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3029B -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3029B
CN108503029B CN201710110324.4A CN201710110324A CN108503029B CN 108503029 B CN108503029 B CN 108503029B CN 201710110324 A CN201710110324 A CN 201710110324A CN 108503029 B CN108503029 B CN 108503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purifying
gate
protec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03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3029A (zh
Inventor
雷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1103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03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03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3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3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3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8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r the form in which the microorganisms are added or do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bstract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是在污染区种植适宜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建立植物生长区,形成多盖度的生物群落,拦截、吸附污染物;通过集水沟将污水导入集水池,经集水池、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和澄清池处理后,污染物达标的水通过排水沟进入自然水体。该系统包括“螺旋形”生态防护系统、“之字形”生态防护系统和“目字形”生态防护系统等类型。由陆地生物群和湿地生物群组成的立体生态防护系统,通过生物与土壤拦截、吸收、分解污染物,控制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具有净化、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

Description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污染后,传统的物理修复法,工程量大、费用高,不适宜大面积推广;而化学修复法对环境有一定的风险(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生物活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产生二次污染)。单一的修复技术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单独实施时其效果不佳,目前还没有一种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目的是:在污染区种植适宜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建立植物生长区,形成多盖度的生物群落,拦截、吸附污染物;通过集水沟将污水导入集水池,经集水池、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和澄清池处理后,污染物达标的水通过排水沟进入自然水体。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包括“螺旋形”生态防护系统、“之字形”生态防护系统和“目字形”生态防护系统等类型。
在本申请中,所述可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无机物(无机盐、无机酸、碱、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植物营养物(氨、氮、磷化合物等)及漂浮物等引起的水质污染和水质变化的物质。
在本申请中,所述集水池、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澄清池,均为生物处理池。
本发明所述在污染区(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区)周边或下游建立植物生长区,种植适应能力和吸附能力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多盖度的生态防护群落。植物生长区面积、形状依地势而定,植物种群、数量依污染物种类而定。
植物光合作用能直接将无机氮、无机磷合成植物蛋白质、有机氮,植物蒸腾作用能去除部分挥化性污染物。植物在生长中,根系向土壤释放氧气,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增加微生物代谢能力。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酶,可降低、钝化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与富集。
