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10870U -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10870U
CN204310870U CN201420654102.0U CN201420654102U CN204310870U CN 204310870 U CN204310870 U CN 204310870U CN 201420654102 U CN201420654102 U CN 201420654102U CN 204310870 U CN204310870 U CN 204310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water
casing
aerobic
aera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541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慧婷
周敏
蒙志良
高明杰
杨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ASIS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ASIS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ASIS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ASIS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6541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10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10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108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包括具有进水口的兼氧区及与兼氧区通过推流装置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兼氧区及好氧区的顶部分别设有适水植物,适水植物的根系浸在需要净化的水体中;其中,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用于曝气的曝气管,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所述好氧区流出。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一些仿自然生态修复带来的堵塞、淤积,维护成本高,长期运行效果不佳的缺点,将污水治理与自然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实现水体的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排入河流、湖泊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多。例如,在农业生产中过量地使用化肥、农药而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工业的化学物质的污染已成为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使用的农药通常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在灌水与降水等作用下,农业生产中的大量肥料和农药进入附近的河流,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
因此,在当前水污染日趋严重,很多城市内的河道、湖泊已经饱受污染,水体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水源地产水量萎缩,水质性缺水已成为水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背景下,部分地区已经实行跨流域调水来解决水体污染的问题。与此同时,水体修复技术应运而生,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态治理法等,与物理法和化学法相比,生态治理法成本低,且二次污染少,但是,普通的生态治理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维护成本高,运行不稳定,长期运行效果不显著等种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生态治理方法维护成本低、运行不稳定且效果不显著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成本且长期稳定运行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包括具有进水口的兼氧区及与兼氧区通过推流装置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兼氧区及好氧区的顶部分别设有适水植物,适水植物的根系浸在需要净化的水体中;
其中,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用于曝气的曝气管,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所述好氧区流出。
优选地,包括一敞口箱体,所述敞口箱体的中下部填充有仿生材料,箱体的敞口处盖设有浮体材料,所述浮体材料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浮体材料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其中,所述箱体内还竖向设置有一挡板,将所述箱体分割为与进水口相连通的兼氧区及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好氧区的箱体底部还设有曝气管,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挡板上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处的推流泵;
所述水体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曝气管及推流泵工作的主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中上部还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回流泵。
优选地,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凤尾竹)、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蜘蛛抱蛋)、莎草、芙蓉、马蹄莲(春羽)、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用新型优选地,包括浮在水面上的浮体材料、在浮体材料相对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的第一敞口箱体和第二敞口箱体,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和第二敞口箱体内分别形成兼氧区,两个箱体之间形成好氧区,浮体材料分别覆盖在两个箱体的敞口处并与该两个箱体形成密封连接,所述两个箱体的相对侧分别都设有第一曝气管,在所述两个箱体相对的中心位置也设有第二曝气管,第一曝气管与所述第二曝气管相对设置;
