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1168B -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1168B
CN113461168B CN202110824303.5A CN202110824303A CN113461168B CN 113461168 B CN113461168 B CN 113461168B CN 202110824303 A CN202110824303 A CN 202110824303A CN 113461168 B CN113461168 B CN 113461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ranium
water
arrowroot
planting
pla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43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1168A (zh
Inventor
王永东
丁德馨
李广悦
张悦
胡南
张辉
李峰
孙静
戴仲然
马建洪
丁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08243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1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1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1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1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1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FPROTECTION AGAINST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PARTICLE BOMBARDMENT; 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9/00Treating radioactively contaminated material; Decontamin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21F9/04Treating liquids
    • G21F9/06Processing
    • G21F9/18Processing by biological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006Radioactive comp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含铀水体中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水竹芋和纸莎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性,提高这两种植物对土地、光、水、养分的利用率,缓解重金属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利用这两种植物根系间的氮素传递、K和P以及微量元素活化,促进二者根系的生长,增大生物量,从而增强其修复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铀资源的稳定供应,加大铀矿开采力度成为必然举措,但铀矿的开采和加工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废水的铀污染问题。据初步估算,每生产1t金属铀,平均产生了近3000t含铀的废弃物,最高超过了5000t,其中,生产中产生的含铀废水可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扩散到周边区域,而堆放的铀废石和铀尾矿在长期的雨水淋滤作用下,酸与硫酸根会解析到水中,浸出其中的铀,并通过水流作用将铀扩散至周边区域,从而对生态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对含铀废水开展修复。
目前,含铀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蒸发浓缩法、吸附法等。这些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运行费用和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泥量较大、有的还需进行二次废物处理等不足。绿色植物能通过吸收、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转移、或转化铀。随着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使用植物对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水源进行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植物修复具有投资低、操作维护简单、不造成二次污染、适用于大面积、可能通过资源化利用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等优点。
在含铀废水植物修复方面,主要开展的是单一植物的修复,如“一种铀污染废水的植物修复方法”(申请号200910226272.2)披露了采用大薸修复铀含量为1.5mg/L的废水的方法,但大薸的加入比例高达水重的1/5,前期投入和后续处理成本均较高;“一种利用浮水植物修复铀污染废水的方法”披露了采用满江红修复1.25-10mg/L的废水的方法,铀含量下降60%-90%,效率较低。为了强化植物修复低浓度含铀地表水的效果,研究人员提出了建立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的方法。如“一种利用合果芋-pseudomonas reactans共生净化体系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废水的方法”披露了将pseudomonas reactans定殖到合果芋植株内建立合果芋-pseudomonas reactans共生净化体系,将其用于0.5-5mg/L的低浓度含铀废水的修复,但需要将废水的pH值调节至5-6之间,对于碱性含铀废水来说成本较高。又如“一种利用水竹芋-黑曲霉共生体系修复低浓度铀污染废水的方法”披露了在水竹芋根部接种黑曲霉孢子悬液建立水竹芋-黑曲霉共生修复体系,将其用于1-5mg/L的低浓度含铀废水的修复,但每升废水需要接种0.5-2mL的黑曲霉孢子悬液,制备成本较高。
不同的植物在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重金属耐受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单一植物修复含重金属污染的废水时生长缓慢、生物量低、修复效率慢、易受环境干扰等。植物共植可提高植物对土地、光、水、养分的利用率,缓解重金属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而且在植物共植修复体系中,根系分泌物能传递氮素、活化K、P以及微量元素,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増大植物根长和根表面积,而水生植物对含铀废水的修复主要依靠其根际过滤作用,理论上根系生物量的增加将增强其修复效果。此外,植物共植修复模式与单一植物修复模式相比,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性。