土壤通过吸附、截留、过滤污染物,滞留在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水体污染源很多,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工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受雨水冲淋溶解出的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工业废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冶金、化工、电镀、造纸、制糖、食品加工、印染、屠宰、制革等各个环节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排放的各种污水,包括洗涤、沐浴、烹调、冲洗大小便等产生的污水。农业污水是指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产生的废水,包括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动物粪尿等污染物。
吸附能力强的植物,主要是指对氨、氮、磷、重金属离子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吸附能力较强的植物。
吸附氨、氮、磷能力较强的陆生植物有:皇竹草、甜象草、苏丹草、黑麦草等;水生植物有:再力花、芦竹、美人蕉、菖蒲、香蒲、芦苇、风车草、香根草、千屈菜、水芹、茭白、莎草、水葱、凤眼莲等。
吸附镉能力较强的陆生草本植物有:东南景天、龙葵、油菜、印度芥菜、黑麦草等;水生草本植物有:芦苇、水芹、美人蕉、菖蒲、香蒲、水葱、香根草、凤眼莲等;木本植物有:冬青、杜鹃、杨树、七叶树、臭椿等。
吸附砷能力较强的陆生草本植物有:蜈蚣草、大叶井口边草、粉叶蕨、凤尾蕨、蜈蚣蕨等;水生草本植物有:芦苇、水芹、美人蕉、水葱、凤眼莲等;木本植物有:柳树、小叶女贞等。
吸附铅、锌、铜能力较强的陆生草本植物有:狗牙根、狗尾草、辣蓼、黑麦草等;水生草本植物有:芦苇、香蒲、千屈菜、水芹、香根草、凤眼莲等;木本植物有:冬青、杜鹃、大叶黄杨、杨树、泡桐、榆树、构树、雪松等。
吸附锑、锌、镍能力较强的陆生草本植物有:芒、苎麻、狗牙根、车前草、黑麦草等;水生草本植物有:芦苇、美人蕉、凤眼莲等;木本植物有:月季、杜鹃、大叶黄杨、构树等。
植物生长区具有拦截泥沙、垃圾,减缓地表径流,减少漂浮物进入水体的作用,还能吸附有机物(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无机物(无机盐、无机酸、碱、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植物营养物(氨、氮、磷化合物等)等。
植物生长区分陆生植物种植区和水生植物种植区。
陆生植物种植区,是指在雨季不易积水的区域,沿等高线混栽或间种吸附污染物能力强、耐干旱的植物,如:皇竹草、甜象草、黑麦草、蜈蚣草、大叶井口边草、粉叶蕨、凤尾蕨、蜈蚣蕨、狗牙根、东南景天、龙葵、油菜、印度芥菜、狗尾草、辣蓼、苎麻、冬青、杜鹃、榆树、构树等。
水生植物种植区,是指地势低洼、雨季易积水的区域,沿等高线混栽或间种吸附污染物能力强、耐水淹浸的植物,如:芦苇、芦竹、再力花、泽芹、美人蕉、藨草、香根草、水杉、水松、河柳、乌桕、白蜡、夹竹桃等。
植物生长区植物优选狗牙根、皇竹草、甜象草、黑麦草、苎麻、芦苇、芦竹、香根草、杜鹃、大叶黄杨、小叶女贞、构树等。植物生长区宽10~500m,长度依地形、污染面积和污染物数量而定,优选植物生长区宽50~150m,呈条状、带状种植。种植前,沿等高线开挖种植沟,在种植沟内增施有机肥和石灰来改良土壤,降低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在植物生长区下游或周边,依地势修建集水沟。地表水和地下水经植物生长区的植物根系和土壤过滤后,进入集水沟。集水沟通常宽1~50m,深1~10m;根据集水量确定集水沟宽与深,优选集水沟宽3~5m,深1~3m。
在植物生长区下游、集水沟一侧或两侧种植耐水植物,利用耐水植物生长区的地势低洼处,作为降雨量大时容纳、预存地表水的缓冲区,减轻集水池在雨季储存雨水的压力。保障污水在生物处理池存放的时间,保证生态防护系统控制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的能力。
集水沟通过进水口与集水池相连,集水池通过第一闸门与第一净化池相连,第一净化池通过第二闸门与第二净化池相连,第二净化池通过第三闸门与第三净化池相连,第三净化池通过第四闸门与澄清池相连,澄清池通过出水口与排水沟相连,排水沟与自然水体相连。
集水沟、集水池、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澄清池,均设有防渗漏层;防止收集到的污水在运行、处理过程中渗漏,与地下水相连,形成二次污染。防渗材料包括陶瓷、混凝土、膨润土、塑料、防渗膜、玻璃钢纤维、有机板等。
进水口的高度处于集水池的上方;第一闸门的高度处于集水池的中下方,位置高于池底污泥堆积高度,进水口与第一闸门处于集水池的对角位置;第二闸门的高度处于第一净化池的中上方,与浮岛底板基本平齐,第一闸门与第二闸门处于第一净化池的对角位置;第三闸门的高度处于第二净化池的下方,第二闸门与第三闸门处于第二净化池的对角位置;第四闸门的高度处于第三净化池的上方,第三闸门与第四闸门处于第三净化池的对角位置;出水口的高度处于澄清池的上方,第四闸门与出水口处于澄清池的对角位置。
集水池、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澄清池的面积10~10000m2、深2~20m,根据接纳的水量(包括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污染物种类、污水处理时间和地形,确定各池的形状与面积。池面优选矩形,面积50~500m2、深2~5m为宜。单个水池容量不够时,可将多个同类水池通过管道(或沟、渠)连在一起使用。