所述浮体材料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
在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及第二敞口箱体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与内部兼氧区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两个箱体相对侧且靠近浮体材料的位置上的用于将箱体内的水排出到好氧区的推流泵;
所述水体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及推流泵工作的主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及第二敞口箱体内部还分别设有使水体上下曲折流动的折流挡板。
优选地,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凤尾竹)、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蜘蛛抱蛋)、莎草、芙蓉、马蹄莲(春羽)、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包括一个人造堤岸,所述人造堤岸具有一个地面平台,在所述地面平台的下表面上固定设有植物支架,所述植物支架靠近堤岸内侧的一端设有一敞口箱体形成的兼氧区及箱体外侧的形成的好氧区,所述敞口箱体敞口处覆盖所述植物支架并与所述植物支架之间形成一与兼氧区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靠近所述植物支架的地方的用于将箱体内的水排出到好氧区的推流泵;
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还竖向设有第一曝气管,垂直于第一曝气管并与箱体底部同一平面设置的第二曝气管;
所述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
优选地,贴合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内侧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截污缓冲区。
优选地,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凤尾竹)、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蜘蛛抱蛋)、莎草、芙蓉、马蹄莲(春羽)、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以上技术方案中,通过水培植物及系统设置的兼氧区和好氧区,并通过曝气管适当的曝气和控制pH条件下,构成微生态系统完成对水体污染物质的去除。整个系统材质天然,模拟自然水生生态,管理方便,避免了一些仿自然生态修复带来的堵塞、淤积,维护成本高,长期运行效果不佳的缺点,将污水治理与自然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实现水体的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的水体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包括具有进水口的兼氧区及与兼氧区通过推流装置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兼氧区及好氧区的顶部分别设有适水植物,适水植物的根系浸在需要净化的水体中;
其中,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用于曝气的曝气管,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所述好氧区流出。
其中,推流装置例如可以是推流泵,也可以是气流喷射推动装置、机械搅动装置等迫使水流动的装置。
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包括一敞口箱体,所述敞口箱体的中下部填充有仿生材料5,箱体的敞口处盖设有浮体材料3,所述浮体材料3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水口7和至少一个出水口9,所述浮体材料3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2,植物支架2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1,其中,所述箱体内还竖向设置有一挡板,将所述箱体分割为与进水口7相连通的兼氧区10及与出水口9相连通的好氧区11,所述好氧区11的箱体底部还设有曝气管6,推流泵8设置在所述挡板上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处;
所述水体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曝气管6及推流泵8工作的主控制器14。
其中,曝气管6的曝气末端可以设置曝气盘。
上述实施例中,植物1由当地物种筛选,在苗圃或园林绿化公司直接购买幼苗培植。将植物幼苗连带少量根系的少量泥土放置于植物支架2上,其上覆盖陶粒或活性炭用于固定植物1,并起吸水、培养植物及根系微生物的作用。植物1开始培养时,其根系4未达规模,大部分在陶粒或活性炭的覆盖层内,浸于水中。通过水培后,植物根系4生长开始延伸,穿过植物支架2的空隙进入水体,在水中逐渐形成大规模的根系组织。
同时,根据上述描述,植物支架2下由兼氧区10和好氧区11构成,中间有挡板隔开。兼氧区10中,兼氧环境下兼氧菌繁殖并附着在植物根系4和仿生填料5上,水体充分与兼氧菌接触后,通过挡板上设置的推流泵8进入好氧区11。
好氧区11底部设曝气管6,通过人工曝气使好氧区11内的仿生填料5和植物根系4保持在一个溶解氧较高的环境,为好氧菌群提供生长环境。曝气管6曝气产生上升式水流,将从推流泵8推流过来的水从好氧区11的底部带至好氧区11的顶部,使水体充分与仿生填料5和植物根系4的好氧菌接触,有效去除污染物。在溶解氧相对充分的环境下,植物根系4的生长会得到促进,植物根系4的生长和好氧菌群落的生长相互作用,大大促进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好氧区11末端设出水口9,水体通过出水口9排出。
本实施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将该水体修复系统放置在所要处理的污水中,通过浮体材料3的漂浮作用,所述水体修复系统漂浮在污水中,污水通过进水口7进入所述兼氧区10中,进水由上而下经过植物根系4、仿生填料5,充分与兼氧菌接触。并通过挡板上的设置的推流泵8将经过兼氧处理脱氮的水从兼氧区10推流至好氧区11。在曝气管6曝气的作用下产生上升式水流,将从推流泵8推流过来的水从好氧区11的底部带至好氧区11的顶部,使水体充分与仿生填料5和植物根系4的好氧菌接触,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尤其适用于水深大于5m的水体修复,同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述主控制器14控制推流泵8及曝气管6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的中上部还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14电连接的回流泵13,通过回流泵13的泵流作用将好氧区11中的部分水回流至兼氧区10,兼氧区10和好氧区11之间形成内循环,更好地处理污染物。