植物共植技术在含铀土壤修复研究中已有报道,如“一种利用功能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方法”(申请号201810729251.1)披露了选用对土壤中的铀具有富集作用的乔木构树、灌木枸骨和草本植物芦苇、凤尾蕨、异型莎草构建成具有原位修复铀污染土壤功能的稳定植物群落,将之应用于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共植在废水修复方面主要集中在对有机污染废水的修复上,尚未有运用植物共植修复低浓度含铀废水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通过在含铀水体中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丰富水体生物多样性,增强水竹芋、纸莎草对含铀水体的修复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在含铀水体中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
优选的是,所述含铀水体铀浓度为0.1-5.0mg/L。
优选的是,所述含铀水体pH=5-7。
优选的是,所述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中水竹芋和纸莎草按照1:3-3:1的比例间隔种植。
优选的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的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含铀水体9-24株。
更优选的是,铀浓度为0.1mg/L-1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9-12株。
更优选的是,铀浓度为1mg/L-3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12-18株。
更优选的是,铀浓度为3mg/L-5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18-24株。
优选的是,所述修复时间为20-40天。
优选的是,所述修复完成后将水竹芋、纸莎草取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1)通过水竹芋和纸莎草共植,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水竹芋、纸莎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抗干扰性,提高两种植物对土地、光、水、养分的利用率,缓解重金属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利用这两种植物根系间的氮素传递、K和P以及微量元素活化,促进二者根系的生长,增大根长和根表面积,增加生物量,从而强其修复效果;(2)水竹芋和纸莎草的生物量大,根系发达,对铀的去除能力较强、生长速度快、对铀的耐受性强;(3)两种植物种植方便,易于打捞和集中处理;(4)投资低,操作维护简单,不造成二次污染,小区域和大面积低浓度含铀废水的修复均适用;(5)本发明可使0.1-5.0mg/L的含铀水体的铀含量降至0.05mg/L以下,达到铀排放国家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水竹芋-纸莎草1:1间隔种植构建共植修复体系;
图2:水竹芋和纸莎草共植以及单独修复铀浓度为0.1mg/L含铀废水的铀去除率;
图3:水竹芋和纸莎草共植以及单独修复铀浓度为1.0mg/L含铀废水的铀去除率;
图4:水竹芋和纸莎草共植以及单独修复铀浓度为5.0mg/L含铀废水的铀去除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在含铀水体中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
水生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和进行呼吸作用(特别是夜间),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水生植物还对污染水体具有很强的净化功能。
水竹芋,又名再力花,为竹芋科水竹芋属植物,多年生挺水草本。喜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以根茎分株繁殖。水竹芋常成片种植于水池或湿地,除具有观赏性外,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纸莎草,为纸莎科莎草属植物,多年生挺水草本。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稍耐荫,要求土壤肥沃、在微碱性和中性土壤中长势良好,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纸莎草可用于人工湿地的污染水体治理。
本发明通过水竹芋和纸莎草的共植,提高两种植物对土地、光、水、养分的利用率,缓解重金属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利用这两种植物根系间的氮素传递、K和P以及微量元素活化,促进二者根系的生长,增大根长和根表面积,从而增强其修复效果,尤其提升对含铀水体的吸附能力。本发明优选构建共植修复体系前,将水竹芋、纸莎草在清水中培育3天。
本发明优选含铀水体铀浓度为0.1-5.0mg/L,进一步优选水体铀浓度为1.0-5.0mg/L。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在进行本发明植物修复前,可修建修复池,调节含铀水体铀浓度达到0.1-5.0mg/L。进一步优选的是,本发明含铀水体pH=5-7,更优选的是pH=6。本发明对调节pH方法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即可,但要避免对水竹芋、纸莎草造成损伤。
当含铀水体铀浓度、pH调整至上述指标后,可进行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的构建。将已培育好的水竹芋和纸莎草按照1-3:3-1的比例间隔种植于含铀水体中。作为几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水竹芋-纸莎草单株间隔种植(1:1)、水竹芋-水竹芋-纸莎草间隔种植(2:1)、水竹芋-水竹芋-纸莎草-纸莎草-纸莎草间隔种植(2:3)、水竹芋-水竹芋-水竹芋-纸莎草-纸莎草-纸莎草间隔种植(3:3)等。
本发明优选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的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含铀废水9-24株。进一步优选的是铀浓度为0.1mg/L-1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9-12株;铀浓度为1mg/L-3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12-18株;铀浓度为3mg/L-5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18-24株,含铀废水铀浓度越高,种植密度越大,利于共植修复体系对水体中的铀进行吸附。