集水池、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澄清池依地势而建,集水池位置最高,澄清池位置最低。集水池中的水可依次从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依势自流至澄清池,减少或避免各池之间人为抽水或排水,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
排水沟通常宽1~100m,深1~20m;根据排水量确定排水沟的宽与深,优选排水沟宽3~5m,深1~3m。
自然水体包括池塘、水库、沟、渠、江、河、湖、海等。
所述集水池具有沉淀泥沙、收集漂浮物的作用。使用前,根据水中氨、氮、磷、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适当添加石灰(氢氧化钙)、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聚磷菌、假单孢菌、黄杆菌和腐熟的污泥等。
石灰对水体有调节PH值、降低硬度、混凝、除硅和软化的作用。
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是好气性细菌,能将氨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硝酸。
聚磷菌可大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含磷量的数倍。
假单孢菌、黄杆菌分布于土壤、水及各种植物体,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腐熟污泥中含有羟基、酞胺基、醚基等活性基团,可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氨、氮、磷,转化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优选使用石灰将集水池中的水体PH值调至5.5~6.5,再按100~200m3水体添加假单孢菌、黄杆菌各10~20g,腐熟污泥1m3,发酵5~15天,即完成原水(集水沟从植物生长区收集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渗水)的沉淀、发酵处理过程。发酵期间适时打捞水面漂浮物,根据气温、污水收集量、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和微生物活性,确定发酵时间。当生物酶活性高、污染物浓度低、雨水多时,适当缩短处理时间。当生物酶活性低、污染物浓度高、雨水少时,适当延长处理时间。
长时间使用的集水池,当100m3水中污泥超过5m3时,清除部分腐熟污泥,使其100m3水中污泥少于2m3
集水池在运行过程中,根据漂浮物种类和数量,在进水口前设置相应的漂浮物拦截、打捞装置;在风的作用下,漂浮物容易聚集在集水池的一边,需及时人工打捞。
第一净化池是生物浮岛池,利用漂浮材料做成人工浮岛,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生存繁衍提供载体,利用生物吸收、吸附、消化、降解水中的污染物。生物浮岛处理污水,不需要投入专业的机械设备及化学药剂,具有投资少、无污染、见效快、运行稳定、维护简单等优点。浮岛上的植物通过根系给水中输送氧气,为各种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提供适合栖息、附着、繁衍的空间,改善栖息环境,使其达到生态平衡。人工浮岛还能拦截水面漂浮物,具有景观作用。
生物浮岛池建设步骤是:先将发泡聚苯乙烯与树脂加工成浮岛框架(浮岛边框与浮岛底板),通过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人工浮岛形状。在浮岛上固定由芦苇(或玉米秆、麦秆、花生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甘蔗渣(或木屑、竹屑等农林加工副产物)、棕榈纤维(或椰子、苎麻等植物纤维)扎成的植物捆(或压缩成的植物块),交叉铺放3~5层植物捆或植物块后,再履盖10~50cm厚的土壤。将经过筛选、驯化、吸收水中污染物能力强的水生或陆生植物移栽到浮岛载体上。
浮岛上铺设的土壤优选腐熟的污泥,或将田园土、腐熟的有机肥、沙土按1:1:1混合成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按1m3培养土添加假单孢菌、黄杆菌各5~10g,混合、起堆培养5~10天后,再铺设到浮岛植物捆或植物块上。
浮岛上栽培的植物有:美人蕉、香蒲、香根草、水葱、千屈菜、水芹、风车草等,优选混栽或间种美人蕉、香蒲、香根草、水葱。
美人蕉可吸收水中的氮、磷、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香蒲可吸收水中的氮、磷富集铅、锌、镉等重金属离子。香根草可净化水质,富集镉、铬、铅、镍等重金属离子。水葱对水中有机物(酚类)、氨、氮、磷酸盐及重金属离子有较高的清除率,可杀灭水中的细菌。美人蕉、香蒲、香根草、水葱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植株高大,固土保水,适应能力强。生物浮岛建成后,可使用多年。
经多年使用后的浮岛,因植物捆或植物块腐烂、崩解不能继续使用时,将植物捆(或植物块)及覆盖的土壤,从第一净化池打捞出来,清除杂物后作堆肥处理。腐熟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达标,即为富含有机质的营养土。腐熟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超标,按1m3添加10~20kg石灰,混合均匀,制成直径1~5cm泥丸,干燥后在800~1200℃下烧制成陶粒。陶粒可用于建筑、园林及污水处理等领域。
浮岛上的植物生长,根系通过浮岛生长孔延伸至水中,吸收水中的氨、氮、磷及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质,同时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等提供生存和附着的环境,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土壤中的假单孢菌、黄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可转化、吸附水体中的氨、氮、磷及重金属离子。浮岛还能阻挡阳光直接照射水面,降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在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净化水质,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