同时,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净化后的水及时排除,所述出水口9处还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14电连接的出水泵12,在出水泵12的作用下可有效增加出水口9的出水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凤尾竹)、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蜘蛛抱蛋)、莎草、芙蓉、马蹄莲(春羽)、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等100多种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包括浮在水面上的浮体材料3、在附体材料3相对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的第一敞口箱体和第二敞口箱体,浮体材料3分别覆盖在两个箱体的敞口处并与该两个箱体形成密封连接,所述两个箱体的相对侧分别都设有第一曝气管6,在所述两个箱体相对的中心位置也设有第二曝气管,第一曝气管与所述第二曝气管相对设置;
所述浮体材料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2,植物支架2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1;在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及第二敞口箱体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进水口7,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靠近所述植物支架的地方的用于将箱体内的水排出到好氧区的推流泵8;
所述水体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及推流泵工作的主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与实施例一中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基本一致,本实施例中,两个箱体分别形成两个兼氧区10,两个兼氧区10之间为好氧区11。
工作时,通过进水口7水体分别进入两个箱体中,经过与植物根系的充分接触,在兼氧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下使水脱氮脱磷,在推流泵8的作用下,将经过兼氧处理脱氮磷的水从兼氧区10推流至好氧区11。好氧区11采用全开放式结构,不设任何挡板,在第一曝气管及第二曝气管的曝气作用下,使水体充分与植物根系4的好氧菌接触,有效去除污染物。在溶解氧相对充分的环境下,植物根系4的生长会得到促进,植物根系4的生长和好氧菌群落的生长相互作用,大大促进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曝气管与第二曝气管的曝气方向相对,通过曝气的挤压,水流从好氧区11两侧流出,形成如图3所示的水流。本实施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适用于水深大于1.5m,小于5m的水体修复。
作为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及第二敞口箱体内部还分别设有使水体上下曲折流动的折流挡板15,从而增加进水在兼氧区10中的路径,使进水与植物根系4充分接触,使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在处理水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适水植物可以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凤尾竹)、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蜘蛛抱蛋)、莎草、芙蓉、马蹄莲(春羽)、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等100多种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包括一个人造堤岸,所述人造堤岸具有一个地面平台16,在所述地面平台16的下表面上固定设有植物支架,所述植物支架靠近堤岸内侧的一端设有一敞口箱体,所述敞口箱体敞口处覆盖所述植物支架并与所述植物支架之间形成一进水口,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靠近所述植物支架的地方设有一将箱体内的水排出的推流泵8;
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还竖向设有第一曝气管(靠近兼氧区10的侧部,如图4的图面中部所示),垂直于第一曝气管并与箱体底部同一平面设置的第二曝气管(如图4的图面右下部所示);所述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部形成兼氧区10,箱体外侧靠近堤岸外侧的一侧形成好氧区11。本实用新型的人造堤岸水体修复系统主要用于对拟排入河流湖泊水体的污水进行预处理,结合纳污水体河岸构造沿岸的人造生态堤岸,为了进一步增强污水处理效果,优选地,贴合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内侧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截污缓冲区17。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截污缓冲区17与原水体沿岸截污沟相接,截污沟内的污水流入截污缓冲区17,简单停留沉砂后通过箱体上设置的进水口进入兼氧区10,使进水与植物根系充分接触,然后通过植物根系间微生物作用脱氮脱磷,再随推流泵8进入好氧区11。好氧区11为开放式区域,通过在底部及近兼氧区10一侧布设的曝气管6,对进入好氧区11的污水曝气,使水体充分与植物根系的好氧菌接触,有效去除污染物。在溶解氧相对充分的环境下,植物根系的生长会得到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好氧菌群落的生长相互作用,大大促进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最终水体在曝气的推流作用下被排出。