本发明优选共植修复体系的修复时间为20-40天,进一步优选修复时间为30天。当对含铀水体修复完成后,将水竹芋、纸莎草取出,进一步优选取出后进行植物减容减量和植物中铀资源的回收。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将水竹芋、纸莎草取出后,集中进行干燥、粉碎、焚烧以缩减体积,最后填埋至铀尾矿库。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水竹芋,纸莎草在清水中培育3天。
调节含铀水体铀浓度为3mg/L,pH=6。测算水体体积,按每立方米水体18株、水竹芋与纸莎草1:1间隔种植,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建修复体系。修复30天后,将水竹芋、纸莎草捞出,集中进行干燥、粉碎、焚烧以缩减体积,最后填埋至铀尾矿库。
实施例2
将水竹芋,纸莎草在清水中培育3天。
调节含铀水体铀浓度为0.1mg/L,pH=5。测算水体体积,按每立方米水体9株、水竹芋与纸莎草1:3间隔种植,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建修复体系。修复20天后,将水竹芋、纸莎草捞出,集中进行干燥、粉碎、焚烧以缩减体积,最后填埋至铀尾矿库。
实施例3
将水竹芋,纸莎草在清水中培育3天。
调节含铀水体铀浓度为5mg/L,pH=7。测算水体体积,按每立方米水体24株、水竹芋与纸莎草3:1间隔种植,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建修复体系。修复40天后,将水竹芋、纸莎草捞出,集中进行干燥、粉碎、焚烧以缩减体积,最后填埋至铀尾矿库。
实施例4
在1m×1m×0.5m的修复池中装入0.4m3含铀废水(铀浓度为0.1mg/L,pH值为6.0),依次间隔植入3株水竹芋和3株纸莎草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如图1所示。
修复32天后,测定含铀水体中铀去除率。
对比例4-1
与实施例4修复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单独种植水竹芋。
对比例4-2
与实施例4修复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单独种植纸莎草。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修复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含铀水体铀浓度为1.0mg/L。
对比例5-1
与实施例5修复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单独种植水竹芋。
对比例5-2
与实施例5修复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单独种植纸莎草。
实施例6
与实施例4修复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含铀水体铀浓度为5.0mg/L。
对比例6-1
与实施例6修复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单独种植水竹芋。
对比例6-2
与实施例6修复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单独种植纸莎草。
实施例7
修复32天后,将水竹芋、纸莎草捞出,分别称取水竹芋、纸莎草总鲜重,换算为平均单株鲜重量,并计算生物量增长率。
Figure BDA0003173093010000071
式中:G为生物量增长率;m0为水培后的植株质量(g);m1为水培前的植株质量(g)。
试验结果:
如图2-4和表1-3所示,在0.1mg/L含铀水体中按1:1间隔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铀去除率为94.26%,与单独使用水竹芋和纸莎草的铀去除率相比分别提高了2.14%和5.70%,与单独使用水竹芋和纸莎草的生物量相比分别提高了4.21%和9.01%;在1.0mg/L含铀水体中按1:1间隔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铀去除率为98.71%,与单独使用水竹芋和纸莎草的铀去除率相比分别提高了4.68%和6.94%,与单独使用水竹芋和纸莎草的生物量相比分别提高了6.45%和8.58%;在5.0mg/L含铀水体中按1:1间隔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铀去除率为99.02%,与单独使用水竹芋和纸莎草的铀去除率相比分别提高了3.79%和4.40%,与单独使用水竹芋和纸莎草的生物量相比分别提高了4.95%和11.59%。在含铀水体中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对铀的去除率明显高于水竹芋、纸莎草单独修复效果,且能将0.1mg/L至5.0mg/L的含铀废水中的铀浓度降低至国标(GB23727-2020铀矿冶辐射防护和辐射环境保护规定)所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
表1铀浓度为0.1mg/L植株重量
Figure BDA0003173093010000072
Figure BDA0003173093010000081
表2铀浓度为1.0mg/L植株重量
组别 水培前(g) 水培后(g) 生物量增长率
水竹芋 161.35 171.37 6.21%
纸莎草 135.54 143.69 6.01%
共植体系中的水竹芋 166.79 187.91 12.66%
共植体系中的纸莎草 137.46 157.52 14.59%
表3铀浓度为5.0mg/L植株重量
组别 水培前(g) 水培后(g) 生物量增长率
水竹芋 143.56 149.09 3.85%
纸莎草 114.97 118.21 2.82%
共植体系中的水竹芋 146.16 159.03 8.80%
共植体系中的纸莎草 118.76 135.87 14.4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含铀水体中构建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所述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中水竹芋和纸莎草按照1:3-3:1的比例间隔种植;所述水竹芋-纸莎草共植修复体系的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含铀水体9-24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铀水体铀浓度为0.1-5.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铀水体pH=5-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铀浓度为0.1mg/L-1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9-12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铀浓度为1mg/L-3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12-18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铀浓度为3mg/L-5mg/L时,种植密度为每立方米废水18-24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时间为20-40天。
