和温度,以保证进气气流参数的相对稳定,气流参数包括流量、压力、温度和密度中的至少一种。集气装置31负责收集经过气体增压设备压缩过后的气体,出口阀门33用于控制气路组件内的气流流量,以调节气体增压设备出气端的背压,从而实现对气体增压设备运行工作点的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喘振抑制系统,喘振抑制系统包括上述的气路组件。
喘振抑制系统还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记录系统。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路组件,气路组件包括气体增压装置、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气体增压装置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气体增压装置用于容置气体增压装置;进气管路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的进气端;排气管路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的出气端。其中,所述进气管路和所述排气管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抑喘件,所述抑喘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形成有基本流道单元,所述基本流道单元符合特斯拉阀原理。能够解决降低风扇/压气机试验过程中的喘振强度,减轻喘振的破坏性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方面,气体增压设备设置于气路组件的气体增压装置内,当气体增压设备(包括风扇或压气机)在气路组件中稳定工作而尚未发生喘振现象时,则气路组件内部的气流流动方向为正向流动,气流的正向流动也可以理解为该气流沿进气管路朝向排气管路的方向流通,即正向气流。基于特斯拉阀原理,该正向气流穿过抑喘件时阻力很小类似于常规管道,故不会影响气路组件中对气体增压设备的稳态性能测试,也不会影响气体增压设备喘振现象的正常发生,更不会对气体增压设备的“喘振线”位置的判定和喘振特性的捕捉造成影响。
第二方面,当气体增压设备工作点触及“喘振线”导致喘振发生时,气路组件内部,尤其是气体增压设备试验件及其临近附件内部,气流将逆向流动(即逆向气流,其流动方向由排气管路指向进气管路方向),此时抑喘件的内部流动阻力将变得非常大,这将带来两方面的效果:1、对气路组件内部气流的逆向流动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使逆向流动气流减弱甚至消除;2、排气管路内的抑喘件使得气体增压设备出气端压力快速降低,和/或进气管路内的抑喘件使得气体增压设备进气端压力快速升高,是的快速降低气体增压设备气动负荷,从而快速退出喘振。综上,本申请技术方案有效抑制了气体增压设备喘振的强度和喘振过程中气流的振荡幅度,进而有效降低喘振的破坏性,对气体增压设备和气路组件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体增压装置(1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气体增压装置(10)用于实现气体的压力提升;
进气管路(20),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10)的进气端;
排气管路(30),设置于所述气体增压装置(10)的出气端;
其中,所述进气管路(20)和所述排气管路(3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抑喘件(40),所述抑喘件(40)的包含有一个或多个基本流道单元(41),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是具有单向流通特性的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包括第一导流腔(411)和与所述第一导流腔(411)连通的第二导流腔(412),所述第一导流腔(411)用于导通由所述进气管路(20)的进气端进入的正向气流,所述第二导流腔(412)用于导通逆向气流,所述逆向气流的流向与所述正向气流的流向相反;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腔(411)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α,夹角α满足条件式:0°≤α≤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腔(411)包括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4111)连接的第二正导流段(4112),所述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所述第二正导流段(4112)对应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所述夹角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腔(412)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夹角β,夹角β满足条件式:0°≤β≤9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腔(412)包括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与所述第一逆导流段(4121)连接的第二逆导流段(4122),所述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所述第二逆导流段(4122)布置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逆导流段(4121)和所述第二逆导流段(4122)对应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相交形成所述夹角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逆导流段(4121)包括第一直流道(41211)和与所述第一直流道(41211)连通的第一弯流道(41212),所述第一直流道(41211)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弯流道(41212)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4111)和所述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交汇处连通,且所述第一直流道(41211)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α,所述第一弯流道(41212)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
所述第二逆导流段(4122)包括第二直流道(41221)和与所述第二直流道(41221)连通的第二弯流道(41222),所述第二直流道(41221)形成于所述第二正导流段(4112)的中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二弯流道(41222)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正导流段(4111)连通,且所述第二弯流道(41222)的中轴线与所述抑喘件(40)的中轴线形成夹角β。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腔(411)的截面面积为Sf,所述第二导流腔(412)的截面面积为Sr,所述第一导流腔(411)的截面面积和所述第二导流腔(412)的截面面积满足条件式:0<Sr≤5Sf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向气流流过所述抑喘件(40)产生的压降为Δpf,所述逆向气流流过所述抑喘件(40)产生的压降为Δpr,在同一体积流量下所述压降满足条件式:Δpf<Δpr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路组件,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进气管路(20)的所述抑喘件(40)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抑喘件(40)右一个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构成或由多个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顺次连通构成;和/或