本实施例中,截污缓冲区17顶部的地面平台16和兼氧区10、好氧区11顶部的植物1和植物支架2直接可作为一般河岸道路用地或沿岸休闲娱乐用地。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适水植物可以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凤尾竹)、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蜘蛛抱蛋)、莎草、芙蓉、马蹄莲(春羽)、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以上三种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水体中投放生物种,所述生物种为蠕虫(线虫类、轮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等,均可采用当地物种。在特定的供氧条件下营造植物-水生生物微生态系统,组成“细菌-原生动物-蠕虫(线虫类、轮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的食物链。植物自身(尤其是根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其浸没于水下部分是微生物附着挂膜的良好载体,同时也是其他高等生物良好的栖息地,适当的曝气和控制pH条件下,构成植物-微生物群落为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他高等生物为高级消费者的微生态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构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金字塔状的食物链系统,通过食物链的能量传递完成对污染物质的去除。不同的曝气程度和pH条件会形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对污染物治理有不同的强化效果,通过将这些不同效果的微生态系统串联,水中污染物得以较好的去除。整个系统材质天然,模拟自然水生生态,管理方便,避免了一些仿自然生态修复带来的堵塞、淤积,维护成本高,长期运行效果不佳的缺点,将污水治理与自然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实现水体的修复。
进一步地,在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治理过程中,可采用以上三种实施例中不同的水体修复系统。如在污染的水体中建设人工浮岛,采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水体修复系统;在河道湖泊边、污水入河(湖泊)口建设固定式人造堤岸,可采用实施例三描述的水体修复系统。
本实用新型水体修复系统建成后定期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和水下微生态系统构建情况,微生态系统构建不够理想时需有选择地投放生物种。而且,在我国北方或气候条件不能保证植物1常年正常生长的地区,需在植物支架2上建设温室保证植物1的正常生长,确保植物根系4的规模可形成足够的微生物群落。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原理强化污染水体的修复,立足于原有生态系统,对原有水体生态系统无明显干扰;
2、本实用新型以植物为主要载体,多种适水植物可供选择,丰富了植物的多样性,即美化环境,又可增加修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而且不造成二次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3、本实用新型修复形式开放,可根据河道湖泊水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布设,配合周边景观进行美化建设,与周边建筑风格相协调;
4、采用废水治理曝气原理及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水体原理相结合,修复效果良好,避免一般生态修复方法(如人工湿地)遇到的植物收割、管道堵塞等不能长期稳定运行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水口的兼氧区及与兼氧区通过推流装置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兼氧区及好氧区的顶部分别设有适水植物,适水植物的根系浸在需要净化的水体中;
其中,所述好氧区内设有用于曝气的曝气管,净化后的水体通过所述好氧区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敞口箱体,所述敞口箱体的中下部填充有仿生材料,箱体的敞口处盖设有浮体材料,所述浮体材料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浮体材料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其中,所述箱体内还竖向设置有一挡板,将所述箱体分割为与进水口相连通的兼氧区及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好氧区,所述好氧区的箱体底部还设有曝气管,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挡板上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处的推流泵;
所述水体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曝气管及推流泵工作的主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中上部还设有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回流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莎草、芙蓉、马蹄莲、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在水面上的浮体材料、在浮体材料相对两侧的下方分别设置的第一敞口箱体和第二敞口箱体,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和第二敞口箱体内分别形成兼氧区,两个箱体之间形成好氧区,浮体材料分别覆盖在两个箱体的敞口处并与该两个箱体形成密封连接,所述两个箱体的相对侧分别都设有第一曝气管,在所述两个箱体相对的中心位置也设有第二曝气管,第一曝气管与所述第二曝气管相对设置;
所述浮体材料上设有内凹的植物支架,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
在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及第二敞口箱体靠近箱体底部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与内部兼氧区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两个箱体相对侧且靠近浮体材料的位置上的用于将箱体内的水排出到好氧区的推流泵;
所述水体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曝气管、第二曝气管及推流泵工作的主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敞口箱体及第二敞口箱体内部还分别设有使水体上下曲折流动的折流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莎草、芙蓉、马蹄莲、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人造堤岸,所述人造堤岸具有一个地面平台,在所述地面平台的下表面上固定设有植物支架,所述植物支架靠近堤岸内侧的一端设有一敞口箱体形成的兼氧区及箱体外侧的形成的好氧区,所述敞口箱体敞口处覆盖所述植物支架并与所述植物支架之间形成一与兼氧区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推流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靠近所述植物支架的地方的用于将箱体内的水排出到好氧区的推流泵;