第二净化池是潜流湿地池,先在池底铺直径5~20cm的碎石或卵石,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在碎石或卵石上铺炉渣或陶粒,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再在炉渣或陶粒上铺直径1~5mm的细沙或沙土,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最后在细沙或沙土上铺腐熟的污泥(或将田园土、腐熟的有机肥、沙土按1:1:1混合成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4~1/3。
潜流湿地上栽培的植物有:芦苇、芦竹、荻、风车草、香根草、菖蒲、茭白、荸荠、柳树、水杉、构树、泡桐、夹竹桃等,优选混栽或间种芦苇、芦竹、风车草、构树。
芦苇对水中的磷酸盐、有机氮、氨、氯化物和镍、镉、铅、锌等重金属离子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芦竹可净化水质,吸收铜、镍、铅等重金属离子。风车草具有很强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构树可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及富集铅、镉、铬、锌、镍、锑、砷、汞等重金属离子。芦苇、芦竹、风车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繁殖能力强。构树根系浅,侧根分布很广,生长快,适应性、抗逆性强,耐修剪。
生物浮岛和潜流湿地上栽培的植物,每年冬季寒冷来临前进行收割。自然干燥后进行焚烧(收集焚烧过程中的热量,进行综合利用),收集焚烧后的灰分。将质量比浓度为20%~30%的硫酸与质量比浓度为2%~4%的柠檬酸按体积比1~2:1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灰分按体积比4~5:1搅拌均匀,在常温下浸泡2小时;澄清后回收硫酸与柠檬酸混合的上清液,沉淀物包括植物灰分、重金属盐等,重金属盐提纯后可应用于工业、化工等领域,进行资源循环利用。从植物生长区收获的植物,重金属含量达标的可作饲料、肥料、造纸,建材、化工原料或燃烧发电等。
第三净化池为浮游生物生长池,根据水中氨、氮、磷、重金属离子的含量,适当添加石灰和腐熟的污泥。先用石灰将第三净化池中的水体PH值调至5.5~6.5,再按100~200m3水体添加1m3腐熟的污泥。长时间使用的第三净化池,当100m3水中污泥超过5m3时,清除部分腐熟污泥,使其100m3水中污泥少于2m3
第三净化池培养的植物有:凤眼莲、水白菜、水花生等,优选凤眼莲。
凤眼莲为浮水草本植物,须根发达,适应能力强,繁殖快。可富集金、银、汞、铅、镉、铜、锌、铬、砷、镍、铂等,具有净化污水的能力。在凤眼莲生长节季,及时进行打捞,控制凤眼莲疯长,防止凤眼莲在第三净化池中腐烂。
打捞出来的凤眼莲经自然干燥后,当含水量低于30%时粉碎成直径0.5~2cm长的颗粒,加入酵母菌,在55~65℃下发酵3~5天,即可产生酒精,提纯后获得工业乙醇。酒渣重金属含量达标,可作饲料、肥料、造纸,建材、化工原料或燃烧发电等。酒渣重金属含量超标,干燥后与生物浮岛和潜流湿地上栽培的植物一起焚烧,提取重金属。
在第四闸门前设置滤网、格栅等,防止凤眼莲及其它漂浮物随水流进入澄清池。
澄清池具有分离、截留悬浮杂质的作用,从第三净化池流出的水经澄清池后,泥沙进一步沉淀,悬浮物在风的作用下,集中到池面一边,便于集中打捞;水面与空气接触时间增多,水中溶氧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恢复。
澄清池通过出水口与排水沟相连;排水沟与自然水体相连。当澄清池中的水,污染物指数达到排放标准后,通过排水沟进入自然水体中。当澄清池中的水,污染物指数达不到排放标准时,则用水泵将澄清池中的水输送至集水池中(或植物生长区内)重新处理,直至达标后才排放至自然水体中。
从集水池、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和澄清池中打捞出来的污泥,按1m3添加10~20kg石灰,混合均匀,发酵10~15天,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达标,沥干水后可作为有机肥或营养土直接使用。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沥干水后制成直径1~5cm泥丸或与黏土按体积比1~2:10混合制成砖坯,干燥后在800~1200℃下烧制成陶粒或轻质黏土砖。陶粒可用于建筑、园林及污水处理等领域。轻质黏土砖可替代传统黏土砖、水泥砖、泡沫砖等建材。
由陆地生物群、湿地生物群组成的立体生态防护系统,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来控制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多重生态防护系统组成了拦截、吸收、分解水体污染物的生态屏障。本发明的优点:
1)石灰能对污水的PH值进行中和与消毒,有助于水中胶体微粒絮凝,可有效去除磷酸根、硫酸根及氟离子等阴离子,能破坏氨基磺酸根等络合剂或鳌合剂对重金属离子的结合。
2)污泥中的有机质可与游离的重金属离子结合,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的生物活性。
3)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形成联合体,提高了植物抗重金属离子毒性的能力,可改善植物生存条件,促进植物生长,增加生物量。