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30)的所述抑喘件(40)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抑喘件(40)右一个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构成或由多个所述基本流道单元(41)顺次连通构成。
10.一种喘振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喘振抑制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气路组件。
CN202110791738.4A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Active CN113464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1738.4A CN113464845B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1738.4A CN113464845B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4845A true CN113464845A (zh) 2021-10-01
CN113464845B CN113464845B (zh) 2022-08-30

Family

ID=77880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1738.4A Active CN113464845B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48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617A (zh) * 2021-11-30 2022-04-05 清华大学 一种压缩装置及其流道系统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29559A (en) * 1916-02-21 1920-02-03 Tesla Nikola Valvular conduit
DE2657586A1 (de) * 1976-12-18 1978-06-22 Olympia Werke Ag Daempfungseinrichtung fuer einen duesendrucker, insbesondere fuer ein tintenspritz-schreibwerk
FR2499626A1 (fr) * 1981-02-06 1982-08-13 Honda Motor Co Ltd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equipe d'un dispositif de suralimentation muni d'une vanne unidirectionnelle dans le conduit d'admission
DE3369363D1 (en) * 1982-11-02 1987-02-26 Bbc Brown Boveri & Cie Exhaust gas supercharged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IT1165563B (it) * 1979-10-01 1987-04-22 Grove Valve & Regulator Co Impianto di sfogo di sovrapressioni in una tubazione
EP0243675A1 (de) * 1986-05-02 1987-11-04 Borsig GmbH Verfahren zur Pulsationsdämpfung bei Kolbenkompressoren
US5265636A (en) * 1993-01-13 1993-11-30 Gas Research Institute Fluidic rectifier
HUP9602898A2 (hu) * 1995-10-20 1998-04-28 Compressor Controls Corporation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kompresszorok vezérlésére
US20030127282A1 (en) * 2002-01-10 2003-07-10 In Won Lee Suction muffler in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CN101672729A (zh) * 2009-10-14 2010-03-17 清华大学 高空低气压内燃机压气机特性模拟试验台
US20150059718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Crankcase Breathing Passage With Flow Diode
CN104879320A (zh) * 2015-06-16 2015-09-02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防喘振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结构
US20160061385A1 (en) * 2014-08-26 2016-03-03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ssive diode-like device for fluids
KR20170051755A (ko) * 2015-10-30 2017-05-1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가스 압축기 시스템
CN107642399A (zh) * 2017-09-06 2018-01-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柴油机废气余热发电风扇增压防喘振系统
WO2019087134A1 (en) * 2017-11-03 2019-05-09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Regenerative blower
CN211316354U (zh) * 2019-11-29 2020-08-2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风叶的限位结构、贯流风叶及空调
CN112032364A (zh) * 2020-08-21 2020-12-04 浙江大学 一种可维持出口压力稳定的调节阀及其出口压力控制方法
CN112361069A (zh) * 2020-10-09 2021-02-12 杨开村 一种消除水管起停水锤效应的装置
CN112814813A (zh) * 2021-01-29 2021-05-1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防喘振控制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29559A (en) * 1916-02-21 1920-02-03 Tesla Nikola Valvular conduit
DE2657586A1 (de) * 1976-12-18 1978-06-22 Olympia Werke Ag Daempfungseinrichtung fuer einen duesendrucker, insbesondere fuer ein tintenspritz-schreibwerk
IT1165563B (it) * 1979-10-01 1987-04-22 Grove Valve & Regulator Co Impianto di sfogo di sovrapressioni in una tubazione
FR2499626A1 (fr) * 1981-02-06 1982-08-13 Honda Motor Co Ltd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equipe d'un dispositif de suralimentation muni d'une vanne unidirectionnelle dans le conduit d'admission