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外侧的一侧上还竖向设有第一曝气管,垂直于第一曝气管并与箱体底部同一平面设置的第二曝气管;
所述植物支架上设有具有根系的适水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贴合所述箱体朝向堤岸内侧的一侧还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截污缓冲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水植物为花叶芦竹、美人蕉、风车草、芒草、铁线蕨、全缘贯众蕨、紫穗槐、香海芋、芋、花叶良姜、夹竹桃、忍冬、大花美人蕉、槟榔、龙头竹、常春藤、长春花、太阳花、大叶紫薇、郁香忍冬、水菖蒲、粉绿竹、散尾葵、万年青、旱伞草、水葱、莎草、芙蓉、马蹄莲、水竹草、大红花、长叶刺葵、海芋、垂叶榕、洋金凤、鸡蛋果、芭蕉、米兰、铁刀木、鹅掌柴、薛荔、蜘蛛花、西番莲、鸢尾、鹤望兰、龟背竹、鹅掌柴、也门铁、黑金刚、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420654102.0U 2014-11-03 2014-11-03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0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4102.0U CN204310870U (zh) 2014-11-03 2014-11-03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54102.0U CN204310870U (zh) 2014-11-03 2014-11-03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10870U true CN204310870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3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5410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10870U (zh) 2014-11-03 2014-11-03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1087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2118A (zh) * 2014-11-03 2015-03-11 深圳市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CN105967456A (zh) * 2016-07-01 2016-09-28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方法及其装置
CN107409980A (zh) * 2017-04-28 2017-12-0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种郁香忍冬的扦插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2118A (zh) * 2014-11-03 2015-03-11 深圳市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CN105967456A (zh) * 2016-07-01 2016-09-28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水体净化方法及其装置
CN107409980A (zh) * 2017-04-28 2017-12-0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种郁香忍冬的扦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2828A (zh)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6277343A (zh) 一种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
CN104098187A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自浇灌干式生态浮岛
CN107971334A (zh) 一种多塘-藻水循环灌溉系统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
CN204958529U (zh) 池塘、稻田自净化系统
CN103276696A (zh) 一种基于生态袋的水下护坡及水体生态治理方法
CN108455787A (zh) 一种基于生态沟渠塘农业湿地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04787891A (zh) 一种基于微地形改造的藻类水华生态控制系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方法及应用
CN107052041A (zh) 一种利用人工生态系统高效修复受污染湿地的方法
CN205973992U (zh) 一种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塘库系统
CN20356893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
CN204310870U (zh)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CN108503029B (zh)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CN20603348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梯级稻田镶嵌生态沟渠净化系统
CN103449607B (zh) 一种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
CN107500471A (zh) 一种阻控坡耕地氮磷流失的方法
CN104891666B (zh) 一种城市河川坡岸绿地的水污染物生态拦截方法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104386896B (zh) 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
CN205821003U (zh) 一种河水净化装置
CN105344707A (zh) 用于去除条田重金属的林网富集转化灌排循环系统
CN104420676B (zh) 一种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CN205773645U (zh) 一种用于面源污染的水资源调蓄与净化设施
CN102493388A (zh) 一种生态处理面源污染的交叉水系构建方法
CN104402118B (zh) 一种基于植物的水体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