4)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产生的分泌物能够络合、螯合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提高污染物的活性,有利于生物池中的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吸收,防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进入自然水体。
5)通过植物、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该防护系统美观、安全、易于操作,没有二次污染。
6)生态防护植物还可资源化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带局部剖视);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带局部剖视);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螺旋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之字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目字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浮岛边框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浮岛底板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进水口,2—防渗漏层,3—集水池,4—第一闸门,5—第一净化池,6—第二闸门,7—第二净化池,8—第三闸门,9—第三净化池,10—第四闸门,11—澄清池,12—出水口,13—集水沟,14—排水沟,15—自然水体,16—植物生长区,17—浮岛边框,18、19—浮岛生长孔,20—浮岛底板,21—污泥。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提供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8,在污染区(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区)周边或下游建立植物生长区16,种植适应能力和吸附能力强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多盖度的生态防护群落。优选沿等高线混栽或间种皇竹草、甜象草、黑麦草、芦苇、芦竹、美人蕉、香根草、杜鹃、小叶女贞、杨树、柳树、构树等植物。
在植物生长区16下游,依地势修建集水沟13。
集水沟13通常宽1~50m,深1~10m;根据集水量确定集水沟13截面积大小,优选集水沟13宽3~5m,深1~3m。
集水沟13通过进水口1与集水池3相连,集水池3通过第一闸门4与第一净化池5相连,第一净化池5通过第二闸门6与第二净化池7相连,第二净化池7通过第三闸门8与第三净化池9相连,第三净化池9通过第四闸门10与澄清池11相连,澄清池11通过出水口12与排水沟14相连,排水沟14与自然水体15相连。
集水沟13、集水池3、第一净化池5、第二净化池7、第三净化池9、澄清池11,均设有防渗漏层2;防止收集到的污染水在运行、处理过程中渗漏,与地下水相连,产生二次污染。
进水口1的高度处于集水池3的上方;第一闸门4的高度处于集水池3的中下方,位置高于池底污泥21堆积高度,进水口1与第一闸门4处于集水池3的对角位置;第二闸门6的高度处于第一净化池5的中上方,与浮岛底板20基本平齐,第一闸门4与第二闸门6处于第一净化池5的对角位置;第三闸门8的高度处于第二净化池7的下方,第二闸门6与第三闸门8处于第二净化池7的对角位置;第四闸门10的高度处于第三净化池9的上方,第三闸门8与第四闸门10处于第三净化池9的对角位置;出水口12的高度处于澄清池11的上方,第四闸门10与出水口12处于澄清池11的对角位置。
集水池3、第一净化池5、第二净化池7、第三净化池9、澄清池11的面积20~2000m2、深2~20m,根据地形和接纳的水量,优选矩形池,面积50~200m2、深2~5m,单个水池容量不够时,可将多个水池并在一起使用。
集水池3、第一净化池5、第二净化池7、第三净化池9、澄清池11依地势而建,集水池3位置最高,澄清池11位置最低,集水池3中的水可依势流至澄清池11。
排水沟14通常宽1~50m,深1~10m;根据排水量确定排水沟14截面积大小,优选排水沟14宽3~5m,深1~3m。
自然水体15包括池塘、水库、沟、渠、江、河、湖、海等。
集水池3具有沉淀泥沙、收集漂浮物的作用。使用前,根据水中氨、氮、磷、重金属离子的含量,适当添加石灰、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聚磷菌、假单孢菌、黄杆菌和腐熟的污泥。腐熟污泥中含有羟基、酞胺基、醚基等活性基团,可去除水中的氨、氮和磷,转化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优选先用石灰将集水池3中的水体PH值调至5.5~6.5,再按100~200m3水体添加假单孢菌、黄杆菌各10~20g,腐熟污泥1m3,发酵5~15天,即完成原水的沉淀、发酵处理过程。发酵期间适时打捞水面漂浮物,根据气温、污水收集量和微生物活性,确定发酵时间。当生物酶活性高、污水供应充沛时,适当缩短处理时间。当生物酶活性低、污水供应量少时,适当延长处理时间。长时间使用过的集水池3,当100m3水中污泥21超过5m3时,清除部分腐熟污泥21,使其100m3水中污泥21少于2m3
集水池3在运行过程中,根据漂浮物种类和数量,在进水口1前设置相应的漂浮物拦截、打捞装置。
第一净化池5是一个生物浮岛池,利用漂浮材料做成人工浮岛,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繁衍提供载体。先将发泡聚苯乙烯与树脂加工成浮岛框架(浮岛边框17与浮岛底板20),通过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人工浮岛形状。在浮岛上固定用芦苇(或玉米秆、麦秆、花生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甘蔗渣(木屑、竹屑等农林加工副产物)、棕榈纤维(或椰子、苎麻等植物纤维)扎成的植物捆(或压缩成的植物块),交叉铺放3~5层植物捆或植物块后,履盖10~50cm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浮岛上铺设的土壤优选腐熟的污泥,或将田园土、腐熟的有机肥、沙土按1:1:1混合成培养土,按1m3培养土添加假单孢菌、黄杆菌各5~10g,混合、起堆培养5~10天后,再铺设到浮岛植物捆或植物块上。混栽或间种美人蕉、香蒲、香根草、水葱。