DE3369363D1 (en) * 1982-11-02 1987-02-26 Bbc Brown Boveri & Cie Exhaust gas supercharged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EP0243675A1 (de) * 1986-05-02 1987-11-04 Borsig GmbH Verfahren zur Pulsationsdämpfung bei Kolbenkompressoren
US5265636A (en) * 1993-01-13 1993-11-30 Gas Research Institute Fluidic rectifier
HUP9602898A2 (hu) * 1995-10-20 1998-04-28 Compressor Controls Corporation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kompresszorok vezérlésére
US20030127282A1 (en) * 2002-01-10 2003-07-10 In Won Lee Suction muffler in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CN101672729A (zh) * 2009-10-14 2010-03-17 清华大学 高空低气压内燃机压气机特性模拟试验台
US20150059718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Crankcase Breathing Passage With Flow Diode
US20160061385A1 (en) * 2014-08-26 2016-03-03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ssive diode-like device for fluids
CN104879320A (zh) * 2015-06-16 2015-09-02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防喘振的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蜗壳结构
KR20170051755A (ko) * 2015-10-30 2017-05-12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가스 압축기 시스템
CN107642399A (zh) * 2017-09-06 2018-01-30 哈尔滨工程大学 柴油机废气余热发电风扇增压防喘振系统
WO2019087134A1 (en) * 2017-11-03 2019-05-09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Regenerative blower
CN211316354U (zh) * 2019-11-29 2020-08-2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风叶的限位结构、贯流风叶及空调
CN112032364A (zh) * 2020-08-21 2020-12-04 浙江大学 一种可维持出口压力稳定的调节阀及其出口压力控制方法
CN112361069A (zh) * 2020-10-09 2021-02-12 杨开村 一种消除水管起停水锤效应的装置
CN112814813A (zh) * 2021-01-29 2021-05-18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防喘振控制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CHANDAVAR: "Stability analysis of Tesla valve based natural circulation loop for decay heat removal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2019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SET)》 *
JIN-YUAN QIAN,MIN-RUI CHEN,ZHI-XIN GAO,ZHI-JIANG JIN: "Mach number and energy loss analysis inside multi-stage Tesla valves", 《ENERGY》 *
S. ZHANG, S. H. WINOTO AND H.T. LOW: "PERFORMANCE SIMULATIONS OF TESLA MICROFLUIDIC VALVES", 《2007年维纳系统集成及其商业化应用国际学术会议》 *
刘海洋等: "三通道特斯拉阀门结构设计与优化", 《轻工机械》 *
周润中等: "特斯拉阀性能的仿真研究", 《物理实验》 *
金永亮等: "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喘振原因及防喘方法", 《机械设计与研究》 *
陈昱嘉: "Tesla阀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分析", 《物理实验》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617A (zh) * 2021-11-30 2022-04-05 清华大学 一种压缩装置及其流道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4845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y et al. Prediction of compressor performance in rotating stall
CN113464845B (zh) 一种气路组件和喘振抑制系统
CN114323667B (zh) 一种压气机高空环境试验系统及调节方法
US20140086725A1 (en) Turbocharger with a double-vane nozzle system
CN112751061B (zh) 一种燃料电池空气路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3029573B (zh) 一种低雷诺数平面叶栅高空流动模拟装置
CN112594062A (zh) 面向喘振检测和消喘控制验证的仿真模拟方法
CN113153527A (zh) 一种改进的h-25燃气轮机发电机组ibh系统
CN102748123A (zh) 航空活塞发动机涡轮增压器防喘振控制装置
CN104832221B (zh) 涡轮增压防喘振系统
CN109944701B (zh) 一种外压式超声速进气道
Jaatinen-Värri et al. Centrifugal compressor tip clearance and impeller flow
Ohta et al. Unsteady behavior of surge and rotating stall in an axial flow compressor
CN113588233B (zh) 一种适用于涡轮试验台的排气背压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5289499B (zh) 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进气口的空心支板
Chen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entrifugal compressor stability improvement by half vaned low solidity diffusers
Jaatinen-Värri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centrifugal compressor tip clearance
CN114323652B (zh) 轴流压气机试验器排气集气装置
CN117128187B (zh) 一种应用闭式叶轮的离心压缩机扩稳增效的端壁处理方法
Patel et al. CFD analysis of mixed flow pump
CN220869699U (zh) 一种高效率离心压气机流量可调节装置
CN217384712U (zh) 一种突加突卸水力测功器
KR20230142241A (ko) 압축기 제어 시스템
CN214040627U (zh) 用于飞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间隙控制阀活门试验装置
CN103967618A (zh) 涡轮轴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