8.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植物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完成后将水竹芋、纸莎草取出。
CN202110824303.5A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Active CN113461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4303.5A CN113461168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4303.5A CN113461168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1168A CN113461168A (zh) 2021-10-01
CN113461168B true CN113461168B (zh) 2022-04-19

Family

ID=7788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4303.5A Active CN113461168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116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2668A1 (de) * 2005-01-14 2006-08-17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Verfahren, Anlage und Verwendung von Algen und submersen kalzifizierenden Wasserpflanzen zur Aufbereitung uranhaltiger Wässer
CN102079580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南华大学 一种铀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CN103521510A (zh) * 2013-10-14 2014-01-22 南华大学 一种利用功能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8746168A (zh) * 2018-07-05 2018-11-06 河北地质大学 一种利用功能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2668A1 (de) * 2005-01-14 2006-08-17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Verfahren, Anlage und Verwendung von Algen und submersen kalzifizierenden Wasserpflanzen zur Aufbereitung uranhaltiger Wässer
CN102079580A (zh) * 2009-11-27 2011-06-01 南华大学 一种铀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CN103521510A (zh) * 2013-10-14 2014-01-22 南华大学 一种利用功能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8746168A (zh) * 2018-07-05 2018-11-06 河北地质大学 一种利用功能植物群落修复铀污染土壤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净水植物名录;陈耀东等;《中国水生植物》;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31;第461-46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1168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75729U (zh) 一种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的人工湿地
CN103894401B (zh) 一种治理镉铅砷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
CN103865545B (zh) 复合修复剂联合高羊茅富集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
CN101565674A (zh) 一株低营养栅藻及其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CN101560019B (zh) 一种修复镉污染环境的方法
CN102249422A (zh) 一种自然水体的生态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CN101748091A (zh) 除臭优势菌、及复合菌剂和应用
CN101628755B (zh) 一种利用浮水植物修复铀污染水体的方法
CN205011472U (zh) 一种开放式水体生态综合治理系统
CN107129050B (zh) 一种用于强风浪条件下湖泊水体修复的生态浮床系统
CN115196751A (zh) 一种生态氧化调节池-多构型人工湿地-景观生态塘耦合的尾水提标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6014519U (zh) 多功能水上植物定植浮岛
CN108383243B (zh) 一种利用沉水植物的配置富集富营养化水体重金属的方法
CN113461168B (zh) 一种含铀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
CN1555933A (zh) 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
CN102580988A (zh) 利用南瓜修复镉-滴滴涕复合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4628142A (zh)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
CN102380504A (zh) 一种利用藤本植物金银花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Chomchalow Vetive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in Thailand
CN204310870U (zh)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CN102379220A (zh) 一种从藤本植物中筛选超富集/积累植物的方法
CN205917070U (zh) 一种自然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9422349A (zh) 一种利用沉水植物及微生物治理地表污染水的方法
CN112723549A (zh) 一种生态渗滤系统
CN113617825A (zh) 一种利用氧化石墨烯强化紫松果菊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