第二净化池7是潜流湿地池,先在池底铺直径5~20cm的碎石或卵石,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在碎石或卵石上铺炉渣或陶粒,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再在炉渣或陶粒上铺直径1~5mm的细沙或沙土,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最后在细沙或沙土上铺腐熟的污泥(或将田园土、腐熟的有机肥、沙土按1:1:1混合成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4~1/3。混栽或间种芦苇、芦竹、风车草、构树。
生物浮岛和潜流湿地上栽培的植物,每年冬季寒冷来临前进行收割。自然干燥后进行焚烧,利用热量,收集焚烧后的灰分。将质量比浓度为20~30%的硫酸与质量比浓度为2~4%的柠檬酸按质量比1~2:1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体积比为20%~30%的植物灰分,搅拌均匀,在常温下浸泡2小时;回收硫酸与柠檬酸上清液,沉淀物即为重金属盐,提纯后可应用于工业、化工等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从重金属离子污染物较多的植物生长区收获的植物,可参考此方法进行处理。
第三净化池9为浮游生物生长池,先用石灰将第三净化池9中的水体PH值调至5.5~6.5,再按100~200m3水体添加1m3腐熟的污泥21。长时间使用过的第三净化池9,当100m3水中污泥21超过5m3时,清除部分腐熟污泥21,使其100m3水中污泥21少于2m3。优先培育凤眼莲。在凤眼莲生长节季,及时进行打捞,控制凤眼莲疯长,防止凤眼莲在第三净化池9中腐烂。
打捞出来的凤眼莲经自然干燥后,当含量低于30%时粉碎成直径0.5~2cm长的颗粒,加入酵母菌,在55~65℃下发酵3~5天,即可产生酒精,提纯后获得工业乙醇。酒渣干燥后与生物浮岛和潜流湿地上栽培的植物一起焚烧,提取重金属。
在第四闸门10前设置滤网,防止凤眼莲随水流进入澄清池11。
澄清池11具有分离、截留悬浮杂质的作用,从第三净化池9流出的水经澄清池11后,泥沙进一步沉淀,悬浮物在风的作用下,集中到池面一边,便于集中打捞;水面与空气接触时间增多,水中溶氧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恢复。
澄清池11通过出水口12与排水沟14相连;排水沟14与自然水体15相连。当澄清池11中的水,污染物指数达到排放标准后,通过排水沟14进入自然水体15中。当澄清池11中的水,污染物指数达不到排放标准,则通过水泵将澄清池11中的水输送至集水池3(或植物生长区16)中重新处理,直至达标后才排放至自然水体中。
从集水池3、第一净化池5、第二净化池7、第三净化池9和澄清池11中打捞出来的污泥21,按1m3添加10~20kg石灰,混合均匀,发酵10~15天,沥干水后制成直径1~5cm泥丸或与黏土按体积比1~2:10混合制成砖坯,干燥后在800~1200℃下烧制成陶粒或轻质黏土砖。
实施例2
参见图4,所述“螺旋形”生态防护系统,主要是针对山地设计的一种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方法是:
在污染物下游建立植物生长区16,依地势修建多段螺旋形集水沟13。
每段集水沟13通过进水口1与集水池3相连,集水池3通过第一闸门4与第一净化池5相连,第一净化池5通过第二闸门6与第二净化池7相连,第二净化池7通过第三闸门8与第三净化池9相连,第三净化池9通过第四闸门10与澄清池11相连,澄清池11通过出水口12与排水沟14相连。
多组生态防护系统绕山螺旋形排列,污染物排放达标的水,通过排水沟14进入自然水体15。
实施例3
参见图5,所述“之字形”生态防护系统,主要是针对坡地设计的一种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方法是:
在污染物下游建立植物生长区16,沿坡而修建多段之字形集水沟13。
每段集水沟13通过进水口1与集水池3相连,集水池3通过第一闸门4与第一净化池5相连,第一净化池5通过第二闸门6与第二净化池7相连,第二净化池7通过第三闸门8与第三净化池9相连,第三净化池9通过第四闸门10与澄清池11相连,澄清池11通过出水口12与排水沟14相连。
多组生态防护系统沿坡地之字形排列,污染物排放达标的水,通过排水沟14进入自然水体15。
实施例4
参见图6,所述“目字形”生态防护系统,主要是针对平地设计的一种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也适应于受地形、土地面积、水流等因素影响的山地、坡地,其方法是:
在污染物的周边或下游建立植物生长区16,修建集水沟13。
集水沟13通过进水口1与集水池3相连,集水池3通过第一闸门4与第一净化池5相连,第一净化池5通过第二闸门6与第二净化池7相连,第二净化池7通过第三闸门8与第三净化池9相连,第三净化池9通过第四闸门10与澄清池11相连,澄清池11通过出水口12与排水沟14相连。
集水沟13上设有多个进水口1,多组生物处理池平行排列,增强处理污水的能力,使生态防护能力增强。多组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12与排水沟14相连,污染物排放达标的水,通过排水沟14进入自然水体15。

Claims (8)

1.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包括植物生长区(16)、集水沟(13)、集水池(3)、第一净化池(5)、第二净化池(7)、第三净化池(9)、澄清池(11)、排水沟(14),其特征是,所述植物生长区(16)种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形成多盖度的生态防护群落;
所述植物生长区(16)周边,依地势修建集水沟(13);集水沟(13)宽3~5m,深1~3m;
所述集水沟(13)通过进水口(1)与集水池(3)相连;所述集水池(3)通过第一闸门(4)与第一净化池(5)相连;所述第一净化池(5)通过第二闸门(6)与第二净化池(7)相连;所述第二净化池(7)通过第三闸门(8)与第三净化池(9)相连;所述第三净化池(9)通过第四闸门(10)与澄清池(11)相连;所述澄清池(11)通过出水口(12)与排水沟(14)相连;所述排水沟(14)与自然水体(15)相连;
所述集水池(3)用石灰将水体pH 值调至5.5~6.5,再按100~200m3水体添加假单孢菌、黄杆菌各10~20g,腐熟污泥1m3,发酵5~15天;
所述进水口(1)前设置漂浮物拦截、打捞装置;
所述第一净化池(5)中用浮岛边框(17)与浮岛底板(20)搭建成人工浮岛,在浮岛上固定由芦苇、甘蔗渣、棕榈纤维扎成的植物捆;交叉铺放3~5层后,履盖10~50cm厚的土壤;再混栽美人蕉、香蒲、香根草、水葱;
所述第二净化池(7)先在池底铺直径5~20cm的卵石,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再铺炉渣,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在炉渣上铺直径1~5mm的细沙,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5~1/4;最后在细沙上铺培养土,厚度为池子深度的1/4~1/3;混栽芦苇、芦竹、风车草、构树;
所述第三净化池(9)先用石灰将水体pH 值调至5.5~6.5,按100~200m3水体添加1m3腐熟的污泥,再培育凤眼莲;
所述在第四闸门(10)前设置滤网,防止凤眼莲随水流进入澄清池(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植物生长区(16)包括陆生植物种植区、水生植物种植区,陆生植物种植区混栽吸附污染物能力强、能耐干旱的植物,水生植物种植区混栽吸附污染物能力强、耐水淹浸的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沟(13)、集水池(3)、第一净化池(5)、第二净化池(7)、第三净化池(9)、澄清池(11),均设有防渗漏层(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1)的高度处于集水池(3)的上方;所述第一闸门(4)的高度处于集水池(3)的中下方,位置高于池底污泥(21)堆积高度,进水口(1)与第一闸门(4)处于集水池(3)的对角位置;所述第二闸门(6)的高度处于第一净化池(5)的中上方,与浮岛底板(20)基本平齐,第一闸门(4)与第二闸门(6)处于第一净化池(5)的对角位置;所述第三闸门(8)的高度处于第二净化池(7)的下方,第二闸门(6)与第三闸门(8)处于第二净化池(7)的对角位置;所述第四闸门(10)的高度处于第三净化池(9)的上方,第三闸门(8)与第四闸门(10)处于第三净化池(9)的对角位置;所述出水口(12)的高度处于澄清池(11)的上方,第四闸门(10)与出水口(12)处于澄清池(11)的对角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池(3)、第一净化池(5)、第二净化池(7)、第三净化池(9)、澄清池(11)为矩形池体,面积50~500m2、深2~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集水池(3)、第一净化池(5)、第二净化池(7)、第三净化池(9)、澄清池(11)依地势而建,集水池(3)位置最高,澄清池(11)位置最低,集水池(3)中的水可依次自流至澄清池(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排水沟(14)宽3~5m,深1~3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生态防护系统,包括“螺旋形”生态防护系统、“之字形”生态防护系统、“目字形”生态防护系统。
CN201710110324.4A 2017-02-28 2017-02-28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Active CN108503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0324.4A CN108503029B (zh) 2017-02-28 2017-02-28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0324.4A CN108503029B (zh) 2017-02-28 2017-02-28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3029A CN108503029A (zh) 2018-09-07
CN108503029B true CN108503029B (zh) 2021-02-09

Family

ID=6337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0324.4A Active CN108503029B (zh) 2017-02-28 2017-02-28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030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7281A (zh) * 2018-10-19 2019-01-2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稻田-养殖塘共作结合水产养殖系统以及养殖方法
CN109601468A (zh) * 2018-12-29 2019-04-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减少红树林周边高位池虾养殖排污量的方法
IT202000005737A1 (it) * 2020-03-18 2021-09-18 Ivano Spiniello Impianto e metodo di fitodepurazione di acque reflue civili, e/o industriali, e/o agricole
MA49998B1 (fr) * 2020-06-08 2022-03-31 Univ Sidi Mohamed Ben Abdellah Dispositif de traitement des eaux usées par filtres vétiver zizania et biochar à flux ascendant à aération forcé par cannesd'injection d'oxygène réglabl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2643A (zh) * 2006-12-18 2007-08-0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高效快速去除面源污染的生态岸坡构建方法
CN102249416A (zh) * 2011-05-06 2011-11-23 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湖岸缓冲带生态重建的方法
CN104230100A (zh) * 2014-09-04 2014-12-24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的立体生态廊道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4190B2 (en) * 2012-11-26 2016-07-19 Michael Francis Curry Floating treatment bed for pla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2643A (zh) * 2006-12-18 2007-08-0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高效快速去除面源污染的生态岸坡构建方法
CN102249416A (zh) * 2011-05-06 2011-11-23 北京锡兰石环境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湖岸缓冲带生态重建的方法
CN104230100A (zh) * 2014-09-04 2014-12-24 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河道水体原位修复的立体生态廊道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3029A (zh) 2018-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Vymazal et al.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Europe
CN103951067B (zh) 一种使用以多种沉水植物组合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处理农村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3214151B (zh) 一种生态组合处理龟鳖温室养殖废水的方法
CN108503029B (zh)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CN103880257A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161108A1 (zh) 通过速生草本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填埋实现固碳的方法
Hasler Cultural eutrophication is reversible
CN100595169C (zh) 一种水净化回用生态系统
CN101481180A (zh) 一种养猪废弃液净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862152B (zh) 农田排水的高效生态净化系统
CN101691270A (zh) 装配式填料人工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及其应用和污水处理工艺
CN108455787A (zh) 一种基于生态沟渠塘农业湿地的污水处理方法
CN209652083U (zh) 山林地区养殖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09892232A (zh) 复合种养殖系统及其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CN106927620A (zh) 一种多段组合式人工湿地净化系统
CN101397166A (zh) 天然水域饮用水源地靶环式生态修复及水质改良技术
CN105344707B (zh) 用于去除条田重金属的林网富集转化灌排循环系统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213037496U (zh) 一种分区循环式土壤渗滤系统
CN210764850U (zh) 一种人工红树林湿地污水深层处理系统
CN101613155B (zh) 接骨草在处理畜禽养殖废水中的应用
CN205821003U (zh) 一种河水净化装置
CN210140480U (zh) 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
CN209866935U (zh)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CN110067239A (zh) 一种农田尾水生态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